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1
关键词:常见鸡病 防治与改进 措施
一 、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由金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年龄的鸡均有易感性,尤其白羽产白壳蛋和中型快大品种易感性较高,本病可通过伤口传染或是呼吸道传染。发病阶段:6~12周龄多发,地面平养或是网上平养较笼养鸡多发,受到外伤或应激后多发。发病原因:搬鸡受到应激、鸡群打架受伤容易诱发本病。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是:
1.急性败血症
突然死亡,病程较长的精神沉郁、呆立、少吃或不吃,病死鸡可见腹部、肉垂、颈部、大腿发生湿性坏疽水肿,羽毛潮湿易掉。解剖可见皮下水肿或出血,全身肌肉出血;肝变脆,有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点;脾、肾、肺等内脏器官充血和坏死。
2.关节炎
该型多见成年鸡和肉种鸡的育成阶段,病鸡精神较差,食欲减退,跛行、不愿走动、严重的不能站立。病鸡关节肿胀、变形,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3.脐炎
胚蛋在孵化过程中感染葡萄球菌时,出壳几天的雏鸡死亡率升高,病雏鸡的腹部膨大、脐口发炎。脐部皮下有胶冻样浸润。根据临床症状、解剖病变不易确诊,要借助实验室技术来做出诊断。防治要点是(1)搬鸡时注意轻抓轻放,减小应激。防止和减少外伤。(2)加强卫生和饲养管理工作,经常清除鸡舍内粪便,保持垫料干燥。(3)加强种蛋和孵化器的消毒,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4)在发病初期应立即进行全群投药。如环丙沙星(每50千克饲料中加2.5克);恩诺沙星(每50千克饲料中加5克)拌料;连拌3~5天,可有效控制本病。
二、鸡磺胺类药物中毒及其防治
鸡绿脓杆菌病的症状表现鸡磺胺类药物中毒-鸡病大全(症状鸭子常规免疫知识圈养蛋鸭的五注意鸡病毒性呼吸道病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简述鸡锰缺乏症的临床症状浅析鸡蛔虫病症状和治疗鸡舍光照的注意事项蛋白质需要量的确定因素肉种鸡的限饲鸡呋喃类药物中毒-鸡病大全(症状鸡呋喃唑酮的中毒症状与防治肉鸡用药不当后果分析春天蛋鸡饲料的变动为什么不能喂生骨粉转群技术产蛋率的计算肉鸡有哪些特点肉种鸡开产后的管理鸭子胰腺炎的治疗鸭得了传染性窦炎有什么表现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治疗雏鸡霉菌性胃肠炎成年鸡马杜霉素中毒的诊断鸡食盐中毒-鸡病大全(症状图谱)
三 、棘头虫病的诊断
虫体长圆柱状、弯曲半圆形或豆点状。虫前端有一吻突,其上有数列小钩或棘,钩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是鉴定特征。体部由皮肌囊和内部器官构成。无消化器官,靠体壁吸收营养。雌雄异体。雄虫由两个(椭圆形)、输精管、管和器组成。雌虫在幼年有卵巢,以后崩解,成为浮在体腔中卵块,有子宫和阴道。虫发育需一个以上中间宿主(节肢动物、蛇、晰蜴和两栖类)参与。
1.大多形棘头虫:寄生鸭、鹅、鸡、天鹅的小肠前段。虫橘红色,纺锤形,前端大,后端狭细。吻突上有小钩18个,纵列,每个纵列7~8个,前4个钩较大,有发达的尖端和基部,其余为小针状,发达。吻囊呈圆柱形,双层构造。雄虫长9.2~11毫米,卵圆形,位体前1/3部,近吻囊处。雌虫长12.4~14.7毫米。卵纺锤形,卵胚两端有特殊突出物。生活是中间宿主是甲壳纲、端足目的湖沼钩虾。成熟虫卵随粪排出外界,被湖沼钩虾吞食后,经一昼夜孵化,棘头螺固着肠壁上,经18~20天发育为椭圆满形棘头体,被厚膜包围,游离体腔内。再发育为有感染性卵圆形的棘囊。自中间宿主吞食虫卵起,约经2个月,育为感染性幼虫。鸭吞食此类宿主后,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致病性是虫吻突附着粘膜上,引起炎症,严重时吻突穿过肠壁,引发肠穿孔,继发腹膜炎。尸检时,肠浆膜上见突出的黄白色小结节。肠壁上有许多虫体。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2.小多形棘头虫(鸭多形棘头虫):寄生于鸭、鹅、野鸟的小肠。虫小,纺锤状,新鲜时橘红色。吻突卵圆形,16纵列的钩,每列7~10个,前部的钩大,向后变小。虫前部有小棘,排成56~60个纵列,每列有18~20个小棘。s吻囊发达。雄虫长3毫米。近圆形,前后斜列于虫前半部内。雌虫长10毫米。卵纺锤形,有3层膜,内含一黄红色的棘头蚴。生活史以蚤形钩虾、河虾、罗氏钩虾为中间宿主,发育过程与大多形棘头虫相似。致病性与大多形棘头虫相似。分布于陕西、江苏、台湾。
3.腊肠状多形棘头虫:寄生鸭小肠。中间宿主为岸蟹。分布于福建、陕西。
4.鸭细颈棘头虫:寄生于鸭、鹅、野水禽的小肠。虫白色纺锤形。前部有小刺。雄虫长4~6毫米,宽1.5~2毫米,吻突椭圆形,有18纵列的小钩,每列10~16个。吻腺长。前后排列,位于虫前半部内,下方有6个椭圆形粘液腺。雌虫黄白色,长10~25毫米,宽4毫米,前后两端稍狭小。吻突膨大呈球形,直径为2~3毫米,前端有18纵列的小钩,每列10~11个,呈星芒状排列。吻腺长。卵椭圆形。生活史的中间宿主为等足类的栉水虱,在其体内,若外界温度24~26℃下,自棘头蚴发育为棘头囊约需25天,在17~19℃下需37~40天,低于17℃时,需时2个月。在鸭体内自棘头囊发育为成虫需29~30天。致病性对2~3月龄幼鸭危害很大,减食,无神,步伐不稳,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剖检在浆膜有豌豆大的结节,小肠粘膜肿胀、充血和溢血,小肠壁布满虫体,有时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5.诊断:按临诊表现、病理剖检和粪便检查,进行综合判定。粪检用离心沉淀灶或漂浮法查虫卵。
6.预防:幼鸭和成年鸭分群饲养或放牧,因成年鸭带虫传播。对幼鸭和成年鸭进行预防性驱虫。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中间宿主应及时用药杀灭,放牧水塘最好秋末冬初干塘。加强饲,喂全价料,提高机体抗病力。
7.治疗:用国产硝硫氰醚,按100~125毫克/千克体重,1次投服。四氯化碳按0.5~2毫克/千克全重,1次股服。丙硫咪唑按10~25毫克/千克体重,用小胶管1次股服。二氯酚按0.5克/千克体重,拌料均匀喂服。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2
1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剧烈的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典型病人病情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会很快因脱水、严重衰竭而死亡。
2 菌痢(细菌性痢疾)
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菌痢比较可怕的一种类型为急性中毒性菌痢。它起病急、发展快,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惊厥,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
