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2010年对几十个社区单位的居民进行普查,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的形式进行,共调查区民610人,年龄在45.5±18.4岁。其中男性居民为315例,占51.64%;女性居民为295例,占48.36%。6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88例,占14.43%;7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16例,占2.62%。
1.2 方法:①调查方法:以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作为此次调查的评价内容,对社区居民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共发问卷620份,回收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②健康教育方法:地点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前来咨询与就诊的居民发放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手册;每个月社区范围内进行1次健康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通过与电视、广播进行节目合办,主要针对良好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疾病常识进行讲座,每天定点播出;采用居委会组织座谈会、社区宣传栏、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宣传。
2.结果
通过回收的问卷中能够看出,居民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迫切需求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对口腔疾病的说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多,占94.56%;另外,深入学习口腔保健的相关保健知识的居民,占85.36%;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加以保护牙齿,占86.17%,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饮食护理知识,占87.45%。希望学习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占90.25%,以减少家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可能。经过调查得出在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需求率达到60%~98%,最基本的一半以上的患者家庭都希望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识。经过3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
3.总结分析口腔保健护理的效果
从根本上说,口腔医学和保健5个层面上实施建立起来:①现有的检查结果是最佳的科学证据,也是临床决策者的决策依据。②临床上遇到了新问题的时刻也就是需要找寻新证据的时刻。③应当运用现有的各种最新的保健新思想进行证据的寻找。④批判性评价所寻找及和对的证据,从中得出结论,对于制定口腔保健决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⑤及时对医生的治疗结果做出评价,不断总结经验。
近些年,通过对医院当中口腔保健治疗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人群年龄变化更倾向于老龄化发展(平均患者年龄为78岁),据调查发现,空腔疾病患者的数量增长快,在医院治疗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普遍存在多种其他病症并存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状况,并且近年来随着医疗成本的不断增长,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怎样有效、合理的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口腔保健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现如今广大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的出现更好的解决了这一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
4.保健思想在空腔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
4.1 科学筛查检查项目。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为患者进行检查的必要依据是:第一,为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最为基础的检查项目,为确诊提供依据;第二,经过临床证实,进一步分析、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各种功能恢复;第三,严谨没有科学依据,严谨一味迎合患者心理,严谨误导患者。
4.2 有利于制定预防措施。伴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疾病预防工作已经成为医疗保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开展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使患者尽快恢复或是使患者病情发生彻底改变。戒烟对预防口腔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与此同时,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老龄人员,使其保持稳定,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有效手段。
4.3 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以循证医学的指导方针,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即使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医生仍旧能够针对患者治疗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进行分析,通过同患者进行交流后,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就医学来讲,口腔疾病可以认为它是一门实践科学,要向深度理解如何去治愈这类疾病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口腔保健知识是我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继续完善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林雨.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S5):159-160.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2
