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1
第一,持续用力深化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鄂尔多斯再铸辉煌的必由路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四个方面实现转型,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快转型项目建设,在抓好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抓紧抓好农牧业、服务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转型发展基础。二是大力推进资源清洁高效集约开发利用,推动资源转化增值、延长链条,力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三是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四是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7%。五是扎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建设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第二,全面着力强化创新引领。创新是鄂尔多斯实现转型发展的命脉,创新这步棋走活了、走好了,我们就能够取得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一是以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率先建成自治区创新驱动引领区。二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动简政放权、教育医疗、文化体制等各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成效。三是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统筹抓好国际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内陆港建设,在认真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中率先突破,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让鄂尔多斯更好地融入全国、温暖全世界。
第三,精准发力推动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必须补齐城乡发展短板,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以康巴什设区、自治区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打造100个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七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力促进就业增收,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水平。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吉林省;经济;人才需求
一、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总体情况分析
(一)吉林省人才发展目标
《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指出,吉林省要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人才发展目标解读:在人才结构方面,到2015年,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增长较快,人才在区域分布及产业分布上日趋合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数量占人才总量的比重达到40%。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相适应。在人才层次上,到2015年,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企业界及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力争到2020年,涌现出一批在业内领先的、国内有影响的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适应三大产业发展目标要求的人才需求情况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三大产业的发展目标要求及《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关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如下。(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计划到2020年,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达到5万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人才达到5万人,农业技术人才达到10万人,现代农业领域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40万人。(2)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计划到2020年,吉林省八个重点发展产业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50万人,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的产业人才结构。(3)推动提速升级,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人才开发重点是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推进工程”:大力开发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会展、创意、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农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设立符合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和课程,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快培养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力争到2020年,吉林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80万人,形成一支熟悉现代管理和通晓国际规则、专业造诣深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
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
(一)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1.吉林省政府大力扶持金融服务业发展促使金融人才需求稳步增加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金融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生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要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区域性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推进吉林银行上市经营和跨区域发展;推动吉林信托资产重组,支持吉林信用担保投资公司集团化发展;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东北证券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到2015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600亿元。吉林省政府大力扶持金融服务业发展促使金融人才需求稳步增加。
2.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金融人才需求
2012年12月末,吉林省全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812.1亿元,比年初净增加1850.9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270.5亿元,比年初净增加1029.6亿元,比2011年同一时点增长12.5%。由于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吉林省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2013年对应届毕业生招聘的专业要求如下。建设银行:以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为主,同时招收部分法学、理学、工学、外语类等专业;农业银行:以经济、金融、财务会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为主,少量招收建筑学、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农林学等专业毕业生;工商银行:经济类、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与银行相关专业;中国银行:主要招收一级学科为经济学、法学、理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专业门类的毕业生,并根据实际需要少量招收其它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由以上信息可见,各大商业银行招聘的专业基本上都以经济类为主,对于金融学专业的人才仍有很大的需求。
(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它既区别于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服务于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实用型人才,又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培养的通识型、综合型、研究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专门技术人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接续产业,构造具有东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而培养选拔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型工业的最坚实的基础。目前,东北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水平的初始阶段,只有加快推进工业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业产业化。如果要加快推进吉林省的工业化,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份和成功经验都是这样,高新技术成为领跑工业化进程的“火车头”和“加速器”,而高科技先导的背后是掌握尖端技术的人才和将尖端技术人才的成果进行转化的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支持,没有相当规模数量和质量的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没有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变。大量事实证明,没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没有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及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贯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可见,国家及吉林省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的重视。
三、结语
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物质基础,高等教育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区域经济在发展和形成特色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培养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能参与各种竞争所需要的金融应用型人才,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郑州航空港