3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般1个月左右可恢复健康。
4 感染性腹泻
从广义上讲,感染性腹泻系指各种病原体导致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这种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炎症性腹泻及分泌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分泌性腹泻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
防病专家提醒:上述四种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均是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菌者,它们的传播途径相同,主要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的。因此,预防这些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要加热煮熟后再吃,生熟分开(尤其是海产品和肉类食品),防止苍蝇叮咬食物。要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把好病从口入关。
5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在潜伏期后期至发病后2-3周内传染性强。甲肝病毒通常由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和食具、苍蝇等经口感染。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如果水源和蛤蜊、牡蛎、毛蚶等生食的水产品被严重污染,则可致暴发流行。本病秋冬发病较多。也可见春秋两季发病高峰。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6周。临床上分急性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通常起病急,可见畏寒、发热,体温常为39℃左右,有显著乏力、厌食,尤厌油腻,常伴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便秘症状,黄疸可在1~2周内达顶点,病程为2~3个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与黄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症状较轻,不出现黄疸,病程较短。本病不转为慢性,预后良好,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防病专家提醒:应与患者隔离,注意饮食卫生。少年儿童(尤其是集体生活的孩子)、旅行者、经常外出就餐者应当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
6 军团菌病
军团菌病是由军团杆菌引起的以肺部感染为主,可合并肺外多个系统受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排出的军团菌污染环境、土壤和水源成为传染源,其中以各种水源为主要传染源,空调系统带菌也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各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以及长期吸烟者都是易感人群。军团菌病全年均可发生,而以6~10月份发病最多。这与其他的肺炎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区别。军团杆菌可以侵犯身体内许多器官,因此其临床表现常是多种多样,轻者就像得了一次感冒,重者则发生高烧和肺炎。
防病专家提醒,对家庭使用的空调机,应经常清洗空气滤网:家庭用的热水管道、淋浴器、加热器等有可能存留水体的地方,要注意进行定期清洗:室内空气一定要注意定期通风,绝不能窗户密闭: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7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猪是最主要传染源),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且10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4天。感染乙脑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
防病专家提醒,预防乙脑的关键是灭蚊防蚊、注射疫苗、对猪等动物妥善饲养管理。一旦得了病,就要及早住院治疗。
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患者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患眼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本病在夏秋季流行,多见于成人。
防病专家提醒:要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对病人采取隔离,防止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隔离期至少7~10日:“红眼病”患者应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9 布病(布鲁氏菌病)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3
关键词 房屋工程 工程质量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
房屋建筑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相关。房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然而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材料、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一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水平。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的预防工作,意义重大。
