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1
按照《规划》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西安的都市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权永生也向记者证实道,《规划》批复后,陕西将有一系列大动作跟进,设立西咸新区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西咸新区的规划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关键是设置机构,确定领导班子。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说,推进“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抓手便是加速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建设。未来几年,陕西也将以实质性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为切入点,加快重要园区的建设,提升关中城市群的定位。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6月25日的新闻会上也明确表示,陕西的发展思路正是通过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来辐射、带动陕南和陕北的发展。西咸一体化则是关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陕西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大西安升格为国际化大都市
《规划》指出,大西安将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安的官方定位也从原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升格为“国际化大都市”。
早在2004年,西安就对其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城市重心北移,跨过渭河向北拓展”的发展战略。
根据这一调整方案,西安经开区原有的中心区被赋予了新的城市功能。早在2005年,西安经开区就前瞻性地开始推进中心区改造,短短几年时间,先后进行了街区改造、工业搬迁、城中村改造、形象提升等一系列工作。2008年一年就完成了12个村的改造任务,创造了全国城中村改造的一个典型和样板。目前,西安经开区原有中心区的33个城中村改造已全部启动。
在西安2008年修编的新版城市规划里,两市一体化后,渭河将真正成为大西安的城内河。
“西安经开区正在以传统的产业园区向现代的新中心迈进”,西安经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学民表示,经开区既要打造制造业的基地,又要建设西安城市新中心。
按照这一设计方案,未来城市新中心将重点形成“一纵两横”的发展局面,产业定位将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居住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新型商务产业展开,将着力建设一批以大型宾馆酒店、超市、休闲娱乐等为主要构成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为世人展现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西安城市新形象。
西安城市重心的北移无疑将为西安的新一轮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咸阳甘做西咸一体化的绿叶
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表示,作为经济区内的一员,咸阳是核心城市两个成员之一,咸阳在核心城市内也变成了西安的配角。因此,咸阳要紧紧依托西安这棵“大树”,就像电影中饰演最佳配角一样,面对历史的舞台,咸阳会成为自身发展的主角。
千军昌说,近年来,咸阳一直在集中精力谋发展,确定“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工作思路,努力优化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工业提升、农民增收、财源建设、城镇建设和民生工程等五项工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而《规划》则给咸阳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咸阳要从谋自身发展转向兼顾全局发展,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
随着西咸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成阳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2009年上半年,咸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07.59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工业增加值136.85亿元,同比增长12规划1%。
咸阳市市长庄长兴表示,《规划》提升了咸阳作为西安都市圈核心区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今后,咸阳将全力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全面融入西安,与西安充分对接,共兴共荣,“甘心做绿叶,做配角”,承接西安的产业转移,为西安部分产业的资源转移搭建平台。
而在谈及下一步的设想时,庄长兴进一步表示,咸阳将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合力共建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带动经济区加快发展、辐射西北地区的增长极。而且主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加快园区建设,高效率运行沣渭新区、泾渭新区、高新区等三个重点园区。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加快西咸产业融合。通过争取投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和社会投资等多种渠道,每年有计划地实施一批有利于推进“西咸一体化”的项目,尽快使咸阳在西安都市圈的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打造发展平台。抓紧与西安联手做好地铁一号线的衔接,完成轨道交通场站的选址,提前做好规划控制等工作,力争早日贯通,特别是随着加快渭河北岸兰池大道和渭河四号桥、渭河横桥的建设,西平(西安至平凉)铁路,西旬(西安至旬邑)高速开工建设,加速“西咸一体化”建设。
四是加强民生领域合作,为两市群众谋取更多的实惠。尤其要在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使两市群众切实享受到“西咸一体化”的实惠。
五是加强沟通衔接,进一步形成推动“西咸一体化”发展合力。建立健全高效、务实、顺畅的协调推进机制、规划落实机制和共建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双方及时沟通、协调合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西咸新区将成为新亮点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建设西咸新区,即以西安、咸阳两市结合部的三县两区(高陵、三原、泾阳、未央、渭城)等有关区域构建西咸新区。
把西咸新区培育成为关中率先发展的发动机早已经在陕西当地政府形成了共识。据悉,目前西咸新区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随着西咸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两市结合部的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则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按照西咸产业对接的构想,目前两市共建的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两个重点园区都与经开区有关。
据介绍,空港产业园(咸阳方面也称泾渭新区)是西咸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地处咸阳东北部,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草滩生态园隔渭河相望,规划总面积270平方公里,目标是建成“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临港工业和物流基地。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凤鹏表示,就西咸两地的产业对接和经济融合,他们与泾阳县在考虑合作共建西铜高速以西的泾河经济带,初步合作将从接壤的4000亩土地开始,随着合作项目的增多渐次扩大。“他们有土地资源,我们有开发经验和招商优势。”郭凤鹏说。
西咸两市应该一起来统筹,共同来谋划,产业发展规划共同去做。下一步,两市还将继续加强环境同治,搞好渭河的保护,共同构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
西咸一体化再提速
2008年,随着陕西省政府的强力介入,西咸一体化进程开始明显加快。
2008年1月,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省级层面上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引导西安城市北移、咸阳城区沿渭河东进,发展新型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带和城市群,把西安都市圈建设成为关中率先发展的核心板块。”
2008年8月4日,陕西省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再次通过了陕西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等五个规划,标志着西咸一体化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确定,西咸一体化发展区为“一核五区十个卫星城”的整体空间结构。一核:指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和沣渭新区;五区:指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阎良航空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杨凌示范区;十个卫星城:指户县、蓝田、高陵、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礼泉、乾县、周至等卫星城镇。
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2
有人说,中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但是江西省真正的改革开放大潮发生在2000年以后。有人说,由于被定义为革命老区,所以井冈山人长久以来思想偏于保守,导致工业发展一直落后。
作为红色旅游圣地的井冈山应该如何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江西省吉安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井冈山开发区应该如何在旅游产业和工业发展中寻找平衡点?
