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字 高校 学科建设 合理模式 实事求是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国内新的需求,高校在制定综合性的教育计划时,不仅有专业教育科目,而且开设人文、自然、美育、管理、体育、道德教育等以及一些综合性的选修课程。由于学科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越来越多,并将形成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学科的综合性发展使高校的结构更向综合性发展。高校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学科建设与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所大学中一般主要有文、理、工、政法、教育、财经、医、农、艺术、体育、音乐等学科。在这些广阔的科学文化背景上,培养各种各样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学科建设与发展是高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认为∶
一、正确制订高校学科发展的合理模式
高校的学科发展模式因各自的实际情况而存在差异,但必须重视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主要是∶
1、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2、学科发展规划与高校的整体目标和方向一致,并具有现实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各要素要系统整合合理、科学、符合实际,并经得起实践检验。
3、正确处理过去与现在、当前与长远、过去与未来的关系。
4、提高现代信息的利用水平,以做好全局性工作,稳步发展。
5、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持活力。
制订高校学科发展的合理模式要把规划贯穿于高校的决策之中,必须与社会进步、科技、经济发展相联系。她不但利用过去的成果、经验,而且又重视、利用对今后工作的指导作用。这样就可能处理好过去与现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性,力争获得最优的办学效益和发展空间。
二、认真做好高校学科发展规划的制订与研究
高校学科的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基层部门发展规划、总体发展规划和战略发展规划。
1、在做好基层部门发展规划、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重视和加强战略发展规划的制订与研究。
2、应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科学原理和方法以及战略发展思想始终指导发展规划和建设,避免封闭性、依赖性、短期性、盲目性和先天不足性。
3、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制订发展规划时,需要的各种背景资料、相关信息、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时域的动态性和非线性,使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创造性、改革和超常规性在规划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片面地强调依赖定性分析、直觉判断、经验推理都难以做到全面、系统。因此,必须将思维方法与直觉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互相补充。
学科发展的规划是一个目标群。基础性学科,工科、财经等应用性学科,理科等学科的结构规划,反映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基本目标中主要因素是∶①学科建设与高校的协调发展。理顺机构、工作秩序,提高效能;理顺与教职员工、学生的关系,尽量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使基本目标的实现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②学科建设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及时、正确地抓住机遇,适时调整发展目标,力争使一些学科的发展走在前列。
三、对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1、学科建设首先要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一所学校的发展规模是有限的,设置多少专业,这些专业涉及几类学科,首先要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分设11门类,下设72个二级学科类,249种专业。专业比以前减少了255个,这样就拓宽了专业面,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一个专业一般横跨两个以上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与专业设置相适应。根据教育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原有专业改设新专业者,应符合新专业的所需条件,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在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数内,每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并按其分类属性设置专业,以形成优势和特色。
2、根据人才需求分析、预测,确立办学层次、学科、专业结构比例。在层次上,确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在学科结构上,确定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综合性学科的发展比例。在专业结构上,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学科范围,按大专业招生,分阶段教学,加强基础,按需分流专业方向,因材施教,双向选择,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
3、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或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重点学科建设涉及学校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管理、实验室、对外交流、运作机制等方面,旨在形成优势明显,具有特色,相对稳定,对学科、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具有一定公认、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合理的、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和科研有明显优势和规模效益,教学和科研条件优良,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管理、运行机制健全、高效。做好重点学科建设能促进一般学科的建设,主要是:首先,重点学科建设涉及面宽,政策性、学术性强,有一定的难度。加入世贸后,学科建设也要面向世界,许多工作要按国际规范化标准进行。重点学科在建设规划、建设项目和建设过程中探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其他学科的建设中可以借鉴。其二,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联合攻关以及与其他学科合作中,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形成学科群的协同发展。此外,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学科间的交叉、延伸,有利于形成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和学科群体。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学科建设;内涵;问题;规划;组织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28-04
Study on the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in sport colleges
GAO Yang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 China)
Abstract:Sport universities nowadays should have the three major functions of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carrying ou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ing the society, which based on the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The essay uses the summary from practice, social interviews, and inductive conclusions to dwell on the detonative meaning of the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in sport colleg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lanning of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hope that we can have deeper study with our colleagues into the issues of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in sport colleges, focus in the symbolic project of the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port colleges.
