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发展规划

水利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任务

在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组成部分中,水利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深入开展以及广泛研究使用水利资源的具体信息,实现水利信息的全面采集、运输、储存、处理以及后期的服务,完成智能化网络操作结构,从各个方面提升水利事业各项操作活动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效能,从而从整体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最近几年,水利部门以党的基本方针作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水利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将传统水利过渡到现代化水利的操作任务。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准确的判定出各地间的水利信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

一、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水利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当中包含水利信息的采集、运输、存储、操作处理以及后期应用开发等等,不断提升水利信息资源的使用能力以及共享程度,从整体上使水利建设以及水事处理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不能够离开水利现代化的保驾护航,而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最基本的内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利信息化,同时水利信息化也是水利事业不断寻求发展的迫切要求[1]。

二、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信息化基本状况

1.信息采集技术的不断提升

整个长江流域的降雨量以及水位变化数据在长时间内都进行了数字化自动记录,部分汛灾重点防治地段还建立了水文信息自动收集操作体系,各方面的操作工作都有与之相

作者单位:437302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枢纽工程局机电安装处

适应的信息采集方式,遥感、全球定位等等技术也有了广泛的使用。

2.通讯网络的全面建立

长江流域中各个省区的水利网络间是互相连接的,建设成立了一批电路专用网络。

3.数据库建设已初步完成

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建立了各类水情数据库。这些庞大的数据库提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为各种信息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一部分应用系统已建好

我国的防汛抗旱指挥操作应用体系已经建好,将成立一个点面结合的网络应用数据体系。

三、长江水利委员会信息化规划存在的问题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历史来说,我过的水利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是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开始的时间较短,,对于现代化水利发展的基本形式而言,还是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长江水利委员会在信息化工作当中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信息化规划与信息管理无法和现实要求相适应

信息化工作和治水操作的基本思路与实际建设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是较大的,各个地方部门和行政组织部门建设水平存在差异以及操作功能的彼此重复问题较为严峻。因此在建设发展中需要统一建设目标,统一规划思路,统一建设机制。数字化信息化长江建设思路还不够明确,不管是宣传工作还是实际落实操作都明显不足,整体性与序列性之间的差异相对显著,目前依然存在许多关键问题急需有效解决。

2.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欠缺

信息化工作中牵涉的内容较多,并且建设的任务较为艰难,但是从长期的发展中来说,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整个长江流域内信息化建设无法形成一整套的建设操作体系,所以无法实现预期的操作效果。

3.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

现如今虽然说已经开发并且投入使用了一些应用操作系统,但是信息的采集运输以及后期使用仍存在明显不足。使用的范围较小并且没有多方面的服务目标,直至发展到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网络的覆盖体系。空间建设中的数据严重短缺,制约着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全面运行与开展[2]。

四、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应对办法

1.加快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一支具有专业水利知识并且操作经验丰富的队伍,能够促进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对于目前水利信息化人才相对短缺的局面,需要严格制定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2.科学有序的目标规划

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牵涉到的内容较多,各个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够完全照搬照套别地的成功经验,还需要结合本地的基本发展状况,设计项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发展路线。使用统一规范的技术操作标准,更好地实现网络化与资源共享。

3.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

目前水利信息化差距最大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离不开庞大的数据库信息的支持。所以,需要尽快建设起适应于当地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操作体系与信息评价系统,组成一个“数字长江”工程建设的基本模型。

保持长江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共处,成为了治理长江的基本思路,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只有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建设一个完整的防灾减汛工作系统,才能够将长江建设工作更好的推进[3]。

参考文献

[1]陈军强. 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人江.2011.02(25).

