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质控管理办法

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文1

一、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加强医疗机构准入管理。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校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校验的管理工作,规范诊疗科目,严格标准,充分发挥校验职能,把好机构准入关。并以此推动院感、麻醉等科室的进一步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及《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等规定,做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完成医师执业注册登记及《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发放工作;提高护理整体素质,开展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同时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要求,做好全省护理人员的换证、注册工作,督促医疗机构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对医疗美容医师的准入管理,进一步规范美容医师依法行医。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临床技术准入管理。重点梳理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准入检查情况,公布开展此项技术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器官移植活动。

二、健全体系,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主要以完善质控管理网络体系、改进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建立信息报告分析体系、创建质管教育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

在已建质控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工作实际,成立或调整相应的质控、技术指导中心,进一步健全质控组织网络,完善质控管理体系。

组织修订《**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完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指导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为载体,完善质量评估体系。调整评审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库,修订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年内将启动第三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充分依托各个中心通过人员培训、组织检查等方式,指导医疗机构认真执行医疗服务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建立质管教育培训体系。

二、重视内涵,引导医院科学合理发展

根据“卫生三强行动”方案的要求,开展旨在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强龙头”行动。强龙头行动以“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装备和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突出强化县级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职能。

对县级医院从确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设备配置标准、技术服务项目标准出发,从提高急症疾病处置能力出发,重点加强急诊、ICU、手术室、外科等专科建设。

同时,根据“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建设项目”要求,以第二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载体,继续实施省级医院对口支援欠发达县级医院,使更多的农村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期派驻医务人员在基层服务的同时免费接收县级医院人员的进修,提升县级医院的内涵。

三、医防结合,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20**年,继续开发市与县急救分中心联网的急救通讯调度及信息管理软件,力争在年内完成并投入使用。逐步制定和完善我省院前急救管理规范,特别组织专家对院前急救标识、急救服装和车辆喷识进行统一管理。派遣省级医疗专家对省内特大突发公共事故进行现场医疗抢救和技术指导;加强队伍建设,对全省应急专家队伍进行培训或演练,不断提高院前急救体系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根据《**省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对全省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进一步落实方案要求,推广好的经验,做到医防有效结合,真正建立起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良好的“牵手”关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同时,各级医疗机构按照职责和任务要求做好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对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

四、深化改革,提升医院综合竞争能力

围绕国家即将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是改革和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远行机制,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派作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构,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综合竞争能力。

五、以人为本,创造和谐执业环境

在宁波市深入试点和在各地倡导推广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开展立法调研,适时进行立法评估,争取颁发省长令,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新机制,从而更好地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塑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严格实施《**省医务人员考评实施办法》和《**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纪律法制和廉洁从业教育,建立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塑造干净、清新的医疗执业环境。

六、统筹安排,做好其他各项医政工作

继续抓好血液管理工作,确保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100%,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在95%以上。

贯彻落实《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及《**省广告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广告成品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管,严肃处理违规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

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文2

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目的 探讨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医院及科室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分析健全三级护理体系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三级护理体系健全前后护理服务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级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前提高,护理投诉及护理缺陷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质控三级管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组织保障,是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有效管理方式。

[

关键词 ]质控管理;护理服务;患者安全;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99-02

Nursing Quality Level 3 Management System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YANG Julian ZHANG Xiaoxu ZHOU Xiurong XIANG Xiaol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yuan City,Guangyuan,Sichuan Province,62801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ree-leve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s of three-leve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set up hospitals and departments analysis of the three-level nursing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ertiary car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comparison, has obviou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P<0.01), and the three-level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 earlier, nursing complaint and nursing defec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three-level manag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is th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to realiz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s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 centered way.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Nursing service; Patient safety; Satisfaction

护理质量可直接反应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及管理质量,它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三级综合医院确保实现护理目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重要手段[1-2],也是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举措。该院在2012年规范了护理管理体系,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开放床位800余张,有临床科室29个,护理专业人员300余人。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2012年1月该院建立了三级护理管理体系。

1.2 方法

2011年该院实施由护理部、护士长两级护理管理办法,科室实行整体护理,护理质量由质控组长终末控制;2012年1月开始,该院分别实施医院及科室三级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建立护理体系 该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管理岗位设置三级护理体系(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科室再根据科室护理工作需要,设置科室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

