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文1

中国的卫星导航市场空间巨大,而北斗导航的推广先以军用、行业领域应用为主,大众消费领域可能会通过羲和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提升服务精度、广度,产品多模方式推广使用;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中,北斗导航系统也将成为链接区域和国家的重要信息纽带,北斗的推广应用将会国内、国外并举。

中国的卫星导航市场空间巨大,而北斗导航的推广先以军用、行业领域应用为主,大众消费领域可能会通过羲和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提升服务精度、广度,产品多模方式推广使用;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中,北斗导航系统也将成为链接区域和国家的重要信息纽带,北斗的推广应用将会国内、国外并举。

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行业总体产值超过1040亿元。13年的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按照之前的计划,北斗卫星体系将于2015年开始发射全球定位卫星,2020年北斗导航将成为真正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目前北斗产业仅约百亿左右,规模还小,而按照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北斗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将要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60%,重要应用领域达80%以上,也就是说北斗产业规模将要达到2400亿。

据广发证券分析:

美国GPS 发展几十年来,其产业化发展特点为:(1)政府在卫星导航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美国GPS 导航产业的发展基本遵循军事国防―行业运用―大众运用的路径;(3)GPS 行业发展对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在接收芯片等核心部件方面,属于垄断竞争市场。而在最下游的信息服务领域,则参与企业众多,市场竞争充分;(4)GPS 行业逐步由“导航接收产品”制造业发展为“信息服务”业。产业链结构从集中在系统集成为代表的产业链中端,到集中到上游设备制造和下游的终端服务,即从橄榄型产业结构向哑铃型产业结构转移。

美国GPS 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推动、军用和行业先行、逐步向信息服务领域发展等这些发展特点将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 LED 发光二极管 照明工程 高技术产业

中图分类号:TN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作为21世纪高技术产业,LED照明呈现迅猛发展态势,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在节省能源的同时,切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低碳环保,代表着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世界各国实施白炽灯禁令的理想替代品之一,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照明走向。

1 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LED节能技术越发成熟,而制造成本日益下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LED产业已初具规模,呈现了链条式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是全球LED行业中的佼佼者,发展形势大好。

1.1 LED技术持续创新

在日益创新的步伐中,LED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转变,自研发成功就迅速发展。到21世纪出,其国产覆盖率就达到了60%左右,而且硅衬底功率型的LED原件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其发光率达到了90lm/W,具有国际化的水准。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国际并驾齐驱。例如,同白炽灯相比,运用LED技术的筒灯、射灯和球泡灯,其发光率平均可达60lm/W,很好地实现了节能;而运用LED技术的路灯、隧道灯,其发光率平均可达80lm/W,不仅灯光效果好,能切实现了节能环保。目前,我国某些关键设备已开始试制,其中典型设备为生产型的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与次同时,我国在自给自足的道路上收获颇丰,某些重要的原材料已基本实现了国有供给。

1.2 产业发展呈迅猛态势

在我国“十一五”时期,国内LED行业高速发展,年均增长均能达到35%及以上。据有关研究分析,2010年底相关的半导体照明企业就已经达到了5000家左右,其中成集团效益的有1000家左右。研究显示,照明行业的经济效益可达1200亿左右。而LED照明的年产值为190亿以上,占全球LED照明总产量的60%多。由此可见,我国的LED照明已走向了世界,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生产着大部分供全球人民使用的LED照明用具。

1.3 标准生产逐步健全

质量检测体系的健全是实现LED照明安全的有力保障。目前,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国家半导体照明标准领导小组的成立,彰显了我国LED照明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透过该小组,有关LED照明的系列要求有了明文规定,确定了技术方面的7项规范、行业方面的11项标准,以及国家方面的21项规定。同时,一些国家级的LED照明检测机构应运而生,在同国际和两岸的检测对比中不断提升和完善。此外,还设立了专门针对其节能效果进行认证的工作环节。

2 行业有利因素

2.1 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全球变暖愈演愈烈,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其中LED隧道灯和路灯的节能减排更为重要。它们对成本的要求相对较小,是LED照明竞相争逐的肥沃土壤。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隧道灯和路灯照明需求强烈,每年大概有4000小时以上的电量消耗,在整个照明耗电量中占30%,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迫在眉睫。另外,全球各国纷纷制定替代白炽灯时间表,商用和民用LED照明存在巨大空间。2012―2016年,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韩国等灯具主要消费市场的白炽灯将淡出,留下的空白将由传统节能灯和LED灯填补。

