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1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11年-2015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__地产、__地产、__地产、__地产、__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__新天地、__天地、__商业广场、__世纪广场、__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__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__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__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__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__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__中关村”之称的__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__、__、__、__、__、__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亲贤北街商圈凭借其充满都市气息的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省城新兴黄金商贸圈。体育路餐饮特色街区在__城市向南快速扩张的进程中,集聚了一大批南北菜系及大中小酒店、餐馆、酒吧,成为__市民休闲餐饮的必选去处。依托这些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__区积极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全面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品质,有力地促进了流通服务企业集聚,带动了商贸、旅游、文化、会展融合。目前,__区成熟楼宇达到62座,面积500余万平米,入驻企业2900余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48家。
五年发展变化,令__面貌日新月异。如今的__,俨然一座极具魅力的宜商宜居之城,既有温婉淳朴的传统民风,又有繁华时尚的都市气息。
1、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我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先后参加了十二五期间的能博会、__大会、__会、__会、__会等各类重大招商活动,签约了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招商项目,有效提高引进资金利用水平,吸引了大批优势资源投入到我区现代服务业领域,提高了全区服务业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引进资金呈逐年增长态势,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2、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了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重大项目责任分解制等制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存在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市、区相关部门致函协调解决问题,利用市相关部门调研、督导时开展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对重点、重大项目采取开设绿色通道的办法,在审批、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使项目服务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及早落地、健康运营。
3、创优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十二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政务服务中心两迁新址,实现了政务服务工作质的飞越:新的政务服务大厅达2800平米、80余个办事窗口、130余名工作人员,全区12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特别是为外来企业投资、注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赢得了包括外来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后盾,立足__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平衡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圆满并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的各项任务指标,推动__经济腾飞,全面实现转型跨越。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处处求新求变,改革创新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带给__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是更多的新机遇。
未来五年,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经济战略指引下,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业交流将更广泛。在此形势下,我区将获得更丰富的招商机遇与更广博的发展空间。
随着__省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十三五”期间,__必迎来经济多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各项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新纪元,__区作为省会城市未来发展前沿阵地,必将最先迎来改革创新的洗礼,必将为招商引资及产业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省委、市委对城中村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相关政策逐渐完善,虽然压力与机遇并存,但必将有利于__区未来五年的经济产业再度升级与环境面貌优化。
城市路网逐步向南向东扩张,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使__区的商务活动与交流更趋便利,将极大推动__片区、__科技创新城、__商务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
高新区、经济区、保税区与我区包容交错,服务好“三区”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区提供了更为广阔地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配套产业等已成为未来招商引资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必将根据省市发展的方向,布局__区优先发展产业,制定更多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政策,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互利共赢环境。
伴着“十三五”改革创新的号角,我局在工作思路方面亦在探索创新。下一个五年,我们将以更加缜密的思路与更新颖的方法,扎实工作,提升效率,力求更好。
1、开创招商引资“金字塔”模式。“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开创并逐步建立“金字塔”式的招商引资结构。金字塔,底部宽而稳,象征着传统产业、基础产业在__区继续实行大面积的平稳发展;顶部尖而聚,意味着我区将继续发掘打造高端产业,努力实现高端产业集聚。“金字塔”自下而上的每个层级,遵循产业链条的规律排布。在“金字塔”模式的基础上,拓宽门类,细化层次,使我区经济产业与投资结构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拓展。
2、线上线下相结合,延伸发展半径。为打破地理距离限制,让更多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我区招商引资情况,更大程度的延伸发展半径,我们将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工作。将招商地点的环境位置情况,以文字、图片、视频搭配组合的方式,展示在我们的招商网站上,外地企业可通过网络进行参观,明确投资意向后,再来__实地考察。网上招商,网下对接,充分发挥互联网快捷高效的功能特点,大力延伸我区经济发展半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商方式,可充分增强外省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与我区的经济交流与商务互动。
1、优化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增强力度,加大投入,全面制定与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治理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以更和谐的社会面貌与更有利的投资前景,吸引各方客商,为__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氛围与投资发展环境。
2、深入调研分析。为了更充分的把握__区经济发展形式,我们将协同相关部门与有关专家,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针对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物联网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进行调研,摸清全区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判,并针对__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专题报告。以调研情况作参考,打造极具自身发展特色的__区。
3、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未来五年,重点项目建设仍将是__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局将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推进近年来__会、能博会、__大会等签约项目建设工作,对于已签约的项目,积极帮其落实土地、环保等各项手续,确保其顺利开工投产。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全程给予监督,确保其高质高效竣工,推动__经济再腾飞。