水利发展规划范文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要求,总结20*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年重点工作。部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规划计划工作,陈雷部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矫勇副部长还将在会议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刚才,陈雷部长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肯定了规划计划工作的成绩,对做好新时期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代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就20*年规划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20*年工作安排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年的规划计划工作

20*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科学编制规划,加快项目前期;把握政策机遇,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地推进了水利发展与改革。

(一)中央水利投资规模止跌回升,地方水利投资有突破性增长

20*年,面对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任务以及水利投资不足的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把握政策机遇,做好投资需求分析,积极争取扩大投资规模,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中央水利投资逐步增加。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3*.5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32亿元,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达到340.52亿元,比2006年增加14%。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中央预算内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保持在23%左右。目前,已落实20*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330.9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50亿元,今年年初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380亿元,比20*年全年增加11.8%,连续两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扭转了前几年因国债资金减发导致的水利投资下滑的局面。

二是水利投资重点更加突出。中央水利投资安排重点保证了部党组确定的"四件大事"的投资需求,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4亿元,农村饮水安全64亿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中部地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21亿元;重点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和治淮骨干工程投资需求,治淮工程年度投资41亿元;重点保证了在建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和行业能力建设投资需求。从投资结构来看,防洪工程投资155.12亿元,占45.6%;水资源工程投资142.74亿元,占41.9%;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投资20.26亿元,占5.9%;专项工程投资

22.40亿元,占6.6%。东部地区60.38亿元,占17.7%;中部地区153.82亿元,占45.2%;西部地区126.32亿元,占37.1%。直接用于农村的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为180亿元,占总投资的52.8%,比上年增加约5个百分点。

三是省级水利投资增长较快。据初步统计,20*年省级筹集的水利建设投资达到430亿元,比上年增加53.6%,首次超过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呈现突破性增长。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占30.1%;水利建设基金占15.8%;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占26.2%;省级融资及其他投资占27.9%。一些省(区、市)出台了水利投资优惠政策,增加了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安徽省明确了治淮配套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按7:3或8:2承担;湖北省明确每年新增水利政策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亿元,5年不变;云南省政府决定20*~2010年每年财政筹集10亿元用于水源工程建设;重庆市提高了土地出让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比例,市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3亿元,专项用于"十一五"水利建设;贵州省连续两年实现省级水利投入成倍增长,年度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十一五"期间可增加投入39亿多元,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落实。全国有近1/3的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重庆、贵州、山西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山东、四川、陕西、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海南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保障了各项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水利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目标

水利发展规划范文3

一、组织开展“回头看”,继续深化学习调研

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转段动员大会上,我局领导班子在总结第一阶段情况部署第二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强调了要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深化“算一次账”活动。

为了真实地掌握局各党支部第一阶段活动的开展情况,我局学习实践办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党支部、科室和工程小组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回头看”,对没有完成的或者完成得不够好的工作进行及时补课。在此基础上,我局学习实践办还在系统内,抽查了三个党支部,主要检查“五个一天、四个一次”活动的完成情况、会议记录情况和文字材料的撰写情况等,确保了学习调研阶段和分析检查阶段能得到更紧密的衔接。

与此同时,局还专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到化龙、钟村、大石等镇(街)开展调研活动,进一步深化“算一次账”活动。通过与当地镇(街)政府的有关干部群众交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经验,结合我区水利工作实际,共商促进水利建设科学发展的良策。这次调研活动以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大家通过认真分析,查找了当前我区河涌综合整治工作上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围绕存在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换意见,在转变水利建设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市民对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清理临河违章建筑和砂石码头的力度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我局在全区水利工作上,更能发挥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从而带动全区将力量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去。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工作上,我们本着“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的原则,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单位或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和专线电话等方式,结合开展机关作风“三评议”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确保了征求意见活动的广泛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一方面,我们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形式,面向区各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着力查找和把握在干部作风、工作效能、服务群众、水行政审批和执法、河涌综合整治、城乡水利防灾减灾等方面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截止20*年12月5日,我局共发出征求意见表60余份,回收50余份。经过认真分析梳理,进一步找准了当前制约我区水利工作健康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为下一步剖析问题、查找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材料。

另一方面,以开展专题活动的形式,深层次查找问题。为了增强征求意见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我局开展的基层评议机关活动邀请了局下属各单位和各镇街水利所、禺山设计公司、佛山科诚监理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服务对象的有关负责人共61名同志参加。评议人员分别对我局完成工作任务的实效、行业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实效、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实效三个方面进行了真实的评价。对征求来的意见,我们又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了《*区水利局征求意见情况综合》,为在今后的工作上逐一对照,落实整改奠定了基础。

