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城市发展 交通 规划 重要性

1 概述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条件,是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纽带。因此,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城市规划经历了改革开放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交通规划、随经济高速发展而发展的当代交通规划的兴起。但是,我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在各个不同的省市,仍显露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近年来,轨道交通有所起步,我们也一直提倡公交优先。随着三年大变样的进展,我们在一些城市的一些路道看到了公交车专属车道。但我国的交通设施容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且存在着交通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等问题。

2 城市发展中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中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把一个城市现有的城市交通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城市交通的可通达性,更方便人们的出行,进而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舒适、便利、安全的城市交通环境。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交通规划是市人民政府引导和调控本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城市交通规划引导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先于城市而出现,城市是基于交通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因此,可以说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以及形态都建立在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基础之上。但是,城市是内部的空间形态也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状况。当城市内部某一个区域交通便利,附近的土地价值会增值并形成新的空间单元。此外,城市的交通规划合理,那么这个城市就可以避免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摊大饼、郊区盲目扩张的弊端。其次,城市交通规划引导城市的土地开发。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发达,这个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城市交通规划会引导城市的土地开发及利用方式。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建立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但是交通规划也不能忽视土地利用,应该与土地利用相协调。最后,城市交通规划引导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城市的交通发达,道路交通机动车化可以大幅度扩大市民的活动空间。人们的出行不再受局限于交通方式,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空观念的转变,出行不再受距离的局限,可以去更远的地方进行购物,就业,休闲等活动,满足了人们多样性的生活方式。

2.2 交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规划必须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的桥梁,支撑着城市发展空间的结构。城市交通规化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城市交通规划必须本着依据总体规划,支持总体规划,超前总体规划和回归总体规划的主题思想,同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以及景观规划等密切结合,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对城市整体进行更好更完整的规划。有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设施水平指标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中,相关系数最高的是邮电通讯。仅次于邮电通讯之后的便是交通运输,相关系数数值都大于0.9,这一点充分证明了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城市要想发展,城市的总体规划不能离开城市的交通规划。没有交通规划的城市总体规划会如一盘散沙,只有把城市的交通规划这一项任务做好,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发展,城市的经济才能谈得上增长,谈得上发展。

2.3 城市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网规划能更好地促进本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不能孤零零地得到发展,它必须同周围其他城市以致国外的城市相互作用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共同构成城市交通的有机网络。所有的城市都不是孤立,都是处在一个与其他城市相互联系的关系网之中,而联系他们的除了电脑网络之外,就是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然而,在我国仍然存在此方面的弊端。一些城市之间,根本没有相互通达的交通方式,只能绕道而行。这样,使得通勤成本大大增加,也就阻碍了城际之间的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因此,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不能简单地把眼光界定在本城市之内,应该把如何与其他城市更好地沟通考虑进来,与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创城际之间最便捷的交通,增加彼此之间的往来,提高物流效率,承载彼此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相关城市经济的发展。

3 对我国交通规划的几点建议

在过去的旧年代,我国一些城市交通的发展落后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步。“九五”期间,一些大城市普遍开始强调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交通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使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在未来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我国的各级城市应该继续大力发展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新建,大力解决城市的堵车问题。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限制个体车辆的交通运输量和出行,北京的汽车限号出行以及一些城市的购买汽车摇号虽然有其弊端,但也不失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其次,仅仅限车是不够的,城市政府应该注重加大城市的交通建设投入,提高建设城市交通网络的标准,改善公共交通管制系统等;第三,注重并扶持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完善现有的公交路线,增添新的有必要的公交路线,提高公交车运行的效率,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提倡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在保定高开区的朝阳大街,新建成的公交车专用车道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第四,突出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绿色环保的交通体系,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轨道交通是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结构的重要手段,大中城市应该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注重应用新技术,强化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结语

城市交通的发展真实地反应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是我国城市交通问题逐渐累积和显现的过程。城市交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必须从政策、体制、机构、管理、收费与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等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解决。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急剧增长,1978年全国城市客运量为132亿人次,1994年为290亿人次,2000年达到341亿人次。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既对我国城市交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据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及运行原则,在广泛借鉴和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参考文献:

[1]杨莹莹.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

[2]毛慧东,王蓬军.中小城市建设规划问题浅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

[3]欧国立,郭春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广告的发展与规划[J].中国国情国力,2010,(10).

