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范文1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这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电网经营企业肩负着保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迅猛增长。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电网的运营也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1电网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无论是电网的基础性建设还是运行维护,物资及物资相关的成本占到了非常大的比重,尤其是电网基建项目物资成本占到70~80%,物资管理领域存在非常巨大的成本压降的潜力。但电力行业物资管理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1物资采购运作机制不完善
①物资招标制度的执行度较低。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资招标管理规定》,20万元(指合同估价)以上设备和装置性材料应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凡在国内采购设备,以及允许进口的单项设备的采购均按本规定执行。但目前许多电力公司的物资招标还没有完全规范,制度要求的招标范围没有严格的履行。虽然金额较大的设备物资或批量采购的设备物资采取招标形式采购,但是还有较大数量的物资采购没有采取招标形式,而是采取询价方式进行。②采购询价机制运作不完善。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按规定,主要物资的采购应当至少选择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择优采购(惟一生产厂商除外)。事实上,在调查众多电力企业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采购部门在询价过程中有时并不能按规定做到向三家供应商进行询价,而是直接向某家供应商询价后,发出订单。③合格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目前,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管理相对薄弱,尚没有实行供应商的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也没有与合格供应商建立正式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且,部门职责划分不尽合理。由于采购部门既负责采购的职能,同时又负责合格供应商的管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这不利于部门间的监督机制的建立。而监察部作为采购实施的主要监督部门,却不承担合格供方的管理职能,难以实现对采购有效的监督。
1.2物资采购管理控制体制不健全
①询价及供应商选择缺乏有效监督。部分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从询价到初步确定物资采购供应商和价格都在采购部内部进行。一方面,在询价单发出过程中,向哪些供应商发出询价由采购部自行决定,缺乏有效外部监督;另一方面,询价信息反馈后,由采购部门人员进行分析并初步选择供应商和确定价格,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难以形成外部制约。②物资采购合同范围不明确。目前,大多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谈判中,多是由技术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性谈判,采购部门和项目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商务性谈判。在具体操作上,由于技术性谈判和商务性谈判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存在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的隐患,如果因谈判时间紧张或采购品种繁多,有可能出现技术谈判结果和商务谈判结果不对应,造成物资采购合同范围不明确,为合同执行带来困难。
2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思路
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规范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等管理流程,加强物资采购集约管理,建立“规模采购、统一招标、高效仓储、集中配送”的一体化物资管理机制。把分散在不同部门中相同的、相近的,甚至相冲突的物流工作采用组织手段结合在一起,以组织为基础一体化,形成一个新的物流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全面提高物资管理的规模效益、运转效率与保障能力,实现公司物资管理集约化、手段现代化、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电网公司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
2.1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业务信息体系
统一制定物资编码和分类标准(建议由物料编码技术专家组制定);统一维护物资编码(建议由本部物资部门专人维护);统一维护物资采购的供应商信息及合格供应商名单(建议由本部物资部门制定);统一制定质量检验标准(建议由各相关技术部门制定);统一制定事故备品定额(建议由本部生产技术部门制定)。
2.2物资需求通过系统传递
各类采购申请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由物资部门处理;物资领用均应明确用途,具体到项目WBS(工作分解结构)或领用部门;低值零星用品采购按简化流程操作;应急物资采购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3统一制定库存计划和库存策略
根据相关规定,划分库存范围,以及集中/分散储备策略;备品备件库存定额由各级生产技术部门按相关规定统一制定,物资部门执行;日常维护的备品计划根据生产技术部门月度计划产生,物资部门执行。
2.4物流与信息流同步
实物出入库与系统操作同步;收货凭采购订单或转仓单;实际收货单位物资部门做系统收货操作;收货与发票分离,发票未到以订单价暂估入库。
2.5纳入系统采购模块管理的范围
存在固定供应商的、存在合同或订单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及服务分析的、需要跟踪采购合同或订单执行情况的、单次采购总额在一定金额以上,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采购行为需要纳入采购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不在此范围内的采购行为不通过系统控制。
2.6以标准模式规范与财务的业务衔接
统一库存计价原则;发票校验由财务执行,系统进行三单匹配;物资部门根据采购订单付款条件做预付款申请;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必须按发票校验结果由采购人员申请付款。