我们将积极推进__集团商务中心、美特好总部电子商务等项目的进展,凭借这些商务项目的带动,让__更具商业魅力。我们将全程跟进__大酒店、__万豪酒店、__百花谷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宝蓝时代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商业项目的建设进程,待其圆满竣工后,我区现代服务业将再添新彩。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央公园、__翡翠华庭、天一锦绣苑、龙城天悦小区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在新一轮的房地产热潮中,我区整体住宅水平将再上新台阶。我们还将悉心培育多个重点项目,涉及基础工业、特色农业、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装备制造业、高端文化产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众多领域,涵盖__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4、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__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于“十一五”拉开序幕,于“十二五”初见成效,且势必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__作为全市城中村分布最多的区,必将以强劲态势施行改造工作。尽管因历史条件、土地归属等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重重困难,但我局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推介我区城中村项目,因村施法,因地制宜,借“十三五”契机,促使我区城中村改造与新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
一、发展目标:
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生产业与生活业并举,着力于提速度、增总量、优质量、上水平。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县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5%,服务业从业员占县域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43%。
二、发展重点:
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综合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实按照产业特色化,平台专业化,市场纵深化,应用全域化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驱动,放手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35亿元,网交零售总额占县域社消零总额比重达到10%。
2、现代物流业
(1)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支撑,市场推动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用新机制、新业态,高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业。推进、完善电子信息网络功能;构建交通、仓储、物流配送,信息交换等物流平台;主动融入成渝物流市场,对接及周边二级城市物流市场。打造成渝次区域生产性物流集聚区。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加快推进粮药物流园区建设。引进一批驰名物流企业入驻,盘活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市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人才技术支持。重点建设生产性物流集聚区。
(3)全面优化物流体系。切实扶持发展壮大县域物流龙头企业,招商引进国内外品牌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引导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核心业务逐步实现“主辅分离”,走“归核化”发展路子,为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助力。
3、旅游业
(1)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和内涵。通过旅游产业规划,城乡环境改造和城市景观建设,人文底蕴挖掘塑造,优化组合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打造全域旅游环境。全面推动浪漫地中海、中华梦幻谷、中国慢谷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成达效,逐步形成生态田园景区,现代新村景区,现代工业景区,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景区“四位一体”的旅游产业组合体。做响品牌,做优产业,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2)大力拓展旅游渠道,围绕“游、购、娱、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做文章,以“中国死海”为平台构建川中旅游环线。
(3)大力发展餐饮酒店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文化为内核促进餐饮业,酒店业和文化娱乐业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吃住,健身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4、商贸流通业
(1)围绕构建“成渝黄金节点上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产业新兴区”的目标定位,着力构建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市场主导。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以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打造品牌,扩大美誉度和辐射范围为着力点,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大型商贸综合体,连锁专营直销,货仓式商场为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
(2)创新商贸流通方式。进一步完善县域城市商业综合体、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重点商贸集镇、商业街、特色街、星级农贸市场规划建设。以重点乡镇中心场镇为依托,建设辐射全县城乡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
5、农村服务业
(1)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种子统供,重大病虫病防治,农业机械等生产项目。
(3)建设健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平台,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构建网络交易和实体店展示销售相结合的现代流通方式,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县域农产品畅销。
(4)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3
《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专项规划之一,编制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牵头,会同标准定额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人事司,共同组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单位编制完成。《规划》将由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相关行业组织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进行规划实施评估、规划调整、协调促进工作。《规划》涵盖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建筑节能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8%,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9%;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19%;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66%。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547亿元,占国内生a总值的6.79%;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增强,为推进我国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建筑金属结构行业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业的主要成就: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建筑节能标准进一步完善。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提速,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45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建立集中示范城(区),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成效初步显现。
《规划》这样评价未来建筑业的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宝贵机遇。尽管建筑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增多、发展速度放缓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市场供需结构的重大变化,下决心转变依赖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不断适应新技术、新需求的建设能力调整及服务模式创新任务的需要。必须积极应对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任务艰巨、优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等新挑战,着力在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升队伍素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了建筑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核心。必须大力推行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快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壁垒和障碍,全面推动建筑业改革取得新突破,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质量安全为本。质量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建筑业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一开放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消除市场壁垒,营造权力公开、机会均等、规则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建筑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发展。