井冈山给出的答案就是坚持保守。
井冈山的保守并不是思想观念的保守,而是“保环境资源、守项目底线”的新型保守。这种保守或许应该成为每一个旅游城市发展工业的不二选择。
迟到12年
从仍在大兴土木中的江西吉安市市区出来,向南行车15分钟,就到了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井开区)。井开区从省级开发区提升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近一年。井开区内以电子信息、生物食品制药、先进制造产业为主的企业厂房排布井然有序。
此时正值2011年1月中旬,当晚采访结束后,记者在返程的火车上,恰巧结识了井开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人公司)的技术总监刘细平。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刘细平在感慨近些年江西省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意味深长地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而真正的江西的“改革开放”是开始在2000年以后。
原名“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井开区成立于2001年,这也与刘细平口中的“江西省的改革开放”的时间点具有一致性。据当地一位干部介绍,吉安市作为一个江西省中部的地级市,长期以来思想相对保守,尽管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较之福建等沿海省份、相邻的赣州等地的情况仍滞后一些。为此,吉安市政府还曾数次组织干部去赣州学习交流,专门吸取赣州市先进、开明的思想。
这样的“在保守中谋求开放”的路子无意中成全了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守”为井开区创造了突破的可能。
保的是环境
从保守思想解放出来后,另一种保守却成为了井冈山再度坚持的准则。这种重新定义的保守,来自于对其旅游资源的保护。
当记者来到井开区管理委员会大楼时,恰逢管委会领导班子集体赴深圳交流。记者这才了解到井开区的第二重身份――江西吉安深圳产业园。设计大气的井开区管委会大楼因此给人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办公室副主任黄盾是当时管委会唯一留守的领导。据黄盾介绍,开发区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不论能缴纳多高的税收,重度污染的企业是进不来的。
这样的企业,开发区拒绝了很多,有一个铝材加工企业做出了第一年利税几千万、此后每年递增500万的承诺,依然无功而返。在井开区,所有企业的污水在排放前必须自己净化至国家三级排放标准,然后统一经一条管道沿赣江到达螺子山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而这样一条管道的造价相当不菲。令人尊敬的是,这项规划的思路是在10年前设立开发区的时候确定的。
2009年,上市公司凯迪电力在井开区设立生物质发电场,用秸秆发电余热给整个开发区供暖,取代了开发区内所有锅炉。
据刘细平介绍,他小时候家附近污水很多,可当时仅仅是人口增长一个因素,就已经让环境承受了影响。而记者在井冈山市通往吉安市途中的高速公路旁,随处可见青山绿水,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科科长廖勇仍然确信,吉安市的森林覆盖率达64%以上。
井冈山市的传统工业主要以陶瓷业为主。在2011年,井冈山市将迫使所有陶瓷生产企业的烟囱不再冒烟,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取代之前的煤。而一些技术条件达不到的企业,则将被要求暂时采用替代能源。目前,还在冒烟的陶瓷企业已经没有几个。井冈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曾雄冈说:“今年要一步到位,不准冒烟,明年全部采用天然气。”
当我们联系整个江西省的发展思路时,可以发现,井开区乃至整个吉安市的这种环境路线是与江西整个发展思路相一致的。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经济总量占江西全省近六成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于近几年污染严重,湖水一度全部浑浊,渔业几乎遭受毁灭性打击。2009年国家批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治理,湖水重新达到了二类以上标准。5年间,沿湖2000多家污染企业被关停。共青城还为此放弃一块商品房的开发,投入1亿元建成保护鄱阳湖的科研基地。而未来五年,江西将在“绿色崛起”的口号下,建成十二大生态工程。
“十二五”期间,江西总体的的发展思路看上去已经清晰并且统一。从鄱阳湖当初缺乏控制地发展到回过头治理污染的过程,重新审视吉安市、井开区的发展道路,其不同之处就在于井开区起步虽晚,但走的却是一条直路。即便是在省内,地域的不同也造成发展步伐的迥异。在记者看来,吉安地理位置在省内相对的封闭,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保守,这反而对其今后良性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守高端红线
另一方面,井冈山的新保守也体现在井开区的产业定位上,井开区的入园门槛则是高端定位。因为吉安市工业大规模起步相对较晚,在整体发展规划上反而做得更加扎实,从一开始就定位很高。这一点仅从命名上就能够略见端倪。10年前刚刚设立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叫做“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记者在开发区内走访时看到,这里几乎全是高新技术企业,如生产高密度多层线路板的红板(江西)有限公司、生产锂电池的吉安优特利能源有限公司等等,厂房一家比一家气派,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曾雄冈对如今吉安市城市规划建设评价颇高。行车途中,他指着六车道的马路和正在修建的图书馆、艺术中心,对记者说:“这一任领导班子上任后,就吉安市区的一些建设方案做了重新规划,图书馆还要扩建,整体上更加大气。”
井冈山市经信委主任邱达情表示,产业上的引导,是政府在提供帮助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如今,井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占一半以上。其中有吉安唯一自主品牌手机商盛泰手机,还有线路板、电话机、设备电缆、LED发光管等企业,动力电池、超纤无纺和生物医药则是另外的亮点。
吉安优特利能源有限公司,施行准军事化管理。为了保障电池生产环境的无尘,所有到访者只要进入大楼,都须戴鞋套。优特利技术总监洪良仕介绍,优特利目前每年将年收入的6%投入研发。预计2011年收入达8000万元。除了已经很成熟的笔记本电脑、MP3、相机电池的生产,优特利正在积极研发电动自行车电池。洪良仕对目前国内电动车市场充满信心:“我想由于电动车发展思路上的差异,比亚迪不会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可能在小型电动自行车这方面,顺德的精进能源的实力会是我们要顾虑的。”
刘细平所在的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入驻井开区,属于开发区最早一批入驻的企业。大约在2007年前后,天人公司获得了蓝山资本3500万美元的风投,迅速做大,科研能力随之突飞猛进。公司“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于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在这之前,天人公司一直默默无闻。“当时他们交的税收也很少,但是我们觉得是一个好项目啊,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有什么问题都帮他解决。”黄盾为当初的坚持感到骄傲,“如果你投资一些短期的传统产业,可能马上就有效果,但是我们更看重这一类后续有自主研发能力、有知识产权的投资。”
说到自主知识产权,黄盾提到了开发区另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江西麦德风能股份有限公司。麦德风能拥有一项自主技术,可以使风力发电机不需变速齿轮箱。邱达情此前告诉记者,麦德风能即将在吉安市有重大布局。
黄盾介绍说,有不少企业在建设阶段,甚至建成两三年之内,对开发区贡献不大。但是一旦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质的飞跃,开发区现有的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里,比如天人公司、三江超纤无纺等,这一批都是准备上市的公司。
据井开区众多高科技企业这样爆发性发展的态势,市工信委综合科廖勇的“未来五年,吉安市主营业务收入将翻两番,达到4000亿元”的预测完全不成问题。
井开区如今的良好局面和10年前的长远规划是分不开的。“那时候我们书记的那种观念、思想确实好超前。”说起开发区成立时的老领导吕滨、黄盾和同事们由衷感慨。
