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1
经历了2012年的重大变革之后,业内普遍认为,2013年将是核电产业除旧迎新、厚积薄发的一年。核电建设已经重启,在严峻的能源供需形势下,核电的重要性并不会下降,不过安全问题将更加重要。这些,让新能源产业2013年的前景令人期待。
2012年的核电重启 千呼万唤始出来
2011年3月,受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我国宣布暂停核电项目审批。2011年年末,在经过9个多月完成对全国41台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3台待建核电机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综合安全检查之后,业内便开始对核电重启有所预期,因为无论国内国外,都明白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
从2011年10月开始,不时有核电将要重启的消息见诸报端,然而事实上都是“有风无雨”。
2012年10月,国务院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与《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意味着停摆了近20个月的中国核电项目终于全面重启。业内人士认为,两个规划的出台为未来5-10年中国核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中国将稳妥恢复核电正常建设,并首次明确内陆地区不安排核电项目。据报道,重启之后我国首个获准开建的核电项目——山东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近日开工。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2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能源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演愈烈,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备受国际关注。从国内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强,能源资源开发(如水电开发和核电建设等方面)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如何正确处理能源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认为,物质生产的最终价值是人本价值,生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生产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其它。我国能源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能源工业,第一,就是要加快发展。我国能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如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用电水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显著,仅为1/2-1/7。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都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能源发展的空间广阔、任务艰巨。由于缺油少气,煤炭、水能资源将在我国能源发展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加强煤炭和水电开发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要充分论证、科学开发。充分考虑能源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优化能源布局,合理确定能源开发方案,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做好宣传引导,客观评述工程的利弊,最大限度地争取理解和支持。切实做好移民、拆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严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
第三,要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多元化、清洁化。由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向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变,是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在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以煤炭消耗为主保证我国能源供给,并非长久之计。在大力开发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的同时,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突破口无疑是风力发电。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呈现超常发展势头。2006年全国风电装机260万千瓦,2008年底有望达到1000万千瓦,2010年将突破2000万千瓦。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目前情况估计,到2020年极有可能超过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据国家有关部门估算,仅我国可用于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就超过10亿千瓦,约相当于50座三峡电站。国家应借鉴核电发展规划思路,以及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设立模式,由国资委控股,相关大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国家风电技术公司,引导风电产业突破技术和体制机制阻碍,实现跨越式发展。从长远看,通过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极有可能使我国电力领域出现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四电并重”的局面。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破解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必须准确把握能源发展规律,按照中央提出的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方针,大胆进行创新,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在发展思路上,要着眼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加大国内能源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优先开发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在发展规划上,要统一制定能源产业整体规划,统筹处理好煤电油气运的关系,处理好重化工化时代大型能源项目与水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国家区域经济宏观战略的关系。在战略实施上,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在改革面临困境、发展面临难题的情况下,从调动和激发企业或微观生产力入手,进行多角度多方向换位思考,常常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现实效果。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3
带着这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先生。
今日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似乎有相矛盾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解读?
任东明:在可再生能源分类上,中国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列为可再生能源。在现阶段中国电力结构中,火电与水电绝对是主力。
按照原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风电由现在的1200万千瓦增加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源增加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增加到180万千瓦。
中国的能源规划长期目标都相对要保守一些。以水电为例,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最为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1914年,中国在云南修建了第一座水电站,水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已经接近100年,现在已经修建了23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与火电相比,水电的成本更低廉,也更具竞争力,水电平均上网价格比火电还要便宜1毛钱(以火电价格0.39元/度为标准)。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或是水电开发历史久的地方,甚至更便宜,每度电能达到几分钱。在目前中国电力结构中,大约有1/6来自水电。
就在加拿大全国已经以水电为主的时候,中国的大水电工程却越来越多地陷入环保争论。很多环保主义者认为,大坝建设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虽然这样的争论没有一个最终结果,但是国家高层管理者对此持审慎的态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水电项目建设的评估也更为严格,包括截流、蓄水、运行等多个环节都要严格考察。近年来,水电建设项目核准已大幅减少。此外,水库的移民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对于水电的远景规划的保守,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水电未来发展策略的不清晰。
今日中国:新能源在发电结构中所占比例偏低是否意味着新能源发电的难度大呢?
