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欺凌的重要性

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文1

校园欺凌的事发地虽然多在学校,但诱因可能在校外,在家庭和社会。所以,惩治、防范校园欺凌,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绝非学校一方之责任。

通过调查显示,出现欺凌事件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家庭教育的问题则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一般来说,孤儿、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品德塑造和人格形成方面比较容易出轨);二是家庭教育的错误(不明智的父爱和母爱会使儿童畸形发展)。

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途径可以说有时已经超出了家庭所能给予的范围,因为对孤儿、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来说,不是家庭不想给予爱,而是给予不了。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尽量给孩子提供家庭般的温暖,保证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养料:如,解决随迁子女的就读问题;用制度保障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必须随子女共同生活等。这其实更加凸显了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的重要性

改变家庭教育的不明智问题更是需要智慧,这就需要“家长教育学”,需要教育专家、学校、社会和政府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多进行家长培训,把科学的家教艺术传授给广大家长,并使之得到普及。

远离欺凌,还需要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作用不容忽视。很多欺凌者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心理发生了扭曲,人格发生了错位,从而做出了一些令人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不良行为,甚至欺凌行为。

所以,要实现“环境育人”,发挥社会环境在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净化社会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努力营造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而这实际上又是需要通过一定社会文化的宣传、教化才能实现的。

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文2

防治校园暴力,这回出招挺细

日前,多部门联合《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不仅明确要“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也提出了关注学生有无精神恍惚、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多次实施暴力学生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等具体举措。专家指出,任何情境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允许,必须做好早期发现,惩戒和教育并举,防止受害人受到二次伤害。

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前,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之后,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针对学生欺凌问题联合《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从有效预防、依法处置、形成合力3个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

与以往不同,《意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举措,如“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推进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等。

事前

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担责”的错误认识

《意见》提出,针对欺凌、暴力进行全面教育,强调“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意在坚决对欺凌、暴力说“不”。

“在施暴者的心中,欺凌行为常常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师裴涛分析,在这种错误认知的指导下,欺凌和暴力才会屡见不鲜。《意见》明确,任何情境下以任何形式诉诸暴力,都是不被允许的。只有在中小学生头脑中树立“欺凌害人害己”“违纪违法必究”的观念,才能指导他们正确判断身边的欺凌、暴力现象,从根本上瓦解欺凌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

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心防”和“人防、物防、技防”同等重要。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斯辉谈到,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物防与技防已受到相对的重视,人防问题也有相应的责任制度规定。这次多部门出台的防治学生欺凌与暴力的《意见》,将学校安全管理视为预防学生欺凌与暴力发生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心防”的重要性。

《意见》强调,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程斯辉认为,这正是旨在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安全。此外,应该对学校的优秀学生、贫困生、心困生、留守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事中

早期发现,监控上下学重要时段与路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范国睿认为,每一起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施暴者、被施暴者双方都是受害者。被施暴者一方,身心受到伤害;施暴者一方,人格也会受到伤害。因此,对待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无论是用教育的方法还是法治的方法,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人格与心灵健康。在应对策略上,应当综合运用积极教育、早期预警、现场干预、依法惩处、心理疏导等方式。其中,现场干预一环,是不容忽视的。

那么,校园暴力事件正在发生时,应该如何干预呢?

《意见》特别强调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重点监控学校周边、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研判,对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预测预警、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及动态管控。”

“早发现,是迅速、妥善应对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基础和前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耿申认为,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对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教师和家长能够从学生的行为、情绪、衣着、用品等方面发现卷入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迹象,及早发现尚处隐秘期的欺凌和暴力现象,并且实施早期干预,将欺凌和暴力遏制于萌芽阶段。

范国睿指出:“《意》要求,在地方和区域层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村)、公安、司法、媒体等各方面沟通协作机制,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此举意在明确多元主体的共同责任,形成合力,不让欺凌和暴力现象躲过各方的视线。