1.2.2 职责分工 ①医院护理质控体系,由护理部制定护理质量计划及实施细则,各级质控人员制定季安排、月计划、周重点,指标具体,责任到人,并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临床护士长组成,每月对各病区进行护理质量检测、评比,对存在不足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②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由科室护士长负责,科室将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人,每周分别有侧重的检查项目,每月定期总结分析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查找问题,进行改进,部署下月重点工作安排。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2~3个护理小组,每组1名质控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N2级以上护士担任,负责该科室疑难危重病人护理和新技术的开展,落实各项护理制度及督促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科室相关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完成科室护理业务及技能培训,督导责任制整体护理、健康教育、院感防控及护理安全措施等工作有序开展;责任护士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分管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

1.2.3 效果评价 对比分析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建立前(2011年9238例资料)与建立后(2012年9 360例资料)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①根据各科室专业特点,同时结合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该院制定了详细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每项满分为100分;②护理满意度:用该院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沟通交流、病区环境等,满分100分,>90分为;③统计三级护理管理前、后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

2 结果

2.1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三级护理管理前后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情况见表1,管理后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指标均明显比管理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三级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投诉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三级护理管理体系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级护理体系的完善使护理质量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障,健全了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人员职责,规范了护理行为,让临床护理工作能有序实施,解决了质控体系与临床联系不紧凑,缓解了护理部工作繁忙致护理工作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低年资护理人员业务成长缓慢等问题。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还取决于护理方法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3]。优质护理的重头戏就是夯实基础护理,它让护理人员首先转变服务理念,从而产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专科护理知识是优质护理的前提及基础,也是提高优质护理内涵建设的前提保障;病房管理是保证护理安全、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措施,是护理质量的基石;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是让患者得到优质护理较实惠的具体体现,患者从中获取知识、治疗依从性提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从结果表1看出,该院三级护理体系管理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均明显较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科学的护理管理机制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让患者得到更专业的优质服务。

3.2 护理质控管理体系能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最终目的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服务质量,患者的结果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金标准[4],也是衡量医院管理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重要指标[5]。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三级护理管理后,该院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则明显较管理前提高(P<0.05)。三级护理质控重视护理过程的控制和逐级指导,保证制度落实,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同时护士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加强,工作中能识别风险和质量隐患,并能正确防范风险和处置隐患,因此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护理缺陷明显较管理前减少;另外三级管理强化了管理的执行力及范围,充分发挥了各级人员的潜力,护士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明确,更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高质量的护理服务[6],因此护理投诉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4 结语

护理质控三级管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组织保障,提高了医院护理管理的执行力,让具体护理工作计划和措施落实,提高了医院品质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7],可以形成人人都是督查者的自我管理模式[8],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并减少了护理缺陷及投诉,在2013年医院等级评审检查中成绩得到了 肯定,尤其是优质护理服务亮点多,受到专家高度评价。在今后护理管理工作中,更应重视日常护理质量监管,鼓励全员参与质量控制,让护理质量在持续改进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姚必凤,杨才萍.科室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6C):37-38.

[3]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56.

[4]陈玲玲,施雁.以患者为基础的护理结果质量指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75-477.

[5]邓红艳,苏明丽. 医患角色异位对医院管理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94-95.

[6]张健,郑一宁,刘健. 我院护理岗位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8):618-619.

[7]孙蓉蓉,韩光曙.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讨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3):42-43.