任东明:2008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30%,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在2007、2008两年连续占据世界第一位。但是这些产品98%都卖到了国外,国内很少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弊病“两头在外”之一的“市场在外”。在国内,就太阳能技术而言,目前唯一可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只有太阳能热水器,每年生产量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安装量在2亿平方米左右。如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现在的上网价高达每度电3-4元,是火电上网价的10倍,高额的电价是个人消费者和企业都无法承受的,这实际上说的是“两头在外”的另一头“技术在外”。别看中国企业产量大,但是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企业掌握着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只是扮演着产业链条低端赚取“加工费”的角色,导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高昂,电价高。
事实上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为卫星上使用,无论技术还是产量上都远不如国外。直到近五年,随着它作为新型能源的需要,以及国外的需求加大,产能扩大导致对技术的要求,中国光伏技术才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国外技术水平,仍然有显著的差距。所以从国内来看,太阳能发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就全球而言,太阳能发电因技术原因存在普遍的电价偏高、使用效率低问题、供应不稳定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与太阳能相比,中国的风电已经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商业应用。2006年以后,中国风力发电进入了一个快速商业化时期,连续3年增速翻番。随着风电的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目前风电上网价格平均为0.7元,比火电高1倍。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到2020年,风电装机会远远超过3000万千瓦的目标。
但风电的最大问题在于利用效率远低于水电、火电和核电。主要原因是风电本身不稳定性较大,季节性、气候性影响显著,会对电网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中国有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必须全额接受,但实际操作时,由于技术原因,没有实现全额上网。
此外,风电场大多建在人烟稀少的草原、戈壁,处于电网的末端或空白处,接人电网困难。
日本:持久规划对太阳能的利用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通过发放补助金来推广太阳能的利用,对普通家庭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给予政策补贴,对技术开发进行财政支援。2008年日本政府投资约合7.56亿美元在北海道建设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届时发电功率可达到5000KW,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太阳能发电设备。日本政府称,日本将在2020年左右特太阳能发电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20倍,达到世界第一。
今日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里,核能是颇具争议性的能源。前几年,中国核电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在2020年的远景规划中,为何会再次提到呢?
任东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核电开发的前期选址工作,到现在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2008年是中国新核准核电项目、新开工核电机组、新获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项目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家新核准了福建宁德、广东阳江等4个新的核电项目,共14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截至目前,中国共核准核电项目8个。
在中国电力结构中,核电的比例还很低,目前发电量约占2%。核电的价格是最有竞争力的,目前运行的最低电价0.393元/度,最高也就0.46元/度,只略高于火电。而浙江和广东的核电电价还要更低一些。在所有电源中,核电设备的利用效率最高、最稳定。但是核电前期投资大,是常规火电厂的2-3倍。选址也更加严格,厂址资源非常宝贵,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周围工农业状况、可能的外部人为事件、核燃料的处理与运输等。一个核电厂建设前期,从选厂到完成可行性报告一般要5年时间。不仅如此,中国核电发展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是核资源的匮乏。中国是贫铀国,主要依赖国外进口铀原料,铀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超过50%。
今日中国:针对绿色能源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可以采取哪些可行措施加以解决?
