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期培训个人总结

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任职教育;特征;方法手段

当今世界,信息流通太快,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多,人们的思想太活跃,思维太敏捷,面对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信息时代,作为以任职教育、短期培训为主体的高等院校,为了培养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作为教员,要特别注重分析培训对象特点,深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

1.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类别特性。在任职教育、短期培训的学员中,其教学对象中有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有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各级领导干部。这种多层次教育群体,做足对各类教学对象的类别特性分析,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由于他们具备的专业不同,又来自于不同的工作部门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基础,再次来院校学习其学习目的各异,对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渴望的是通过听课和相互间的交流学到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各级领导干部,由于多年的工作实践,他们再次来院校学习的目的更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对知识的渴望不是主要目的,而更多是想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体系,以及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前沿知识。

2.准确把握培养目标方向特征。对于学历教育,各类高等院校已有了比较成熟的办学经验,但对于任职教育和短期培训,无论是哪种层面的培训班次,由于其教学对象结构复杂,培养目标的时效性强、周期性短、灵活性大,从而对培养目标方向特征把握的难度最大,因此,必须适时跟进培养目标的调整,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要求,以准确把握任职教育和短期培训的方向特征。

3.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手段。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手段,但都各有所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使用条件和适应范围。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中,理论讲授的方式会比较多;对于任职教育和短期培训,专题教学、交流研讨、案例教学、参观见学等是其主要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得法,定能事半功倍。

二、以任职教育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

1.以岗位需求为牵引,注重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任职教育、短期培训都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其标准要求高、生源多样化等特点非常明显。为此,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在充分了解岗位需求、深入吃透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不同班次同一门课程如何讲,同一班次不同教学对象个性化要求如何满足,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的不一致如何协调,教与学认知差异如何解决等问题的方法手段。根据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和需求,要在完善现行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提倡小班化教学,因为小班化教学更容易把握和适应教学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提倡一定范围的自主选课,即在建设具有应用性较为广泛课程群的基础上,提供可供自主选择的课程,包括网络课、讲座课、专题课、实验课、现地教学课、综合演练课等;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效益出发,将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运用,推进任职教育良性发展。

2.注重“课堂”“岗位”联动,以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堂(这里是指广泛意义上的课堂,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实验室等)是教学方法手段得以体现的舞台,是教与学产生共鸣的实验地,课堂的高效,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员,应突破传统课堂的常规态势,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岗位需求情况、教学对象特征,充分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使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课堂就是岗位,学员在课堂如同亲临岗位一样,教员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教学引导,都能激发出学员最真实、最强烈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学员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学能所用”,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实现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三、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强化教学方法手段真正落实

1.彻底转变教员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在理论层面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比较普遍,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定势及“排他性习惯”难以实现真正的改革。因此,有效实施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关键是要从根本上彻底转变教员的教学观念,使他们体会到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是教员自己生命意义的解放,是教员追求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他们充分发挥个性特征、文化素养、专业水平、业务技能、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途径、好办法。

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农电培训管理;服务意识;职能管理

作者简介:刘平(1968-),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南阳电力技校学员工作处,经济师。(河南南阳473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30-02

农电培训管理是河南南阳电力技校(以下简称“我校”)全面贯彻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职工培训精神,保证职工培训质量的桥梁,它以人为中心,由表及里,纵横交织,延伸贯穿在农电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位,成为激发农电管理的内在动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能是管理的两个“轮子”,也是关乎培训质量的“一杆秤”。

农电工短期培训工作已成为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农电培训管理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送培单位与培训机构的通力合作。就管理而言,短期培训学员已成为我校在校学员的主体,短期培训学员在校生活和学习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所以在短期培训学员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努力实现两者的和谐,保证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到我校参加培训的全省农电职工无论其在单位从事何种工作,在校培训期间都应当实现从职工到普通学员的身份转变,从岗位工作到学习培训的转变,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培训班班主任是培训学员管理的第一人,作为班主任要坚决克服工作对象是农电职工“不好管理”的模糊认识,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善于管理,讲究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艺术,使学员乐于接受,自觉服从。班主任处在学员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的窗口工作,是学校与学员联系的桥梁,是贯彻各项教学任务的纽带,与学员进行着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此班主任必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其次,班主任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决定了自身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再次,班主任必须自觉遵照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全心全意为教学、学员服务。