[4]严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

[5]赵伟.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J].2008.

[6]建设部计划财务司.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情况的分析[J].

[7]畅芬叶.对城市道路系统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8]罗秀云,蒲云.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2004.

[9]林.浅谈国内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北方交通,2008.

[10]苏晓燕,常荆沙,朱雅丽.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会计工作规范 中小企业 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现状

(一)经营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组织灵活,经营富有弹性,比大型企业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选择合适的战略,如:集中一点、寻找空白、特色经营、战略联盟等战略,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为社会经济生活创造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程度等处于弱势,形成了巨大生存压力下的工作高效率。

(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资金投入量不大,主要靠内部积累和零星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有从事产品批发、简单的服装、食品加工、还有机械、化工甚至高科技等。但往往之侧重于某一产品或业务,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三)组织结构简单、制度缺乏,人员有限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其组织机构大都是直接集权控制多于分权控制,使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但易形成“一言堂”现象,使得决策过于轻率。人员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这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不能很好的执行。

(四)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观念陈旧,任人唯亲,不注重才能;管理方式过度集权,伤害职工积极性;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如奖惩不规范,财务不透明,只注重物质刺激,缺乏精神激励,只管短期效益,不顾长远发展等。

(五)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融资困难造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这些严重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原因是中小企业风险大,信用等级低,国家优惠政策未向其倾斜,银行对其贷款也附加许多限制性条款。

(六)逃避纳税、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强烈

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经营状况不好时,这种现象会较普遍存在。

二、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引发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线不清

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型企业明显,尤其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资产和个人财产经常发生互相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带来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制度

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常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帐。会计人员的继续学习教育工作执行的不是很好,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或专业知识较低,使得许多完善的会计方法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2、建帐不规范或不依法建帐,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根本不设帐,以票代帐,或设帐,但帐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设两套帐或多套帐,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

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只能按管理者意图行事,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执行的不是很好。

(三)获取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难以获得

由于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两者的价格差就是税款,而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价格成交,所以无法取得记帐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上级主管部门摊派的费用支出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票据。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有的企业残缺不全,有的有其中几项,但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的不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建全,从长远看既损害企业自身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

针对以上现状及问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工作规范化势在必行,是在竞争中长远发展的制胜法宝。

三、对中小企业实行会计规范化问题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会计规范化问题不能孤立的看,只有国家为促进其健康发展,解决其融资困难,帮助其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问题。近年国家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此法规定,力争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理论界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日趋关注。这将使中小企业从制度上规范会计工作。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原则的设想:

1、灵活性原则。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制度的过程应当灵活,制度本身应当灵活。会计制度设计要与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保持一致。由于中小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可以采用集中核算方式,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部分企业经营活动比较简单,可不设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2—3人为宜,在职责上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没能力做会计工作的企业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由于该行业涉及面广,会计科目设置上应考虑通用性;对于企业资产和个人财产相互占用的情况,应设往来帐户加以核算;适当放宽合法凭证的认定,以解决原始凭证难以获得的问题等。

2、重要性原则。这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设计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会计核算如何满足纳税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金流量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中小企业融资薄弱的现状即可。

3、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是有必要的。

4、简便易行原则。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在会计报表体系设计中,只要求编制简化型的财务报告,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只要扼要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较少的附注内容即可。

5、与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与国际惯例接轨。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建帐不规范,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素质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依靠全员上下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竞争实力。

(四)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我国的会计监督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从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只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国家监督中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帐簿体系,对其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对没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取消任职资格等,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并建立税务人制度,增加税务申报速度,以便及时监管。

我们还应当看到,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在其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河北财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03.5