从整个吉安市来看,加速工业园区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将市内6个相邻开发区连成一片,打造“吉泰工业走廊”,在做大总量、产业集聚的总原则下,做到整体统筹。邱达情对“吉泰工业走廊”在资源共享、产业配套方面的成效相当满意。他这样解释:“相反,一些大城市里,虽在同一座城市,但是物流、配套可能都没有这么方便。”而聚焦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发展的契机在于2010年3月的那次升级。吉安市对环境的大力保护和井开区高端的规划定位,为井开区寻求升级的可能奠定了基础。井开区一旦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组织管理、税收、贷款和外贸等方面都将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这一次,保守的吉安人灵活地打出一张 “井冈山牌”。
重打“井冈山牌”
井冈山因为是革命圣地而闻名于世,而这个红色招牌也是井开区乃至吉安地区发展工业打出的一张好牌。
所谓“井冈山牌”,某种意义上是吉安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思路的核心,即依靠井冈山特有的革命根据地身份带来的影响力,发展旅游,拉动经济,捆绑推广。事情的起由还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井冈山市还是江西省直属下派的机构,后划归吉安市管辖,成为了如今的一个县级市。“如果井冈山市一直属于省或国家直属管辖,那现在经济发展肯定好得多。”曾雄冈说。2009年2月,吉安市将“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些年,吉安市上下逐渐意识到井冈山特殊的历史地位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据曾雄冈介绍,井冈山市旅游景点每年要接待省部级、局级干部两百余名。当地还流传着一则笑谈:凡是来过井冈山的领导,回去十有八九升官。笑谈归笑谈,不论这传言有没有效果,井冈山的受重视度想不高都不行。
吉安市也确实因井冈山受益匪浅,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获得了直接被高层领导知道和指导的机会。如江西大圣塑料光纤作为井冈山市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在2010年9月接受了国务院副总理、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的考察。“这的确是我们特有的优势。”大圣塑料光纤总工程师胡卫明对记者说。邱达情说:“目前我们井冈山市旅游是支柱产业,就为了这个我们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也不能有污染。”
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3
2016年5月19日至22日,第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四川省广安市组织了30余家企业参会,并成功签约25个项目,协议引资119.84亿元,其中签约企业六成来自重庆。
在渝洽会期间,广安市邻水县与重庆大学建筑学部签订校地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武胜县成功引进重庆乐程柑橘产业园建设项目;岳池县就优势产业进行了投资促进对接……“渝广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广安与重庆经贸往来如此融洽,推动力源自何处?除了不久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带来的激励效应,还要归功于广安所扮演的先行者角色。
川渝合作先行者
2007年10月,川渝两地在广安签署《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框架协议》。广安作为协议签署地,提出“争当川渝经济合作桥头堡”的口号。
在五年时间里,广安依靠大项目的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这一方案的落地,为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蓝本。
“空气里都有重庆的味道。”说这话的人名叫沈国钊,时任广安市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主任。
在沈国钊看来,高滩的首要优势在于区位。
前几年,有不少需要搬迁和扩张的重庆企业瞄准这里。因为在重庆两江新区周围50公里范围内,这是一块未开发的宝地。
陈先伟是示范园中一家汽车部件公司的技术工。每天,他和同事们生产的零部件会被运到两江新区的工厂。
虽然只是重庆汽车产业链下游的一名流水线工人,但陈先伟觉得,每一辆出厂的新车,也凝聚着自己的汗水。
由于读书不多,陈先伟并不太懂成渝城市群的概念。但他知道,正是因为重庆的汽车产业,他才拥有了一份在同村人眼中还算不错的工作。
在广安,像陈先伟这样的工人还有很多。他们是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链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也正是因为这些“螺丝钉”,广安才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中走在了前列。
用好国家“金字招牌”
2014年5月,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内,四川龙擎汽车部件制造公司的厂房正在进行最后的完善。
该公司由重庆龙擎汽车部件制造公司投资建立,总投资1亿元,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部件,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自2013年6月启动建设,短短3年时间,吸引了37家企业入驻,其中有35户来自重庆。
重庆企业家为何如此青睐广安?
广安市投资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看中的是“川渝合作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以及广安在财税、土地、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川龙擎汽车部件制造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不但配套建设了基础设施,在服务上也十分到位,遇到什么困难,打个电话就会赶来解决。”
除此之外,重庆企业选择广安还离不开重庆市的大力“撮合”。
“双方共建电子产业配套和机电两大产业园,在促进广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给重庆产业升级开拓更宽广的经济‘腹地’,实现互惠共赢。”重庆市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由于产业转移利益大多集中在转入地,往往陷入“转入地热转出地冷”的怪圈。如何破题?
广安的答案是:两地共建产业园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共同开展规划、建设、运作、管理等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
承接产业配套重庆
广安在发挥川渝合作示范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品牌效应和政策优势中,着力打造重庆产业“承接地”,演绎着精彩“配角”。
2013年,为更好地承接重庆辐射,广安提出“6+3+1”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形成了国家级经开区、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枣山物流商贸园区、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三个对渝合作功能区。
面向重庆,广安建设天然气化工、汽摩配件等配套产业基地,先后建成广安市新桥化工产业园、邻水县机电产业园等园区,将广安打造成成渝经济区产业合作的桥头堡。一大批来自重庆的汽车、摩托车配件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纷纷在广安投资。
在邻水经开区内,“一墙之隔,相互配套”现象十分普遍。邻水园区已成功引进隆创动力等汽车、摩托车配件企业60余户,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整个汽摩零配件,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某机械公司负责人介绍:“配套生产不仅促进资源共享,极大地节约了物流等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2015年,广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6%,达到1005.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1.97亿元,增长23.1%,增速居四川省第二位。