一、班主任应增强服务意识

培训管理作为一种催化剂,融合在农电管理的方方面面,并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河南省电力公司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农电培训实施计划调整,今年是我校农电培训任务较重的一年,河南省电力公司提出要“深入实施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我校作为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培训中心,承担引领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既给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考验。农电整体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标准高、培训规模大、培训种类多,预计我校全年培训规模将突破6500人次,创历史新高,7月培训高峰时期在校培训人员将达到800人次。1学期100多期短训班,在保证培训教学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狠抓培训管理,责任重于一切。从学员入校就进行细致的入学教育,使他们从心理上重视,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上课的出勤、课堂的秩序、就寝作息、教室卫生、食堂就餐等全方位实行以班主任为主的责任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决不拖泥带水,形成了管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笔者在当班主任的一年里,整天早出晚归,只想怎样把自己的班级带好,以为学员服好务为宗旨,用良好的服务打出河南南阳电力技校短训班优质管理的品牌,在省网公司农电培训这块阵地站稳脚跟,树立形象,不辜负上级及全省农网单位对我们的信任。对每一个送培学员,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爱护,工作细致入微,耐心认真。经常找学员谈心,掌握学员的心理动向,及时解决学员中存在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常协调各有关科室做好配合,召开座谈会及时做好调查与反馈,使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有更多的收获。

增强服务意识。在学员管理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管理理念。为学员服务首先从学员入校工作开始。过去学员报到都是学员交完费后找班主任注册。由于外地学员对学校情况不熟悉,学员从进入校门就开始询问到哪里登记、到哪里注册、在哪里上课等等问题。本学期开学伊始各期班主任就主动在生活服务中心服务大厅等候学员,第一时间把学员在校期间的吃、住和学等问题向学员一一做详细解答,并把学习资料送到学员手中。免除了学员报到当天的困惑和劳累,也同时使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本班学员,使学员到校后首先感受到班主任带给他(她)们的关怀和温暖。

切实搞好生活管理和服务。学校是学员之家。班主任除了要关心学员的学习外,还要关心学员的生活情况,热情地为学员服务。要心为学员所想,使管理工作跟踪到课外,要经常了解学员的生活需求并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学员对住宿、伙食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善生活条件,使学员从内心感到在学校如在家一样亲切和温暖。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为了配合学习及活跃学员的学习生活,增强学员在学校培训的兴趣,班主任要组织学员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延伸教学活动等。比如我们开展了第二课堂,开放图书室,让学员上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样既有利于学员的相互了解,密切联系,也有利于学员在校学习的便利和提高。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不同,我们就联系后勤服务中心,饭菜尽量多种多样,少数民族的学员另有小灶,满足学员的生活需求。有学员生病我们联系卫生室,去宿舍看望,使学员有家的温暖。在每次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给学员做通讯录,照合影像,建立QQ群,方便学员联系,加强学员的感情交流,使他们今后在工作上更好的相互交流,生活上互相帮助。每年调研的时候送培单位领导与学员们有共同的评价:南阳电力技校的管理有高度,我们受益匪浅。

二、班主任应强化管理职能

首先,要看对象管理。几年来,我校从社招职业教育到军培生岗位教育转化为以各基层农电工人为主的短训班培训教育模式,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训”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农电培训的学员大多来自基层单位,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组织纪律性较差,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这些学员在基层管理的事务较繁杂,针对的管理人群大多以基层的群众居多,还有我们办班是“短平快”的模式,这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我们就以人为出发点,制订了《南阳电力技工学校短期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具体有《培训学员日常生活管理规范》、《培训学员考勤考核制度》、《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培训学员成绩管理办法》、《培训学员公寓管理规定》、《优秀学员评选办法》、《操行考核细则》、《处分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制订成册发放给学员,使学员有“法”可依,管理就有了约束力。我们借助理论培训的文化效应,对职工进行专业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以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农电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看目标管理。2006年我校正式挂牌成为河南省农电培训中心,工作的重心就转移到对农电工进行培训。学校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职工培训精神,对全省的农电工开展全员培训,岗前培训、鉴定培训、专题培训等,它涵盖了我省农电系统的各个部门的几十个工种。鉴于这种情况我校针对农电工的这种需求,上岗的人员必须持证;在不同的岗位须有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一些特殊工种及管理层的主题培训(班组管理、微机培训、ERP专题),有了这些目标,使我们在具体管理上有了一定的强制力,学员在校的学习表现直接与其利益挂钩,讲清利害关系,激励学员积极上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我们不仅用各种制度规定“硬管理”的强制手段,我们还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软管理”,宣讲省电力公司的培训精神,构筑 “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格局观念,使学习真正成为学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通过舆论宣传、树立典范等非强制手段来无形地控制学员行为。学员大多来自基层,工作压力较大,平时学习时间较少,在有限的培训时间能够在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素质上有所提升和收获,是很难得的好事,我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重视用制度来约束学员的行为,更注重培养和树立学员的自主观念和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