3物资管理业务流程总体描述
按照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适应电网发展需求,整合物资主数据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储备管理、就地配送管理、监造管理、供应商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设计公司物资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构建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范文2
关键词: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效率;数据库;对象模型模板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4010403
0引言
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升温,更促进计算机的普及性,扩展了计算机的功能,使全世界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近年来更是最近兴起了电子化办公。电子化办公,也称无纸化办公,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可以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行政机关、企业单位,常对内对外公文、新闻、公告、通知,过去是通过打印、张贴,流动性弱、影响小、受众面窄,电子化办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各自工作人员或员工电脑上,相比传统办公模式有很大优势。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目前的条件下,各种物资分散存储,各个存储点也没有统一的数据库软件进行管理维护,甚至有的存储点仍旧是手工作业,机关无法全面、实时了解各种物资的储备情况,极大地影响了部队保障力建设。依托信息网络,利用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研制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这不但可以解决物资的统一维护问题,也可以解决对物资的科学化管理问题,领导机关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所属单位的物资的储备情况。
1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同时期的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他认为管理是一个控制过程。1958年,盖尔写到:“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这个时期,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出现数据处理一词。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给了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这个定义全面地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而且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4\]。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3个要素,这就是人、计算机和数据。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
计算机技术是MIS得以实施的主要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
2数据库设计
系统在经过大量实际调研后,绖过需求分析,首先进行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其设计内容包括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2.1数据库需求设计
针对物资仓库系统的需求,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用户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用户名、密码、权限。
(2)仓库表。包括的数据项有:仓库编号、仓库名称。
(3)物资表。包括的数据项有:物资名称、物资编号、物资型号、计量单位、生产厂家。
(4)入库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入库物资、数量、操作人、入库时间。
(5)出库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出库物资、数量、操作人、出库时间。
(6)日记表。包括的数据项有:记录在线用户所有操作内容、如物资入库、申请物资需求信息与处理结果等。
2.2数据库概念设计
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出的实体有:用户信息实体、仓库信息实体、物资信息实体。各个实体具体的描述ER如图1所示。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的设计架构为C/S结构。本系统的功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功能组成:权限控制、数据录入、数据导入导出、数据检索、数据统计、数据报警、结果输出、数据备份和恢复。通过这些基本模块组成系统几大具体功能模块。
(1)权限控制。用户进入系统必须提供密码。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一部分用户只能检索信息,不能修改;一部分用户既可以检索也可以输入、修改或删除信息。
(2)数据输入。需要录入三类信息:第一类是储备物资的基本信息;第二类是各存储点的基本信息;第三类是存储点的各种储备物资的储备信息。
(3)数据导入导出。根据需要,用户可以随时导入某个储备点的数据,也可随时导出某个存储点或所有储备点的数据。这可以解决了某些仓库目前没有连通广域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统一管理的问题。
(4)数据检索。提供三种检索方法:第一种是按储备物资名称检索,系统自动检索出符合条件的储备物资,并可以显示其详细信息,包括该物资本身的信息参数,以及该物资的总存储量和该物资各存储点的存储信息;第二种是按存储点名称检索,系统自动检索符合条件的各存储点,并可以显示其详细信息,包括该存储点的信息,以及该储备点的各种储备物资的存储信息;第三种是按储备物资名称和存储点名称检索,系统自动检索出符合条件的各种结果信息,包括存储点的名称、储备物资名称、存储量。
(5)数据统计。提供两种统计方式:第一种是按照确定的储备物资名称进行统计,系统会自动统计该种储备物资的总存储量和分布在各存储点的存储信息;第二种是按照确定的储备物资名称和指定的一些参数条件进行统计,系统自动统计该种储备物资中符合条件的存储量和分布在各种存储点的存储信息。
(6)数据报警。给每一种储备物资设定一个最小值,当该物资的总存储量小于这个最小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用户要增加该物资的存储量,以便满足应急保障需求。
