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化发展规划

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1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20__--20__年)

##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加强宏观指导,明确今后若干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经营规模由小型、分散向集中和区域化发展;经营模式也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经过几年实践.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区域经济初具规模,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引导农民瞄准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渐趋集中,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创汇蔬菜、蔺草、竹笋、榨菜、禽蛋、水果、茶叶、花卉、生猪、名优海淡水养殖等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农产品基地。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比例已调整为38.3:53,其中渔牧业比重已分别占到33.9%和15.9。

(二)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也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已有各种类型、年加工经营值在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近千家,1998年加工经营产值达50多亿元,其中1998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6家。龙头企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外向拓展势头良好、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加快。

随着##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农业主导产业中外向型经济比重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近3亿美元,其中十大主导产业的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占60%以上,从事农产品种养加的三资企业达258家。近几年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殖的良种,以及先进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使水果、蔬菜、畜禽等产业一些多年不变的老品种、老面孔有了突破性改变。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已有农民购销员8万人,年购销农副产品几百万吨,建立各级各类区域性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780多个,联系劳动农户26万多户,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系列化服务,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引导,不少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产业化意识不强。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不具备深度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三是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加、销脱节现象仍比较突出。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运行机制。四是产业化建设科技含量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层次低,高档次的深加工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布局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开发为基础,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依靠高新技术,积极调整优化结构,努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种养产业为基础,以加工产业为龙头,以流通产业为桥梁,以科技产业为先导的高效产业群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本目标

1.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着重抓好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蔺草、创汇蔬菜、竹业、榨菜、禽蛋、水果、茶叶、特种水产、远洋渔业、浅海滩涂养殖、生猪、花卉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到20__年,以上12个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到20__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全面实现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

2、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部门,以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20个规模大、带动面广、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值上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集团。

3、科学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深度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到20__年,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各主导产业的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农业商品率达到85%以上,创造出30个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到20__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业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

4.外向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品种、技术、设备,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比例,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到20__年全市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以上,到20__年达到8亿美元。

(三)重点产业、产品发展目标和布局

粮食在大规模整治土地,建设150万亩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以24个商品粮镇(乡)为重点,依靠科技,发展冬季,优化夏季,稳定秋季,主攻水稻品种的优质化。保持全市170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150万吨(其中稻谷130万吨)的粮食总产水平。

创汇蔬菜巩固慈溪、象山、奉化等原有生产基地,逐步在郊县、镇海发展新基地,重点扩大设施栽培。高山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引进,增加名特优新蔬菜。依托“两头在外”,开发脱水、速冻、保鲜、配合、调理和蔬菜汁等加工产品。出口蔬菜总产量要从目前的4万吨增加到8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蔺草生产基地以部西等地区为主,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重点要加强新品种培育,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加快新加工产品的开发。总产稳定在6000万公斤左右,保证外贸收购额稳定在5千万美元以上。

竹业生产基地以我市西南部余姚、都县、奉化、宁海山区为主,笋用林和竹笋两用山面积从33万亩发展到40万亩;高产用竹林达到20万亩。另外在奉化班溪、楼岩、慈溪鸣鹤、余姚三七市。北仑柴桥等地建立20万亩雷竹、象牙竹、高节竹、水竹等食用菜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到100万亩。竹笋产品加工要在稳定水煮笋产量的基础上,拓展深加工产品和菜竹笋产品的精细加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竹笋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创汇2千万美元。

榨菜生产基地以余姚、慈溪棉区为主,近几年要稳定现有面积,建立良种提纯复壮基地,发展新优品种。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逐步改变“小、杂、乱”状况,注重加工产品的系列化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档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展外向,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面积立稳定在13方亩,总产值达2.5亿元,出日创汇2千万美元。

