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1
【关键词】 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0-01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流感等,该类疾病以其发病迅速、传染性极高、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隐患。作为医院传染科,应该针对该类疾病的特点积极发挥其社会效益,做好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以降低感染率[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工作措施进行总结,我院传染科积极实施了科学的疾病控制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就诊及医护人员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了该类疾病的危害及影响,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 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隔离、治疗等各个流程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作为基层医院,积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在基层早期予以切断,可以降低更多不必要的疾病传播和流行。
11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其主要对象为15岁以下儿童,注射疫苗后,可以有效提高受治人群的免疫水平,该方式是使人群在病发之前进行预防,亦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病发之后的治疗及控制。目前,用于人群接种的病毒疫苗种类较多,如风疹、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后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从根本上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
12 一般药物预防 许多药物对于传染病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磺胺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预防作用;红霉素可以预防百日咳、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患者可口服异烟肼,以控制病情[2];若为可能接触炭疽的人群,可以使用青霉素,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或者使用四环素一周,给药方式为口服。不过这些方法目前临床应用并不多。另外,如果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措施没有严格把控,与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有过接触,应立即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必要时使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避免出现医护人员的感染。
2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方法
21 及时隔离观察 医院应对传染科日常诊疗工作进行细化,设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的独立区域,这样便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在接受患者时,发现有症状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相似的患者,应第一时间送至医院独立设置的特殊区域,将其隔离,医院医护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外科口罩,出入隔离室时,应使用隔离衣,医疗设备应一对一使用,非该科室的医护人员严禁进入隔离室。另外,应将患者随身的污染物及时运送至医院的制定区域内,医生、患者的通道与患者污染物的运送通道也应分开,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22 做好消毒工作 呼吸道传染疾病的致病菌对高效含氯消毒剂的耐受性不佳,容易被杀死,因此,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房内,应严格做好消毒工作。使用含氯高效消毒剂时,应选用国家批准的消毒剂,并保证质量合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及使用说明,每天定时在病房内进行消毒工作。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物资等,均需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如氧气湿化瓶、喝水的水杯等。每个患者的衣物等也应该分别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在进行清洗时,不仅需与一般患者衣物分开,统一病房的患者异物也应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感染[3]。每日监测含氯高效消毒剂的浓度,保障消毒工作的有效性。患者治愈出院后,其使用过的物器械等,需经过终末消毒,才能正常投入使用。
23 患者分类管理 患者症状的患者,其致病原因各有不同,不能对其一概而论,而需将其进行准确诊断后,科学分类,并进行分类管理。一般的呼吸道传染分为三类,即发热患者、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及类流感样患者,三者的控制措施均有所区别,具体方法如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发热患者。一般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都会出现发热现象,对于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应注重其第一部的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正确的分诊,再进行具体的后期控制与治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明原因肺炎。该类患者应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了解其变化、控制病情发展发现及其相似的病例时,应组织院内相关骨干医师进行讨论、分析,及排查,若还是无法确诊,应先将患者有效隔离,并及时向当地传染病控制中心报告,以待后期处理[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类流感样患者。加强类流感样患者的监控,把握该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活动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变异,控制疾病发展,同时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坤,曹彬,丁枭伟,闫勇,李春燕,侯生才,王辰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02):23-25
[2] 高洪敏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19-2821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 478 R 181.3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42-02
【关键词】 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学生是所有人群中比较脆弱的群体,学校作为学生聚集学习和生活的特殊场所,是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殊区域,占每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0%~90%[1]。进一步分析这些事件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的发生,减少对学生的健康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5-2008年浙江省网络直报数据,对发生在各类学校的所有公共卫生事件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各类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2005-2008年全省各地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728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事件)526起,相关信息(未分级事件)202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792起)的66.4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共659起,占报告总数的90.52%,另有食物中毒事件50起,流感样病例暴发6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3起。共报告发病数29 753例,报告死亡数2例。
