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范文1
1.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要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之以改扩建和新建,避免重复建设;要统筹考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保障城市居民享受到最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二、机构设置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范围。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形式。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度,同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按照本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按本意见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院内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
三、职能配置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8.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职能的情况,对其编制进行统筹考虑。
四、编制配备
9.核编范围。国家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10.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五、机构编制管理
11.指导意见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各地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根据本地经济和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在本指导意见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幅度。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编制。
12.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数额提出审核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13.编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所需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受聘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资质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范文2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围绕着贯彻落实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做了以下工作:
(一)请市领导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张效廉市长大年初一(2月7日),深入南岗区大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慰问了坚守工作岗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向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对中心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慢性病患者实施签约服务,赢得社区居民信赖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张显友副市长端午节前夕(6月6日),来到松北区松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哈医大四院托管和领办松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设备、管理和资金的优势,迅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二)主管市长与各区政府签订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责任书。依据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现状,我局确定了XX年八项重点工作,并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XX年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的通知》(哈社卫发〔XX〕1号)。6月12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卫生局局长慕莹通报了前段工作情况并安排部署下部工作任务;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张显友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了XX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责任书。张显友副市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区(市)政府,要充分认清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形势,切实加快发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八项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实施跟踪问效,狠抓落实。
(三)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工作督查。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印发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XX年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哈社卫发〔XX〕2号)。按照《通知》要求,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分3个组深入到各区(市),对XX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机构建设三年达标
按照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要求,从XX年起连续3年,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此项工作任务已经列入市委、市政府“惠民行动”项目,强力推进。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XX年“惠民行动项目”提出的年内完成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新建、改扩建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维修任务,完成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设备装备任务,局长慕莹和副局长李若奇多次深入到各区(市)卫生局进行调研论证和实地考察。在坚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采取能转型的转型、能整合的整合与新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社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各区已经拟定了XX年及XX-XX年建设计划,并通过了初审。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处配合计财处制定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哈卫基发[XX]79号)、《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管理指导意见》(哈卫计发[XX]91号)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项目投资补助及工程投标有关事宜的通知》(哈卫联发[XX]29号)等配套文件,使建设项目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三、强力推进内涵建设,实行“十统一”规范化管理