【摘要】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正确,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口腔健康问题,这对于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我院的口腔疾病治疗情况来看,有口腔类疾病的患者还是非常多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口腔的健康。且口腔病不是小问题,一旦口腔出现问题很可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此文对常见的口腔疾病进行研究,并归纳出口腔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的分布规律、还有各种口腔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
中国人目前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并不足够,常不习惯看牙医,可是口腔疾病中的龋齿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可见口腔疾病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占口腔病患者的比重更是达到了60%以上。为了解口腔内科疾病在各个年龄层中分布的状况,本文选取了口腔患者460例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详见下文。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2014年在25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60例患者作为研宄对象,其中男200例,女260例,从青少年到中老年都有涉及,在其就诊过程中分别对其年龄、疾病分类、牙位以及治疗类型进行记录。其中研宄类型可分为各种程度的龋齿病、牙周病、根尖周病、牙髓病及其他口腔疾病。
龋齿:上文已经提到过龋齿被世界卫生委组织列为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可见它的危害之大。龋齿的程度是不同的,主要是靠填充方法治疗。第一步是对牙齿进行表面清洁,把龋齿进行扩大处理,然后把里面的残留物挖出,之后再漱口清洁,在对龋齿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牙齿表面,应该先在牙齿洞口涂上氢氧化钆剂,然后进行填充,最后还要涂上凡士林用来对牙齿进行隔离保护。
牙周病:对于不同的牙周病患者,我院会针对其不同情况分别实施牙周刮治、牙周上药及牙龈切除手术等。另外对于必要的患者需施以麻醉后再对松动牙齿行牙固定术。
牙髓:牙髓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牙髓治疗与填充治疗。牙髓的程度不重的患者可以先进行制备洞行,然后是清理工作,把腐烂不能用的组织去除掉。然后对洞口处消毒,最后才是填充工作。急性牙髓炎的处理方法则不同,要采用另一种方法:先开髓腔,然后把根尖穿孔,通过对牙髓的引流使其中的发炎性物质自动流出牙齿。如果是骨膜下脓肿则应该采取在患处局部位置进行切开处理,一边进行引流,一边用止痛药物进行止痛处理。
口腔疾病治疗后的保护也很重要。治疗后口腔医生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口腔保护知识的指导,提醒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并指出不注重口腔保健的后果,使患者有正确的爱牙护牙意识。
2.结果
本次实验通过对口腔疾病患者460例的资料进行整理研宄后得出结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口腔疾病。其原因为常吃甜食是口腔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通常女性比男性更爱好吃甜食;但女性的心思比男性细腻,会更注重口腔卫生的保持,所以到医院进行检查的情况便更多,便会有更高的就诊率。其他相关报道亦有表示:儿童龋病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是就诊率却很低,主要是因为大人们通常会认为恒牙可以把乳牙替换,因此,即使儿童出现了龋齿现象,家长们也不会太重视。但是幼儿阶段若是口腔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是会影响其正常发育的,更严重者可能导致面部畸形。所以对儿童阶段就应该关注牙齿健康。
现今口腔疾病的临床诊治通常会认为牙病的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人们通常发现了牙齿生虫后不会及时就医,因为还没有产生疼痛,这便给口腔疾病提供了可乘之机。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口腔疾病中根尖周病与龋齿的患者最多,分别达到了25.7%〜33.6%,其次是牙周炎与牙髓炎,分别达到了15.9%〜18.1%。另外还发现每一项都是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人数多。
最后对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首先说龋病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填充术治疗,一般会采取一次性充填的形式,但是根据患者症状的复杂程度,会进行更详细的分类治疗;对于根尖周病患者则一般采取根管治疗;还有对于牙周病的患者应该进行的治疗是采取齿良上洁治、齿良下刮治、牙周上药等方法;另外对口腔进行失活封药、去髓术、干髓术以及切髓术则是施用于患有牙髓病的就诊患者;对于其他不那么常见的口腔疾病则会跟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漂白、磨改、脱敏等治疗方法。
3.讨论
正所谓治标更要治本,只有加强了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才能有效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最大程度的减少由于口腔疾病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宣传的重点应该主要包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刷牙观念、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了解必要的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此外,对于患者应及早地进行相关对症治疗,同时治疗后应做好清洁护理工作。从另一方面考虑,口腔疾病也是人体内其他器官不良情况的表现,我们对口腔疾病必须重视起来,同时口腔医生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内科知识,以便对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诊治。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3