三、精心组织会议,深入开展批评,互相帮助提高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局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开展民主生活会之前,局党委率先对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区水利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各领导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的范围内深入开展交心谈心,并结合前一阶段开展的“算一次账”、“三评议活动”等规定动作,针对征求得的意见和建议,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撰写了发言材料,为民主生活会做好了充分的会前准备,保证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这次民主生活会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致力广州市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构建更加富裕和谐新*”为主题展开。为了提高民主生活会针对性和广泛性,我们适当扩大了列席人员范围,邀请了区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局中层领导干部、党代表、下属单位负责人和服务对象等共16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紧紧围绕主题,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回顾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了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且坦诚相见,互相交换意见,深入查找了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剖析了思想根源,明确了整改方向。在此基础上,其他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敢说真话、直言不讳。这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由于准备充分、氛围良好,达到增进团结、相互交流、沟通思想、解决问题、理清思路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会后,根据会议的开展情况,形成了《水利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综合报告》。

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后,局迅速下发了《关于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的通知》,组织局系统各党支部开展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员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全系统范围内形成了分析检查、促进提高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实事求是,深刻检查分析,明确努力方向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我局根据收集到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班子自身的深刻检查分析,认真撰写了《水利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报告中包含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四个部分。在报告形成后,我们组织了局班子成员、党代表和服务对象的有关代表进行评议,共发放《党员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12份,收回12份。对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进行了收集、汇总,并将有建设性的建议充实到分析检查报告中。《水利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形成,深刻分析和查摆了问题,理清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对班子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水利发展规划范文4

一、以山水文化为先导,精心打造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神奇而又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人着迷。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要贯穿“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突出山水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人类文化的民族之一,当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发展史时,发现水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十分密切,人们总是喜欢把伟大的黄河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和摇篮。考古的新发现以及运用高新技术研究的结果证明:长江、汉江、珠江、松花江、漓江、淮河、海河、辽河……一切凡在远古时代中国有水的地方,都在共同孕育着我国的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是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同样,水也是孕育桂林的源泉。

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路,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漓江就是桂林的城市文化之源。

桂林的真正本质和内涵,就是它的山水文化,漓江是几千年的文化江。这里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所以漓江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这种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文脉,一直延伸到现代。

桂林山水文化经过若干年的文化积累,留下的丰富灿烂的山水文化。这就是桂林的精华,这就是桂林的竞争力,这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山水文化是桂林的魂,发展旅游,桂林本身有这样的优势,有自然和人文的顶级产品。三山两洞一条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自然风光;现代还有湘江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每一个时代都在桂林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桂林,又有了“印象?刘三姐”等新的人文旅游景观。

桂林应该充分认识山水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山水文化为先导,同时保护发展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桂林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把历史形成的诸多文化遗产,很好地加以保护、修整、发掘、建设,向世人全面展示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目前来看,桂林的旅游服务设施、商业网点、交通、通讯设施等方面建设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还有待加强。

我到山东聊城讲课时,看到聊城为了打造江北文化水城,连续举办五届的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还结合节日举办过巾帼文化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消夏文化艺术节、中国江北水城合唱节、首届鱼山梵呗文化节、首届中国高唐书画艺术博览会等,进一步丰富江北水城的文化内涵,宣传了聊城、推介了聊城,提升了聊城的城市品位。其实桂林的旅游资源比聊城还要丰富。

综观世界各地的城市,大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就显得耐人寻味,引人神往,生机勃勃。反之,一个文化苍白、精神萎靡的城市,定然缺乏吸引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的发展力,就在于他的城市的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然是一个苍白的城市,即使有很多的高楼大厦,有很多产业,那也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它实际的竞争力是不够的。

二、把旅游资源当作产业经营 带动桂林经济的发展

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景色迷人。桂林应该把当地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大批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投资实业。

旅游是桂林的王牌,桂林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因为桂林的自然资源、悠久历史、人文底蕴。因此,桂林应该做到,人人都是桂林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桂林新形象;人人都是桂林营销员。

如果像微笑堂商厦那些聚堆聊天营业员,榕湖饭店和游船上的服务员那样的服务,怎么能树立桂林新形象呢?