为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内涵建设,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十统一”管理(试行)的通知》(哈社卫发[XX]3号),要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布点规划、建设标准、标识标牌、基础装备、制度规范、信息管理、公示内容、医学文书、慢病防治模式和考核评估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十统一”管理。二是研究设计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灯箱、科室标牌、形象板和各种展板的样式,并印发了《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统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标牌的通知》(哈卫基发[XX]116号),要求各地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标识标牌更换工作。三是印发了《关于转发道里区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的通知》(哈卫基发[XX]99号),要求各区(市)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学习借鉴,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情况需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使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启动大医院支援社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为充分发挥全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与指导作用,迅速提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按照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90号)、《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89号)和《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哈卫医发[XX]33号)要求,我局适时启动了“大医院支援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子”活动。
一是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会上重点部署了大医院支援社区工作。4月11日,道里区等8个城区卫生局局长、主管局长和市第一医院等部分市直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了推进会。李若奇副局长要求大医院要确定支援社区的专家人选、出诊时间,并进行公示,方便社区居民选择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大医院选派的专家开展服务提供条件。慕莹局长传达了张显友副市长的指示。张市长要求市直大医院在支援社区方面要带个好头,根据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选派优秀专家到社区工作,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专家级的服务。
二是召开了全市城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动会议。5月9日,各区卫生局主管局长、防保科科长、医政科科长,部分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主管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省医院、市一院和南岗区大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分别做了表态发言。李若奇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要提高对“支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克服临时思想,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全面做好“支社”工作。要建立“支社”工作机制,建全“六位一体”的工作制度。
三是39所公立医院与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结成对口支援“对子”。坚持以区为单位,遵循属地化管理和就近支援的原则,采取自愿双向选择与指令性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驻区公立医院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对口支援“对子”。我局印发了《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单的通知》(哈卫基发〔XX〕78号),要求各区卫生局组织有关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按照市卫生局有关文件要求,共同研究确定对口支援工作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全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省级中心示范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XX年,我市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入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经过一年的努力,5个示范点在房屋建设、内外环境改、设备装备、人员培训和服务功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起到了表率作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今年年初,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验收。XX年,按照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又有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确定为XX年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目前,已完成申报立项工作,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
五、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提供组织人员保证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市编委文件印发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哈编字[XX]141号),明确了全市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置与核定工作的有关政策要求。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各区统一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的政策要求,并将指导中心确定为公益性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区卫生局管理,核定事业编制4-6人,经费渠道为财政补助。目前,我市阿城区、松北区等已经编办批准,成立了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人员和经费均已落实到位,并已开展工作。同时,各区(市)也都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前的调研工作,制定了有关政策和原则,为正式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各区(市)进行绩效考核,补助经费落实到位
我局组织各区(市)卫生局按照《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哈卫联发[XX]398号)要求,对XX年度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并将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补助经费。目前,XX年国家、省、市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均下拨到位,各区(市)财政也积极采取措施落实配套经费。呼兰、香坊区等区(市)已经将考核结果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落实情况上报到我处。
七、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创建特色服务示范区
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区(市)政府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开展创建特色服务示范区活动。
道里区:一是组织部分中心主任赴成都、上海和南京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收获很大。二是抽调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组成健康教育讲师团,在全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巡回讲座。三是把防保“关口”前移。从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各抽调18人,按办事处划片,开展公共卫生指导工作。四是进行机构人员编制核定与经费测算工作。五是投资79万元在共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240平方米的中医特色服务区。六是制定了97项《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完善了绩效考核标准、制度和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南岗区:一是召开了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区政府提出年内完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建、改扩建和维修任务。二是召开了“中医进社区”、“精神卫生进社区”启动会议。三是开展了“社区卫生主题宣传月”活动。四是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与监管工作,做到了“月有小查、季有大查、年有终查”。
