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1
校本课程与办学目标相结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建立在学校办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只有明确了办学目标,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延伸。校本课程建设是我校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第一,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的契合,就是要将学校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准确、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学校文化特色;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主动参与,通过教师的共同协作和努力,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教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教师能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知识施教、进行自我反思搭建了平台,从而也经历了一个知识成长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创建的直接原因是最大程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这也是“以生为本”在课程建设上的必然要求和体现;第四,农村校本课程要求突出区域性、特色性等,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农村资源,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题,活动内容等。农村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与育人目标的有效契合,将会推动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带动学校由“办学特色”向“特色学校”转变。
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实效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是新课改下诞生的课程形态,农村校本课程的实施与传统课程形态存在着多方面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教师思维的局限性和被动情绪对课程实施产生的阻碍。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中,第一,首先要以会议、论坛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的培训,尤其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第二,要结合办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向教师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课改和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提升的关系等,使教师在全面理解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激发教师参与并推动校本课程实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要做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要推出几个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并通过培训,让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有效措施,从而对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起到指导作用,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
整合农村资源深化课程内容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整合资源,而跨学科整合是可行性的实施策略,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第一,结合农村的社区文化特征开发校本课程,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教育资源和具有个性特点的文化底蕴,极具开发价值。比如,农村风土人情、地方名人、传统文化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一方水土的文化,是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第二,结合农村的地理特征开发校本课程,赋予校本课程突出的自然特色。由此增强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树立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关注的层面。我们还可以结合本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风味特产、农作物特点等,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第三,依托农村的背景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其社会特色,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这也是农村小学所独有的优势所在。
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教学活动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课程开发行为最终要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并为教学活动服务,教学活动的质量决定了整个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校本课程教学中,校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校长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校长要给老师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校长要明确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思路,合理充实课程内容,要定期组织召开课程编写会议,听取教师的汇报,教给教师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除疑解惑,使全体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思想,树立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转变角色,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依据教育方针政策,在进行资源调查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就是对文化的选择,教师编写文本、撰写课程纲要就是选择一定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过程和方法。因此,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能增强教师对文化的选择,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2
关键词:高中美术;校本课程;课程改革;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3;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37-0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需求,自主确定的一门课程。每个地区的教学资源有所不同,学生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采用校本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论,同时,教师也应该时刻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从学生自身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自身的需求还是其今后的发展,都离不开校本课程。本文结合当前各地区美术教学的现状,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开设校本课程。