全方位深度融合
除工业配套之外,广安也在努力建设成为重庆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广安正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为契机,打造重庆市民的“菜篮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建设面向重庆市场的大型商品粮油、蔬菜标准化、优质商品猪、优质柑橘和生态渔业生产基地。
目前,广安销往重庆的农副产品占全市农产品的外销比例达75%。
广安境内的华蓥山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不到两个小时车程,即使在夏季最炎热的时节,华蓥山夜间的气温也不到20℃。因为交通便利,来此纳凉旅游的游客有三分之二都是重庆人。
“广安目前每年接待重庆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总人次的40%以上。”广安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5年前三季度,广安实现旅游收入213.74亿元,同比增长35.03%。
与此同时,广安还显示了足够的合作诚意:加入渝西旅游联盟,初步实现了渝广旅游联动发展。
“重庆游客到广安将享受优惠,广安游客到重庆也将享受优惠。”广安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4
对江西提出的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认真贯彻落实视察我省南昌市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揽山入城”发展战略,努力在全省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中作出表率,为彰显南昌市“山水都市”的特色品牌树立标杆。
南昌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整合“大昌北”区域管理体制,实施“揽山入城”计划,并推动九龙湖持续开发。而到2020年,南昌市要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和政府承诺,南昌大都市区和昌九一体化建设基本成型,对全省发展的带动力显著增强,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中国发展第四级的支撑力显著增强。南昌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布局中总体属于重点开发区域。南昌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揽山入城”,在做活“水”文章的同时,不断加强梅岭的保护与开发,充分挖掘和激活“山”资源;将梅岭周边地区纳入南昌市未来主城区范围,统筹发展,构成未来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的组成部分。据此,市城乡规划局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揽山入城”的规划构想。“揽山入城”是市委、市政府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着眼全市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揽山入城”,在做活“水”文章的同时,不断加强梅岭的保护与开发,充分挖掘和激活“山”资源;将梅岭周边地区纳入南昌市未来主城区范围,统筹发展,构成未来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的组成部分。据此,市城乡规划局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揽山入城”的规划构想。
南昌市将采取多项举措推进城市发展,包括打造若干生态休闲公园、加快梅岭揽山入城、加快规划建设过江通道、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等。南昌市提出,紧紧围绕彰显南昌特色元素,充分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绿色都城、现代时尚新城的独特优势;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遗址博物馆规划为抓手,唱响历史文化品牌;以推进城市揽山临水为目标,唱响山水特色品牌;以赣江灯光秀等项目为引领,唱响时尚生活品牌。突出项目支撑,有条件的县城可以借鉴九龙湖新城规划建设经验,通过招引一两个有引领性的项目,促进县城规划建设水平的提升;突出民生优先,进一步加强基层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加大脏乱差整治,打造若干生态休闲公园。加快梅岭揽山入城步伐,扎实推进“鄱阳明珠・中国水都”建设,并把城内水系、绿地与城外河湖、森林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中,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以大南昌都市建设为契机,扎实扩展城市空间。对老城要树立腾笼换鸟理念,加快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等重点工作,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对新城要在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九龙湖新城的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布局,加快老城人口向新城导入,加快规划建设过江通道等重点工程,实现新老城区联动发展立体开发城市空间。以即将启动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修编为契机,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兼顾地下空间的公益用途和商业用途,合理布局人防设施和民用设施,使地下空间价值最大化。
当前,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已经聚焦到西山,南昌市城市格局拓展已经延伸到梅岭,加强以梅岭为主体的西山山脉保护与开发的意识业已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形成。我们一定要牢记“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的重要指示,不负省委、省政府寄予南昌彰显城市特色的殷切希望,加快推进“揽山入城”,在全省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中作表率、立标杆。要以规划为引领,描绘好一张蓝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并做到“多规合一”,重点要强化科学的功能分区、明确推进的时间节点。要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好一批项目。加快策划一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项目,其中在产业项目上要从严控制有损主体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着力发展旅游、健康、休闲产业,坚决守住生态环保的底线。要以责任为保证,明确好一张“清单”。市级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确定“责任清单”,既统筹抓总,又实施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并厘清各方责任。通过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开发,使西山成为一座景观山、“健康”山、市内外百姓向往的山,从而更好地彰显南昌市湖光山色的魅力。
“十三五”期间,南昌将进一步深入、有序改造旧城区,推动旧城功能升级,加快旧城复兴。现有标准城市(含南昌县政府和新建区政府所在镇)危旧房改造面达到100%,现有城中村改造面100%。结合旧城、旧厂、旧村(城中村)“三旧”改造,盘活用好存量土地资源,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控制建筑容量和建筑高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附加值,实现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其中,重点复兴东西湖核心区,完成青山湖西岸、临江商务区、坛子口服务业繁华区建设,对省行政中心和洪都原址进行现代商业功能开发。