2.2 政策扶持力度大

受传统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LED照明产业已成为关注焦点,为国家重点扶持、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6年初,国务院颁发《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一重点领域(能源)的第一优先主题(工业节能)。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节能方面的财政补贴力度。在2013年1月,《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出台,对“十二五”期间的中国LED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扶持措施做了明确规定。在2013年8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颁布,倡导“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和“推广高效节能型照明”的发展目标。

2.3 行业标准逐步确立,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同样适用于LED照明行业,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进行必要的强制性检测,规范市场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能,形成良好的产品质量,进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国LED照明行业的标准逐步确立,这必将对LED照明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震撼,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2.4 LED智能控制满足个性化需求

智能化家电是当前家居的发展趋势,通过将LED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实现LED智能控制,利用光源的调节变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更加舒适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居客制化和方便性。

3 行业未来市场容量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Market sand Markets《固态照明类型(LED、OLED、PLED)、应用(通用照明、背景照明、汽车照明、医疗照明)、范畴(工业、家用、消费性电子产品)、材料及地域――市场分析与预测(2013-2018)》的报告,全球固态照明市场预计2018年将达到567.9亿美元,2013年至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7%。

国家发改委2013年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明确2015年LED照明的产值目标达4500亿元。《规划》显示,2010年LED照明产品仅占照明市场0.2%,但到了2015年,我们要努力让LED照明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努力实现节能产业化发展,淘汰那些耗电量60W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白炽灯。

根据国家工信部的《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结束的时候,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翻倍增长,提升核心技术发展水平,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投入加大,LED行业将迎来发展良机,尤其以隧道灯和路灯的发展最具活力。Ofweek分析显示,在2010年,不包括农村路灯,中国的城市路灯线为56万4506.2公里,大约有1800万路灯,而且这一数量仍在持续增长,其速度为15%~20%。在2012年2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政府采购400万盏,投资110亿元,预计到2015年底LED路灯产值272.89亿。

参考文献

[1] 《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

[2] 《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 《固态照明类型、应用、范畴、材料及地域――市场分析与预测(2013-2018)》;

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文3

一、南京河西金融集聚区建设现状

1.金融中心定位稳步提升。河西CBD自2002年规划建设以来,始终把重点发展金融业作为特色定位。2008年,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在河西建设金融总部核心区。2011年以来,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入驻河西金融城,使河西金融集聚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在最新制定的《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南京金融产业核心功能区定位。

2.金融机构集聚度显著提高。目前,河西CBD金融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以保险业带动整个金融产业发展,银行、证券、新兴金融业态集聚的局面。截止2013年上半年,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99家,其中法人总部9家,一级分支机构51家,涵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业态;其他金融机构和规模准金融机构93家,覆盖融资担保、创投、典当、金融中介等业态。已初步形成金融机构集聚、业态丰富、服务齐全、创新发展的金融机构集聚区。

3.金融集聚载体初具规模。目前,河西用于金融机构集聚的载体主要是CBD一期新地中心、金奥大厦以及二期的国睿大厦、金融城等11个载体,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而2012年开工建设的“南京金融城”项目,将提供约67万平方米高质量的硬件载体资源,为具有国际水准、地标性金融集聚区提档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4.金融服务环境持续优化。一是金融发展政策环境优化提升。近年来,省、市、区各级政府推动河西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连续出台,有力地调动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河西金融集聚区的积极性。二是开展一批高层次、有影响力的金融会展活动。“金博会”、南京河西CBD金融讲坛、国际资本论坛、宁台高层金融洽谈会的陆续举办,提升了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层次和影响力。三是CBD硬件环境发展不断完善。江心洲夹江大桥、纬七路过江隧道顺利通车,地铁10号线、有轨电车即将开通,地铁7号线、12号线已列入建设规划等等,为河西提供了快捷的交通保障。周边国际博览中心、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等设施进驻,也提供了一流的商务休闲环境。

二、南京建邺区金融改革创新情况

1.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推进。近年来,建邺区制定出台多个促进科技金融和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管理办法,打造投融资服务体系,培育金融中心的内生动力。2013年颁布实施《建邺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试行办法》,为金融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政策保障。2013年上半年,科技银行为区内科技企业发放科技贷款995万元,加大高层次人才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力度,缓解了区内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2.宁台金融合作取得突破。目前河西金融集聚区已经集聚了一批台资金融机构。包括台新租赁、永丰租赁、国旺租赁、永丰银行代表处、国泰财险等。2013年2月,在台湾成功举办“宁台金融合作洽谈会”,正式签约8项合作协议。5月下旬,市委书记杨卫泽接待台湾环宇投资公司考察团时,确定在河西南部地区建设“台湾金融中心”,帮助台湾金融机构开拓大陆市场,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共赢。近期富邦紫金财险、华一银行、新光海航人寿等更多台湾金融机构将入驻河西金融集聚区。