一、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生主要依靠美术教学来丰富自身对于“美”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这是美术学科的固有教学要求。然而,由于学生之间生活经历以及审美体验的差异性,导致他们对美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教师需要将美术融入校本课程,拓宽美术学科的兼容性,培养每个学生对美的独特感受。而校本课程是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将美术融入校本课程之前,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评估时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这是决定美术课程基调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慎重考虑。其次,如何利用校本课程,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其个性发展。以上是美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校本课程开设的切入点之一。相比于传统美术教学,校本课程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教学的自由性得到提升。然而,这也同样增加教学难度。校本课程是教师根据本校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的,为了达到某方面的教学效果,有时可能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剑走偏锋是取得奇效的捷径,但教师应该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例如《泥塑》这个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可以突破传统形式的限制,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是校本课程的优越性。但是,这种户外活动类的美术学习,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校本课程存在的潜在缺点。因此,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灵活调整,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课程的长处。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美术的学科特性,决定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具有独特性的。在校本课程中,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课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美术校本课程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首先,要具备协调能力。这是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的兼容性提升,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每个学生对于美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不宜单一化。对于某一物体,学生之间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感受,教师应能够对这些结论给予各自中肯的评价。除了以上的能力之外,教师还应该善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美术是一门发现并记录美的学科,它的授课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此外,环境对美术课堂的作用也十分关键,因此如何创造合理的环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学习“园林与民居”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将学生带到所有类型的建筑物中,但是借助多媒体等器材的帮助,时空的限制被最大限度消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学生不习惯于个性教育,趋于大众化,这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平等对待,这样学生便会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决定学生长远发展的是学习品质,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校本课程的另一个目的,便是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专注性、学习的严谨性、学习的深刻性。在校本课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话语权,在进行某些教学活动时,也可以询问学生的建议;进行一些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感受。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师的课堂设计也要随之改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主动学习,深刻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四、结束语
在当前教学中,校本课程往往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时期,校本课程和美术教学宗旨相对吻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形式,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对具体的教学计划。由于校本课程与传统方式不同,教师自身的能力也需要进行较大的提升。同时,在校本课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泉.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及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3
[关键词]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信息技术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80
学校课程体系中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三者组成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该项课程政策的出现是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及管理体制的完善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及学生的高效配合,同时还需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合理开发已成为目前教育行业的重要相关研究问题之一。
1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11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也可称之为学校本位课程,这一概念提出初期,人们认为校本课程基于学校人力资源基础,对校园教学所涉及的相关课程以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等人力资源主体为背景进行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随着人们对校本课程概念的完善性探究与理解[1],可将其理解为:校本课程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在课程发展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国家、地方政府责任以及权力的整合及合理性分配,提升学校行政自力。
12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指以学校为开发背景,以校园内部教师、学生以及社区等人员为基础共同实现对学校课程的制定及评价,完善课程内容,体现民主意识及民主决策。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及发展性,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国家及地方课程建设要求及建设标准为指导基础,针对学生自身的特征及学校内部可利用资源为开发条件[2],以校园内部主体实施开发课程活动实现操作。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21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可促进教师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也可在新形势以及新任务的发展基础上,不断促进教学思想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还可提升教师专业好感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在课程开发参与过程中,教师作为开发主体会从内心产生成就感与责任感,本着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基础实现课程开发;[3]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时,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则需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自觉意识分析与评价,批判现有课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开发意识及开发能力,促进教师协作能力提升。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随着教师对复杂问题的不断完善性解决,可不断促进教师探究意识及探究欲望的增长,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养成,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素养以及专业实践素养,促进自身全面性发展。