南昌拟将朝阳新城重点打造为总部经济集聚区、新型专业市场集聚区,大力发展商品展示、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引进与洪都商圈相呼应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批独具特色、业态互补的商业街区,使朝阳新城聚集人气和商气。将阳明路至洪城路区域划定为历史城区,未来,南昌将通过设计模糊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与住宅空间的界限,新旧结合的改造方式,利用新的生态复兴旧城地区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专业品质。遵循“只拆不建、拆掉结合”的原则,合理推动旧城区人口有机疏散,保证人口有序疏散至红谷滩新区及新的城市组团。
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5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对我县来说,总体可以概括为“压力很大、困难不少、利好很多、信心不小”。
“压力很大”说的是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的压力。一是宏观形势的压力。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世界经济总体呈现低速复苏状态,但是增速后劲显得不足。国内经济发展中包括房地产市场、资本货币市场宏观调控难等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6%,其中二季度增长7.5%,增速逐季回落。从省市来看,上半年全省、全市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同比回落。从我县来看,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批零住餐零售额、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7个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速小幅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三是政策减收的压力。从8月起,全省“营改增”试点正式启动,我县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将政策性减税,这对下半年财税收入造成一定冲击。
“困难不少”说的是我们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一是项目推进亟需扭住“关键点”。项目推进的关键是什么?是开工率,是推进速度,是竣工投产。我们有一些项目落下来却迟迟不能开工,还有一些项目热热闹闹搞个开工仪式后推进缓慢。本周市里组织人大代表来我县视察项目,我们拿出来看的几个项目,关起门来说,前期工作花时太多,实在是推进速度太慢了,几乎没有什么形象进度。还有其他的一些项目,有些是县委、县政府已经调度了的,前期问题都是协调解决了的,推进速度还是不够快。二是要素制约亟需寻求“突破点”。用地保障难、企业融资难、拆迁安置难这“三难”问题,仍然是严重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用地保障,在当前省里严格用地调控、土地指标趋紧的形势下,显得尤为严峻。如何寻求突破点,破解这些难题,考验着我们的政策水平、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三是狠抓落实亟需强化“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工作效率。一些部门为企业主动服务的意识还不强,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不高。特别是部门之间联动还不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主动性还不高,影响了工作质效。
“利好很多”指的是当前我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宏观政策的利好。目前,中央已经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并将陆续出台激发企业活力,支持实体经济等稳增长政策,省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核心增长极正进入全面发力的新阶段,市里不断加大区域合作力度,积极推动昌九、昌抚一体化,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些政策利好必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县经济发展基本面向好。上半年我县多个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下半年,随着一批项目的加速推进,随着房屋征收的不断提速,必将继续有力拉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三是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潜能。目前,省发改委正在全省挑选部分县区开展先行先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机制。我县经过积极对接、沟通,省发改委已初步同意把我县纳入试点范围,这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我县创新融资方式,特别是12亿元城投债券发行后,必将极大缓解我县融资难题,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信心不小”指的是当前全县上下谋发展、拼发展氛围愈加浓厚,尤其是通过这次全县“半年小结、互学互评”活动,找出了差距,学到了干劲,评足了信心,勇争一流、比学赶超正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的共识和共为。这股干劲和信心必将成为我们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内生动力。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科学研判,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直面挑战,化危为机,又要对症施策,排难而进,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精细谋划下半年工作,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既是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起势之年,也是各项中心工作攻坚之年。各地各部门务必强化责任意识和交账意识,精心谋划抓重点,咬定目标不放松,大干五个月,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关于下半年工作,我想有三句话,就是咬定一个目标,打好两场硬仗,实现四个新突破。
(一)咬定一个目标。就是要保持今年上半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咬定全面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这个目标,矢志不渝,真抓实干,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就是要做到“一个确保,两个力争”,即确保完成市里下达我县的各项考核目标任务,力争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总量占比全面高于去年水平。
(二)打好两场硬仗。就是要紧紧扭住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打好征迁收储攻坚战和项目推进大会战,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所作为。
一是征迁收储再攻坚。以开展“房屋征收百日大行动”为突破口,在对XX征收任务。各责任区、县安置办要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抢抓工期、快速推进,确保在明年6月份顺利交房,同时加快2013年安置房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土地收储工作要同步推进,有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收储土地的征地拆迁、后续管理等工作,县土地储备中心要尽快签订收储协议,并积极和市储备中心对接好,尽快将市本级任务涉及的征地补偿资金拨付到位,确保按时完成市里下达的1.02万亩土地收储任务。
