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1
热点头条
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具体课后服务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意见》强调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要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要积极向本地区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
今年起,甘肃省兰州市各中小学校将开设食品安全知识课程,确保每学年教育时间不少于10小时,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综合课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R。此外,还将在学校食堂和托幼机构(以下简称“小饭桌”)推进“明厨亮灶”工程。
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远程监控
按规定,各学校校长和托幼机构园长是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组织制度、人员管理、采购储存、经营场所、经营行为、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食品留样等方面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活动,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同时深入推进“明厨亮灶”工程,鼓励实现“明厨亮灶”远程监控,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加大流程布局提升改造、源头治理和加工操作过程风险管控力度。
各县区食药监部门还将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营养餐供餐单位、学校食堂托管单位及提供网络订餐的食品经营户的监管,重点检查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持证情况、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规范操作情况、原料采购验收、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留样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等。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2
【关 键 词】 校园足球;农村学校;策略;建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相对于篮球和排球来说,其实是最适合农村中小学开展和普及的一项运动。除了正规的足球比赛之外,只要有一个足球,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学生就可以进行练习或者比赛。没有球门,也可以用砖头、石块、书包、衣物甚至课本来替代。中小学生参加的一般性的足球活动或比赛,并不需要多么优秀的运动技术和体能,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球技术、战术和简单的规则就可以进行,而且上场的人数可多可少,比赛的时间可长可短,既可以踢全场比赛,又可以进行半场练习。如可以在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上,两端各用书包等摆上小球门,就可以进行三对三、四对四或者五对五的小型比赛,可以练习足球的传切配合、射门练习等。
其次,农村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学生,但较为清苦的生活条件和日常农活的参与,赋予了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善于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与足球的运动特征基本相吻合。因为足球对学生的耐力、力量、对抗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求相对更高,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的一个不可小觑的优势。
一、现今农村学校制约足球开展的原因
(一)学校场地问题
足球场面积必须符合规则的规定。国际足联曾规定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场地为长105米、宽68米。足球比赛地面必须平坦,硬度合适,以不伤害运动员和不影响球的正常运行为原则。但有多少学校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不要说标准就是连起码的土场地都没有这么大的面积,没有场地实施校园足球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农村学校的操场大多数只是坑坑洼洼的草地、根本不符合学生运动,且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在整改经费方面学校应积极向政府提出申请,争取更多体育经费的投入。并从有效的学校经费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用于场地维护和体育器材的购置。
(二)体育教师结构问题
学校足球教练员的水平不高,学校体育教师出现高龄化,大部分体育教师年龄出现在40岁以上,甚至有的50多岁还在体育教学一线,因而存在体力和精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换句话说,教师示范上都存在一定困难,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差,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示范为主,若动作示范不到位,造成误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怎样来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师资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教学领域的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足球专业培训,并要求培训教师将培训知识用于体育教学,乡镇之间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学校成立校园足球队,形成联赛制度,让校园足球在比赛中成长,在比赛中提高。
(三)学生业余可支配时间问题
由于教学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或班级好坏的标准,教师和家长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生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参加足球运动,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地方上得不到真正的发展。我市大多数学校的留守学生居多,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时间在学校组织“留守家园”活动,吸引学生加入,除了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外,还可以开展足球兴趣小组,这样家长满意,社会放心,学校的足球教学也有了更多的时间。
(四)家长不支持的问题