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当前,航空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013 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这标志着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郑州被推到了航空经济的前沿并将受到国家力量的支撑。同时,也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因地处内陆而颇受挤压的河南省迎来难得一遇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探索以郑州航空港发展带动河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模式,对于促进河南省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推动航空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郑州航空港对促进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类进入了“速度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如何获得竞争优势,速度成为了关键因素。依托国际航空港的快速物流技术与网络的建立,实现即时生产、即时供货、即时满足客户需求成为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端物流业获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通过产业向国际航空枢纽集中集聚集群发展,迎合了“三个即时”竞争的需要,所以发展航空经济就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必要方式。
河南省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在海运、河运时代赶不上基础设施低成本的要求,很快沦落为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沿海地区利用国家提供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出口为主要动力,分享了改革的红利。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内陆省份河南,2008――2010年的进出口总额只占全国的0.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法共享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利益。归结其原因,不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不努力开放,而是通过传统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成本偏高,发展时机不成熟。以至于曾经繁荣的中原地区,经历了长期被边缘化的痛苦。面对“速度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历史性的困惑,河南省委省政府勇于创新、大胆开拓,强烈意识到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紧迫性和发展机遇的到来。近几年来,积极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方案,引进国际化企业富士康,在郑州建设全国中西部第一个综合保税区,促进河南省进出口额连续两年增长速度都在58%以上,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郑州航空港客货运输飞速增长,加上河南贯东西通南北的地理优势,国务院将第一个航空港综合实验区批复给了郑州。郑州市的建设与发展迅速具有了现代国际都市的战略意义与前景,并终将促进郑州市以及河南省开放型经济获得空前发展,迎来重新崛起的重大机遇。
二、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10月7日,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推出,河南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日益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持续不断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不断走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整体呈现出增长趋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三次产业比例不协调尽管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不断走低,但其在产业结构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河南省第一产业比重为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对未来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第三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是较大。第三产业与全国水平的差距由2011年的14.3个百分点一步拉大到14.4个百分点。作为农业大省、资源大省,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了基本改善,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生产的效益比较低。
(二)产业资源依赖性强从河南省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多以资源开发型为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轻工业的比重在70% 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类产业、金属和非金属采选加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2011 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排在前5 名的依然是高耗能、高资源依赖的产业。这些足以证明河南省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依赖和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第一产业看,传统农业仍占很大比重。种植业仍偏重于传统种植业,蔬菜、水果、园艺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低。畜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但其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较低。从第二产业看,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没有取得很大进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特别是对具有高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业的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从第三产业看,整个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并未改变。2012年河南省的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邮政这六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为41.5%,金融业占全省服务业的11.5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4.1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占4.24%,文化产业占4.77%[2]。可以看出,河南省服务业结构中,代表服务业发展趋势的金融保险、IT 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水平依然在低位徘徊。这些现象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以郑州航空港建设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根据价值链理论,美国学者Humphrey和Schmitz( 2000)提出了产业升级的四种路径, 即: 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我国学者张其仔( 2008)认为这四种路径均为产业线性升级, 其中前三种为产业内升级, 后一种为产业间升级[3]。以郑州航空港建设为驱动力,河南省这样的内陆省份有了腾飞的翅膀。在这样的条件下,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主要来自哪里?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弥补河南航空运输短板,并通过航空运输参与全球经济互动,引领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河南在重工业、纺织服装、食品及各类轻工业上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我们缺乏的是附加值, 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空间巨大。一般来说由于缺乏产业积累, 产业间升级不仅困难大, 而且风险也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工艺升级(技术提升)、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功能升级(品牌塑造)等产业内升级路径应该成为河南产业升级的主导路径。
(二)依托重工业打造强大制造业为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打造基础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在经济上出台了一些了措施,比如通过行业转化,让再工业化向制造业回流,从而确保自己在制造业平台中的强大优势,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河南省在产业升级这块需要借鉴这些优秀的经验,通过借助郑州航空港的集群效应,突出本地的重工业优势,对老牌的钢铁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化工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进行资金、技术等投入,衍生出一批新产业和新产品,让原先的单一产品提高附加值,发挥好产业的带动作用,创建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平台。同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为现代服务业提业支撑,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没有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平台, 金融、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三)政府介入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政府应适当介入超前规划、扶植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使之在未来某个阶段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七大产业包含在国家正酝酿推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河南应依托航空经济对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的优势, 圈定一批新兴产业、产品与技术, 加大研发及与其他国际企业的合作力度, 占领产业制高点。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一批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带动产业升级。
四、结束语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积极探索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其地处内陆地区,传统发展经济模式并没有改变其产业资源依赖性强,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批复与建设,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航空经济带入了河南。航空运输带来了生产、资本、贸易、技术、人口在特定地区的聚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功能区。河南省得以突破内陆省份的瓶颈,通过工艺升级(技术提升)、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功能升级(品牌塑造)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发挥重工业的优势打造强大制造业为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打造基础,超前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必将能够极大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河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义芳.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J].河南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4): 42 - 44.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4
