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老旅游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老旅游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农民旅游;现状;市场开发;浙江
一、浙江省农民旅游市场调查的研究意义
(一)转变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顺应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意愿。将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观念引入农村基层,农民在旅游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受到旅游地各种文化的影响,信息接受量大大增加,其价值观、消费观也将得到改善。农民作为一种媒介,将新思想从旅游地向农村传播,从而影响了农村的社会文化、社会观念,使其向多元化、新型化转变。
(二)扩大内需,提升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旅游、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统称为“三农”旅游。随着农民旅游的发展,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也将逐渐成熟,从而更好地实现城乡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结构,实现旅游产业内部优化升级
农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兴市场,它的开发与研究必将对旅游业内部的相关企业起到推动作用。农民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知识文化程度不高,消费理念较为传统,一般讲求经济实用。因而,国内农村旅游市场的扩大,将有利于中低档接待设施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调整、优化和发展。
二、浙江省农民旅游市场现状的调查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范围包括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等11个地县市的广大农村地区。共发放问卷3081份,回收2898份,有效问卷2893,问卷回收率为94.06%。男性占51.06%,女性占48.94%,男女比例适中。其中主要以中、青年为主(25-44岁),占调查总人数的40.20%,不仅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也是农民出游行为的主要群体之一。
(一)浙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旅游消费热情高涨
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对浙江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5.4%和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4年列全国各省区第1位。
据本次浙江省农民旅游行为调查,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占49.8%,而超过2万收入的也不在少数,占26.9%。从农村居民旅游费用来源情况可知,浙江省农民不再以务农为主,大多数农民脱离了土地的束缚,成为了城市中的“打工一族”。收入的增长与稳定给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进一步铺开,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热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浙江农民愿意花钱旅游,但节俭传统观念占主导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旅游方面的消费预算与消费额度也有相应提高。据本次调查统计,农民旅游每年消费总支出呈正态分布,26.7%的农民年均旅游消费为600-1000元,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14.9%,在1500元以上的占20.3%。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进行一次国内旅游的消费预算大多数在800元以上,占30.7%,愿意支付超过400元旅游费用的占到总人数的70.1%。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民表示自己每年外出旅游次数不多,但凡决定要出门远行,必定筹划较长时间,也愿意为这趟值得期待的旅行花费一部分的积蓄。
然而,在消费内容上面,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保留了实惠和节俭的传统观念:对旅途中的“吃”、“住”并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只要价钱合理,“便宜能吃饱”、“有地方睡”就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旅游六要素中的“购”,在五花八门的“购物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必须时,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此类概念,品牌概念模糊,而是更加强调购买商品的实用性。
(三)浙江农民出游愿望增强,但旅游需求层次低
1、出游考虑因素多,闲暇心态复杂。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游愿望也有所增强。但浙江农民出游考虑因素较多,闲暇心态较为复杂。大多数人对旅游的需求还处在初级水平上,旅游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农村居民对“工作”与“休闲”的态度始终是工作重于闲暇、“挣钱第一,闲暇第二”。据调查,子女的教育费用、建房费、自身的养老费增加了他们的消费预期,即使手头有余钱,多数人保守观念根深蒂固,宁可选择存钱盖房、养老,使得他们外出旅游的想法很难变成现实。
2、出游持续时间短,选择距离近。(1)时间规律。浙江农民年均旅游次数不多,53.3%的农村居民每年旅游一次,甚至少于1次;35.2%选择每年旅行2-3次;六次以上的只占2.5%。此外,由于农民观念的局限性,旅游的持续时间不长,大多数农民的旅游时间在2-3天。例如,对于杭州周边部分农村居民来说,“杭州城市一日游”已经令他们相当满意。(2)空间规律。农民旅游出行距离短,离家近,超过71.8%的农村居民出游选择市内、省内离家较近的地区,有50.6%的人曾去过最远的地方只限于华东地区,去北京等地旅游仍是很多农民的“梦想”,只有少数农村居民曾去过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分别占4.4%和2.5%。大多数农村居民表示,虽然非常愿意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仍因各种担忧和惧怕而不敢远行。
3、旅游途中注重“游”,以舒适为宜。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观念不同。有58.6%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吃、住、行有一定标准,主要在乎“游”,更青睐于舒适型旅游产品。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村居民对旅游购物等高层次需求并不看重。据调查,浙江农民出游选购商品更注重实用性,而收入越高,越看重旅游商品的纪念性。