在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家长的眼中,要想孩子跳出所谓的“农门”,读书是唯一的途径。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考得好的成绩,才能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小学孩子打基础的黄金时间,家长就更加不允许孩子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体育在家长的传统观念里就是不学无术的典型代表,它是影响孩子好好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观念下,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也不敢参加,而学习就成了孩子在学校的唯一任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追求学习成绩,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参加周六周日的补课、辅导班、兴趣班等,占用了孩子休息娱乐和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家长不支持孩子的足球运动。
二、解决校园足球开展困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
(一)提高各阶层对体育的认识,使足球得到重视
首先,各有关部门要重视农村体育,及时对农村学校开展体育课的情况进行检查,尽量要求每校做到体育课开课足,上课专。对各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及其器材进行调查,对存在不足的应对给予经费补助整改,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场地维护和体育器材的购置。其次,学校领导要抹掉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所带来的正能量。它不仅可以缓解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压力,也能达到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培养孩子们勇敢果断的精神品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平台。对于校园足球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锻炼。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足球技能技巧
农村体育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加强并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加强校园足球各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都要组织各类人员培训,参与足球培训的除了体育老师还应有体育教师之外的人参与,更多的还是足球专项的参与。学生要提高足球参与普及率,就要提高教师足球指导员的培训普及率。
(三)教学和训练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安全预案
将足球课列为专项选修课。学校应该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这样学生逐渐地融入到足球当中,提高对足球的认识,增加学习足球的兴趣。把足球赛事提到日程上,并要求学校、班级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加强足球的交流。组织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参加有组织的足球活动时,应有指导教师负责训练和学习,安排适宜的训练强度,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改变家长观念,获得家长支持
要让家长不担心学生的学习,首先得从学生入手,教师要适时地监督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学会调配自己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误。在学生成绩正常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就不会太过严格。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正确看待体育,明白体育的最终目的。还可以向家长介绍足球的自身价值,它不仅让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勇敢的意志品质。向家长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期间,学校与家长可形成家校联盟,对学生在学习和体育方面一起抓。
总之,要想提高我国足球的整体运动水平,只有从广大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普及着手,扩大足球参与和爱好人数,搞好足球后备人才目标的储备工作,才是解决中国足球问题最根本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樊凯胜. 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 科学导报,2015(2).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3
一、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地方体育部门和上级教育领导及部门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倡导,在全国各个城市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是对全国开展足球和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良好策略,说明要发展中国足球运动必须从娃娃开始、从校园抓起、从基层打下基础。近几年来,校园足球的发展比较快,各校足球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各级政府、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也都组织并举办了各种联赛和各种规模的培训,看上去校园足球搞得有声有色,实际上,校园足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发展的那样好,很多学校都没有可以进行比赛的足球场地,也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而且足球器材匹配也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社会影响力没有达到规模,对校园足球的理解不够,得不到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支持。要推动地方足球的发展,推动国足的发展,必须要在校园足球上下功夫,在普及足球的同时,培养足球尖子,才能推动少年足球的发展,才能推动地方足球的发展,为国家足球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足球人才。
2.学校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班级人数多。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编制都超额,一个班级人数将近50多人,有的达到60人以上,这对足球教学的组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二是足球教学和足球训练未分开。很多学校把足球教学上成足球训练,足球运动的对抗性比较强,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在教学上出现学生受伤的事情,责任在于教师,学生人数又多,所以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很少按照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足球课变成了摆设。三是体育教师人数不足,分工不明确。学生多,教师少,每位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大,教师精力有限,因此上课质量不高。学校没有专业的足球教师,足球课与体育课划分不明确。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示范,而学校体育教师对足球专业知识较为匮乏,足球运动技能较低,讲解不透彻,示范动作不到位,造成误导,从而降低教学质量,影响校园足球开展的水平。
3.学生兴趣爱好未转变
每次在举行足球比赛的前期,最头痛的就是找不到人参加。这是否跟国足一样,即十几亿人中挑选不出20来人,而一个学校上千人也挑选不出一支足球队来。这就是人们的认识和观念还没有转变,足球兴趣爱好还没有培养起来。