特种水产以慈溪、余姚现有的万亩连片鱼塘及“一江一湖三库”(姚江、东钱湖、胡陈港、四明湖、大塘港)为主要基地,改善基地设施和养殖条件。在巩固传统四大家鱼基础上,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河鳗、河蟹、青虾、鸟鳢、刀额新对虾等名优水产品,扩大稻田养殖。养殖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15万亩。努力实现淡水养殖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浅海滩涂养殖到20__年,全市浅海、滩涂、围塘养殖总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其中浅海养殖4万亩,围塘养殖12万亩,滩涂养殖34万亩。浅海养殖中海水网箱养殖以象山港为主,总量发展到5万箱,品种以市场适销的大黄鱼、黑鲷、鲈鱼等为主,积极引进拓展新品;贝类养殖以牡蛎为主;藻类养殖以发展条斑紫菜为主。滩涂养殖以三门湾沿岸的宁海和杭州湾南岸的北部海滩为主,采联蓄水养殖、低坝高网、平涂养殖形式,大力发展以蛏子、泥蚶、海瓜子、泥螺等贝类和青蟹等名特水产品及其它新品。围塘养殖以对虾养殖为主,提倡混养,提高单产,实现高产高效。

外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以一海两洋(东海渔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为主。外海渔业要在稳定渔船总量前提下,有计划更新旧小渔船,加快研制发展400马力以上先进的尾滑道钢质渔轮。远洋渔业近期以有一定经验的渔业公司为龙头,以南北两钓为基础,带动群众性远洋渔业发展。远洋渔轮要从目前的20艘,年产2万吨,到20__年争取发展到250艘,产量6万吨,逐步建立起一支陆上有基地、海上有船队、销售有渠道的##远洋船队。

生猪在巩固、完善现有77个规模猪场和近4000个专业大户基础上,重点建设好鄞县、余姚、江北和北仑的瘦肉型猪基地,并在近郊新建或改建5-6条工艺先进、设备完善的万头生猪生产线,推动生猪生产向集约化、效益型、瘦肉型转变。到20__年万头猪场达到40个。基地出栏肉猪从目前的86万头提高到152万头。占全社会生猪出栏总数比例从67.6%提高到80。

禽蛋重点建设余姚、象山、江北三个肉鹅基地,达到年养白鹅400万羽;在现有存性较多的地区宁海、奉化、镇海、慈溪、江北等地继续发展蛋鸭基地。达到常年存栏600万羽;在余姚、鄞县建立数个年出栏200万羽的肉鸭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鄞县建设5-6个百万羽以上的肉鸡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巩固和发展蛋鸭基地。与此同时,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禽产品,到20__年,家禽饲养量达4000万只,年提供商品蛋10万吨。积极扶持畜品加工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种鸡、孵化、饲料供应到商品鸡饲养、屠宰、深加工的一条龙生产体系。

草食动物在宁海、余姚、象山、鄞县的山区半山区发展牛、羊、兔业生产;在北仑、鄞县、奉化、宁海等地建立千头以上的奶牛生产基地;在沿海平原和海岛滩涂、部分山区推广波尔羊等良种山羊,杂交改良、种草圈牧、生态养羊,逐步形成规模,建立基地。在发展长毛兔同时,建立2-3个年出栏20万只的肉兔生产基地。到20__年,全市奶牛发展到6500头,年提供鲜奶3.1万吨;羊存栏20万只。

水果在扩大象山港、三门湾岸陆柑桔、奉化江两岸水蜜桃,姚江流域杨梅和慈溪、余姚等地的梨、葡萄基地同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改造老果园,提高质量和加工经营水平。全市新发展脐橙、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杂柑、早熟梨。水蜜桃和葡萄等优新水果5万亩,高接换种和改造低产园5万亩,使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达到40万吨。水果及其加工品外贸收购值达到3.5亿元,创汇450万美。

茶叶生产基地以四明山、天台山为主的高山茶区。象山港沿岸的港湾茶区,柴桥郭巨地区的平丘茶区为主。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无性系早生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发展名优茶基地。茶园面积从现在的18.3万亩发展到20万亩,茶叶总产2万吨,其中名优茶300O吨,实现总产值3亿元。出口量达到1万吨。创汇2千万美元。干果根据山区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全市新发展板栗、银杏及香榧等干果基地5万亩,在我市西部山区形成10万亩干果商品基地,年产干果1万吨。

