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类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类方向

工商管理类方向范文1

关键词:工商管理;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概况

1.专业解释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下的分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分类,工商管理专业包括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和资产评估物业管理等八个方向,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选择较多,本文主要根据研究主体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如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工程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等,研究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五个专业方向的就业竞争力。

2.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竞争力概况

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进行学校专业学习、校园实践、综合素质等的培训之后而提升得到的个人专业技能、社交技能、就业竞争技能等,并具备持续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从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即工商管理专业核心知识、基础知识、前沿知识、专业技能等;以及学生的就业基本素质,包括就业态度、就业精神、就业能力、就业团队意识等等。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调查与分析

1.问卷调查

本次针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在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工程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总共发放问卷420份,剔除无效问卷、不完整回答问卷等的情况,总共回收有效问卷38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0%。中国农业大学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31%,江西工程学院回收有效问卷133份,有效回收率34%,湖南师范大学回收有效问卷共129份,有效回收率是34%。

2.就业竞争力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调查评估,比如问卷中涉及到的工商管理类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对自身就业知识的评价、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对就业工作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就业基本情况、就业质量评估等等。根据问卷反馈出来的结果,大部分工商管理类学生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等,掌握较为牢固,自我评价较高。而在对一些专业前沿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评价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掌握的程度一般,所以在这方面的就业竞争力相对不足,因为工商管理类的前沿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能够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工商管理技能,进而实现更好的专业匹配。工商管理类学科的职业要求学生具有较良好的实操能力和专业技能,而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控制不足,容易削减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在对待就业的态度上,大部分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持较强的评价,较少学生会评价自己的职业能力在强的范围内,这体现工商管理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仍有提高的空间。不过,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对于就业的信心和决心,对待未来职业持有相对的事业心、责任心,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在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时,可发现现在大部分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服务企业均以中小企业为主,如商业、服务业等企业,就业地点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而且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质量持较为满意态度,从事的职业内容亦与自身的工商管理专业较为对口,评价所属学校的本专业教育和管理,也基本处在较为满意的范围,当然也有个别例外。

3.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综合三所院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工商管理类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体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第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工商管理前沿知识较为欠缺。在工商管理专业不断发展的时代,工商管理更要结合时代技术的特征不断补充自己的前沿领域知识,工商管理类专业生更加要掌握好专业前沿的相关更新知识和技能,避免被时代淘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第二,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操中,工商管理类学生仍需努力。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能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起到辅助作用,很多用人企业会反映工商管理类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无法很好配合企业进行实操,匹配专业人才需求。第三,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仍需加强。调查中反馈出很多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团队意识较弱,而且对于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程度不够。然而,团队合作能力不仅仅是工商管理的大局意识、合作精神的体现,更加是现代很多管理型企业对于人才必不可少的要求。所以,不善合作或者缺乏合作经验、团结精神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其就业竞争力会削弱。第四,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应该有综合能力进行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然而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表示缺乏企业组织管理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如果运用得好,可以灵活协调个人能力与公司资源,进而锻炼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五个是工商管理知识的创新能力欠缺。不管是教育还是企业运营或者其他行业,都非常注重工商创新能力,学生只有革新自己的观念,在企业运作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思维,为企业贡献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很多大学生却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因循守旧。最后,缺少动手实操能力。很多工商管理类学生因为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无法灵活地把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操作,会使学生的就业能力无法与企业生产匹配。

工商管理类方向范文2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机制从粗放投入式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当前组织实施“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密集地区之一。 

二、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现状 

工商管理类人才具备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能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从输入学校培养到输出社会供应,以及在社会中的工作现状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才培养质量呈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的发展,专任教师队伍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速不断加快。但是,相对学生规模增长,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并且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实践经历、国际交流经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存在不足。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专业实习经历严重不足,且在专业实习中的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 