一、常见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1.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三是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1)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黏结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3.外墙渗漏,内部霉变。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二、针对实际情况,具体对待,有效地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1.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1)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沙,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2)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3)在砂浆的初次凝固之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三次为宜,同时也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最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10天为宜。
2.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预防措施。(1)首先,如果基层太光滑,应用界面处理剂处理或用1∶1水泥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地刷一层。在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2)在基层抹灰工序前,要先将基层浇水湿润,砖基层要浇水两遍以上。如果砂浆配比上的问题出现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外加剂,调整好配合比。(3)最后,电气线路的相关管道埋设深度必须做到保证管面离墙面距离达到10mm~15mm,暗管要做好固定,不得松动,嵌填的砂浆用1∶3水泥砂浆分遍嵌实,认真养护。
3.外墙渗漏,内部霉变预防措施。(1)房屋建筑的外墙面,应采用带有防水功能的外饰面,且外墙饰面材料有符合要求的吸水率,同时防水涂料的应采用合格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通常分为底、中、面三层不同涂料,每层都应涂刷均匀,等上一层干透后再涂刷下一层,应特别重视中层涂料的涂刷,否则将容易造成涂料表面的起皮和开裂,引发外墙渗水。同时,注意涂刷以后的成品保护,切勿造成涂料表面的破损、划伤。(2)对施工后脚手架洞眼的处理要仔细,封堵要严密,里面应采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抹平,外面再分层涂刷底、中、面三层防水弹性涂料,并且窗户与外墙结合部位填充剂要打满,封堵密实,填充剂干燥后要修裁平整,然后在表面打上密封胶,密封胶与窗框和外墙面要结合紧密平整,不得有气泡和开口处。
4.卫生间和厨房等建筑的预防渗漏措施。 在我国的建筑中存在着很多的房屋建筑渗漏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存在于一些长期潮湿的房间,主要是卫生间和厨房,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首先,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水泥应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膨胀水泥;应采用粒径1mm~3mm的粗砂,要求砂料坚硬、洁净、含泥量低;硅质密实剂型号由厂家指定,同时要求有合格证;进场后进行二次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其次,要合理组织施工,强化施工管理。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卫生间防水施工,由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交底。试抹样板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总之,质量不合格的房屋建筑危害极大,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重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想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以及房屋的质量,就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员工的操作规范、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在整体上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只有这样,房屋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4
【关键词】T梁预制;常见病;原因分析;预防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科学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T梁预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T梁预制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分析一下T梁预制中的各种问题以及预防措施。
二、预制T梁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检查与统计,预制T梁混凝土极易出现外观质量缺陷、低龄期碳化深度高、实体构件回弹强度偏低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1、外观质量缺陷
预制T梁外观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存有色差,马蹄部位混凝土气泡、气孔大而密,腹板部位混凝土存有鱼鳞状水纹、蚯蚓状水线、挂帘式砂痕、施工冷缝等方面。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施工企业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单纯从混凝土强度上考虑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导致原材料选用不合理、配合比设计存有缺陷。
最初进行预制T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用P.O52.5水泥、2-25mm(由于圆孔与方孔的差别实为5-31.5连续级配)连续级配碎石辅以奈系高效减水剂配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高达175kg/m3,进行复盘检验时发现混凝土轻微离析,由于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差引起的泌水、扒底现象,这点很显然容易导致混凝土均质性性差、过振使混凝土表面形成水线、水纹,同时对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不利。