[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会计制度设计》2002.5

[3]经济科学出版社《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1.1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师资培养 职业发展规划 双师素质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文中指出必须把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试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中师资培养的角度谈谈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院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能力,即除了要具有系统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而这正是在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校某系为例,38名专业教师中直接来源于大学毕业生的教师3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6.8%,只有13.2%的教师来源于企业,而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这显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如何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职校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内涵

由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决定,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因此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应当从“双师素质”角度出发,既要包括学科技能专业性,又要包括教育教学专业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完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执著的事业心、顽强的工作精神、科学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科技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更新。教师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人文教育知识,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3.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使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理论外,更重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师要向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训练操作的“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等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它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教师本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它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

二是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从本组织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成员职业上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支持成员职业生涯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课题组曾对江苏省33所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3所学校中75.8%的学校曾经要求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仅有9.1%的学校对一些关键性的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同时通过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的130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118张有效卷中认为学校提供关于教师职业发展信息的占37.3%;学校对青年教师有一套有效的指导措施的占33.1%;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机会的占31.3%。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校均对教师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但是能够根据高职校发展和学校人才需求制订相应职业发展规划,并对教师进行倾向性引导培训的并不占多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他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需求,如果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摸爬滚打,势必造成教师对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和所取得职业目标满意度的低水平。因此高职校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在学校中制订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引导教师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使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组织生涯规划管理和谐发展,将会更有效地推进学校师资培养的建设,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教师既面临着一般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又有着特殊的专业成长轨迹,从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进行高职校职业发展规划,应当在职校教师的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三方面出发进行规划。

(一)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教育教学能力包含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知识背景、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知、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学科教学的各项能力等五项内容。在教师发展初级阶段,尤其对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目的是让年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岗前培训机制,使青年教师有培训渠道;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压力、有动力,以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自觉性。

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使青年教师在相关机制的引导下很快地完成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适应期的转变。

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职业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个职业,教师在学习传统的教育方法理论的同时也要进行《职业教学论》和《职业科学》两门职业教育关键学科的学习。学校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时要将这两门学科的学习纳入教师职业生涯学习内容进行培训。

(二)职业能力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职业教育对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对职教教师的成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学校在进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划时应突出培养教师职业技术科学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对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的暂时不够完善,我们无法完全借鉴德国职教教师的定期企业顶岗制度,以全面获取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内部问题和社会状况。但是学校在进行师资培养时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重视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对行业的指导作用,建立职教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将企业顶岗制度化。

我校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顶岗制度,近几年一直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方式,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职责和需求等进行培训,同时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岗位顶岗,与企业亲密接触,采用“培训归来话感受”的方式让大家共同分享所获取的企业文化、实践知识等内容。通过这些对教师的培训培养方法让职教教师逐步向“双师素质”转换。

(三)终身学习发展规划

对教师终身学习发展规划的制定也是对教师学术性的培养,职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基础、基于实践的科研能力是一名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基础,终身学习发展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五、结语

师资培养是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校师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激励教师潜在的寻求发展欲望,使教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依托,有助于推进学校人力资源层次提升,加强高职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做到“职得其人,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蒋旋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职教论坛,2006,VOL20.

[2]王维婷.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的调研报告,江苏教育,2012(06).

[3]朱懿心,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化水平;思考

1.引言

标准化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依据,是缩短产品研制、生产周期和节约经费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协同设计、合作生产的纽带,是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础。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当前,某航空企业(以下称公司)正在围绕创业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积极推进运营管控、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流程优化、薪酬体系改革、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和二代机平台向三代机平台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公司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与国内同行业比较,公司的标准化总体水平较低,还有待不断完善和提高。因此,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加速提升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有效手段。搞好企业标准化,对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提高公司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标准化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重要性的分析说明,着眼公司标准化实际情况,指出公司在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通过分析和阐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2.标准化概念及其重要性分析

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通用词汇》对“标准化”给出了如下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编制、和实施。

重要性为: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支撑公司战略发展;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推进管理创新、规范企业运作;缩短差距,急需要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