Key words: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detonative meaning;issues;planning; to carry out,;countermeasures
当今体育院校必须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而三大功能的基础则是学科建设。学科是体育院校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基本平台,学科建设是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体育院校都将学科建设放在了突出重要位置,问题在于一些院校在具体实施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内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规划和组织实施,把学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充分发挥体育院校的三大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1当前体育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院校都将学科建设放在了突出重要位置,问题在于一些体育院校在具体实施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学科建设上的急功近利违背了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将严重制约和扭曲学科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后患无穷。
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着对体育院校学科建设内涵理解不够准确或深入,在学科建设中有急功近利倾向,表现为目标上急于求成,方法上偏重外延拓展,手段上偏重物质投入。具体说有八重八轻,即从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上看,重追赶,轻前瞻,轻规划;从学科建设出发点上看,重攀比,轻可能;从学科建设目标上看,重规模,轻结构;从学科建设目的上看,重名分,轻应用;从学科建设手段上看,重外在投入,轻内涵发展;从学科建设的重点上,重物质,轻人文;从学科建设方式上看,重增量,轻存量;从学科队伍建设上看,重引进,轻培养。而且是这种倾向在院校、学科点和学者三个层次上都有体现。体育院校主要求学科之全,即学科点数量和门类的增加,相对忽视学科结构与特色;学科点求高,即求学科点上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办学层次的完整,相对忽视特色与学术方向的凝聚;学者求快,即求科研成果数量的增加,相对忽视科研成果质量和原创性学术贡献。
我国体育院校的学科建设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是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和制度背景的,我们的学科发展总体上是赶超型发展,学科发展又处在转型阶段,大学等级制度往往与学科规模和结构挂钩,大学评估指标也偏重学科规模,大学资源配置机制也主要以学科数量为基本标准等等。
学科建设上的急功近利对于学科建设、院校的发展乃至整个体育科学发展事业都有严重的危害。它会导致我国体育院校学科的宏观布局出现低水平重复,导致高等体育院校教育供给与需求的低位“均衡陷阱”,这种低位均衡一方面不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学科结构,制约学科优势与特色的形成,另一方面掩盖各个学科点水平与质量上的缺陷,制约我国体育院校整体学科水平提高。如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本科新专业设置情况表所示,近几年我国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的专业设置出现了布局失控,在较低水平上不断地进行重复建设(表1)。
表1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本科新专业设置情况
因此,在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就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重大误区和对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他们有的已经开始意识到或正在纠正,有的还在影响我们的实践。
一是认为学科门类齐全就是学科布局合理。较多的院校在学科布局上贪多求全,盲目追求学科设置的多门类、齐全性,争办体育大学,抬高办学层次。从传统模式多年运行的结果来看,各体育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由“小而全”变为“大而全”,盲目追求全面优势,扩展弱势学科,致使体育院校专业设置趋同,缺乏特色,“千人一面”。
二是认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等于学科发展水平。在学科建设中走捷径,搞短平快,只重视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不重视或轻视自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术梯队的形成、学科基础设施的改善、学科氛围的营造和学科环境的构建,因而一个院校的学科整体水平仍然上不去。
三是认为科学研究水平等于学科发展水平。这种观点认为,学科的发展是通过知识创新、知识发现的,科学研究是知识创新、知识发现的主要手段。因此,科学研究的水平也就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水平,因而缺乏对学科发展水平的系统认识和整体把握。
四是认为有钱就能搞好学科建设。
2体育院校学科建设规划
2.1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按照国家有关制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各体育院校的办学实际,研究生、本科生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而定。
学科建设的目标要依据体育院校的整体定位来确定,定位是有层次的,不同的院校定位,有不同的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定位决定着学科建设的目标。因此院校定位在学科建设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须根据社会评价与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给予恰当的定位。
2.2学科建设的体系结构
1) 主干学科――这是学科总体框架的支柱,一般由反映和表征体育院校学科水平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组成。主干学科要带动一批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成长。是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学科群,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重要基地。2) 基础学科――由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等学科组成。这些学科既有其自身的学科特色,又对主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学科总体框架的基石。3) 相关学科――是由主干学科延伸出的一些学科,及其它有关的如一些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育经济管理类学科。这些学科有自身的特色,也有一定的基础,是支持主干学科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不可缺少的部分,应适度加快发展。4) 生长学科――这类学科是指已萌发出的一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它们虽然基础较差,甚至还构不成学科,但对体育院校的学科结构调整有着重要影响。
上述学科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学科体系结构框架的基本板块和支柱。每个体育院校的学科体系的内容尽管可以不同,但其构架应大致相同。
2.3学术梯队建设
学术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而学术梯队建设的核心是选聘学科带头人。要为学科带头人组建一支素质良好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要赋予学科带头人相应的职权,明确学术带头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2.4搞好体育院校学科调研是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基础
一个好的学科建设规划必须立足于学科调研的基础上,实践中学科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中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要进行学术论证。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3~5个);本学科的学术队伍与发展趋势;本学科各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与在研项目;本学科的支撑条件与自我发展潜力;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特色;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对本学科的支撑与合作情况。
在学科调研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体育院校自己的特点和性质理顺各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不同学科制定具体的整改和发展措施,提出进行学科调整,合并或撤消的方案,确定体育院校的主干学科、基础学科、优势学科、传统学科、新兴学科等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2.5体育院系学科建设规划实证