4.学生业余可支配时间少
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学质量才是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好坏的标准,所以应试教育主导了学校教育,教师和家长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晚上的家庭作业和周末的补习课、辅导班占用了学生娱乐休闲的时间,学生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参加足球运动,仅靠体育课来推动足球发展是不可能的。
5.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足球氛围未起来
学校领导对体育、对足球是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是直接影响到“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受“应试教育”和“一考定终身”的消极影响与导向下,校I导轻体育重文化,只以提高升学率、优良率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而体育教师得不到重视,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进而影响了他们参与、组织“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有的学校没有组建专业的足球队,比赛是临时组队参加;有的学校虽然有足球校队,但练习时间过少。体育项目不是一天或一个月就能够出成绩的,好成绩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另外,班主任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也制约了学生在足球运动上不能有太多的投入,而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上。
6.社会影响力不大,学生家长不支持
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的升学率压倒一切。家长们都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踢球耽误了学习时间,这样的情况在中学体现得很明显。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为了追求学习成绩,要求孩子参加周六周日的补课、辅导班、兴趣班等,占用了孩子休息娱乐和体育活动时间,组织训练无法实施,技能得不到提高。
二、改善校园足球的措施
1.提高硬件设施和教师业务能力
一是改善场地的不足,为足球运动的普及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许多市中心学校及农村学校没有足球场地,有部分学校的足球场地不标准,场地太小或为水泥、花砖地,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开展足球运动。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协助各个学校建立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地,另外,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用于场地维护和体育器材的补充和购置等。二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一支足球裁判、足球教练。提升体育教师的足球业务能力,加大考核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足球教练,以点带面,逐步强化体育教师队伍。
2.教学和训练相结合
抓好足球进校园,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要落到实处。足球课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教学内容要简单,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趣味性要强,这样让更多学生逐渐地融入到足球当中,提高对足球的认识,增加学习足球的兴趣。其次,组建足球社团或足球队,训练出一批高水平的足球队员。
3.营造良好足球氛围
加强体育运动项目的奖励机制,将体育运动项目成绩纳入教师及学生考核细则,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足球赛及学生足球赛,或片区学校之间的师生联赛交流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积极性,长期坚持,校园足球才能搞得红红火火。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促使学校足球运动全面开展。
4.安全保障
足球课堂是足球推广的一种手段,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安全预案。组织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参加有组织的足球活动时,应有指导教师负责训练和学习,安排适宜的训练强度,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5.制度的改革和观念的更新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4
关键词:校园安全;师生安全;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41-02
下面是几起学生伤亡事件典型案例。
案例一: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区内的湘乡市一私立学校――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事件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
案例二:2011年11月16日早上九时许,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一辆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这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88万元。
案例三:2013年5月11日上午,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初二学生在东江边烧烤时,1名学生不慎落水,4名同学施救落水,造成5名学生溺亡。
学生伤亡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在这几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伤亡事件中,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就是安全制度没落实、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教育不扎实、安全保障不到位。所以,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秦皇岛市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854所,在校中小学生、幼儿38万人。近年来,秦皇岛市学校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狠抓学校安全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强化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安全工作操作规程,全面铺开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逐步探索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三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体制建设。
