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应急安全预案

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文1

关键词:电子政务;安全需求;安全设计;解决方案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社区服务中心构建社区服务网络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已成为必然趋势,它是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电子政务作为信息网络的一个特殊应用领域,运行着大量需要保护的数据和信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公开化,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甚至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产生危害,因此,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本人有幸参与了吉安市社区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下面,我以该系统为例,阐述该系统的安全设计和具体应用。

一、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以信息、信息反馈、社区服务为目的的对外网站平台;(2)以内部业务数据整合,科室、居委会协同办公为目的的内部业务办公平台,实现机关办公、公文流转自动化,提高各街道办事处、机关的工作效率;(3)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构成信息交换中心,实现社区信息共享与交流。

安全策略指的是采用某种方式来描述用户对安全的要求。目前,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密性:防止信息泄漏给未授权的用户。 (2)完整性:防止未授权用户对信息的修改,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息源完整地到达真实的信宿。(3)可用性: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或为他人可用。(4)可审计性:指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实施监控和管理,防止用户对访问过某信息或执行过某一操作以否认。(5)防抵赖性:防止通信的双方否认自身的操作。

吉安市社区服务中心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用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等的公文流转。安全需求涉及社区内部网络办公信息的机密性;机关不同部门之间交换信息的机密性;内部网络信息通讯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防止内部信息对外泄漏,机关内部网络资源的权限访问控制及可用性等许多方面。社区内网的安全需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具有保密性质的数据必须经过加密才能在内网传送;(2)政务数据具有不可抵赖性,要引入签名和认证机制;(3)对系统角色进行划分,不同级别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社区外网的网站一般是通过政府网站对外界各种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和条例等,这些信息是严肃的、权威的,不能被入侵者篡改、歪曲。因此,必须保证政务网站是安全的,不能够被入侵者攻击和破坏。为了防止来自互联网的越权访问、病毒入侵、恶意攻击等,需要采取逻辑隔离、病毒防范以及入侵检测、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社区服务中心内网与外网存在物理连接的安全隐患,如外网对内网的越权访问,访问者的恶意攻击及病毒入侵等。所以要在内、外网之间实施物理隔离。

二、系统安全设计与实施

社区政务的安全一方面要求考虑政府内部网络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求考虑面向公众服务网络的安全。这就必须解决好信息共享与保密性、完整性的关系、开放性与保护隐私的关系、互联性与局部隔离的关系。基于前述对电子政务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需求分析,提出了社区政务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主要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1.系统安全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安全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物理级安全、网络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和应用级安全。其中:(1)物理级安全。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和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2)网络级安全。主要是防止网络入侵者通过网络攻击对整个政务体系造成破坏,主要指的是基于网络层的安全保护措施。常用的防范措施包括防火墙、物理隔离、入侵检测、脆弱性扫描及评估、病毒防护等。(3)系统级安全。主要包括备份恢复、主机保护、安全审计等。(4)应用级安全。 这一层对应的是为用户提供最终的应用服务,包括政务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以及对外的网站等。常用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完整性、数据传输、抗抵赖等。当然,整个系统必须置于安全管理制度之下。

2.关键技术实施。安全技术的实施主要从物理、网络、应用及系统安全四个方面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动态部署的原则,一方面满足目前系统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本系统安全需求动态发展。(1)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方案。社区服务中心内网系统是用于各职能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为了防范外网对内网的越权访问或恶意攻击,内外网之间必须实施物理隔离,考虑到时目前内网数据流量不大,我们解决内外网隔离的有效方式是内外网各设置单独的服务器,采取定时人工转接数据,并采取相应技术保证数据在转接过程的一致性。待交换数据量大时,再采取隔离闸等方案实现无缝连接。(2) 网络级安全解决方案。①边界防护:在内网系统和政府专网的接口及外网和互联网接口的边界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设置防火墙,配置其相应的网络访问规则,使内、外网的安全保护合理化。②防杀病毒:社区网络中心采取一个多方位的防病毒系统,如网关防毒、邮件和群件防毒、服务器和终端防毒,杜绝病毒入侵。(3) 内网的应用系统是整个社区政务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应用程序中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保护系统的安全是十分心要的。①用户身份认证实现:用户登录内网系统需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口令采用消息摘要算法进行加密保护;内网的公文流转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保障信息交互双方身份的确认。②角色分配和授权的安全实现:服务器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自动配置他所具有权力及可执行的操作,明确用户的工作范围和对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内部人员的恶意攻击。(4)数据备份。进行数据备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系统尽快从灾难中恢复的正常运转,采用的备份设备为磁带库,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采用的备份策略为每周一至周六进行一次增量备份或差分备份,周日进行全备份,月底再进行一次全备份,年底再进行一次全备份。

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安全建设要求统一考虑,长远规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在技术上要求适应动态变化,建立自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要求有相关法律保障,并同时加强安全管理。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信息科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军. 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10-115.