任东明:目前政府对与新能源相关的生产企业实施补贴,这实际上是鼓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这对于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有很大帮助,而且国家也鼓励消 费者自愿使用绿色能源。在荷兰有一个绿色能源市场,人们可以自愿出价购买绿色能源。实际上就是在每个月账单上,用户自愿同意支付一定数额的钱给绿色能源。上海也在做类似的实验。目前看,效果不好,因为只有极少的人愿意出高价购买绿色能源,人们使用绿色能源的意识还有待培养。
总理一再强调防止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过剩。政府对产业的宏观调控是正确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人们发展新能源的热情还是应该鼓励为主,任何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都有逐利行为,而且,竞争便会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优胜劣汰。
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当体现在对能源布局的调控上,当前有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确定一个区域电价。因为中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像风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偏远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如果有一个电价的划分,就会对各个区域的发展规模进行一个总量控制,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发展新能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能过剩是对资金的浪费。
国外绿色能源发展情况
冰岛:利用地热创造第一个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国家
冰岛人已有70多年利用地热的历史,但目前的开发刹用总量仅为可利用地热总量的1%-2%。冰岛拥有世界最多的热田,热田提供的地热能可以转化为氢气加以储存。冰岛新能源协会提出“氢气时代”的发展规划,欲在2015年至2020年间生产使用氢气的汽车和船只,在2050年之前把整个交通系统改造成氢动力系统,努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国家,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英国:大力开发利用海上风能
英国于2000年建设了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英国来自岸上及海上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150万家庭使用。其中,海上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据英国风能协会的相关报告称,未来10年英国计划再增加250亿瓦的海上风能发电设备,到2020年,英国风力发电总量预计将达330亿瓦。这意味着英国计划建成的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几乎要占到全球市场的一半份额。
巴西:做“生物燃料”乙醇的最大生产国
巴西长期保持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的世界领先地位,政府正在鼓励发展E85(掺和85%乙醇)汽车,有望使其乙醇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巴西现有320家乙醇生产厂,今后5年内还将增加50多家。为满足市场需求,巴西有关公司计划从2009年起,5年内投入约合60亿美元建设新甘蔗种植固和乙醇工厂,利用自身丰富的农作物和大量来被开发的土地,制作生产乙醇。此举不但不会威胁其粮食安全,反而还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美国:太阳、风、土壤“三驾马车”并驱
2007年美国第一座大型太阳能电厂――内华达太阳一号投产,自此,美国的太阳能电厂遍地开花。2009年8月,美国国防部启动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目标建设装机容量超过500MW(IIV[W=1,000,000w)的太阳能发电厂,在美国欧文堡军事基地年产可再生电能1250千瓦时(即1250度),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以此改变基地的能源安全现状。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核能;核安全;福岛核事故;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L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15(2012)05-0597-06
1 核能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
19世纪末,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开创了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新篇章,揭开了核科学技术的序幕。20世纪初叶,核科学技术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获重大突破,其中核裂变现象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物质质量亏损将转变成以往任何化石及其他能源所不可比拟的巨大能量,这就是核能。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进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往往首先被应用于当时的军事斗争,核科学技术也不例外。二战期间,基于核裂变原理的原子弹就被成功研制生产,并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事实证明其巨大杀伤力是任何冷兵器和热兵器所不能比拟的。迄今为止,核武器仍然是国际军事竞争中不可替代的杀手锏。