我离开桂林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惊叹,想不到桂林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我兴奋,因为桂林完全可以成为全国最火爆的旅游热点。因为桂林,不仅是广西的桂林,也不仅是中国的桂林,应该是世界的桂林。

我在惊叹和兴奋之余,也有一点点遗憾,就是窗口服务质量差。

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很多,这无疑就形成了相互间的竞争。桂林要赢得市场,必须提高服务质量。

桂林又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异水自然地灵人杰,藏龙卧虎。古有赵观文、曹邺、蒋冕、吕调阳、石涛、陈宏谋、陈继昌、王鹏运、况周颐、唐景崧。近有马君武、李任仁、白鹏飞、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黄现[、李天佑(以出生年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为“文化名城”桂林的骄傲。

桂林要打好旅游这张牌,把发展旅游作为一项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深度开发、科学经营,发展适合桂林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要以山水文化为先导,带动其它旅游项目的发展和深度开发。

游客来桂林就要吃、住、玩、游、购物,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要打造一个文化品牌。把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把桂林建成游客旅游、观光、度假、保健、文化交流的风水宝地。

桂林不仅有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同样底蕴深厚。桂林旅游景点多,但开发、宣传力度不够。桂林和广东的差距也在于对自己的宣传包装上。

桂林应该破除“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突出桂林的旅游特色,多形式多途径搞好宣传促销,不断提高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旅游还有一个项目就是购物。一般来说,游客每到一个旅游点都要买一点当地的纪念品和特产送给亲友。但是,我在桂林,就很难买到有纪念意义和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桂林市的领导曾感叹,游客到桂林旅游消费太低。桂林每年接待游客都超过一千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游客在桂林消费不到500元,国内游客还不到400元。而桂林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一个人来这里旅游,要吃、住、玩、购物,消费还不到400元,实在是太少了。桂林要留住游客,就要让游客吃好、住好、玩好,而且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像我上面谈到的那家饭店、商厦、游船的服务,让游客多留几天或者再次光顾是很难的。

我建议,桂林应该生产几个有纪念意义的产品。食品吃完了也就没有了,纪念品就不一样,它会经常不断地影响其他人,这也是旅游文化的延伸。游客离开桂林,带走的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记得几年前,我到广东新兴的六祖庙参观采访,就买了一套《六祖杯》,是高科技生命元素保健产品。当我发现这套保健杯是用木鱼石作原料制作时,就想到山东的木鱼石资源。我在山东济南、青岛作《南北市场经济观念的演讲报告》专门谈到这件事。我说广东人有经商头脑,用山东的木鱼石作原料,以六祖的名气,生产出的高科技生命元素保健产品――六祖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保健杯,他们打的是六祖禅文化品牌。

三、调整桂林产业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桂林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协调,也会严重影响桂林经济的发展。

2006年,桂林的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3%、49.0%和38.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6.7和5.3个百分点。桂林有人认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这个比例与桂林经济发展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是不相称的。桂林的定位是国际化的旅游城市,第三产业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西部一些县市还低。怎么能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呢?”

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市场化程度低、结构层次低、思想解放程度低,就会影响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议桂林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服务业发展放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理顺产业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世界上经济先进的国家和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都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美、日、英、法、德、意等发达国家7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GDP占本国GDP比重的43%,到1991年,上升到60%,目前美国是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是70%左右。近几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所占的比重还是很低,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印度、巴西、泰国还低,现在刚好是这些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全国平均水平是40%多一点。

2006年,北京的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首次突破70%,这是一个普遍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水平的标志性比例。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不少人对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仍然认识不足,一些人受国民经济主要靠工农业推动的旧思路束缚,认为工农业发展了,第三产业自然就会上去,无须花大力气抓第三产业发展。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但是,有的人还把“工业立市”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唯一内容,一些地方政府把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成大上工业项目,片面强调工业而忽视第三产业,这是不正确的。

我建议:一是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层次。二是要突出旅游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延伸。三是要优先发展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交通、节庆会展、商务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劳动力培训等。四是要大力发展消费业和新兴服务业。