从各地近4 a的报告情况来看,以2006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最多,共报告215起,占29.53%;2005年报告174起;2007年报告178起;2008年报告相对较少,共161起,占22.12%。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类型 从2005-2008年报告学校类型来看,报告数最多的为乡小学,共报告311起,占52.80%;其次为乡中学和县小学,报告69起和48起,分别占11.71%和8.15%。见表1。
表1 浙江省2005-2008年各类学校突发事件构成情况
学校类别构成比/%学校类别构成比/%
乡小学52.80市小学4.92
乡中学11.71其他3.40
县小学8.15市中学2.38
幼托机构6.62普通高校2.21
县中学5.94中专和技校1.87
2.3 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类型 2006年比2005年明显增加了水痘事件的报告数,病例数也有明显上升;而2005年报告较多的麻疹事件在2006年无事件报告,与2005年采取了强化免疫接种有关;报告病种变化不大,仅比2005年新增猩红热1种,减少副伤寒1种。
2007年与2006年相比,报告病种变化较大,新增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霍乱、病毒性脑炎、咽结膜炎热、副伤寒和甲肝等6种,减少了猩红热和手足口病2种。
2008年与2007年相比,风疹较2007年大幅度上升,其他报告病种变化不大,减少了病毒性脑炎、咽结膜炎热、副伤寒、甲肝、猩红热等5种,新增疱疹性咽颊炎。
4 a报告事件均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风疹在2008年呈高发态势,其次为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
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和地区分布 事件报告集中在学校开学期间和春夏之交季节,假期基本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从近4 a的报告地区来看,全省各市均有突发事件报告,以大城市的综合类学校报告较多,而海岛地区等则报告较少。见图1。
图1 浙江省2005-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间分布
3 讨论
3.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3.1.1 小学多发,以一般事件为主 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无重大和特大事件发生。报告学校以小学居多;报告发病数占全省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发病总数的比例较高,但死亡人数所占比例不高;2006年报告发病数最高,与2005年相比明显增加,与水痘报告事件数明显增多有一定关系,而2007年总的事件报告数较2006年下降,发病数也有所回落,2008年与2007年相比,风疹较2007年大幅度上升。
3.1.2 以传染病疫情为主 报告事件数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原因主要与饮用水有关;城镇学校则以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与目前学校招生密度大、教室通风不佳有一定关系。
3.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3.2.1 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针对浙江的实际情况,2005年开展了15岁以下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组织各地认真落实幼托机构、学校(特别是民工子弟学校)查漏补种以及新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这些措施减少了2006年和2007年麻疹的群发事件。2008年浙江省麻疹疫情又呈高发态势,说明疫苗的连续性可能存在问题。
报告的学校突发事件中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由于呼吸道疾病潜伏期长,多数病例在潜伏期即具传染性,对于集中上课的学校来说若对个别患者进行隔离无法真正实现传染源的隔离,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学校呼吸道疾病相关突发事件的防制工作应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3.2.2 密切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学校的防控工作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人群相对较为集中,环境较为封闭,儿童抵抗力较弱,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尤为重要。应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有效防制措施,降低疫情的发生率或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以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安全,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1]。
由于浙江省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较多,免疫空白人群较多的民工子弟学校发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疾病局部暴发的危险性较大,应予以格外关注。
3.2.3 进一步提高报告和疫情监测,加强相关部门沟通 目前浙江省各级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虽有所加强,但仍存在发现隐患不及时、报告信息不及时、报告程序不正确以及因害怕承担责任而故意缓报、瞒报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了防制措施及时有效落实。学校应提高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发病学生,第一时间予以治疗;发现疫情应及时、真实予以上报。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监测,及早发现疫情,尽量争取疫情防控时间。在及时上报的同时,要确保报告质量,在准确核实疫情后进行网络报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中,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密切衔接配合。但在实际报告中,由于信息沟通不够到位,常常出现三者衔接脱节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政府部门对于事件信息了解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而影响事件防控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三者之间的沟通机制是非常必要的[2]。
3.2.4 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意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得到学校的密切配合才能将措施落到实处,但部分学校在措施的落实或配合落实上存在形式主义,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针对目前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形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学校之间应密切协助。学校应积极听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提出的关于各项防控措施的意见并加以切实落实;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做好晨检工作,或开展健康体检,加强监测,做好教室、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消毒,做好新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配合做好查漏补种;切实加强相关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对学校在防控措施的落实上予以深入指导。
4 参考文献
[1] 苏莉,韦波,唐峥华,等.初中生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应激反应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3.