事后

惩戒教育结合,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

《意见》指出,“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裴涛分析说:“我们要惩戒和杜绝的是欺凌和暴力的行为现象,而不是要讨伐和清算一个个迷失自己的孩子。《意见》的出发点是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教育改正错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意见》还提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给予其改过机会,避免歧视性对待。”有专家分析,这提示了作为教育管理者,不是要对施暴学生一味批判、恐吓、全盘否认,而是要帮助他们看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之处,理解自己施暴行为的前因后果,并学习用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实现合理的目标。这样才能惩教结合,立德树人。

面临日益频仍的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世界多国都加强了立法等相关惩戒措施。

2002年,挪威政府总理、全国教师协会、各区反欺凌联盟、全国家长协会和儿童监察员代表共同发表了《反欺凌宣言》,对学生欺凌和暴力实行“零容忍方案”。

2003年,英国政府教育与技能部《反欺凌行动》。多数中小学制定了专门针对欺凌的措施。

2013年,日本参议院审议通过《欺凌对策推进基本法案》。

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都加强立法,通过制定欺凌行为认定标准和严惩欺凌行为,遏制校园暴力。

范国睿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民法、刑法相关条款,增加“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等内容,使中小学生承担欺凌与暴力的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借鉴相关国家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对于未成年犯罪者,采取非监禁执行,强制其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对监护者进行必要的惩戒,以强化其教育、监护之责。

此外,《意见》强调,在报告、宣传及处置等各环节,要“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事件细节,避免学生欺凌和暴力通过网络新媒体扩散演变为网络欺凌”。对此,裴涛认为,中小学生遭受欺凌暴力伤害后会进入心理创伤状态,安全感被破坏,各方面均不稳定。任何叠加的危险,都可能造成更加难以挽回的伤害。必须通过反复确保所处环境的安全稳定,才能逐步恢复正常。因此,隐私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传播有警示意义,但我们不能泄露孩子的隐私或揭开孩子的伤疤,使他们受到二次伤害。”裴涛说,“无论如何,要将孩子的身心安全与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来源:人民网 记者 赵婀娜/文)

记者调查

三问校园暴力

打开网站,输入“校园暴力”几个字,一大拨视频蹦现在眼前:围殴打骂、被逼、狂扇耳光、强吞秽物……每一段视频都触目惊心。

学校本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当种种“恶霸”行为不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之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暴戾?将施暴视频公之于众有利还是有弊?到底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防治欺凌事件?

一问施暴心理:为何暴力行为频频出现,施暴学生不以为意?

前不久,北京航空旅游专修学院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两名女生在宿舍内遭到多名女同学殴打,导致嘴角撕裂、身体多处受伤。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事发后,打人女生竟在微信朋友圈公然警车和警察照片,并配发“已经对警车免疫”“这次几日游?”等调侃性的文字。

在校@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最可怕的,是施暴者的不以为然。有些孩子“天真地”认为暴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些孩子想当然地把暴力当作一场“引起关注”或是“树立威风”的方式;还有些孩子主动录制视频上传网络,将暴力行为当作一场“表演秀”……这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的是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大脑的前额叶还不成熟,加之荷尔蒙激增,所以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常见的现象。这也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指导专家杨芷英认为:“除去生理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青少年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而偏差的出现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包括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

“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的根子在家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优越,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自己也有过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模仿。”

“做事不讲程序规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缺乏民主协商意识,诸如此类的社会大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储朝晖解释道:“比如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节,网络游戏里大量的打斗、杀人的情境,这些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免疫’。也就是说,当孩子接受了、习惯了暴力的环境,暴力对他们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旦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矛盾,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暴力行为应用到现实当中。毕竟青少年心智发育不成熟,分辨能力不足,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混乱。”

二问网络传播:施暴视频是否应该公之于众,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与过去相比,发生在网络时代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有着更易传播、更易扩散的新特点。当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候,一起发生在校园角落里的暴力事件,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会众人皆知。

而施暴视频到公共平台之后,由此带来的传播效果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效果可能是积极的,人们会对受虐者产生同情、对施暴者加以谴责、提高保护自我意识、告诫自己不可施以暴力等等。效果也可能是消极的,施暴者的引以为傲、叫嚣者的更加嚣张、学生们的主动效仿,诸如此类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网络的双刃剑效应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师裴涛说:“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一些视频材料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直接把暴力现场展示在屏幕上,甚至过度渲染细节,这些都是应该严令禁止的。