道外区:积极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年”活动,探索实行了责任医生包片负责制,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深入居民家中开展登门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范文3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医院集团;双向转诊;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080-03
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为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作出了贡献[1]。但在目前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仍然存在着功能发挥不足、与医院功能冲突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社区双向转诊难以实现,从而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分析单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实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集团化模式为基础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促进我国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障碍原因分析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指出,城市要形成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的新型两级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经济、可及的综合卫生服务。因此,在新型医疗卫生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各自的职责明确,功能清晰。我国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是通过双向转诊来实现的。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是双向转诊制度中的纵向转诊形式,它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超出自身诊治能力和范围的患者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就医;反之,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2]。由于经济、技术、政策法规等原因,双向转诊制度在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出现了单向转诊、回转不畅的情况,导致了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冲突[3]。
1.1经济利益冲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医院的经费补偿主要通过医院医药费用结余实现,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未实现收支两条线之前,情况类似。面对同一个患者,双方变成了竞争对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患者病情复杂或严重时,尽管不希望放弃诊疗收入,但限于自身技术条件不足,面临“技术硬约束”,不得不将患者转出。医院由于自身条件好,技术强,患者信任,在没有法律法规或第三方强制力的约束下,自然不愿意将患者转回社区。相比较而言,医院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数做到了双向转诊,因为这些大医院与自身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存在争利的动机。因此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争夺是双向转诊落实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
1.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不健全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刚刚开始不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技术力量和诊疗条件还比较薄弱。虽然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称、福利待遇、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方面与大、中型医院相比处于劣势地位, 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为社区卫生服务。在岗全科医生大多学历低、技术不强,在职和转岗培训工作的开展既需要时间,还有一定的困难, 真正称职的全科医生少之又少。一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筑、仪器设备也不达标。这些不足从机构内部影响了患病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和双向转诊的开展。
1.3 缺乏双向转诊的技术标准
患者的疾病是复杂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此,对于一种疾病或者一个具体的患者,应该向上转诊或者向下转诊,无论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对医院来说,都较难规范,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大多数从业的医护人员还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 在患者转回以后,能否开展患者所需的康复、保健等连续性全科医疗服务, 促进患者健康,无论是患者、医院医生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可能都缺乏信心。
1.4 缺乏外部监督和约束
从经济学角度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业务中既有公共物品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也有私人物品如医疗、康复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竞争性的私人物品,无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综合医院来说,获利动机和竞争行为都是无可厚非的。但仅靠市场的“无形之手”导致了双向转诊的失败,出现了市场失灵,需要市场自我完善以及政府的“有形之手”来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医疗市场是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直接搏弈,缺少医疗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力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还没有健全双向转诊的相关管理制度,缺少社区卫生服务价格调节机制、社区首诊制等制度。
2 基于集团化的社区双向转诊机制
英、美等医疗卫生服务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借助经济杠杆和政府政策支持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的联盟,并进一步建立医院集团,集团内的行政协调加上医疗保险机构外部的经济约束保证双向转诊的顺利实现。笔者认为,在当前医疗市场和政府政策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借鉴国外的经验,借助医院集团化的手段,建立基于集团化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是解决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有效途径。
2.1集团化模式下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从上世纪末开始的我国医院集团化是一种医院集约经营、卫生资源重组配置的有效方式。其中,纵向一体化的资源重组,以大医院为核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以资产或契约为纽带,形成健康服务组织联合体,构建区域性的医院集团[4]。集团中的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行星系结构,一个医院周围围绕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资产产权或者管理协议、契约等纽带联合。在集团内部,各成员间的协调不再单纯用市场交易的手段,而辅之以集团内部的协议和行政行为。在此基础上,按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实现双向转诊。