2.5.1成都体育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2003-2005年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特别强调从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总体目标为围绕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目标和学院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将把学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倾力打造优势和特色学科,更加注重学科的内涵结构,并本着“以体为本,医体结合,文理渗透、多科发展,整体优化”的学科发展思路,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学研究,提高管理水平,使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体现在继续做好申请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相应博士学位授予点工作,完善学位授权层次体系;在抓好现有硕士授权点建设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新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注重打造精品学科,力争在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上取得突破;强化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促进学科发展。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主要措施:实施“136”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学术队伍建设;以科学研究为载体,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学科建设条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学科建设管理水平。2005年成都体院申请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虽然最终未成功,但在四川省以全票通过进入国家评审,为再次申请博士单位奠定了良好基础。新闻学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2.5.2武汉体育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特点与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武汉体育学院在认真思考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两个问题,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科研发展规划、竞技体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两翼、管理服务作保障”的整体发展布局,确立了“两大步三小步”(21世纪头15年、30年的两大步发展,2002至2020年分3年、6年、9年的三小步推进)战略布局规划,提出了“五项战略、四个工程”(人才强校、学科带动、质量品牌、科研攻坚、高水平竞技5项战略和新校区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服务、文化形象4个工程),对学院全局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举措逐步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发展速度超常规。
2.5.3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管理系学科建设规划与实施特色
体育管理系按学院“十五”规划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实现“体育产业经营特色明显,主要研究方向在国内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的目标,制定了系2003-2005学科建设三年规划和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规划主要包括由学生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师资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目标、科研工作目标组成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主要工作与措施等。其中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是按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为方向,以做高做强为目标,实现学科与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的。体育管理系紧紧依靠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是博士授权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上海建设亚洲体育产业中心的资源优势,根据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二个本科专业特点及办学特色,确定学科建设实行系主任负责制,全面落实系学科规划与建设工作,并确定了由博士导师胡爱本教授担任顾问,体育赛事管理与推广方向、体育休闲与健身经营管理方向、体育经纪与体育管理彩票经营管理方向分别由李南筑、钟天朗、刘炜与潘肖珏为牵头人的目标责任制。通过学科建设力争获得体育学下的“体育赛事运作”、“教育经济学管理”两个硕士点,新办一个专业,建成两个研究中心,本科重点办好市场营销专业,争取达到听天国内领先水平。
3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
3.1健全学科建设领导管理体制
必须健全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领导管理体制,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实践证明需要建立院校、系两级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院校、系的学科建设工作。
3.2强化竞争意识,建立激励机制
学科建设应当采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建立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对学科建设执行人和带头人亦应根据学科评估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与处罚。
3.3强化过程管理,实施立项建设
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建设。在资金、设备投入、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配套政策方面,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级管理,重在建设的原则,采取分期分批滚动实施的方法。学科建设要强化过程管理,定期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3.4积极走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道路
大力推进教学、训练、科研的横向联合,改变封闭、自我循环的学科建设模式,是当前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加强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对策
4.1充分认识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防止急功近利
加强体育院校学科建设,必须明确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内涵,明确学科建设不同于学科发展,明确学科建设主要是对学科的知识生产体系和组织体系的建设,明确学科建设实际上是指对本院校相关学科点和全院校学科体系的规划与建设。
4.2树立大学科建设理念,推进一流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建一流学科作为推进体育院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学科整合,构建以学科群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提升学科创新能力;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形成学科发展的综合优势,提高学科综合竞争力;树立科学人才观,强化学科发展的竞争机制,增强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
4.3实施学科高原发展战略,注重学科建设目标的层次性和协同性
构建具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群是增强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体育院校应大力实施“造峰填谷”的学科高原发展战略,在重点发展优势学科时,还要为后起学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学科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提升体育院校的学科整体水平,使优势学科获得更多学科的有力支撑。
4.4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应避免三种倾向,充分发挥院校、系两级学术组织的作用
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应避免三种不良倾向:学科建设管理的行政化、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学科评估的急于求成。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系级学术组织的积极性,科学论证设置学科专业,学科评估需要保持连续性。