(7)结果输出。提供两种输出方式:第一种是将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或投影仪大屏幕);第二种是将结果作为图表或图片打印输出。
(8)数据备份和恢复。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各存储点和数据中心利用手工方式定期保存数据;第二种是利用联网的数据备份系统自动备份数据中心的数据。
3.2研究方法与工具
在系统研发过程中采用了“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 “面向对象快速原型建模法”,按“先完成界面,后实现功能,以对象类为基础” 的原则循序渐进\[7\]。
本系统基于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SP1平台开发,程序设计语言采用C# 2.0,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SP4(开发版),支撑软件包括Microsoft Office 2003/2007等。
3.3部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3.1对象类设计
本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以对象类为基础,由对象类完成某些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系统实现了6个对象类,其名称与功能如表1所示。
clsDBOperate类用于操作数据库,提供了系统访问数据库的各种函数,如执行单条SQL语句、执行带多个存储过程参数的SQL语句、从数据库读取和向数据库插入图像和表格格式的字段等。以下示例为执行一条计算查询结果语句并返回查询结果(Object)的函数代码。
3.3.2用户登录模块
用户运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后,首先进入用户登录模块,身份验证模块也是系统一个重要模块,系统每次启动运行的时候,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以及用户的指纹信息。用户在每次登录系统时,系统调用该模块要求用户
主要用于数据备份、多级系统级联上下数据更新输入登录系统的用户名,系统会检查该用户名是否是授权用户,登录机器的IP是否匹配,一切验证正常后,系统选择用户验证模式,验证模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口令验证,一种是指纹验证,还有一种口令加指纹混合验证模式。系统设计3种模式,主要是由于不同用户的权限不同,要求的安全等级不同,对于系统核心操作人员,必须要求口令加指纹验证模式。用户的指纹信息通过前期的数据采用已经存在系统数据库中,用户在系统的提示下,输入口令或录入指纹,在第一种模式下,用户通过口令验证成功后登录系统;第二种模式,用户只需通过指纹验证成功后,会成功登录系统;第三种模式,用户需要通过口令和指纹双重验证后,才成功登录系统。设置口令和指纹双重验证方式,确保系统登录的高安全性。模块具体工作流程见图3。
该模块主要功能有:
(1)检测数据库中有无管理员账号,如果有,则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否则按程序提示用户输入。
(2)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错误次数不能超过3次,超过3次则退出系统登陆界面。
(3)当验证通过后,检测该登陆用户的管理权限,并设置变量传值给主窗体。
(4)系统管理员等级和仓库主任一样,可以添加系统操作员和普通用户。系统操作员可以对物资入库、出库进行操作管理。普通用户只有能看仓库内的物资情况,能浏览物资,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3.3.3物资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添加物资新的信息或者修改物资的信息,一些新的物资如果要入库,系统数据库中没有该物资的详细信息,如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条形码信息等,通过该模块可以将物资详细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中。另外该模块一个主要功能是对仓库里的物资进行盘点。盘点信息可以输入Word或Excel文档。
3.3.4物资需求匹配模块
该模块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仓库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用户申请物资信息后,该模块会检索所有仓库,根据物资需求品种、仓库的库存情况和需求单位的位置以及交通情况等信息,以最优化的计算结果,合理地形成物资调拨计划,辅助仓库管理员合理进行物资调拨。
3.3.5物资入库模块
仓库管理员具体操作为,选择物资要入的仓库,选择具体型号的物资,填写具体的入库数量。当增加的物资数量超过仓库最大存储容量,系统会提示告警信息。物资每次入库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日记记录,以便以后查询与审计。主要功能流程见图4。
3.3.6物资出库模块
仓库管理员具体操作为,选择具体的仓库,选择出库的物资型号,填写具体的出库数量,以及接受物资的单位。它的功能和物资入库正好相反,但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是一样。主要是增加物资出库信息,获取用户输入各种数据字段,检验字段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后,进行初始话表格,显示用户输入,循环等待用户下一次输入。在用户结束物资出库操作模块,调用数据存储模块。物资每次出库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日记记录。
3.3.7日记模块
日记对一个系统很重要,它记录所有操作员对系统进行的操作,为以后审计调查提供依据。日记提供多种模式,可以看用户登录情况、物资入库情况、物资出库情况、仓库管理情况等。
4结语
设计科学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要对实物对象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建立的模型才有较高的科学性。该系统经过实地调研、科学建模、合理规划的原则,采用最新技术,使系统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实用性比较高。经过部队的实际使用,得到广大单位的好评。灵活合理的使用建模工具可以有效建立模型。系统的总体构架、数据库设计和模块详细的工作流程是系统设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施佩莱.企业数据仓库规划建立与实现[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史济民,顾春华.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长沙: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闪四请,杨强.Oracle Database 10g 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严建渊.MIS的概念和开发\[J\].电子与信息化,1999(8).