花卉发挥我市现有花木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在花木基础较好防奉化、北仑、余姚、江北等地建立花木和苗木基地,巩固扩大“北仑杜鹃”、“奉化五针松”、“四明山红枫”三大花种,建设江(口)一溪(口)花卉产业带。全市花木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花卉年销售额6亿元。

三、加快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是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具个方面: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一要稳定粮食基础,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前提和保证。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到20__年全市争取有45万亩耕地建成标准农田,到20__年全市标准农田达到150万亩。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耕地结构,逐步建立耕地的粮经饲肥复合弹性种植结构和养殖混合结构。粮食生产经营走品种优质化。用途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从目前448亩调整到40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30亿斤,其中稻谷产量26斤,在促进粮食品种结构和耕地经营结构优化的同时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根源。

二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我市的蔺草、竹笋、茶叶、水果、榨菜、创汇蔬菜海水养殖和禽蛋、花卉等产业、产品。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健全服务等措施,致力深度开发,努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小型分散向规范化基地化发展,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民促使这些产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三要着眼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产业、产品,如长毛兔特种动物养殖、余姚的茭白、慈溪的丝瓜络、鳗鱼等,要组织重点开发,逐步拓展成为新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四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一方面要用绕传统名优农产品创名牌,通过提纯复壮,嫁接改造等措施来改良品质,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另一方面要围绕“引洋、养野、串季、返古”特色农业,新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要提高商标意识,重视农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宣传。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真正做到。“树一个品牌,舞一个龙头,带一个产业”,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在每个主导产业中都有几个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二)抓好龙头企业,构筑农产品加工作系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 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到20__年全市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省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30家能带动本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5千万元、利税超300万元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到20__年全市形成2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真正确立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现有各类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着重做好四个引导:

一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向外延扩大,把龙头搞大。对现有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企人集团,也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新上一批高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是引导小型分散的加工企业聚拢成龙。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是小规模、低档次。因此兴办农业龙头企业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遍地开发,不搞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如目前蔺草、水煮笑和榨菜的加工能力已超过市场需求量或基地生产能力,不宜再新上加工企业,进口加工机械,而应该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技术改造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化经营道路。

三是引导有实力的工商贸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大型企业介入农业项目开发,可凭借他们自己在市场、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不论在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上,还是在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上,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我市在这方面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积极鼓励这种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把兴办农业企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

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农业的名牌战略。名优产品的有无和多寡是衡量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兴衰成败的标志。因此在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技改扩能、更新设备、深度加工。创出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名牌产品,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处东窗沿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充分依托地位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在稳定发展蔬菜。茶叶、水产品、蔺草、食品罐头等传统出口创汇产业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创汇产业或项目。要引导农业外向型企业拓宽商路,调整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渠道,开拓新的国外市场。要采取优惠政策,有重点地扶持现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上规模,并逐步争取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放开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资金开发农业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创汇农业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要鼓励发展“两头在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制订出台的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

要重视农业对外合作和科技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名优品种、先进技术、农产品精新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鼓励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国外著名的科研机构。种苗公司、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信息交流,尽快改变我市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技术落后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精深加工比例,建立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产业。

(四)搞好服务,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健全和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增息服务体系、市里建立联系各县(市)区、有关镇(乡)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户、龙头企业、基层政府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协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普及网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农业科研和种子(种畜)部门以及原良种场的引进、选育、繁种和推广,扩大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四是物资服务体系,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以各类流通企业、经销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发展农民购销队伍,形成家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

