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

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文1

2012年5月13日15时,响水县双港镇老舍中心社区卫生院接到某村阳光幼儿园(以下简称该幼儿园)电话报告:“我幼儿园发现数名儿童手掌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接到报告后,双港镇老舍中心社区卫生院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该幼儿园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调查情况电话报告响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响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掌握了该幼儿园的发病情况,确定了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发展。本次疫情调查处置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幼儿园位于响水县双港镇老舍中心社区某村八组12号,为大约600平方米的院落,园舍宽畅,通风良好。园内共设3个班级,在园儿童136名。未设置医务室。该园为半托制幼儿园,儿童多数来源于该幼儿园周围的几个距离较近的村。

二、核实诊断

1、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掌、脚掌、口腔粘膜等部位的红疹和水疱疹,少数臀部也有累及。

2、流行病学史:手足口病在我县近几年即有散在发生,部分儿童家长承认儿童发病前一周内有外出、外来史,并接触过同样病人。

3、主要诊断依据:《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该病为手足口病,且初步判定本次疫情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三、流行特征

1、流行强度

自2012年5月5日起,该幼儿园儿童中陆续出现手掌、脚掌、臀部红疹或水疱疹及口腔粘膜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的病例,截止5月25日,累计报告7例,都为普通病例,罹患率5.15%(7/136*100%)。

2、疾病流行特征

2.1 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周某,男,3周岁,阳光幼儿园小班儿童。该儿童于5月5日出现手掌红疹、水疱疹症状,无发热,未引起幼儿园老师的重视,患儿继续上幼儿园;5月7日该患儿因同时伴有发热症状,被家长带出就医,未继续入园上学;5月7日和5月9日该小班又有2名儿童出现手掌红疹、水疱疹症状,引起了幼儿园老师的注意;5月13日上午,又发现2名上述同样症状的儿童,同时伴又发热,该幼儿园于5月13日15时将疫情上报,并要求家长把患儿带出就诊。截止5月25日共有7名儿童出现类似症状,都为普通病例,无重症病例。其中5月5日1名,5月7日1名, 5月9日1名,5月13日2名, 5月15日1名,5月18日1名。

2.2 人群分布

发病儿童分布在2个班级,具体分布为:小班6人、中班1人。性别分布:男性6例,女性1例。

2.3地区分布

7名发病儿童中,都为双港镇老舍中心社区本地儿童,散在分布于该幼儿园周围邻村。

四、病原学检测

5月14日对新发病例中具有典型症状的2名儿童进行咽拭子采样,送盐城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份标本均为肠道病毒阳性,进一步分型为肠道病毒71型(EV71)。

五、预防控制措施

1、立即报告疫情,由响水县疾病控制中心将疫情进行网络直报。要求所有患病儿童立即到响水县人民医院就诊,根据病情进行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对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做好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当出现病情转重时,应立即前往县人民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要求患病儿童在治疗恢复期间不要参加集体活动,不串门,不进入公共场所。

2、要求幼儿园加强晨检、午检和缺课追因等工作。每天各班老师负责统计儿童中具有手足口病类似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儿童手足口病调查登记表》。每日上午将各班情况告知幼儿园园长,整理汇总后报陈家港镇卫生院;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双港镇老舍中心社区卫生院联系。

3、要求幼儿园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寝室空气流通。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并对患儿使用过的玩具、用具、餐具等物品和活动场所的物体表面进行严格消毒。

4、利用有线电视、板报和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使5岁以下儿童家长、监护人以及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强调保持环境卫生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多休息,多饮白开水,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机体防病能力。

六、效果评价

经调查走访,患儿隔离治疗率、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率均达100%;疫点疫区消杀等卫生处理措施落实及时,疫区内主动查治发热、手足臀部皮疹及口腔粘膜疱疹病人;病人的咽拭子标本采集、送检规范。以上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落实以后,鉴于距离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已有16天,无新发病例,且所有病例均已痊愈,表明本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结案。

七、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本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暴露出一些问题,该园日常晨、午检工作不认真,流于形式,出现首发病例后,幼儿园没有将患病儿童进行隔离,传染源未得到及时控制,存在交叉感染现象;对儿童个人卫生监督不严,儿童洗手次数少,未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家长对手足口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二)建议

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的治疗药物,为防止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发生,提以下几点建议:

1、托幼机构和小学校要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和因病缺课随访工作,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送诊,切实做到“五早”,要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和排泻物进行消毒处理;