4.5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应遵循的五项原则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4.5.1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应遵循五项原则
1) 学科建设要着眼于知识经济与全球性体育竞争的目标。2) 学科建设要考虑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需要。3) 学科建设应立足于各院校的学科基础,体现自身的特色,不要求全求新搞小而全。4) 学科建设要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要与体育院校的深化改革相衔接。5) 学科建设要与体育院校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相结合。
4.5.2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中应该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1) 正确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性、技术性学科的关系。2) 注意各学科间的交叉、协同和互补共进。3) 正确处理好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的关系,贯彻“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4) 正确处理教学训练与科研的关系,坚持教学训练与科研并重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原则。
4.6体育院校要加大管理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的作用
要实现高水平体育院校的学科建设目标,应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要大力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探索重心下移、分权管理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学科建设的重心在系的思路。重心下移并没有减轻院校在学科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相反使院校在如何找到突破一些难点的解决思路和机制;如何依法治校、宏观协调评价等方面面临着考验。
4.7加强体育院校学科点建设的策略
1) 要对每个学科点进行准确定位。学科点建设要遵循学术研究的规范和逻辑,建立各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学术组织,使学科点在课题评审、成果评奖、成立学科组织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和平等机会。2) 要注重凝炼学科点的研究方向。要根据每个学科点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瞄准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实践前沿,在学科建设的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凝炼出具有学科特色、反映学科发展需要、代表学科发展趋势的学术研究方向。3) 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强重点课题攻关。要围绕每个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和课题,盘点和整合现有的学科点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力量,加强各学科点的横向联系,实行共同攻关、形成合力,力争出一批有特色、有质量、有影响、代表本学科学术研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4) 要提高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塑造一大批满足体育院校发展需要和其他社会经济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5) 要加强每个学科学术梯队建设。6) 要加强学科间的“联姻”,开展广泛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 高扬.体育院校学科建设问题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0,15(2):22-25.
[2] 高扬.对体育院校科研所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D].2000年8月成都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
[3] 成都体育学院2003-2005年学科建设规划,2003.1.
[4] 高扬.体育软科学问题探讨[J].体育文史,2000,23(6):37-38.
[5] 四川省学科建设研讨会交流资料,2002年4月成都体育学院.
[6] 四川省级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规划,1999.10.
[7] 成都体院经济管理系.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学科建设现状与对策,全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交流材料[J].上海体育学院,2006.4.
[8] 全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暨学位授权点建设研讨会交流资料[J].上海体育学院,2000.7.第30卷
投稿日期:2005-07-18
基金项目:成都体育学院社科基地重点资助课题。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3
1现状分析
1.1上海卫生监督学科建设探索
1.1.1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上海市的卫生监督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期,学科建设重点在孵化和积累阶段。为此全市制定了卫生监督学科发展规划,凝练卫生监督学科下一步发展方向。明确以卫生监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继续重视并进一步开展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理论研究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同时,关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实践和应用情况,深化和扩展各类卫生监督技术方法的研究,努力提升研究成果的被认可度,使之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1.1.2完善学科发展决策机制。为促进卫生监督各专科发展与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专家在学科建设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市和部分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组建了所级、学科组两级学术委员会,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所级学术委员会充分听取各学科组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有重点、有步骤地负责学科建设的具体实施。
1.1.3健全学科建设日常管理机制。为加强科研课题管理,使科研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制订了《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课题实施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并开展课题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促进科研规模不断扩展,科研质量不断提高。为加强与区县所的沟通,推动各区县所科研工作的交流,还建立了市区两级科教联络员制度,在科研管理中引入了互动机制。
1.1.4建立学术交流定期平台。定期召开学术论文交流会、讲坛及学术论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与高校、研究单位合作,邀请学术界知名学者和专家,每年组织多次全市性学术讲座。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讲座,扩大视野,了解前沿,促进了卫生监督学科建设。另外,2006年初我们创办了《上海卫生监督》杂志,2011年更名为《卫生监督理论与实践》,为卫生监督学术交流及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5形成学科、项目、人才孵化机制。我们根据“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了“卫生监督管理”、“环境卫生监督”和“医疗安全质量监控”3个二级重点学科,有重点的进行学科建设。自2006年起设立了“上海卫生监督科研基金”项目,充分发挥卫生监督科研课题“孵化器”的作用,鼓励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应用性卫生监督课题研究。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自2006年起在全市卫生监督系统内通过“个人申报、专家评审”的形式,择优遴选了23名35岁以下青年卫生监督员,实施为期3年的优秀青年卫生监督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双导师制”。
1.2上海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成效