二是项目推进再提速。坚持2+6项目推进模式,深入开展工业重大重点项目“百日大会战”,加快推进184个重大重点项目和60个重点调度项目建设。切实做好新签约落户项目的注册、立项、“三通一平”等前期基础工作,确保亿发工贸等30个以上项目在三季度开工建设。同时,抢抓下半年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向塘铁路货场等15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年底前竣工。县发改、工信、商务、国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对接,通过上报实体项目,消化往年隐形批而未供用地指标等方式,清理存量。县政府近期将专题调度批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工作,切实提高供地率,换取更多增量。同时要未雨绸缪,储备好 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做好相关前期工作,确保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特别是要积极争取明年的“跑部进京”及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力争取得更大份额,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三)实现四个新突破。就是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乡统筹、社会民生四项重点工作,在各自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1.产业发展要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突破。二产聚焦强核心。始终坚持工业核心地位不动摇,聚焦区域,聚焦产业,加快推进小蓝经开区总体规划、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公建配套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江铃联发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促进闽发铝业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银湖片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促进整车本地配套率达22%,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小蓝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亿元。武阳创业园加快推进波顿香精香料移沙造地工程和创业大道建设,确保海尔物流项目8月份开工建设。南新工业园力争110千伏南新变电站年前竣工,确保益海嘉里二期、建华管桩竣工投产。三产提升激活力。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提升“一城三片”服务业集聚区功能。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认真梳理、积极申报各类总部企业,加快形成总部经济规模效应,确保江西天然气总部、千亿建筑产业园10月底开工建设。要提速培育龙头企业。在用电保障、申报用地指标、征地拆迁等方面做好服务协调,加快推进三产重大重点项目,确保平兰诚信市场一期10月底投入运营;盛汇城市广场、江铃国际大厦年底完工;茵梦湖北纬30度主题乐园一期年底完成90%;玺悦城、月星家居、金翰丽晶酒店、恒大五星级酒店力争年底开业。全力引进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入驻,力争全县金融机构突破20家。一产优化稳基础。按照“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增活力”的要求,以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加快推进“一带两园三区五走廊”建设,扶持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龙头企业收入增加10%以上,带动农户数增加5%以上,农民合作社新增550家,家庭农场新增340家。
2.开放招商要在质效并举中实现新突破。一是聚焦重点。咬定今年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规模100亿元的目标,坚持把引进重大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抓好汽车千亿产业、食品和生物医药500亿产业的产业链招商;围绕重点地区,着力做好赣台会、低碳会、泛珠会等会展招商;围绕重大项目,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拉动作用强的龙头型项目,确保远大铝业、亚东水泥等24个项目8月份集中签约,力争引进泰丰轮胎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二是对内挖潜。制定出台企业增资扩产扶持政策,对达利食品、华辉木业等资金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的企业,促其扩大产能,实现“扶强做大”;对存在土地、资金瓶颈的企业,帮助解决要素制约,实现“短板补齐”;对围而不建或建而不产的企业,调整土地嫁接项目,实现“优化重组”。三是服务跟进。完善评审机制,建立县发改委牵头统一评审、承接地分类洽谈机制,完善中小项目落户快速评审机制,促进项目快速落户。加大跟踪服务,定期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进一步强化专业化、敬业化、乐业化的服务意识,提升招商实效。近期,县政府将就如何提升招商团队招商水平以及招商引资奖惩办法进行研究。
3.城乡建设要在统筹互动中实现新突破。一是规划引领先行。尽快启动县城控规区的供水、供气、排水排污和昌南组团道路交通、县城中心城区城市建筑色彩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完成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富山乡、八一乡等控规;修编好昌南商务中心区、南高公路沿线和小蓝经开区核心区等控规。二是建管互动提效。大力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年和城市管理规范年”两大活动,确保在国庆前金沙大道全线通车、澄碧湖北苑广场对外开放、澄碧湖周边美化亮化完工;加快推进市第16届运动会体育场馆、澄湖西苑等项目开工建设;配合做好南外环、沿江南大道南延快速路和昌宁高速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昌南新城和幸福庄园集贸市场建设,完成澄碧湖东路等8条路路灯合同化能源管理、小蓝北路等40条新增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三是环境提升改善。继续抓好特色小镇、新农村村点、“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尽快完成非控规区的972个未编制规划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加快推进第二批“五化”综合整治,确保10月底全面完成;整合有限资源,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力推进5个空心村整治建设;谋划、实施好今冬明春造林绿化,着力打造精品亮点。各有关乡镇要做好20__—20__年三年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收官验收工作,同时加快2013年度土地整理项目申报立项及实施工作。
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6
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2008年成立的省级开发区,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美丽的松花江畔,距吉林市中心15公里,规划面积59.8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内地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工业区。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后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吉林市为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对吉林市案例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积累经验和提供实践支持。此外,许多措施将写入吉林市的“十二五规划”当中。
2010年1月举行的“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吉林市成为首批获得“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称号的10个城市之一。之所以获得此称号是因为吉林市重视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为创建低碳生态城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坚持低碳原则,创建低碳生态城市,走循环经济之路,把吉林化工园区建设成国际性的生态型化学工业制造中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吉化园区人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吉林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吉林化工园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低碳经济纳入战略规划,转变观念,科学谋划,以“3R”为发展原则,五个“一体化”为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共赢的发展之路。