2、要加大宣传力度,对 5 岁以下儿童采取入户宣传,使家长树立正确的防病意识,由于儿童的自律性不强,家长的参与态度是决定防病成败的关键;

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文2

开学第一个月内,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园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以下防控措施: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幼儿园根据教育系统防控紧急会议内容由主要领导负责牵头,健全应急机构,启动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并就幼儿园防控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立即开展防控布控工作。

二、明确职责 完善制度

1 明确职责:

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甲型流感、手足口症两防两控工作,统一协调指挥。

副园长:负责指导组员工作,分工到位,责任到人,按照要求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保健医生:负责防控传染病、卫生消毒、及时对师生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进行专题培训工作。负责幼儿园师生健康情况的调查、资料整理,严格落实好晨、年检、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行政助理:协调各部门做好防范工作,负责日常消毒及相关物资的供应工作。

保教干事:负责利用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防病知识,加强对幼儿及其家长的宣传教育。

后勤管理:负责门禁防控工作的开展,保护幼儿园师生健康安全。

食堂管理:负责食堂、餐饮防控消毒工作,保障全园幼儿饮食安全。

各班级组长:负责本班级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各项工作的落实。

领导小组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并指挥了各部门开展防控工作,随时掌握全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动态。

2 完善制度:

(1)坚持晨、年检制度。幼儿园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组长负责,每天早晨记录家长签字的体温测试单,并坚持晨、午间对体温异常的幼儿进行复检,并做好记录,复检后立即向保健室汇报,保健室按要求向上级汇报。发现问题立即与家长联系,请家长把孩子带回家看病。

(2)坚持通风制度。幼儿园要求各班每日根据防控工作要求按时给教室、卧室、盥洗室、卫生间窗户进行通风。

(3)坚持加强幼儿园公共卫生区、班级、专用教室、食堂消毒措施,坚决清除卫生死角。

三、加强宣传 家园联防

1 印制宣传材料、利用广播及培训讲座、园务会时间向全园师生宣传预防“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卫生常识,按照科学、客观、适度的原则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宣传防护知识,使每一位师生了解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痫”的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只要按要求进行防控工作甲流和手足口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同时,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课间活动时间,增强师生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此外,还通过园报、园网刊登了相关的知识,供家长学习增加对幼儿的防护。

2 给幼儿园每位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做好思想动员和工作调整,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呼吁家长合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促请家长留意子女和自身的健康情况:如幼儿出现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家长应迅速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不要让孩子带病上课,并立刻向班级老师请假,并特别说明病因,以便幼儿园及时向上级汇报。

四、监控严密 措施到位

1 幼儿园召开园务扩大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幼儿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工作,确定立即购买红外线额温器,提高体温检测的精确度及效率,要做到不漏人。对发现异常的幼儿立即劝回,由家长带去医院进行检查,幼儿园按规定上报。

2 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教师对幼儿健康情况的警觉性,坚持每天对入园师生进行晨检、红外线体温监测超37.2度不得入园,对来园和请假师生进行情况追踪,做好记录,按要求上报。

3 要求各班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班级清洁卫生、温度适宜。教室要安排专人做开窗通风工作,保证空气流通。

4 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治,严格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做到疫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5 加强门卫管理制度,入园医务人员不得穿工作衣,必须经红外线体温监测记录以及本人确认签字,体温超过37.2度不得入园。严把外来人员进园关,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带入幼儿园。

6 隔离室、保健室定期消毒并储备相关物资。院政治部办公室为每个班级、办公室、食堂、门卫、公共卫生区负责人员配备了棉纱口罩;幼儿园为所有班级、部门配备了体温计、消毒液等防控物品。

7 每天早晨,幼儿园全体行政人员两人一组形成三个晨检通道在园门口对家长和幼儿进行集中监测体温,晨检幼儿手足口。如有气象变化晨检将设在南楼一组、北楼两组人员分别进行,班级老师负责在晨检处接孩子进班。下午经军务科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消毒。

8 向全体家长印发了《关于甲型流感防控的方案》,向家长做好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及配合幼儿园防控要点。

9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幼儿园所有大型聚集活动暂停后,为幼儿组织回一批板蓝根冲剂,根据院中医科主任指导分段、按量给全园幼儿预防服用防止感冒。

10 按照卫生局文件标准给所有班级重新印发了各项防控、消毒工作表格使幼儿园两防两控工作更加制度化、细致化进行。

11 幼儿园和医院预防保健科组织了幼儿流感疫苗接种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

12 院务部军务科请专业人员为幼儿园消灭蟑螂、白蚁,杜绝虫害。

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文3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