然而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全国工商管理类人才逐年增加,但是,这还够不上人力资源强国。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学历方面来看,企业的情况并不佳,只有50%的董事长具有本科学历,硕士层次仅为10%;总经理本科学历占60%,硕士层次仅为15%,更为重要的是,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更小。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中,近年我国工商管理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人才分布呈现区域集中、产业合理、行业广泛的现状。从人才分布区域来看,近年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人才市场为龙头,珠三角、长江三角、京津翼和华东地区人才市场为支撑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工商管理类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江三角两大核心区域,二级城市较缺乏,县域、城镇更是难以吸引、留住人才。 

三、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及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总量一直在亚洲地区属于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东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多,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与研究型,已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显现出众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从各层次人才供应数量来看,低学历、低技能人才数量供大于求,高学历人才供不应求,据人才网数据统计,本科、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远远大于需求规模,人才总体呈现供过于求局面。其中,行政、人事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供过于求的现象,财务类、贸易类人才供过于求现象也较为凸显。然而,博士、硕士人才的培养规模均小于需求规模。 

从不同性质单位看,我国近年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以企业招聘比例较高;从不同规模单位看,大型用人单位招聘比例相对较高;从区域来看,长江三角和京津翼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较大,西南及西北等经济较落后地区对大中专人才需求巨大。近年来,随着京津翼经济圈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激烈、流动频繁。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商管理类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发达地区人才多,边远山区人才稀少。 

根据需求层次和方向,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的是综合型人才,包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加快传统优势主导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这一时期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打破产业发展的传统路径,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突出国际化优势,在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改善自己的分工地位,最终提升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以创新教育模式培育工商管理类人才 

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不断创新,这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等和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僵化的发展模式,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即创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市场化战略、品牌化战略和内涵化战略进行人才的培养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育向高端转变 

高等和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密切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以我国的产业发展为导向,适应经济转型前后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链,建立一个开放性的专业调整系统,形成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 

(三)走特色教育之路培育区域性工商管理类人才 

我国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因此,要遵循“发展需要驱动”规则,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专业设置,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实施市场化战略。 

工商管理类方向范文3

摘要:论述了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在树立学科、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中的积极作用。

一、整合教学创新思想,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从整体结构上讲,教学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网络系统。而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是整合教学创新思想的基础。从我院发展的实际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乘教学质量之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办学层次”的关键在教学创新,关键在专业学科建设,关键在人。目前我系开展教学创新体系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知识的创新及应用——教学创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学质量年”的基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活动紧密而有机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所以在专业建设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专业评估和教学创新研究。对于工商系,应着重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及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主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对重庆当前和长远经济建设及社会科技发展有无意义、作用;在重庆市内、国内有无特色、有无影响,该学科的发展处于何种地位,在国内外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其学术成果如何,获奖项目、级别如何。

1.2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在国内或行业同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人才培养能力与发展潜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实力;拟定培养计划措施及执行情况,形成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3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建设

主要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数量、质量及自制仪器设备的水平;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实验室面积能否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实验人员队伍配备状况。

1.4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科研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领域中外期刊、鉴定项目、出版专著教材、获奖项目的数量与级别;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经费;科研成果推广及应用情况,学术交流与学术氛围;科研成果是否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科研项目是否有理论意义,科研经费转化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等方面。

1.5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教学改革与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是否合理可行;教学计划、大纲是否齐全、优化,教学档案、科研管理是否规范有序,优良学风班活动落实情况,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否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何,本专业内在发展潜力如何等。

1.6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主要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能力结构及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摆脱由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识教学、轻创新研究、重分数、轻能力培养、将教学和创新相对分离开来的影响。重视和加强教学创新研究在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以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二、以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理清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为继续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系在“教学质量年”中,以开展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这4个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塑造系的办学思路和特色

在院办学思想指导下,经系务会研究确定我系办学的具体思路与特色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主,工商与公共管理相结合,体现管、经、工兼融优势,突出企业经营与现代管理技术,强化学科特色”。以上简称为“1212”思路即:“一个为主,两个结合,一个体现,两个突出”。