【关键词】口腔保健;宣教;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87-02
口腔科门诊牙齿保健规划
1 背景
作为社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医师,从医廿余年来,每日就诊的口腔疾病患者络绎不绝,所谓“几十年如一日”一点也不夸张。而近些年来,随着专业技术提高,治疗范围的拓展,仅笔者本人于门诊预约病人时间已达两周以上。面对这种现实,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医师不得不思考,何以有如此多的牙病患者?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结果显示,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为88.1%;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32.7%;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65岁~74岁老年人根龋患病率为63.6%。该调查将口腔内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毫米的状况定义为牙周健康。调查显示,全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为14.5%,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牙周健康者不足两成。
面对这种现状,有关专家指出[2]“专业医生有责任为病患和群众提供充分的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解除他们对专业治疗的恐惧情绪,让他们明白,加强对口腔疾病预防以及初期治疗的重视是为了减少治疗的成本。”并强调在全社会普及宣传“预防+治疗+有效交流”这一现代口腔保健新理念,依此来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
2 目的
普及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流,减少牙病患者就诊时疾患程度,倡导保健性口腔检查,提高社区口腔健康水平。
3方法步骤
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门诊,日常接触最多的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该类疾病患者一般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较明显后才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心情急切、要求即刻止痛和尽快痊愈的期望值特别高,而牙齿疾患的处理是慢工细活,并须有抗炎消肿止痛以及防范合并症、并发症等操作规范的客观要求。所以,如何防范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发生?进而言如何保持牙齿健康?或讲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牙齿保健?这不单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亦应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生活常识。
3.1 牙齿保健的重点环节
3.1.1 良好漱口习惯
在口腔科门诊工作中,当对患者提及漱口时,他们经常提出“一天应漱口几次?”、“用什么漱口?”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饭后温水漱口”是既能达到牙齿保健的目的又简便易行的办法。
饭后漱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漱口水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倘若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发生牙病,缩短牙齿的寿命。尤其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的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而温水则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3.1.2 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牙齿及牙周组织菌斑和软垢,可起到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作用。因此,提倡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竖刷法。刷上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然后转动刷头,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刷下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转动刷头,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上、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可将剧头坚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时,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
在坚持饭后漱口的基础上,刷牙的时间每天应做到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需3~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
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形成菌斑及牙石,日久便会使牙齿发生龋齿及牙周病。
3.1.3 牙刷的选择
牙刷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用品,但在选择牙刷方面一般人们不是十分讲究。那么,怎样选择有利于牙齿健康的牙刷?据口腔科专家建议[3]: 牙刷刷头有大小及形状之分,通常普通刷头因为刷头面积相对大些,可充分和牙面接触,比较适合刷前门牙等靠前的牙齿及后牙的咬合面。而有的牙刷备有一个超小刷头的牙刷,是因为口腔靠后一些的牙齿(如智齿),位置比较隐蔽,不易刷到,而小头牙刷能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可刷到每一个牙面以及缝隙,特别是靠后的牙齿用小刷头清洁效果更好。
不同年龄组,在选牙刷上也是有讲究的。家庭中孩子的牙刷选择(特别是幼儿)有它的特殊性,绝不能使用与大人完全一样的牙刷;学龄前儿童选择刷头小、刷毛软、刷柄短的小牙刷;孩子大些时则选择刷头大些的儿童牙刷,为吸引孩子爱刷牙,常常会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为家里老人选牙刷时,要注意避免过大过宽的刷头,以免加重老年性的牙齿磨损及牙周退缩,刷柄要便于手握持;患有牙周病的老人还配备上与牙缝匹配的小型间隙刷,它可是一种专门用来清洁较大牙缝的特殊牙刷。
