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

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文1

潍坊滨海是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既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的“四区三园”中占据“一区一园”,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集约发展区。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潍坊市制定了《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潍坊市委也做出了《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滨海经济开发区也提出了“一城四园”的规划结构。这为滨海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中突出要建设滨海水城和七大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融资困难无疑是在新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融资策略进行研究为进驻滨海新区的企业找出适合自己的融资策略,解决多数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为产业园区建设献计献策,为突破滨海,拓展融资渠道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投资融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1.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滨海新区的“一城四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企业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银行业负担过重,增加不良资产和坏账比例,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本论文旨在研究在园区建设中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多种融资策略,为企业搭建更为广泛的融资平台,通过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来为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保驾护航。

2.提高经济效益,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通过对发展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的研究,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以海洋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为主。海洋高科技产业是充满风险的产业,因此依靠银行来支持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来满足海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4.选择合理的融资策略,实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区内各企业自身的特点不尽相同,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策略,使企业能够在控制融资成本的同时,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足。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还应该以大局为重,不仅是要解决现在产业面临的问题,更应该以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三、滨海建设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研究

1.内源型融资策略

内源型融资策略是园区内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实现的融资策略。该策略来源于下列几种情况:(1)个人存款。个人存款主要是指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员工自己的储蓄。该融资方式由于是企业内部融资,因此具有融资成本低、资金使用方便的优势。(2)亲戚朋友借款。即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职工从亲戚朋友处筹借款项。该融资方式一般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来界定合同双方相应的权力和义务。(3)私人投资者。园区内成长性比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会吸引一些正在寻找合适投资途径的投资者,他们投资于该企业对双方都是双赢的。

2.债务型融资策略

该策略通过第三方的担保或企业的信用来取得资金供给方的资金使用权,并以一定的利息作为对资金供给方的回报。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海洋产业园区内企业常用的融资策略。该策略适合园区中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难以贷到。(2)发行债券融资。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3)商业票据融资。该模式要求票据发行人具有很高的信用级别,因此该模式适合大型企业,不适合信用级别低的中小企业。

3.股权型融资策略

股权型融资策略是企业面向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常用融资策略。该策略可以通过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方式来实现。(1)直接上市融资。符合发行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国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来上市,也可以通过香港市场上市,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海外上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创业板市场来上市筹集资金。(2)间接上市融资。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内多数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多数不符合直接上市的条件,可以通过借壳的方式来间接上市募集资金。企业通过购买某上市公司部分股权来获得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使上市公司的利润获得高速增长,从而达到再融资的条件。对产业园区内中小科技企业来说,间接融资是比直接融资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

4.吸引风险投资策略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主要以新型海洋高科技企业为主,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适合该策略。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有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两种。

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文2

一、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全省产业园区数量偏多、规模偏小,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各类开发区169个,其中,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11个,经国家批准的省级开发区25个。事实上,全省各类开发区数量还要更多。地方和部门都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园区。纵观全省,大小园区建设不仅过多而且过于分散,造成产业园区经济规模过小,难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难以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据省商务厅统计,全省开发区中,GDP超过300亿元的只有哈尔滨高新区和大庆高新区。2010年,全省开发区GDP总量是4022亿元,不及苏州两个产业园区之和,而广东省仅一个广州经济开发区GDP就达3425亿元。

(二)全省产业园区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经比较,黑龙江省重点产业园区投资强度、基础设施投资远远低于国内先进产业园区水平。以哈尔滨高新区为例,2010年实际投资强度为50亿元/平方公里,而上海张江高新开发区是160亿元/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哈尔滨高新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约12亿元/平方公里,其投资强度、基础设施投资在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大庆市16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开发83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9亿元,省内大多数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在8000万元至1亿元/平方公里,这与国内先进产业园区比标准很低。据查证,苏州工业园区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400亿元,集中建设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集中供热厂等,实现高水准的“九通一平”。

(三)全省产业园区建设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问题比较突出。纵观全省,地方政府、园区都面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园区建设资金、企业资金紧缺等问题。哈尔滨开发区、大庆高新区、利民开发区等批准规划的土地早已建设开发完毕,急需扩区。与此同时,一些产业园区土地资源浪费惊人,一些引入的企业“圈地”,目的就是奔着廉价的土地资源而来。多数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资金紧缺,园区内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矛盾突出,融资困难;有的园区引入的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生产方式粗放,市场一变化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压力;开发区所在地方财政可支配财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全省产业园区现行的管理体制不理顺、管理权限弱化,管理条例难以出台。在开发区的管理上,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多数开发区是由当地政府设立管委会进行开发建设管理,也有的由其他部门代管。有些管理权、审批权没有完全下放或委托,特别是中、省直部门如土地、工商、质监、税务等管理权限的委托或授理更是无法到位,导致开发区管理和协调难度加大。高新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园区现有管理体制国家是由科技部、商务部分别管理,省里相应由科技厅、商务厅负责。由于省商务厅在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时,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始终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因此至今没有完成对 “黑龙江省开发区条例”的制定。