再次,从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科学完善的管理是建立在完备的制度上的管理。学员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先决条件。学校培训管理工作的对象都是来自全省各县供电企业的一线工人,对他们在照章管理上有一定难度。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让学员明白“学员无论在原单位干什么工作,到了学校都是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办事,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管理上要“敢”字当头,本着对学校和送培单位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大胆管理;突出“严”字,做到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执行铁的纪律,这是搞好培训学员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否则,就会步调不齐,教学计划就很难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但在坚持制度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性化管理寓于制度管理之中,以人性管理之柔弥补制度管理的刚性之不足,实现管理的最佳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素质工程;学分银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109-02

1 优秀学生素质工程的特点

所谓优秀学生素质工程,是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学生培养战略,其实施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入校时选拔部分基础素质和技能较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在提升部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形成一个人人力争上游,职业素养提升的目标。

2 优秀学生素质工程是选拔机制

优秀学生的选拔基于以下几项数据,包括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入学测试成绩,个人特长申报,个人专业见习报告;在综合考量上述几项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评分,选择其中基础较为扎实,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个人特长突出的学生进行培养。

3 优秀学生素质工程导师选拔机制

优秀学生素质工程的导师分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两类,以双导师的形式达到职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同时提高。具体的选拔标准为校内导师必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副处以上级别具备实践经历的部门领导,校领导亲自挂帅,保证校内导师的质量。

校外导师的选择要求为具备相关岗位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外兼职教师,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一线经验,职业技能过硬,能给学生带来实践指导的教师,在选拔时偏重于能对学生后期提供实践机会、实习岗位的企业人员。

4 学分制在本校的实施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学分制的实施从2014年开始,学生在校期间需获取130个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证,其中的学分包括公共通识学分、职业素养学分和个性化学分;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公共通识学分必修通过课内学习获取之外,职业素养学分和个性化学分学生皆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目前学院所提供的方式包括职业技能大赛学分,学生科研奖励学分,职业技能证书学分,社会实习实践学分,志愿服务学分、校内选修课学分、校外培训学分、在线培训学分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特长,根据自我爱好和职业定位选择培养方式、培养课程和学习流程,做到学有所专、学我想学,以个性化方式满足毕业学分数的要求。

从学分制试点实施到目前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具体实践当中,发现学分制给学生的学习当中,在取得了一定正面影响的同时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更加不明确,过多的选择给学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选择困难。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因为职业目标不明确,而且在长期的学习生涯当中,都是被动的接受教育,甚至可以称为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长期很少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进入本院之后,由于学生制的转换,原本学生按部就班学习方式被打乱,而学生又无法及时的重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由于职业规划的不明晰,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的不清晰,无法按照自己的职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学分获取途径,选修学分的获取变得较为混乱,学生选择课程时,所选取的方式并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而是从众心理,跟随同学选择,导致学习的兴趣依然缺失,学习的体验变得更差。

学分制在本院实施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如果在学分开始的早期,没有及时的参与,比如有的系部由于初期的宣传不够深入,学生对获取学分的意识不足,导致学生在整个学年获取的学分不足30学分,严重低于平均值,按这一学分的获取速度,学生毕业时将注定无法完成学分的获取。突出表现在一些课外获取的个性化学分,比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实习实践等,由于学生不积极参与,导致这部分学分的缺失。