(五)培育市场,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应采取国家、集体、农户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设市场。一是办好已有的专业批零市场,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向多功能发展,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二是围绕区域性的大宗农产品,发展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三是政府牵头,鼓励部门兴办一些规模、档次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四是要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在全市农村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民购销队伍为补充,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政府扶持,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培育中介组织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教政策等,营造出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包括大型工商企业在内的社会上各种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立项审批方面给予优先权,并在建设资金和配套条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要注意规范这些主体与农户的关系,防止坑农、害农的现象出现。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鼓励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外,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贷款等都应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安排;要改变支农资金撒“胡椒粉”的传统做法,重点支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的农业项目;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的各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要切实贯彻落实。对于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及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税费、贷款、用地、出口上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文秘站”版权所有

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和企业加强.对各类生产基地的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七)培育机制,逐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导的新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触及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条块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

要大力推广和完善 合同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签订合同或签约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龙头企业要把扶持农民生产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通过对生产者提供良种、物资、技术、资金等服务,以及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等措施,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或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2

一、山药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山药是一种药菜兼用价值较高的薯芋类经济作物,富含淀粉、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强身健体和补虚壮阳之功效,人称“江南人参”。受气候、土壤环境的影响,栽培山药历史悠久,品质好,是的特色农业。全镇种植山药每年一般在1000亩左右,种植面积不大,大户种植不多,主要集中在严坪、太平头,其他村有零星种植。

2、发展规划

一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以严坪、太平头和村穴岗岭一带为核心区,克服山药不宜连作的影响,既要依靠耕地进行种植,又要开辟适宜种植山药的荒山荒地,坚持能种则种。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0亩,其中1500亩,村300亩,年3000亩,年发展到3500亩。

二是进一步提高亩产量。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要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开办培训班、送技术下村等形式,向农户广泛宣传种植山药的经验,力争年亩产量达到3000斤。

三是发展一批种植大户。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山药作为商品出售的也不多。要组织一些有经验、有技术、有兴趣的农户发展规模,力争年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20户,年达到40户,年达到80户。

四是发挥山药协会作用。要把市山药协会山药分会建设成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的机构。

三、效益分析

近二年来山药市场行情非常好,按每亩2500斤、每斤平均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山药产出达2500万元,纯收入达1500万元,人均增收802元。

二、吊瓜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种植吊瓜始于2007年底,在全市开创了种植吊瓜之先河。今年初王友臣承包1200亩土地发展农业种植,其中种植吊瓜600亩。另外有小源村周宇升种植了100亩。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以畈为核心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高乐畈、砂圳畈等立肇公路沿线大规模种植吊瓜。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00亩,年发展到5000亩。

二是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向武宁、浙江的师傅请教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力争吊瓜亩产量稳定在250斤以上。

三是发展种植大户。以加强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把农户闲置土地利用起来,鼓励一批农户发展吊瓜规模种植。

四是成立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服务。

3、效益分析

按每亩产出瓜籽250斤(种植条件好的亩产量可达300斤--350斤)、每斤市场价1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吊瓜产出达940万元,纯收入达650万元,人均增收370元。年产出达1880万元,纯收入达1300万元。

三、獭兔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獭兔养殖基地落户于村(敬老院旁),基地建有獭兔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精饲料加工供应基地和兔用青饲料种植基地。拥有养殖车间15栋总笼位10000个。每年可繁育优良獭兔种兔5万只。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养殖规模,以獭兔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獭兔养殖业的发展,计划年獭兔养殖数为5万只,年达到8万只,年发展到15万只。

二是发挥獭兔专业合作社作用,为獭兔养殖农户提前、产中、产后一站式全程服务,与农户签订“四包”养殖合同,确保农户无风险养殖。

三是到年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建设颗粒饲料加工厂与兔宰杀加工厂及冷藏库,兴建兔肉加工生产线,加工腊兔、板兔、熏兔、兔肉松、麻辣兔等群众喜爱的小吃兔产品,兴建獭兔皮产品生产线。

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3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13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00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13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13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13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3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4

怎样理解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抢占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物质保障,其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

1 新材料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革命性力量。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我国是工业大国,目前已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受材料、技术、装备等制约,“中国制造”总体水平仍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加之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产业,对实现传统产业跨越发展、促进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突出。