\[5\]何玉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6\]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范文3
关键词:物资 管理 信息系统
电力投资集团二级公司下设港务有限公司及四个独立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拟成立的物贸公司将作为分公司的物资采购集中管理部门,负责除燃料之外的材料、设备和工程项目的甲供材料等的采购工作,预计每年的采购额达几千万元。
传统的物资采购流程是由各三级公司上报需求计划,经相应管理部门、财务部审批过后,报物资采购部汇总分类到相应的计划员,经过库存平衡,形成采购计划。由计划员负责采购,经验收入库,各分公司开领料单领料。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各环节均为手工操作,纸张单据经常有错误,使工作效率、准确率较低。②无法对库存实行实时查询,不能准确掌握库存情况。不能有效对库存进行控制,一些长时间积压的物资仍然占用有限的空间。③采购环节没有公开,难以避免暗箱操作,使采购成本较高。④预算由各分公司自行掌握,难以有效控制领料中的浪费现象。⑤财务部每月底需要20人工作3天进行繁复的签库工作,工作重复且耗费时间。因此,建设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
1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1.1 系统设计思路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拟开发的系统将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控制物流业务,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提高业务效率、决策科学性,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等主要特点。集成化主要是指系统要将业务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本系统的建设将和公司原有的财务MIS系统作到了系统集成,实现信息的统一标准,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模块化是指将信息系统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的子系统。实时化是指对数据的处理和传送,保证了企业可以及时的掌握需求、采购、供应商、库存等信息。网络化是指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汇总、分类,并传达到所有相关的业务门。
1.2 系统设置
对系统基础信息进行设置,包括用户单位信息、物料属性、各部门的权限等基础信息设置。
对用户单位信息进行定义,并规定相关部门的权限。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权限分配功能主要是针对工作岗位的不同而设定的,为每个岗位的工作做一个系统操作范围上的界定,同时也更好的体现了系统使用时,用户对数据的安全性、权限控制范围要求的功能。根据物资种类和预算费用来源的不同,设定相应物资的管理流程。
为每个单位的操作人员设定用户名和密码。管理部门根据各自权限设定可以浏览的内容。计量单位体系维护主要是针对于存货物资设定的,以便对于不同的存货进行计量。物料规则设置的功能是对物料编码规则建立一个体系,以便日后对物料的管理。编码还可根据情况自行增加。
系统预置了物料管理中常见业务类型及其业务,提供统一的操作平台,并可对具体业务流程定义为标准流程(每个业务只能有一个标准流程)或特殊流程(可定义多个)。
1.3 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完成物料需求申请的编制、物料需求申请的审批、物料需求申请的汇总以及生成物料需求计划报表,同时在这一功能中实现预算控制。
物料需求申请由各分公司核算员上网提出,经过相关管理部门对需求物资数量、质量、规格的审核,流转到财务部门。财务部负责全公司各单位全年的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对于不能完成预算控制指标的单位进行考核,保证了公司预算的严格控制。财务部门对照年初的预算指标和项目计划,对采购的预算进行审核和审批,经过审批后的物料需求申请汇总到物贸公司,再根据物资分类下发到各计划员。保证计划处理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1.4 采购管理
实现采购业务管理,以及采购业务相关的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并在这一功能实现成本控制。
经过审批的需求计划经过库存平衡,自动生成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制定后,系统将自动生成采购预算,由财务部确认后反馈给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金额确定采购办法。分公司实行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对于20万元以上的物资即实行邀请招标,20万元以下的物资进行网上询价。
对于邀请招标的供应商实行准入制度。必须是在网上注册,资质经过审核的企业。对供应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凡是在招投标、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过违约行为的单位,一律进入不诚信供应商名单,今后取消起合格供应商资格。
物贸公司未来可试行网上招标,被邀请单位可以直接从网上进行报价,在系统规定的时间才可以开标评比。由合同审核部门共同参与,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保证采购的物资价格是合理的。
对于合同管理,每个计划员在签订完合同后,进入审核流转程。审核过的合同要录入网上的合同数据库。每个月或季度,系统可自动统计汇总,及时掌握分公司的经营情况。
1.5 库存管理
信息系统对库存物料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标准化业务的控制和管理的同时,将强化设置库存控制、查询与分析功能,并实现与财务系统的对接。
物贸公司可根据物资种类,下设钢材、备品、阀门、五金、工具、油脂、气体库等多个仓库。原来每月底的签库工作牵扯财务部很多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未来这一繁复的工作可以完全取消,和财务系统的集成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实时共享。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义物料的库存控制类型。根据不同的库存控制类型可以设置物料的安全库存量、最大库存量、补库点或者补库周期。当库存低于补库点或者安全库存,或者满足物料的补库周期时,系统自动生成补库计划。保证了采购提前期的缩短。
以往若想了解某种规格型号物资的库存数量,需要翻查一大堆帐本,有时帐本信息和实际库存还有差异。不仅耗时,准确性也很低,无法给物资采购提供准确的信息。未来系统以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层次的查询功能。
例如:按责任中心、预算项目查询时段耗用物资明细; 按货位、库位查询库存报告;按物料各种分类方法和口径查询;按业务类型查询等。
不仅提供了信息数据,而且系统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库存各项指标的分析功能,生成更有价值的管理信息,供领导层决策分析。
例如:平均库存值;库存周转率;可供应时间等。
2 信息系统预计实施效果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将使传统意义上物资管理上升到对物流信息的管理。过去的物流信息主要存储在纸介质上,这导致了缓慢而不可靠的甚至有误导趋向的信息传输。信息系统则能够更有效、更迅速的交流和管理各种信息,信息使用更加容易、快捷与经济。具体表现在:取消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手工操作中的错误。和财务MIS的接口实现了对预算的有效控制。采购管理环节的招标制度降低了采购成本,避免了暗箱操作。根据推算,采购成本将比以往同期下降达30%-40%。合同的数据库管理和审核程序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和利益。使企业的采购合同正确执行率提高,合同纠纷大幅降低。仓库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对库存的实时控制。为进一步降低库存,奠定了决策的信息基础。
