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OBE理念;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生物技术的内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知,成为二十一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从全球来看,生物技术企业约有半数以上集中在北美,三分之一分布在欧洲和日本,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不足世界总量的1%。世界范围,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我国人才市场显示消化能力不足。我国产业及人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与国际规模间的差异,以及学生执业能力的不足,给生物技术高等教育者提出新课题:如何培养具国际水平、符合市场需求的生物技术人才,以修正和填补人才供给与需求间的错口,前瞻性地培育、储备我国生物产业领军人才。综合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OBE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二十世纪九十年展起来的以能力、目标、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新的理念。其以“不论学生基础如何,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为前提,一个OBE体系中所有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以不同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多维明确的方案来组织,确保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拥有成功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应有的素质。OBE强调能力培养、训练及应对未来、适应未来的综合能力,及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的个人价值和潜力,通过对社会需求变革趋势和学生个体差别性发展的研究来指导教育,实现学生在不可知的未来对新生事物的可控性要求。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培养以“整班平行培养”为主,往往不能顾及学生自身意愿,无法体现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随着时代进步,各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层次和角度在发生变化,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领域极其广泛,涵盖了生物、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行业间对人才需求的差异直接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提出挑战。此外,生物技术教育对人才市场需求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考察评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存在一定盲目性,难以适应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学生出口难,就业进入瓶颈期。种种问题,提示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不可回避。OBE是适合生物技术专业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我们依据OBE,从多维改革视角出发,为笔者所在学校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寻找突破。

三、基于OBE理念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1.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OBE“自顶向下,反向设计”原则,学校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培养目标,导出课程体系及教学任务。课程设计目标基于其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和在毕业需求中的贡献而定。通过阶段性学习成果作用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践、创新项目申请,反馈调整课程设定目标。指导与反馈,有助于课程体系的组织与结构调整,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从OBE实施要点“确定学习成果、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自我参照评价、逐级达到顶峰”,学校将培养分为自我认识期、调整期、深化期,配以制度化的导师制、班主任制、辅以科任老师及双师教师的教育引导,铸就目标成果明确,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生物技术人才。2.深化开放式教育理念学校坚持OBE“利益相关者导向”理念,为切合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邀请知名学科专家、企事业专员、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开展“社——校——企——事”多维课堂教育模式,社会、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深化“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将课堂全面推向社会,同时引生产线、管理线人员走进校本部课堂。通过阶段性调研反馈、信息处理,进行调整,便于专业长远发展。3.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双师”即“双素质”教师,具备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的双重教学素质。“双师”理念与广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执业能力及视野,强化“双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就一线教师,尤其是校门对校门的教师,需走进企事业单位,进行理论、科研成果的社会检验,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素质,使专任教师能够真正承担实际工作任务。同时,教师需跟进生物行业前沿变化,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迎合社会岗位需求。此外,需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铸就意识到位、人人参与的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队伍。4.成果的评估OBE中的成果,即专业成果,包括校内/校外实习实训成果、项目成果、毕业成果、就业成果及认知成果等。最终顶峰学习成果既是OBE的终点,也是其起点。学校可将专业学习成果转换成绩效,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学生、教师和家长等)的要求与期望进行综合评定。成果是否可以量化、如何量化、比重如何设定等成为综合评定难以回避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估体系,是当前生物技术教育及管理者需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结束语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是理、工、管相结合,以理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兴复合型专业。近10年,该专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专业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基础课平台不规范、课程设置不科学及教学进程安排不合理等。此外,部分学校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办学时间短,存在专业学科定位不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近年来,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但多是零打碎敲,不成系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系统的思考。

一、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首先应明确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制订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尽管一些高校明确提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但事实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相对模糊和难以确定。这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本身具有多样性。教育者要用更广阔的视野,动态地看待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个人发展角度看,我们应当把大学本科教育视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阶段,正确处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以终身教育为理念,从成本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进行阶段性培养目标的科学划分,解决各阶段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问题,使培养目标体系既体现不同学历阶段的层次培养目标的内在关联性,又体现其层次的递进性。因此,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通用型生物技术人才,通过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和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强化学科基础与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才教育”的思想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要认真协调好专业性和通用性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到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不断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明确了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就可以着手课程的建设优化了。在优化课程目标方面,我们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工业、食品、医药、微生物等领域,市场需求范围广。这就要求以通才教育为基础,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2.学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生命的应用研究就是生物技术研究,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活跃的领域,高新生物技术不断被发明,并应用到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同时,生物技术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我们应将生物技术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生物技术,并提高其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