2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规划》针对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对部分新材料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不难看出,其他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新材料产业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也凸显了新材料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3 新材料产业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的重要力量。载人航天、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都需突破一系列关键材料制约,进而带动一大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材料也是国防军工的基础,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和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将新材料置于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4 新材料产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先导。新材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革命的先导之一。如,硅材料的出现就带动催生了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事实表明,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新技术的发现和某种新产品的研制成功,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依旧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2010年,我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对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铁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做了需求调研,涉及130余种关键材料。调研结果显示,这130多种材料,有32%目前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有54%目前国内可以生产,但产量、性能和质量尚不能满足国内要求。仅有14%目前可以实现完全自给,但多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品种。材料整体保障能力不足,使得国内企业在生产工艺开发、材料性能检测、数据分析等也严重缺失,阻碍了新材料开发和产业化的步伐。

二是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还处于跟踪和追赶阶段,新材料基础研究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企业开发新材料的困难较大。由于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技术创新成果的高效转移和转化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新材料产业化步伐缓慢,科研与生产、应用之间脱节,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普遍缺少中试研究阶段,大量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很多先进技术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三是政策环境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独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行业管理、财政、金融、投资等配套支持政策不够完善,行业统计、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不够健全。材料开发往往是被动地应对重大工程提出的需求,分散在各个应用领域,材料的共性、通用性被忽略。新材料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周期短,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蕴含着巨大风险,财税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规划》对新材料产业的分类是如何考虑的?

新材料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各有优点,同时新材料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范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个行业规划,对新材料产业进行科学分类,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避免割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抓住材料的本质特性,突出新材料产业的系统性与独立主体地位;二是要避免交叉重复。新材料在许多领域属高端边缘和交叉相关,同一种材料也可应用于多个领域,要科学处理新材料的这一特征;三是要充分体现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名词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分类方式既要符合现有材料体系,也要反映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

按照上述原则,经反复研究并征求新材料领域专家、院士意见,《规划》结合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功能结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这6大类新材料品种,在《规划》文本中,对每一个领域均做了界定。

《规划》对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判断的?

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 马铃薯 现状 规划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88-02

为进一步加强我旗马铃薯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此发展规划。

一、产业现状

1.基本情况:我旗马铃薯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扶持种薯繁育企业发展为核心,以调查品种结构及加快良种推广为重点,以中、小型初级淀粉加工企业为依托,在“增加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注重效益”原则的指导下,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占实有耕地面积135万亩的22.2%,总产量45万吨以上,平均亩产稳定在1500千克/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克新一号、夏波蒂、费乌瑞特、紫花白、旱大白。马铃薯繁育体系建设快速发展,2010年,扶持筹建了以服务克旗为主的马铃薯繁育企业“民悦君丰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建设规模已达1万亩; 2011年引进河北雪川公司,基地规模达2万亩。中小型淀粉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已发展到76家。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经验,效益也明显增加。基地采取集中连片、配备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和机械化作业,在种植上采用高垄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目前民悦君丰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建喷灌圈11个,雪川公司已建21个,总面积达3万亩,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家,农民专业经纪人200余人,已成为马铃薯销售的桥梁和纽带。

2.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及政策支持:克旗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 。1、克旗地处东经116°21′至118°26′,北纬42°23′至44°15′,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达2~4℃,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250~500毫米,雨热同季,≥10℃的有效积温1500~2900℃,无霜期90~150天。耕地资源丰富,实有耕地面积135万亩,土壤以黑钙土和栗钙土类型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平均含量达18.9克/千克,所生产的马铃薯表面光滑,薯型整齐,干物质含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种植户欢迎。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东西大通道、306国道、303国道、集通铁路贯穿全境。乡村公路及旅游公路四通八达,城控电话覆盖全境,信息网络基本普及。3、近年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农牧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放在优先位置,突出抓好落实,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引进了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马铃薯繁育加工企业,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马铃薯产业的优先发展和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3.存在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旗马铃薯产业的规模逐步、品质不断提高、效益明显增加,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良种推广率低。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优质种薯价格居高不下,导致投入不足。二是良种繁育企业针对性不强。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小,每年全旗优质种薯推广补贴在40万元左右,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种植需求,从而导致产量相对较低、效益不高。