遵循“环保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依托园区五大综合优势科学谋划一年硕果累累
吉林化工园区地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腹地,是长吉图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重要的物流节点,是东北亚和新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区域,是东北亚各国联系的纽带。通过珲春口岸、与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朝鲜罗津港等港口群,该区与蒙古东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腹地紧密相连,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区域,是东北亚经济区、大图们江经济圈叠加交集区。
吉林市是国内丰水、丰电、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松花江流经市区,具有完备的供排水系统,水资源十分丰富;吉林热电厂座落在园区内,电力和蒸汽资源充足。
吉林市及周边地区石油资源量2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8300 亿立方米,已探明石油剩余储量10.3亿吨,天然气储量550亿立方米。吉林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玉米常年产量2000 万吨左右,商品量达1000万吨以上。因此,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的原料优势十分突出。
吉林化工园区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唯一的化工产业集聚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势头猛,化工产业实力雄厚,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化工生产、科研、原料、资金等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力量强大,科研设计水平国内领先。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依托人才、产业、资源和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按照“资源共享、行业一体、布局优化、物流先进、安全环保”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为早日实现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工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化肥、精细化工及生物化工等产业体系和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为核心的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格局。通过产业带动,已初步形成炼油、化肥、化工等产业链。目前,园区内企业近200家,产品超过1000 种,覆盖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生物化工产品等多个领域,具有突出的产业优势。
2009年是吉林化工园区组建运行的开局之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吉林化工园区紧紧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全面启动实施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的机遇,一年来先后组团外出招商18次,接待来园区考察团组58个,新建项目139个,续建项目26个。勤劳、务实的吉化园区人用汗水换来了可喜成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6.86亿元,增长17.12%;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16亿元,增长11.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58961万元,增长22.8%;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0073万元,增长20.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1.6亿元,增长27.5%。
在提升地方经济水平的同时,吉林化工园区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一年来, 园区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原则,在节能减排、“三废”处理、安全隐患治理、“三级防控”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近些年来,园区先后引进了英国石油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和德国巴塞尔公司等专利商的二十多套技术,其中绝大部分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截至目前,园区先后关闭了98套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缺乏竞争力的装置,同时积极寻求和采用新技术,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园区共有42套装置通过了吉林省环保局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其中8套装置被评为中油公司炼化板块清洁生产示范装置。通过强化安全环保措施的落实,园区实现了清洁生产目标。
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园区在“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吉林化工园区已先后建成了“大地环保建材”、“吉化北方建材”、“吉热建材”等废渣、粉煤灰回收利用企业,年处理废渣、粉煤灰200万吨左右,实现动态零排放;建成了30万吨/年含硫废水制酸项目;建成了四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6万吨,占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的76%;还建成了燃料乙醇公司10万吨/年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吉化北方公司20万吨/年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装置。
立足长吉图 做生态化工产业发展引擎
面向东北亚 建吉林北部现代工业新区