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

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

我园实际,特制定我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

工作目标

1、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

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和报送机制,做

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1、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常务组长:***、***;副组长:办公会成

员;

组员:全体园委会成员;对应科室:德育处、总务室、保健

室。

2、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免疫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以

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3、

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

上报流程:发现疫情的教职工保健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常务组长(后勤副园长、德育保育副园长)组长(园长)领导小组集体根据疫情分析研判

长宣布即启动应急预案—常务组长分别向教育局、辖区卫生部门上报。染病病例、二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

事件时,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

话,

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以最快的

通讯

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

时向

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

5、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

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

管理。幼儿园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

食堂必旅取得餐饮服务许可,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

格证,加强食品原料采购与贮存、食品加工、餐饮具消毒、

食堂的安全保卫等各环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

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幼儿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

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

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

病传播。

2、

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

染环境和水源。

3、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公共环

境卫生,为幼儿园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幼儿园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幼儿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及儿童入园查验接种证

制度。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

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幼儿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

疾病的发生或流行。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

措施。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

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

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大力宣传、普及

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提高师生员工

及幼儿家长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幼儿及家长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

能力,教育幼儿及家长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俞

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建立联系与信息报送机制。建立幼儿园分管部门

人员、幼儿园与家长、幼儿园与辖区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

门信息联动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对

各类可能引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并发出预警。

(六)做好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力、物力和It力

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现场控

制的应急

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

按程序进行上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

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①联系辖区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的可疑中毒食品;

③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④与中毒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

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⑤组织人员对共同进餐的幼儿或职工进行排查;

⑥积极配合卫健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

取样留验;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⑦按照政府和卫健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

施;

⑧对幼儿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当

地政府以及卫健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⑨在幼儿园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

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幼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

宣传教育,提高师幼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⑩幼儿园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辖区卫健部

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传染病应急措施:

①及时隔离患病的幼儿,并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②教室、寝室等人员集中的室内场所应经常开窗,做到

有效通风透气,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

病);

③暂停组织室内场所的大型集体活动(主要针对呼吸道

传染);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主要针对肠道传染病);

④协助卫健部门对患病人群所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⑤对病人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幼儿、老师进行随访,并

配合政府或卫健行政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⑥加强每日晨午检工作,对缺勤的师幼逐一进行登记,并

查明缺勤的原因,对患有传染病的师幼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

学观察,暂停入园或上班;

⑦每日对患病师幼进行追踪和记录,了解疾病转归;

⑧密切关注传染病流行情况,必要时经卫健行政部门组织

专家进行疫情风险评估后,可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并经市政府批

准,采取临时停课等特殊措施;

⑨与患病幼儿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

工作,稳定其情绪;

⑩按照政府和卫健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

措施;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市政府以及

卫健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在幼儿园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

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幼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

教育,提高师幼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卫健部门和

育主管部门报告。

(3)预防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

应的应

急措施:

①联系辖区卫健部门(医院),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幼儿

②停止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封存剩余接种疫苗或药

品;组织人员对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幼儿进行排查;

③与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

疫苗取样留验;

④按照市政府和卫健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

措施;

⑤对幼儿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

政府以及卫健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⑥在幼儿园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

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幼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

宣传教育,提高师幼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⑦幼儿园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卫健部门和

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4)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除以上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的其他类型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参照上述措施执行。

五、善后与恢复工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

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幼儿园正

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寝室、

功能室、食堂、厕所、公共环境等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

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经卫

键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方可复

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其水源必须经卫键部门检

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

有关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二)幼儿园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害的相关人员的善后工作。

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文4

一、目的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控制和有效消除高致病手足口病疫情对人的危害,大幅度降低发病率,保障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组织领导

赵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长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包保镇村干部为成员的赵庄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同志负责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同时建立村级、组级手足口病防治信息网络,各村村委会主任任村级信息网络组长,各组的组长任本组组级信息网络的组长,负责本村本组的手足口病防治的全面工作。

各村成立相应的组织,成立包括包组干部、村医、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6包保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

三、疫情控制

(一)自**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或可疑病例进行报告。

(二)村卫生室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县人民医院,同时填出转诊单,并注明包保责任人,并写清症状和体征,并注明为可疑病例。

(三)全镇局部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四、培训工作

镇中心卫生院和镇防保所要加强对辖区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操作流程和报告意识。

五、应急处置

镇政府、镇中心卫生院做好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准备,做到“物资、人员、技术、经费”四落实,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处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5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对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等相关症状的,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镇各中小学、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痊愈2周后才能返回学校或幼儿园;