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结果

前不久,我应邀在河北、山西、河南省6个市作了14场演讲报告,作报告前都作过采访考察。我以广东为例,专门谈到南北观念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桂林也是存在的。

广东人重视结果,我们有些人只重视过程和形式。广东人是生下孩子再起名字,我们有些人则刚怀孕就开始给孩子起名字。

广东人注重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经营。我们有些人墨守陈规,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来认识市场。我们都知道,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广东人认为,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给你奖励。我们有些人是既要你去抓老鼠,又给你规定抓老鼠的动作。这样,老鼠跑了他也没有责任,因为他是按照领导规定的动作去做的。有的人在领导没有给他规定动作时,还主动要求领导给他规定动作。这样,抓不住老鼠与他无关,因为他是按照领导要求去做的。

广东人注重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感知,我们有些人却更注重领导的感知。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个商场、一个酒店,只要领导看过肯定了,他们就会一成不变的做下去。市场变化了,顾客不满意了,都不去管,因为他的定位是领导满意,而不是顾客满意。

广东人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找书记,靠自己。我们有些人饿了只知道找市长要饭吃,而不去向市场挑战。广东人知道市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我们有些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更多是花时间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而很少去研究市场的变化。这样,出了问题自然也就去找领导解决,也就不去找市场了。

广东人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布局,我们有些人是习惯根据领导的指示来安排产业布局。

广东人是自己主动去策划、谋划,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发展。我们有些人习惯于等上级下文件、靠上级给政策,向上级要优惠。可我们往往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忠厚老实。

我在山西讲课谈到,有的人是中央开会,不请不到,不给政策,不喊不叫,不给项目,不哭不闹,这种忠厚老实最好不要。

五、确立桂林城市精神,实行跨越式发展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桂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我在济南、郑州、石家庄、太原等市作南北市场经济观念的报告,曾谈到确定城市定位和确立城市精神问题。

桂林有地方特色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了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还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桂林的城市精神是什么? 就此我采访过30多位桂林市民,有的还是机关干部,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清楚,90%的人竟然都不知道城市还有精神。

桂林有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确立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就会抓住主线,拉动经济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确立自己的精神,就没有朝气,就形不成亲合力,就迈不开发展的步伐。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文明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城市精神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方式,激励着人们为这个城市去奋斗,去拼搏,并且尽力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东汕头市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近几年的经济滑坡故然有其它原因,但是,也与没有一个正确的城市定位和确立一种城市精神有关系。现在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确立了城市定位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桂林要打造品牌城市,应该确立自己的城市精神。桂林要总结提炼出最具时代个性、强烈地域精神特征、富有感召力的桂林精神,提高素质,凝聚人心,孕育合力,进一步提高桂林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桂林经济发展。

桂林的朋友告诉我说,桂林人做事比较稳妥,又显得有些呆板,不善于多表态和冒尖,也显得有些懒散,做事有热情,却又缺乏激情。

我想到桂林某商厦那些聚堆聊天的售货员,想到某饭店那些慢悠悠的服务员,想到在游船上那些服务员,他们就是这么不紧不慢,慢得使人着急,慢得使人心焦。这不是桂林人的精神,不能引以自豪,桂林人不能躺在桂林秀水青山间睡觉。

从文化上来看,桂林既有山水文化的浸透,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桂林要实行跨越式发展,还要学习外来文化。

桂林要实行跨越式发展,桂林应该实行跨越式发展。我认为,桂林应该以山水文化为先导,高起点规划,大规模投入,高标准建设,宏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黄金品牌。

桂林要跨越式发展,要为游客和投资者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把桂林建成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山水名城和经济强市。