[2] 邓惠敏,冉凤秋.2006年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1-163.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3
而SARS,即“非典型肺炎或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一称谓,是疾病当初的症状命名。医学界在SARS爆发的初期,并不知道其病原体为何。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新闻官于海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任何一种疾病在病原体未被确认之前都可以称为未知疾病。”因此,SARS也曾属于未知疾病的一种。当病原体被发现和确认后,我们了解到该疾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
如今SARS虽已经过去,但是新的未知疾病正源源不断地出现,挑战着人类的医学水平。
未知的新病毒又来了
在2013年初,一种原发于中东的新型病毒引起了全球关注。
2013年2月21日,沙特阿拉伯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最新一例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该病人于2013年1月29日入院就医,2013年2月10日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预警和应对(GAR)的消息,在全球范围内,这是第13例确诊该种新型病毒的患者。这13人中,已有7人死亡。
在2012年6月第一例感染该病毒的一名沙特人,大概被以为他只是死于肺炎以及并发症。这名病人在6月6日左右发病,13日因严重肺炎在沙特吉达市医院治疗,后病情恶化,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于6月20日死亡。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从他的肺部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病毒,并保存了这些病毒分离物。
同年9月3日,一名49岁的卡塔尔人在结束他的沙特阿拉伯之旅后,开始出现发热、咳嗽等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9月7日,他住进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9月11日,他的病情继续恶化,卡塔尔的医疗人员通过空中救护将其转运到英国。
在英国健康保护署,这名卡塔尔病人的临床样本,与之前存放在荷兰的沙特病人病毒样本进行了基因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二者存有99. 5%的相似度。英国健康保护署确认这是一种病毒,与2003年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情况。
2012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了新病毒的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研究员冯子健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说,此前,医界所了解的冠状病毒,是一组能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不仅引发过SARS,更常见的是引发普通感冒等多种疾病。
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此外,大多数病例表现有肺炎,部分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病毒从哪里来?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冯子健说,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人类是通过与动物直接接触感染的。目前尚不清楚人类是如何感染这一病毒的,也不清楚这一病毒的分布范围有多广泛。病毒的来源、暴露方式、传播途径等,现在都是未知数。
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消息,在中国境内还未发现病毒病例或疑似病例。
应对未知疾病
于海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合作的加深,未知疾病的病原体可以很快得到确认。像SARS这类全球关注的传染病,通常只需要2~3个月。
对于未知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有一整套成熟的应对体系。以2012年4月至7月在柬埔寨爆发的未知疾病为例,世界卫生组织与该国卫生部的联合调查过程非常清晰:
2012年4月起,一些柬埔寨儿童患病,并在柬埔寨Kantha Bopha医院接受治疗。这期间,52个3岁以下儿童死亡,致病原因未能确认。
7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接到柬埔寨卫生部利用《国际卫生条例》(IHR)通报机制的通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事件信息网站(EIS)就此事与该国的IHR国家归口单位(NFP)进行了沟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把疫情的情况,并告知了其他成员国。
其后,柬埔寨卫生部在世界卫生组织、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疾控中心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进行了调查。
调查过程包括对Kantha Bopha等医院的患者病历、实验室结果进行全面回顾,当地快速反应小组(RRT)主动对相关家庭进行随访,并对柬埔寨国家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评价。
7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联合调查结论:柬埔寨卫生部接获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所患的都是肠道病毒71型(EV- 71)相关的一种重症手足口病。还有少量标本被检出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等其它病原体。
于海伦告诉本刊记者,在这次事件以前,柬埔寨的实验室从未做过EV- 71病毒的检测。柬埔寨卫生部的早期预警系统,主要监测综合征而非具体疾病,其中包括呼吸及神经系统的综合征、急性水样腹泻、发热和发疹和正在调查的未知疾病疫情等。当Kantha Bopha医院报告了未知疾病疫情后,在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调查过程中才进行了EV- 71检测。
针对这一事件,现在柬埔寨卫生部已经着手在各医院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监测。
而中国对未知疾病的处置上,有一整套体系。