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价值回报

1.前言

1.1.目前医院设备科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题

当前医疗设备的装备程度业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医院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这就对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与运营、资产保值增值、设备的更新、淘汰、维护、维修、效益分析、供应商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大都呈现供应品种多、供货厂商多的特点,采购、入库、出库,保证库房账物相符是医院耗材管理的重点。出库后的去向管理、领用科室的账物相符、患者费用准确计价、耗材成本的准确计提和控制等,尤其是关于高值耗材的精细化、追溯管理,是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不但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与医院的效益和声望也紧密相关。由于高值医用耗材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安全的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1.2.建立医院设备科专用管理软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纵观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医院其它各科室都在HIS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各科室的专用管理软件,如病案管理和综合统计软件、检验科LIS软件、影像科PACS软件,而设备科的做为管控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和耗材进出的重要科室,却一直没有建立专用的管理软件,基本处于半手工操作管理的模式。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以及“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和强调,各级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当高度关注和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并通过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在医院等级评审相关文件中,有众多关于设备科日常管理制度和配套信息化建设的硬性条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软件来对全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医疗收入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设备资产的增多,相应的设备及耗材的维护、管理、资产处置等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传统的手工统计式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查询困难、无法追溯管理、无法参与绩效考核;而且很难做到“科学、有序、有效、全面、直观”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科日益繁杂的工作需求。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医院设备科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医院设备的运行效率,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优化医疗设备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耗材流转,规避资产运行风险,是当前摆在医院设备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利用信息化搭建一个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有效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设备科医疗设备及耗材专业管理平台”是破解设备科日常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创新手段,也是推动医院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2.设备科专用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搭建符合医院设备科管理需求的专业级“设备科管理平台”,打造数字化设备科。该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

A、规范科室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全流程导航,将设备科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软件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管理,对设备从申购计划、招投标、采购、运营、维修保养、淘汰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规范并优化设备科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要点,划分工作权限,使得设备科的管理架构清晰、工作职责井然有序,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B、实现符合卫生部医学装备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规范,促进医院评审以及医院管理需求的报表数据支持;系统立足卫生部相关规范,采用医疗器械分类和编码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电子分户帐,同时提供强大的数据自定义报表功能,形成智能、多维、立体的数据汇总、分析,方便各项指标查询。

C、规范并优化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管理,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对设备的使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自动进行量化统计,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降低维修消耗,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量化维修、维护人员的绩效考核

D、加强对医疗设备资产的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盘点、折旧、报废、处置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贯穿资产整个生命周期,有效防范资产流失,保障资产安全。

E、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完备的电子档案实现了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对设备及高值耗材建立电子档案,对设备的申购资料、维修资料、技术资料以及采购、评价、验收过程中的合同、报告等文档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条码资产巡检系统”,有效提升质控工作效率,保证质控有效性和普及性。

F、建立实时、动态的库存监控机制,规范耗材采购流程

解决库存积压、库存过剩、库存不足等常见库存管理问题,自动生成订单,实现库存预警机制,进行库存动态管理。对科室申购、审批、询价、采购、领用进行数字化管理,使耗材采购流程规范、科学、有序

G、建立高值耗材“精确控制,100%跟踪”平台

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做到“精确控制,100%跟踪”。针对目前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两个管控点进行严格把关,即设备科管控耗材质量、财务科管控耗材付款,从而实现流程的优化管理。

H、提供医疗设备采购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医疗设备利用率、故障率、维修率、闲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在医疗设备采购的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资产运营分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与HIS系统做接口整合,进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结合日常维修、保养费用,清晰反映设备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3.小结与展望

3.1管理价值回报 此项目投入后,能规范医院设备科日常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由于设备的维修养护成本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降低,耗材管理清晰明细,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和积压,资产管理避免了流失风险,使设备科日常工作深化了管理细节,相应提升了医院的管理价值。

3.2经济价值回报 试算一下,医院每年投入重复购置设备的费用、浪费的耗材费用、资产流失造成的损失费用、不必要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费用等,我们相信应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堵塞管理漏洞,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那么经济投入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

3.3社会价值回报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即数字化设备科的理念目前在全国尚属前沿产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本地区域内目前计划或是正在建设的单位屈指可数,此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为医院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医院的区域性知名度。

作者简介

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文4

方法:本文从加强制度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加强药品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医院药剂科要提倡科学管理,转变工作思路,促进医院药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论:医院药剂工作人员应从购药到药品调剂乃至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医院药剂工作 新形势 思考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3-01

医院药剂科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专业性很强的业务科室,又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部门。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这其中包括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医药分业的管理,OTC制度的建立,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等。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加强医院药剂科的建设和管理,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1 当前医院药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将对医院药剂工作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院药剂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药品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法规的颁布,必将对医院药剂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1]。