人人都是桂林新形象,人人都是桂林投资环境,这体现了桂林人的素质;人人都是桂林营销员,这不但需要人的素质,还需要具备营销观念、理念、策略、技巧、语言、艺术等。如果一个人忠厚老实,人品好,但不会营销,就不是一个好营销员。因此,桂林必须加强旅游服务、商业网点、交通、通讯等行业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水利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水利经济;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水利项目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水利工作者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工作,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把工作的中心任务放在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方面。与此同时,水利工作人员还要采取更多的水利经济管理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强化企业的服务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一、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一直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的主体就是水利经济。水利经济工作主要包括对水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和经营等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美化都需要水利经济为基础,同时,水利经济还为防灾减灾提供必要的手段。水利经济创造经济利润,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经济部门提供成千上万工作岗位,解决了大量群众就业问题;水利经济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至关重要,成为好多地区的民心工程和脱贫致富项目。总之,通过有效调配,水利经济能够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利用,为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等提供合理用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时一刻都不能缺少。以三峡工程为例,就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有效地避免了在长江中下游发生洪水的危险,使得华中等地区的能源紧张情况得到缓解,大大减少了向长江排放废气和废水等的情况,有效地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从而使得三峡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三峡工程的显著收效,使得三峡工程成为人们在建设其他水利工程和水利经济的参考标准。

二、现阶段水利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地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水利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水利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

1、水利经济主体弱小

现阶段,我国很多水利经济产业的规模较小,经济主体经常出现小、散、乱的情况。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农业方面,很难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经济规模化,因此,我国绝大多数水利经济的主体为小机井、小水库等,并且这些水利企业的规模都不大。这造成水利经济主体视野狭小,思路不宽,治理结构落后,市场竞争力弱,无法承担水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任,不仅造成市场主体本身发展不足,而且影响国家水利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影响国家的水利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产业经济规模不大,经营分散,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个别省份,水利系统中的企业有几千家,企业资产过亿的却非常少,可以在水利市场中做为主打产品的更少,一些以水资源为经营重点的产品,如供水等,并不能具有强势。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开发力度不大,也缺乏完整的、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3、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机制欠活

在社会公益支出方面,如防洪保安和排涝抗旱等方面,一些水利管理单位缺乏合理的补偿机制。一些水利管理单位对水电的定价不合理,使得水电费很难收取,从而使得支出缺口越来越大,使得负债越来越重。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虽然已作政策规定,由于各级财政资金紧张,进展缓慢。其次是中小水电、乡镇水管站的管理体制复杂,问题也较多。

4、财务管理能力不足

很多水利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在进行企业管理时,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健全地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管理者对财务控制比较薄弱,使得在企业运营时出现资金闲置和不足情况。在成本支出方面,容易出现支出过高。成本核算差,总收入数额很大,但利润低,甚至亏损;四是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坏账损失的计提、坏账注销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5、政策不配套

我国政府对水利经济发展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在对水利经济管理方面出台了很多的政策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法规政策与水利经济的发展需求不能适应,会出现实际工作与政策矛盾的情况,使得现行政策不能满足水利经济发展需要。比如围绕水价不合理、水利工程旅游开发等问题,仍然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其次,水利部门下发的政策文件,具体贯彻执行难度较大。发展水利经济要靠政策支持。要加大水利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台和配套的力度,要为发展水利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现阶段加快水利经济发展的措施

1、用大数据推进水利经济发展

对水利经济的发展情况有全面的掌握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实现。通过建立数据库,将每个水利项目的信息进行整理,对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大数据采集和整理,了解全国各地水利经济发展需求,引领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满足水利经济主体投资投向需求,优化水利经济资金配置,促使水利产业科学、良性发展。

2、加强水利企业财务管理

对于水利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管理,要加强其基础工作的建设,如做好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特别是对于财务报告制度的确立要更加重视;成本管理,对于水利企业的产生经营、监督和控制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对于成本费用的利润率进行提高,或者对于成本核算进行加强都是比较普遍的手段;如果想要加强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加强企业资产的运营能力,这就要对企业债权与负债比例进行控制,并有效的管理资金运作;想要使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就要对收账款的管理进行及时准确的核算,对于收账款的限额和回收时间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出现坏账的情况。同时,水利统计报告的完善、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加强以及透明的财务制度,都是加强企业水利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

3、水利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实行发展水利经济与水利建设有机结合

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尽量科学的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尤其是对水利经济工程的中长期的开发和规划,此外,还要注意将水利发展规划与水利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融入水利经济发展规划,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想要为水利经济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在城镇建设规划、用地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