二战结束后,科学家们开始转向核能和平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以期让核能造福人类。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苏联奥布涅斯克实验型核电站、美国希平港核电站和英第安角1号核电站、法国舒兹核电站、德国奥珀利海姆核电站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核电站先后被建造,用于验证核电在工程上的可行性并证明是成功的。第一代核电站功率均比较小,商业利用价值不大,但它们却为后期核电站的开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程经验并建立了可供参考的一整套设计、运行和管理规程。随后,核电站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规模兴建,1970年达到167台,1990年达到328台,2000年达到438台。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世界在运行核电机组共计441台(总装机容量达3.75亿千瓦)、在建核电机组67台(装机容量0.64亿千瓦),核电年发电量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5%。表1给出了全世界在运行和在建核电站基本情况。核电比例超过30%的国家和地区共12个,核电比例占1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达21个。法国在运行核电机组58台,2010年核电总量为4101亿千瓦时,核电比例高达70%以上;美国拥有世界近1/4的核电机组,2010年核电总量为8071亿千瓦时,其核电比例约为20%。核能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核电是目前世界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对能源有较大需求,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其占中国能源结构的70%左右。煤炭、石油资源已日趋枯竭,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容忽视。大力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已势在必行。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12年3月,中国在运行核电机组16台,总装机容量1182万千瓦,2011年核电比例仅为1.8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率较低,分布也不均匀,为保证中国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有效节能减排,核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中提出: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2020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在1800万千瓦左右。后来又计划将2020年的目标调整为7000万千瓦。中国在役、在建以及拟建核电站规划布局如图1所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
2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基本情况分析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福岛县双叶群大熊町沿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核电机组群,由福岛第一核电站6台机组(表2)和福岛第二核电站4台机组组成。福岛核电机组均采用只有一条冷却回路的单循环沸水堆,高温高压蒸气直接从堆芯中产生,推动汽轮机发电,蒸汽压力约7MPa,干燥度不小于99.75%。目前,全球400余台机组中大约1/4是沸水堆,但多数已不采用这种单层循环沸水堆。福岛核电站设计寿期是40年,已快接近退役。但运营单位——东京电力公司,基于经济利益考虑,用现行60年寿期设计标准来申请延长服役,即延至2031年退役。核电机组许多地方出现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容器中子氢脆、压力容器腐蚀、热交换器核废料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隐患。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运行中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2,3号机组和第二核电站全部4个机组均通过液压系统将位于堆芯下部的控制棒插入堆芯,成功实现自动“停堆”,这表明该核电站达到了超基准地震事故设计标准。地震导致核电厂外部电源和厂用电丧失,立即启动紧急柴油发电机供电,以冷却堆芯燃料组件。全厂共设有13台紧急柴油发电机,其中水冷式发电机9台,空冷式发电机4台,地震发生前12台备用,1台待修。地震发生后,2台空冷式发电机无法使用,1台空冷式发电机和全部水冷式发电机组均正常运作。柴油发电机供电一个多小时后,高度达14m以上的强海啸将位于海拔13m高处的柴油发电机全部淹没,导致其无法继续供电。只能依靠备用电池组供电,但供电时间非常有限。随后,调入3台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但因接口不匹配,无法引入。在导热冷却系统断电停运情况下,整个反应堆处于高温蒸发状态,金属元件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在适当浓度和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爆炸并起火,安全防护设施严重受损,厂房面目全非,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外界泄露。
福岛核事故一方面归因于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和海啸双重自然灾害,另一方面也有人为因素存在,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造成的恶果。福岛核电站已接近寿期,部分部件出现老化现象,存在安全隐患。运营单位对核电机组设备、部件检查维护不到位,事故发生后部分关键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早期单一回路的沸水堆设计存在缺陷,全厂失去电力后,核反应堆无法注水冷却,紧急情况下只能排放蒸气回路中含放射性的蒸气来减压,造成环境污染;对堆芯融化事故估计不足,安全壳设计中未考虑氢氧复合系统,更未考虑堆芯融化物穿透压力容器而外泄的严重后果。福岛核电站遭自然灾害袭击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对其可能产生危及人类社会和公众安全的后果估计不足甚至考虑甚少,仅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采取保守冷却方式,千方百计考虑如何保住核电站以减少损失,而未采取更有利于公众安全的果断处置措施,最终造成堆芯融化,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发生后,2011年3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为4级核事故,3月18日升级为5级核事故,经过25天后亦即4月12日宣布为7级顶级事故。核事故的划分,IAEA有基本规范,不同级别核事故的发生和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和应急行动,以把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福岛事故25天后,日本政府才突然将其升至7级核事故,而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和泄露不是跳跃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测试数据的混乱和不一致,管理不到位,影响和贻误政府决策,致使无法开展有效控制和补救措施,加重了事态发展。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向外界公布事故发展动态和应对处置措施等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有待商榷。