短短3天时间,参与此次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会。先后系统学习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业外包、环境维护与节能减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感到获益匪浅,既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引领,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通过培训,不只系统学习了乡村管理的理论知识,解了当今世界乡村发展的最新动态,感悟了国内、国际乡村建设的胜利经验,也看到区、街道乡村化建设水平与国内领先乡村、国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值得借鉴。学习培训是借鉴先进理论、胜利经验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通过培训,二是拓宽了乡村发展的视野。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胜利的地方不胜枚举。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提高了战略思维的水平,增强了同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信心。
只有不时加强学习,三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门动态的科学。才干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才干在动态中体现与时俱进,才干在发展中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座各位带头学习,就会带动一大批,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就能达到不时学习、不时提高的目的
拓宽发展视野也好,四是提升了科学的工作水平。积累理论知识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工作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工作的效果中。相信通过培训,对城市发展的思路将更清晰、决策将更科学、举措将更扎实,乡村化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将更高。
学习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运用。街道作为主城区和市城市规划的副中心,学以致用。理应成为我区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全区乡村建设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乡村规划、乡村管理工作,以下是初步的构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古人说:法乎其上,城乡规划是乡村建设的龙头”提升乡村品位的有效途径。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干高水平、高品位。当前,正处于乡村化加速期,进入了以乡村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乡村规划,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努力,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已实现了全覆盖,为我做深做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打下了基础,发明了条件。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只有这样的科学规划才干有长久的生命力,才干确保乡村可持续性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乡村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高层次运作、高水平管理,坚持富规划、强建设,细规划、快建设,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保障。要在深入理解和消化好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更高层次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产业规划、次分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按地块功能谋划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源变成显性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功能性、服务性。
提升激进服务业发展水平,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攻目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以路、路、路所合围的主要商业圈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抓好社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前期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社区睦邻中心的开工建设,加紧实施社区商贸中心二期的建设,做好和社区睦邻中心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设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当的交通优势、有利的商业优势等;一手抓软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服务咨询等,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5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天津发起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服务,这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及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010年教育部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标志着我国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始。其后,教育部又陆续推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希望通过该计划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因此,对于本科会计学专业也应该以“卓越计划”为契机,转变办学理念,完善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善于管理、精于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卓越会计师成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据教育部统计资料,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49万人,应届毕业生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会计学专业作为近年来求职者数量进入前十位的专业之一,更遭受激烈就业竞争的挑战。会计行业要想立足国内市场且发展国际市场就需要一批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现行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高校重新调整会计专业的办学模式,使会计本科人才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 从社会需要角度看
会计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而转型,培养高端的会计人才不仅要能适应行业的需要,还要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世界经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大幕下,中国企业一边努力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一边勇敢迈向国际舞台。一波波的经济大潮中,会计人才的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日益明显,会计人才竞争已成为国家、地区和单位间竞争的焦点之一。
我国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数量逐年稳步增长,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球会计行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注册会计师占会计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不高。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近30万人,不足会计从业人员总量的3%,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近9万人,占会计从业人员总量的比例仅为0-9%左右。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占会计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近20%。相对而言,我国注册会计师总量依旧不足,其中具有国际认可度的高端人才更为紧缺。随着2005年财政部启动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以及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我国急需大量善于管理、精于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端会计人才。因此,“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成为社会的现实需要。
2-2 从政府及行业主管层面看
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高素质会计人才建设高度重视。在国家卓越计划推行的背景下,2010年6月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重视传统服务业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2010年9月,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
2011年9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深化人才培养战略,按照结构优化、专业精湛、道德良好的要求,在行业人才建设上取得质和量的突破”。到2015 年要实现“注册会计师达到12 万人,与此同时,在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水平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培养350 名领军人才、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5000名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
2-3 从高等院校角度看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服务三大功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着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性高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性高校的责任和发展方式。“卓越计划”强调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一场重要变革。卓越会计师是由高校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和支持下,将在校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毕业后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胜任会计工作,并在行业中具有较高业务能力与水平的实践型、应用型优秀人才。因此,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卓越会计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