不同年龄层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15-24岁更愿意接触新兴事物,如尝试去主题公园等以娱乐性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大部分农村居民只是抱着出去看一看美丽风景的简单需求,通过城市观光、参观名胜古迹来达到开阔眼界、愉悦心情的目的。
三、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中的问题
(一)农民旅游信息闭塞
农民旅游这一市场因利润薄,运营难度大而并未得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据调查,旅行社经营网点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的旅游信息相对闭塞,宣传力度不大,有72.6%的被调查者表示其所在地并没有设立相应的旅行社网点或者从来不知道有旅行社网点。大多数村民获得旅游信息只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口口相传,或者鲜有在村里宣传栏中看到相关旅游信息。
(二)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因为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农民旅游的兴趣与城市人群出游不尽相同。旅行社很少推出针对农民旅游市场特点,满足此类低端消费群体市场的旅游产品。面向城市游客,常常推出“生活品质游”,但摆到农民旅游市场,却无人问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政策引导与规范
一些旅游经营者为赚取非法利润,剥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旅游的权利,提供给农民货不真价不实的旅游产品。调查中部分农民表示,曾经有过不愉快的旅游经历,诸如对住宿、饮食评价差,导游服务质量差等原因,导致农民在旅游过程中得不到享受,反生厌恶。因而不敢参加旅游,甚至害怕旅游。总之,现阶段农民旅游市场并不十分规范,行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四、浙江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深化改革,搞好搞活公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也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特点。浙江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将大量农民从田地里摆脱出来,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形式多样的新途径。可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的成倍增加,作为旅游的关键因素,将带动浙江农民旅游的新一轮热潮。
(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转变农民旅游消费观念
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将“引进来,走出去”的观念运用在农民旅游消费当中。浙江省大力发展“三农旅游”,更多的农民“走出去”开拓眼界、学习体验、提升素质,将更好的农村旅游经济“引进来”发财致富。加强农村旅游市场宣传,强化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意识,不仅是搞好农村旅游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针对我省目前不少农村旅游信息和服务匮乏,农民“出游难”等问题,旅游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引导活动,举办“旅游下乡”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农民旅游宣传品,建立农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农村居民外出旅游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三)坚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民旅游产品
针对现有旅游产品与广大农民需求不相对应的矛盾,相关旅游企业应量体裁衣,开发深受农民喜爱、满足其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宜人风景游等。根据农民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应更多地推出“短途游”,增强旅途娱乐性和教育性。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上,做到区别对待,根据农民出游目的地和消费标准设计旅游线路给农村居民以最大的优惠,保证农民旅游市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四)坚持搞好“民生工程”,加强政府引导与法律规范
政府部门是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要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等各种途径来推进广大农村居民参与旅游活动。因此,尽快出台专门的鼓励农民旅游政策。一方面,用政策引导鼓励各旅游景区、饭店和旅行社开拓农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应给予农村居民以最大的实惠。
此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更是成功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关键。农民旅游者旅游经验少,法律意识薄弱,因此要制定相关法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顾及农民旅游者消费水平低、消费观念陈旧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等现象,做到耐心细致、服务周到,不轻视、不歧视。站在农民旅游者的角度,关心其在旅途中的安全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展望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初现成果,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旅游行业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民旅游这一现实问题。
开发农民旅游市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发展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品,相信农民旅游这一块大市场将开启浙江省旅游发展的又一高峰。
参考文献:
1、张朋,曹新向,梁留科.关于开发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
2、仇立慧,周忠学.农民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5).
3、仪孝法.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探析[J].旅游调研,2007.
4、吴国琴.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7).
5、浅谈开发农民旅游市场[J].商业研究,2009(2).