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文2

一、总则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辖区内发生的台风、风雹、洪涝、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灾工作。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启动预案的时机。

出现下列灾情之一时,立即启动预案:

1.预报9级以上台风在我市正面登陆、日暴雨量达100毫米,可能造成严重山体滑坡、重要小(二)型以上水库出现垮坝等险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2.市内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周边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对我市造成较大影响,或有强烈震感,可能造成破坏的;

3.因灾伤亡等于或多于3人的;

4.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等于或多于100人的;

5.因灾倒塌房屋等于或多于5间的;

6.市、区政府指令其他需要启动预案的。

二、组织指挥

(一)街道成立以为总指挥(A角),(B角)为副总指挥,党政办、街政办、财经办、综治与城管办、计生办负责人及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担任;并设立应急值班室,由街道干部24小时值班,处理辖区自然灾害救援工作,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指令。街道值班应急电话:值班传真:

(二)救灾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自然灾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相关指示,统一指挥辖区内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2.明确有关部门和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和任务,做好应急物资的落实、调度工作。

3.掌握灾情数据,指挥、协调各成员单位支援抗灾救灾工作,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三)职责分工

1.街道自然灾害应急救灾工作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负总责。

2.街道救灾应急指挥部领导所辖区域内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救灾工作。应急指挥工作A角指挥不在B角指挥负责。

3.各社区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内上报街道救灾应急指挥部;各社区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自然灾害应急救灾工作,并承担救灾应急指挥部所部署的各项任务,各社区之间要互相配合,服从街道救灾应急指挥部的统一调度。

三、启动预案的程序

街道有关人员接到各社区灾害信息员的灾情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的预警或新闻媒体及其他途径传递的灾情或预警后,立即与有关方面联系确认,迅速评估灾情,并立即报告指挥部副总指挥,建议启动预案。

指挥部副总指挥接报告后,迅速审核,确认灾害程度,初步启动预案,立即报告总指挥。

总指挥接报告后,决定启动预案;全街道进入救灾状况,并报告区民政局、区政府;指导各社区抗灾救灾。

四、通讯保障

利用本街道现有通讯设施报灾和指挥救灾。

五、应对措施

(一)街道救灾应急指挥部:根据灾害损失程度,立即按程序启动预案,进入应急状态,落实值班制度,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二)各社区:成立救灾应急指挥小组,落实值班制度,进入应急状态。

1.迅速了解掌握灾情,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灾报灾,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内上报街道救灾应急指挥部,每日8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进行统计汇总上报街道。灾情稳定后,应在1日内完成人员伤亡、家庭财产(房屋)、林业、工业、商业损失的核查,填报台账,上报街道。

2.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对受灾害、次生灾害发生威胁或房屋倒损的灾民实施紧急转移安置,紧急转移路线要选择远离灾源,快速安全;就近、安全的选择临时集中转移安置点,鼓励受灾群众自救互救,设立临时安置点应急指挥中心,确保临时安置点的秩序。

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文3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成功防控美国白蛾疫情。2011年春季由于气温上升较快,美国白蛾越冬虫蛹提前孵化成虫,白蛾进入羽化旺盛期,办事处配置了专用车辆、高枝剪、药品、防护服等设施,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防治专业队,对42株各类树木近500平方米面积进行消杀,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二是确保棚改拆迁工程顺利推进。在经八纬一拆迁片区及各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街道领导和工作人员强调预防为主,靠上工作,反复入户将矛盾提前化解,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紧急事项发现及时,处置到位。三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在2011年5.1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辖区三江源面馆青海回族群众治安案件的处置工作中,办事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思想解释工作,稳控现场局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圆满解决了地区突发性事件。四是确保了安全度汛。自7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辖区经七路口处地势南高北低,经七路口排水不畅、垃圾聚集,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办事处防汛突击队队员及时对经七路口、经八路民生大街口等地段进行清理疏通,将堵塞的垃圾污物及时清理出下水道口,并在部分下水道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雨后积极协调环卫部门对民生大街、经八路、口等多处地段进行彻底清扫和冲刷,确保了雨后交通顺畅。