《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建筑业发展的六个主要目标:
――市场规模目标。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全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6%,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促进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化施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数量达到8300万。加强业态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务方式和企业不断产生。
――技术进步目标。巩固保持超高层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体量坝体、超长距离海上大桥、核电站等领域的国际技术领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应用BIM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
――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建筑市场监管目标。加快修订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工程担保、保险制度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更加科学完善,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规则和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建筑工人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质量安全监管目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建筑抗灾能力稳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规划》目标粗略分析,我国建筑金属结构行业应该有不低于每年5%的增长规模。其中,门窗考虑节能改造,发展规模更大一些,应该有8%左右的增长;钢结构得益于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在住宅建设方面的增长也要大于《规划》提出的建筑增加值年均增长5.5%的规模。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共有九条:一是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三是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四是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五是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六是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七是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八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九是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中与我们行业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重点应用领域,建立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鼓励景区、农村建筑推广、采用现代木结构。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逐步推广智能建筑。
强化技术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制定快速转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编制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质量检验检测、验收、评价等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模数协调、建筑部品协调等技术标准,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公正性、科学性。建立以标准为依据的认证机制,约束工程和产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优化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针对不同种类建筑产品,总结推广先进建筑技术体系。组织资源投入,并支持产业现代化基础研究,开展适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培育国家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中心,鼓励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构件生产和科研等单位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支持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维图形平台的国产BIM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普遍执行节能75%的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和施工图审查,确保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要求。夏岫冷、夏热冬暖地区探索实行比现行标准更高节能水平的标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使用材料、工艺等方面促进建筑的绿色建造、品质升级。制定新建建筑全装修交付的鼓励政策,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成品交付比例,为用户提供标准化、高品质服务。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组织可再生能源、新型墙材和外墙保温、高效节能门窗的研发。加快成熟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技术向标准的转化。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建立全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绿色建造材料、工艺、技术、产品的独立和整合评价,加强绿色建造技术、材料等的技术整合,推荐整体评价的绿色建筑产品体系。选取典型地区和工程项目,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和工程应用试点示范。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制定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出台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准则,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和使用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绿色建筑品质。加快建造工艺绿色化革新,提升建造过程管理水平,控制施工过程水、土、声、光、气污染。推动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与再利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建筑节能减排监管责任,构建建筑全生命期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建立规范的能效数据统计报告制度。严格明令淘汰建筑材料、工艺、部品部件的使用执法,保证节能减排标准执行到位。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电子化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履约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优化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设置,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改革工程造价企业资质管理,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统一工程计价规则,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满足不同工程承包方式的计价需要。完善政府及国有投资工程估算及概算计价依据的编制,提高工程定额编制的科学性,及时准确反映工程造价构成要素的市场变化。建立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积极开展推动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各项新型工程计价依据的编制。逐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的监测及相关市场信息。