3 福岛核事故引发的几点思考
3,1再度引起人们对核电的担忧与恐惧,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986年4月27日凌晨的切尔诺贝利7级核事故给全球带来很大危害,并导致核能利用和核电站建设进入低潮期。事故后,人们思考如何降低堆芯融化率和放射性向大气释放率等问题。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URD)和欧洲核电用户要求文件(European utility requtirement,EUR)提出了第三代核电站的安全和设计技术要求,以提高核电站安全性和可靠性。自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促使各国相继出台积极的核电发展规划,世界核电发展开始复苏。切尔诺贝利事故阴影尚未挥去,日本福岛核电站又发生了7级核事故,再度引起人们对核电的担忧和恐惧。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世界拥有核电的国家纷纷采取应对策略,并重新审视本国核电发展政策。德国政府宣布,2022年关闭现有全部核电站;瑞士政府也决定逐步退出核能发电;韩国、印度、意大利、巴西等国对核电发展持谨慎态度;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则基本保持原有核电发展政策;中国将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但核电发展节奏可能会有所调整。福岛核事故对各国核电发展政策包括发展速度、技术路线、堆型选择等产生重要影响,但世界核电事业仍将向前发展,并将促使在核电安全设计、预防不可抗力因素、核电厂选址条件及事故应急响应等方面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标准的提高。核安全将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再发生重大核事故,核电发展恐怕会陷入绝境。
3.2中国核电建设应立足实际稳步推进,不能进行跳跃式发展
从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结构来看,核能仍是不可或缺的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长期重大战略选择。福岛核事故基本不会改变中国核电发展政策,但重新审视和完善核电长远规划仍是必要的。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中提出: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核电发展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2020年核电总装机规模达到7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4.6%,核发电量将占总电量的7.0%左右。2030年达到2亿千瓦,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10%,核发电量占总电量的15%。2050年达到4亿千瓦,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16%,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4%。”2020-2030年,装机容量由7000万千瓦增长至2亿千瓦,若按每台机组100万千瓦计算,需要建130台机组;若按每台机组150万千瓦计算,则需建87台机组;平均以100台机组计算,则每年需建10台机组,且必须是连续建设,压力太大。核能绝不仅仅是核电站,而是包括核资源、核燃料循环、设计、建造、运行、管理及核废物处置等在内的产业链,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从目前情况看,估计难以满足这个发展速度的需求。核能发展非常必要,但不能进行跳跃式发展而一步到位,应该把核安全放在首位,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3.3核电站选址应慎之又慎,提高对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预期
核电站建造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地震、海啸、飓风、冰雪、水文、地质、气象、空中飞行器的坠落撞击事故、周边环境(如易燃易爆仓库)、人口、交通等。最近,世界范围内极端气候愈发频繁。核电站选址应慎之又慎,提高对灾难性天气和毁灭性自然灾害所造成核事故的预想,提升对超设计基准事故的应对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迄今为止,中国在役和在建核电站均以沿海地区为主。从能源分布考虑,中国核电规划中拟建核电站有部分在内陆(图1)。目前,对于能否将核电站建造在中国内陆还存在不同看法和一些争论。核电站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冷却,内陆核电站一般需10亿立方米以上水库容量,且该部分水量不能进入城市管网作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从中国地理人文情况来看,不难规划出合适、合理可行的内陆核电场址。目前,世界在役和在建核电站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内陆核电站(图2)。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核电站大部分建在内陆。与沿海核电站相比,内陆核电站选址及规划设计更应该反复论证,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对水源的影响、核事故发生后对内陆和河湖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核事故应急措施的有效性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不能受利益驱动而降低选址标准、忽视选址细节。从目前情况来看,核电站场址一旦被批准选定、建成电站并运行后,对周围环境参数的变化及影响考虑甚少。2011年日本发生3级以上地震1.9万余次,在3月11日之前的一个多月中,福岛附近地震不断,频度加大,震级上升,应该引起核电站管理运行部门关注。虽不能判断大地震何时出现,但可对服役近40年来设备的抗震能力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以保证核电站的电、水正常供应。核电站建成后,应密切关注其周围环境参数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核电站对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3.4充分考虑缓解措施,提高核电站超设计基准事故应对能力