因为孩子们在观看欺凌暴力视频报道时,往往缺少家长或学校的合理引导,这就很容易让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观看者,成为欺凌暴力的间接受害者。另一方面,这些视频也很有可能造成‘观察学习’效应,引起一部分学生的模仿行为,成为校园暴力的反面教材。”

“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视频的,目的在‘警示’,而关键在‘怎么说’。”杨芷英认为:“暴力事件可以报道,典型事件也应当通报,媒体可以做道德上的评价,行为上的指导,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渲染细节,不要出现暴力打斗的具体场面,否则便可能适得其反。”

此外,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遭受欺凌暴力伤害后会进入心理创伤状态,安全感被破坏,各方面均不稳定,任何叠加的危险都可能导致更加难以挽回的伤害。因此,此时的隐私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裴涛说:“虽然施暴视频的传播具有警示意义,但我们不能期待尚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受害者都敢于暴露自己鲜血淋漓的伤口。对受害者而言,身心安全与合法权益的保护应该是放在首要位置的,特别是要防止网络传播导致的事态蔓延,避免使受害学生再次受到伤害。”

三问解决之道:是惩罚不够还是教育不足,防治校园暴力的有效途径何在?

在诸多校园欺凌事件中,“我没成年”似乎成了施暴者有恃无恐的借口。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或已满14周岁故意伤害但没有致人重伤的,不能构成犯罪,这类行为均作为一般民事纠纷,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相对较低,如法国是13岁,荷兰、印度、加拿大、希腊、匈牙利、丹麦是12岁,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州是7岁。

作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立法的形式,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惩戒力度。“法律的约束是防治校园欺凌不可或缺的一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国睿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民法、刑法相关条款,增加‘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等内容,适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使中小学生明确并承担欺凌与暴力的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借鉴相关国家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对于未成年犯罪者,采取非监禁执行,强制其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此外,对未成年犯罪者的监护者也进行必要的惩戒,以强化其教育、监护之责。”

但是,在我们对施暴者强烈谴责、严肃处理之余,也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施暴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受害者。这些孩子或是迷失在暴力的情境之中、或是得不到正确的情绪疏导、或是本身也是暴力的受害者。而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应当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

“τ谟泄暴力行为的孩子,不要另眼相看,而应该用爱的教育,让孩子成为积极向上、充满友爱精神的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孙玉柱说:“此外,通过教育引导、事前疏导的方式,将暴力从源头上掐灭格外重要。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懂规则、明事理、主动拒绝不良行为。作为家长,则应以身作则,以建设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张口就骂,抬手就打。”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丁雅诵/文)

观点聚焦

终止校园暴力要标本兼治社会学校家庭须齐心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亮点颇多,不仅对预防校园暴力的保护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护人追责等环节也有明确表述。

近年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可谓五花八门。一些施暴者为了炫耀或者其他原因,还将视频传到网络上,花季少年的这等嚣张和无所谓,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这次《意见》的出台,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顽疾。

校园暴力的发生,首先体现的就是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暴力实施者不懂法,受害者缺乏维权意识,相配套的心理疏导、心理教育要么没有,要么就是摆设。除了对学生的惩处和教育之外,本次《意见》加强了对家长的问责制度。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不少施暴学生就来自于暴力家庭,未成年学生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要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中有几个问题极为突出:一是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方往往得不到有效惩处;二是在一些学校,老师对成绩差的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一些所谓的“差生”被边缘化,他们往往消极地看待社会,对周围充满破坏情绪。

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文3

 

我校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团黄委[2018]38号文件《关于开展2018年青少年“三禁三防三自”主题教育的通知》,引导帮助广大青少年远离“黄赌毒”危害,积极组织开展“禁黄、禁赌、禁毒”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对“传销、诈骗、校园欺凌”的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树立“自爱、自重、自强”的健康心态。我校现对本次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林仁冲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由谷仙红同志负责办公。建立机构,明确责任,以保障各项禁毒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学习会议文件团黄委[2018]38号文件