2.2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

我系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为:(1)工商管理学科是我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以工商管理为龙头,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为两翼,体现工商为本,形成专业优势互补与群体推进的格局,把本学科办出特色;(2)公共管理学科是我系又一重要支撑,以土地资源管理为重点,兼融房地产经营管理,结合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学科优势,坚持联合办学之路,把本学科办出特色。以上简称:“一个依托,一个支撑,优势互补,群体推进”。

工商管理类方向范文4

摘要:本文将以工商管类类专业爲背景,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营业人才的培育方案,迷信讨论以后中央使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育形式与途径,具有一定的自创意义。

关键词:使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育

中央院校人才培育的目的更多的是爲中央经济开展效劳,处理的是中央经济开展中呈现的详细而又理想的成绩。因而,以后中央使用型高校在对人才培育的战略定位上,应该坚持差异化的人才培育形式,将以培育使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同质化景象[1]。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育形式

中央使用型高校是初等教育体系的组成局部,是指各省、各治区等,大局部要靠中央行政部门划分经费,依托中央财政供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目的培育爲中央开展效劳的高素质使用型人才的高校[2]。使用型次要是指使用型爲办学定位,而构成的一批占有全国本科高校较大比重,与传统院校不同的院校。使用型高校普通注重人才的教育观与质量关,在新情势下构建可以满足和顺应经济开展的方向,制定愈加契合规律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从而片面进步教学程度,培育具有较强社会顺应才能和竞争才能的高素质使用型人才。中央初等院校使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育目的可以定位爲:培育顺应社会主义古代化建立和将来社会与迷信一致的,熟习和掌握古代工商管理的根本实际与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素养和理论才能,富有创新肉体的初级使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育存在的成绩

2.1人才培育具有自觉性,培育目的定位过高

就目前的状况剖析,中央使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育目的的定位过高,招致人才培育的方式办法具有自觉性,不能依据先生特性化教学。在实践的教学进程中,中央使用型高校缺乏特性化教育,不能依据先生的兴味、专长对先生停止指点。并且缺乏细分的市场认识,不能明白不同层次先生的人才培育目的。另外,高校正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定位于初级管理人才,其培育目的定位过高,间接招致人才培育缺乏特性与特征,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中央使用型高校关于人才培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教材与设备陈腐,招致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以后人才培育的变化需求。其次,局部高校开设的选修课程过少,简直同等于?,由于先生不选的话,总学分将不够。在理论与教学的进程中,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大少数都是具有炎症性的,虽然教学与管理比拟随心所欲,但是其理论课程的内容互相矛盾,对人才培育的作用性较小。课程设置不合理,招致先生在实习的进程中,企业对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之间的联络,不能明白规划失业零碎。

2.3短少与企业之间的协作

很多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没有实行校企协作,先生接触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较少,更没无机会协助企业处理实践成绩,对企业推销、消费、运营等环节缺乏必要的理性看法,很多先生没无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影响了理论才能培育的效果。在实验内容上,与实践脱节,更多的是纸上谈兵,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太少。古代企业决策往往是综合性的,只要采用模仿企业实践管理的综合实验才干让先生既能掌握根本实际,又能掌握管理的各个环节,到达实际与理论的结合,进而培育出复合型、使用型和开放型的管理人才。

2.4教员综合素质较低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际与理论都十分强的学科,因而对教员的教学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教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到达教员科研程度的规范。一些教员虽然到达了教员的任教职务,但是缺乏专业的考试或许评定专业课程的职称。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育形式的考虑

3.1迷信定位人才培育目的

首先必需思索的是工商管理类的培育目的,它起着导向和坐标的作用。工商管理类培育目的是剖析社会需求的归结,是制定培育方案的末尾,是社会需求与教学理论的结合点。假如培育目的定位不精确,教学途径和人才培育质量就不能够失掉保证。构建中央高校贡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育形式,依据市场的经济开展趋向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迷信定位人才培育目的,并分层次停止人才的培育,从而才干大大进步中央使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处置成绩才能。