22促进学校特色性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建设在差异性思维之上,不同学校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均以自身特色为基础完成建设,满足学校以及社区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可通过对学生以及教师等的独特性分析,对存在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从而实现特色课程开发,满足不同主体的个性化需求。[4]
课程设置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的实质便是对课程的基础性改革,国家课程在设置与建设中注重其统一性及基础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基础性特征养成,由于国家课程的建设要求,国家无法注重学校个性及差异性特征,因此为寻求自身特色及教学不断完善,学校开始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在课程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差异性建设,发展教育。
23有利于素质教育建设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建设,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导致我国素质教育进展缓慢,存在较多建设问题,而造成此类问题的最重要因素则多由素质教育在实行过程中的表面性所造成。
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以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及具体需求为开发前提,而这一观念及学生主体性特征正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我国现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多以非学术类内容为主,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发展。[5]以评估方式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结果具有多种多样性,在评价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可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主体,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实现良好价值观养成,提升综合素养。
3信息技术下的金融专业校本课程设计基础
31金融专业校本课程设计条件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具备完善的内部以及外部开发环境,首先,学校应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及办学思想,在完善的办学思想引导下,以学校现有资源为依托,确立学校发展目标;其次,在校本课程开发前学校应建立自身独特的、具有民主性的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人性化管理机制建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管理与分析,建立完善评价及管理机制;再次,学校还应具有完善的教育哲学理念,不断引导金融专业各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在金融专业各学院现有的基础系统依托下实现高效建设;最后,学校在金融专业校本课程设计中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为金融专业配备多媒体教室以及计算机教室,保证网络连接,各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实现信息化课程教学,促进校本课程设计。
32金融专业校本课程目标设计
321基础目标
金融专业校本课程目标包含态度、知识以及能力三个基本维度。
态度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因素,之前我国对于基础教育中有关态度的问题并未进行合理规定,校本课程的态度目标包含因素众多,如人对社会、自然的态度等;知识是指以学科综合知识及问题内容替代分科知识,将知识贯穿于问题,将其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赋予不同含义,实现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能力目标主要是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知识探究以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允许课程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多样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本次校本课程目标设计中还包含信息素养基本维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可实现各主体的有效交流,其交流机制包含计算机、网络以及远程学习网络等内容[6],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更为先进的教学及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越性,适应社会发展。
322具体目标
在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具体目标设计时,各学校应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信息软件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实现对繁杂知识点的合理理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对各年级金融专业予以不同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年级之下实现对不同金融知识的掌握。
在现代化互联网基础之上,对金融专业开辟专题网站使学生实现金融知识与校园网的结合,增强学生现代信息认知度,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宽学生的视野。
4信息技术在金融专业校本课程设计流程中的具体应用
41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工作
411软件信息基础的环境建设
基础环境建设主要包含人力资源环境以及网络信息环境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依托于信息技术硬件设施。
所谓硬件设施主要是指各高校在现有的软件资源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技术依托,结合高校自身发展情况,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利用数码相机、视频展台等形式连接互联网,建设多媒体教室及互联网平台,为学校金融专业校本知识开发提供信息环境基础。
高校的软件建设则主要包含教师这一校本课程开发主体。首先,学校金融专业教师应注重自身理念的转变,在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开发理念相融合,不断实现发展理念的革新,注重教学思维、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认知改变;其次,各教师还应将观念实现内化更新,在教学理念转变的基础上实现行为转变,依托信息技术实现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除此之外,各教师还应注重自身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的提升,学校应采取信息理论及信息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并使教师不断掌握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应用,使其自主实现网络基础操作,开发高质量校本课程。
412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素材准备
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信息采集以及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质量。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中,各金融专业教师均属课程开发的重要建设主体,因此各教师应针对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与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建设相关的内容。
首先,教师可应用互联网等网络信息平台对有关货币银行、经济法、财政以及证券投资等内容及信息进行整理,结合本校金融教育特长建设与本校金融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网络;其次,各教师可对金融专业中的相关优秀课例实现整合与分析,深化内涵,使其形成优秀教学案例;[7]除以上形式之外,各教师还可组织班级开展集体活动,实施讲座及兴趣小组等班级实践,丰富资源。