学分银行在学分制的基础上,通过平时积累的学分,学生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当需求时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获取相应学分,以起到学分转换的目的。以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施为例,有的学生可能职业方向偏向于图形图像设计,而对网络类课程的兴趣不大,但是网络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图形图像方向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培训,大赛获奖等方式先积累学分,当学分积累的数量足够时完成与网络课程的学分互换。

5 优秀学生素质工程与学分银行的结合

在优秀学生素质工程当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导师制,导师要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课程体系,并督促、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职业认证、职业竞赛,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目的。

为了保障导师能切实按照学院要求的开展工作,而不能流于形式,学院特别制定了导师考核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考核方式。线下在学生每一次辅导培训时需要填写纸质的培养日记,并由学生签字确认,以备学期末学院教学委员会进行考核。为了提高考核的效率,学院专门开发了线上的考核平台,在学院办公平台CRP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导师工作平台,每次开展活动后,导师根据辅导内容,如图1所示;然后选择辅导的学生姓名,添加培养日志,如图2所示;导师平台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所有的记录必须有学生确认后方可汇总至后台,学院领导和教学委员会可以实时查看,避免了考核的滞后性,及时的发现问题,保障导师工作的开展。

导师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与学校的管理部门沟通合作,开创学生学分获取的更多途径。比如在实施当中,有学生提出,目前学校的选修课数量有限,所以学生有时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课程,为了解决这一情形,学院经过调查 反馈信息,最后决定引入智慧树网络选修课程5门,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和创新教育课程,采取网络选修和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即引入了网络选修课,拓宽了学生的选修途径,又通过线下专职教师辅导的形式,弥补了线上培训学生无法及时与教师互动的缺点。在学分获取途径上,企业导师通过带领学生完成一些企业项目,企业调研等方式,在学生参与后,授予相应的学分。学生在学院提供的网络课程之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选修课,只需要先行向导师申请,经导师审核通过后,就可以进行相关课外课程的学习,获得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以备后期替换使用。

6 以优秀学生素质工程为核心的学分银行实施的辅助条件

为了保障这一学生培养机制的实施,需要的辅助条件包括学院规章制度,信息化平台支撑,校际/校企学分互认。

学院为了优秀学生素质工程专门编写了相关的考核制度,由教学委员会负责考核;专门开发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学分互认领域,由于海南省高校间缺少必要的学分互认机制,尤其是在于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缺少学分的互认机制,作为高职院校,本校的起点较低,本院学分的获取未能有效地获得本科院校承认,学生积累在学分银行当中的学分,如果不能转换为本科院校承认的学分,则无法真正地得到学生的承认。

在实践当中,通过学院招生就业部门和继续教育部门的努力开发,本院的学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学院已经实现了与海南省两所著名院校的部分学分互认: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在海南大学的自学衔接考试当中,本院相同课程可以直接转换,实现免修。而在海南师范大学当中,有两个专业实现了“3+2”模式合作,在本校完成3学年的职业教育后,可以直接升入海南师范大学进行两年的本科学习,在本校获取的学分继续在海南师范大学可以承认,相应课程取得免修资格。

职业教育认证与本校学分的互认通过导师审核的方式已经获得承认,学生仅需要通过导师审核后就可以参加相关的社会配合获得职业认证,培训学时可以被承认为在校学时,培训学分可以转换为校内学分。

在与省外、国外高校的学分互认目前属于初级阶段,有实现国外高校短期培训学分的校内认可,但是未实现本校学分的国外高校学分互换,在过去的两年中,学院派出国内短期培训一组(中国公安大学),国外短期培训两组(澳大利亚、加拿大),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其他高校参加短期培训并获取考核通过后,学院授予相应学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实现本校学分在校外的认可,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启动了标准化工程,通过课堂教学标准、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培养目标、课堂实践标准的标准化工程,实现本校考核评价机制的标准化,从而向外推动对外的互认机制。

7 总结

在以优秀学生素质工程为核心的学分银行制实施两年以来,学院基本上实现了学分制的普及,通过导师的作用,学生的职业方向逐步明晰,各种学生团体逐步出现,优秀学生作为骨干充实学生团体,学生自治逐步成型,学生获取学分形式多样,学分银行的应用逐渐取得效果,学生积累在学分银行当中的学分初步获得其他高校的认可,项目实施取得初步成果。