3.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2013年,建邺区金融办积极与北京银行合作策划“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设计资金收益优先等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区域金融服务品牌;积极与交通银行合作推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鼓励银行优化审批流程、提高风险容忍度,扩大对区内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三、南京建邺区金融改革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金融创新力度不够。目前河西金融中心虽然机构集聚度较高,但金融工具种类仍然偏少,品种体系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深度不够,与南京市新街口、鼓楼两大金融服务区域的同质化程度较高,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较为滞后,创新型机构仍处于成长初期,创新力度不够。亟待在多领域、多层次进行深度探索,同时需要获得强力政策支持。

2.金融产业规划不足。按照南京市金融业发展十年规划,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定位是成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但河西金融集聚区目前尚未制定出与之相衔接的配套发展规划,对河西金融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上缺乏科学、长远、清晰的实施计划,迟滞了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创新体系和金融发展环境建设的步伐。

3.金融政策体系尚需深化。河西金融集聚区现有的金融平台仅有“江苏金融集聚区”和“南京保险创新试验区”,扶持政策的层面低、力度小,可操作的工作抓手少,从而限制了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扩张速度。当前政府对金融的专项扶持政策主要依赖财政,扶持政策渠道少、层面窄,对金融产业建立完善政策体系支持力度不强,影响了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金融产业配套尚需完善。金融市场和要素市场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有形的物理空间,是金融资源大规模集聚的必要条件之一。纵观国内外金融领域,凡是金融中心城市,必然具备多层次、有特色的金融要素市场。天津有中国首家金融资产交易所,重庆有企业产权交易所,深圳有创业板,武汉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苏州有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而南京却没有此类重磅的金融类资源,不利河西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5.金融高级人才相对匮乏。河西金融集聚区内,金融业从业人员虽已超过万人,但上海、深圳分别达到25万人、15万人,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差距非常大。在人员结构上,河西金融集聚区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人才不到100人,约占金融从业人员总量的1%,也远低于上海、深圳约占5%-6%的水准。

6.金融专业服务体系水准不高。河西金融集聚区内,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金融资讯等金融类中介服务机构总体偏弱,数量不足,层次不高,服务水平较低,与区域内金融机构的综合业务融合度总体来看不高。

四、促进南京河西金融改革创新的建议

1.加强高位协调,创新金融管理体制。河西金融集聚区是南京区域的金融核心功能区,不是建邺小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因此要跳出建邺的范畴,统筹筹划省、市、区的目标,高位协调、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机制。一方面,谋求争取国家层面的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金融产品、工具和制度在这里先行先试,使其成为金融产品、金融业务的研发和创新示范基地。在省级层面的权力框架下,可以考虑将“宁台金融合作试验区”升格成省级,下放管理权限,开展先行先试。市级层面主要考虑对外资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机构在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创新等方面大胆开拓。另一方面,区属金融资源也要积极整合资源,融入河西金融集聚区,形成完整的政策扶持、建设保障、运行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河西金融产业链。

2.突出规划引领,明晰金融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制定河西金融集聚区中长期发展规划。随着南京行政中心及政府部门迁入河西,CBD二期、金融城即将完工交付,河西南部台湾金融中心等项目开工等发展有利条件,制定河西金融中长期发展规划迫在眉睫。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和引领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布局和战略等。二是提升产业规划定位。加快制定《江苏省金融产业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外资金融机构扶持政策,研究制定鼓励支持金融业务创新的优惠政策。三是优化载体规划定位。载体品质是金融中心的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新增金融、商务载体用地,同时规范重要金融载体高端化、国际化的品质内涵。加大规划和监管力度,确保高端金融机构的入驻需要。另一方面要优化河西金融用地规划,预留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金融高科技产业等用地。

3.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扶持政策。针对金融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相对单一的状况,建议根据金融产业的特性,结合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多形式、多渠道的扶持政策。一是研究制定金融产业补贴和扶持配套政策。二是制定高端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三是加快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四是研究制定资本市场企业融资上市的扶持政策。

4.打造金融产业链,推进金融配套产业发展。河西金融集聚区要整合各类金融资源,着力打造金融产业链,打造在省内领先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五大中心”:一是金融总部中心。创新招商方式,吸引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全国总部、省级以上总部入驻。二是金融行政中心。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出让等方式,加快推进金融监管、金融主管部门入驻落户。三是金融培育中心。设立金融机构引导培育专项发展基金,建设专用孵化载体,充分运用资金和载体资源,加强对新生金融机构的培育、扶持和发展。四是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吸引一批大品牌、有实力的保险中介、信用评级、咨询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机构入驻。五是金融外包服务中心。在大力发展金融数据处理、灾备业务、银行卡业务和客户服务等金融外包业务的基础上,构建融项目服务、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等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