核电站的周密设计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事故灾难发生时消除或降低危害的保证。核电站设计中均需充分考虑正常概率情况下的设计基准事故,如断电、失水、燃料元件破损等,并作全面分析评价,然后予以设防解决。对于千年一遇或千年不遇的极小概率超设计基准事故,充分考虑并作全面分析,但不需要设防。因为过多的冗余设计不但会使核电站建造成本大幅提高,也会带来一系列工程上的问题,必要性不大。对于核电站超基准事故并叠加,应增加相应的缓解措施,以将危害降到最低。
3.5加大对核电站的检查维护力度,严格审核核电站延期退役
核电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小故障。运营单位应加大对核电机组及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力度,确保核电站高效安全运行,确保事故发生时关键设备能发挥效能。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运行的400余台核电机组中大约1/3建造于20世纪70年代,约1/2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图3),部分机组已接近退役。受当时核电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及制造控制能力的局限,早期核电站的安全水平与后来建造的核电站存在一定差距,且经过三四十年的持续运行,其性能较初始状况也要差得多。因此,应该加倍重视在役早期核电站的检查维护力度,性能达不到现行新标准的,应予以整治或关闭。要严格控制达到寿期的核电站退役,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标准,批准其延长寿期。
3.6加快先进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注重技术整合
先进核电技术是核电站安全的基础,应加快更安全堆型的研发并掌握关键技术。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为:热中子反应堆一快中子反应堆一受控核聚变堆。目前,中国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多为二代堆,在建的核电机组以中国自主研发的CPR1000和CNP1000二代加压水堆和引进的AP1000、EPR等三代堆为主,在研的四代堆有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熔盐堆、超临界水冷堆。中国所涉及的核电站反应堆类型繁多、过于分散,实施起来五花八门,建议在一定阶段对相关技术和研发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要齐心协力,以尽快形成自主研发能力,不能为部门利益所驱而坚持各自为战。
3.7提倡核安全文化,始终将核安全摆在核电发展首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三哩岛核事故完全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福岛核事故的直接起因是多重小概率自然灾害的叠加,但事故应对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人因问题。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着力提高核电站从业人员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以及监督部门的核安全知识、核安全技能和核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运行规程、应急响应和培训体系,保障核电站日常运行安全,增强核事故安全处置能力。提高政府对核电发展的调控和介入力度,加强对设计、施工和运营企业的监督和控制,以确保将核安全落实到核电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福岛核事故再次使人们对核电安全产生担忧。积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对核电的认识和认同,为核电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8加快核电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核电;胜任特征;规划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一、概述
福岛事故①前,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计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容量保持1800万千瓦,除已有核电运行机组的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外,包括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华能集团、大唐电力等企业纷纷踏足核电行业领域,并对中国核工业集团的核电业务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福岛事故以后,国家核安全局一方面加强核安全监管要求,通过电厂自查、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对各运行和在建核电站进行全面核安全检查,为进一步保障核安全与防治放射性污染整理了《核安全规划》;另一方面完善核安全许可证制度,逐步明确核电行业准入门槛,形成行业内部竞争并提升核电行业发展水平的目标。
核电运行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新增人力资源多数来自各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且具有培养周期长、通用性弱的特点,因此,市场竞争压力和行业监管要求都转换为对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此外,中核运行作为中国核工业集团下设核电专业化运行管理企业,以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通过资源 “集约化”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协同效益与规模效益,也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专业运营能力。
(一)胜任特征的概念
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岗位胜任特征的描述一般包括五种素质形态:
1.知识