总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将物资管理工作由手工转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和思路的变革。这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解决以往工作中的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库存控制、信息实时查询并和财务MIS实现系统集成,使分公司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必将使物资管理成为分公司的效益增长点,增强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来仪,王智强.《现代物流知识问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9.
[2]刘刚.《供应链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
[3]李苏剑.《企业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4]徐国昭.《物流主管一日通》.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
[5]徐勇谋.《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
[6]单江源.《现代物流管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8.
[7]陈罕琳.《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计算机周刊,2005.3.
[8]兰洪杰,沈家洪.《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2009.1.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范文4
摘 要 近几年来,物资统计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其中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传统方式的手工统计已经不能胜任现代物资管理的工作,严重制约着物资统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将统计报表管理进行信息化变革,才能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使物资统计工作走向信息现代化。
关键词 物资统计 信息化 建设 统计报表
物资统计是综合变现和反映轨道交通物资情况,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轨道交通加快资金运转和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要提高物资统计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就必须实现统计信息化,使统计工作更具有信息化。
一、物资统计报表管理信息化是加强物资统计工作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互联网与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企业的统计工作,一个企业,高效的数据统计关系到决策的质量和经济的流转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建立高效率,安全的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如何大力推进轨道公司物资统计信息系统对各类数据的反映,提高统计手段,成为提高物资统计工作的首要目标。
目前,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信息化辅导铁路公司,基层站点,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已经形成,铁道局大力推广《铁路物资目录》,也为接下来的统计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物资统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为建立一套完整的物资统计报表管理系统提供了反馈经验和可行性分析的平台。
建立完善的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深化物资统计信息化的不断开展,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使其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实现网络共享、信息共享的网络环境,加强各信息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信息决策者提供保障,提高工作效率,对全面提高物资统计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统计报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通过不断的摸索,统计报表管理信息化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层物资统计报表管理工作的统筹性效率不高
在实际的物资采购工作的操作过程中分管部门各不相同,物资统计报表不仅仅是进行物资部门的采集和管理,其中还涉及到实际的技术与设备的管理的多个部门的工作,因为这些部门都有自己的报表,造成统计时间和路径存在差异,造成了统计数据的不同步,使得统筹性不高,之间没有参考性。
(二)物资统计报表管理信息化可比信息较少
随着物资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报表统计项目中宏观与微观数据不能相互照应,使得部分统计数据失去意义,信息数据缺少系数参考性,同系统间不能进行横向比较,不能很好地为经营决策做出实质性决策数据,使统计信息数据缺少有效性。
(三)缺少专业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
物资统计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通常是通过手工数据录入,人工整理等方法进行相关信息的上报,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初期也未综合考虑收集统计工作的信息数据支持,统计收集录入的信息存在大部分人为因素,在工作量较大时,容易造成统计数据的出现错误的情况。
(四)缺少相关复合型的人才
因为物资统计管理工作开展时间短,没有配备专业的人才进行统计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有些统计工作人员懂得物资统计工作,但不擅长相关计算机管理工作。物资统计管理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少,严重制约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影响着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对物资统计报表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物资统计报表工作的宣传工作
要促进物资统计在企业管理的决策作用,就需要加强企业各个部门领导干部对统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通过对物资统计信息化的深入宣鳎让各部门了解物资统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支持物资统计工作的建设发展,使其真正达到对企业决策发生作用。
(二)加强物资统计报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企业应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与资源加强物资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在轨道交通物资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调动技术,设备和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来源,实现各部门的管理系统的融合,实现统计系数指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促进信息采集系统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彻底提高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加强物资统计报表数据的信息化分析