第二、施工企业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忽视拌合物质量,离析现象频有发生;计量装臵人为因素大,坍落度控制不严。
在施工巡检过程中发现浇筑混凝土粘聚性差,为了图方便、减小振捣工作强度,人为放大混凝土坍落度,经测高达220mm,坍落型式为骨料堆积型,大大降低了混凝土抗离析性能。
第三、混凝土布料方式、振捣工艺不合理。
通过施工现场发现,大部分预制梁场均采用单隔板层向垂直布料,在马蹄上方“直线型”单隔板布臵附着式振捣器,以人工振捣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等布料方式及振捣工艺。该法存在混凝土气泡不易排出、零星频繁拆卸附着式振捣器导致施工不连续等缺点,导致马蹄部位排气不畅、气泡密集,甚至容易出现纵向“冷缝”。但是,如果在腹板部位同样出现大量气泡、气孔,这与外加剂中辅料“引气剂”的品种及气泡形状、分布结构有直接关系,应引起注意。
2、低龄期高碳化
碳化过程在正常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空气中的CO2不断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和毛细管渗透,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Ca(OH)2生成CaCO3的作用称为混凝土碳化。在比较正常状况下混凝土低龄期(3个月以内)碳化深度一般为不会超过0.5mm,但在实际回弹检测时发现在2个月内多数出现2.0mm以上的碳化深度,这不仅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强度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
经调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极易引起混凝土低龄高碳现象:
第一、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严,普遍过大,实际单位用水量偏高;混凝土混凝土水灰比对碳化影响较大。胶凝材料总量不变,单位用水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多的游离水。游离水决定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大小及孔隙结构。孔隙率较大而形成的毛细通道为空气中的CO2等介质入侵混凝土内部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养生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多采用人工浇水干湿交替养生;合理的养生方法不仅能确保混凝土构件实体质量,亦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早期碳化,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后,由于水化热,内部温度高,如果不及时补水覆盖或密封保水养生,极易导致混凝土内部游离水由内至外“迁徙”,在表面形成毛细通道、增加混凝土表面孔隙率,加速了混凝土的碳化。另方面使混凝土表面“变酥”而削减混凝土回弹强度值。
3、现场回弹强度推定值偏低
回弹强度推定值虽然不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的依据,但仍是工程技术人员对实体构件质量进行无损检测的首选。根据其他项目回弹检测及芯样结果统计发现,预制T梁回弹强度合格率相对较低;为此,组织专班深入施工,结合工程实践作如下两点原因分析:
第一、混凝土自身强度不够(芯样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新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控制不严,随意加水,胶凝材料及减水剂计量不准确,原材料品质发生变化,振捣工艺不合理,工序控制不严,养护不科学等均是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第二、碳化深度影响回弹强度推定值(芯样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低龄高碳也是导致预制T梁混凝土回弹强度推算值不符设计要求又一重要原因。预制T梁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养生困难,多采用人工浇水干湿交替循环养生,一方面加速了表面碳化速度,另一方面混凝土表面极易变酥,两者的叠加效应而导致回弹值难以达标。
三、改进及预防措施
经过对预制T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应从混凝土原材料的优选、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合理选择布料方式及振捣工艺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编制实施相应的施工控制要点。
1、原材料优选及配合比优化设计
(一)、统一预制T混凝土用碎石级配规格以及掺配方式。
(二)、通过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检验,选用P.O42.5水泥与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配制预制T梁混凝土。
聚羧酸类减水剂相比奈系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保坍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为预制T梁混凝土配制用减水剂的首选品种。但相对于奈系减水剂,聚羧酸类减水剂更为敏感,受拌和时间、掺量、集料含泥量等因素影响较大,为此对拌合站计量设备及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加剂应采用电子秤计量系统。
优先出适应性广的减水剂也并不意味着能拌制出质量稳定的混凝土,外加剂母料或水泥掺合料发生变化,两者的适应性也可发生不利混凝土质量的变化。如:出现泌水、扒底、沉砂,坍损过快,摻量惰性等现象,就可判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较差。
(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确保混凝土工作性的前提下降低单位用水量。
2、混凝土施工控制
(一)、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控制