42校本课程需求评估
对于校本课程需求的评估主要包含指导文件、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学生需求评估。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体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现阶段教学而言,各高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之下,可对部分相关课程进行改造,自行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3课程性质及任务确定
金融专业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所开设的有关金融学的相关专业,其内部校本课程包含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学以及财政学等,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是使金融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金融学、金融运作以及金融市场理论知识,熟知国际金融规则及运行机制,了解现代金融业务操作,实现完善型及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建设,使学生在未来金融领域就业岗位中得以应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解决相关问题。
在实现课程任务选择及制定时,学校可借助信息技术,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基础上,实现课题任务的制定及制作过程探究。在确定课题任务时,各教师可针对现有的资料库以及现代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搜集,针对金融专业内部的不同课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制定校本课题,学生可以兴趣为基础对课题进行选择,选择其中部分课程进行选修。
44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可发挥其特有优势,例如在企业会计学课件制作与开发过程中,可采用CAI课件,对会计学内部有关线条以及图形的变化进行相关展示,从而使学生实现直观感受,后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课件制作中将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动画及专题影片融入课件中,使课件更富生动性及表达性,丰富课件制作样式,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45课程开发实施过程
开发实施过程中,在校本课程课题初步形成基础上,选择数名优秀教师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开发,教师可结合课程开发资源,结合各种开发方式如现场观摩、议会讨论以及角色模拟等开发相关的金融专业校本课程。
46教学方法探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综合工程,其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461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法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外在物体及环境,创建与现实环境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内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相关的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在相关资料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实现高效教学。
462信息技术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在案例教学法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搜集,并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实现学习,实现高效教学。
47评价方法开发
评价方法开发与改革过程中,可针对评价的具体内容结合相关信息技术实现评价,除考试评价方法外,学校还应注重综合评价方式的开发及应用,建立家长与校园沟通网络,使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督评,同时还可实现家长、学生、教师的三方面网络沟通交流,体现人性化评价特征,保障评价的有效性及公平性。
评价主体主要包含教师及学生评价。在对学生进行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及态度的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学生采取现场观察并记录的形式予以其学习知识、技能等的评价,可建立学生评价档案记录,对学生发展过程予以详细描述,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使各学生之间进行生生互评,采取故事、小品演绎等形式实现对学生的考核,在家长的配合下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进行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增长。
对于教师的评价,可以多方面形式予以实现,首先将教师的工作量及校本课程相结合,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入档,针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及实施目标进行评价要求编写,教导处以听课及资料查阅性形式在每教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予以精神或物质奖励,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改革及教学热情,不断实现金融各专业课程的高效教学。
5结论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基础性要求,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发展完善并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中,可有效提升校本课程建设效率,促进学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及掌握能力,实现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6):63-65
[2]张春英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3]么加利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哲学省思[J].教育研究,2012(9):53-57
[4]韦国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8):60-63
[5]吴雪婷,李英梅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J].时代教育,2015(3):2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4
一、儿童蜡染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蜡染艺术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发挥创新能力
蜡染图案以写实为基础,且图案纹样极其多样,这种多样的图案多出自天真的想象,而儿童恰恰具有与生俱来的天真的想象力。蜡染工艺十分细腻,从点蜡到染色、去蜡等过程,无不需要认真仔细,动作规范,蜡染课程的设置无疑加强了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儿童蜡染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我们对儿童直觉思维的培养找到了实施途径、培养环境和创作气氛,为我们继续探究儿童感性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蜡染艺术要得以传承
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蜡染课程作为基础美术教育,人文性质非常浓厚,是学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样,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也顺应了现代的审美要求。而儿童蜡染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富于创新精神的儿童去继承和发扬光大。这对保护和传承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发展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蜡染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今素质教育的极力推进下,许多学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学校已经推行了儿童蜡染课程,编制了蜡染校本。在近年来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1.意识薄弱,不重视蜡染课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故意加强了考试必考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高强度课程训练,而削弱其他非考试科目课程的教育,有的学校甚至半年才上一次蜡染课。许多家长也抱有同样的思想,限制儿童的早期艺术教育,让儿童把时间都花在主课上,希望他们的主要功课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这样的教育重心失衡,势必压抑了儿童潜在艺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进行完善的素质教育。
