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项目改造,运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to try to keep the original style should be,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erfect,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keep integr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sonable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and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ject transform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的发展应该呈现一种整体性。对于广州这种兼具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商业的大型城市,如何使具有文化沉淀的老建筑与现代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相融合体现一种无所不在的整体性,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考虑的重点,下面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展开说明。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原丁坑村小学占地约3000,建有3层建筑总面积约900,由于学校合并,现有空置状态。校址位于从化市鳌头镇丁坑村,在从化市的西部,距离广州市区60公里,从化市区20公里,原鳌头镇桥头小学丁坑分教点,计划将学校改造成为休闲教育基地,前期可作为公益文化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并逐步向对外营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丁坑村是广州市的扶贫村,该村座落在从化的西南部山区,与花都东北部的山区接壤。本项目(丁坑村小学改建项目)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从化北部山区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幸福社会的需要而展开的帮扶工作。利用废弃校舍改造为集户外拓展、教育培训、露营体验等为一体的基地,改造后作为城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基地,可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先进的社会工作者。且在后续的帮扶建设项目中,将丁坑村作为企业农产品定点采购点,用于饭堂日常消耗及设点对内部员工销售,以实际的使用彻实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达到很好的帮扶效果。
1.2项目定位
总体定位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将丁坑村打造成为城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学习、实践基地;
第二部分:面向市场将丁坑村打造集户外拓展、教育培训、露营体验、农耕文化、乡村自行车体验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
1.3战策意义
1)帮扶丁坑村,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从化北部山区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幸福社会的需要;
(2)将农耕文化保留和对外展现,是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
(3)帮扶工作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善举,可创建更良好的企业社会公众形象,有利企业良性发展;
(4)将丁坑村作为城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基地,可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先进的社会工作者;
(5)通过对口的帮扶工作,可将丁坑村作为企业农产品定点采购点,用于饭堂日常消耗及设点对内部员工销售,以实际的使用彻实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现状分析
2.1 自然条件
丁坑村村内水源不丰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现村内没有工业生产,污染源较少,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主要以水田种植水稻、蔬菜,鱼塘养殖四大家鱼、塘基养殖瘦肉型猪等农业经济为主.
2.2 人文条件
在丁坑村小学学校旁边有一座客家的古四合院,此院落保留得相当完整,业主不在此居住,现托人看管。该四合院继承了传统的岭南地区客家古院的建筑风格,且院内存有传统农耕文化即农业器具的。
2.3项目建设优势:
2.3.1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整,较少对外开放,对人们有一定的神秘感;结合当地生态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借助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打造“广东农耕文化、客家建筑文化体验之旅”主题;同时与周边的果园、水库构成了一个新的旅游风景线。
2.3.2 培训基地与青年旅舍运营模式为年轻背包客及团体旅行者提供了一个有点像酒店住宿,清洗,膳食的场所。然而酒店住客的关系疏离 - 住独立的房间,在独立的餐桌用餐,而青年旅舍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持不同观点的年轻人聚到一起,相互交流。
2.3.3从化鳌头镇丁坑村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并且附近有广东地区特有的历史人文建筑(客家四合院)。改造成青年旅社后能够为当地的旅游文化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2.3.4废弃校舍改造可以节约建筑施工成本,利用已有的建筑空地,水电等设施,进行改造完善。
2.3.5借助政府推广扶贫的机会,我们将对丁坑村提供经济上、战略上的帮助,以推动丁坑村旅游业、种植业的发展;同时,拉动经济,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3. 设计思路
3.1 基本思路
利用废弃校舍改为休闲教育基地,主要作为公益教育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教育基地,并逐步向对外营业发展
3.2设计基本原则
3.2.1设计融入周围环境
从用地的现状出发,结合地形、地貌、地物和周边环境,体现其特色与创新性。
3.2 .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广场设计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与活动场所的追求,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并与周围村庄景观相互联系、渗透,使广场景观与环境融为一体,以人的行为规律为设计空间尺度依据,满足群众要求。
3.2.3设计结合自然元素
因地制宜保留广场内的所有大树,只砍除杂树,调整林木和丰富天际线,增加林下低矮灌木群,改善绿化立体结构。出于生态和经济的考虑,本项目在植物上配置上重视发展乡土树种。
4 功能分区设置及改造
4.1区域现状
本项目学校占地约3000,建有3层建筑总面积约900,主楼总建筑面积588平方米,呈直线形布局,目前为有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栋,每层有3间课室,每间课室大约52,原为桥头小学丁坑分教点,每层面积196平方米。
4.2功能分区
三层主楼均在上下楼梯右侧增加设置洗手间及淋浴间,
2、一层内部间隔为会议室、餐厅,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卫生间各一间;
3、二三层为客房,是在原有3间的基础上间隔为6套房间住宿,合计设单人间1套,双人标间2套,6人旅社套间9间,合计共有59个床位
4、利用现有主楼后的部分平房,改建为员工宿舍、布草间及工具房。
5、考虑管理需要,大堂需要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还应放置多个消防设备。
6、大堂及每个客房均配备上网端口及无线上网路由。
7、室外娱乐设施配置:将原有的篮球场经加固装饰整理,改建为2个篮球场,增设球场照明,并加建卫生间。
8、篮球场后围墙,保留并美化。
9、保留学校中间空地,改造成草坪,不修建其他建筑物,使园区内的其他建筑物都能得到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
10、在各个建筑物间的空隙处设计花园,每个花园本身具有漂亮的形状,不仅是作为一块绿地,也可以作为一个装饰优雅的建筑,有自己的草坪、鲜花、树木,自身形成一个清新典雅的结构体系。
5组织经营与管理
5.1 基本策略
前期主要作为公益教育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教育基地,后期逐步向对外营业发展
5.2 经营管理模式
公平的雇佣关系/雇员当家
义工 (Volunteering)
对青年人的辅导
环保意识的传播
青年旅舍的理念与公民教育的传播
与志同道合的有关机构合作
5.3经营拓展
5.3.1农耕文化(耕读文化)
在学校旁边有一座客家的古四合院,此院落保留得相当完整,业主不在此居住,现托人看管,建议可向其租用,将这古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农耕文化展示中心,部分房间可作为农家住宿体验点。
农耕文化即农业器具的展示、农业文明的体验、开耕仪式、六畜饲养、农作物展示等。
5.3.2户外拓展、教育培训、露营体验、乡村自行车体验营等
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方向,利用丁坑村原有的自然资源,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6 结语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2