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加大对各地区设置市场壁垒、障碍的信息公开和问责力度,为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健全建筑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建立跨省承揽业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督办、协调机制,加强层级指导和监督,有效强化项目承建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履约管理,探索通过履约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研究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信用评价,引导建设单位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建筑市场环境。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建筑企业监管考核机制,放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用人权和资源调配权,理顺并稳定分配关系,建立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科学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允许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民营建筑企业继续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稳定的骨干队伍及科学有效的股权激罨制。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保留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类保证金管理制度。广泛推行银行保函,逐步取代缴纳现金、预留工程款形式的各类保证金。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维修金担保等制度。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研究专项投入,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及产品,形成完备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运用体系。引导企业与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订立行业规范及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律作用。提高行业组织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制定团体标准、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4
为繁荣市场经济,扩大就业渠道,加快富民增收,丰富财税资源,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宜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全镇第三产业“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把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富民增收,扩大就业渠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加强第三产业组织领导力度,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产总量不断扩张。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2.3亿元,预计全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五”前的2.19亿元,增加到3.0亿元,年递增率达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8%。
——经济效益继续攀升。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共实现利税6300万元,预计全年底将由“十五”前的6011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年递增率6%。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镇在发挥本地优势,兴建邗沟路、欣星物贸、广厦、大桥等4个农贸市场,1个水果批发市场,1个禽蛋交易,1个牲畜屠宰市场。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汇银家电、忘不了超市等大型专业三产项目,为全镇第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从业人员显助增加。第三产业经营户由“十五”前的7773家增加到现在8000家,新增22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十五”前的15983人,增加到17039人,新增就业人1056人。
——运行质态总体看好。通过企业改制,优化配置资源,全镇第三产业出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供销社、安宜商贸城、华运公司、物资公司等企业先后通过改制,实行产权明晰,或资产重组,大大改善了经营状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财政增收、集体增收、农民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清收债权、盘活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克难奋进,促进全镇第三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㈡发展目标
1、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三产增加值4.8亿元,利税8500万元。
2、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为财政创收2500万元,力争明年创收1800万元。
3、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劳务输出1000人,力争1500人。
4、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实现8500家,其中三产从业人员18000人,力争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900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00人。
三、“十一五”发展主要措施
㈠确立发展观念,瞄准目标抓管理
牢固确立发展观念,将发展全镇第三产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的三产笼头来抓,首先认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全镇上下要明确三个关系,一是明确一、二、三产是全镇三驾马车,必须要共同发展的关系;二是明确第三产业既是辅助业,又是我镇一项主导产业,为全镇财政发挥主导作用的关系;三是明确通过第三产业的带动,反辅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相互相成的关系。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镇上下齐抓,干群联动的良好局面。其次层层分解指标。认真制订年度发展计划,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单位,再由每个单位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和有关人员。再次明确责任要求。分别与各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制订好安宜镇第三产业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做到层层抓落实,使全镇第三产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㈡整合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增效益
充分发挥临城、临路、临街优势,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坚持合理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围绕商品房开发、集贸市场建设,经济实用小区建设,以及幼教、社区服务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做活土地转换、盘活存量资产、兴商活市、社区服务等四篇文章,重点抓好安宜北路、白田南(北)路、泰山路北等处储备土地的开发,通过包装推介和招租、拍卖等,大力加强合资合作,力争新上一批重量级的三产项目,进一步为镇财政增加收入。到“十一五”期末新增500-1000万元的三产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十一五”期末为镇财政增收达2500万元。
㈢坚持四轮齐转,全面启动扩总量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启动第三产业,实现镇、村(居)、单位、居民户四轮齐转,重视加强对广大干部居民教育引导,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广大居民办三产的意识,形成全民办三产的良好氛围,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设各专业市场15家,各种服务网点60家,着力开辟物业管理、职业介绍、电脑培训、医疗康复、家政服务、餐饮食业、休闲中心,以及装饰装璜、装卸运输、家政服务等行业,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经营户不少于8500家,从业人员不少于18000人。
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5
《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最明显的差别,是粮、棉、油产量到产能的变化: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2650万吨,棉花产能30万吨,油菜籽产能260万吨。也就是说,不一定追求产量这个硬指标,但仍然要保证具备达到一定产量的生产能力。
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要达到61%,意味着4000万人口将住在城镇,这也意味着食物消费刚性增加。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里。基于此,《规划》提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围绕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增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规划》要求深度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提质增效。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增强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搭“互联网+”快车重点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规划》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实施“互联网+”生产、市场、服务、管理、创业等五大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农业(000816,股吧)、精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大数据创新发展。依托“12316”三农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智能服务及行政管理指挥系统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强农村电商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三大产业融合打造10条优势产业链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把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和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积极探索“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提出,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以地理标志农产品(000061,股吧)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将其作为农村“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重头戏。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与价值链。在全省打造粮棉油、食用菌、柑橘、茶叶、生猪、肉禽、禽蛋、淡水鱼和小龙虾10条优势产业链。