3.国际化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中国加入WTO后,正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使人才国际化。其体现在教学和课程改革中,一方面是语言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是思维方式的国际化。

综合以上各方面,高等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形成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体系的学习,形成自我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

本科层次的教育任务,首先在于科学规划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动态比例关系。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双重性决定了核心素质和能力是学生后续职业生涯、自身升级和完善的基础。因此,调整的重点要放在优化课程内在结构上,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强化能力培养的方面转化。因此,我们初步制订了课程优化方案。考虑到教学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基础课程不变的前提下,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基础课组成基础课模块,将专业课分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拓展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组成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拓展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组成专业模块课程。强化基础平台课程以适应学科发展最新动向和能力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是,前两年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后两年加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修习时间上,根据难易程度和相应工具模块课程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几门主干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顺序,使得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经优化处理,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修读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如表1所示。

本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案除表中内容外,还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课方面。基础课程除了表中的课程设置外,还允许学生任意选修一定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类的课程。

转贴于

2.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建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基础平台课程中有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模块课程中有专业技能模块可供利用。

3.国际化教育方面。进一步强化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语言的国际化是国际化的基本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最佳方式以及与课程体系的衔接关系,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双语教学的效果和比重,逐步做到在数量上可以覆盖全部核心课程,以适应国际化要求。

综合上述,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符合国家、社会要求的生物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滕超.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J].辽宁教育研究,2003(3).

[2]景志明,李道华.综合理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29-02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技术,熟悉生物技术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在食品、商检、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与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上从事生产、新产品开发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是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主要从校内实验教学、校外教学基地、毕业论文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新办本科院校的实验课开设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偏少,创新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几乎没有,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从而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对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缺乏了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实验前,把必备的药品配制好,所需仪器都调试好,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认真讲清楚,造成学生可以不用预习和查资料,更不用动脑筋、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就可以完成实验,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大部分实验安排一组几个人,造成有的学生不动手,抄袭同组数据了事;有的学生实验没有结果,也不重新实验;也有少量学生实验数据不正常也不分析等。

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我系已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但学生的毕业实习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已建的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实习范围较窄,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其次,实习的时间偏短,实习基地成为一种负担,也没法把实习生的实习任务纳入生产各个流程中;第三, 学生也处在寻找就业最好时间,没心思去认真实习。针对以上问题,如何积极探索毕业实习教学模式以满足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已迫在眉睫。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 校内实验室实验

校内实验室实验有独立课实验、综合性大实验和生物工程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规范实验操作,[3]适当增加与本专业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让每个人都要亲自动手,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确实培养出实验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1. 独立设置实验课

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根据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特点和经验,为适合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从实验课的课程体系上进行探索。减少验证性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实验;然后过渡到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注重课程前后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具有内在联系的实验课体系。各个实验课都以独立课程安排。例如基础生物学实验整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三门基础课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整合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和基因工程五门专业课实验。学生不会感觉实验课很多,又能保证学生实验质量,实验过程也是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也不会感觉很难,大大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开设综合性实验

以学生为出发点,侧重于检验检疫和食品技术两个方向的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围绕生物技术相关技能要求,以生物技术组成为线路建设了“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首先,组建了一支具有应用型生物技术技能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队伍,该团队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助教1人,实验师1人。其次,规范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操作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在教学上把实验全过程和实施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实验教材或讲义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教师和实验辅助人员只起指导操作和监督过程等作用。

3. 生物工程课程设计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个实验课题,首先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写出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修改同意后开始执行。实验全部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指导老师进行全过程跟踪,实验结果以论文形式提交并交流。开设生物工程课程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有效地结合,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4]为后续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和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校外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是加强生物技术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5]