2009年8月份,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石油吉化公司积极推进石化产业向原料多元化、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发展,建设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作为长吉图区域的化工集聚区,吉林化工园区如何实现吉林石化经济再腾飞,如何实现经济、环境双获利,是园区建设者最关注的问题。为此,吉林化工园区领导和专家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经过多次反复论证,确定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方针。以“一地三园”建设为载体,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发展原则;按照“产业链设计、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园区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静脉产业等六大产业,把园区建成一个以现代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为核心,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新能源和静脉产业为特色,以产业共生、物质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为特征,生产技术国际领先,管理模式世界一流,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生态型化学工业制造中心、经济技术研发平台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用3年时间将吉林化工园打造成千亿级园区。同时,按照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北部现代工业新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对于吉林化工园区发展而言,如果说2009年是打基础的一年,那么,2010年则是决定发展成败的关键年。吉林化工园区紧紧抓住长吉图规划纲要全面启动实施的有利时机,超前谋划,提前部署,确定了2010 年发展目标:计划实现生产总值350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8.6686亿元,同比增长35.9%;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11.2631亿元,同比增长2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亿元,同比增长59.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120亿元,同比增长47.1%;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73亿元,同比增长49.1%;计划2010 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左右。截至目前,园区预计开工项目已有35个,推进项目40个。
按照起步区规划,园区准备在推进龙开二路、运城路、研发中心等续建项目同时,启动“汽车用化学品及三剂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全年建设规划道路15.6公里,铺设给水管道19.34公里,铺设排水管道25.7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6.69公里,铺设蒸汽管线29.8公里。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省市联网办公。
未来三年,吉林化工园区将以创新型经济为主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坚持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提升吉林石化在国内石化工业的地位,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综合型石化企业。在建成千万吨炼油项目的基础上,建设百万吨乙烯项目,并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全面实施 “3310工程”: 打造国内最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三大生产基地;做精特种碳纤维、高活性聚异丁烯、橡胶专用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特色产品;做强ABS、丙烯腈、聚乙烯、丁辛醇、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芳烃、乙二醇等十大支柱产品。
吉林化工园区将以碳纤维基地、精细化工园、生物化工园及汽车用化学品及三剂工业园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促进相关链条产品项目集聚:碳纤维基地被列入吉林省十大产业基地之一,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碳纤维原丝、碳丝及其制品, 预计到2012年基地将建成3000吨/年碳纤维原丝和1250吨/年碳纤维工业化生产装置;精细化工园规划面积267公顷,乙烯和化工原料精深加工两大产业链条24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86亿元、产值200亿元;生物化工园规划用地面积80公顷,总投资50-70亿元,预计建成后可新增产值200亿元;汽车用化学品及三剂工业园规划面积约100公顷。园区主要以汽车橡塑专用料、油及“三剂”等化学品为发展重点,规划项目总数约在50-70个,投资约5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在未来发展上,园区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静脉产业等六大产业,形成链条,寻求突破,努力将吉林化工园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化工产业基地。到2011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60亿元,GDP达到500亿元;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GDP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GDP达到1900亿元。
为优化产品结构,园区明确了发展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五个“一体化”为方针,实行“三步走”战略的发展思路。“减量化”是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再利用”是将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潜在原料或副产品进行相互利用,在园区成员间实现高效的物质交换;“再循环”则是充分利用物质需求信息,使园区在整个循环经济体系中发挥链接作用,拓展物质和能量循环空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以及有效管理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园区内部实现五个“一体化”整合:通过产业链合理整合形成生物化工、副产品利用等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产业链实现装置间、企业间以及原料、中间体和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达到资源的减量投入、集聚生产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园区废物的资源化和“零排放”;对园区供热、供水、物流运输等公用设施按照一体化思路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网络系统;通过输送管网、仓库、铁路和道路等设施的整合和完善,形成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通过对园区环境保护设施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统一的废物综合利用中心,统一处理园区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通过管理创新,建设园区服务管理系统,协调园区建设,使园区内及周边范围的原料、产品互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按照规划,化工园区在空间上分为两个片区,即吉林石化建成区(江北片区)和近期拓展建设区(经开区片区)。在时间上分为近期(2008-2011)、中期(2012-2015)和远期(2016-2020)。以2008年的735亿元工业总产值为基数,到2020年实现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含经开区),调整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7 %。
按照“沿江发展、重心北移”的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效缓解城区工业用地不足矛盾, 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化工园区为依托,规划建设北部工业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区产业布局将突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碳纤维等特色产业基地,侧重发展吉林市化工、汽车、冶金、碳纤维、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使产业结构实现高加工度化,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幅提高,物流枢纽功能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