1.2.1科研课题。从2005年来,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累计获得各级各类项目354项、约1004.42万元的资助(见表1)。“卫生监督学”已列为上海市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年行动计划中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并获100万元的资助。
1.2.2。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空气,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发展,2006年初创办了《上海卫生监督》杂志,2011年更名为《卫生监督理论与实践》。为卫生监督学术交流及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百名监督员数从5.15篇增加到14.00篇(见表2)。
1.2.3人才培养。近年来已输送多位学科带头人到国外知名学术研究机构交流访问学习,掌握国际前沿动态,引入先进理念、原则、做法,为卫生监督学科快速发展提供推进引擎。2008年,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名人员成功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并获30万元的资助,10人成功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1.2.4上海市卫生监督人员学历变化。2006年,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设卫生监督研究生课程班,鼓励和支持全市卫生监督系统在职人员参加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法律等专业学习,通过系统培养,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从2006年的42.20%增加到80.18%(见表3)。
2主要问题分析
2.1卫生监督学科基础薄弱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6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从学科建设发展角度上讲,学科建设的内容包括学科规划、学科队伍、学科基地、学科项目、学科环境等方面[1]。对照上述基本条件和要求,卫生监督学科建设还有很长的路。
2.2卫生监督学科总体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不高
尽管近年来卫生监督机构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整体而言,卫生监督学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学科建设规模仅初具雏形。学科规划、学科人才队伍、学科基地、教学书籍等基础条件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发展规划、缺乏学科领军人才,没有专门的教科书等。
2.3卫生监督学科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严峻、政府监管职能不断强化等新形势,卫生监督作为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手段,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而相对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学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且限于目前人员的学历层次,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更多地依靠经验执法,对问题的分析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满足于完成任务,既对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深入、系统研究的能力,也缺乏对自身工作科学发展的系统考虑。由于缺乏学科建设对于业务工作的支撑,造成卫生监督日常工作中取证手段和标准的缺乏、现场快速检测标准的缺乏、评估指标的缺乏,这些都制约了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
3思考和对策
3.1明确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才孵化成长的摇篮,是提高卫生监督能力和卫生监督工作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握好学科建设这个有力抓手,就把握住了卫生监督发展的关键,就能带动卫生监督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但是,学科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以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目标,科学合理的设定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改革现有卫生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致力于建设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反映和支持我国卫生监督工作实际的卫生监督学科。#p#分页标题#e#
3.2构建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框架
3.2.1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主要框架。卫生监督学科建设框架应当以各基础学科的卫生监督法规体系、卫生监督标准体系、卫生监督指标体系和卫生监督支持体系为研究重点。卫生监督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和完善旨在提高卫生监督依法执法能力,促进执法严谨与公平;指标体系研究目的在于正确评价卫生监督状况,辅助评估和决策;卫生监督支撑体系研究则旨在提高卫生监督技术执法能力。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凝练 学科建设 实践
一、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学科工程是新三项工程的核心工程。学科建设是依据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通过对学科全方位的建立、改造、提高,从而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并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上层建筑。学科建设内涵涉及到学科方向、学科队伍、科学研究和学科基地等方面。学科建设还“包含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是运用规划、政策、人力、物力等因素使某个学科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在横向层面上,学科建设涵盖着凝练学科方向、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科技与文化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术人文环境建设,等等。在纵向层面上,学科建设涵盖了凝练学科方向、_立组建学科组织、巩固提高学科等方面。由学科建设的横向层面与纵向层面上看,凝练学科方向是处于两者的交集中。
二、凝练学科建设方向的战略意义
在学术带头人成长的道路上,要有意识地凝练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并要坚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一个有希望获得重大科研突破的课题上要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在管理上,要为那些富有前景的学科带头人营造良好宽松的学术氛围,“要以知遇之情打动人,以优厚待遇吸引人,以优越环境留住人,用得力措施用好人,使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不论是过去培养的还是现在引进的,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此外,还要处理好学科带头人与学科梯队建设的关系。在学科带头人为领头羊的学术队伍内,要建立一支金字塔形状的学科梯队理想结构:一名在该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作为塔尖的学科带头人,然后是两至四名在本学科水平与影响较高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其次下面是同一学科领域内有志于该学科方向的副教授、讲师、助教以及实验技师、资料员。在这支通力合作的学术梯队里,汇聚人心的便是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
凝练合理的学科建设方向,有利于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有效配置,克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现代学科离不开基地,学科基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客观依托条件。其主要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办公室、文献资料、图书等学科硬件条件,二是学科管理、学术氛围等软件条件。凝练学科方向有助于形成高水平的学科基地,整合有限学科资源,造就一流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方向的整合就要在全校凝练一批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围绕这些方向从而形成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基地,以重点学科基地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与学科基地的发展,并实现全校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科学规划、有效配置、民主管理。