一、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要始终坚持“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建立安全组织,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安全工作投入力度。领导小组对教育系统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全面指导、定期检查、临时抽查,然后定期总结讲评。
2.健全制度,抓好落实。为了更好地做好安全工作,秦皇岛市制定了《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教育系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教育系统安全工作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指导性、规范性文件,明确学校各级人员在安全工作中的位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巡查制度、安全预案预警和集体活动审批制度等;年度对全市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建立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3.强化责任,确保安全。全市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年初与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院校签订安全责任书,以“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定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实行年终教育工作“一票否决”制。认真落实市教育局领导包县(区)、科室包学校的安全工作分解制度,切实保证安全工作责任分类到岗,及时到位。
4.预防为主,排除隐患。为了更好地推动安全工作,要经常进行安全大检查、自查和督导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点检查内容包括:消防、建筑及附属设施安全、安全会议落实情况、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安全日巡查落实情况、食堂标准要求、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等。建立隐患排查登记、上报与整改制度,不能立即整改的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有效解决。
5.加强演练,有备无患。为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制定《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演练。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每月不少于一次应急演练,让每名老师都明确自己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演练,做到教师能够正确指挥,快速引导学生规定动作,学生正确疏散,不拥挤、不骚乱,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
6.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建立学校安全联席办公制度,由综治、教育、公安、安监、交通、工商、城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消防等职能部门组成综合检查组,定期对学校周边网吧、文化市场、娱乐等场所进行大排查和大整治,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二、细化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
围绕国家和河北省各级安全工作精神政策,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学校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舆论氛围。
1.安全教育进入课堂。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各学校统一订购《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做到“计划、课时、师资、读本、考核”五落实,改变以往公共安全教育“无固定课时、无固定教师、不参与学校考核”的松散模式,使包括应急教育在内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规范化。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宣传栏、小广播、班会、队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到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各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之初上一堂消防常识课、交通法规常识课等。坚持“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就是在每天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任课教师都要腾出最后一分钟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内容涉及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等方方面面。“一分钟安全教育”,时间虽短,但作用很大,它既教会了学生很多的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安全预防的技巧和方法,又及时地指出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地提醒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组织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利用全国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全国消防日、防灾减灾日等时节,通过举办学校广播、板报、书画展、手抄报、作文竞赛等安全文化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安全训练、实践演练活动提高中小学生自救、互救、逃生能力,警示师生警钟长鸣。
3.组织专家或校外辅导员进行专题讲座。市教育局经常聘请公安交警、消防、食品卫生等方面的专家深入到基层学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各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到学校进行集中授课,组成一支学校安全工作宣传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三、硬化学校安全环境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我市经过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建设,全市中小学校舍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校舍零危房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非常重视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针对全国各地有关学校踩踏、食物中毒、交通安全等事故教训,及时对学校的环境设施进行有效监控。
1.消防设施。经常检查学校的消防栓是否有效,各部位的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并定期更换,检查各个场所的消防通道、应急照明、安全通道指示是否完好。
2.学校建筑及附属设施安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日巡查检查制度,并做好登记统计,对学校的教学楼、楼梯扶手、宿舍、体育设施、实验设备、围墙、厕所、旗杆、篮球架、足球门以及锅炉、电梯等进行巡查检查,落实专人负责,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安全。