员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就必须掌握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包括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及处理和解决这些关系的方式和方法。
2.技能
通过训练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工作任务的动作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系统。
3.动机
动机是员工潜在的需求,是驱使个人进行选择或引导个人的行为。
4.特质
员工个人的某种倾向而导致的某些行为,如自信、压力忍受度、做事谨慎小心、善于倾听等。
5.自我概念
员工个人对子集的知觉和认识,包括个人的价值观、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二)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在假设前提和管理实践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员工的能力假设不同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假设人的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的,强调通过人才测评发现员工个性和能力上的短板,触发培训需求,最终培养成为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假设每个员工的潜能是不同的,管理过程关注激发员工优质潜能,通过有效人员与岗位组合发挥员工核心专长。
2.管理操作核心不同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开展招聘、选拔活动,并根据企业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进行培养,即招聘优秀的员工,培养优秀的员工,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员工胜任特征出发,开展员工选拔、任用、培训和绩效改进,并根据员工胜任特征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即招聘胜任的员工,培养胜任的员工,对不同的员工区分管理重点。
二、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依托中国核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第二阶段:绩效考核与能力管理咨询,中核运行将建立起包含核心职业能力、领导力和职能能力在内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同时开展员工个人能力评估的工作。
岗位胜任模型的构建将主要包含以下机构步骤:
(一)战略与背景分析
通过SWOT分析和公司核心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方法,在深入了解公司深化改革和管理层期望的基础上,分析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及其对公司人才发展的宏观要求,为建立适应公司战略规划,体现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并依此建立公司核心人才职业能力胜任特征要求。
根据国家核安全法规、导则,“只有具有足够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核安全文化素养)的人员才能被授权承担安全重要岗位职责。评定核动力厂人员胜任力的指标是岗位人员资格要求,包括教育背景、经验、培训、行政许可、健康等要求。”,通过对国家核安全法规、导则及相关执行规则的要求,建立公司各岗位员工胜任特征的法规要求。
(二)工作分析
根据中国核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第一阶段成果,中核运行已经建立了标准职位体系和各级机构下设岗位,并对岗位实施岗位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将通过进一步的岗位工作分析,划分相应的职位族群,并以族群划分为基础,构建胜任特征模型。
对公司重要关键岗位开展工作任务分解分析,并通过岗位任职者访谈、专家访谈,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业绩数据分析等方式,为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提供详尽的素材和资料。
(三)胜任特征模型的编码和构建
收集战略和背景分析、工作分析结果,结合关键岗位国内外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胜任特征模型的编码词典,并根据词典对各项胜任特征进行编码。
结合公司岗位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岗位能力评估工具,并开展岗位能力评估工作,通过抽样评估方式评估公司各岗位群人员所具备的能力指标,结合员工岗位业绩成果,对胜任特征指标和一般指标进行区分,形成优秀组的胜任特征指标和一般组的胜任特征指标,并收集每个胜任特征不同水平的行为表现。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汇总,形成关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详细版本。
在胜任特征模型的编码和构建过程中,每一个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都具有自己独特胜任特征指标组合和内容。
(四)胜任特征模型的完善和推广
初步完成岗位胜任模型以后,人力资源部门将对各岗位的胜任特征要求、岗位价值评估结果等内容进行横向比较,要求富有经验的电厂管理专家对岗位胜任模型评估结果进行评审和修订,进一步完善胜任特征模型的指标组合和内容设置。
通过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推广应用,在人力资源选拔、培训、薪酬、绩效等环节改进管理程序,全面应用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三、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引进
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招聘重视考察员工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其基本假设是认同企业文化、企业使命的人。
公司将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广泛采用综合能力素质评价的方法,除了考察员工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员工心理素质的评价,在招聘环节引入心理测评和背景调查。
(二)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体系