3.2构建人才培育形式体系

构建人才培育课程体系爲了完成以上确定的培育目的,就必需爲受教育者设计合理的培育规格,构建新的知识、才能、素质构造,这些必需经过课程体系来加以落实。构建人才培育形式体系是完成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关键一步,其间接反响出中央使用型高校的教学思想,是完成人才培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因而,中央使用型高校必需在顺应经济市场开展趋向的前提下,不时构建与完恶人才培育形式体系,在顺应使用型人才培育的根底上,顺应社会对人才的开展需求,培育具有高素质、高技艺的人才。

3.3进步教员综合素质

经过让教员参与校企协作、到企业挂职锤炼、进修等多种办法,使教员既具有扎实而广泛的实际知识,又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艺;重点培育会讲课、懂技术,特别是熟习消费进程、能实际联络实践,并能将知识和技艺无效地教授给先生,有较强创新才能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员。总之,进步教员的综合素质,才干对中央使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综合才能,大大进步中央使用型高校培育人才的用人质量。

3.4树立健全的课程设计体系

首先,由于课程设计一体化强调后面设计效果爲后续课程设计的根据,因而更注重设计效果的可用性,也更强调进步先生的设计质量和先生的计算机使用才能。其次,突出中央使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喜好与专长,在重点强调先生对实际知识学习的根底上,突收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专长,并树立不同兴味分类供先生自在选择。另外,在学习其它公共课程的根底上,依据本身兴味、专长等选择其中的两个或许两个以上的模块停止深化学习。

四、完毕语

经上所述,以后中央使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在培育形式上存在一些成绩,因而迷信定位目的,构建人才培育形式,进步教员综合素质,树立健全的课程设计体系,突收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专长,从而才干大大进步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处置成绩的才能。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类方向范文5

1、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现状

工商管理类专业从 50 年代开始在我国设置 , 相继出现企业管理专业、财经类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人事管理专业、会计类专业等。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如电子商务、金融管理、酒店管理、商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一直蓬勃发展。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十几年来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纵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既有传统专业,也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但总归来说,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相似。虽然当前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应用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基本相似,专业特色不明显,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受到地方院校品牌的影响,与名牌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还是处于弱势,缺乏竞争力。

1. 2 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教学过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虽然当前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能力本位”,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也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还是以专业理论课为主,教学过程也还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1.3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对本科院校来说,缺乏专业特色,学校相对来说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企业比较看重的,比如诚信、合作精神、创新品质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类非专业职业素养,往往学校的教育比较缺乏。

2、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素养是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它是一个后天的教化和培养的动态过程。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技能是必需的,但很多时候职业素养往往在职场上能起到关键作用。

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的知识的前几位分别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企业重视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等、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等。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高职学生选择中,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职业意识淡薄。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也是一种职业教育,一切教学工作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相应领域所需要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环节中还是理论教学居多,学生进入学校后,缺乏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对职业岗位的认识、理解和适应滞后,职业意识不强。

2.2 职业发展方向模糊。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也没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多说中长期目标。部分学生甚至临近毕业,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去什么样的企业,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如此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普遍就业比较困难,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

2.3 职业适应能力差。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毕业后行业适应能力差,吃苦意思弱,频繁跳槽。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应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是对岗位的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对这类专业学生比较重视的素质之一。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职业认识和体验 , 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 , 进入一个行业后 ,不能较快适应岗位 , 更不能应对工作内容的变化。

2.4 交流合作意识不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很多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交流、合作的意识 , 服务意识,团队分工协作意识,但我们的学生很多在学校由于参与集体活动不多,加上很多又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独立,缺乏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5创新精神缺乏。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三年,虽然经过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教学空间较为封闭,教学方法较为僵化,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也相应的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进行创新、创意的探索,在工作中也很难有创新的工作方法。

总体来说,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优势不突出,高校在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非专业的职业素养的养成。

3、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定位层面、课程设置层面、实践技能训练和校园文化建设层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必须从专业建设层面入手,同时,高职院校应多增加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让学生能多渠道地参与到具有职业内涵和特色的各类活动中去,对职业、职场有必要的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3.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准确,这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具备从事管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样定位既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区别于本科生,又有利于培养以实践性、职业性为取向的管理人才。