二、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1.社会稳定方面。目前,随着地区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大范围地开展,因城市管理出现的矛盾纠纷和事项可能会大量增加,地区各类重点人员的防范控制暨维稳工作仍是稳定的重要任务。针对以上情况,为进一步巩固地区良好的稳定工作形势,对于地区可能出现矛盾纠纷及问题的重点工作,着眼稳定,先期介入,加强预防和化解;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警、处置”规范办理工作,快速妥善的解决好地区不稳定问题;进一步从思想教育、困难帮扶、人员盯防等方面落实责任,做好地区重点人员稳定工作。

2.防汛防灾方面。辖区地势南高北低,主次干道20余条,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60多家,防汛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民生大街北端与经七路交集处口是由南向北行洪必经地段。遇有雨情,雨水自南向北沿民生大街流入护城河。口由于地势低洼且护城河已经部分蓬盖,如雨水较大较急时容易形成大量聚集,排水缓慢。并且上下班高峰期该处人、车流量很大,给交通疏导及排水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我地区防汛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地区低洼地集中在行洪通道附近,地势较低易形成积水,且防汛设施老化排水泄洪较慢。面对这一情况,办事处积极协调市政部门加固防洪设施,设立防汛警示标示,扩大排水泄洪口;定期开展防汛队伍演练,组织地区各单位防汛抢险队、民兵应急连开展抢险救灾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抗洪抢险实战能力。

3.卫生防疫方面。街道地处中心城区,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居委会,4个家委会,现有居民1.99万户,5.86万人,驻有省委、市委等省、市机关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中小学校97家,是市的政治、金融、商务、基础教育中心区。党政机关多,商务楼宇多,学校多,开放式小区多,特殊的区位特点给我们的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压力。为此,办事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与辖区20家医疗机构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确保灾后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同时,通过地区援助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救助。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一报、一网、一手册”的宣传教育载体作用,通过绘制语言生动、寓教于乐的黑板报、文化墙,开设宣传橱窗,发放宣传材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卫生防疫常识。针对美国白蛾、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及时对辖区树木及居民院落、楼洞、卫生死角进行无缝隙全覆盖药物消杀,为社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办事处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总体部署,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程,以“六个抓”(抓机构、抓预案、抓设施、抓队伍、抓宣传、抓排查)为突破口,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1.抓机构,完善应急管理网络。一是调整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社区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地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二是规范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和社区的年度计划范围,完善《应急管理值班制度》、《应急管理信息报告制度》,规范应急值守人员、信息报告员、应急救援队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三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建设。在街道八个社区成立应急管理工作站,大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点,逐步形成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三级应急管理工作架构。

2.抓预案,完善应急预防机制。一是分类编制预案。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精神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分类制定《地区灾害救助总体应急预案》、《地区应急处置预案》、《全运会期间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企人员稳控工作预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内容,特别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社区减灾工作档案,具体细化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深化预案配套工作。制作各社区应急疏散示意图,标识党政机关、社区居委会、医疗救护、紧急疏散点的具置。充分发挥“地区援助中心”的作用,对因突发性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特困群体进行救助。有效整合各类应急资源,财务室每天预留10万元以备突发事件应急使用,并指定两辆专用车辆随时听候应急调度。利用社区“舒心话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一旦发生灾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

3.抓设施,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一是关键部位设置醒目标志。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在民生大街地势低洼地段和易发生问题的重要区域,设置明显标志,使居民知晓本区域的应急设施及行走路线。二是重点地区设置应急设施。督促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等;在辖区各居民楼栋、门店配备消防灭火器,做到防患于未然。

4.抓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健全救援队伍体系。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重点建全五支队伍,即:由办事处工作人员组成的约20人的抗洪防汛应急救援分队;由政法科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组成的维稳应急分队;由经济发展科和消防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中队;由城管科和执法中队等部门组成的城管协管队;由社区服务联盟单位、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组成的治安联防队。五支应急队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实施联动。二是强化队伍实战演练。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抓好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员的培训工作,联合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开展低洼地区防汛救灾演练、民兵应急演练等活动,同时聘请区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作现场指导。通过演练,有效增强应急队伍的实战经验,全面提高队伍的应急水平。三是加强群众自救演练。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紧急疏散、邻里互救方案演练;与百江燃气公司等驻地单位开展燃气罐着火等危急情况的自救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的操作性,让社区居民认识到预案的启动、响应等基本程序,真正掌握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提高救灾应急能力。