发展农业第三产业,拓展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全省融合发展样板。
实施绿色兴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规划》提出,大力实施“绿色兴农”发展战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强化耕地资源和野生植物(药材)、畜禽、水生物等农业资源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全力帮困扶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规划》提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资金、项目、技术、要素覆盖,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十三五改革 瑞金红色旅游 旅游开发规划的理论体系 技术应用
一、分析瑞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加强瑞金红色景区战略规划的研究,对瑞金红色景区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生态持续的规划和发展,对提升“红都”的品牌价值和经济、社会、文化意义不可小觑。
(1)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2)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3)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
二、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
1.交通条件无法满足游客需求2.缺乏旅游氛围3.专属特色品牌发展停滞不前4.传统特色美食渐没落
三、旅游开发理论与技巧的实际应用
1.经济方面
旅游者行为与旅游经济相关,旅游者行为可以看作一个过程体系,这个体系由决策行为、空间流动行为、对旅游消费效果评价行为构成。第一,决策行为。2015年我国的经济形势良好,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国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从而导致消费行为,这就为旅游者的消费提供了决策动机。第二,空间行为。我们研究的瑞金应当属于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主要分析瑞金市内的旅游状况。
a.在交通方面,瑞金市坐落在赣南、多山区,故交通不便。而在井冈山的百度词条中有“交通信息”这一条,既有观光车,又有出租车,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b.在吃住方面,要做出特色,跟上时代。瑞金的红色旅游可以结合客家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旅游风格;在旅游景点方面,构建“红、绿、古”三色协调发展的复合型旅游精品。c.从娱乐方面说,由于瑞金走的是红色旅游发展路线,所以其消费人群需要拓宽青少年市场,我们应增加其趣味性、可娱乐性,比如利用现有高科技展示瑞金的红色文化,例如用动漫的形式讲述瑞金的红色故事、情景模拟开展真人CS等。
2.人文方面――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为旅游规划的编制者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旅游规划的侧重点一直以来都是放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和环境的改善上,但旅游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人才是旅游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对旅游地的相关者的特性,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加以关注,在规划时首要充分考虑、协调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以及旅游地相关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和利益,然后再着手提升旅游地的硬件质量。
四、瑞金红色旅游规划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瑞金市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每个方面实行供给侧改革,提高旅游供给水平,开发旅游资源,完善行业结构,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产品和供给服务,挖掘更多的旅游特色,提高吸引力,这样才可以使得红色旅游业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2)推动“互联网+"发展,创造红色旅游新业态
利用互联网+红色旅游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使红色旅游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全民生活网络化已不再是趋势而是现实,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抓住网络这样一个既高效又便宜的宣传平台。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制作视频,动态来营造好口碑好品牌。其次,我们可以引入互联网行业的尖端技术。例如,在瑞金各个景点引入VR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来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回顾历史。
(3)强势推进红色生态文明旅游产业化
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促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瑞金市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共和国摇篮、出发地一红都瑞金”的红色旅游品牌,构建“红、绿、古”三色协调发展的复合型旅游精品。完善旅游发展机制,加强旅游宣传工作,开发相应的旅游商品,发展旅游配套服务。
(4)创新红色旅游形式,促进红色资源与客家文化的融合
积极促进瑞金红色旅游资源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在红色旅游景点周围开发民族风情与瑞金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形成类似于品牌效应,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如开发草鞋、草帽等。也可以引进新的形式,利用现有高科技展示瑞金的红色文化,例如用动漫的形式讲述瑞金的红色故事等,拓宽青少年市场,还可以学习井冈山的体验式旅游,提高游客的⒂敫校更好的留住客源,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的旅游之路。
(5)适当改变当地旅游收入结构
适当调整红色景区收费标准,以提高第三产业收入为目标。适当调整景区收费标准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资源,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在休闲、娱乐中学习红色精神、了解红色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带动景区周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经济,打响“红都”品牌,使旅游总收入增加。
(6)乘着“扶贫”的东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可以适当增加外部通往瑞金的公交车次,在此基础上改善瑞金市内的交通状况,并提高住宿档次,增加娱乐型场所,兴建一批与景点相适宜的别墅度假区。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景区周边群众参与开发、发展条件舒适、独具客家情调的小吃街和家庭餐饮业,丰富红色旅游的民俗内涵,让游客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五、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1可能遇到的问题
(1)单位承办的旅游项目,官僚气息太重,缺乏服务意识,不重视服务质量。(2)旅游开发商追求金钱至上,盲目迎合一些游客的低格调要求,将当地的习俗文化过分商品化,伤害了接待地居民的感情,也对当地的文化造成了恶劣影响。(3)政府和开发商热情高涨,却时常忽略当地居民的感受和利益。
5.2理论指导下的解决方法
(1)从根本上提高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瑞金的政府单位要坚持人本主义的服务理念,克服腐朽官僚作风,形成服务型政府。(2)适度的将文化商品化:文化商品化是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适度的商品化开发,制成旅游产品可以彰显当地文化,会使接待地居民产生自豪感,同时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吸收游客外来文化的营养,丰富和发展当地文化内容。(3)尊重游客真正贯彻人本主义理念:旅游人类学理论有助于旅游服务提供者全面理解人本主义的精神实质,即首先是尊重游客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在旅游中应享有的物质和精神权利,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为他们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元.瑞金红色景区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05):9-12
[2]郭安禧、乔志云、陈晓强.瑞金红色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分析――基于与井冈山的比较[A],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2):1-4
[3]樊国敬、郑姝莉.打造南昌――井冈山――瑞金红色旅游千里黄金长廊,为江西旅游经济发展再添新引擎[Z],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文册,2010(10):2-3
[4]谢雪峰.生态足迹模型于瑞金市生态承载力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06):49-57
[5]龙鸥,严兴. 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实证研究,《商业时代》,2010(1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