负责未知疾病的应急处置和协调部署的是卫生部应急办。同时中国疾病中心作为卫生部的技术部门,在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反应、实验室确认、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国的流行病学人员在应急调查、现场处置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实验室在未知病原体的检测能力方面,也具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新传染疾病分布图
在未知疾病中,大部分的疾病属于传染病。
自1976年以来,新传染病正以每年1~2种的惊人速度被医学界发现,同时已知的旧传染病毒也发生了变异,卷土重来。这其中最活跃的当属流感病毒。科学家根据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得出结论,每20年,流感病毒就会变异出一种“厉害杀手”。流感病毒的传播甚为广泛,每次最多可使全球15亿人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在2007~2012年,在包括被称为“死亡天使”的埃博拉出血热、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3种被重点关注的疾病中,非洲是这些病毒的主要肆虐地区。超过60%的疫情发生在刚果、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国家;同时,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亚洲诸国正在成为另一个新型传染病的重灾区。
2012年7月,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和英国动物研究所了人畜共患传染病和新现疾病的分布图,也印证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所述情况。分布图中数据显示,目前新发现传染病有75%是人畜共患病。
在地域分布上,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以及亚洲的印度,疾病负担(即疾病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压力)最重。同时,美国东北部、西欧(尤其是英国)、巴西和东南亚可以列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和新现疾病”的热点区域。
而全球对畜产品需求,正呈现爆炸性的增长,这会更加刺激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使人畜共患病的广泛传染成为可能。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4
家中上小学的孩子得了流感,发烧、咳嗽,不得不误学在家。无奈之下,女主人把老母亲请来照顾孩子,并叮嘱她一天三次冲板蓝根喝,经常开窗、开门通风,以避免染上流感。就这么层层设防,老母亲还是受到了流感的袭击,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女主人去年曾在单位安排下,到防疫站打过流感疫苗,自认对流感有抵抗力,就担起照顾这一老一小的任务。
未曾想,女主人竟也病倒了,发烧、全身乏力。问了医生,她才知道去年打的预防针,已经没有预防流感的作用了!经过一个多月,一家老小才安宁下来,从此对流感不敢轻视。
流感是导致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不论年龄、性别、肤色、种族和居住地,在流感流行期间,几乎都可能受传染。我国每年秋冬季流感都会不同程度流行。得了流感再治疗,劳命又伤财,更何况目前治疗流感的手段还非常有限。因此,预防流感应受到足够重视。例如,秋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增加自身抵抗力,流感爆发时,少去人群密集之处,在家、单位多开窗门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喝水或服用板蓝根冲剂,等等,但靠这些方法防流感并不保险。目前公认的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中含有与流行病毒株一致的毒株抗原,可以有效预防流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接种疫苗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未接种过流感疫苗人群的流感发病率为接种过疫苗人群的4倍。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5
【关键词】综合性三甲医院;传染病;疫情;分析
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曾给人类带来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重大灾难。近年来 , 随着经济和社会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 1. 2研究方法 运用横断面研究及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 , 传染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但其防治的重要性仍不容乐观[1], 按疾病构成、病种顺序、分类、主要传播途径等进行研究分仍是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问题。析, 了解医院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2004年全国启动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 , 1. 3统计学方法根据某综合性三甲医院 2005年 ~201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均得到了极大的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提高。现就某综合性三甲医院 2005年 ~2012年法定传染病情报告病例 , 采用 Excel软件录入数据 , 应用 SPSS 11.0统计网络直报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了解该院法定传染病的疾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病谱及流行特征 , 强化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 为进一步规范2结果 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和建立相关制度提供依据。 2. 1基本情况2005年 ~2012年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共收治1资料与方法 初诊法定传染病 27种 17084例, 占就诊病例的 105.47/10万。
1. 1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某综合性三甲医院 2005年2005年 ~2012年上报法定传染病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 由