2.2 集团化社区双向转诊的内涵
集团化的双向转诊不仅仅是一个患者在两层医疗机构的转移,它还需要其他人员的相互交流,以及资金、信息等的双向互动。
人员的双向互动:基于集团化的社区双向转诊存在着两种人员双向流动。一种是患者的流动。患有危急重症或者疑难杂症的患者超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范围和诊疗能力,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助转入核心大医院或专科医院;患者治疗稳定后再转入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第二种人员流动是医护人员的互动,这是当前很重要的一种人员互动。这里的互动不单单指医护人员在患者转诊时的护送,更主要的是大医院与社区卫生人员的业务与培训互动。大医院定期选派一些业务水平较高的医生到社区坐诊或巡诊,甚至进行家庭会诊,帮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医护人员到大医院参加专科查房和业务培训班等。医护人员的互动交流既促进了双向转诊的实现,也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5]。
信息的双向流动:双向转诊产生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医院与社区之间流动。患者与社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预约检查、预约门诊和预约住院,同步可以上传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医院转回患者也通过网络实现。在具备条件的集团同时实现健康档案信息的传递。
资金的双向流动:非隶属关系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备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患者在社区开检查单并交费,而实际到医院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将费用转入医院。由于集团契约的规定,双方对医疗业务、培训等产生的费用进行结算支付。
2.3 集团化社区双向转诊程序
医院集团制定适用于本集团内部的双向转诊标准与程序,由集团医务和质控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一般转诊过程为:①转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通过网络(或辅以电话)向核心医院或专科医院提出转诊请求;②接诊医院转诊管理部门、接诊医护人员了解患者信息,作出是否需要并同意转入的结论;③同意接收转诊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办理相关手续;④根据情况,患者自行或由社区医生陪同到接诊医院,办理转入手续,向上转诊完成;⑤在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医院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通过网络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出转入建议;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意后,患者自行或由医院医生护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此双向转诊全部结束。急诊患者不需以上繁琐手续,可以直接转入医院[6]。
这种转诊相比较于非集团化的转诊,不仅程序简洁,而且信息传递速度快,转接双方医务人员沟通容易,提高了转诊的效率和效果。
3 集团内社区双向转诊的协调机制
基于集团化的双向转诊实质上是通过组织间的长期紧密联盟将医疗机构之间的外部转诊变为集团的“内部转诊”,从利益、组织、战略等核心管理要素进行整合,化解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冲突,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
3.1 利益协调
集团内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医院下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政府将社区卫生机构划拨给大医院[7]。两者之间利益是统一的。在患者转上、转下的决策中,利益冲突已不存在,其转诊动力是业务指标的考核等。第二种是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直接经济利益纽带,彼此之间通过契约、协议构成联合体。联合体内患者上、下转诊的利益冲突被合作协议弱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向上转患者、接受医院的辐射等作为条件换取医院下转患者。这种动力机制是相对不稳定的,容易因突发事件、人员变动而出现变化。
3.2 组织协调
在集团内部的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负责管理协调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事务和行政工作,及时、便捷地协调医院和各服务点业务,承担转入患者的接诊和转出患者的送出,解决各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医院通过办培训班,以提高技能为目标,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医学院附属医院还可以结合学历培训和资格培训,提高社区医护人士的医护水平以及对医院的认同感。医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派出较高业务水平的医生、护士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的设立和人员的流动保证了双向转诊的实现。
3.3战略协调
集团模式协调还能通过战略协调来实现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功能分配和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医院集团制定自己的远景和使命,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必然包括社区服务和医院服务,在同一组织内部,自然地形成社区和医院分工明确,功能分明的组织架构。这种战略理念一经形成,就会落实在领导者的决策中并长期影响集团行为,使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得以发展完善。
4集团化模式下双向转诊中政府与社会的责任
集团模式下的双向转诊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双向转诊模式,但目前并没有成为主流模式。它的实现不仅需要医院集团作为基础,还需要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以及社会其他组织的协助。
政府强制实行社区医生首诊制:理顺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职责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患者的就医决策行为是一贯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政府应当强制实行社区医生首诊制,保证患者就诊遵循从社区到医院的程序,社区卫生机构和医生拥有对转诊的决定权。社区医生首诊制度是未来医疗卫生服务二级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
医疗保险机构的价格政策:医疗保险机构运用价格杠杆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如提高患者在医院诊疗费用报销的起付线和患者自身负担的比例,降低患者在社区卫生机构的报销起付线和患者自负比例,引导患者小病在社区[8]。尽快推行单病种固定费用模式,逼迫医院减少患者滞留医院的时间,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使用率,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总费用。
信息技术条件:当前医院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不能联网制约了双向转诊的实现。通过医院集团信息网络的延伸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支持网络,能大大减少转诊过程中的时间和重复检查,提高转诊速度。在信息系统完善的医院,在既有网络上接入社区卫生机构,其边际成本相当低。当然这有赖于卫生信息软件开发企业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冯毅,张瑾.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研究综述[J].卫生经济研究,2006,(11):44-45.
[2]刘洋,王小芳.双向转诊制度问题探讨[J].社区卫生服务,2004,(12):72-73.
[3]卢扬,张鹭鹭,欧崇阳,等.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动模式及问题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00-1402.
[4]李洪兵.我国医院集团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2):9-13.
[5]汤仕忠,吴佩华,洪大蓉,等.城市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互动模式及其意义[J].现代医学,2005,33(1):47-49.
[6]陈敏生,万志红,黎毅敏,等.医院集团发展模式与患者转诊需求处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49-50.