3.公司标准化现状

3.1 现有的优势

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以《标准化工作导则》、《企业标准体系》等国家标准为指导,公司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多年来,公司主持和参与了3000多项国家标准、国建军用标准、航空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纺织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编制,荣获过“全省标准化工作创新贡献单位”、1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30多篇标准化论文等多项荣誉,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标准化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专业人才,为公司科研、生产业务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公司从组建专门的标准化组织机构至今已有33年历史,为满足公司在飞机、导弹、摩托车、汽车、片梭织机等业务领域的发展需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标准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先后组建了综合、工装、产品、民品、工艺材料、包装机械和信息专业组,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领域标准。按设计、工艺、机加、装配、理化、计量、质量等11个专业片区划分,拥有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近200人。

3.2 存在的不足

公司自建立标准化组织机构以来,通过开展产品生产、研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领域标准,积累了丰富技术沉淀和工作经验,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二代机向三代机过渡的标准化技术水平,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不统一、外部资源获取能力较弱、技术水平偏低、标准化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善、资源保障不给力六个方面。

3.3 发展的机遇

3.3.1 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正在统筹规划AVIC集团标准,积极地参与将会为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发展的机会;三是通过国际转包项目和国内合作项目业务,为标准的借鉴和转化创造了条件。

3.3.2 在行业内的差距迫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与行业内各主机厂所的企业管理水平比较,公司在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这迫使我们必须借助公司从二代机平台向三代机平台转型升级的契机,以型号研制为牵引,有规划、有步骤地高效提升公司的标准化能力和水平,快速扭转落后的局面。

3.3.3 内部需求有利于推进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为支撑公司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有效手段;二是建立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规范企业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实现现代化企业目标的前提;三是当前公司科研生产高度交叉且型号众多,建立型号标准化工作系统,健全型号系统规范,建立技术状态管理体系,是保障科研生产任务完成的技术保证;四是按照中航工业“质量效益年”的工作要求和公司《三年质量能力提升计划》的措施,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公司质量能力整体提升的需要;五是推进“制造技术振兴工程”,是实现和支撑制造技术能力提升目标的需要;六是开展信息化标准、信息编码等工作,支撑公司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中航工业“信息化登高计划”的需要。

4.提升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按照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以公司“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以科研生产型号任务为牵引,从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标准化条件保障六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浅显建议,为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4.1 完善公司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紧紧围绕支撑公司发展战略和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目标,在现有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基础上,从组织机构建设、顶层体制机制、标准体系编制、外部资源获取、推进标准信息化和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完善和补充规划内容,形成适应公司当前战略转型跨越发展形势的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4.2 建立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

为推进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首先应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化组织机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即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推进办公室和各专业小组。

4.2.1 标准化委员会

标准化委员会是标准化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标准化发展战略,指导战略实施,统筹标准化发展资源,制定每年度工作计划,对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审批和决策。

4.2.2 标准化推进办公室

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立标准化推进办公室,标准化推进办公室是标准化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要求在标准化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推进各专业小组贯彻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执行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对各专业小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2.3 各专业小组

在公司标准化委员会领导下,依托公司现有基础准化工作网,结合公司六大核心业务领域,组建飞机设计、导弹设计、制造技术等各专业小组。各专业小组是标准化工作的执行机构,要求贯彻执行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化发展规划、计划,具体负责本专业领域的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并组织和参与相应标准编制等活动的开展。

4.3 建立十项工作机制

标准化工作对外沟通机制、标准化工作内部协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标准化“三化”推进机制、标准件管理机制、外部标准的借鉴转化机制、三大规范工作推进机制、专利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建设维护机制。

4.4 建立公司三大标准体系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按照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各种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4.5 推进标准信息化建设

结合科研、生产业务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库、标准件库、借用件库和标准构型库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推进标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由实物式标准服务模式向数字式标准服务模式转变,同步促进公司“知识工程”向前发展。同时,在科研项目中推广运用Q-Check数模检测系统,提升科研项目设计水平和标准化审查能力。

4.6 标准化条件保障建设

增强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加强标准化宣传力度,加强标准化培训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