~2012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向《中于该院就诊人数的逐年增加 , 就诊病例中传染病比例约为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100/10万左右, 保持相对稳定。详见表1。
数据。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 2病种分类该院 2005年 ~2012年收治的传染病病例等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 均为来院就诊的初诊病例。传染以乙类传染病为主 , 其中甲类传染病仅在 2005年上报 1例病甲、乙、丙分类依据为 2004年 8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0.01%), 乙类传染病上报 12365例 (72.38%), 丙类传染病上报
3讨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作为疫情监测的基础步骤 , 是医院在传染病监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它关系到整个疫情监测的效率和效果 , 同时也是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环节。在全国范围内 , 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 , 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仍然是目前报告发患者数较多的疾病[2]。该院上报的法定传染病疾病谱与卫生部通报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基本一致[3]。
3. 1病种分类特点 该院 2005年 ~2012年收治的传染病以乙类传染病为主 , 占就诊传染病病例的72.38%。而丙类传染
病在 2005年较高 , 与当年发现霍乱病例 , 加强其它感染性腹泻的监测 , 致感染性腹泻的发现率上升有关;2008年 5月之后因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的范畴 , 上报的丙类传染病病例数及构成比例均有明显上升。但由于 2009年全国出现甲型 H1N1流感病例 , 使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数有所上升 , 传染病分类构成比恢复相对平衡。
3. 2主要传播途径特点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分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 49.99%;消化道传染病占 27.60%;呼吸道传染病占 21.99%;接触传播传染病占 0.26%;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占0.16%。该院收治的法定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源和性传播、呼吸道传播以及肠道传播的传染病 , 与黄文龙等报道福建省疫情一致[4]。
3. 3疾病构成及病种特点该院 2005年 ~2012年收治的传染病患者居前十位的法定传染病病种依次是 :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淋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麻疹、甲型 H1N1流感 , 与秦薇子[5]、王笑灵[6]等报道一致。其中前 5位传染病累计上报占总报告数
86.05%, 前 10位传染病累计上报占总报告数96.81%。
该院收治的传染病患者居首位的是病毒性肝炎 ,其中乙型肝炎占 88.60%, 丙型肝炎占 7.26%, 其它型肝炎占4.14%。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 87.29%。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病区[7],且由于该院对住院病例术前筛查血液传播传染病 ,增加了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发现率 ,也造成乙型肝炎、隐性梅毒的患者数上报较多。梅毒疫情以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的沿海城市为主[8], 该地区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吸毒、人数较多且人口流动性大也是造成性病较多的主要因素。
我国是全球 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 近年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结核耐药问题越来越严峻 , 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9]。该院自 2007年起作为该市结核病定点收治医院 , 来该院就诊结核病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 肺结核报告为呼吸道疾病的首位 , 占总报告数的
15.89%, 占呼吸道传染病的72.27%。该院为国家流感样病例监测定点医院 , 受 2009年甲型 H1N1流感发现的影响 , 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力度 , 增加了甲型 H1N1流感和其它型别流感的发现数量 , 也是呼吸道传染病上报增加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上报病例占总报告数的
21.33%, 占消化道传染病的87.40%。手足口病自 2008年安徽阜阳发生暴发疫情以来 , 已在全国大范围流行 , 全球亦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暴发或流行 , 病死率很高 , 已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0]。肠道传染病收治比例较低 , 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卫生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卫生、饮用水的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直接相关。
疫情监测和预测是制定传染病预防对策与采取科学、有针对性控制措施的基础工作。及时认真总结疫情发展动态和规律 , 探讨主要流行因素与传播机制 , 研究适合当地的预测指标和方法 , 才能更好地为当地防控传染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璐 , 王宏萍 , 周晓明 .2008年与 2009年全国及上海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比较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1, 15(8):663-665.