3.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加强对学校食堂操作人员管理,把好员工进门关,保证食堂操作人员政审合格、身体健康、证件齐全有效。建立食堂主副食库“双人双锁”、食品采购索证、食品留样、食品加工管理等制度。食堂重点部位,如操作间、卖饭窗口等部位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4.统一规范校园警卫室。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和部署,统一规范和建设了校园警卫室,统一使用醒目、威严的标牌、灯箱等标志,形成整齐、规范、庄严的学校安全防范场所。校园警卫室配备一键报警装置、橡胶保安棍、强光手电筒、保安哨笛、自卫喷雾剂、防割手套、钢叉等器械,确保学校安保工作落到实处。
5.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安全。每年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要在学校的安全保卫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认真落实学校安全保卫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学校的夜间值班和巡逻工作,严格执行外来客登记制度,在校园重点部位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公安部门进行报警联网,使公安部门能够快速应对学校突发事件,对企图危害学校的违法犯罪份子起到了震慑作用。
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但学校要狠抓落实,社会、政府和家长也要负起责任。学生的安全不但要从校内抓,在校外的安全也同样不能忽视。因此,要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型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强大安全管理合力,共同促进学校安全水平的提升,成为美丽的秦皇岛城市文明快速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2006]第23号令)[Z].
[2]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2010]第8号令)[Z].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5
冰雪运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体育运动锻炼科目,但是在我国广大的普通高校其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
一、自然条件因素
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有着相当长时间的冬季,冰雪运动在高校普及成本较低,效果较好,但是相对而言北方高校较我国南方比数量较少,这样就导致了再全国范围内较多数的普通高校几乎没有冰雪运动科目。北方各个高校在冬季结冰期均在操场设立冰场,并且由于天气寒冷,户外体育课程多转为对冰雪运动科目的训练甚至早已在地方政策上将冰雪运动向中小学普及,在南方地区很难做到这点。
但就北方高校而言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及冰期变短导致北方高校的冰山体育运动开展也受到了限制。如黑龙江大学的刘欣在《北方高校冰上课贯彻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对策》中有,随着高校扩招人数急速增加,冬季冰期变短等因素的限制,一些高校的冬季体育课程开始选用长跑、跳绳、雪地足球等项目,高校学生的冬季上冰率较上世纪80年代明显减少。冰雪运动项目的课时逐渐减少就更谈不上普及与发展。
二、社会因素
1.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
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北方地区更加容易接触冰雪运动,但是各个高校并未对冰雪运动重视起来,尤其今年来冰雪运动开展难度较大问题较多,这就导致了在管理层面上对冰雪运动的重视严重不足。近年少未见有对冰雪运动有利的针对性政策提出与实施体现了管理层面上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重视程度不足。北方高校尚且如此南方的高校对冰雪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这是相当严重的
2.资金问题
冰雪运动项目的普及与发展相对于如长跑、跳绳、足球、篮球等运动科目来讲,其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如进行普及与发展有着较大的资金需求,而普通高校做的更多的并非专业训练而是进行普及教育这就势必导致针对冰雪运动项目的资金拨款较少,很难讲冰雪体育运动普及与发展起来。
3.功利心理因素
就冰雪运动项目而言,其培训期较长,培训成本高,出成绩较慢,这是冰雪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恰恰因为这样的特点培训期长、培训成本高就导致了在普及与发展冰雪体育运动时资金问题比较突出,而起出成绩较慢就不能通过现有成绩申请更多的资金来促进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出成绩较慢也就导致了领导层面对冰雪运动项目重视程度的降低,并且冰雪运动项目初期学习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在学生中对其兴趣的降低。而对任何体育运动项目说,人都是关键如果从高校管理层面到学生层面的人对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与兴趣都在逐渐降低那么冰雪运动项目是很难在普通高校普及与发展的。
三、高校普及冰雪运动项目的对策与建议
1.室内冰场的建设与开发
由于南方城市冰雪资源短缺,冰雪运动项目较难开展,室内冰场的建设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但是想在如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建立室内冰场,其中的场地器械等费用就高达300-50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维护费用及人工费用。这其中的资金缺口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一是在需要建立新的室内冰场的情况下可以多家高校联合建设。通过本城市多家高校联合进行室内冰场建设一个室内冰场,这几家高校共同出资、共同使用,不仅仅节约了初始资金其维护与人工费用也将均摊,降低了室内冰场的长期成本。二是合理利用现有的室内冰场资源。据调查在我国南方发达城市均有室内冰场的存在,并且环境较好可以进行普通高校冰上运动项目课程的开展。高校可以与这些室内冰场及相关部门接洽,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式有效利用已有的室内冰场资源来进行本学校的冰雪体育项目的课程。
在冰场建立后可以对室内冰场进行合理开发已达到补充资金的收回成本的目的,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为普通高校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进一步开展与普及提供资金。室内冰场可以像现在各个高校所拥有的游泳场馆一样可以进行适当的对外开放吸引冰雪运动爱好者来此进行冰上体育锻炼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作为室内冰场的维护资金。还可以为当地的冰雪运动队伍提供训练场馆和承接各种比赛,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资金。并且在室内冰场内可以通过租赁运动器材及其他相关服务获取到可观的收入。相信通过良好的运营手段,相信室内冰场会达到很好的开展与普及普通高校冰雪体育运动的效果。
2.科学的课程设置