2 加强制度管理,推行临床药师制度

2.1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药品调剂管理、制剂管理、药库管理、药物质控管理、临床药物使用与管理,药物评价与促进合理用药管理、药学信息管理等,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药品质量 [2],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2.2 有效地推行临床药师制度,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跟踪监督检查制度,量化各项检查指标,明确临床药师的具体职责,制订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和不同服务项目的工作标准,加强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3 完善人员管理,提高药剂人员的素质

3.1 岗位设置。药剂科下设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制剂室、质检室、临床药学室、药品库房,分别处理日常工作,由小组长管理日常事务,并向科主任负责。

3.2 人员管理。药剂科工作人员采用聘用制,实行定岗、定员,每个岗位都必须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及职责,实行量化管理制度,责、权、利明确到人,坚持数量统计、金额控制、损耗自负的原则。这种管理方式可有效杜绝吃大锅饭、职责分工不明、药房工作秩序混乱、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不高、窗口脱岗等现象。

3.3 人员考核。建立职工个人量化档案,着重考察职工的仪表、举止、语言、态度以及调配操作的专注程度和熟练程度,考评时依据职工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进行打分,考核结果与经济收入挂钩。

3.4 提高药剂人员的素质。组织药剂人员参与药学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术技术交流的学术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掌握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合理用药、临床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相关知识,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业务能力。

4 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4.1 药品质量管理。药品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要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严把药品采购关,坚持国营主渠道购药,作好常规药品、抢救药品、品、等的采购,确保各种药品供应及时到位,保证本院临床、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①坚持主渠道采购,把药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及出入库验收制度。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对药品储存期和质量的要求,定期检查库存药品质量,防止过期、变质药品进入临床。③建立“药品调剂质量管理规范”,制订“药品调剂标准操作规程”。明确指标,这样易于量化管理,保证药房调剂工作有章可循,达到准确调配、保证质量、严格管理的目的。

4.2 药品治疗管理。①培养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门诊药房提供用药咨询,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②建立各种药学数据库,将图片、期刊等纸质信息源转换为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源,向医师、护士、患者以及普通民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药物相关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5 加强制剂管理

医院制剂是针对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药剂科结合临床需要开展化学药品和中成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制剂室的发展方向有:

5.1 发展有特色的制剂,调整制剂品种结构。医院制剂应该紧密配合临床需要,为患者服务,应该研发新制剂,压缩标准制剂,发展特色制剂。

5.2 医院制剂应由供应保障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医院制剂应在保证供应临床医学、科研所需要的医院制剂的同时,充分利用医院优势、密切结合临床,着眼新制剂、新技术的开发,使医院制剂不断向“三性”(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定”(定时、定量、定位)、“三低”(剂量低、毒性低、价格低)和“三便”(使用方便、携带方便、储存方便)等方提高,真正实现医院制剂为临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6 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

6.1 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作好处方调剂工作。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应以准确、快速、方便、细致为原则,使每个患者都感到满意。严格处方调配中的收方、审方、发药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执行双人配方制。药师应重点交待药物的用法、用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6.2 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办法》,将抗生素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及时通报抗生素使用情况、出现的耐药性、抗生素的配伍和临床合理应用等问题,指导和规范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医院药剂工作人员应从购药到药品调剂乃至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搭建医药沟通的桥梁,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药剂工作的整体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规范护理操作,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31-02

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护士直接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临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换药室、导管室、临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3 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护理部与院感科一道分别制定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活动都在制度控制之下进行,定期考核,量化评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2] 。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2.2 发挥护理部质控作用:护理部每周有重点地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如:下病房时对护士操作过程,锐器盒使用情况等实行突击检查。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抽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3]。

2.3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结果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4]。

3 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效性体现在落实过程,制度的落实一方面靠医护人员的自觉性,部分护理人员对这项工作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深度,对质控管理制度不够坚持,对质量控制的范围模糊不清[5]。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忽视无菌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出院患者床单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护理操作不当;护理用具消毒落实不到位,配制消毒液浓度不准确,导致影响器具的消毒效果;护理中对手的清洗、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治疗室卫生不达标、病室环境污染等,均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因此,护理部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护士长或当事人,令其拿出整改措施,并将其作为下次检点,检查考评结果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3.2 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洗手和消毒。棉球、纱布、棉签全部实行小包装,每天更换,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碘酒、酒精或碘伏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溶器按灭菌物品要求处理。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且有标识。进入病室的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及消毒手设施和用物。