应充分利用现有统计信息系统,与物资统计工作相结合,横向比较分析,整合完整的数字化信息,提高统计的分析质量,加强物资统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与分析,不断的提高物资统计管理信息化在管理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四)加强综合技能的培训,培养适应物资统计报表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适应物资统计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物资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开展数据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充分分析各级物资统计人员的不足,针对短板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定期开展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课程,引进先进的统计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培养适应物资统计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轨道交通物资统计水平。
四、结语
只有不断加快物资统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才能满足当代企业对物资管理的需求,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率,要提高物资统计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就必须实现统计信息化,作为提供基础信息的统计的基础,利用信息化现代管理方法实现整体的经营决策服务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鹏.加强物资统计报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
[2] 许彬玲.强化物资统计职能提高物资管理水平[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01).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范文5
【关键词】物资集约化管理;方法论;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84-02
引言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采购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公司和电网发展全局的重要环节。加强和规范招标采购管理,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内容。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全面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体系方法论,经过艰苦努力,建成了以电子商务平台(ECP)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为核心,以一级主数据管理平台和226个电子评标室、29个电子监控室等软硬件设施为支撑的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了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效率、效益。技术管理体系包括技术选型,技术攻关,技术方案评审,集成技术选型、数据库知识标准化以及开发指导工作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本文限于篇幅,将重点介绍技术选型、技术共享和技术应用等三方面的相关内容。
1、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是技术过程和管理职能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将潜在的能力激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技术绩效。技术管理不仅仅满足于对一套特定技术的管理需求,而且还应能根据可用的资源、现有技术、未来市场和社会经济环境来开发执行战略。
诚然及时高效地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各个技术环节之间关系复杂、变量繁多,而且技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要科学地规划和合理地组织技术能力,做到最科学、最有效地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就必须从整体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的每个局部,形成整体的技术优势。为此,只有建立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沟通固有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渗透,更好地从整体角度把握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要使整个企业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即要提高技术工作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各种专业技术相互联合的基础之上。显然只有建立起技术管理体系,才可能对各种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各个局部有节奏地运转起来。
技术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绩效和竞争优势为目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就是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绩效的系统,它以技术能力为输入变量,通过系统的作用,将技术绩效的实现作为结果输出。因此,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任务非常繁重,每年投资超过3000亿元,对物资采购的规模、质量和效率、效益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国家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的外部支持;主观能动性方面也要求在公司内部构建一套科学、先进、高效、完整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
2、技术选型
2009年伊始,国家电网公司设立电子商务平台专项工作组,对国内外供应链管理先进案例、公司物资管理现状以及其它中央企业的物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供应链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先进经验对公司在物资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全面.总结,初步形成了公司物资管理业务的发展建议及信息化建设方案。2010年1月,公司展开电子商务平台专项应用调研,对国际先进的套装软件Ariba、Emptoris~SAP等实施选型研究,并赴中石油、中海油、微软等知名企业了解相关情况,考察、借鉴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2010年10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充分准备、多轮谈判,国家电网公司最终选定Ariba套装软件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软件,由中国电力科学院、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咨询公司共同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组建了100余人的强大实施团队,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网省公司均派驻关键用户参与应用建设。