养老旅游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旅游购物市场;提升对策;浙江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45-04
旅游购物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关联密切。因此,旅游购物不仅对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至关重要。在经济方面,旅游购物给目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在社会方面,旅游购物业促进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均得到受到重视和保护;在文化方面,旅游购物对目的地的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在总理多次提及的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中,消费潜力正是最生动的注解。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发展环境下,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带动旅游购物市场发展,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对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应树立科学旅游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1]。
在旅游行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购物作为旅游六要素中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2]。一方面,旅游购物既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体验需求,也可以宣传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旅游部门、相关部门以及旅游目的地等从旅游购物中得到的收入是无限度的,所以,与其他几个因素相比,旅游购物具有比较强的弹性。因此,旅游购物支出的高比重现象,使得旅游购物支出占旅游总支出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3]。
不仅如此,旅游购物的发展也可以优化旅游行业消费结构,有助于提升服务理念进步与整体形象[4]。然而,据世界相关旅游组织统计,目前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对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而言达到了60%以上,对世界平均水平而言达到30%,但是我国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除了一些较发达的旅游购物城市,该比重只占到20%左右[5]。综上所述,旅游购物作为旅游消费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已悄然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一块短板[6],同时也表明,旅游购物也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潜力所在。
一、浙江旅游购物市场现状分析
(一)浙江旅游购物市场类别分析
旅游购物在浙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义乌更加突出。义乌的购物旅游发展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其背后的产业集群的优势,引领中国旅游购物市场,占据旅游购物产业制高点,打造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集产业集聚性、市场规模性、商品主题性和服务专业性的“中国5A级旅游购物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7]。义乌购物旅游市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批发市场,即以批发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零售市场,如义乌国际旅游购物中心――商贸城。另外,义乌小商品市场中经营的各种商品,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但是除了国际商贸城的旅游购物中心是专门的零售店之外,其他的市场均以批发为主。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均衡发展这一问题,积极引导市场的经营者树立批零兼营的经营理念,使游客感受到价格优势。
(二)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在休闲度假旅游日益壮大的趋势推动下,为了满足各种群体的旅游消费新需求,浙江省旅游供给结构,加快了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休闲类产品的占比日益增加,产品内容不断改善和丰富,产品细分不断深化。老年人的养老健康、中年人的休闲度假、年轻人的娱乐修学、少女的美容美体、孩童的开阔眼界等成为旅游新业态甚至是新的主流业态,由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供给,如文化旅游、工业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森林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研学旅游、购物旅游、康体旅游、红色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供给量的快速增长,引起旅游商品也发生新的变化,如旅游商品的设计不仅结合地方特色,又添加社会流行的时尚元素;同时不仅仅在景点实体店可以购买,也可以在网上购买,形成线上线下双向选择。
(三)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同时,浙江省旅游业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问题,旅游购物市场还应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也必须同时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在现代化日益成熟的社会和市场大环境中,国内游客消费行为变化日新月异。从旅游产业发展内部看,旅游购物市场首先应不断均衡旅游商品供给总量,以满足多样化、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其次,不断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市场份额;最后,旅游购物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欺客宰客、导游回扣事件等将逐渐减少,同时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将更好地适应自助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
二、供应链视角下的浙江旅游购物市场问题分析
(一)从旅游购物市场品牌的角度