预制T梁混凝土浇筑期间首先应确保混凝土较好的工作性,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拌合站与梁场运输距离、环境温湿度来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坍落度和入模坍落度。入模坍落度以能从运输车卸料最小值为准,一般宜控制在110-140mm之间。进行现场检测塌落度还应观察混凝土的工作性,不同的坍落形式代表不同的工作状态。
(二)、改进布料方式及振捣工艺
合理布料和选择振捣工艺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要素。通过对不同工艺的分析与总结,采用如下工艺进行预制T梁的混凝土施工,更有利于提高T梁混凝土的内外在质量。
预制T梁施工工艺:吊斗施工、双隔板双面梅花状布臵(相邻间距不超过75CM)变频附着式振捣器,单隔板布料至马蹄斜面部位,单隔板开启附着式振捣器(高频),间断式多次数振捣(每次振捣5-10秒),以排气为主;继续布料至波纹管上方,开启附着式振捣器(高频),间断式多次数振捣(每次振捣5-10秒),辅以人工插入振捣棒振捣;最后布料至单一隔板顶面,以人工振捣为主,附着式振捣为辅。依此进行下一个隔板的施工,向梁体另一端斜向推进。期间,拆卸附着式振捣器时,应把握好施工的连续性进行整体向前移动安装,确保进行任一隔板施工时,下一隔板的附着式振捣器安装检查完毕。
(三)、加大养生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合理选用养生方法。
预制T梁属异形构件,常规养生困难,现场施工人员图省事通常采用人工浇水干湿交替循环养生或根本就不养,该举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在此就不作赘述。如下主要在一般季节(不含冬季)结合不同地区水资源情况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养生方法:
缺水地区:梁体采用内贴薄膜外用复合型土工布全面覆盖的养生方法进行保湿养生(混凝土拆模后及时移开模板,向其表面浇水,待饱和流淌后用塑料薄膜沿浇水方向敷贴,在转角处用封箱胶带黏贴固定,养生过程中设专人管理,必要还应进行局部补水),以形成“湿热”的小环富水地区:梁体采用表面敷贴薄膜外用自动喷淋水管补水的养生方法进行保湿养生(混凝土拆模后及时移开模板,向其表面浇水,待饱和流淌后用塑料薄膜沿浇水方向敷贴,在转角处用封箱胶带黏贴固定。
四、结束语
T梁预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导致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根据报告分析的结果和技术人员的分析,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相关问题,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方式方法,以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出现,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5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的速度非常快,通车里程逐年创新高,沥青混合料作为公路路面的主要材料之一,应用的非常广泛,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柔性面层,车辆在其上面行驶,由于车轮与路面两级减震,行车舒适性非常好,噪音低;由于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对路基、地基的变形或者不均匀沉降适应性强;沥青路面修复速度快,碾压后温度达到50度以下即可通车等。虽然沥青混凝土路面较水泥路面具有这些优点,但是如果我们在施工时,不能很好的对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混合料以及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一些质量病害,对行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本人对沥青路面通车后容易出现的一些质量病害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一下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早期反射裂缝
所谓反射裂缝,是指由基层或者老路面的裂缝引起其上层路面在原位置的裂缝。反射裂缝主要分布在行车道或者路中部位,从裂缝的形态可将反射裂缝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大多为纵向开裂网状扩展。反射裂缝一旦产生,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迅速向四周扩展,就会形成一道裂缝带,修复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所以,在施工时就要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消除施工中遗留下的潜在隐患。
1.1 形成原因
早期反射裂缝主要是由于基层的裂缝或者路基的沉降不均匀所造成的,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施工面长,施工单位由于养生不到位或者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造成基层干缩或者温缩性裂缝。由于半填半挖路段和土质较差的路堑路段、路基出现不均与沉降形成路床裂缝。
1.2 预防措施
半填半挖路段,在稳定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应该将表面的草皮、树根、淤泥和腐殖土等杂物清除,应该分层设置台阶,台阶宽度的控制应挖至原状坚硬土层,并应不小于1m,在全宽范围内压实,压路机难以碾压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压实顶面应该预留2%~4%的单向排水横坡。
土质较差的挖方路段,在施工前应该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共同查看现场,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换填或者其他加固措施等进行处理。在路基验收时,对此部位加强检测,尤其要加强弯沉检测。
在进行半刚性基层施工时,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高现场所用材料的抽检频率,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并对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在达到设计强度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小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基层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养生,洒水避免忽干忽湿,避免基层受冻,并进行交通管制。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该对沥青用量适当增加,这样能够减少混合料的孔隙率,起到延缓裂缝扩展的作用,另外,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加强碾压能够使混合料达到较高的密实度,也可起到减少反射裂缝的作用。