2.课程内容不够丰富
许多儿童蜡染校本课程中内容并不丰富,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图表和彩页,让校本课程显得枯燥乏味。很多具体的、晦涩难懂的知识,没有运用彩图甚至声音课件的配合去进行教学。②缺少实践课程设计,没有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造成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不利于儿童素质能力的提高。③缺少团结协作。许多蜡染工艺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才能在有限的实践课程当中完成课程任务。而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中恰恰缺少这种通力合作的工艺流程训练,造成儿童的团队意识薄弱。
3.教师对课程陌生,缺乏研究能力
学校的许多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的蜡染课程教育培训,造成了教学中只擅长教育理论,缺乏实践指导。例如,蜡染的材料选择、颜色调配上都缺乏经验。教师对蜡染课程的研究能力匮乏,必将导致儿童受到有错误或不全面的引导。
三、儿童蜡染校本课程设计
针对以上蜡染校本课程开发后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儿童蜡染校本课程做出如下的调整和改进。
1.加强课程组织建设管理
上到政府教育机关,下至各个学校都要对蜡染课程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儿童蜡染校本课程的组织和设计建设,献计献策。从校本课程研发项目组的成立,到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教育部门一定要统一领导,落实任务,并实行监督。对于各个部门提出的课程设计意见要尽快开会研讨,分析利弊,选出利于教学的设计方案。对于教学蜡染课程的教师要定期的组织相关培训,每年安排教师用一段时间去贵州等蜡染的发源地亲身体会民风、民情,并和当地的专家探讨儿童蜡染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增强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
2.课程服务的对象是儿童,教育要有的放矢
儿童蜡染校本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儿童,一切要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出发,逐步深入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蜡染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教材编制过程中,可以选取儿童乐于接受的动物、卡通图案等,也可以通过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引入正题。关于实践课程,可以增加例如蜡染包的制作,融蜡、裂蜡、染色等过程都会让儿童感到无比新奇,逐步提高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提高课程开发创新力
儿童蜡染校本课程设计不能一成不变,要丰富多彩,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增加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浓烈的民族文化的欣赏意识。通过教育实践总结出的儿童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保留,对于学生们厌烦的项目也要及时摒弃。例如,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设计中增加了“工艺开心坊”栏目,可以让儿童极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染服装或者布包,还有“大家一起来蜡染”等加强儿童团结的项目,小朋友们玩得也很开心。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推介。
结语: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 校本课程 研究
发展以学校为基础的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案,专业发展,有利于。同时,也激活和丰富的语言教室,帮助学生许多的素质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个性的发展空间广阔。课程为基础的语言为基础的知识作为一种媒介的语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科目,如语言和语言,形成良好的识字班。它是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要推进这一进程,也有很多问题。
一、开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机制得不到改善。课程发展语言学校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目前,该问题涉及到常见的教学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学校设备不足,学校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金投资,教育资源缺乏,负责课程一方面,教师面临教学课程发展的基础上,学校的手对其它过程的学术压力超负荷的任务,有没有政治上的支持,时间,资金,资源,准备严重不足,学校课程发展面临许多困难的实际问题。
(二)许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语言的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许多学校已经在基于语言和课程实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不够重视。许多其他的学校,校长完全照搬模式,制定目标和内容是不成立的评估本地资源的特点,我们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远远不够精华学校为基础的方案的发展,会有学校课程开发降到实处,导致基于语言的节目内容的发展,有两个负面趋势:一方面,一些教师一味满足学生的利益,但他们不知道的语言学科,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而不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这将导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供不应求,有些苛刻关心的话题学生。课程发展是一个门面,他们应付上级的检查。在他们看来,开发课程和高中,高考和竞争更重要。
(三)教师自身存在问题。首先,缺乏知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一种促进个人成长,其最终目标是获得一些训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并不需要知识纯粹是无用的。今天语文课,但仅限于刚性模型演示,教学每节课三个问题: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主题),怎么写(写作),重复“内容-写作-主题”语言教学课堂盛开在学习过程中,饱满的表面,学生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技能,有了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其次,教育的任务是不明确的,该机构的目标直接知识的传播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最大化的内存成为中心教学和任务。而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将课文教完便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这种只顾知识的传授而不管学生有没有形成能力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教材只是阐述基本原理的一个例子而已。第三以手段代替目的。运动仅仅是检测手段,而不是目的。现在常见的现象就是过度的工作,与学生疲于应付,一些学生仅仅是没有做到这一点,如何建立高效的运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既保证了必要数量的工作但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以解决。
二、加强学校课程建议和措施