二、加快推进黑龙江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编制和完善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应综合考虑全省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及能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特色,科学编制和修订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并与“十二五”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紧密对接,集中管理,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借鉴哈尔滨市将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做法。对老园区已有的规划重点在完善上下功夫,突出产业定位、功能特色和资源整合;对新建园区要树立现念,广视角、高站位、高标准地搞好规划布局。建议省发改委牵头组织一批专家和开发区管理人员,对 “哈大齐工业走廊”5个重点产业园区规划,逐一评审,实现“产业园区建设定位准,标准高,质量好的局面。

(二)加紧研究和实施园区整合、区位调整、扩区和升级工作。黑龙江省应通过整合土地、产业、招商等资源,提升规划园区的建设水平,形成产业明晰、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开发区发展格局。哈尔滨高新区、大庆高新区应尽快与土地、规划部门配合,进行开发区区位调整,把不属于高新产业的部分调整出去,增加园区实际土地面积。其中,哈高新区现有区位内已没有可利用的产业发展空间,急需重新划定一块区域以补充被非高新产业占用的土地面积。新规定的区域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同时,应积极做好国家级开发区扩区方案的争取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土地规划部门应积极协助园区完备扩区方案,沟通上下,争取国家早日审批。建议省直有关部门加大对现有园区的包装扶持,继续协助地方,将亟待升级的园区尽早升级为国家级园区,从而争取享受国家级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积极化解土地制约。黑龙江省应将建设用地指标和农用地转用指标重点扶持哈大齐重点园区,积极支持其它产业园区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大项目。千方百计盘活园区内的存量土地,通过税收等杠杆逐步淘汰占地多、用地少、效益差的项目,鼓励产业园区实施落后企业退出机制,把被浪费的资源整合出来以续利用。推广大庆高新区集中建设“企业公寓”的做法,既节约土地,又便于形成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功能配置。鼓励地方和企业积极改造盐碱地为耕地、草原、林地,实行“占一还一,或占一还二”,即改造一亩盐碱地,由国家增拨一亩或两亩建设用地指标。土地指标尽量向园区倾斜,建议探索建立工业建设用地省内调剂机制。应向国家建议将审批建设用地指标和农用地转用指标由每年一次为多次,做到随时审批,适应园区建设的实际需求。

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文3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区共有危险化学品企业1 597家。其中,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工艺的企业69家,有危险工艺15种;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企业150家,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50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112家,占天津市的63.6%。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滨海新区以化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四化建设”为支撑(即:企业管理标准化、企业安全本质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监管模式网格化),积极探索石化企业一体化监管模式,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分类指导园区的安全发展。

科学规划园区空间布局

结合石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以及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滨海新区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板块规划。

同时,根据天津市的相关空间规划、产业布局,滨海新区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天津市危化企业的产业布局规划、园区建设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如今又及时对滨海新区的石化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设计,形成了《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安全现状、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石化产业园区进行了重新布局,形成了“5+4”的总体格局,即: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南疆石化区、大港石化产业园区等5个政府主导型化工园区,以及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石油大港油田及石化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等4个企业主导型独立园区。

根据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板块布局,滨海新区对7个功能区、19个街镇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明确,并通过控制规划、详细规划进行固化。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中心商务区等功能区,被确定为禁化区,明令禁止从事危化企业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19个街镇作为城市生活区、人员聚集区,分别就既有化工企业的集聚转移、搬迁改造做出部署安排。

分类指导“五个化工园区”发展

按照重点支持、控制提升和转型压缩的总体思路,滨海新区对5个化工园区的发展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支持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围绕打造世界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全区优势资源、力量,通过石化项目优先摆放、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安排等方式,加快推进开发建设,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控制提升临港经济区和大港石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临港经济区的化工企业重点控制规模、优化完善调整;对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在现有的大炼油、大乙烯项目基础上,控制规模、优化提升、发展石化服务业。同时,控制保障南疆石化区危化企业发展,转型压缩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危化企业发展。

在招商阶段,滨海新区建立了安全、环保与招商部门联动的机制,对于危化项目,坚持在招商引资阶段,安排安全环保提前介入、参与意见。实施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强化项目安全环保评价,严把安全生产标准、园区产业链安全、安全风险容量等关键因素,做到不达标决不批准,把工艺设备设施落后、本质安全水平低,以及光气、剧毒等项目挡在门外。危化项目建设中,实施全程监管。对于新建项目,严格依照有关法规标准,对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系统、“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装置的安全联锁系统,做到应备必备、安全有效,不埋下安全环保隐患。