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文4

调整和振兴相结合

2008年以来,我国石化产业遭遇重大冲击,石化产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集中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石油化工景气周期低谷叠加下,我国石化产业陷入低迷。

规划对加快炼油、乙烯项目建设提出明确支持,这对大型石化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舒朝霞指出,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在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的同时,强调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体现了“振兴”和“调整”相结合的特点。她预计,下一步关于具体项目上马的讨论将提上日程,国家将以增加产业集合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合理统一布局,以应对今后可能面临的冲击。而规划明确提出的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则意味着我国现金流吃紧的石化企业可以在国际能源价格较低的有利条件下,在加快资源获取及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改造方面,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此外,规划还提到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科学决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这些举措进一步从企业微观视角对产业内企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了要求。

产业规划和宏观经济发展相结合

石化业振兴规划与当前宏观经济和产业形势相配合,一方面侧重于通过新项目建设发挥拉动内需的作用,提振处于低迷的有关产业;另一方面从我国经济及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规划的设计注重了与相关产业相协调。比如规划强调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提高农资保障能力等措施就同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的措施相配套。石化业调整振兴规划强调通过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振兴重点产业和粮食增产等综合措施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同时也强调通过石化产业的调整振兴,扩大内需,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体现了以宏观经济发展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调整振兴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用意。

宏观规划和具体措施相结合

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侧重于石化产业的整体规划,强调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规模化经营,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文5

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还是转变观念,另辟蹊径?随着对科学发展认识的深化,石头咀镇人幡然醒悟。正如镇党委书记、镇长李爱群所说,“石头咀镇经济增长点在第三产业,这是我们在分析全镇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后得出的结论。要建设富强山区小镇,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确保一、二、三产业发展同频同步,协调发展,实现镇域经济发展的多轮驱动。”

三产伴着城镇走,是石头咀镇发展第三产业的妙笔所在。该镇科学编制镇区住宅与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支持规范房地产业强势发展。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不少房地产商,他们相继在该镇开建了一大批商住小区,吸引了众多农民做市民,居地产业更一路走热催生了装潢装饰、建筑建材、家具、商场超市等一大批新型三产。

发展服务业,点亮“商”字牌。为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石头咀镇重新规划建设了竹木市场、废品收购市场,建成了农资市场、农机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和货运物流中心,带动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三产的发展。随着城镇人气越来越旺,餐饮住宿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同时,该镇紧紧抓住商贸流通业,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实现了村级农家店全覆盖;扎实开展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活动,拉大消费,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以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突破口是该县的点睛之笔。该镇依托大别山雄奇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百年老镇丰厚的文化资源,通过多元投资和招商,高起点规划开发了张咀水库风景区、后花园风景区、腰磨畈、篓子石等一批颇具文化底蕴的精品旅游景点,带动了旅行社、餐饮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范文6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加工、消费大国,粮食年总产量连续几年超过5亿t,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3%左右,为世界第一;小麦、稻米的年加工能力达2亿多t,为世界第一。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消费当然为世界第一。但就我国粮食加工业而言,在世界尚属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低,粮食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粗放。我国粮食加工业目前面临产能过剩、原粮价格上涨、加工成本上升、节能减耗任务繁重等实际情况,其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粮食是全世界重要的战略物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为保障我国粮食的可持续优质增产,国家制订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我国未来10年增产1 000亿斤粮食的宏大目标。为了落实这一宏大目标,工信部、国家粮食局、农业部正在制订《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发改委正在建立从育种、裁培、灌溉、收获、储运、粮食深加工等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最近又对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分别建设“粮食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专家评估,预计不久会正式批准成立。通过各领域科技创新来确保增产1 000亿斤粮食的目标。粮食加工业是实施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实体,我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规划为粮食加工产业发展规划了一幅美好前景。我国将建设一大批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围绕稻米、小麦、玉米、大豆、薯类与杂粮等品种,以主产区、特大城市和主要粮食物流节点为核心,以粮食加工与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为重点,新建、改扩建、重组一大批粮食加工业园区基地,实现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形成配套完善、高效协调、布局合理、我国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粮食加工产业如何将宝贵的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食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如何高效利用粮食资源,实施循环经济,着力提高大米和面粉的加工出品率。提倡小麦和稻米的适度加工,避免过度加工,即是防止面粉、大米营养成分的流失,也是未来10年粮食加工业面临的新挑战。由于较长时间受西方饮食倾向的影响和误导以及市场的驱动作用等复杂因素,目前提倡粮食的适度加工,粮食的粗细混食还会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