(黑龙江省农垦建筑设计院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建筑设计主要用于体现城市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个体功能以及满足城市对这些个体建筑协调的要求,即控制小环境与大环境的统一,而城市规划与其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居住空间分析,设计出能够协调人们活动与区域分布的关系,实际中常常是通过产业的分布和交通布局来实现这一目的,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协调发展 区别联系
建筑设计主要用于体现城市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个体功能以及满足城市对这些个体建筑协调的要求,即控制小环境与大环境的统一,而城市规划与其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居住空间分析,设计出能够协调人们活动与区域分布的关系,实际中常常是通过产业的分布和交通布局来实现这一目的,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
一、何谓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是将建筑的内部使用功能在经济、美观、实用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设置和划分,使得城市的规划在空间以及地域结构上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建筑设计要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使城市建筑的美观与时代接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显时代风格,展示城市风采,最终达到建筑与城市规划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与分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经济性,城市规划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是一种宏观的空间地域的规划。
二、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特点
城市建筑设计在我国是一个能够体现国家和城市文化的标志。当前首先对城市进行产业布局即城市规划的点状规划,然后进行交通布局即现状设计来实现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最后进行改善工作条件和居住的面状规划来实现城市规划的三步规划。这种城市规划并未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被广大建筑设计者舍弃,并且在不断尝试新的符合城市立体与整体的发展要求。当前广泛被认可的城市规划模式是“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整体规划理念。在实际的操作中将建筑设计作为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上,城市与周边的建筑明显会出现对比,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与现有建筑物的对比和协调,在流线上要不违背环境的肌理,在人的感觉上要注重局部环境同整体大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规划上要满足人对建筑物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
三、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使用者的需求是导致建筑物产生的原因,因此建筑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建筑物是组成城市的细胞,因此建筑也会受到城市的规划、城市的文化以及自然条件、地区环境的影响。信息时代的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不少建筑物借助本身与城市规划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其特有的辉煌,成为一个城市个性鲜明、功能完美的代表物。同时也应该看到有些建筑物由于在设计时脱离城市的规划,导致最后无法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而被遗弃。因此能够成就辉煌的建筑物必须要做到建筑的设计与城市的统一和协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这个方面来说,了解建筑的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设计与规划是紧密相连的,并且产生了建筑规划设计这一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为一体的综合性使用学科。可见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设计和规划之间既相互制约也互相扶持。
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方法
1.务必明确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1)从本质上说,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建筑物实体的产生打下基础,建筑物实体的出现则是为了达到规划预期的功能,因此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应当成为城市规划的载体。
(2)从工作内容上说,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包含了对布局的设计,并且都是采用相似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分析,利用色彩渲染来进行建筑物体型设计。这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目的,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3)从环境因素上说,城市功能的体现极大程度上会受到建筑技术、人文观念等因素影响。例如:建筑物的施工地点除了要对周边的交通环境、配套条件进行考虑,还要对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文化进行考察,保证作品能够满足业主使用的要求,同时还要不违背当地地域文化特点,体现时代特征,表现民族的风俗和区域建筑物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筑设计理当成为城市规划的基础。
2.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从策划到维护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设计方法包容性强,内容日趋综合,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不仅要注重城市的交通流线、功能分区,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造型、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材料等。因此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使整个城市的空间资源有效分配,功能布局有效协调,土地合理利用,有效促进各项综合设施的分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中,现代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也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朝着人性化、复合化、生态化、长效化、多元化、互通化等更优化的设计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相互渗透,充斥着无数矛盾下共同推进发展,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具体要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进行,才能符合城市整体规划,使建筑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设计出人们需要的建筑,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
3.重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统一。
(1)在环境方面,应通过了解不同建筑的结构,凭借人的感觉处理建筑的局部小环境,从而塑造出新的结构空间。并以城市的区域规划为出发点,建筑的整体轮廓与周围现有的建筑相呼应,在图底关系上要与城市的肌理相符合,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和色彩处理要与周围环境格调相协调,实现建筑与大环境的有机结合。
(2)在造型问题方面,应在简单中体现复杂,在不变中起到变化;在注重整体性的前提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3)在理性问题方面,要在人的视觉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考虑和思考设计的目标,对于高层建筑顶部等视线不能及之处应该体现一定秩序,采用减法处理,对可能的俯瞰效果要满足,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对人的视线和小环境进行控制。如使用曲面玻璃可以将天空反射到地面,同时给局部低层引进阳光等。
五、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互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具体功能确定建筑物空间组合形式和具体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城市规划治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治理,并对两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规模