4、建立多元投资体系,不断增加资金投入

想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对于水利经济发展中的掣肘,主要做法如下:固定的水利投资金额不变,其他政府政府用于发展水利的资金除了要符合政策文件规定外,也一定要到位,如果资金不足,可以抽取10%的费用用于水资源投资建设;招商引资也是加大力度考虑的问题;此外,民间资金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国内的中小水电建设筹资已有成功的先例,可见,引导和引进民间资金是非常可行的;银行贷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水利建设部门可以通过银行来获取一定的信贷资金。以上都是解决水利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5、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放宽融资渠道

想要使水利产业资本营运走向科学、良性循环,就要全面深化和开放水利产业市场的改革,改革的方式可以并购、租赁、BOT、TOT项目融资、托管等来实现。另外,企业的上市融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优势企业来说,要做大做强,整合整个水利产业的资产,可以提高水利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

6、重视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是如今水利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他可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特别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具有创新产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是水利企业在未来人才培养以及引进的方向。当然,如果对于网络信息、多种语言以及熟悉法律条规的相关人才更是水利企业所不能错过的。

7、水利产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对水利的经济发展给予便利的条件和有效的支持;实行管理责任制,目的是为了将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员吸纳进水利经济的管理机构;对于水利产业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检查与监督,可适当实行奖惩制度,这可以为水利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水利企业的管理者应站在时展的前沿,及时发现在水利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引领带动水利相关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潘中华,刘万军.乡镇水利站存在的困境问题及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管理,2010,(4).

水利发展规划范文6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开展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各阶段勘测、设计、科研和有关方案编制制定了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1]。“十一五”规划时期以来,贵州省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推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开展,为一批民生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滋黔一期”水利工程的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滋黔二期”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其大多数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开展或启动之中,前期工作面临前置条件不完善、时间紧、任务重、缺乏资金等困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难题,是推动贵州省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程、实现贵州省水利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

 

2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水利建设规划投资达1000亿元,为确保这些建设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要求其前期工作在2013年前全部完成,同时“十二五”期间需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困难可想而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受到相关规划工作的制约

 

2.1.1地方水资源规划工作滞后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度的影响

 

“十一五”规划以来,国家加大了水资源规划工作的推进力度,贵州省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工作,一些地方政府也系统地开展了地方河流、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这些工作为推动当地项目立项、开展前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地方政府对规划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差异以及地方财政资金的制约,多数项目涉及的河流缺乏综合的水资源配置规划,导致在开展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时影响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一些项目为此反复论证,有的项目甚至需要从规划工作做起,从而影响了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

 

2.1.2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对水利工程规模确定的影响

 

为实现与全国在2020年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实施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加快转型、加快发展和推动跨越的战略,为此各地均在积极调整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而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明确工程的功能和规模,需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支撑依据。而目前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两者同步的现象较多,使得水利工程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功能定位、工程规模确定缺乏前置条件。

 

2.2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受到前期工作经费的制约

 

2.2.1前期工作经费缺口大

 

“十一五”规划时期以来,贵州省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费用投入力度,2010年达到2.6亿元。但按照“十二五”规划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应在2013年前全部完成、“十三五”规划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应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的总体目标测算,前期工作经费预计超50亿元,平均每年投入大于10亿元,前期工作经费资金缺口较大。

 

2.2.2地方政府财力困难,缺乏资金投入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经济发展水平低,绝大多数县级财政支配财力不足,属于“吃饭”财政,缺乏前期工作经费,加之岩溶山区的地域性特征,导致前期勘测设计工作量大、经费投入较大。特别是对骨干水利工程所需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县级财政筹集难度较大。

 

2.2.3缺乏前期工作经费运行机制

 

为推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开展,省、地、县各级财政正在积极想办法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前期工作经费运作机制,省级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由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以补助形式下达,前期工作经费渠道分散,前期工作责任主体不明晰,没有建立地方前期工作经费匹配制度,导致省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的乘数效应不明显。同时,由于省级前期工作经费回收滚动使用管理模式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前期工作经费的回收滚动使用效率。