5.结束语

作为一名公司的基层管理者,通过工作实践和认知、领悟,结合公司标准化工作情况,通过分析,就公司现在及未来在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方面,提出了一些浅识拙见,希望能够对公司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5

商学院MBA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自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中国内地设立MBA学位起,从1991年开始的9所高校试行MBA研究生培养到截止2013(数据)年,已有近240所院校招生MBA学员,且每年招生规模从初期的94人增加到现在超过3万人,平均每年报考MBA的人数的增长率也超过了20%,截止20XX(数据待添)年,已有XX人获得了MBA硕士学位。更涌现出像清华经管、中欧、北大光华、上海交大安泰等知名商学院,MBA教育已成为中国培养现代化高层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管理人才。

时至今日,我国MBA项目取得了长足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挑战。据2010年搜狐商学院网报道,目前我国MBA项目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是:费用与收益权衡、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纠结。MBA是职业发展的一项投资,在MBA学费日渐上涨的趋势中,越来越多的学员希望在项目中寻求更多的附加值,并且在现在MBA学员日趋年轻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MBA的学习与成长为自己在职业道路上获得“溢价”,或者希望通过MBA学习成功职业转型。商学院如何提高MBA项目的性价,使学员在学习中逐渐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获得更多附加值是现实值得思考解决的问题。而不久前于上海举行的2013年首届中国商学院职业发展主题论坛中专家们指出在MBA项目中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心是一项不错的解决办法。

据MBAChina网2013年的调查显示,在国内近240所拥有MBA项目的商学院中只有28所设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DevelopmentCentre),这些商学院至少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在负责职业发展事务,而工作人员达到5人及以上的商学院不出10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还未引起我国众多的开展MBA项目的商学院的足够重视。首届中国商学院职业发展主题论坛中也提到,如何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在商学院学费“涨声一片”中是盍待解决问题。所以,立足于我国MBA项目长远发展角度,大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商学院大势所趋。

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MBA项目中薄弱的原因

1.我国商学院MBA项目发展起步晚

世界顶尖的MBA商学院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与欧洲,美国从1908年成立哈佛商学院起开始了正式的MBA教育,迄今已经有100多年发展历史了;欧洲正规的管理教育尽管是从二战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也涌现出了伦敦商学院,曼彻斯特商学院等世界名列前茅的商学院。而中国则是从1991年才有国内大学开始正式招收MBA学员,起步较晚。国内关于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则也是2004年以后才开始出现。

由于起步晚,在国内MBA项目师资还未有经过系统性,有计划,统一标准的培训,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还未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安排时,国内的MBA教育就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规模,由此造成诸如职业发展规划等在项目中的缺失,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尽管最近几年来,中国几所顶尖的商学院正在这方面奋力“补课”,但终究是先天基础薄弱,经验缺乏,仍有很多尚待补全。

2.教学双方在MBA项目中的精力投入有限

MBA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是衡量MBA项目质量的方面之一,许多学员希望通过对MBA的投入获得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的身价提升。而由于目前我国国情所限制,基本上所有的商学院所拥有的在职MBA学员占总的MBA学习人数的大部分。学习在职MBA项目的学员需要分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比重,学习时间紧张,能投入学习的精力有限,学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国内迅速崛起的众多MBA项目至今也仍未能有一个统一,有效的评估标准,所以许多商学院的课程安排并未经过科学的统筹规划,实际效果也未必能达我国MBA教职委所要求达到的效果。我国的MBA项目明显表现出重理论轻实际的现象。学院将学员本就不宽裕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安排在类似本科生或全日制研究生的课堂学习中,偏离了原本MBA教学的宗旨与路线。

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对我国MBA项目的重要性

近年来经济环境的恶化,学费的日益上涨,MBA毕业生在企业主中的受欢迎度下降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商学院院长的理性思考,瓶颈中的中国MBA教育改革势在必行,MBA学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渐渐引起院长和各种媒体的重视。大力发展MBA学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满足于多方面的需求的。