一、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
据统计,人类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物质原料中有50%以上是从自然界所获得的,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和环境破坏;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满意度,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能够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其中对于城市建筑来说,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尤为重要,而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城市化率将会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21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万到1500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的平均耗能比农村人口高3到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建城乡房屋面积将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接近40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都是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仅是33%。在建筑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能耗占全部资源与能源的50%,这也增加了环境得负荷。这些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将是一种巨大挑战。因此,必须着重发展绿色建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1.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城区
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中央财政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应具备以下条件:新区已按绿色、生态、低碳理念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建筑、市政、能源等专项规划,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此外,国家加大促进绿色发展和建筑节能动力: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率。绿色建筑按星级奖励补贴和容积率,三星级建筑补助80元/平方米、二星级45元/平方米;一星级奖励百分之一、二星级奖励百分之二、三星级奖励百分之三容积率。加快公共建筑绿色改造。2011年启动公建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津、渝、深获2.4亿中央财政补贴,改造面积1200万平方米。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大型公建下降30%。
2.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支持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国家推出建筑节能战略――《“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判断,我国还有至少三十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期,预计全国每年有1500~2000万农民进入城镇,每年新建建筑约为20亿平方米,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与此对应,我国每年将消耗约占全球40%的水泥、35%的钢铁。今后,我国大城市都将新建卫星城疏解重叠的服务功能和高密度的人口,新建卫星城都应采取低碳生态城的模式。中央财政对经审核满足上述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将相应调增补助额度。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绿色建筑建设增量成本及城区绿色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能效测评等相关支出。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742个,建筑面积7581万平方米。我国年开工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国家已制定了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规划目标。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西部地区扩大单体建筑示范规模,逐步向规模化推进过渡。
3.抓住绿色建筑发展机遇,促进节能产品应用
根据地方气候特点与资源条件,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完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体系。衔接国家和行业标准,突出地方特性,强化发展本地适宜绿色建筑技术,制定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测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地方标准;编制绿色城区规划建设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和标准,形成高于国家的绿色建筑标准规范。以绿色生态、低碳节能为带动,我国的绿色房地产取得了新的发展。中国建筑节能意识日渐形成,城市新建建筑的节能比率不断提高。设计阶段,节能建筑从2005年的53%提高到2010年的99%;施工阶段,从21%提高到95%。有超过20%的城市启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许多城市也开展了低碳城市示范实践,促进了绿色建筑的迅速发展。
积极开展绿色建筑配套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包括保温材料、太阳能应用、热泵、遮阳、天然采光、照明灯具、空调系统产品、电梯、透水地面产品、洁具、楼宇智能化软件产品、室内环境产品等,以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产品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积极推广各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支持一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可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发展,组建建筑垃圾再利用联盟,建设若干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鼓励和引导绿色生产消费。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诞生的。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全面结合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也丰富传统的建筑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对于我国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的现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同时最重要的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我过国情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总结出一套相应绿色建筑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帆,武德俊.推进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快速发展[J].节能与环保,2008,(04).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建筑;城市规划 ;发展