学校及时组织德育处工作人员和班主任学习黄委[2018]38号文件《关于开展2018年青少年“三禁三防三自”主题教育的通知》,组织学习好相关知识,以便活动更有效。然后,学校再按文件精神对学校的“三禁三防三自”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布署。

三、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制度健全,措施有力。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切身实际制定了《院桥初级中学“三禁三防三自”工作计划》,并严格按方案开展工作。

四、加强宣传、教育

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丰富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发宣传资料、黑板报和手抄报比赛),使全体家长和师生人人知道,人人参与。本次活动中,学校还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观看《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教学片》等途径对禁毒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教育。

我校紧抓住这一契机,学校举行开主题班队会、出黑板报、橱窗知识展等活动。为使学生远离“黄赌毒”危害,增强对“传销、诈骗、校园欺凌”的自我防范意识,树立“自爱、自重、自强”的健康心态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开辟“学校三禁三防三自”宣传栏。努力营造校园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

2、出好专题黑板报。我校抓住黑板报、广播等这样一些宣传教育阵地,各班以“三禁三防三自”教育为主题,并进创作。这样,很多同学就对“三禁三防三自”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提升。

3、开好“三禁三防三自”教育主题班会。为了进一步深化同学们对“三禁三防三自”更全面的认识,各班精心组织实施主题班队会,形式多样,讲究实效。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深深认识到“黄赌毒”的危害性,增强对“传销、诈骗、校园欺凌”的自我防范意识的必要性,树立“自爱、自重、自强”的健康心态重要性。

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文4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查找隐患,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我校师生人身安全,根据《广元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广教函〔2019〕137号) 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决定自 2019年4月至12月,在我校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为确保检查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校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十大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广元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主线,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以检查学校各种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强化管理、监督为手段,为认真吸取教训, 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杜绝各类安全事故为目的,恪守“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警示,全面开展自查自改,确保不留死角盲区,不漏一个岗位,不落一个环节,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主要任务

全面排查治理校园安全隐患,以及安全工作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本次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全体师生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消除思想上对安全认识不高的倾向。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提高师生应急避险能力,完善安全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校的安全工作水平,共享安全工作带来的丰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学校安全责任体系,落实领导干部、管理部门、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完善各类安全预案情况;健全学校各类安全管理制度。

2.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重点检查体育器械、易燃易爆危险药品等危险物质存放设施等重要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要结合前期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消防隐患。集中整治学校食堂、学生公寓、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危险品仓库、物资仓库等重点场所,高低压配电室、校园施工现场、油气输送管道、电网线路、网络弱电间、水电气设施等重点部位,以及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等问题,切实消除火灾隐患,杜绝校园火灾事故。

4.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狠抓源头严防、过程严管、督促整改。重点整治学校食堂原料采购储存、从业人员健康、饭菜加工制作、售卖留样、食品添加剂使用、餐厨设备用具清洗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置全过程,务必突出重点逐项排查,对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小卖部、周边小食品商店等要进行许可或备案、登记,切实做到整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

5.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以及信息报告制度;制定地震、火灾、食物中毒、拥挤踩踏等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组织演练;制定健全舆情信息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

6.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按照《全省教育系统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川教函[2019]186 号)要求,扎实推进学校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强化危化品各环节安全整治,加强易燃易爆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强化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坚决消除隐患,杜绝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

7.防溺水专项整治。学校要持续抓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做到“六不一会”,密切家校联系,引导和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职责。

8.预防学生欺凌专项整治。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完善对学生不良行为早期干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密切家校沟通,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知识,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加强部门合作,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9.防灾减灾专项整治。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地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获取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继续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让学生普遍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以应对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

10.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联合公安、交警、城管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文化环境、交通秩序、安全防范、建筑设施等情况,结合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清理整顿校园周边治安乱点乱象,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三、活动步骤

(一)全面部署(4月)。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行动。

(二)隐患排查阶段(5月至7月)。要按照大检查的部署要求,组织力量,对照检查内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要对每个部位、每个环节,全面排查安全风险点和隐患,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安全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彻底整改隐患。