3.2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目前种薯繁育处于引种扩繁阶段,没有自己的组培室,在品种选择上有局限性,从而导种薯价格偏高,质量难以保证。

3.3农民的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规模优势,大型现代农业机械推广难度大,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滞后,品牌意识滞后,没有品牌产品。

3.4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起不到产业带动及调节市场的作用,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够明显。

3.5销售流通环节拥堵,由于没有现代储藏设备,农民所生产的马铃薯90%在短期内集中涌入市场,导致秋季马铃薯销售市场价格低,甚至出现滞销现象,不能形成四季平衡销售,某种程度上动摇了部分农民种植的信心,也导致农民收入相对下降。

3.6交易市场少而且功能不完善,特别是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不配套,种植户难以掌握市场行情变化,相当一部分利润流失在流通环节。

3.7科技投入不足,全旗135万亩耕地,旗、乡两级仅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30人,甚至有的乡镇没有农技人员。科技示范资金投入不足,功能较弱,远不能满足种植户的需求,从而导致示范、带动能力较差,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软致命点。

二、产业发展规划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要坚持稳定面积、创新体制、革新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改善品质的原则。积极与全国知名的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挂靠、联合,与高等农业科研院校建立科研联结机制,强化产品质量体系建设,逐步使全旗的马铃薯产业形成集科研、繁育、生产、推广、加工、销售系列配套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品牌的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1.发展目标

全旗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是:2011-2015年期间将把克旗建设成为赤峰市主要的种薯基地,全区重要的专业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亩产达1750千克/亩。夏波蒂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量达到3000千克/亩,费乌瑞特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达到2500千克/亩,大西洋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产量达到2100千克/亩,专业薯种植面积达总播种面积的25-30%,紫花白、早大白等高抗品种种植面积达25万亩。同时,积极引进试验2-3个符合我旗气候条件特点的新品种。

2.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转化能力,特别是要抓好民悦君丰和雪川两个龙头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尽快完善繁育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马铃薯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3.注重储窖建设,保证马铃薯四季平衡销售。政府加大在种薯繁育区、主要种植区、经棚中心城市销售区储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化的规模在3000吨以上储窖5处,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及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功能,保证信息畅通,逐步实现种植户网上交易和四季平衡销售。

4.突出强化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政府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民悦君丰和雪川为依托,2015年前建立组培室两处,年生产微型薯达1000万粒。

5.强化品牌意识。鼓励支持专业化合作组织、马铃薯生产企业打造出有地方特色的马铃薯品牌,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6.区域布局

6.1种薯生产基地以达来诺日镇、经棚镇、芝瑞镇、浩来呼热办事处、桦木沟林场为主,逐步建立稳定专业生产村、组。这些地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繁育种薯感病轻、品种好、耐储存,便于种薯扩繁及管理。

6.2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以经棚镇、芝瑞镇、万合永镇、宇宙地镇具有水源条件村组为主,重点推广种植夏波蒂、大西洋、费乌瑞它等专业生产薯。

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6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握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政策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特色发展、提升发展水平、服务精准扶贫。着力发展菌类中药,激发中药种植合作社、加工制造业等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努力实现中药产业中高速发展,到2020年,力争中药产业成为金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发展。充分发挥西山药库资源优势,实施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中药养生、保健、旅游等延伸产业和相关产业,实现产业的综合开发。

坚持特色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金寨县实际,整合资源,突出灵芝、天麻、茯苓等金寨主产中药材,尤其是菌类特色中药材,在菌类药食同源产品发展上实现率先突破。