[2]魏栋 , 张耀文 , 徐潜 .医院 2006-2010及重点监测传染病疫情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3, 23(1):126-1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 http:///jkj/index.shtml.
[4]黄文龙, 洪荣涛, 章灿明, 等 .2007年福建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疾病监测 , 2008, 23(9):580-583.
[5]秦薇子 , 张笑嫣 , 李萍 . 2007-2011年度安徽某三级甲等医院法定传染病疾病谱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3, 17(3):251-253.
[6]王笑灵 , 高丽英 , 谢淑霞 .2005-2009年某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 2011, 207(7):504-506.
[7]李宁, 张彦敏, 于建乐, 等 .2010年潍坊市居民死亡情况分析 .预防医学论坛 , 2012, 18(6):469-471.
[8]张莹珍 , 黄文龙 , 谢忠杭 .福建省 1998-2007年梅毒疫情态势分析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 2008, 14(6):33-34.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6
1月-2015年12月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和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葫芦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和流感病毒检出情况。结果:2012-2015年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者921 936例,其中流感样病例29 622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3.21%,各年度ILI%的极值分布不同。共检测咽拭子标本2295份,各年度检出阳性率在8.08%~33.58%间,各年度均有H3型病毒检出。结论:应针对0~14岁儿童加强流感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密切注意流感病毒型别变化情况。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监测; 流行病学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urveillance data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conducted by Nation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site in Huludao City,Liaoning Province,aiming at mastering the influenza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ing som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measures.Method:Surveillance data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and etiology data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December 2015 were collected in Huludao Central Hospital and Huludao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ge distribution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and influenza virus detection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Result:A total of 921 936 cases were monitored and among them 29 622 cases were influenza-like illness,giving an ILI% of 3.21%,but the annual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of ILI% was different.From the total of 2295 pharyngeal swab specimens, the annual positive rate was between 8.08% and 33.58%,and H3 viruses were found each year.Conclusion:The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child health education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moreover, 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he influenza virus subtype distribution.
【Key words】 Influenza-like illness;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First-author’s address:Huludao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uludao 12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17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N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出现抗原变异,如果出现大流行则可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都产生严重影响[1-3]。在目前应对流感流行的防控框架下,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是疫情监测[4-5]。流感疫情监测的核心任务是掌握疫情动态和流感病毒的分布及变异情况,及时发现疫情[6-9]。由于流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并非均匀发生,流行强度各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系统综合分析本地区的流感疫情监测资料有助于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201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的资料,试图探究葫芦岛市流感流行趋势和病原谱,为科学合理保障葫芦岛市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及完善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葫芦岛市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为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哨点医院的专业人员每天按科室登记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的就诊病例总数和流感样病例数,按照时间(日、周)和病例年龄分布情况(0~5、5~15、15~25、25~60、60岁以上)每周一将监测数据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流感样病例定义为: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1.2 标本采集 葫芦岛市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为葫芦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哨点医院流行期间(10月-次年3月)每周采集20份流感样病例标本,非流行期间(4-9月)每月采集20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咽拭子标本采集后放入含3~4 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4 ℃以下保存,48 h内送达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1.3 病毒核酸检测 利用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