不论刷头大小,牙刷的刷毛要柔软。柔软的刷毛一般弹性比较好,可更好地清除牙与牙之间、牙龈沟内等隐蔽处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而且不会让牙龈受损。
另外,及时更换牙刷也是保持牙齿健康、防治口腔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牙刷?专家对此意见不一,通常认为1到3个月。据我们以往临床宣教和调查的情况,有条件的家庭最好1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并建议一个牙刷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
3.1.4 牙结石的危害
牙结石是一种附着在牙面和龈缘上或龈缘下的一种石状物。通常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在细菌作用下,钙磷沉积而形成包括口腔脱落上皮、细菌、唾液中的粘液素和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其次是磷酸镁和碳酸钙,有机物占少部分。这种钙磷沉积是缓慢的,如果经常刷牙可随时去除,否则会越积越多、越厚。另外,某种原因造成一侧咀嚼习惯者,其不用的一侧牙齿失去了食物的摩擦作用,可沉积较多的牙结石。
牙结石形成后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机体对牙石刺激反应性和修复能力,有的病人表现为牙石的压迫致牙龈萎缩;而另一些则表现为牙龈受刺激后炎必增生,严重的则表现为牙周组织的破坏而发生牙周病,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改变。
3.1.5 定期进行正规口腔检查
据调查显示[4],美国60%以上的人每年至少进行2次口腔健康检查与清洁。而在中国,60%以上的百姓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
龋病和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病因。怎样防止龋病(蛀牙)和牙周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防治牙周病的有效手段。
另外,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牙结石尤其是牙龈下结石又是造成牙槽骨吸收的罪魁祸首。而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能有效维护和保持牙周组织健康。
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经济现状,一般建议每人半年或者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这是拥有一副健康牙齿的基本保障。
3.2 门诊牙防措施
各级各类医院或门诊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窗口,更应是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的最佳舞台。在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的目标和意义方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病预防、牙齿保健的讲解和宣传,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3.2.1 宣教
除临床医护人员在接诊中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牙齿医疗和保健性指导外,可在诊室内外布置形象、简洁、明快的宣传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且注意周期性(一般3到5个月)更换宣传栏,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应。
3.2.2 回访
通常对于曾经就诊的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回访或家访,不但能了解宣教的效果,往往因此而带来更广泛的社会效应。多年来,我们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和不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不但增加了门诊就诊人员的数量和范围,而且在牙齿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上也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效果。
3.2.3 个体化牙防措施
对于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经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对此都会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而定期或不定期电话回访恰恰又是“个体化”医疗宣传的有效手段。
4 总述
我国口腔健康水平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断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的人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这不仅是国家现在和未来在口腔卫生保健事业上的目标和追求[5],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口腔科医师如何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行动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该规划即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答。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齐小秋主编 2008年06月26日出版。
[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人虫牙比孩子多》来源“食品药品安全网”之《老人天地》2008年09月26日;作者:靖九江;责编:文慧。
[3] http:///zhuanjiaguandian/hefeichengjing_16196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4
【关键词】老年牙病患者心理因素口腔健康
临床资料200例患者,男93例,女107例。年龄55—73岁。患者按心理状态不同,有以下分类:
1临床分类
1.1恐癌型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文献资料分析,7%-10%的老年患者对口腔疼痛和粘膜异常均易联想到是癌症。情绪紧张和压力增加心理负担,贻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1.2恐惧焦虑