(三)集中整治阶段(8月至10月)。要结合本地实际、秋季开学,采取突击检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同时要加强中秋、国庆节前和节日期间明察暗访的频次、问题隐患的整治力度和应急值守工作。

(四)巩固提高阶段(11月至12月)。全面总结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防范中的问题,围绕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事故防控工作,固化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2、要安排专人检查,对学校的围墙、线路和其它安全设施还有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等进行定期安全检查, 消除安全隐患, 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安全问责。值班值日领导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定期在校内外巡查,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上报学校主要领导,根据事情的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上市教育局。

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文5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按照教育局文件统一部署,一是成立“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二是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三是召开师生动员会,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使生产月活动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二、开展活动,注重实效

1.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完成“福建省安全教育平台”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在学校出口显目位置设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上、下午放学最后一节课下课前5分钟,开展防溺水“四不一会”及交通安全警示宣传教育。通过组织观看安全警示片、微信公众号提醒警示、《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形式,向每个学生及家长防溺水安全常识提示和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文明出行宣布教育,进一步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校园欺凌治理活动。组织开展校园内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等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各班及时做好排查工作,严禁学生携带危险物品入校,及时清查危险物品,消除安全隐患。

3.开展预防教育活动。今年是第30个国际禁毒日,6月份为“全民禁毒宣传月”,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的危害。通过通过丰富多彩的预防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的危害,预防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珍惜生命,拒绝”的意识,掌握拒绝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修改、制定《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师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展防暴恐、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等应急疏散演练。制定演练方案,绘制张贴疏散路线图、疏散标志,使每一名师生都熟记演练过程、演练程序和疏散路线、地点。6月21日我校与安平派出所联合举行校园防恐演练活动。

5.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大整改活动。积极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大整改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将学校目前暂时不能整改的隐患和问题主动向教育局及镇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协调整改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安全主题班会;系列化;现状;问题;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6年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立项C类课题《有效的系列主题班会对农村初中安全教育作用的研究》(编号:2016C208) 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引言

一说到班会,一些教师在认识上有着极大的随意性,没有将安全主题班会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就使得主题班会流于形式。顾名思义,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课就是将一个个的安全主题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而有序、恰到好处地将其展开,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周密的计划安排,而且需要灵活机动地突出“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从而实现安全教育的整体性、科学性。

以G校为例,笔者调查了该中学的安全主题班会现状,分析了其现有的一些错误倾向以及问题,进而深层次地考察了案例学校进行的中学安全主题班会系列化的探索,从而使得安全主题班会更合理。

二、安全主题班会的现状

一个小小的过错,有时却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据相关资料及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校园欺凌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这就相当于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学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巨大隐患。以广西横县百合镇为例,2015年4月到6月,镇派出所重点打击了娱乐场所吸贩毒、居民区、旅店以及出租屋吸贩毒窝点等,破案4起,强制戒毒60余人。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甚至有些事件情节恶劣,让人惊悚,成为受害者一生的阴影。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2015年,经过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有40多件,主要发生在北京、上海、云南、辽宁、海南等地区。很多都是因琐事发生口角而争执,导致围殴、扯头发与衣服,进而侮辱并录制视频进行肆意传播。

在孩子们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总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防险之心不可无,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为自己的生命买上一份保险,上一把安全锁。因此,安全主题班会在孩子们的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主题班会应该引起校方的高度重视,甚至应通过系列化的主题班会将安全意识灌输在每一个孩子心中。

三、安全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置随意化

教师对班会不重视,使得主题班会活动越来越趋于无效化,没有形成系列化的体系。例如在初中安全主题班会设计中,首先应该面向整体设计整个三年安全主题班会的总计划。然而实际上,安全主题班会的举办过程过于随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部署,必然不会达到“安全在我校、在我心”的教育效果。

1. 单节课的教学目标与系列化的主题班会目标存在脱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所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安全”这一主题目标的具体化。然而,单节课的教学目标却与系列化安全主题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很多情况下,单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系列化主题目标的具体化,甚至有着严重的脱节,导致最终的系列化安全主题班会的设计不够合理。