坚持联动发展。中药产业链内部及相关行业之间积极联动,实现资源互通、市场互联、信息共享、效益共赢,形成一体化、集聚化发展格局。

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与高校合作,传承创新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增加中药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中药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环境、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坚持精准扶贫。通过中药材种植,发展中药加工业,研发中药延伸产品,开发中药大健康服务项目,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服务20万药农,带动6万农户脱贫。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金寨中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灵芝、天麻、茯苓、桑黄、黄精等为代表的特色皖药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规范化布局形成。开发中药新产品,提高中药加工科技水平,中药工业快速发展。中药流通体系初步建成。养老旅游等大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着力建设“种植、加工、物流、养生”四个基地,即围绕金寨大宗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基地、以产业园区为中心的现代中药加工基地、以大别山物流园中药材大市场为平台的中药材物流基地、以“长寿之乡”建设为抓手的金寨旅游、养生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到2020年,中药产业成为金寨县支柱产业,金寨县成为集中药产业、医疗、养生、科研、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全国中药产业重点县,中药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中药农业深化工程

做好中药资源的保护、有序和合理利用。有效利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原产地品种保护与引种开发相结合,规模化生产与林下坡地发展并重。推进金寨“中药材生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常用道地中药材、特色中药材、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建立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鼓励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荒山、荒坡、山场因地制宜种植药材。立足西山药库道地优势资源,以灵芝、天麻、茯苓、黄精为重点,发展特色中药大品种。发挥金寨灵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西洋参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用,建成特色皖药品牌发展基地。实现中药农业产值35亿元。

(二)中药工业提升工程

全方位提升特色菌类药材发展水平,研发和拓展药食两用菌类药材产品,重点发展灵芝、天麻、茯苓、桑黄等主导品种,保护种质资源,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深加工能力。提升中药饮片、中药材提取的生产能力。开发保健食品(饮料)、饮料添加剂等延伸工业产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中药工业集聚化发展。实现中药工业产值35亿元。

(三)中药商业培育工程

以大别山物流园项目为重点,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金寨中药流通及其服务体系,提升金寨中药商业水平。重点建设大别山物流园中药材综合市场,南溪、斑竹园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到2020年,实现金寨中药商业交易额20亿元。

(四)中药健康服务业拓展工程

积极开发中药养生保健服务,努力拓展中药健康产业新业态,到2020年实现中药健康服务业产值10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金寨县政府成立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担任协调组长,农业、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财政、科技、旅游、林业等单位主要成员单位,制定出台扶持中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切实提高中药产业对金寨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二)坚持人才引领

DD依托金寨县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全面战略合作资源,加强中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支持金寨大别山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发展。根据中药产业发展领军人才需要,采取引进、挂职、兼职、定期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定向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DD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县委、县政府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

DD组织基层中药材技术推广、生产、流通等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组织中药旅游、中药药膳等大健康服务业人员培训,扶贫培训资金要重点投向发展金寨中药产业急需人才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强化科技支撑

DD建立中药产业标准体系。以金寨县道地大宗中药材、饮片加工、饮片炮制、提取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为重点,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

DD建立覆盖金寨县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确保中药质量安全。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DD争取省级发展中药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寻求中药材深加工、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生产、中药保健品和化妆品注册等方面项目政策支持。

DD出台金寨道地皖药申报奖励和菌类中药材发展奖励政策,对成功申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企业)给予资金配套和奖励。

DD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土地等要素供给,优先保障中药产业发展中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支持基地、合作社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积极推行坡地、林下种植,加大荒山荒坡开发力度,利用非耕地种植各类中药材。

(五)扩宽融资渠道

DD设立中药产业化引导资金。

DD以市场化运作、民间资本主导、政府参与的形式,对中药企业和重大项目予以统筹支持。

DD完善银企合作,努力扩大信贷投入。

DD创新民间投资方式,积极探索和运用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发挥信用担保机构作用,促进多元化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DD提高保费补贴和理赔标准,扩大中药材保险品种及中药材特色保险覆盖面。

中药农业重点项目

中药资源保护:建立天堂寨、马鬃岭、悬剑山、金刚台等8万亩中药材资源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中药材特种展示科研教育基地2000亩,有效保护野生中药材种植资源。