 

2.2.4中小型项目获得国家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支持的难度较大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贵州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推动贵州省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贵州省水利工程以中小水利工程为主,前期工作经费从政策上得不到国家层面的支持。

 

2.3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受到人才的制约

 

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水利人才缺乏。面对目前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政府主管部门到咨询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所需的水利工程前期咨询决策、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

 

3对策与建议

 

水利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建设周期长、涉及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质量是决定项目建设能否有序快速推进的关键因素。面对“十二五”期间贵州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量大、资金筹集难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积极推动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开展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水利项目立项、开展前期工作的基础条件,地方政府应转变观念,重视水资源配置和综合规划工作,不断加大水资源规划投入力度,认真做好水资源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为在开展前期工作过程中科学确定水利工程的功能和规模提供依据。

 

3.2加强前期工作的立项管理,重视项目库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水利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方政府争取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很高。但水利工程建设是按计划分步实施的,因此为避免前期工作的盲目性,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根据贵州省“十二五”水利规划明确的任务,按项目的建设顺序落实项目立项工作,做好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规划计划,建立系统的项目库,为有序推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3转变前期工作思路,推动前期工作决策、技术、管理创新

 

3.3.1前期工作方案决策应具有超前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中的方案决策,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功能定位、确定规模等,影响因素较多,而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因此水利前期工作的方案决策应从战略的高度,结合“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特征,以及极端天气对工农业的影响,适度超前确定方案;同时,主管部门可结合水利工程的战略性特征,依据现有规程规范,制定贵州省前期工作技术标准,便于规范前期工作决策。

 

3.3.2方案设计应充分研究、论证节水措施目前传统的渠道输水方案虽然从投资的角度较管道有一定比较优势,但其水资源浪费较大,加之贵州省山区建设水源工程投资较大,因此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中进行输配水方案研究时,应比较管道输水方案,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角度综合确定。

 

3.3.3建立省级前期工作协调机制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涉及发改、水利、国土、环保、林业、建设、移民等多个厅局,在目前超常规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条件下,建议建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厅局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处理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过程中行业之间政策法规的交叉问题,推动前期工作进程。

 

3.4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解决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瓶颈问题

 

3.4.1加大省级财政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十一五”规划以来,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逐年增加,省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已建立了稳定的投入机制,但按“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强度,前期工作经费缺口较大,面对县级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需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特别是需加大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为加快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程提供资金保障。

 

3.4.2争取国家前期费用投入

 

争取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针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量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集点,建议将贵州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争取国家给予贵州省前期工作经费支持。

 

3.4.3完善省、地(市)、县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机制

 

建议完善省级财政投入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的管理体系,明确前期工作经费地(市)、县匹配制度,改变省级财政传统点多面广的前期经费补助投入方式。根据项目的紧迫程度,采取集中投入资金到大中型项目,并明确省、地(市)、县三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份额,从而充分发挥省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的乘数效应,同时避免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因经费较少而严重制约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3.4.4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回收、滚动使用力度

 

按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规定,各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在项目开工后回收,建议进一步理顺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回收机制,加大项目开工后前期工作经费回收力度,并滚动再投入于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3.4.5建立前期工作经费投融资机制

 

在全省目前每年前期工作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采取融资手段,采用政府贴息贷款等措施,健全前期工作经费风险投入机制,鼓励地方政府、项目业主以及承担前期工作的勘测设计单位融资投入前期工作。

 

3.5加大前期工作人才培养力度

 

科技人才是水利建设的宝贵战略资源,在目前贵州省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任务繁重的特殊时期,需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人才培养投入力度,重视中青年水利科技人才培养。通过组织人才培训、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人才科技创新、咨询决策能力。同时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掌握前期工作政策、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水平。

 

3.6加强前期工作质量考核

 

前期工作不仅是水利工程项目立项报批的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传统的质量把关是依据企业质量体系控制和政府主导的审查评价机制进行的,缺乏政府对前期工作质量的评价考核监督。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质量,建议建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系统地对前期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加强对咨询设计单位前期工作的质量监督。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