目前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导师履职、学生自主性和校际互认。导师的履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尤其是导师学分的授予随意性较大,学生参与导师项目的考核由导师个人决定,学校审核较难;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依然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由优秀学生带领其他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团体,拓宽所有学生获取学分方式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辐射面不够广,优秀学生素质工程的参与面为百分之五,而学生辐射的效果不到百分之三十,还有待更高的辐射度,否则另外百分之七十的学生依然无法享受项目成果。

学分的校际互认缺乏必备的制度保障,不够稳定,可能存在因为人员变动,现有的互认机制将无法得到继续进行,存在“因人成事,因人废事”的风险,必须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合作,增加学分互认的制度性保障。紧紧围绕质量标准化项目,从而实现与其他高职院校、本科院校间的学分互认。

参考文献:

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户;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35-01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推广机构,特别是地区和县一级推广机构,都承担着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职能。农民学习农业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培训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农民实际需要,讲求实用实效,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这样才能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及普及先进技术与生产经验的积极性[1-3]。

1 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

1.1 明确培训目的与要求

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要求使其能够掌握示范或推广项目的技术,并能够熟练操作。同时,还要培养其对农民的影响能力,协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播新技术。

1.2 分析科技示范户的知识结构和心态

科技示范户的学历在农村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影响力。一般示范户选择的都是一些当地的技术骨干,其影响力较强,受人尊重,并且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较快,是属于革新性的农民,是农村中的能人,他们有主动参与的需求及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农村中的先进力量[4]。

1.3 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一是讲授示范或推广项目的技术要点,培训操作技能;二是鼓励其为当地农民服务;三是传授其如何影响农民、传播技术、消除保守思想的方法。

1.4 培训方法

该地区总结几年来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三点一线”的科技示范户培训法,此方法包括如下4个环节:一是短期培训。在进行项目示范之前,培训人员应结合当地正常生长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二是组织现场参观、示范培训。此种培训方法可以使科技示范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进行项目示范之前,组织科技示范户到试验田,由推广人员对其进行实地操作和讲解,并让科技示范户按照推广的方法进行处理,直到其掌握为止。三是田间指导。在项目示范的过程中,每周用1~2 d由推广人员进行田间巡回指导,解决在示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就普遍问题再进行短期再培训。四是个别接触。为了提高示范户的示范兴趣,农业推广人员应经常与示范户进行沟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加强协作。

2 对普通农民的技术培训

农民群体众多,是农业生产及项目推广的主力军。因此,应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众多农民的生产技能,为项目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1 农民独特的心理特征

多数农民具有共性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强,自卑,致富心切,又怕冒风险,从众和盲目心理,埋头苦干,耿直,刚强,朴实,怀疑外来者,缺乏安全感等。

2.2 培训方法

一是“四个一”声像培训,即每乡1盘录像带,每村1盘录音带,每户1张“明白纸”,关键季节上1次课。应用现代化的声像手段,进行知识的宣传、扩散,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对农民更有吸引力,农民易于接受。二是由科、教、推3个方面联合组成巡回讲师团进行宣传培训。这种形式要深入到农村基层,根据农民参与、从众的心理,调动广泛的积极性,有一定权威性,容易赢得农民的相信。三是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在一些交通要道周围、公路两旁或集市所经路旁布置好示范点,做成醒目的标记,使人只要从此经过就能参加讨论,或通过组织大家到示范户的示范田参观观摩,通过示范户的讲解、操作,加以传授,再加上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充,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四是发放技术资料。通过印发各种信息资料,把一些新技术、新信息传递给农民[5-6]。

2.3 注意事项

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尊重农民的个人意见,不能强迫农民接受,做到“劝之以心而非劝之以身也”;二是要选择好培训时间,特别是个别访问,一般不要在农民繁忙时进行;三是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四是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坚持“学中做,做中学”、面对面指导、实践动手操作,这样农民才容易掌握技术技能,创造更大的财富[7-8]。

3 参考文献

[1] 徐丽艳.对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317-318.