[7]邢少文.广州六家社区医院被集团接管,引发医改方向之争[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6,(19):31-3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体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出发点,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逐步缩小城镇卫生差距,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在全市建成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市镇两级、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健康需求。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按照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进规范化建设。鼓励、引导城市二级医院通过上下联动、对口支援等方式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农村转移。加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镇卫生院。云阳人民医院纳入公立医院管理改革范畴。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以政府举办为主,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和站的建设必须符合《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全市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分别为:云阳镇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阳镇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云阳镇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丹凤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2.云阳镇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云阳镇横塘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开发区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云阳镇荆林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大泊分中心
4.开发区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练湖中心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河阳分中心
5.开发区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埤城镇胡桥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前艾分中心
(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由镇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组成,坚持政府举办,实行一体化管理。每个建制镇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3000-5000人口设立一所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非建制镇卫生院,设置为卫生院分院。所有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全市设建制镇卫生院12个、建制镇卫生院分院9个。
三、服务功能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收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恢复训练、精神病人管理和心理健康指导、计划生育技术宣传和指导、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处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慢性病治疗,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
(二)镇卫生院: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开展基本医疗、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综合卫生服务,同时负责辖区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对乡村医生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
四、人员编制
按照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2人的标准核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按照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8人的标准核定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数,原则上镇卫生院一般配备院长1名,副院长1~2名。卫技人员所占编制不低于总编制的90%。
五、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一)严格准入制度。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服务,维护其公益性质。
(二)转变服务方式。全面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对区域内居民家庭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双向联系,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着重开展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和妇幼保健服务等工作,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降低收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三)建立分级医疗和转诊制度。制定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标准。加大二级医院对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力度,通过采取临床服务、人员进修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对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临床诊疗技术等进行帮扶,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二级医院医生申报临床、口腔、中医、预防类别的中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满一年。
(四)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严格人员准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以事设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完善人员考核及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导向、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技术能力、工作绩效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范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困境;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指导作为重要工作的组织机构,是国家医疗卫生部门的下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的疾病治疗、康复及保健等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就要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并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述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一定的社区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所在区域范围内的社区群众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以及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专业性的保障系统,社区服务中心涵盖了卫生保健的供应者以及相关卫生服务的接受者,并在2017年,由原先的(communityhealthyservice)改成了(communityhealthycarecenter),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以及服务种类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主张院内与院外服务相结合,致力打造一个卫生部门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有一定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社区群众提供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妇女、儿童和一些慢性病人、残障人士以及贫困居民更是提供了特别的照顾。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绩效管理办法不完善、管理体系不成熟
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绩效管理都缺少明确的认识,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有所欠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绩效考核形同虚设,认为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也难以改变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已经实施了绩效管理办法,但是已经难以顺应当今时展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相关管理者对工作产生一定的懈怠心理,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完善的绩效管理方式对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致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员工工作表现以及功过都很少会在绩效管理的方面上展示出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发展。
(二)绩效管理考核流程不规范,考核指标不统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绩效管理方法,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和价值,但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管理流程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绩效管理的最大价值,主要体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没有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绩效考核指标,也没有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而不能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此同时,当前一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状况不佳,绩效考核管理指标缺少内在的统一性,特别是考核指标的不统一,造成了一些员工的质疑甚至是抵触,认为绩效考核缺乏公平性,无法更好的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别造成考核结果缺少一定的说服力,导致绩效管理工作无法整体有效的进行开展。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绩效管理方法,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医疗服务及健康情况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能够更好的履行基本医疗职责,并改善社区居民医疗卫生状况。我国社会卫生服务中心与国外相比,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应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体系,运用指标评定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而明确指标体系;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从而明确权重,对其进行类别区分。制定一、二、三级别的指标内容,实现社区卫服务中心绩效指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例如绩效管理办法的制定,可以设计多个方面的关联性的制定方案,如全科诊疗、传染病及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等,另外对各团队设定相应的评分等级,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不断的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将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和日常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相挂钩,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标准,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歧义的内容进行重点处理。
(二)规范绩效管理考核流程,统一考核指标