3.3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制订严格的医用废物处理管理规定,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严防因医疗废弃物流失、泄露而导致传染病传播扩散。

3.4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有法可依。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5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物失衡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护士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做到及时采样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用药,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3.6 护士长的管理作用:护士长即是学科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双重职责于一身,是医院管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由于护士长又全都是各科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通过每季度1次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会议及每个月的护士长会议,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同时,各科平时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质量,如洗手、消毒液的定时更换及浓度监测、空气紫外线消毒及登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领取使用及用后的消毒及毁形等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都有赖于护士长的监督。因此,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教育护理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危害的,促使护理人员自觉地认真地落实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贯彻执行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因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护理工作失误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实践证明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勤.病房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2.

[2] 林丽春,林美华.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29-130.

[3] 姚丽英.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9):853.

医疗质控管理办法范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6-0756-03

中图分类号:R 197.323文献标识码:B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单病种为单位进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方法,是我国近年来为落实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制度问题而出台的新举措,是当前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并为开展医疗保险,实施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 s) 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1]。它既有利于组织医院宏观医疗质量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实现医院管理年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和费用合理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当前的热点课题[2]。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005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我区卫生厅制定了符合我区实际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3],管理年活动评价体系强调单病种质量管理必须符合要求,每个科室要对前3位病种开展质控,病种质控指标评价指数≥全区同级医院平均值(或中位数),三级医院每半年书面向卫生厅上报病种质控资料一次,要求数字准确,填报及时。由此可见卫生管理部门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视,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已逐步扩展到所有病种,尤其是探讨临床路径的单病种管理,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一条新途径。根据病种确定诊疗常规,以单病种控制医疗成本,有利于医疗费用合理性,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开展对单病种质量管理探讨, 具有重大意义[4]。

1.有利于客观评价医疗质量,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诊疗方案 通过单病种医疗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检查和不合理用药,有利于进行临床医疗质量反馈控制,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将医疗技术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成本等包含在医疗质量管理范围之内,克服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仅限于生物医学技术质量范畴的局限性。同时,通过制定、推行规范化的病种诊疗方案,以规范方案为依据进行质量监控,避免检查中的随意性,更能客观有效地进行医疗质量控制,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滥用药品、过度医疗现象减少,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质量意识增强,医疗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程度朝着规范化方面发展[5]。

2.有利于增强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实行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通过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促进各级医务人员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将医疗服务中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够使医疗质量评价落实到每一位医务人员当中,成为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水平和医德、医风考评的重要依据。

3.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质量 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能有效减少病种的平均费用,最大程度限制医疗资源的浪费及节省病人开支,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缩减平均住院日,对防止医院感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强医疗质量,提高治愈率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6]。我院于2005年开始实施单病种管理,制定了单病种质量限制方案,对病种的平均住院日、费用构成、治疗效果等14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和管理,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医务部每季度对科室的单病种进行统计评分,不达标的病种科室要查找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考评的结果与年度劳务费挂钩。通过实施三年的单病种质量管理,2007年与2005年比较各项指标控制良好,其中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4.42%,术前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3.62%,平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66%。

4.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单病种质量管理对医患双方来说是双赢,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为医院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单病种质量管理有利于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胜的地位。因此研究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实施办法,可提高医院的竞争力[7]。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医院管理层对单病种管理政策的认识和实施所持的态度,对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在院内实施单病种管理,控制医疗护理质量比向社会公开实施单病种质量和限价收费而言要容易。医院管理者担心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医疗费用很难准确控制在限价水平,如果费用低于限价,会影响医院的收入,挫伤医生的积极性;如果费用高于限价,患者可能不愿意支付多出的费用,导致新的医患矛盾[8]。所以,在决策时大多数持观望的态度。而部分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管理仍理解为病例质量管理,更多的在病历书写上下功夫,但对于病历“内涵”不够重视,有的病史记载不详,有的诊断、鉴别诊断依据不充分,有的治疗和病情变化在病历上反映不出来。