综合考虑成熟套装软件的领先业务实践经验和国内公开招标采购管理的国情特点与特殊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业务专家、技术专家、法律专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整体设计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制定了完整的总体方案、实施计划,并确定了Ariba套装软件、SoTower自主开发应用相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技术路线。
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系统通过三年多不断的完善与提升,系统功能相对完善能够很好地满足国网招标采购的实际业务需求,按照有效利用已有投资的原则,同时考虑到Ariba成熟套装软件标准功能与在国网业务环境下的局限性与二次开发的技术局限性,项目组确定将Ariba与SGl86招投标系统进行融合来支撑电子商务平台的招标与采购管理的应用功能需求。
同时,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对Ariba与SGl86招投标系统关于招标采购功能要求的满足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Ariba和sGl86招投标系统功能与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蓝图需求满足的对比分析,项目组确定了对应于电子商务平台四种招投标方式的Ariba和SGl86招投标系统的融合方式。
(1)对于采购管理中的招标采购与竞争性谈判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1所示。
(2)对于采购管理中的询价采购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2N示。
(3)对于采购管理中的单一来源采购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3N示: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目标是考虑国网物资管理业务现状及特点,在总体设计上借鉴以往集中规模招标的成功经验,依托信息化手段着力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构建一级部署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协同三大模块功能,实现流程统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结果公开、永久追溯的目的,从而提升了国家电网公司集中采购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3、技术共享
为保证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内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与其他项目组之间形成有效的技术共享机制,项目组积极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
3.1 完善的组织架构
从物资集约化管控启动开始,总部就成立了由物资部和信息部主任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形成以外部顾问团队主导,内部顾问团队配合的实施项目组,各网省公司也陆续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在完善的项目实施组织架构下,在总部层面形成的横向架构,保证了项目实施策略和指导方针的集中制定,同时为公司内各网省实施进度、问题的集中掌控和项目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总部与网省形成的纵向架构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了实施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及时传达,也为网省实施中问题的及时上报与排解提供了手段。总部信鼠化工作部和物资部的主导,外部、内部顾问团队的紧密配合,总部与网省的积极沟通,使得项目能按照既定的实施策略执行,并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目标。
3.2 例会和汇报机制
为保证对各网省项目实施进度的掌控、问题的及时排解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总部项目组制定了例会和汇报机制。依据相应机制,总部物资部工作组每周与总部各项目组共同召开周例会,探讨每周工作状态、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部项目领导小组每双周听取各项目组的工作汇报,专题协调与研究疑难问题;各网省公司每周向总部提交工作周报,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总部协调的问题。例会的定期召开和状态的定期汇报,确保了总部对网省实施进度的总体把握,确保了问题的有效上报和排解,也确保了项目始终在计划的轨道上有条不紊的进行,并最终成功上线。
3.3 严密的督办机制
物资集约化项目时间短、任务急,在几个月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各种问题,不仅有项目组内部的问题,还包括项目组之间、总部和网省之间的问题。为此物资部指派专人对各项重点工作和问题进行督办。根据每周各项目组提交的《物资信息化建设跟踪周报》和问题清单,确定须跟踪事项、须完成时间,并跟踪解决状态,各项督办任务清晰明了;对于项目组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督办人也会及时上报领导并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同时总部项目组分派了专职顾问跟踪和督促网省的状态,自上而下将实时状态和问题对应到负责人。通过此种机制,既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得到重点关注,又保证了可能影响项目实施的一系列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使得物资集约化管控项目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完成。
4、技术应用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范文6
论文摘 要: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信息社会将呼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在我国,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 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信息系统的管理。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后,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研究问题。近年来,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2.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 选课,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3.4.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双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6.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7.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 世纪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8.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的优势,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 世纪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结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认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