各个普通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情况合理设置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如在北方可以利用冬季时间多安排课程,可以增加一些在南方较难开展的如雪地足球、滑雪这样的课程来增加学生多冰雪运动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不仅提高了体育课的质量还对冰雪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吸收体育专科类院校或者其他冰雪体育课程开展较好的学校的成功经验,加强本学校的冰雪体育课程。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仅说的是对学生兴趣认识的培养,还有对学校管理层面及地方领导的主观能动性。有调查表明,大多普通高等学校对冰雪体育运动课程的开展与改革、冰雪体育运动器材的购置、冰雪体育运动师资培养不够重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学校管理层乃至地方政府对普通高校冰雪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普及重视起来才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积极性,教师责任感与积极性的提高才会充分对学生的认识兴趣进行培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更好的进行冰雪体育运动项目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普及与开展。所以地方政府与高校管理层的重视才是重中之重。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6
关键词: 学校数学 体育活动 气象环境
1.引言
学校教学和体育活动包括正常的学校教学、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锻炼、体育比赛、学生军事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体育馆,体育活动只能在露天场所进行,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甚至连向阳的硬化操场都难以保障。因此,学校教学和体育活动经常受到天气等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给学校教学秩序、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2.气象条件变化对学生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象条件变化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是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和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气象条件因素,并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来安排运动训练和教学。
2.1 温度的影响。
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7℃,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5℃左右,环境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引起人体的不适。不同的项目对适宜气温要求不同。如羽毛球运动的适宜气温为17℃左右;田径运动的田赛以20℃左右较好,田径赛则以17-20℃为宜。另外,人体对温度环境的适应也很重要,对学生来讲,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外,还应注意锻炼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开展高体能运动而言,学校和老师更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状况。例如,足球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由于在全场奔跑、拼抢的过程中,体内物质能量代谢加快,体温可升至40℃左右,很容易疲劳。在高温下踢球,如果水分补充不足,排汗不畅,就有可能中暑晕倒。1972年前,世界每年约有5名足球运动员在高温下训练或在比赛中丧命。近年来,虽然训练方法日渐科学化,但每年仍有1-2名球员因中暑而丧命。
2.2湿度的影响。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在热代谢和水代谢两个方面,通过温度来加剧或减少影响程度。在高温、高湿都会妨碍人体的散热。空气湿度太大,学生会有郁闷的感觉,空气湿度太小,又会感到干渴烦躁。学校在安排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
2.3日照的影响。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适量辐射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但过强的紫外线,会引起某种病理生理后果。紫外线辐射量既可引起积极影响(如精神振奋、体内维生素含量升高),又可产生不良影响(如有害于眼睛,甚至引起日光性皮炎或皮肤癌)。因此,学生要尽量避免长期暴晒于室外。在太阳光强烈的天气下,要开展体育训练,学生必须戴遮阳帽和太阳镜,学校和老师也要准备必要的清凉饮料。
2.4 风的作用。
风的作用有利有弊,其影响包括风速和风向两个方面。风对人的呼吸过程、能量消耗、精神状态及新陈代谢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能发挥。风天跑步会感到呼吸费力,甚至出现冷风刺激器官引起咳嗽的现象。若风太大,尘土飞扬,体育教学就可以安排在室内。风不太大时,风能加强热的传导和对流,使人体散热增快,让人感到凉快。但是,当气温超过36℃时,热风可以使人体皮肤温度上升,水、盐分丧失过多,则可能发生中暑。风还影响比赛的成绩,顺风和逆风的不同气象条件,其比赛成绩差别是很明显的。
2.5 气压的影响。
当气压在1000hPa左右,人体感觉较舒适,有利于运动员发挥运动水平。气压较低时就会感到缺氧、胸闷、气急。气压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反应,低气压下的阴雨和降雪天气,夏天雷雨前的闷热天气,都会使人抑郁不适。在这种天气下,会引起心脏病等疾病的发作。
3.天气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影响
3.1天气对体育场地的影响。
天气对露天体育场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露天体育场地由于面积较大,难以对其采取大范围的防范性措施。一次强度较大的降雨天气过程,可以使体育场地发生积水现象,导致体育教学、锻炼、比赛等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对那些尚未硬化的体育场所及不需要硬化的体育场所(如足球场等),则会造成体育场地损坏,体育设施毁坏;或导致体育场地积水、泥泞。在冬季,由于气温低,体育场地容易结冰,特别是在大雪天气造成的积雪,会封闭露天体育场地。上述情况都会造成学校体育活动无法进行。不仅如此,阴雨、大雾、高温、低温、大风等复杂天气,使学生们无法在室外活动,成为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限制因素,干扰学校体育正常教学秩序。
3.2恶劣天气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危害。
学校体育场地相对比较空旷,最容易引起气象灾害(如雷电、大风等)事故的发生。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灾害性天气,往往使人措手不及,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给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995年8月的一天,随州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正在该市黄垅体育场参加足球比赛的某校学生被雷电击中,造成2人当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惨剧。有时即使在室内,由于没有采取防御措施,也容易造成学生的伤亡。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和乡兴业村小学7名小学生因雷击死亡,30多名小学生受伤,其中重伤5人,全国为之震动。2005年9月14日下午,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新校区的操场上,大一新生正在接受军训,老天突然变脸,一道闪电划过长空,包括一名教官在内的6人倒在了地上,其中一名女生再也没有醒过来。