3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3-1 组建“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组成由会计系优秀教师与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师为主要成员的专家组,对“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的招生规模、培养目标或培养方向、培养程序及具体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并参与实验班学生的实践实习全过程,进行就业指导等。“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在充分考虑会计学专业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CPA(中国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科目融入课程体系中。“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培养在突出学生会计岗位模拟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有一定时间在企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岗位工作,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会计系选拔高质量的教师作为“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校内导师,此外,学校还将聘请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财务经理等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工作能力。
3-2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会计课堂教学体系
多层次、立体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归纳为“一个中心三个课堂”教学体系。“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培养五能(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考证能力、参与科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并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中心。“三个课堂”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是指计划内专业理论教学,即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指计划内实践教学,包括会计模拟实习、财会软件操作、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第三课堂是指计划外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企业(事务所)实习、财会知识竞赛、创业指导、课外科技活动、学生成长沙龙等。多层次立体课堂教学体系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多层次立体课堂教学体系架构
3-3 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
面对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前者与企业用人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契合,后者与企业的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总之,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是当今高等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3-4 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现在的会计专业人才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学校充当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事实上,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体系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为此,要改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三大内容。该评价体系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并有助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选用和评价,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6
这次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和南通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任务,拓展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空间和竞争优势。为开好这次会议,我们先后邀请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作了现代服务业知识讲座,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无锡进行了参观考察,市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了《通州市现代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葛亮市长将就服务业发展作具体工作部署。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服务业的战略地位
发展服务业是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加快发展服务业是顺应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相对贫困阶段,主要依靠农业推动;在温饱阶段,主要依靠农业和工业推动;进入小康阶段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增加,服务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逐步转变为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推动,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变为依靠投资、消费共同拉动,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将逐步上升,并将超过工业,这是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去年我市人均GDP接近20__美元,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我们必须遵循这一经济发展规律,认真汲取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切实增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主动性,有效扩大和引导生产、消费需求,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中,努力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加快产业集聚的现实选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相应的配套产业来支撑。配套能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没有必要的配套产业,整个经济发展也就难以取得大的突破。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围绕“以工兴市、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加快产业集聚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__年,全市要做大做强家纺、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船舶修造及钢结构、食品加工等5个销售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并要求做特农村经济板块,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必须要有完整、强大的产业链来支撑。工业产业链向上延伸就是研发、金融、信息、教育、培训等,向下延伸就是物流、会展、中介、商务服务等,这些都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就做特农村经济板块而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必须依赖科技研发、市场信息、物流配送和营销网络的有效支持。如果没有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就难以加快,产业集聚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水平。
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增加地方财力的关键举措。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贡献较大。从财税方面来讲,分税制改革和所得税分享改革后,工业企业中的增值税只有25、企业所得税只有40留在地方,而服务业中多数行业的营业税基本留在地方。近年来,同处苏中的靖江市把沿江大物流、城郊大市场、城区大商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扩张了经济总量,提高了发展质量,壮大了地方财力。20__年,我市服务业实现税收3.9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32.6。与苏南的太仓市相比,服务业实现税收比太仓少1.7亿元,占比低8.9个百分点。与我市相邻的海门市,去年地方财政收入比我市少200多万元,但可用财力比我市多6000多万元,原因在于我市来自服务业的税收还相对偏低。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培植税源经济,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壮大地方财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第四,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渠道。服务行业门类广、行业多、投资门槛低、发展空间大,是各类人员投资创业的最佳选择之一。加快发展服务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不同层次人员就业,有效化解城镇就业存量与增量的矛盾,对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去年,我市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15.31万人,城镇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服务业的收入占46.3,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服务业的收入占32.5。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相当一部分从事服务行业。服务业在推动创业实践,壮大区域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正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政策发展环境来看,国家、省和南通市都对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通州发展实际来看,我市紧靠南通主城区,具有临江、临海、临港、临桥、临路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服务业发展的理想区域;宁启、盐通、沿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和新长铁路南延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市服务业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市行政中心南迁、市区发展方向和重心南移,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建设等,都为城区聚集了人气,营造了市气。有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机遇,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服务业发展得更好。
二、着力构建服务业发展高地
推动服务业