2. 教学目标在设置上没有体现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同一个内容应该根据学生年龄以及年级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例如同一个内容“网络安全”,在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置很明显还是大同小异,其要求也没有体现出层次性,这就使得七年级的学生到九年级依然秉持着原有的观点,在技能与知识方面也不会有较大的改善。

(二)内容选择片面化

安全主题班会在内容方面的选择片面化,不仅题材老旧,讲解亦单调、枯燥。

1. 安全题材过于陈旧。

在安全主题班会上,教师选用的很多典型材料都是那些旧老套、用了再用的。学生从小到大接触的一直都是火、电、水等安全教育,没有感染力,自然不会产生多大的兴趣,也不会促进系列化安全主题班会的顺利进行。

2. 内容展现过于单调。

在安全主题班会进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教育工作的阶段性与安全主题内容的衔接性。社会活动、学校的具体工作以及班级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与特点等,都有着一定的阶段性与规律性,而系列化的安全主题内容却是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老样子,无法引起学生兴趣。

四、系列化安全主题班会的建设措施

在分析了系列化安全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之后,笔者根据具体情况探索了使安全主题班会趋于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措施。

(一)目标的设置要整体、全面

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每节安全主题班会的教学目标;二是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的教学目标。这才能够使得整个大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当然,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年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要体现每一个过程的动态化发展。

1. 兼顾三维目标。

以我校八年级的一次安全主题班会为例,“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在心”的主题班会课设置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提高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对“安全第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使其体验到生命的美丽与成长的意义。整个活动中的“了解、认识、掌握、提高”等关键词很好地诠释了三维目标,使得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2. 突出要求的层次性。

层次性涉及两个内容。一个是同一个内容随着年级不同而不同,如同一个主题“珍爱生命,远离”,在七年级可能倾向于认知目标,而在九年级则更注重识别与预防的目标。另一个是同一个年级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有所变化,如在技能方面的目标,就会有鲜明的层次表述出来:“了解的种类”“认识对于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知道生命的重要性”“掌握对待以及识别的正确方法”等。

(二)内容的选择要系统、合理

安全主题班会在内容方面的系列化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就着“安全”这个大主题的内容自成体系。如“安全教育内容”就可以为一个大主题,设计一系列的几个主题班会,每一个主题班会对应着不同的题材,凸显题材上的不同与讲解的有效性。第二是在不同的阶段突出某一方面的安全教育内容。这两种形式都成体系且趋向于系列化。不管什么形式,都应该做到选择合理而全面。

1. 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

素质化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安全主题班会就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一次安全主题班会可以综合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不仅涉及德育,还有体育、美育、智育等,从而使得系列化的主题班会更为有价值,有意义。

2. 根据具体时期的教育工作来选择内容。

学生的活动涉及社会、学校、班级及家庭。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个规律可以更好地与主题班会的内容衔接起来。一些特有的社会活动,如法定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活动,可以很好地与安全教育内容融合起来,对安全教育起到辅助作用。如“中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全国安全日”(4月30日)、“首都网络安全日”(4月29日)、“全国国防日”(11月9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等,这些社会活动都可以作为班会主题,促进系列化安全主题班会的合理开展与顺利进行。

(三)方法上要灵活多样

要想使安全主题班会更为系列化,还需要正确的方法。初中时期的主题班会大多倾向于行为上的规范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对知识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相对其他学科教学而言,安全主题班会采取多样的方法更为有效,从多角度来影响学生,实现主题班会的系列化。

1. 根据学生的需要,体验交流,再现场景。

在开展安全主题班会时,教师可以组织一部分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根据亲身体验模拟相应的场景,形成视觉上与心理上的衔接,获取相应的技能和情感。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活动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相关的知识,进而体验相应的角色。如“交通安全伴我行”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与公民对话,活动之后进行交流与分享,汇报与总结。

2. 服从于安全主题的需要,选用多种形式的讲解。

例如,“拒绝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班级”的主题班会,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讲解,多媒体展示,观看校园暴力视频,直观地理解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小组讨论分析其危害等,最后可以用板报、活动汇报、讨论等形式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更有意义。

五、结束语

只有将安全主题班会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够使得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趋向于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尝试,使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柯瑞省.中职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