5、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上级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上级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6、定期开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课,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候诊及就诊区域应定时清洁消毒,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发现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或可疑病例时,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应立即送定远县人民医院(定点医院)检查治疗,不得截留治疗,不得直接转往县外医疗机构。同时做好转诊车辆的消毒工作。

3、诊疗、护送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县卫生局和定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七、公共宣传和健康教育

全镇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手足口病包保责任制的通知要求》,要大力开展人手足口病科普知识和应急处置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康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措施,并组织居民(村民)开展个人防护自救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全镇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二)

最近,我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疫情,该疫情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切实做好我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常规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对象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疹和发热为特征,一般愈后良好。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中心校决定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夏明月任组长,瓮运华任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中心校,电话),由瓮运华任办公室主任。

各村小要高度重视,分别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校长任组长,教师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并制定好防控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一旦发生肠道病毒EV71病毒感染疾病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有效控制疫情。

四、工作措施

(一)卫生防病措施

学校要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进行手足口病和其他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宣传,教育儿童和学生及时主动报告发热等不适症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

(二)医疗防治措施

1、明确诊断标准及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临床诊断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及疑难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子、餐钦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三)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培训

1、提高学生防病知识水平。

各小学要以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家长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进行消毒,要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五、加强督促检查

中心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与环境卫生、晨检制度、健康教育等卫生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因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而造成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处理。

六、各校责任区划分

学校名称

责任人

备注

七、工作要求

1、要求各小学充分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好落实。

2、各小学要保证防治疾病所需的一定经费,及一定的物质保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高发的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制订了鲁庄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幼儿园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建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由专人负责手足口病的监控报告工作。

二、加强宣传:

(一)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的师幼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栏、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三、做好环境整治、消毒工作: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 “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四、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幼儿缺勤的追踪调查工作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五、信息报告

1、手足口病的报告责任

责任报告单位:鲁庄中心幼儿园

责任报告人:带班教师——联小负责人——园长

2、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及程序

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文5

流感病毒变异快,打了疫苗没有用?

李先生 68岁 退休职工

听说打流感疫苗只能抵抗某一种菌群,而流感有很多种的,打了最多只能防一季吧?预防太单一了,只要一变种就无效,哪能防得过来?

唐大夫答:就目前来看,接种流感疫苗虽然不是预防流感的唯一措施,但却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以往的相关数据,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提高到保护水平的有90%,从整个注射群体来看,流感疫苗的保护性高达80%以上。流感病毒是一种变异力极强的病原体,每一年的流行类型都会有所不同,每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80多个地区、110多个实验室流感病毒种类上呈的资料,分析出全球的流行情况,预测当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是哪些,推荐当年使用的疫苗。按前些年的情况看,每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疫苗与当年流感的类型基本是吻合的。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北京和其他地区的调查看,流感疫苗的有效保护率为70%~80%,这个数值应该说并不算低。流感疫苗的作用原理是,流感疫苗被注入人体后,会刺激病人产生相应的流感病毒抗体,而流感疫苗所使用的流感毒株的活性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已被杀死,这样,病人在安全地接种流感疫苗后就可以抵抗流感病毒了。

打了流感疫苗为何还感冒?

褚先生 40岁

我爱人总是坚持打流感疫苗,她上个月就在医院注射了流感疫苗,但这几天还不是照样感冒了。

唐大夫答:首先要明确的是流感和普通的感冒不同。引起流感和病原是流感病毒,而引起普通感冒的病原微生物则多达200多种,主要为鼻病毒和支原体等。流感疫苗只针对流感病毒,尤其是极易引起流感流行的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所以打了流感疫苗,只会对相应的流感病毒株产生抗体,而对引起感冒的其它病原微生物并没有作用。了解了这点,也就明白了流感疫苗为什么不能预防普通感冒。

流感比普通感冒的危险性大得多,而且传染速度很快,一旦发生,将会带来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诱发死亡。流感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病等,或者引起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流感疫苗针对目前的甲1型和乙型流感病毒非常有效,但维持时间并不长,一般情况下,人们注射疫苗八九个月后,所产生的流感抗体就会自动脱落,所以,流感疫苗只能提供一年的免疫力,也就是说,人们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注射流感疫苗可能发生很严重的副反应?