[2] 罗映秋.发挥农广校教师在农民培训中主导作用的实践与探讨――以云南省江川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例[J].云南农业,2013(2):67-69.

[3] 孙敬国,宫同瑶,安丙俭,等.我国农民科技培训现状研究述评[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3):102-108.

[4] 孙红宇.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3(6):16.

[5] 郭霞.基于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6] 吴茂东.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制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在终身化学习的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存在于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的种种教育活动等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正规学校教育虽然规范且相对成熟完善,但毫无疑问的一个人不可能终生在学校内学习教材。故我们需要其他的教育形式作为社区教育的有益补充。基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社区的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不再虚无缥缈,终身学习也逐步成为可能。社区教育的问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国家将其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甚至途径。比如日本提出要在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美国的社区教育也成为美国教育的一支生力军。社区教育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那么在我国现阶段这种情况下,社区教育管理应采取什么方法和策略?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是比较合理的呢?本文对这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社区和社区教育

“社区”一词本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所使用的一个概念,指处于一定区域内,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人们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共同生活性、地域性、满足社区居民各方面需要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体系,以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为基础形成的社区意识是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特定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结合,使社区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构成了独立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社会生活单元。①社区为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与实际的背景,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关于社区的概念问题本文不做过多探讨,下面根据所收集材料简要概括一下当前对于社区这一概念存在着的共同认识:一是一定的地理区域是社区存在的前提,二是有一定量的人口因素以及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此外还包括为保证人们的生活所需而建立的各种社会机构,这些都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规模是不同的,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社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本文中所涉及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这一概念中,着重指的是城市社区,目的即是探讨解决在城市社区这一背景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应该如何构建的问题。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利用社区内拥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源于美国的杜威,他最先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随后,社区教育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现象和趋势。

社区教育在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最早在上海和天津两个城市开展,相继又在其他一些城市得到推广和发展,而后,又从城市推向农村,逐渐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最初,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其内容主要是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是以学校教育的补充的形式存在的。后来,随着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提出,社区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同时这种教育形式也逐步得到广泛的关注。“学习社会的主体是学习者。人人享有学习的权利。学习成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成为人的发展的手段,成为人的一生持续和终身的活动”。②

(二)社区教育的主要类型和内容

1. 社区教育的类型

社区教育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一个社区应通过提供不同的教育类型给居民以正确的学习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学习机会。

(1)有教师参与并提供教材的正规学习。具体的形式是,教师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内容对社区内的学员进行集中授课和指导,可由社区学校组织也可由社区内相关负责的机构或部门组织居民参加学习。根据授课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这种比较正式的学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和讲座。

长期培训是指学习周期比较长有固定的学时的各种职业性、技能性的培训。如职业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班等的教育课程。短期培训是指学习周期相对比较短,有固定的周期对象目标内容的短期培训活动。如青少年假日培训班,离退休老人业余爱好培训班和小区辅导员培训班等。讲座是一种比较常见又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主题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根据某个主题或类别的系列专题讲座,比如关于家庭保健、运动休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一系列与社区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2)无固定的学员和教师、无固定学习内容的非正规学习。此类学习比较随意,学时长短没有限制,如在社区的组织的读书活动,或者是由某些机构提供的咨询活动如医药咨询、家电维修咨询等等。

(3)另外一类学习,是指在参与活动或者工作的同时,参与者所受到的思想上文化上的教育。比如在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参与者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另外,社区中组织的敬老、帮困、助残等活动有助于培养社区成员的良好道德情操。

社区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类型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青少年可以通过社区内的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来补充正规学校教育的内容。也就是说几乎社区内的所有居民都可以因其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而受益。

2. 社区教育的内容

我们知道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多样化的,其对象不仅是包括许多不同年龄段的人,而且也包括很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因此他们所需要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尽相同的。以下我们对社区教育的内容做一下简单的分类,即包括历史文化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等。

(1)历史文化教育不同社会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化形态,社区作为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保存了比较多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人文景观等。这些直观形象的教材可以更好地促进参观者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热爱。此外社区内的某些文化类机构比如美术馆、音乐厅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居民的文化养。