Abstract: The urban planning is the overall image to dynamically resolve and coordination link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buildings, take the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point of view to continue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look to the future of the city. Here, the paper analyzes high-rise buildings in urban planning,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deas.Key words: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 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护建筑的特征。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服务功能;潜在价值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扩建规模也越来越大可以呈现出一种蒸蒸向上的繁荣景象。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会给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带来更为严格的考验。建筑物是城市当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的设计是否规范合理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发展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最近这些年出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整体规划设计。经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证明,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否可以和建筑设计协调发展这两中,重视的程度可以直接影响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是保证城市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在设计目标上存在的差异。由于城市的规划设计目标是具有着非常强的可控型性的,氛围在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所以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目标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建筑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特定的建筑物,不但需要更明显的体现出建筑物的功能,还需要适应城市的整体发展状况,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拥有足够专业及相当完备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差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当中,参与设计的人员应当拥有着一定战略性和长远的发展性的眼光,并且按照城市每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合理规范的设计方案,进一步确保城市阶段性的长久稳定的发展空间。由于建筑设计需要从自身发出在进行考虑的,然后在不断的进行优化自身因素。在设计任务中存在着差异。城市的规划设计并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城市的发展变化才能具体体现出来。
2.2基于发展趋势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
为了有效地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制定规划方案,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正向着低碳环保、和谐的方向发展,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城市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为了有效地保障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筑设计正朝着低碳环保、整体性的方向发展,有效地保障了城市建筑设计的优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彼此之间的优点,并且逐渐向着双方的有点靠近,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3.1将城市规划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
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为了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稳定性与工程长远的发展,需要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贯彻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防止出现与城市划想冲突的情况,满足城市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建筑工程不仅具有非常强的功能性、实用性,还可以有效地反映城市建设的景观,体现城市建设的形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建筑工程与城市人文情况、建设周边的环境相结合,只是单纯地将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进行设计。虽然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建筑工程本身具有的作用于功能,但是很难将建筑物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城市建设规划的方向,设计出符合城市规划零年的建筑工程设计图。城市的规划方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具体发展情况,所以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对城市的主要元素进行分析,比如城市建设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特点,这样可以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虽然城市建筑设计需要着眼于微观方向,但是当需要与城市建设规划进行宏观的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2培养并提升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提升设计的创新性
不管是在怎样的时间进行着怎样的活动,人们的行为活动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只有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面形成一种行为的形态,人们才能够按照意识进行活动。所以,人们的潜意识对于人类的活动具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或者是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思路都是按照潜意识的指导进行的。只有不断地提升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才能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设计方案。虽然在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创新的时候不可以对已经存在的主观规律进行改变,在使用不同的规章制度所组成的主观规律,以及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所构成的客观规律基础上进行工程的设计创新。有效地将城市整体规划与局部建筑工程结合在一起。
3.3保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
虽然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协调统一的发展是必要的前提。近年来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承载着生活、工作、贸易等功能,建筑工程的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制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较城市规划考虑到其中,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政策的元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分析,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理念与设计方式同城市规划的方向基本一致。比如,老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将火车站作为主要的中心构建综合商业区,此时真的火车站与其周围的建筑设计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时尚、休闲风格,保障与城市规划中所打造的商业区规划目的一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建筑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的约束性,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将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做好,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设计评价体系,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和华.试论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规划的关系[J].安徽建筑,2015(6):20~21.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建设;建筑发展;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精神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这一崭新的概念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它是人们思想观念进步的结晶。