陈女士 60岁

我2005年10月注射流感疫苗,2小时后剧烈头痛,发烧至38.5℃,手指不能动,连饭都不能咽了,随后进入昏迷状态。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经过抢救死里逃生。我这次打疫苗发生的反应在中国就没有,该病的死亡率是99%,我因抢救及时,挣扎了6天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了。抢救的医生们说我能活过来,有两个优势:一是看病及时和有好的身体基础,用药畅通无阻;二是年龄相对年轻。可多少人能有这么好的客观条件呢?

唐大夫答:接种流感疫苗产生副作用比例极低,绝大多数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有任何不适,但有10%左右的接种者在接种部位会出现局部红肿,有1%左右的人会出现低烧,一般不超过37.5℃,这些均属于流感疫苗的正常副作用,一般在1~48小时之后消失。应正确选择品种,控制剂量。市民一定要到卫生局指定的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以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流感疫苗进口的比较好?

王女士 40岁

我家里的老人、小孩每年都去打流感疫苗的,能防多少是多少吧。不过,打疫苗是自愿的,就跟你买不买保险一样,自己看着办,我是喜欢防患于未然,所以统统都打。家里的小孩以前是幼儿园组织打,老公是单位组织打,后来都不组织了,我们就自己到医院去打。流感疫苗有进口和国产的两种,我们打的都是进口的,以前是90多块钱一支,现在都涨到180一支了。虽然贵了些,不过打了心里要踏实多了。

唐大夫答:目前,流感疫苗有许多品牌和种类,国产、进口的价格又有很大差异。在选择疫苗时许多人一时无所适从,认为进口的比国产的好,或者看别人用什么自己也用什么。按产品结构来分,流感疫苗有三种,一种是全病毒流感疫苗,其接种保护效果好、价格较低,但临床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另一种是流感裂解疫苗,不仅接种效果好,而且临床副反应少;第三种是亚单位疫苗或称组分疫苗,是用流感病毒中部分片段做免疫原制成的,虽然其可保障临床副反应发病率低,但其保护率也相对较低。目前北京市场的流感疫苗只有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两种,由于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副作用相对较大,且12岁以下儿童不得接种,因此,北京正规接种点没有该疫苗。一般来讲,进口疫苗毒副作用较小,比国产疫苗价格贵一些。

关于流感

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人类呼吸道传播的,潜伏期短,且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部分变异,因此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尤以新生儿、年老体虚者。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历多次不同类型或变种的流感病毒感染。在人群集中的学校、机关、厂矿、商场等公共场所,极易暴发或流行流感。其传染性很强,来势凶猛,发病快,病情除具有普通感冒症状外,还有明显的怕冷、发热甚至高烧、剧烈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病征。更严重的是,它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疾病。

推荐哪些人注射

重点接种人群为: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此外,某些慢性心、肺炎患者(包括哮喘患者)、慢性肾病、糖尿病或因激素治疗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也需要接种。

哪些人不宜接种?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发热患者;慢性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时;严重过敏体质者;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

幼儿园疾病预防措施范文6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地生活作息制度,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1、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幼儿期(1-3岁)昼夜睡眠3次,学龄前儿童(3-7岁)昼夜睡眠2次,午睡时间夏季3小时左右,冬季2小时左右,夜间睡眠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2、进餐幼儿期每日4-5次,学龄前期“三餐一点”,两正餐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午点时间安排在中晚餐之间约下午3时左右。

3、上课学龄前期儿童注意力的发育仍以无意注意为主,稳定性差,直到5岁以后,有意注意才有逐步的发展,注意力较能够集中,小班每节课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上午9-10点之间幼儿头脑最清醒,精力旺盛,一般上午宜安排两节作业课,下午安排游戏或室外活动,课间要有10-15分钟休息时间,让眼睛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小班宜每日1节课,逐渐过渡到2节课,中班每天2节课,大班每天2节课。

4、户外活动时间依地区季节而定,每天至少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少于3小时),其中1小时为体育活动,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对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强壮体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

具体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结合,对儿童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和作业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给予合理安排。

二、市托幼机构饮食制度

(一)饮食管理

1、儿童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院所领导、炊事人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及家长代表),定期开会,听取意见和研究解决伙食问题,不断提高质量。

2、伙食费要专用,精打细算,计划开支,合理安排,伙食费盈亏不超过2%。

3、每月制定伙食计划,根据季节供应情况,每两周制定一次食谱(或带量食谱),定期更换,根据等级幼儿园要求定期进行营养计算,保证儿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达到供给量要求,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4、按时开饭,不提前不推迟,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舒适、愉快地进餐,严禁在小儿进餐时训斥小儿。