在旅游购物市场中,品牌是旅游购物供应链运行的灵魂,对旅游购物市场的作用和意义至关重要,也是旅游购物供应链竞争力的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柯桥轻纺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海宁中国皮革城、诸暨珍珠市场等一大批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形成了在国内较大的旅游商品的集聚能力与市场影响力,但除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具有一定的国际品牌属性外,其他专业市场与世界知名的英国哈罗兹、法国老佛爷、西班牙英格列斯等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尚未构建起国际著名品牌、国际品牌、国内著名品牌等品牌体系。
(二)从旅游购物市场结构的角度
一方面,“十二五”以来,全省旅游旅游购物市场中商品结构不合理,虽然已逐步从观光为主导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共同主导的模式,但是传统旅游商品多年一贯制、与社会流行时尚的发展需求对接性不强,同时缺乏区域特色及与民俗文化内涵等,如浙西地区部分旅游商品供给还是以资源主导型为主,相对的接待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如世界遗产江郎山、廿八都景区等是很多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旅游商品种类供给方面尚未达到游客“留下来”的需求,如缺乏特色民宿、夜间休闲商品等。另一方面,旅游购物市场空间结构不合理,总体而言,各类型旅游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各地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域特色明显,但是当地的旅游购物市场,很少有效结合其旅游资源,利用当地地理优势。
(三)从旅游商品生产者的角度
1.旅游商品设计落后、与需求及时尚发展趋势不够衔接。对旅游者来说,虽然旅游商品的购买活动很少被认为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然而它的确是一项重要的休闲和旅游活动[8]。然而事实上,旅游商品生产者一方面对于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较为粗糙[9],与社会发展的时尚步伐不能同步,尤其对中青年旅游者购物影响较大,极有可能对旅游商品的购买产生迟疑;另一方面关于对旅游商品的品牌设计,主要表现为品牌意识缺乏[10~11],很少能将地方特色与社会时尚有机衔接在一起,如杭州西湖可以以西湖为品牌,设计春夏秋冬匹配的系列旅游商品,既体现不同季节特色,又体现西湖山水风光,同时又隐晦地映射当下社会时尚的一些缩影,那无疑会使得游客对杭州的美好印象更加深刻。
2.旅游商品地方特色、民俗特色不明显。游客最希望买到能反映旅游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对于许多旅游者来说,如果没有花费时间去购物,那将是一次不完美的旅游经历[12]。然而,国内旅游购物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经营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以至于相当多的旅游目的地不能推出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诚然,能够体现一个旅游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旅游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也可以让旅游者回忆起美好难忘的旅游生活。去过国外旅游的游客大多数都知道,巴黎的香水、美国的米老鼠、新加坡的鱼尾狮、比利时小尿童等旅游地的著名品牌,这些旅游产品也已无形间成为该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浙江各地虽然都具有特色产品,但其知名度还不够成为该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商品低档占主导、技术含量较低。众所周知,旅游购物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中小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商品都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优势和集约优势。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外加旅游商品种类较为单一,使得游客购物的选择空间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市场定位模糊,使得各个旅游购物店出售的旅游商品区别不明显。另一方面,旅游购物行业的经营主体大多数是个体,受认识的约束,在眼前利益的诱导下,旅游购物店铺的个体经营者通常违背诚实经营的市场原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骗游客,从而谋取高额利润。
4.旅游商品经营落后,主要以线下为主。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新常态和“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旅游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鼓励推动旅游商品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发展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众筹营销、网上定制等新型现代化的营销模式。然而,传统的旅游商品经营,仍以线下为主,尽管加强了传统工艺的保护,因此在网络便捷的现代社会中,若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实现旅游商品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更是一种时代的传承。
(四)从旅游购物者的角度
1.存在从众心理的购物决策行为。中西文化对于人的认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异,西方文化强调人独立个体的地位,中国文化则重视人的社会价值。诚然,从众心理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现象,然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从众心理现象更加显而易见。在群体中,当他的行为、态度、意见等与别人发生不一致时,便会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我有错”的不安全感;当存在信息的模糊性与权威人士的影响时,更加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上述这些反映在旅游购物方面,就是即使自己喜欢某个旅游商品,准备购买,但是看到别人都不购买,自己也就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另一方面,旅游购物者对旅游目的地也较为陌生,再加上对导游、旅游购物店信任度缺乏,这就使得游客的购物动机与购物行为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导致购物动机不能成功地转化为购物行为。
2.普遍缺乏旅游商品的忠诚度。一方面,由于许多旅游景点购物商店存在欺客宰客,一些导游带团购物有提成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当游客面对旅游商品时,无论质量还是价格等都会产生一种质疑心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网络便捷化,使得游客更愿意求新求异,追寻社会时尚,尤其对一些地方旅游商品包装设计较粗糙、性价比不高时,则游客就可能选择其他更富有社会流行元素的旅游商品。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浙江旅游购物市场提升发展对策