城市规划指的是城市乡镇中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指导性规划,其主要包括:拟定城市、乡镇的发展方向、研究道路、工业、居住、环境卫生、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建设和布局,其合理的规划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生产发展,还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先行军”,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 我国城市建设及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城市的重要指标是生态化,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会不可不免的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环境面积的相对减少,甚至会使一定的环境区域内发生彻底的质变或者消失。然而,由于这种变化具有长期性、潜伏性,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们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活垃圾及声环境等问题。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后,我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并且大多数的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由于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暴涨,城市中的自然资源(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遭到了过度的开发,这些都是目前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的将生态学中的有关原理应用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进而解决城市建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则显得至关重要了。
2 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
从上面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生态城市的规划对于城市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全球的很多国家中的很多城市都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对城市建筑的发展进行着规划和建设。国际生态城市会议的举办,为各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既所谓的国际生态重建计划,其主要是通过利用生态学中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建设新世纪城市建筑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把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高度协调起来的符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结合成了一个协同共生、环环相扣的生态网络,不仅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充分利用,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高度和谐。因此,应该对于城市的相关情况做具体的规划,使其指导城市逐渐向生态化发展。
3 生态城市规划的确定
3.1 明确城市的性质
生态城市作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方向,其自身的创建需要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城市所处的气候、水文资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相关信息综合确定出城市的性质。如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岛内至岛外的跨越式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海岛型经济城市向海湾型经济城市的提升,整体上建立一个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进步的生态城市。厦门市对于其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使其建筑的策划和设计无论是在结构的选择上、建筑的风格样式上还是在建材的确定上等都有了主旋律。
3.2 城市规划应符合生态城市要求
生态城市作为一个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高度融合的符合生态系统,应该把生态规划的思想纳入到城市规划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可以把城市规划设计当作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这一巨大而复杂的系统结构具有相互紧密联系的层次和系列、在系统中,层层系统之间无论大小,都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城市中的各行业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必须纳入到城市一体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而不能够各自为政、相互攀比、使城市建筑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城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原则。城市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够将其与其他的部分强制性的分隔开来,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应该坚定不移的纳入到城市一体化规划设计中去。只有把构成城市的基本单位恰当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之间可以很好的协调共生,才能真正的发挥城市整体性的优势。
(2)系统原则。城市建筑设计(建筑群体设计、生态环境设计、交通道路设计等)都具有自身的系统性,所谓的系统性就是指这些系统之间是彼此作用、相互影响的。
(3)生长原则。社会、城市都在不停地向前发展,同理,诚实的规模、空间构成、形态及社会结构也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因此,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只有遵循生长的原则,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城市。
(4)生态原则。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城市规划设计要遵循生态原则,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原则要求诚实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结合自然,主要表现为对资源和能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和配置、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
4 城市建筑应密切配合城市规划要求
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中对于城市建筑的要求是:保证城市中的每一个建筑都为生态建筑。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生态建筑指的是在建筑有限的生命周期(选题、选址、规划、设计、修改、施工、维修及拆除等过程)中,在最低环境复合的情况下,用最节约能源的方法,最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建造出最安全、高效、健康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建筑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被当作非生命元素来对待,还被当作了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生态城市的表现之一,建筑方面的生态化具有显著的硬件作用,一所城市的建筑主题风格不仅对内部市民有所影响,对外在表现更是活的名片。
一个建筑物在筹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最初的城市源自于建筑物简单的堆积而自发形成的,但是当一个城市最终形成以后,建筑只是其一个组成部分,它还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人文精神、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建筑自诞生以来,就不是一个纯经济的产物,它不可以脱离环境和精神而单独存在。因此,城市建筑应该服从生态城市的统一规划,顺应城市性质,为城市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精神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既要保证舒适性,也要注重建筑的环保特性。这都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相关的技术规定和规范去解决城市建筑发展的问题,切实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刻牢记“城市建筑要想发展,城市规划必须先行”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黄勇.城市建筑的发展与生态城市的规划[J].学术・建设园地,20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