1.MBA学员自身对于求职和职业转换的需求

2010年,搜狐商学院网报道称,近些年来,我国MBA招收对象从高端人才向中端人才偏移,招收的学生呈年轻化已成为全球趋势,目前学习MBA的学生大多是28岁左右,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四五年左右的人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MBA,有的是想完成其他行业到商科的转型;有的则是企业基层管理者,有着想要提高自身水平的诉求。另外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学员对于除金融,咨询这两个MBA学员传统诉求高,收入可观的行业以外,对其他行业也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也就是说,现在MBA的毕业生在选择未来职业时,已不仅仅考量的是所提供的薪酬的高低了,而更多转移到了对工作幸福感的强调和终身发展机遇上。随着近年MBA在中国的蓬勃发展,MBA学员来自行业也逐渐多样化,且学员自身的学历,专业,职位,生源地也存在差异,由于学员群体的差异性造成了求职的需求的多样性,所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一职能纳入MBA项目管理对于各高校商学院来说至关重要,且除了统一的指导以外,更应提供个体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2.企业雇主对综合管理素质更强的专业化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2001年以后,人们开始谈论MBA的毕业生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有些商学院面临了MBA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力优势不在凸显,或是工作起薪不高,甚至有些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状况。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内MBA教育项目的缺失,院方也开始重视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商学院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与内容,或是应该怎样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责和职能。在求职过程中,弄清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于MBA毕业生来说是就业关键的第一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中华英才网,经理人等多家媒体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雇主需要的是管理综合素质更强的专业化人才。弄清楚雇主需要的人才不应该是在即将毕业时才着手去了解,而是应该从刚入学时,就规划好今后求职就业的方向,做好调查,进而按照规划而努力才可能在毕业时成功就职自己心仪的行业与职位。这些前期的调查和了解甚至自己求职技能的提升都是可以通过参加商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获得的。

3.MBA项目培养体系有待优化的需要

学习MBA已逐渐成为学员对于日后求职和转换工作的一项投资,学员对MBA项目的培养的高期望越来越多的学员希望除了在MBA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理论,实践知识外,寻求更多的附加值,包括软技能的培养,人脉的拓展等。MBA项目是不同于一般全日制研究生的一种硕士培养模式,它主旨在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很强的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国目前MBA的项目培养偏理论化现象严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包含的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恰好能弥补目前学员强理论,弱实践的不足。

三、从国内成功案例看我国MBA职业生涯规划的改进

我国MBA项目中职业发展生涯规划的指导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不少商学院都借鉴国外商学院的经验和模式,在MBA项目管理中有添加进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学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或是单独设立的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心。但这样的工作和机构对商学院来说仍然是一个新课题,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对于商学院和学员来说,效果均还未达到令双方满意的结果。

我国商学院立足于国内的市场和企业,将国外先进的模式做了些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市场和企业。中国一些顶尖商学院经过近些年奋力的补课,探索试验,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北大汇丰商学院,中欧国际商学院,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复旦大学商学院等。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的运作模式,特点是院方为主体,而以学员分行业成立的各活动俱乐部为载体,承办各种职业发展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便包括了诸如:求职经验分享会,行业专场模拟面试会,简历指导等求职技能研讨会,行业专场招聘会等一套体系完善的职业发展活动,并且让各俱乐部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状态,这既丰富了职业发展活动的类型,创造了条件让学员对所向往行业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拉近了校园与企业,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又锻炼了在校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等软技能,并积累了人脉,使他们在平时理论学习中的知识得以实践发挥,同时作为企业方可以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MBA的学员,也为他们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所以说,这是一项院方、学员、企业三方共赢的的运作模式,值得国内许多商学院借鉴。另外就是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的全程化职业咨询服务概念,它将管理咨询活动做深做细,将自助服务到团体辅导再到个体咨询的大众化的放养式职业咨转变成由个体到团体再到自助的有效咨询服务,将职业咨询服务尽量覆盖到每一个个体,将全程化概念彻底贯彻进整个职业发展规划咨询服务中,使得职业发展规划工作的有效性得以大幅度的提升,也是值得我们在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方面尚未起步的商学院吸收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皮君,王艳明,熊敏.浅谈商学院MBA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管理[J].读与写杂志,2012,(5):72-74.