1. 动植物野外实习

动植物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从课堂、实验室走入大自然,辨别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在野外实习中我们都选择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场所,如南日岛、平海湾、九华山和龟山等,实地辨别和采集标本并进行样地调查,回来后,要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初步处理、总结并进行交流,最后完成实习报告。

2.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快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我院加大了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投入,现有实习基地基本上能够满足现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但仍需在创新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上进行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较强的实习基地环境中得到锻炼。改革措施是: 第一,按学校的定位要求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实习教学大纲,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第二,注意选择工艺和设备比较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能指导学生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第三,探索运用暑假和短学期进行实习。为了真正达到毕业实习目的,分批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做到毕业实习和学生就业相结合。第四,进一步完善校企产学研合作。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 我院与各生产企业建立了密切关系,一方面利用企业完善的设施、先进的设备,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学生在学技术的同时, 也切实感受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另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为企业培训人才,让学生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实习工作的支持,密切了校企关系。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是我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系非常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创作,首先在时间和条件上给予充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虽然安排在第八学期创作,但我们在第七学期就开始准备。其次对指导教师有严格规定和要求,对职称和人数都有严格规定,如职称要求讲师以上或有硕士学位以上,讲师所指导人数不得超过4人,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不得超过指导8人。最后形成一套较完整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程,主要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对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进行修改不少于三稿;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方案、进程安排及工作进度,经常到实验室与学生交流,了解进度,及时指导学生试验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不走弯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另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修改不少于三稿,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进行,超过20%不能进行答辩;同时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整个过程都要填好指导记录表。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有序、有效、有质完成,系、院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检查,检查不符合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总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探索和改革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钱国英,汪财生,朱秋华.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60-61.

[2]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2):151-153.

[3]郑世英.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09-111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生物制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73-03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in Bio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Li Ming et 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The experience and progress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training mode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establishment of local demonstration practice base,foreign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base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using Bio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emple.

Key words:Pharmaceuticals;Technology-based;Talent-training

1 引言

2011年,广东省中山市的调查显示,在所有行业中,生物制药行业人才最为紧缺,特别是新药研发工程师和生产管理经理。2012年,生物制药被列入成都、天津、苏州、无锡等多个城市的人才紧缺行业目录。2012年1月,科技部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涵盖生物制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万~5万名、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3 000~5 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

大庆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自2006年恢复招生至今已走过10多个年头,共招收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专业。2012年始我校正式开始转型,大幅度调整各学院专业设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结合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与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并与同年停止招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目前生物制药专业是我校大力扶持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和大庆市地方的生物制药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的相关行业均可对接。

然而,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人才培养不足,尤其是本科教育偏向理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水平有限,不符合企业的生产岗位需求。为了探索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格应用型人才我院进行了为期4a的实践研究。现将已经取得的经验、成绩和做法总结如下,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勉。

2 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改革

根据教育部批使娑ǖ淖ㄒ刀ㄎ唬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通过去相关企业及高校实地考查,详细研究国内现有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生物制药专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文献发表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初步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了我院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式,目前已经探索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能够与生产企业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1]。

3 校级示范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应用

2012年开始与地方最大的制药企业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业务联系。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地处大庆市、“十三五”规划哈大生物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最大规模产业园之一。占地15万m2,建筑面积20万m2,注册资金4.15亿元,现运行四大产业模块:生物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医药商业和服务业等。通过校企双方的多次互访、考察、座谈、协商初步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年开始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2014年7月,我院与福瑞邦集团公司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订单班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开始订单式培养。经过双向互选在2013级生物制药专业选拔学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福瑞邦订单班”。通过“企业家讲坛”、“企业员工培训”、“专业见习”等多种形式逐步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2015年双方成功共同建成校级示范实习基地。基地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能是在教学方面为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本科毕业论文及就业提供平台和便利条件,在科研方面与我院专业教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目前基地已接纳实习学生累计40余人次、完成本科毕业论文40余篇,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的学生累计20余人次。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切实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武之地。通过“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方式切实实现了抽象学习与生产实践应用的实体结合。直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业务技能和行业就业竞争力。此外,优秀实习生还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资,对提高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以“持之以恒”的心态对待实习任务,稳定和发展本学院的实习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和稳定作用[2]。