5、准确掌握儿童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制作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

6、食品由专人按实际需要采购,采购的食品要求新鲜优质,每天由专人验收,并建立验收簿。

7、主食品验收入库,库存不宜过多。各类食品应按需要量领取,每月底盘库存。库房由专人保管,建立出入库账目,库房保持整洁,各盛器需加盖,库房中要有防鼠设施。

(二)营养管理建立营养管理制度,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在收托婴儿的园所应设哺乳室,有条件的可设立人奶库,保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确保儿童膳食平衡,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并定期开展营养计算和分析。

(三)饮食卫生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熟食盛器及食具一餐一消毒并定期擦洗,抹布每日煮沸消毒一次。消毒后的食具妥善保管,免受污染。洗肉、菜、碗、拖把的池要分开,并有标志,保持厨房清洁,经常清扫。

2、不买、不加工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要加热烧透后再吃,熟食品及饮料等不能直接存放在塑料桶或铅桶内。食物保存要有防蝇设备。

3、儿童进餐前和工作人员为儿童准备进餐时,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饭桌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4、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5、水果要先用清水洗干净后削皮或剥皮后再吃。

6、炊事员上灶前,接触熟食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并戴口罩、帽子,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措,操作时不吸烟。入厕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取熟食应用食品夹子或筷子,不得用手抓。

三、市托幼机构体格锻炼制度

1、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婴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尤其要重视一岁半以下婴幼儿的体格锻炼,给婴儿每天做一至二次被动操和主被动操,幼儿做一至二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

3、体格锻炼要结合生活、游戏、体操等进行,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体格锻炼要做好准备工作,要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锻炼后的整理、放松活动,锻炼时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反应。

5、锻炼要经常和循序渐进。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适合各年龄组的特点。对个别体弱的幼儿要给以特殊照顾。

四、市托幼机构健康检查制度

(一)儿童入园体检制度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要求:

1、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体检单位应认真填写《浙江省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并签署医学意见。

2、托儿所、幼儿园在接收儿童时,应查验《浙江省儿童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和0-2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小结(入幼儿园)或全省《婴幼儿保健册》,合格者方可入园、所。入园、所体检结果30天内有效。儿童入园、所时要一并收取《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和预防接种记录卡。

3、体检时发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兼有e抗原阳性者或谷丙转氨酶增高者暂不予入园、所,经治疗后,每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1次,连续3次正常者方可入园、所。

4、对离开园、所1个月以上的儿童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须经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重新入园、所。

5、儿童转园、所或从托儿所进入幼儿园时须重新体检。

(二)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开展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1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体检1次,1-3岁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体检1次,每学期测视力、身长一次,每季度测体重一次,检查结果记入省卫生厅统一设计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

(三)晨间检查制度

1、保健医生要与保教人员密切配合,坚持每日晨检,防止患病儿童或健康带菌(毒)者进入幼儿园,保证集体儿童身体健康。晨检时间为早晨7:15-8:00的儿童入园时间,地点在晨检室或幼儿园主入口处。要认真按照晨检要求,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这是晨检的基本内容,亦可根据各园实际情况增添新内容。

2、晨检中发现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拒绝其入园,由家长带到医院去确诊,或留隔离室观察。对一般小伤病,可不予限制儿童活动,带药回班,由保育员给予服药、护理。对确诊为传染病患儿的所在班级,应进行医学性检疫和消毒处理。

3、晨检后详细填写晨检记录。耐心热情地解答家长的保健咨询,并介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四)午间、晚间巡视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1、保健医生应对幼儿实行全日健康观察。每日数次要全园巡视,细心观察儿童。听取教师介绍情况,及时发现生病儿童,尽早隔离治疗。并在巡视中纠正和消除不符合卫生保健要求的行为以及不安全因素。

2、午间巡视重点检查儿童用餐卫生。要求是:儿童餐前洗手;进餐采取分餐制,每人一碟一碗一匙(大班用筷子);餐前30分钟不作剧烈活动;进餐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要讲究进餐文明,吃饭细嚼慢咽,不可粗暴地催促幼儿,或填鸭式喂饭。进餐环境要优美、愉快,餐间播放轻音乐有助于增进食欲和食物消化吸收。

3、午(晚)间巡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检查儿童的睡眠卫生。要求是:放下卧室窗帘,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气氛。每童一床一被一枕,交叉而卧,避免飞沫传染疾病。被褥要求轻洁柔软,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寄宿制幼儿园儿童夜间就寝前常规刷牙、舆洗,睡前30分钟不宜做激烈活动,或看有刺激性的影视节目(如凶杀、打斗、科幼幻等恐怖片),以免儿童梦呓或夜惊。