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文4

街道地处中心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多,生产经营单位多,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压力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区政府成立应急管理指挥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以来,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了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应急管理指挥部,设立了办公室,并根据各部门业务职责,切分了应急救援事故调查技术服务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新闻宣传组、善后处理组等六个工作小组,明确了职责,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机构、职责、人员、经费“四落实”,形成了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合力。

二是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国家和省、市、区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制定了《街道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总体预案》,并分行业、分领域进行了细化,制定了《街道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建筑工程及公共设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中小学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重大疫情、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和《街道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八个应急救援预案。各人员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也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强化了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企业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文5

为了有效防治我社区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上级自然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社区位于xx街道办事入东 2公里,辖区有企事业单位8个,4个家属院落,2个物业小区及1个城中村,另有学校1所,辖区共有常驻居民2187户,4000余人。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社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xx(社区主任)

副组长:xx(社区党支部书记)

成 员:xx(副主任) xx(委员) xx(委员) xx(委员)xx

下设办公室,负责社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2、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辖区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社区居民公布本预案。

(2)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

(3)成员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负责地质灾害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辖区居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5)应急的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社区巡查小组:社区两委会、社区居民小组、社区志愿者组成社区巡查小组。

三、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8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自然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增加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社区居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社区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社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社区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社区居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社区居民宣传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社区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社区应急安全预案范文6

各乡镇、街道年内要全部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相应调整充实工作人员,严格做到有领导管事、有机构办事、有人员干事、有经费保障。乡镇和街道的党政办公室可加挂应急办牌子,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成立社区、村应急管理办公室,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

二、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首先,扩大预案覆盖面。到年底,所有街道、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其次,提高预案质量。努力做好职责清晰、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注重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编制。第三,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办法,科学规范应急预案制定、审批、备案、修订程序,明确关联单位预案之间的关系、衔接、配套工作。

三、加强应急预案日常演练工作

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原则上每年要演练一次,能够实战演练的要实战演练,不能实战的要进行桌面推演。各单位预案3年左右要修订一次,特别是消防、卫生、安全等涉及民生问题的预案,应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容和手段。各预案牵头部门要将演练计划及时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区应急办负责做好督查推进工作。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组织好、落实好应急演练,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同时,根据应急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基层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加强基层风险防范建设

一要开展隐患排查。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危险因素以及矛盾纠纷定期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切实掌握各类隐患情况,并实行分类管理。二要切实加强整改。坚持边查边改,短期内能整改的,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情况复杂短期难以完成的,要制订可行方案限期整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三要加强监管力度。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重点部位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危险品仓库、“城中村”、“棚户区”以及“多合一”建筑等,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及早消除风险隐患。四要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居(村)委员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信息报送送渠道畅通。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及时预警信息。

五、加强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基层组织和单位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处置者,要着力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工作。一是抓好先期处置,做到快速高效。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见事早、行动快,做好先期处置,将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二是抓好协助处置,做到配合有力。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组织好自身应急队伍和群众,在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积极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做好协助处置工作。基层要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帮助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三是做好突发事件后的新闻宣传工作,统一扎口,规范报道程序。四是抓好恢复重建,做到秩序井然。应急处置结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物资发放、救助抚恤、心理疏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和重建规划等善后处置工作。在遭受较大灾害后,要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六、加强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做好病险水库及河堤海堤的除险加固,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设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社区,要重点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重点做好教室宿舍等安全加固和疏散通道畅通工作,确保食堂、宿舍等设施达到安全和卫生要求。二是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力量,以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保安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为主要依托,吸收卫生、城建、国土、水利、林业管理等基层人员和有救援经验的志愿者参加,组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配备必要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综合应对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技术平台建设。通过公用通信网络推进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向街道、社区、乡村延伸,努力构建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为及时开展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按照“先急后缓、注重实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应急装备投入机制,切实提高我区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公安、消防、农林水、卫生等队伍作为我区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要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抢险救援设备建设,全面提高我区急救救援工作水平。

七、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涉及众多部门,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一要建立奖惩严明的工作责任制。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辖区内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整合应急资源,明确应急管理各个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职责,真正实现预案、队伍、信息、物资、防范处置“五联动”。要建立奖惩严明的工作责任制,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