有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的指引,在学科基地建设的总体构思上,决策者就可以分步骤、理性地投资,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的学科基地投入计划,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建设。此外,经过科学民主论证而确立的学科建设方向,可以汇聚科研队伍的战斗力,避免实验人才队伍中高级技师的流失。以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建设重点实验基地,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从而形成特色分明的学科群,避免了各个学科基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倾向。在科学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作为行动方针,可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评优中可以形成集团优势,从而锻造品牌学科以及学科群。
管理部门要发挥其在学科建设方向上的宏观调控职能,各个行政部门与上级要有凝练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的管理理念,作为课题项目、研究成果评优、重点学科等系列关口部门更要把好关,把资源配置到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上来。在同一个学科内部,学科带头人要对下面的科研人员把好关,精心合作拿到重大科研项目,避免内部人员在科研工作上做散兵游勇般的“单干”课题研究。成功的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可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自主创新能力。
凝练方向在学科建设中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对初级阶段的学科建设、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要注重构建合理的学科布局、理性凝练方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科建设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指导学科方向的凝练思路上,要梳理清晰学科方向的宏观、微观逻辑层面,用不同的战略性举措制订学科发展道路,这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激烈竞争的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凝练学科建设方向的实践探讨
结合实际,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应通过建立兵种研究中心、完善兵种数据库等途径突出兵种学科的核心地位。历经几次跨越式发展和调整,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初级学科体系。所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彰显特色、扩大特色、全面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为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实现改革和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建成高素质创新兵种人才的培养基地、具有支持与引领功能的兵种专业研究中心、具有同步教学功能的兵种专业培训中心以及现代化的兵种专业信息中心,非常有必要成立兵种指挥教育训练研究中心。该中心成员采用聘用制,不占实际编制。中心成立后,可在上级网站首页设置“兵种教育、训练研究中心”网站(与兵种数据库结合,作为数据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学科工程、人才工程的网络支撑平台),结合学报上传相关研究资料,扩大影响,使单位占据该学科研究的制高点。每年以中心名义联系不同领域和层次的专家举办一次兵种学术研讨会,出版一本兵种学术研讨论文集,并在研究中心网站加以宣传,将起到汇聚队伍、凝聚力量、开放交流、信息共享、学科发展、扩大影响的作用,改变目前重点学科各自为政的状态,形成与相关领域同行交流的平台,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支撑作用,利于在新三项工程建设中取得先机。
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5
一、认真领会、把握内涵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根本
1. 把握改革主要目标,更好发挥地方高校在省级统筹中的重要作用。改革方案中提到的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优化学位授予单位布局、促进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与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等方面的指导、规划作用,改善学位授予单位布局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在今后的学位授权审核中,要十分明确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2. 把握改革主要目标,更好发挥地方高校在学位授予单位在授权审核工作中的自作用。改革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学位授予单位在授权审核工作中的自,增强学位授予单位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的主动性,并促使其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在今后的学位授权建设战略举措上,要十分注重增强学科建设特色意识,以特色谋发展,科学把握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3. 把握改革主要变化措施,在学科建设和学位授权学科申报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改革方案》对已有学位授予单位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由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审核;严格控制申报和新增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数量;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新增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统筹组织本地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的申报和新增硕士专业点的审核工作。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宏观指导;对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建设、授权学科专业申报和评审进行引导和指导;进一步拓宽学位授权审核的学科专业口径,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学位授权均按一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这些具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变革都应该反映到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当中去。
二、适应改革、科学规划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主线
1. 合理定位,建设自身优势特色学科。地方高校要充分领会《改革方案》中的指导精神,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在区域高校及学科类比中的定位。在类比当中,一要考虑到在本区域内高校的发展情况,二要考虑到同类高校的发展情况,三要考虑到本校现有的潜力和特色。在实施学校发展战略和做好学科规划当中要注重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与研究型大学及其他地方高校优势学科比拼。以广东药学院为例,广东药学院是我国独立建制的三所高等药科大学之一,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已发展成为一所融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医药与医药类相关专业并举,在广东省有较大影响的医药院校。从学科建设基础来看,学院拥有一个药剂学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设有15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初步建立了省校两级学科建设体系。从学位授权学科来看,学校现有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覆盖了药学、中药学和基础医学三个一级学科。学校努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我校发展提出“在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的指示精神,确定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民主和谐高水平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因此为适应《改革方案》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在把握努力建设“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上下功夫,强化特色,争取在综合办学实力上达到广东省省属重点高校水平,在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上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医药大学,在学位授权体系建设上,建设特色医药硕士授权学科,争取建设医药学科领域博士授权单位。