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以优势中药农业为龙头,建设56000平方米黄精、白及种苗繁育基地,10000平方米种苗繁育基地,以及灵芝、天麻、茯苓菌种繁育基地。创建桑黄种苗繁育基地。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7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15万亩。重点支持以沙河乡为中心,发展“金寨灵芝”5000亩;以梅山镇为中心,沿青山镇-燕子河镇-天堂寨旅游一线重点发展石斛,新增石斛1万亩;以果子园乡为中心,重点发展黄精等综合类药材,新增黄精8万亩;以斑竹园-燕子河沿线乡镇重点发展天麻,鲜品年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

道地中药材品牌:以国家标志保护产品为重点,以申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以金寨菌类药用植物为特色,提升灵芝、天麻、茯苓等道地皖药产业化水平,培育大品种,建设3-5个金寨道地中药著名品牌。

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开展金寨灵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黄精的道地性研究。

中药工业重点项目

中药材深加工项目。采用生物酶解、超低温物理破壁等加工技术,生产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和灵芝、西洋参、绞股蓝口服液等保健品,达到5000吨/年中药材深加工水平。整合金寨县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的资源,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加工水平。支持天麻收购、烘干企业采用先进设备无硫天麻,提高天麻品质。发展中药颗粒剂深加工,促进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项目:以灵芝、天麻、茯苓等为重点,建设1000吨/年中药材加工基地(中药饮片)项目。支持安徽林兰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项目。建设中药饮片加工、配方颗粒生产等药品生产企业5家。

中药大品种和龙头企业扶持项目:重点发展灵芝、天麻、茯苓、桑黄等菌类中药材和霍山石斛,提高金寨中药大品种产业化水平。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重点支持有大品种开发基础的金寨县农业科技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专项支持霍山石斛开发优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保健品开发,建成1000吨石斛生产基地,形成年产2000公斤石斛浸膏、4000万袋颗粒、1亿瓶口服液、5000吨饮料生产规模。

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基地建设项目:以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为龙头,合武高速古碑、南溪、斑竹园三出口形成立体化配套加工物料区,以210省道沿线南溪、双河、桃岭和209省道沿线青山、燕子河、长岭为主建设特色加工集散区,形成金寨县中药加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格局。

中药延伸工业基地项目: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开发中药材为原料的口服液、固体饮料生产,开发以霍山石斛浸膏为代表的中药提取物,开发以灵芝、天麻、茯苓、黄精为代表的中药保健食品。

中药商业重点项目

中药材大市场建设项目:在大别山物流园建设3万平方米交易展览中心、客服中心和技术交流中心,30万平方米交易商场、10万吨低温仓储及配套工程,建立电子交易信息平台。

中药现代物流体系项目: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建设。中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信息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培育1-2家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经营和中药物流全国性标杆企业,将大别山物流园建设成为有区域影响力的中药物流与信息中心。

完善中药材交易市场功能项目:集产品信息、企业信息、市场咨询、监督检验和品牌推介等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南溪、斑竹园中药材交易市场功能完善项目。中药材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培养和发展项目。中药材销售渠道拓展项目。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

中药养生保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梅山镇新老城区连接线为休闲养生示范基地。依托长寿之乡建立养生保健基地。发展药膳。开发养生文化、养生旅游产品。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开发针对老年人的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等产品。确立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新模式。

金寨中药文化资源项目:挖掘中药经典名方中的文化资源。金寨中药文化资源体系建设。金寨中药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梅山镇、天堂寨、吴家店、金刚台等生态养生度假基地。在金寨西线沿210省道周边发展茶叶、中药材等。在主要旅游线路,结合旅游观光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园。开发中药旅游产品。创建1~2个中药(材)特色小镇。

中药人才重点项目

中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在中药资源集聚地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知识与技术的就地转化。

领军人才项目:支持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中药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开展基层中药材技术推广、生产、流通等人员技能培训。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团队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体系建设的经验,组建覆盖全县的中药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相应的服务体系。

中药科技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