在采用SAT方法开展岗位培训计划评估的基础上,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体系重点在于对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进行评估,查找其胜任潜能,并通过培训活动激发员工胜任潜能。在培训过程中,关注优秀绩效员工的标杆作用,以卓越绩效的典型案例引导员工改进行为和理念。
(三)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调配
在员工胜任力评估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比较的结果能够对员工调配工作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在新员工分配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员工胜任能力和岗位胜任特征的要求,在员工胜任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为员工选择既符合其职业生涯发展也符合员工意愿的部门,同时,关注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效的激发起内在胜任潜能。
其次,在各级管理干部和高层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选拔上,可以引导员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更加有效的发挥其在公司的价值。
(四)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管理
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在绩效指标设置和考核过程中均基于对员工现实工作业绩和成果,忽视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采取的行为、使用的技能和完成效率上差异。
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管理不仅关注员工当前绩效结果,更加关注员工绩效结果的潜能,以及员工在完成职责过程中达到和完成绩效目标所采取的行为、使用的技能以及完成效率上的优质特征。对这些优质特征进行分析和汇总能够形成新的岗位胜任特征模型,一方面促进员工绩效结果的特征,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胜任特征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四、胜任特征模型在中核运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逐步推广
核电运行的行业特点和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求我们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方面保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素质,并以此作为追求核电专业化运营的基础。
中核运行正通过岗位标准化建设、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建设,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素质过硬的人力资源队伍,在确保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的核电运行管理品牌”的宏伟愿景。
注释:
①福岛核电站(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由福岛一站和福岛二站组成。受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Z].2007,10.
[2]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Z].2012,10.
[3]高建设.胜任特征[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3.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6
受此影响,核电概念股如干柴遇上火种,一点即燃。周二核电核能板块部分个股午后出现拉升,中核科技一马当先最高涨逾6%,带动沃尔核材(002130)、兰太实业(600328)上涨。周三,流通盘高达22.9亿的中国一重强势涨停,同样有着巨大流通盘的上海电气(601727)、东方电气(600875)涨幅也都超过7%。这无疑宣告大资金开始重新关注被边缘化的核电板块。
三代核电技术唱主角
即将出台的《核电安全规划》提出,基于第三代技术安全性更优、设备质量稳定性更佳的考虑,未来新上核电项目要全面引进包括AP1000(美国西屋公司独创先进非能动压水堆)和EPR(法国阿海珐公司研发欧洲压水堆)在内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大力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发展。这一基调将对国内已掌握第三代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带来利好,相关设备商将长期受益。
据了解,目前国内在建的第三代核电示范项目已达6个,这其中包括4个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AP1000和2个从法国阿海珐引进的EPR技术项目。这些项目计划到2014年前建成。同时,此次规划还提出推动国内主要核电设备商全面提升核电设备设计与制造的融合能力,以及设备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能力。争取到2015年前,实现稳定年产12套左右核岛设备和常规岛汽轮机等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
目前,国内一些龙头核电设备制造商普遍具备了AP1000三代技术的成套制造能力。中国一重承建的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机组――山东海阳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公司承制了我国9个在建核电项目中8个项目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和核电铸锻件,其在核电领域龙头地位显著。上海电气核电核岛设备在手订单突破180亿元,核电核岛产品覆盖了所有国内市场在建核电项目。去年底成功签署内陆首个核电站――湖南省益阳桃花江核电站4台第三代核电AP1000机组核电供货订单。东方电气也已经获得AP1000控制棒和堆内构件的制造资质,全面进入第三代核电技术市场,未来将会瓜分目前由上海电气独享的蛋糕。公司目前在手核电订单约为400亿元,订单数为同类上市公司之冠,其中核电核岛数额120亿元,核电常规岛数额280亿元,根据交付进程,预计公司2011年核电总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左右。而公司去年中报显示,彼时其核电收入仅有14.61亿元,为总收入的8.64%,最近一年多以来增长明显。
核电配角不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