2. 谋篇布局,完善学位授权学科体系。在《改革方案》下发不久,各省份就在各自范围内开展了制订学位授权学科发展规划工作。目的在于增强各学位授予单位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的主动性,减少学位授权单位增列学位授权学科的盲目性。因此,地方高校无论是在规划的制订还是在规划的实施当中,都始终要明确“合理定位、统筹规划、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保证质量”这一指导原则,完善地方高校学位授权学科体系。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地方高校一般学位授权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因此这里的学位授权学科既包含已授权学科,也包含特色拟申报学位授权学科。在建设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体系上,一要建设好特色优势主干学科群,二要强化建设基础扎实的资源互补的支撑学科群。以广东药学院为例,首先要建设好包括中药学在内的医药特色学科群,满足广东省医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部署,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广东医药事业发展。其次,要建设好一批颇具实力和特色的支撑学科,发挥其对主干学科的支撑作用,协调发展,推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一要建设好基础医学学科,深刻把握医药学科建设规律,真正发挥基础医学对医药科学的基础支撑作用;二要建设好生物学学科,提升中药学、药学学科研究深度,拓展中药学、药学学科研究层次;三要建设好医学临床科学和医药商科等学科,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好的培养高质量医药应用性人才。
三、措施得当、落实到位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归宿
1. 在学科建设意识上,要加强领导、完善管理。这是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是龙头”战略意识,充分认识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背景下,要以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建设好学位授权学科点建设。要协调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的不同的行政与学术决策作用,积极发挥专家治校作用。完善学位授权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分层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2. 在建设措施上,要适应学科发展趋势,拓宽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口径。顺应学位授权中按一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可按二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的政策要求。一要厘清原有学科建设模式与现行政策管理模式的区别,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学科建设规划中,务必做到按一级学科建设规划,重新遴选学科负责人,综合协调二级学科建设。二要厘清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区别,即注重在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中的宽口径,又要协调做好拟申报省部级重点学科的二级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在一级学科内协调发展。
3. 在学位授权学科组织申报上,要遵循规划、立项、建设和验收的步骤。顺应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均按一级学科进行规划、立项、建设和验收的管理模式。在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模式中,也务必注重立项负责建设模式,即强调规划先行、立项登记、目标管理、考核验收的步骤。改变以往重临时申报、轻规划指导、疏忽考核管理的建设模式,真正做到科学申报、科学选拔。
4. 在考核评估体系上,要建立起与上级主管部门一致的考核评估体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对学位授权学科建设情况及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专项评估。专项评估合格者,继续行使授权,此后按正常的定期评估周期接受评估。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一致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评估体系来规范和引导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科方向的凝炼,促进梯队结构的完善,鼓励学位授权学科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参与区域产学研合作,支持学科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以定期评估和验收考核评估来科学考核学位授权学科的建设效益和差别,以校内评估为基础、校外评估为目标,真正促进地方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6
论文摘 要:开展学科建设既是社会发展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所作的调研表明:加强学科建设必须科学制订学科建设规划,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基地和学科队伍建设,健全学科管理机制。
截止2010年底,河北省共有92所高校,其中34所本科院校。占河北省高校总数16%和本科院校总数44%的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学科建设并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形成自身特色与品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
为探索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律,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河北金融学院成立了“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组。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课题组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研与实地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先后认真考察、调研了河北省15所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通过与老牌本科院校比较分析,课题组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基地、学科队伍、学科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基础薄弱的劣势,同时也具有地域特色明显等发展优势。
1.学科专业结构为多科型
调研发现,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于多科性本科院校。如河北金融学院确立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各学科交融互补,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华北科技学院确立了以工为主,以安全科技为特色,学科专业涵盖工、理、文、法、经济、管理、教育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现代大学的办学定位。
2.专业设置本、专并存
10所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均处于本、专并存的状态,大部分院校专科专业居多,且与升本的先后关联不大。据统计,约70%的院校还存在本、专倒挂现象,其中本、专比例最高达1∶2;只有3所院校本、专持平,约占新建本科院校的30%。由此可见,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还处于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的过渡时期,本、专倒挂现象比较严重,本科专业建设亟待加强。
3.学科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本文所指学科基地,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等,承担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工作。调研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建有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所),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等明显不足。实验室建设多服务于单科性教学,缺乏综合利用和推进学科发展的前瞻性规划,教研室、实验室、课题组各自为战。
4.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11所新建本科院校中,10所院校高学历教师、高职称教师的比例已达标或略高出标准,约占总数的90%,只有1所院校高学历教师低于标准。从实践看,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多是从专科升本而来的,不少学科的教师在学术、学历、职称和年龄上形不成梯队,结构上缺乏层次性,尤其是学术造诣深、科研水平高、管理协调能力强、有一定影响的领军人物、学术(学科)带头人比较匮乏,学科梯队建设任重道远。
5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设置不一