到口腔科就诊,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只是程度不同。因为老年人机体对疼痛承受的能力降低,担心钻牙、拔牙是否疼痛。术后是否出现胀痛感染,镶牙是否能恢复正常咀嚼等。
1.3观点陈旧型
“保全”思想作怪,认为“牙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拔除,拔一个全口就会掉光”认为人老掉牙是自然的,牙痛和松动是上火和衰老的表现。对牙痛不是病的错误理论根深蒂固。一般能挺住就不去医院或自行口服消炎止痛药而延误治疗时机。
1.4孤独,自卑
老年人就诊,尤其是无亲属陪护时,担心治疗时间和次数是否过长过多,担心治疗费用是否会增加子女负担。部分人受经济条件限制被迫放弃口腔疾病的治疗。总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或“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因而焦虑不安,或认为自己已老时日无多而无需治疗。
1.5多疑
由于老年人或多或少因内分泌的改变产生和遗留下更年期综合征的反应,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怀疑,对医生诊断和治疗采取不信任态度,表现为怀疑是否收费过高,怀疑医生的技术水平,怀疑器械是否消毒干净。
1.6自尊心过强
这种情况多见于在职或离职退休的老年干部,因为长期受到别人的重视尊重,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求受到特殊待遇,习惯性的命令和否定医护人员的工作。
2应对措施
2.1要消除老年人的恐惧心理和焦虑热情接待来就诊的每一位老人,认真倾听老年人的诉说,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说明疾病的发生,归转和愈后,以便让其了解治疗方案。通过延长沟通时间让患者慢慢习惯口腔医院的就诊环境,带领去看正在治疗的其它患者,观察其他患者的反应以消除紧张情绪。让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治疗时的过程及愈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达到治愈目的。
2.2消除孤独感,自卑感在治疗过程中耐心细致的解释,注意语速和音量,增加医患沟通时间。动作轻柔,器械轻拿轻放。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诊疗时间,劳逸结合。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休息时间和次数,多聊轻松的话题。交代好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尽量争取家属的配合。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对他的关心重视,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悲观情绪。并在治疗过程中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消除其悲观的自弃心理,焕发积极的心境,从而达到医患协同的治疗目的。
2.3尊重病人老年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医务人员应当关心和体贴病人,要给他们同情和谅解,像尊重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使用尊称,如“刘老”“王老”或您。上下楼轻轻搀扶,做到体贴入微,关心备至,态度和蔼,言语亲切。检查,诊疗操作要轻柔,耐心解释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并稍稍提高音量以便老年患者听清。
2.4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在医生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应该根据病人就诊时间特点,经济条件及其它个性因素科学合理地帮助病人制定诊疗方案。我们提供的必须是正确的,易于理解的,合适的,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当患者充分了解并获得了自己病情地信息后,患者的选择和医生地建议往往是一致的。当然,医生在向病人解释预定方案的时候,不要忘了把诊疗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一些诸如诊次间痛或者牙裂等情况预先告知老年病人,并告诉他们怎样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2.5积极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更新陈旧观念让老年患者了解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重要性让其了解身体疾患能够在口腔中有所体现,而且口腔疾病也同样能够引起其它疾病。在老年这段特殊时期,健康的口腔决定着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入进而影响着机体的健康,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在这段时期一定要积极做好口腔健康宣教,使其自觉接受口腔保健与治疗,达到防治两全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3结论
人口老年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总趋势。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过程,是生命过程中各器官退行性改变的综合表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牙科患者的比例与日俱增,老年人的口腔疾病开始得到重视。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要求医生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准确无误的治疗原则征得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信任和配合。解除老年患者的精神压力及顾虑,帮助调整心态,使口腔疾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尽管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所患疾病与病变阶段也各异,但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通过行为、语言、态度、表情、有责任适时地满足患者需要。对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治疗除具备老年口腔医学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知识。这体现了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价值,也是每个医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DouglassCW.解析和处理看牙恐惧心理。口腔健康报道,2002,12(1):11.