示范实习基地的管理任务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参加专业实习的学生同时兼有双重身份,即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为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物质利益、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稳定人才队伍,在实习教学开始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正式签订实习协议书并严格履行。学生按照协议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到所在生产车间既定岗位完成实习任务,日常遵守企业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实习学生主要由在企业实践锻炼的在校“双师型”教师指导和管理[3]。

4 省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开拓

2016年10月由学院书记亲自带队考查了杭州、德清、苏州、常州和上海等5个城市的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旨在拓展我院实习就业基地,为我院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年12月第二次走访青岛、上海、杭州、台州、广州等地的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通过与多家企业如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汉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博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朗华制药有限公司、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哈佛赛尔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等的有效沟通,新建实习就业基地3个,包括青岛三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取学生就业信息100余条;回访实习生30余人次,包括在阿里巴巴、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的制药和技术专业学生。

5 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成果

自2013年生物制药专业首次招生以来,本专业教师即开始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第二课堂、专业学科竞赛等多种科研活动。2014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2015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2016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3a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项项目成果参加 “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

6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生物制药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14名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有11人,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79%。大多数教师在执教前并不具有行业工作经验,因此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师资:(1)直接引进医院药房专业药师担任专任教师职务,从事药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2)积极响应学校关于要求专业教师赴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号召,多次派遣专任教师深入福瑞邦、阜丰等联合单位的生产一线进行企业挂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运行方式、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生产需求岗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理论培训、结合自己的专业业务特长为企业生产实际解决技术问题、以科研立项的形式帮助企业克服技术瓶颈。(3)派遣由原生物科学专业转入本专业的专任教师赴沈阳药科大学等兄弟院校进行至少6个月的进修学习,主要涉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整合等。(4)鼓励专任教师参加各种国家级资格认证,成功建议学校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条例中添加了对国家级资质认证的认可和优先的相关文件内容,迅速提升了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双师”素质的重视程度,目前已有2位青年专任教师获得了国家级职业药师专业资格证书。(5)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车间主任、分公司技术人员到学院来担任兼职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企I指导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及时了解生产一线与纯理论学习之间的巨大差距、学以致用、实时更新专业知识、坚定“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提高学生行业就业竞争力[4-5]。(6)在学院领导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于2015年已孵育建成学院级生物制药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4名专任教师组成,高级职称2人,副高2人,讲师8人,助教2人;博士2人,硕士8人。

7 结语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无论对国家、地区还是学校的未来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多数转型院校都处于艰难的摸索阶段。4a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以及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积极开展。但上述几点只是摸索的开端,只有全方位推进专业转型变革,才能为国家输出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国,李铭,张虹,等.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376-377.

[2]解新华.市场需求导向下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电子商务,2015(12):79-80.

[3]唐鹏,宫赛.转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47-48.

[4]孟庆森,翟明戈,戴景杰,庄蕾,亓奉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5(Z1):100-102.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文5

一、目标任务

2011年至2020年期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每年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80万名。大力开展以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岗位培训,每年培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9万人。

二、组织实施

(一)项目实施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采取年度项目计划管理的方式进行。

(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根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工程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和实际情况,制订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三)各领域牵头部门,负责本领域两个项目的总体规划、专业指导、技术引领、行业动员。根据本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将培训指标分解到省级牵头部门,由省级牵头部门提出落实方案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四)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省内各部门的落实方案进行总体平衡调整,确认本地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项目总体指标,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

(五)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中央企业和国家级重点行业协会等涉及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需求较多的单位,可直接向工程指导协调小组申报培训指标,并按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六)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及各地各部门继续工程教育协会、行业性协会学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相关领域牵头部门,主动承担工程培训任务。

(七)每年年底,由各省级牵头部门汇总本地区本领域培训情况,同时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上级牵头部门。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本地区工程各领域培训情况进行汇总,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中央层面各领域牵头部门对本领域培训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

三、培训要求

(一)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主要依托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集中培训、高级研修、岗位轮训、实地考察、案例研讨、在线学习等活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培训方式。

(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要紧贴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根据急需紧缺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以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对专业性强且需要持续深化的相关领域,可采取跟踪培养方式进行。

(三)岗位培训要结合工作岗位的专业特点,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开展人才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拓展、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创业等能力提升训练,重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职业发展能力。