(2)科普知识教育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在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下,普及科学知识显得尤其重要。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场所,就可以将科学知识的教育渗透到居民生活中去。比如社区内举行的科技展,就有利于增加居民对最新科技情况的了解。

(3)职业技能教育包括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培训,如社区组织的剪纸、插花、编织等的培训;此外与社区生活相关的简单家电维修等也属于此类。

此外,社区内也会有一些非正式的生活常识的交流,这些也可以看作生活教育的一部分。由于社区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显得有些无章可循,这就给社区教育管理带来了困难。下边我们试谈一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

(三)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由于中国的社区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制政策等都不够健全,资金来源也不够稳定,所以要想为社区居民提供比较全面的教育服务,除了要解决上述困难之外,探讨以下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也是相当必要的。

所谓体制是指体系化的制度。社区教育与正规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形式自由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比较复杂多样。关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的问题,有的学者在参考日本的社会教育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提出了建立“助成性”管理体制的建议,即“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国家行政权利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干预与介入,亦即给地区社会教育松绑”。③这种“助成性”管理体制只是给出了社区教育管理的一种理念性的建议,并未能解决一些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如何实际构建的问题,毕竟任何一种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体制。

1. 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是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前提

首先,应把社区中各种组织机构和教育机构联系在一起,发挥整体性作用。社区教育要求社区内的各种教育因素相互协调和互动,因此单一的教育管理体制需要改革。社区中各个组织机构和教育组织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形成整体合力;社区教育与社区双向启动、相互促进,推动社区教育的一体化。

其次,建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成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其职责是研究研究制订本社区内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协调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会,其原则是“政府统筹领导,教委归口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参与”。委员会主任由区委、区府主管领导担任。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教委主管领导为主任,办公室设2至3名专职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实施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具体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和指导社区教育各项实验;总结经验,加强督促检查。

最后,按照社区教育的需要,建立具有特色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体系。社区教育本身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人认为有三级网络,即“区县的社区学院、街镇的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居(村)委会的小区市民学校(即社区分院)”④。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政府的应该起到引导、协调的作用,但具体的策划、组织、参与则应该按照社区教育的不同层次由社区成员共同承担。因此根据这些社区教育载体的不同网络,建立社区教育管理的网络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建立健全的社区教育评估机制

加强社区教育评估制度是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水平的保证。首先要制定社区教育评估方案。社区教育评估方案应该具体到社区,由社区教育委员会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其次评估工作要定期开展,逐步将社区教育评估制度规范化。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命名一批学习型组织,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 加强并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培训机制

(1)对社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机制

社区教育管理者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分管社区教育的人员;其次是政府机构各部门中负责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内的相关人员;另外还有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即社区教育委员会中的管理人员。

作为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应主动掌握社区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社区教育目前仍然处于实验阶段,可以说无论从管理体制的建立还是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以内容明确的短期培训为主要模式。

(2)对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的培训机制

对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综合知识素质和社会工作能力素质两个方面。综合知识素质是指作为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具体包括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范围、较高的科研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教学技能等几方面。这几方面的培训可以参考普通的教师培训机制来进行。

社会工作能力素质是针对社区教育本身的特点所提出的,社区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全员性,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在讲台上授业解惑的教师,更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社区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必要时可到企业、生产经营部门、管理部门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

在由原先的“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在着手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多元互动的城市社区管理体系的同时,作为社区教育这一依托社区的教育形式也必然产生一些新的特点,其管理也会呈现新的特色。本文仅仅就社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做一些浅显的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宣兆凯编著:《新编社会学概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第214-216页。

②厉以贤,《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第11期,第5-7页。

③小林文人,末本诚,吴遵民著.《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2003年11月第一版,第43-44页。

④小林文人,末本诚,吴遵民著.《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2003年11月第一版,第194页。

参考文献:

[1]小林文人,末本诚,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2003年11月第一版.

[2]刘如赞,张兴.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科学决策,2001年第3期,P25-29.

[3]马小健.美国承认教育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成人高教学刊,2002年第5期,P48-51.