[2]张震康主编现代口腔医学(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21.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5
【关键词】 社区卫生; 2型糖尿病; 口腔卫生保健; 干预
doi:10.14033/ki.cfmr.2017.9.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14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 efficacy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on or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nd enrolled in this study.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amily doctor service and self management.And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health care on the basis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and self management.After one year,th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oral hygiene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glycosylated hemoglobin(P>0.05).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glycosylated hemoglobin(P>0.05).While,the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the 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CAL),the sulcus bleeding index(SBI) and the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OH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Oral health care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intervention efficacy o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which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in the community,exp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Type 2 diabetes; Oral hygiene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Fengtai District Xinc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Beijing,Beijing 100074,China
S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北京市逐步建立完善了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签约居民提供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口腔的卫生保健限于人员短缺等因素未能普遍开展。目前我国口腔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尤其在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有口腔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3倍左右[1],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口腔卫生保健作为口腔疾病预防的关键,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9月,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且牙列完整(20~28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28例;干预组中男14例,女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口腔卫生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家庭医生式服务及自我管理。干预组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口腔卫生保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是:讲解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牙周病的医学知识、正确漱口刷牙的方法、减少含糖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协助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干预周期为12个月。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M)、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口腔卫生状况
干预组的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如肾病、眼部疾病、心脑血管病,而新近研究显示,牙周病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第六大合并症[2-3]。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的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注意控制血糖[4-5]。
近年来,北京市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规范全科医师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拓展服务内涵。我国的口腔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在于居民对口腔卫生保健观念不强,没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全科医师对口腔健康关注度不高等。口腔卫生保健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终生保持口腔健康[6-7]。本研究对干预组的患者采取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基础上利用集中健康教育、发放宣传折页和宣传单、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和相关技能灌输给签约居民,培养并巩固居民的口腔卫生观念。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61±0.54)%和(7.49±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23±0.39)%和(7.35±0.4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腔卫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无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通过1年的家庭医生式服务与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干预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干预1年后的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对于患者牙齿松动度无明显改善,早期干预或长期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通过在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与口腔卫生保健相结合的干预手段,证实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区卫生服务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相融互补和协调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统一的、连续的、贴近群众、贯穿一生的基层医疗保障服务[8-9]。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完善和拓展服务内涵,促进口腔预防工作,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运苑,谢明峰.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治疗效果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3(3):154-155.
[2]黄青,高津福,王雅南,等.糖尿病与牙周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12):698-702.
[3]孙维平.影响牙周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4,9(6):416-418.
[4]俞江锋.对社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05-206.
[5]王磊,沈敏华,倪月婷,等.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保健宣教效果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6):361.
[6]赵淑芳.社区口腔健康宣教开展的必要性和方法[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17-218.
[7]肖伦旺.口腔健康宣教对社区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162-165.
[8]高钏翔,童星.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困境及治理对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4):96-102.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6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卫生
Abstract:Objective The importance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elementary students' oral sanitary conditions,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s discussed. Methods 300 case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Oral health knowledg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supervised strictly to brush teeth and maintain oral hygiene seriously;intervening measures were not given to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The or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two groups in 3 month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ed for both the o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score comparison and oral cavity inspection health rate comparison before study for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study,the score and health rate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Elementary students;Oral health;Oral 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从儿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常识和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1-2]。据目前统计发现,15岁以前儿童的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占有较高比率。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我区针对小学生口腔健康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区进行研究的300例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区两所小学300例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0例给予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1.3)岁;对照组150例未给予干预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4±1.2)岁。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小学生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
1.2.1口腔卫生维持 ①观察组: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组均制定统一的口腔卫生标准,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坚持早晚各刷牙一次应用口腔损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维持3 min;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2口腔卫生教育 ①观察组行全面口腔卫生健康教育[4]:给予口腔卫生健康材料进行宣教,可采用口腔卫生相关的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故事书和宣传画。并有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常见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根据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问卷(满分100分)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口腔卫生知识,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口腔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小学生经过三个月教育后口腔卫生知识以及口腔检查健康情况见表1。两组小学生学习前口腔保健问卷得分情况及口腔检查健康率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口腔问卷得分、口腔检查健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识低,口腔卫生保护观念较差,而且青少年时期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高,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观念,近期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式,包括动员全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况,有效改善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我们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6]。口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卫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情况。在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小学生作为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小学生时期由于小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强,是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具有的重要时刻,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良好的口腔护理观念养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7-8]。通过在小学生时期根据区域、生活水平等特点,对小学生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口腔健康的意义,同时对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与培训,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使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了最终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前,两组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均较低,可见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其口腔健康检查中可以发现,其口腔卫生情况差,口腔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在经过3个月的积极教育改善情况下,观察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健康情况均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学生。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时期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卫生正确认识比例,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薇,⒑椋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20-222.
[2]储月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80-182.
[3]倪成励,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15.
[4]金迎春,张丽,曹正国.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罗维,胡德渝,范旭.2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3: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