(一)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实语言开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语言类学校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创建一个基于课程的通道号。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创造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努力打造一个“伟大的中国愿景”的学习环境,切实有效的语言。同时,在发展课程为基础的语言,学生应该参与,这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特色学校的语言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所以学校课程和新课程一起成长,与学生一起成长,学校课程开发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始终是学校的一个特点,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创新,确保学校的和谐发展中的程序。学校领导必须推进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被列入学校课程的优先发展,内部机制创新,围绕新课程,该计划的实施学校的课程设置,突出的研究课题,然后按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课程发展提供支撑条件的研究潜力的发展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发展学校为基础的方案,根据身体和精神奖励教学的结果可能也与教师的工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分类,并逐步刺激内部需求。教育和研究活动的一位负责人称,时间和地点必须受到保护,教育的主题和内容是现实。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学校课程的发展,以减少承担教师的负担太重了,给她更人性化的关怀制度创新管理,确保和谐发展校本课程。重点建设信息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努力创造和专家,提供财政支持,各级校际交流和机遇的对话节目课余时间积极。
(三)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培训,打造学习型教师。学校领导必须抓住机遇,为学校的发展,组织发展的教师仔细分析学校的长处,短处,让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了共识,同时,学校还根据搜索丰富的学术培训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负责开发学校课程所有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并在某些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实现了由简单的教书匠教师寻求转换。利益的同时,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和文化的氛围和谐,民主务实学校建立严格的环境研究,教师有效建立全面运作平台,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教师举办不同的学术观点的自由,相互鼓励,自由摆脱学科界限,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语言是学生的发展潜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学校的老师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实现教育的理想,多数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工作,勤奋工作,努力开发高品质的学校课程。
参考文献:
[1]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8)转.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6
一、主要方法与措施
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措施是:
1.校长及学校行政人员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课题组提供各种方便。
2.以教研为主,科研、管理、培训和教研相结合。
3.实行课题研究例会制度。课题组成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以学习平台、教育教学随笔、论坛等形式交流体会,互通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共性问题,凝聚研究的合力。
二、主要内容
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三、成果与成效
1.开发出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内容宽泛、贴近生活,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易懂易记,求真务实,渗透了我校“面向生活育人,面向社会育才”的办学理念。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文化素养课程。主要是在七年级开始开设经典诗文诵读课,开展美文朗读活动。每学期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中华美文诵读大赛”,通过“读千年美文”,引导学生“做少年君子”,提高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在适应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拓宽教学面,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推进新课程改革,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类是与教学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快速阅读、快乐英语、趣味数学、绕口令、英语小演讲等。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这些内容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一线教师协同完成,每个学期都以举办全校学科竞赛的方式检验应用成果。有时学科间共同进行,例如:英汉双语演讲、唱歌、课本剧大赛。第三类是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交通、消防、用电、食品卫生、运动和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学生在遇到危险和受到侵害时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从小树立“珍爱生命,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利用早会、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第四类是娱乐活动类。主要有围棋、象棋和集邮等一些根据学生爱好安排的活动。每周固定的体活课是此类校本课最好的载体,学中玩,玩中学,师生其乐融融。
2.有效地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全校掀起的诵读古典诗文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塑造了良好、健全的人格。
3.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最初的研讨、制定目标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编写教材,许多骨干教师都参与其中,拓宽了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他们开始由课程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的形势下,老师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么重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4.连续几年,我们编辑了一系列的校本教材,主要有:语文组的《课本剧表演》和历史组的《历史剧表演》、张丽教师主编的《生命科学的奥秘》、尹淑春主编的《快速阅读》、王易新、王晓峰、凌楠主编的《快乐英语》、杨娟、于杰平主编的《化学趣味实验》、梁爽主编的《趣味数学》、尹淑春、崔晶主编的《优秀作文集锦》、刘雪松主编的《语文名著速读》、张琪媛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于海燕主编的《环保小卫士》、刘雪艳主编的《说联联看》和《诗文赏析》、窦丽娟主编的《视听乐谱》、兰凤杰主编的《历史课本剧》等26本校本课程试用本。随着探究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我校还有大批学生荣获各种奖励证书,一些学生的作品也发表在黑河市创办的《教育周刊》上,特别是有些学生参加了县、市组织的数学和英语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相长,连续几年来,全体老师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四、讨论与思考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及资源开发过程中,老师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其原因很多,有知识缺陷方面的,有精力透支方面的。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老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师怎样正确地给自己的定位,怎样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