(一)编制与实施浙江旅游购物市场转型发展的规划
通过这一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形成浙江旅游购物市场空间战略性布局,使浙江各旅游购物市场既彰显特色又更有合力;形成浙江旅游商品对时尚产业的延伸与对接,实现浙江旅游商品的转型升级;加快缩小浙江旅游购物市场与世界前沿旅游购物市场之间的差距,切实提高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在国内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乃至在全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二)大力培育旅游购物市场品牌体系
在旅游购物市场中,品牌是用来识别某地区旅游购物业或某旅游购物市场的品牌。因此,政府要积极倡导旅游品牌创新、旅游质量创新和旅游标准创新工程,同时积极鼓励旅游相关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加快步伐,制定旅游品牌发展战略,使得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旅游品牌,进而晋级为世界级的知名旅游品牌。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一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收购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支持国内旅游品牌到境外注册商标,培育省著名商标,大力支持旅游企业创建驰名旅游商标,进而推动浙江省知名旅游品牌与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商业零售终端企业对接合作,拓展知名旅游品牌营销渠道,提高旅游商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构建与完善旅游商品结构体系
1.提升旅游商品供给主体多样化。旅游业的跨产业融合是大趋势,随着旅游向各类社会资源和其他产业要素渗透的能力越来越高,工厂、农庄、历史街区、购物场所、文化娱乐设施、宗教活动场所、社区等多种多样的资源组合转化为具有旅游特色性质的商品进入供给市场,使得旅游商品供给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越来越多样化。
2.创新旅游商品的设计与研发。近年来,休闲度假类型的旅游商品日益壮大,使得全省旅游供给结构加快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休闲类产品的占比逐渐增加,产品内容得到了改善和丰富,产品细分不断深化,使得旅游商品不断加快创新设计与研发的步伐,以满足各种群体的旅游新需求。
(四)有效提升游客购物体验质量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旅游目的地的政府、企业以及旅游者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然而,对游客来说,旅游购物的体验质量取决于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同时,衡量游客旅游购物体验质量的高低并不是单个活动体验质量的累加,而是整个过程中的整体体验感受,即使一个细微的环节没有使得游客满意,也会导致游客的旅游购物体验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游客购物体验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的质量,旅游购物作为游客购物体验质量中的薄弱环节,有必要采取一些合理措施,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五)构建浙江旅游购物供应链智慧化平台
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鼓励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设计研发方式,加快建立以游客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旅游个性化定制、旅游众包设计等旅游设计创意,为智慧化的集旅游商品前沿设计招标与投标、采购、营销、市场推广、品牌推介、时尚展示、线上淘宝及虚拟现实体验,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提供新型一体化的一站式综合与互动平台。
(六)强化激励旅游购物市场诚信经营
目前,品牌消费已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同样,对于旅游购物市场而言,必须具备发展活力,才能驱使旅游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诚然,浙江的购物市场中,不仅存在欺客宰客的现象,而且具有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旅游商品,这些间接地影响了旅游商品的质量和诚信水平。对于上述这些不良现象,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一是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对旅游商品从开发到经营要进行一系列的督查;二是提升在旅游购物商铺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三是构建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各旅游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四是旅游企业应建立健全旅游购物信息线上线下一体化,将浙江旅游购物商业网点的实时信息,包括商店的位置、等级、档次、规模、性质、经营特色、商品种类和价格等在浙江旅游购物信息网,使得游客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精准的旅游购物信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Z].2014.
[2] 唐颖.湖南旅游购物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8,(10).
[3] 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 袁国宏.我国旅游购物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91-100.
[5] 袁国宏.国内游客旅游购物满意度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张广瑞,刘德谦,宋瑞.201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 何兰兰.论义乌市场的战略创新及核心能力的建立[J].商业经济,2011,(2):72-74.
[8] Dallen J.Timothy,Richard W.Butler.Cross-border Shopping:A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16):525-530.
[9] 赵黎明,辛长爽.旅游商品开发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36-38.
[10] 赵晓燕.北京旅游景区旅游商品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7,(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