(五)儿童离园前巡视制度

全日制幼儿园儿童每日下午(寄宿制为周六)离园时,保健医生应加强健康巡视的次数和范围。因为此时,儿童情绪尤其兴奋激动,极易酿成事故。应配合老师和家长做好儿童安全离园的宣传教育,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要求:

1、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到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1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单位应逐项填写《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新进人员必须在参加工作前进行健康检查。

2、工作人员体检合格后,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统一印制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证明书》,持证上岗。

3、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保教人、炊事员,未*前,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员工作。

4、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必须离职治疗。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前应暂时调离。肝炎者取得医院痊愈证明后,须观察半年,其间每隔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连续3次正常方可恢复工作。菌痢患者症状消失,停药后3天,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次,方可恢复工作。

5、工作人员因病离岗1个月以上,应再次经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检查,获得身体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五、市托幼机构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托幼机构应重视卫生消毒工作,确定一名园长分管,保健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加强监督检查,每月总结,每学期结束前进行检查评比,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应作湿性扫除。要消灭蚊蝇及蟑螂等害虫。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0-15分钟,室内要有防坟、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玩教具等要定期消毒、检修、更新。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婴幼儿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4岁以上幼儿用蹲式厕位。

5、清洁用具每班专用并保持清洁。

6、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并做好消毒工作。

2、儿童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3、3岁以上儿童早晚用正确方法刷牙,饭后要嗽口。

4、寄宿制儿童应定期洗头、洗澡,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用具分用,毛巾每次周后消毒。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趾甲一次。

5、儿童服装要保持整洁,衣服、床单要勤洗,被褥每两周日晒一次。

6、保持儿童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照明符合要求。看电视时儿童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一次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电视机的高度与视线平行为宜。

7、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大小便和吐痰,不乱丢弃废物等。午睡时要脱外衣、脱鞋,纠正蒙头、吃手、吃被角等不良睡眠习惯。

(三)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保持仪表整洁,工作时间不戴戒指,不化浓妆,不穿高跟鞋,不随地吐痰,不吸烟。

(四)消毒隔离

1、预防性消毒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食堂卫生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五四”制。厨房用具要经常清洗,每天消毒一次,食具、餐巾等一餐一消毒。环境卫生要制度化。采取专人常年打扫和集体定期打扫相结合的办法。每周一小扫,每月一大扫。划区定片,责任到人,定期评比,限期整改。室内卫生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做到窗明桌净,无蚊蝇鼠害;勤打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空气消毒,至少一周1次。与保教人员、儿童经常接触的物体表现要重点清洁消毒,如毛巾、茶壶(桶)、水龙头、保健牌、口杯、杯架、玩教具、桌椅、门把手等,每天消毒一次。室内地面每天拖洗1-2次,被褥应经常曝晒,每周1次,经常保持地面清洁。床单、被套每半月换洗1次。便器使用后要立即倾倒冲洗,然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小时后再用。放便器的架子每天用消毒水消毒1-2次。大小便池(槽)要随用随清洗,每天早晚用消毒水彻底洗刷一次,做到无污物、无臭味。

2、隔离性消毒各园(所)要设置隔离室(70名以下可设观察床),最后二间以上,按不同病种进行医学观察和消毒隔离。隔离室用品专用,必须配备以下物品;隔离床、治疗台、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注射器、面盆、毛巾、手电筒、清洁用具、治疗及消毒药物等。发现传染病做好发病登记。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随时或终末消毒处理,并做好隔离记录。患者须持隔离期满,经医生证明完全痊愈后方可回园或回班。园(所)内如发生传染病,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及工作人员,要进行医学检疫,隔离观察,并进行随时消毒。检疫期间,不收新生,园内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日常用品及餐饮具等与其他班级分开存放,分开清洗消毒。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可解除隔离。幼儿离园(所)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后,应询问家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如有:须进行检疫,待检疫期满医生证明健康可入园(所)。

六、市托幼机构疾病防治制度

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集体儿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

2、搞好预防接种,托幼儿机构应密切与当地防疫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按年龄、季节、适时、全程、足量、规范化地为幼儿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各种预防接种率要求达95%以上。

3、加强传染病的防治。通过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全园幼儿发病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

4、对已发现的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立即送隔离室观察,或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去诊治。对患儿所在班要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与患儿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进行医学检疫,并用药物进行预防。