[2]孔伟明.MBA职业咨询与设计[J].生涯规划,2013,(10):60-64.

[3]张卓.美国MBA教育概述及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6):80-83.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前言

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涵养水源、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等重要作用,它不但在净化空气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在富含水源,对城市生活、生产用水方面也具有很大的贡献。它也为了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源和财富,基于经济发展迅速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平衡,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目前,森林资源短缺已引起了人类极大地关注。积极研究造林技术,做好林业方面的规划设计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进一步促进乡镇林业发展规划与设计造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一、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重要性

乡镇的空气质量较高,土地面积广阔并且与城市相连接,不仅能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而且还能协调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我国目前的乡镇林业状况来看,很多专业人员在乡镇当中进行林业规划设计,并且研究造林技术,为乡镇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为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我国乡镇林业建设和造林技术。上级管理部门也积极地参与,为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二、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方法

1.造林地点的选定

造林位置与林业资源的质量及生产环境效益有很大关系,在林业规划设计中要科学统筹选取好合适的造林位置。在进行位置选择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选择能够大量种植树木的地点和种植面积。做到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2)造林地点最好选择在能及时观察的地段,因为在造林过程中,把树种埋入土中后,除了及时观察,也要做一些详细的记录,例如比较哪些树种最容易存活,哪些树种能够大量的种植,以及各个地区的优势、劣势等等,因此,造林地点的选定以方便利于观察为主。

2.造林树种的选择

(1)树种的选择就要考虑种植位置因素,要考虑成活率高、生长条件好、自然环境优越及树种自身的生物特点良好等方面因素。相应的品种只有与种植位置相结合,在地理环境和自身特点支撑下,才能在繁杂的树种类型中合理选择、归纳整理,才能保证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2)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中要以当地树种为主,同时配合其它树种作为替补树种,最后根据造林位置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树种的类型。以此对种植树木的坡度、土壤类型和湿度、土层的厚度以及海拔等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优质种植方法。

(3)做好规划设计。乡镇林业规划设计是造林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林业规划与造林工作紧密不可分割,因为造林工作的实施必须按照规划和设计进行。另外,在乡镇造林工作开展前后,要保证设计工作的内容清晰,计划严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乡镇林业发展规划与设计造林技术策略分析

在乡镇植树造林工作中,林业造林技术策略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融入科学、先进的技术。才能够保证乡镇造林工作的合理实施。

1.培养多样化的树种,更好地筛选优良树种

发挥种类多样性的优势性、可以对不同物种实行合理替补,在对森林虫害的问题上可以更好的得到稳固。对多样化树种的选择上,要结合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保证物体问的能量互动得以维持。同时,也可以购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利用混合种植的方法,保证林业树种种类多样化,这是保证林业造林长久发展的重要方式。

2.做到外来树苗“入乡随俗”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树苗的选择和生长态势也会不同,选用植物种子和苗木时,要与当地的本土自然生长条件和技术相结合,尽量减少长途调运的频率,严格控制跨地区移植次数,使树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之中,对病虫害也有较强的抵御能力,这是苗木快速适应本土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

3.因地制宜。选取与本土生长环境相适应的树种

本土树种对本土环境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及抗逆能力的。这样更能够为本土树种的良性生长提供保障依据。

4.设计复层植物结构群落

造林规划设计在选择植物时除了多品种、多类型外,还要注意植物株层间的混配与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根据植物苗期测定与无性系建立杂交苗木,观察苗木的生长、越冬情况,看病虫情况、天气状况、形态等性状。经1至2年的观察和测定,在每个组合选择1/3左右的植株建立无性系(品系),采集插穗繁殖与扩繁,待进入区域试验。剩下的植株继续观察和测定,表现好的再建立无性系进行测定。不能越冬、病虫害严重表现不好的组合直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