短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一、培训方面

2008年11月27日——2008年12月2日公司领导亲自主持培训,为检验培训成果,2008年12月3日我们举行了培训后的结业考试,监考非常严格,好在我平时一贯努力学习得以顺利通过。公司领导精湛的营销知识、鲜活的营销案例、异常成熟的营销经验、丰富的营销阅历,无不在我记忆深处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安排的培训时间也非常合理:上午营销知识学习,下午自己在家消化上午所讲营销知识。经过一周的培训学习,认真记录上课笔记,仔细阅读培训资料,通盘考虑消化营销知识,在我的面前呈现出了鲜明的营销大道,彻底廓清了我眼前的营销迷雾,给了我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营销是可以这样做的!我以前对营销应该说是一知半解,现在经过公司领导的超强度短期培训,对营销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所培训的知识(公司的概况、公司人力资源制度、五粮液股份公司情况、五粮液江南古坊酒、3+2+3组合式营销模式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知道了结合我从事的人力资源工作,我以后的培训也要这样做,这就是我以后培训的样板与典范,值得我不断的反复学习!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根据公司领导安排我对公司人力资源制度进行了简单创新:1、在《员工入职登记表》、《员工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与KPI绩效考核》;2、准备《考勤表》,整理员工档案并录入电脑;3、酝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4、推荐并录用公司平面设计兼职人员苏凤。

三、办公室及后勤保障方面

1、根据公司领导指示,经过仔细比较、反复权衡,安装铁通电话一部(号码:69990998)与宽带(费用:上网不限时一年660元含赠送的宽带猫、安博士杀毒软件)。交300元订金预订800(400)7100009免费电话(准备元旦后开通)。

2、外协大厦物业管理,交电费、取邮件、咨询电话宽带安装事宜等。

3、协助王伟琴经理做好办公室方面的工作。

4、确保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正常运行,重做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

5、与王经理分工合作,往山东临沂、枣庄地区和徐州六县区打招商电话。

6、为外出跑业务的市场拓展部各位经理搞好后勤保障(协助王经理复印、传真、电话、文档输入电脑等)。

四、例会方面

1、基本上每周末,公司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听取员工汇报工作,点评员工工作中的问题,褒扬先进、鼓励后进,做好下周的工作计划。每次例会我都认真记录,不怕贻笑大方之家积极发言,收获很大。

2、例会给我的印象是:参加一次有一次的提高。尤其是我在营销上还是个新丁,对酒水营销还很欠缺,对很多营销实际操作还限于了解阶段,公司领导的意见很中肯,也确实有利于以后的营销工作;在我陷入营销困境中的时候,公司领导的点拨,给了我“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感觉。

五、徐州六县区酒水市场情况

1、认识到自己在酒水营销上的很多不足,希望能够通过实际跑市场得以锻炼,积极向公司领导争取调研徐州六县区酒水市场情况的任务。

2、不怕出差辛苦,经过一周多时间的集中搜集酒水商资料,对徐州六县区酒水市场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3、搜集的酒水商资料:贾汪区29家、邳州市26家、新沂市35家、睢宁县41家、丰县30家、沛县37家(对原来的资料进行补充)。

六、回访徐州六县区酒水商情况

1、有专门做一个品牌白酒的,如今世缘、洋河蓝色经典、汤沟珍宝坊等,就不考虑接其他品牌白酒了。

2、基本上做酒的手上都有2—4个品牌。

3、对我们的3+2+3组合式营销模式很感兴趣,认为很先进,也一定有所作为。

4、有实力的酒水商(有成熟的营销网络、有资金、有多部车送货)不多,基本上每个市场不到10家。

5、由于靠近年终岁尾,绝大部分在开订货会,积极备战黄金销售季节——春节的来临。

6、酒水商接品牌都很小心谨慎,都想少进货少交履约保证金。有的竟然提出了先少进一批货试销;有人说可以先在他那里摆一部分货展销;还有人提出在我这设办事处,等市场成熟了我再做。

7、大部分都要求留下招商资料,再考虑考虑。

8、限于时间关系才回访了三个县区:贾汪区、邳州市、睢宁县,另外的三个县市:新沂市、丰县、沛县还没有来得及回访。

后记:写完这个工作总结,因为经营方面的原因,这个公司就完全的放假了,公司所有员工大放假,也就是说又要面临新的工作选择,迎接新的挑战了!

2009年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又一个奋斗目标提上了征程!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药店销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