发展必须深化对服务业的理解,尤其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处理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很高,制造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并不能放慢制造业来加快服务业,也不是以牺牲制造业来发展服务业。当前,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工兴市”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广阔空间。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生产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二)处理好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关系。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电子商务等。传统服务业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主的服务业,包括商贸、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当前,我市传统服务业潜力还未完全发挥,现代服务业正逐步兴旺。我们要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效应的同时,注意运用现代新型业态和组织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
(三)处理好生产业和消费业的关系。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和消费。当前,我市为生产服务的体系特别是生产研发体系、物流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大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我们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但这只是暂时的、短期的,最终还得靠消费拉动。我们要在加快生产业发展的同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方向,进一步发展消费业,实现生产业与消费业的竞相发展。
(四)处理好服务本地和服务周边的关系。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地域是服务业扩量提速的前提。要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服务需求,积极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服务业,形成规模大、功能全、层次高的服务业体系。同时,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我们要有率先的意识,创新的思路,大力发展以“我”为主的区域服务业。要创塑服务品牌,提高专业化水平,积极培育国际化和区域性的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服务业企业集团,扩大经营规模,拓宽市场空间,健全服务网络,增强辐射功能,形成若干个区域性的服务业发展中心。
在处理好上述关系的同时,要选择好切合市情、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突出发展重点,努力实现服务业总量倍增、比重提高、结构优化、领域延伸、产业互动。
一是抓住重点产业,实现规模突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培育为工农业生产和商业配送为主的物流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促进仓储和零件、生产原料、半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积极发展工业设计业,分行业整合现有厂办研究机构,筹建通州工业设计中心,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服务业,在推进农业生产层面服务措施的同时,创新农村经营层面的服务方式,尤其要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对于农村生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享受房前屋后“300平方米政策”。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加快“数字通州”建设,推进通州党政信息网、通州大众网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部门的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重点推进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鼓励开发为外来投资者和打工者服务的专业化公寓。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庭医疗、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便民家政服务。进一步发挥行政推动和利益调节双重作用,提高我市社区物业管理的水平。积极发展全民医疗、康复、保健等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培育“夕阳产业”和“少儿产业”。大力发展广播、电视、音像、书画、演艺、娱乐、网吧等文化产业,不断繁荣我市文化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努力形成政府主办、企业联办、社会兴办等多种办学体制,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大力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区和商业街、步行街、特色街建设。以餐饮业为重点, 带动特色休闲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晚间经济,引导居民晚间休闲消费,鼓励市区主要商场延长营业时间,开展夜间文化广场活动,让通州的夜晚亮起来、市场活起来、市民走出来、消费启动起来。
二是抓住重点领域,实现区域突破。坚持走道口经济与特色市场相结合的道路,在区域上统筹规划制造业与服务业、城镇化与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形成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努力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支撑。在城区及开发区打造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银河生产业示范区、通广购物集聚区、明珠休闲购物集聚区、东大物流商贸集聚区、金西商贸集聚区、城北文化教育集聚区等6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区域性产品交易中心。依托姜灶、张芝山、川港、先锋等家纺优势,把中国南通家纺城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依托平潮、五接、平东等钢结构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在平潮镇加快建设钢材、钢结构及其原辅材料交易市场,逐步打造成区域性钢材及钢结构交易中心。加快东大商贸城周边市场群规划建设,形成具有我市特色,规模大、交易量大、辐射力强的区域性综合商品交易中心。
三是抓住重点项目,实现结构突破。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根据总体要求和规划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来实现我市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一批物流中心。依托港口、交通枢纽及道口,重点抓好兴东物流配载中心建设和运行,配合南通市规划建设兴仁高速公路道口物流中心、兴东中国邮政航空物流中心、先锋铁路货运物流中心。建设一个软件研发孵化中心。发挥综艺集团连邦软件销售优势,大力发展软件开发、孵化产业,使之成为孵化培育中心、技术交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建设一批研发设计平台。以中联科技集团、东源集团、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华宇印涂设备有限公司、南通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天山检整公司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形成一批工业研发、设计、规划、展示平台。建设具有我市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石港、刘桥等特色文化镇建设,坚持打造“通州之夜”广场文艺演出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深度开发开沙岛旅游度假区,重点推进中国乒乓球通州国际训练基地、渔人码头休闲度假区建设。推进工业旅游线路的开辟和应用。抓紧实施屯天河湿地保护开发,打造江海平原生态水道特色休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通州湾旅游度假区工程,跟踪推进江苏通州海湾国防博览中心项目开发。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宙辉国际大酒店、亚细亚大酒店、北山饭店等新建、改建工程,加大星级酒店创建力度。
三、全面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最具竞争力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转换。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引导、扶持工作,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通州现代服务业和谐健康发展。
一要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当前,加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新时期通州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全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注重学习和研究,熟悉和掌握现代服务业知识,全面把握服务业发展内涵,切实转变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弄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增强统筹服务业发展的能力,真正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要广泛宣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围绕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县)”的目标,激发更多有创业能力的人士投资兴办服务业项目,把服务业作为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创优的新空间。
二要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敢于突破保守思想束缚,走出一条通州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路。在服务业发展领域,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事,我们就要大胆地干,创造性地工作,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执行政策上。最近市委、市政府就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制定出台了鼓励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了财政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的力度,消除了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该减的减到底,该免的免到位。同时,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扶持地方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精心包装项目,积极跑部跑省,争取上级支持。
三要创新服务,提高效能。机关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冲破狭隘的条线利益,加强管理创新,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就是审批的思维定势,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快捷服务、贴心服务,提高服务效能。市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要加大对机关各部门服务效能的监察力度,着力创优服务业发展政务环境。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诚信环境。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围绕打造“诚信通州”,严格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秩序,实施统一、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投资兴业的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