1.3 路面松散
沥青混凝土路面松散,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路面使用初期,路面面层的集料和沥青结合料分开,情况较轻时,路面会出现麻点,严重的情况下,表面纹理粗糙,甚至形成坑槽,影响通行质量和道路使用寿命。
1.3.1 形成原因
造成面层松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沥青稠度偏低,粘结力差,或者沥青用量少于设计规定;沥青面层摊铺时,出现离析,离析部位属于大骨料集中的部位,缺少细集料,混合料不能有效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沥青老化而发生剥落使沥青与集料粘结力降低;所用矿料过湿、摊铺时基层积水或者摊铺时气温过低,致使混合料温度降低过快,沥青与骨料之间或面层与基层之间不能有效粘结。
1.3.2 预防措施
在选择沥青材料时,应该选择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塑性和抗老化性能符合要求的沥青,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确保沥青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时,发现有离析部位要及时对离析部位进行消除,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材料质量,清除基层表面积水,并遵守相关规范对施工温度的要求。
2 车辙
沥青路面特别是高等级路面,建成通车后,就会逐渐产生一些车辙,这就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1 形成原因
车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原材料质量状况不稳定,特别是碎石、石屑等集料,集料时粗时细,矿粉时多时少;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准确;超载行车;在进行沥青面层施工时,面层压实度不足;沥青质量不合格,粘度低,感温性强等原因,这些原因都会使公路通车一段时间后,路面形成车辙。
2.2 预防措施
想要预防车辙的产生,首先应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碎石质量、规格的控制,对材料进场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沥青原材料的选择,应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或者改性沥青,并应该对沥青含量进行严格控制;从拌合楼安装调试开始,对各个料仓的计量控制装置、集尘装置的准确性和运转技术状态的正常性进行严格检查,从而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均匀与稳定;对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加强碾压,达到规范及设计文件规定的压实度要求,控制好沥青含量及剩余孔隙率,另外,SMA的级配为间断级配,也是一种具有优良高温稳定性的混合料,目前出现的病害也很少;严格控制超载车辆上路。
3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施工的主导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如果原材料或者施工工艺没能很好控制,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各种质量病害,比如网裂、车辙、拥包、坑槽等,为了尽量避免出现这些质量病害,我们在进行公路工成施工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严控每一个施工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早期病害的发生,从而保证行车质量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闫海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与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2]李平伟,包魏学.刍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病害问题的处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3]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高平,胡小圆,郑涛.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与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0.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6
关键词:质量通病;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96-02
随着变电站工程建设要求逐步增高,在工程项目确保达标投产的前提下,还要进行国家电网优质工程、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建筑工程鲁班奖等创优工作,工程创优是对工程工艺质量的检验和认可,工程产生质量通病是对创优工作最大的阻碍。笔者结合多年的变电站土建工程消缺经验,得出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主要集中在道路裂缝及裂纹、围墙裂缝及裂纹、房屋漏水及渗水(主要是窗台、雨篷、屋面)等方面,为了有效的避免上述质量通病的产生,文章对上述常见质量通病经过系统的分析,找准通病产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杜绝质量通病的反复产生。
1 道路裂缝及裂纹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1 产生原因分析
①道路横向贯穿裂缝多半为道路垫层和面层伸缩缝未同缝引起。
②道路缩缝周边产生不规则裂纹多半是由于道路切缝太浅引起。
③伸缩缝处翘边是由于道路未设置胀缝或胀缝设置不规范引起。
④道路出现局部塌陷断裂,属于道路路基局部处理不到位,路基不均匀沉降所引起。
1.2 防治措施
①道路施工前,必须对全站道路分缝进行提前策划,并绘制分缝平面图,对相关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交底,确保道路垫层和面层上下同缝,避免出现由于道路上下层收缩不一致所造成得横向贯穿裂纹。
②道路缩缝一般采用马路切割机后期完成,切缝的深度一般应控制在该道路施工层厚度的2/3以上。