课题组调研发现,新建本科院校负责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设置不一,多在科研处、教务处,只有少数院校建立了专门的校级学科建设领导机构。从实践看,由于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不一,缺少校一级的学科建设管理机构,导致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学科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二、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策略选择
1.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科学制订学科建设规划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重任。因此,在升本初期就必须依据学校办学定位,抓好学科建设规划。
河北金融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初期,学校依据河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了“立足河北、面向全国、依托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了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立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以文、法、理、工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明确了“主体学科要做大做强,支撑学科(即文、法、理、工学科)要做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制订了“河北金融学院十二五学科发展规划”。
2.突出特色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城市,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既是学校进行学科建设的文化氛围,也是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和着眼点、切入点。如邯郸学院结合邯郸的文化底蕴,在赵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邯郸学院的“专门史”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邯郸学院还与有关部门合作,成立了邯郸植物研究所、邯郸应用化工研究所、邯郸旅游培训基地,争取多方对学科建设的支持,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确立与凝练学科方向是体现学科建设内涵的关键表征。河北金融学院在确定学科重点建设方向时,认真分析学校原有的研究基础、实力和优势,综合考量学科的潜在优势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全面考虑实现学科建设的师资状况、技术设施、研究基础以及资金投入等必要的基本条件,确定了金融学、会计学这两个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主攻方向,以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实力,形成为金融行业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学科优势与特色。
3.以实验教学基地、研究基地为依托,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学科基地是人才培养、科技经济服务和教育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科建设的依托,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它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和条件。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针对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加大投资力度,相对集中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各种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不仅要从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出发,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保证实验开出率,而且还要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建设与重点学科、重大科研课题相配套的高水平的实验室,满足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开发性实验的需要。
河北金融学院在学科基地建设中,新增投资4000多万元加强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其中,“金融业务与风险监控教学中心”、“市场环境与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分别于2008、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河北省第一个省级文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金融研究基地已落户河北金融学院,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同时,学校还利用金融研究所、《金融教学与研究》学术期刊和图书信息中心等,加强科研数据库建设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外引内培,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在学科队伍建设中,学科梯队建设是中心,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是重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大多处于地级市,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是个难点。河北金融学院针对本科教育师资力量偏弱的现实,逐步加大学科队伍建设力度,制订了《河北金融学院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细则》、《河北金融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与选拔办法》,通过“外引内培”等多条途径,强化教学队伍建设。学校以“以人为本,人才第一”的观念,给高层次人才以更多的人文关怀,用感情留人;为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和进行创造性劳动搭建平台,用事业留人;在收入分配上向高层次人才倾斜,使他们的优质劳动得到更多报酬,使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用待遇留人。升本五年来,学校新引进和培养博士20余名,主干学科和核心专业均配备了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师资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5.规范管理,健全学科建设的保障机制
调研发现,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不一,大多数院校缺乏校一级专门机构来统筹协调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从实践上看,目前,不少院校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还很不成熟,学科建设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关支持学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还不够系统,有些还不够规范,各学科内部的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经费管理中出现了顾个人、失集体,多无偿、少有偿,有奖金、无罚金,热规定、冷监控的局面。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工作之初,就要积极借鉴重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经验,成立校一级学科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利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工作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有章可循。人事、教务、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管理和检查评估职能,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确保学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程印学.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策略取向[j].教育研究,2009(12).
[2]付八军,吕庆钟,等.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路径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杨鹏起,邱小捷,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4]许长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几点问题与思考[j].四川兵工学报,2008(8).
[5]许四海.铸造学科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