1.4 统计学方法 监测数据导出至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感样病例监测情况 2012年1月-2015年
12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者921 936例,其中流感样病例29 622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ILI%)平均为3.21%,各年度ILI%的极值分布不同。其中,2012年度ILI%周报告最高值为6.83%,出现于第25周;最低值为1.69%,出现于第9周。2013年度ILI%周报告最高值为6.65%,出现于第28周;最低值为2.36%,出现于第35周。2014年度ILI%周报告最高值为4.75%,出现于第35周;最低值为2.00%,出现于第11周。2015年度ILI%周报告最高值为5.10%,出现于第6周;最低值为2.33%,出现于第32周。见表1。
2.2 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 2012年
1月-2015年12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于14岁以下的儿童,占86.77%;15~24岁年龄段占比最低,为0.09%,见表2。
2.3 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核酸监测情况 2012-2015年共检测咽拭子标本2295份,检出阳性标本416份,检出阳性率在8.08%~33.58%间,其中2014年检出阳性率最高;各年度均有H3型病毒检出,各年度检测情况见表3。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作为发病率较高、传播迅速的呼吸道传染病,ILI属于早期症候群监测,为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提供预警信号。葫芦岛市为重要港口城市,同时中国铁路京哈秦沈客专段、沈山线、国家高速公路G1京哈高速、102国道等贯穿其全境,交通枢纽型城市中经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更应引起重视。在葫芦岛市ILI的主要影响人群为儿童尤其是4周岁及以下低年龄组的儿童,这与大多数地区的监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16]。2012-2015年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虽然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其余年份类似,但是流感病毒分离的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是宏观监测数据的有效补充[17-20]。病原学监测结果对于监测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溯源分析具有重要作用,疾病防控人员及时从不同维度了解流感的流行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提供依据。
目前葫芦岛市的流感监测集中于葫芦岛市中心医院一家,还未覆盖到县级医院,监测范围的局限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影响对流感流行特征的总体估计。鉴于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已经准确掌握了ILI的诊断标准和咽拭子的规范采集。今后的流感防控工作中,将以目前的医务人员队伍为骨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医务人员相关培训,为后续扩大监测范围,提升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叶冬青.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与应对[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3):215-218.
[2] Rappuoli R,Dormitzer P R.Influenza:options to improve pandemic preparation[J].Science,2012,336(6088):1531-1533.
[3] Takahashi T,Suzuki T.Low-pH stability of influenza a virus sialidase contributing to virus replication and pandemic[J].Biol Pharm Bull,2015,38(6):817-826.
[4]李铁铜,李魁彪,肖新才,等.新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1):91-94.
[5] Peiris J S,Poon L L,Guan Y.Surveillance of animal influenza for pandemic preparedness[J].Science,2012,335(6073):1173-1174.
[6] Christaki E.New technologies in predicting,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Virulence,2015,6(6):558-565.
[7] Guo C,Xie X,Li H,et al.Prediction of common epitopes on hemagglutinin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H1 subtype)[J].Exp Mol Pathol,2015,98(1):79-84.
[8]仝振东,蒲柳艳,虞奇跃,等.一种基于流感哨点监测的流感预警分析方法[J].疾病监测,2011,26(5):386-387,391.
[9]沈冰,杨晓明,卑伟慧,等.时间序列分析在上海静安区流感样病例预测预警中的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2):156-159.
[10] Stockwell M S,Reed C,Vargas C Y,et al.MoSAIC:mobile surveillance for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the community[J].Am J Epidemiol,2014,180(12):1196-1201.
[11]邓立权,栾博,赵庆龙,等.2011-2015年吉林省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6,30(1):50-52.
[12]罗春蕊,李娟,宁德明.云南省2009-2013年流感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3):358-360.
[13]夏瑜,沈强,陆布来,等.2010-2014年苏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5,29(6):498-501.
[14]吕燕,王春荣,庞立丽,等.2009~2011年济南市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5):370-371.
[15]苗芳,李达,胡晓芬,等.2011-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5):641-643.
[16]华祥,石燕.青海省2010-2012年流感样病例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9):945-947.
[17] Pariani E,Amendola A,Ebranati E,et al.Genetic drift influenza A(H3N2) virus hemagglutinin(HA) variants originated during the last pandemic turn out to be predominant in the 2011-2012 season in Northern Italy[J].Infect Genet Evol,2013,13:252-260.
[18] DE Donno A,Idolo A,Quattrocchi M,et al.Surveillance of human influenza A(H3N2) virus from 1999 to 2009 in southern Italy[J].Epidemiol Infect,2014,142(5):933-939.
[19] Chang F Y,Lin T Y,Chiu W T.Human infection with H7N9 virus[J].N Engl J Med,2013,369(9):87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