③道路胀缝的设置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设置,一般为每20 m设置一道,在道路圆弧起头处必须设置。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 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④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不得有表层耕植土,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地基的压实系数,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道路塌陷、下沉。
2 围墙裂纹和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1 产生原因分析
①围墙竖向和斜向贯穿裂缝为围墙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
②围墙的表面不规则裂纹多半是粉刷空鼓引起,并伴随反碱现象。
2.2 防治措施
①围墙基础不均匀沉降,挖方区多半是围墙基坑回填不及时,或基坑回填未夯实,基底泡水引起,在围墙基础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夯实防治;挖方区离构架基础较近的围墙也是常出现围墙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薄弱部位,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地梁代替条形基础,防止不均匀沉降。填方区围墙基础建议采用桩基加地梁的组合形式,防止围墙不均匀沉降。
②围墙粉刷空鼓的防治,砌体养护到位才能进行粉刷施工,墙面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洒水湿润。粉刷前要在砌体表面涂刷界面材料,界面材料也必须湿水养护好后才能粉刷,粉刷用砂浆严禁采用施工砌筑砂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1∶2或1∶3水泥砂浆粉刷,抹灰必须分层进行,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控制在6~8 mm;面层宜为7~10 mm,但不应超过10 mm。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7 d。室外气温低于5℃时,不宜进行外墙粉刷。各抹灰层接缝应错开,避免位于不同基体交接处,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
3 房屋漏水及渗水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3.1 产生原因分析
①雨蓬及阳台,板和梁交接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导致混凝土结构渗水。
②雨篷根部的落地灰未清理,防水卷材未铺至四周雨篷梁顶面,导致防水卷材未起到防水作用,导致渗水现象产生。
③窗洞周边的砌体粉刷空鼓,导致窗台四周渗水。
④窗框与窗洞间发泡剂采用刀片割平,造成发泡剂渗水,引发窗台渗水。
⑤外墙的粉刷空鼓,外墙砖的勾缝不密实,雨水顺着外墙砖与外墙粉刷层间的空隙顺墙面渗透,造成墙面及窗台的渗水。
⑥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楼梯井周边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防水处理不到位,造成屋面漏水。
⑦屋面排水管安装高度过高,造成屋面形成积水,出现渗水现象。
⑧屋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纹,造成屋面漏水。
⑨屋面防水施工不规范,搭接不够,防水卷材产生空鼓现象,形成防水层内进水,造成屋面漏水。
3.2 防治措施
①雨蓬及阳台的混凝土坍落度不易过大,在雨蓬及阳台的板和梁交接处混凝土要进行二次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②在做雨篷防水前,雨篷根部的落地灰必须清理干净,防水卷材铺贴至雨篷梁四周顶面,铺贴紧密,无起鼓现象。
③窗洞周边的砌体粉刷采用1∶2水泥砂浆粉刷,养护到位,防止空鼓。
④窗框与窗洞间发泡剂严禁采用刀片割平,破坏表面的密封层,可以直接用手将发泡剂按入窗框与窗洞中。
⑤外墙粉刷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质量,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控制在6~8 mm;面层宜为7~10 mm,但不应超过10 mm,养护到位。外墙砖的勾缝必须要挤压到位,可以采用2遍以上的反复勾缝挤压,确保外墙砖灰缝的密实,避免雨水的进入,造成墙面渗水。
⑥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等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上打孔开洞。穿透屋面现浇板的预埋管必须设有止水环。屋面水落口、空调室外机底座、出屋面管道、屋顶风机口等,在与刚性防水层交接处留20×20 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层处理。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应用柔性防水卷材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 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 mm),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500 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成高度不小于30 mm的圆锥台。伸出屋面井(烟)道及上屋面楼梯间周边应该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砼防渗圈,高度不小于200 mm。
⑦屋面排水管高度不得高于防水层,屋面采取结构或建筑找坡,确保排水口处于屋面的最低点,避免屋面积水。
⑧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⑨屋面防水层必须在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基层上进行施工,确保防水卷材铺贴密实,防水卷材的搭接不能小于8 cm,避免搭接不牢固,造成防水层进水,影响屋面防水效果。
4 结 语
质量通病的防治是工程质量工艺创优工作的关键,也是确保工程无缺陷移交的根本,在质量通病防治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总结分析,不断纠正完善,才能真正的做好防治质量通病的工作,这条道路是漫长的,也许没有终点,但是唯有努力的向前迈进,才能够保证自己在领先的施工水平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