5、加强小儿常见疾病的防治。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营养、锻炼、疾病预防、治护理等)来降低发病率。注意做好体弱儿童(经常反复发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早产儿、小样儿、哮喘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专案管理,加强个体重点保健。

6、开展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传授传染病的防治常识,增进儿童教养人员对卫生科学的了解,提高卫生育儿水平。还要加强家园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疾病。

七、市托幼机构五官保健制度

(一)眼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对4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眼位的检查,使用国家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给予积极的矫治。

2、保持视力有关措施室内光线要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照明符合要求:儿童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画;连续看书、写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写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成30-40度角;看电视时,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其距离大于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教育儿童不用手揉眼睛,注意用眼卫生;杜绝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二)口腔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口腔检查制度每半年对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2、保健措施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高氟地区除外);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量与摄入次数;局部用氟防龋。

(三)听力保健制度

1、建立听力检查制度可在儿童入园时,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每年对有听力高危因素和客观反应不良的儿童进行复查。

(1)听力高危因素脑膜炎、乙脑、猩红热、白喉、伤寒、风疹、腮腺炎、麻疹、疟疾病史;患有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并反复发作;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寻霉素、小诺霉素、奎宁等;有癫痫、抽搐或不明原因的高热史;头部外伤史:摔伤、砸伤、碰伤;长期居住或生活在噪声环境中。

(2)客观反应不良儿开始学习说话年龄晚于11个月者;精神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者;口齿不清,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落后者除外)。

2、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可致后天耳聋的危险因素。

八、市幼托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幼儿园、托儿所是婴幼儿童集中的场所,相互接触极为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很容易扩散蔓延。因此严格做好幼托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基本卫生要求:

1、应设置保健室,有专人负责卫生保健工作,保健老师必须接受市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资格证书。

2、建立隔离室(70人以下作观察等)作为传染病患者临时隔离观察之用。

3、幼儿园、托儿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不宜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食具和婴幼儿的工作。痊愈后,持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4、新进儿童在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所),在园、所儿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持有《浙江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接种者方可入园、所。

6、必须建立严格的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缺席儿童家访制度以及家长联系制度等。

7、班级内发生传染病时,应作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及时向托幼单位所在地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并及时隔离病人。对患儿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不得并班和接受新生。

8、工作人员或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所)领导,必要时暂时调离接触食品和儿童的工作。

二、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1、保健教师要负责做好本园(所)消毒隔离工作,并负责班级、营养室的消毒技术指导。

2、要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和卫生工作,在发生传染病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附表要求进行,并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监测与业务指导。

3、幼托机构内餐具、毛巾、玩具、室内空气等必须按规定定期消毒处理,要达到有关卫生要求。

4、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经常性监督和监测(2次/年)。

三、营养室消毒卫生工作要求:

1、食堂布局应合理、整洁、无害。揩布与清洁工作要专用。桌面、餐具、橱保持清洁,食餐要一餐一消毒,非食堂人员及用品不得入内和存放。

2、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认真做到三白(工作服、帽子、口罩),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要洗手。

3、食品进货要有验收制度,做好食品保质、保鲜工作,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食品要烧熟煮透,现烧现吃,隔餐的食物要回锅,不吃隔夜的剩菜剩饭;食虎盛器(如菜刀、砧饭等)必须生熟分开,熟食盛器使用前需要消毒放妥。不得供应生冷拌菜。

4、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和新建、扩建的单位应设立熟食间。小型托幼机构要有熟食橱。

四、隔离观察室消毒要求:

1、隔离观察室不得设在紧靠教室或食堂的房内和儿童易到达的场所/。

2、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病种,患儿离室后须彻底消毒。

3、隔离室必须配备下列物品:隔离衣(或以专用工作服代替)、体温表、压舌板、注射器、面盆、毛巾、肥皂、手电筒、便器、消毒药物、清洁用具、病情记录本等。

4、室内一场物品用具必须专用,并按要求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室外。

5、隔离观察室应有专人负责,做好观察护理及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6、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出室时脱下挂在固定处,并做好手的消毒。

五、发生传染病的消毒要求:

1、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发病班级应进行终末消毒,同班儿童、保教人员要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如有新病例出现应从最后一例算起重新给予观察至期满。在医学观察期间对各种物品的消毒要按附表要求进行严格消毒。

2、发生肠道传染病班级的餐具应与其他班级分开消毒和存放,并做好保洁工作(食具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

附:

1、常见肠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