(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72学时,岗位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36学时。

四、考核监管

(一)工程项目承办单位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相关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记录相应学时。

(二)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的课程备案公示、证书登记统计制度,依托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管理网站和工程各重点领域相关网站进行。

(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定期对本地区各领域培养培训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组织管理和实施效果等进行抽查,提出考核意见,记录考核结果。

(四)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要加强指导和监督,通过督导检查、监测统计、情况通报、专家评估等办法,加强对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的监管。

五、经费支持

(一)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各级政府承担的工程项目任务,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各部门承担的具体工程项目任务,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向同级财政申请经费支持。

(二)政府财政专项经费主要发挥对工程项目经费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用于培养培训的选题论证、专家授课、教材及课件开发等费用。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范文6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业、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为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因此,国内不少高校纷纷新设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浙江中医药大学于2003年9月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这是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根据本校的办学优势和国家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中医药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一 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定位与特色

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浙江省共有9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仅三所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由于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科研方向以及专业设置先后等方面的差异,办学方向及专业特色也不尽相同。如有些院校以溶剂和有机酸的微生物发酵,或以核苷酸及其类似物的微生物发酵,或以酶制剂工业,或以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或以基因工程,或以食品发酵、加工酿造,或以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办学方向[1】。

在专业定位这个战略问题上,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之路。浙江中医药大学具有在中医药领域深厚的办学积淀和背景,因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中医药大学的办学优势,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培养面向科研、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一流中医药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专业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方向,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办学特色,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是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用于中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培育及研究等方面,包括中药生物发酵、中药内生菌的分离、中药生物转化、酶工程应用于中药提取、中药细胞工程、中药生化分离工程等。医药产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而生物技术成果约有60%是用于医药业。因此,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而且前景广阔,办好生物工程专业也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

二 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指委的专业规范以及社会需求与各类人才的专业特点,在大量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研究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及中医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培养方向上,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应用与交叉融合,注重工程技术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具有中药发酵工程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工程技术、能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背景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并能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三 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2]。围绕着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特色项目的培育,重视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中医药基因工程等中医药生物工程技能的培养,这也成为了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1 实施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3]。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注重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广泛学习调研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调整。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工程类基础课程,并增设了实训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除了开设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通用课程以及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外,还充分利用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中医药学这一优势学科,开设了中医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复方药动学等课程。同时,在专业实验课中也融人了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本科毕业论文中与中医药相关的比例均高达50%左右。

2 选用优秀教材,编写特色教材,融合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教材建设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备的基础环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然反映到教材上[4]。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以此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及中医药特色。针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并出版了符合专业方向需要的中医药生物工程教材《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该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着眼于实用性及学科发展性,并结合了中医药特色的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在生物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点,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生物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强化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与优化、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①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实行多层次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设计实验、开放实验项目、企业实训教学、实验没计竞赛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建立更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设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并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特色实验项目。③在课程整合与优化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相承的课程,打破课程壁垒,进行课程整合,开设专业模块大实验,如将“基因工程”、“生化制药学”的实验课整合为“基因工程实验”,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的实验课整合为“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串联起来,涉及基因克隆、菌种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蛋白分离纯化、产品电泳与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了解各项技术,既有“点”、又有“面”,改变了过去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孤立、交叉重复等现象。④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实验管理等功能。

(2)建设特色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有生化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合成和化工原理等特色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每年承担150余项开放实验项目供全校学生选择,内容涉及生物工程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就业方向,分不同专业方向,通过实行科研导师制、撰写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采用发酵工程技术培育药用菌(中药)、中药成分分离分析工程、中药制剂工艺、细胞工程、生物制剂等不同方向。

(3)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打通校企联系渠道,使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除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外,与多家校外具有中医药特色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使企业中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专业师资的补充,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出了现代生物工程与传统中医药交叉融合这一专业特色,并确定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改革课程体系、编写选用特色教材、构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将为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个良好的理论支撑,也将为中医药院校其他非传统专业(传统专业指中医、中药等)的开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海同.中医药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J].中医教育,2010,29(4):4-8.

[2]官翠玲.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中医教育,2008,27(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