强烈的大风吹倒围墙、大树,砸死、砸伤学生的事也时有发生。2007年4月17日,一场大风突然“闯入”了广西柳州,造成位于崇台小学教室北面一处约20m的围墙突然坍塌,坍塌的围墙压垮了一间教室,随后一阵龙卷风将教室的瓦屋顶掀翻,教室内的11名小学生受伤。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沙兰遭遇了200年一遇的暴雨,在两个小时内该地局部地区降雨量高达150-200mm,造成106名小学生遇难。
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导致学校、房屋、游乐设施等受淹,甚至被冲毁,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暴雨还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在山区的学校特别容易受到侵袭,造成人员伤亡。
3.3不利天气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天气对学生身体健康影响的途径是多样的。它包括对人体直接施加的物理影响(太阳辐射、冷热、干湿等),对病原(如病毒、细菌等)繁殖、蔓延的影响,对各种传染媒介的影响,对人的精神状态的作用,对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的影响等。严酷天气的物理作用使人致病是最为直观的。在随州市,6月份和9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0℃的日数平均每年有27天。1999年9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9.5℃,为随州市历史上第三个最高温度记录。当时正是全市高中学生入学开展军训的时期,高温酷暑使许多体质弱的学生当场中暑、休克。
当气候适宜于某种疾病病原要求时,疾病就会大量发生和蔓延。天气的复杂多变则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由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长时间在室外,容易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同时,学生体育活动的群体性特点也易造成感冒、红眼病等疾病和病毒大范围的爆发。而这些疾病和病毒在学生中的发生和蔓延,又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大雾天气由于能见度很低,影响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清早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早操)十分不利。在此天气下,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活动场地狭小,不得不集体到公路、马路上跑步锻炼,容易造成交通意外事故。因雾天的能见度不好,在早晨学生进行跑步活动时速度要慢些,防止跌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雾是大气稳定的标志,因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不易扩散、稀释,在城市里或其他有大气污染的地方,雾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粒。如果在雾中进行长跑等活动,容易患鼻炎、喉炎、气管炎、眼结膜炎等疾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学生在雾天跑步锻炼等活动。但在农村或城市郊外,有雾的空气和无雾的一样新鲜,只是空气更潮湿些,吸进体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雾天也可以照常跑步。在灰霾天气严重、空气质量极差的情况下,在室外活动容易吸入有害气体,因此,在灰霾天气发生时不宜晨练,也不适合在室外活动。
3.4 不利天气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天气阴晴好坏往往左右学生的情绪。好天气使人心旷神怡,坏天气使人忧郁沮丧。在乌云密布、浓雾笼罩、阴雨连绵的时候,学生通常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对于学生而言,在这种天气下进行教学和体育训练,他们往往不情愿,也最难提起对教学课程和体育的兴趣。
酷热使人情绪烦躁,学生此时容易做出过激行为,暴力侵害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学生在这种天气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训练,由于不可避免地发生肢体接触和碰撞,容易诱发暴力侵害事件,这种现象在盛夏季节表现最为明显。
4.应对不利天气对学校体育活动影响的措施
不利天气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影响是如此明显,需要采取一些必要办法和措施加以避免和防范。
4.1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
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注意防范不利天气对学生的安全、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基本上都开通了“12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和语音分信箱,提供未来天气信息和各种气象环境指数(如着衣指数、雨伞指数、中暑指数、炎热指数等)预报,用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体育教师应该经常了解当地天气和气象环境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4.2体育教师要加强应变能力的培养,提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见和处理能力。
体育老师在气象灾害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状态下,要从容不迫,临危不惧,处事果断。平时还要准备好应急药品,多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
4.3学校应采取一些预防性安全措施。
空旷地带的露天体育场,要安装防雷避雷设施。对围墙进行加固,体育场四周不要种植高大的树木,防止雷击及被大风吹倒,造成砸人事故的发生。体育场所离围墙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做好体育场地的排水设施建设。
4.4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搞好学生心理调节工作。
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变化,尽量缩短学生在恶劣和不利天气条件下的室外体育活动时间。
4.5加强组织引导。
在集体外出活动或体育锻炼时,老师应将学生组织起来,有秩序地列队行走或跑步,要求学生不相互追打、打闹、嬉戏;行走时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东张西望。在雾、鱼、雪天,最好不要外出活动。确需外出,应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5.结语
5.1正常教学和学生安全的影响是显著的。特别是不利天气,它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场所和体育场地,而且会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生的情绪,对学校的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5.2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各种不利天气的活动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采取预防性安全措施,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教师在恶劣天气和不利天气发生后的应变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