针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统一绩效考核流程,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个区域之内,应该合理的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使其具有统一性,进而才能比较出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绩效状况。针对绩效管理考核流程的统一规范,本区域内应该开展绩效管理考核的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各社区的绩效管理工作状况,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要对相关的考核文件进行协调和完善。另外,应该合理的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整体流程,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能了解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环节和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规范绩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进行的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工作,其中包含绩效规划、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公示、绩效评价等环节,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中心的绩效管理工作,更要保证考核流程以及相关的考核指标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发展状况来有针对性的构建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理论,形成贯穿整个绩效工作始终的绩效管理模式,采用积极的反馈的方法与手段,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
只有从根本上加强相关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并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的重视和意识,才能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并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公益性质。因此,在这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重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等进行重点关注,特别要对相关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重新的审视,并且不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及培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对其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考核,以此来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现阶段的工作状况,并将实际的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相挂钩,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四、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以及医疗科学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预防和治疗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需求,社区服务中心就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疾病防治的需要。当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重视绩效管理的工作,制定出完善的绩效管理办法、统一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规范绩效考核流程等工作,激发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特别是要重新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宗旨,还要对相关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系统且全面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3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范文6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年前城区、市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县、县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其余县(包括东侨开发区),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全市在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的全部任务。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以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向社区的格局初步形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比例和综合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力争达到35%和80%。
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以每个街道办事处和城乡结合部街镇为单位,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3-10万。街道办事处范围较小,居民不到2万的可与毗邻的街道联合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步行15分钟以外或辐射半径1.5公里以外)的区域,人口相对集中达0.6-1.2万人左右的,根据居民医疗需求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由公立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毗邻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原则上应相距1.5公里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城市街道卫生院、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而转型设立。同时大力推行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鼓励二、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向社区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乡结合部撤镇改街的卫生院在年之前要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符合标准要求。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门诊、护理院、养老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建立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免收门诊挂号费。开展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传染病防治、社区慢性病防治、社区精神卫生、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社区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社区儿童保健、社区康复与老年保健、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要完善服务功能,开展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优生优育宣传、咨询、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随访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急救、临终关怀和心理卫生咨询等服务。要采用适宜技术和药物,既保证疗效,又做到费用比较低廉,还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中医、康复、理疗等服务。
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对残疾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恢复或补偿劳动就业功能而实施的治疗、训练等康复项目费用给予扶持和补助。具体扶持、补助办法由卫生、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公开招聘。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执业资格,且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进修。
推进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人才交流。公立医疗机构、防疫、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部门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体现公益性职责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专门的业务科室,指定人员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2个,二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责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予以相应经费保证。按照省卫生厅有关规定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凡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已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和转后年限合并计算。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应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
采取多渠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年起东医院、市医院、市中医院为全市社区卫生技术指导医院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医院、中医院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技术指导、临床培训基地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免费接受社区卫生人员轮流到医院进修并与其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及时将在二、三级医院已明确诊断、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转回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和随访,完善转诊服务网络。辖区妇幼保健院(所)、疾控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单位,东卫校为全市社区卫生理论培训基地,县、县、蕉城区、福鼎市、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市社区卫生培训实习基地,到年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率要达到80%以上,年要达到100%。鼓励和促进社区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力争到年有80%的专业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组织实施,并纳入政府绩效年度考核内容。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社区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评估制度。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标准,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制定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管理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考核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能达标者,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资格。负责对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考核、标准化建设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增长水平,逐年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按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从年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人/年,经费由省、市、县(市、区)财政负担。我市享受一般转移支付待遇的8个县(市)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给予补助8元/人/年的基础上,县(市)级财政给予不低于7元/人/年的补助;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补助6元/人/年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蕉城补助2元/人/年,蕉城区财政给予补助7元/人/年,东侨开发区财政给予9元/人/年的补助。按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中的流动人口补助经费,由各县(市、区)财政自行负担。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建设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房屋维修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市财政给予适当支持,为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顺利开展,要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给社区居委会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继续完善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医疗保险政策,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到社区和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发改委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引导资金扶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物价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成本要合理补偿,不高于当地一级非营利性医院收费水平的原则制定。
规划部门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应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规定的社区用房面积中进行统筹规划,与居民住宅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建设管理部门应按规划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和明确产权归属。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