3.2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以外,还应该包括职业素养培养。基于这个基本的认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提升和重建学生的职业世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内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因此,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体现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开发。除了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零星课程以外,应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向学生完整的呈现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职业素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职业指导、创新思维等。另外,高职院校应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丰富、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文明和谐的校园建设,比如文学、书法、音乐等,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养。除了人文社科课程体现职业素养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也应体现职业素养,把职业素养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在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3.3 结合实践技能训练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一直都是比较重视的环节。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都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往往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和实习工作加以锻炼和培养。而企业所更看重的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也能在实践技能训练环节中很好的培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所以,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除了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外,也应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工商管理类方向范文6

随着教学改革对高校素质培养的新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有了更多的变化。本文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对会计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再结合教学实践,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提供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

会计课程;实践教学;ERP财务

管理类会计作为现代管理与会计的交叉,兼具理论性和操作的实务性。而结合工商管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要求,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成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对该专业的必然要求。

1 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

工商管理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如企业管理人员除具备基本的管理理论以外,还必须兼具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能力。会计作为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会计学又包括会计账户、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不同章节知识是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对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讲,很多都不会从事会计类专业工作,而正是这样的需求也限制了该专业会计课程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会计课程上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不能吸引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则可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会计凭证、报表等各个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的印象,更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2 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经过对会计知识的系统学习,可完整的了解会计流程,为今后的管理决策中掌握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奠定基础,充分了解在会计信息当中,哪些信息对管理决策重要,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通过构建长远的视野奠定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2 当前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管理类会计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一定的改善,如增加多媒体教学,建立实训基地等,但在很大的程度上轻理论、重课内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其主要的问题则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对管理类会计课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当前,各个不同的院校在注重自身教学实践同时,缺乏对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安排,导致很难达到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二,会计教学稍显单一,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方法单一,则会使得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不大,很难提升专业课程类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学生校外实训的效果比较差。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和企业或通过自建实训基地的方式给予会计课程实习的机会。但是,很多的校外实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仅仅流于形式,或者仅完成任务,而不能真正的通过校外实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校内实训或实验平台的缺乏,使得学生缺少进一步实践的机会。校内实验室平台作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平台,在很大的程度上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使得高校并未进行构建,或建设不全面,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

3 提高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在新时期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会计课程的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高校思考重点。针对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针对管理类会计课程的实践,最为关键的是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工商管理培养的目标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的教学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而开展。而对会计课程的培养,不能简单的只局限在让学生成为会计信息的创造者,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为自己所用。从这方面来讲,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培养必须侧重以下几点:

(1)侧重对常见的经济业务、基本会计理论、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2)强调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而不必追求各个不同会计核算的技巧、方法等细节。在教学中多以应用为主;(3)注重会计实务和会计原理的结合。充分考虑到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性质,不会过多涉及会计细节的知识,而本着在未来的管理中采用实用主义为原则,这符合当前工商管理的实际,也符合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以职业为导向,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随着企业对人才实用性的需求,本科院校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从属性来讲其范围通常都比较广,而如何找到企业与高校的平衡点成为工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以职业作为其导向,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在高校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对知识探究的热情,并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发展。针对上述的问题,教师则必须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教学,以实际的案例去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程不同知识点的印象。另外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则是将建构主义与探究教学进行结合,以会计知识点作为载体,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完成对项目的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第三,加强对会计课程实训的操作。高校教育实验室的缺乏,给学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践的资源,是对校内资源的有力的补充。因此,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会计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的途径。而在企业中,加强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对ERP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为未来企业管理奠定基础。另外多方面拓展学生实习的渠道,如税务事务所、记账企业,都是对学生实习锻炼渠道的延伸。

4 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的实践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记账,而是通过对会计课程的系统了解,增强会计的实务操作,提高专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工商管理类学生也要充分该课堂增强对自身的要求,也为自身未来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将这些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忠敏. 高职船机修造专业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原和平.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王进,崔智林. 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A].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