2.监管力度不够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持之以恒,狠抓落实,目前大多数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单病种质量的监控管理,只是由医务部或质控科负责,工作只是完成任务,没有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落实下去。

3.医疗费用与医疗质量之间的矛盾 作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治好患者的病。医疗活动是一种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具有探索性、科学性的复杂工作。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同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中的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即使采用非常成熟的医疗技术,也可能会因为个体不同而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单病种的限价管理和医疗活动的高风险发生了矛盾,在对单病种实行最高限价后,医务人员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考虑费用问题;加上目前医疗纠纷处理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8,9]。因此,面临高风险的职业,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考虑医疗费用,使医护人员不十分情愿地接受这一行为的约束,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

4.阻碍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 新药品、新技术、新疗法在医学科学的发展中不断涌现,其运用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增加医疗费用。因此,新药品、新技术、新疗法与单病种管理为目的降低医疗费用产生新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和推广。

5.病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吻合 目前采用的单病种管理仅以诊断为依据,未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区分开,有些疾病本身存在着严重程度不同,如心肌梗死,其梗死的部位、范围、有无并发症等对住院后的抢救、治疗、预后判断、疗程长短、住院费用等有明显的影响。轻者疗程短,住院时间少,疗效佳,费用低,重者则相反。因此,用同一判定标准评价该疾病治疗很难体现出个体差异,

6.群众认知不一 虽然近几年呼吁按病种付费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作为一名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治愈疾病,其次是费用。病人和医生的理解尺度是不同的, 群众中有欢迎的也有怀疑的,他们担心价格的降低无法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担心医院为了降低价格,将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都不做了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医疗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

三、对策

笔者针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在单病种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健全管理机构是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关键 领导要充分认识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我国医疗卫生政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领导要用科学发展观去看待单病种质量管理,把限制医疗费用增长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构,医院要成立单病种管理办公室,明确责任。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医院单病种医疗质量和费用进行专题研究,做好按病种收费的测算工作,组织本院专家开展单病种管理办法和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将医疗费用降下来。

2.规范医疗行为,遵守诊疗常规 临床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常规, 按照单病种临床路径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检查的项目和次数。

3.强化团队精神 加强医、护、技之间的协作,对纳入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进行单病种身份的标识,使医疗、护理和辅助科室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患者信息,密切配合,形成“绿色通道”的运作流程,缩短住院天数。同时与信息科合作将单病种的临时和长期医嘱打包做为相应科室的医嘱组套中,以防遗漏,既保证患者的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4.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行政、设备、总务、药剂科和供应室等管理和保障部门必须增强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下临床为临床科室解决问题,设备科、总务科和药剂科供应室要做好临床各类物资、商品和药品的采购供应工作,保证各种物资和药品供给不断线。同时强化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和供应室做好下收下送工作,满足临床需要,为临床科室解决后顾之忧。

5.加强宣传解释工作 要让病人相信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国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制度问题而出台的新举措,更要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医生需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对疾病进行诊治,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向患者提供相应的临床路径,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整个住院流程和诊治方案,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信任和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以增强合作共同应对疾病。

6.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医院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对实施病种质量管理好的科室和医疗小组,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在奖金分配给予加奖;对于在病种质量管理中不按照临床路径对疾病进行诊治,费用超标的科室,医院在奖金分配给予处罚。加强日常检查管理工作,特别是做好单病种医疗质量监控和医疗费用结算管理,使单病种质量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以临床路径的病种质量管理开展,将有助于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更高级的控制系统。医疗实践的不断总结促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其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万东,郭齐祥.38所综合医院病种质量管理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1998,18(6):24.

[2]玲,杨云滨,田 柯.开展病种病例分型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22-324.

[3]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办法与评价标准[Z].2005:05.

[4]王 珩,江 震.浅议单病种质量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6):27-29.

[5]陈贻平.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1998,18(4):212.

[6]齐梦霁.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病案,2005,6(5):27-28.

[7]麻新梅,张云莲.单病种管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良药”[J].卫生软科学,2008,22(1):76.

[8]赵 媚.单病种管理现状及思考[J].中国病案,2007,8(11):28.

[9]陈 丽,兰迎春.单病种限价收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举措[J].改革热点. 卫生经济研究,200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