推进园区一体化建设

滨海新区按照扁平、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以所在功能区管委会为责任主体,相关安监机构具体负责的安全监管体系。在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分别独立设置了安监机构,在天津港南疆石化区,建立了安监站,坚持机构独立化。

各园区分别配备了专职人员,并赋予这些人员行政执法权限。在管理体系设计上,坚持与美国休斯敦、德国路德维希、日本千叶、新加坡裕廊等先进化工园区对标,使管理专业化。在日常监管上,积极实践“责任关怀”,并通过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做好风险分析预警。

化工园区的一体化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滨海新区按照功能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原则,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

通过在各园区、各企业分别设置终端并联网运行的方式,实现对“5+4”布局内企业应急工作的全覆盖,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的一体化。滨海新区安监局组织各园区、各企业编制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了对全区危化品应急资源普查登记整合;编制了滨海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手册,并坚持每年组织综合应急演练。

依托中石化天津分公司,滨海新区启动了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同时还拥有中石油、中海油、大沽化等28支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和13支企业专业应急消防队。在南港、临港、南疆、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分别建设了特勤消防站。安排专项资金,采购了包括消防远程供水系统、消防坦克在内的一批消防装备。滨海新区还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滨海新区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研究。

滨海新区还按照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一体化建设,包括以专用码头、水、电、汽、污为重点的公用工程岛建设。在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先后完成了2个5万t石化专用码头建设,启动了6个5万t专用码头建设;完成了公共管廊带、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完成了北疆电厂、大港发电厂等一批海水淡化项目,以及华能IGCC、华能燃气热电厂、北塘热电厂等一批热电项目,形成了铁路、公路、港口、管道等一体化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了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入园区专用车道、专用停车场,利用绿化带、景观河,实施与化工园区外的隔离。

此外,根据天津市战略东移、危化企业进园入区的总体部署,滨海新区通过承接市、区危化企业搬迁,推动本区危化企业转型等方式,加快危化企业进园入区进程。

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文4

一、一季度主要工作

1抢时间抢天气。土地一平整完即落户15个亿元以上轻纺项目,项目等地现象十分严重。为打好今年招商平台,开发区一是迅速启动了轻纺产业园二期1500亩用地的开发建设。目前1500亩用地正抢抓汛期前晴好天气加班加点进行土方平整,现完成近三分之一。30米宽主干道砂石路在建,20米宽南北、东西向支干道基本建成,配套供水、排水、排污及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建设。同时,正式启动了轻纺产业园的环评规划工作。轻纺产业园现已落户项目24家,其中8家在建,5家一期建成投产。二是正式开发建设浅水湾化工科技产业园。化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亩,目前平整面积500余亩,正式落户由武汉桂香源集团投资50亿元的三羟甲基丙烷、氟化石墨、氨醇三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创利税8亿元。

2抓效益抓质量。严格控制项目用地规模的同时,尽量按产业规划定位选址,实行项目落户用地审批制,规范园区项目用地管理,确保优质并符合产业规划项目用地。对在建项目,继续依照项目建设“百日冲刺”安排分工,对照入园合同时间进度要求,制定责任状、落实到人头,实行三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方式,做好跟踪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督查管理。对建成投产项目,重点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等方面存在问题,力促企业达产达标。一季度,通过举办春季招聘会、县电台流动播放招聘字幕广告、贵州等地招工等方式,协助企业缓解用工难,使区内博禄德电子、挑战狼服饰、新闽泰陶瓷、天天乐箱包等用工量较大企业顺利开工投产。对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根据再生资源税收政策调整,及时研究出台了新的税收奖励政策,促使三木金属、恒源铜材、鼎升铜业、宏鑫铜业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投产不足、少建多用或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用地清理整顿力度,一季度即整体盘活浙东建材,清理嘉佳陶瓷多余用地100余亩,签订日久电源、众嘉环保整体搬迁协议。

3重产业重规模。园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加之沿海产业转移加速,挑商选资已成为我县工业招商的新趋势。对于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我坚决不予接纳,成立开发区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对入区项目严把环保、规模、产业、效益关。一季度,化工产业园新落户的三个化工项目,投资规模、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度等方面都堪称近年工业招商引资之最;轻纺产业园今年新签约落户的16个项目,均为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轻纺产业项目。一季度以来,开发区先后婉言谢绝了一大批服装、电子加工类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不符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客商项目,园区招商的工业项目明显优化。

二、存在问题

1项目等地现象严重。随着园区发展规模的不时扩大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加速。项目等地现象十分严重。轻纺产业园一期700亩用地土方一平整完,水电路等相关配套设施还未完全到位即全部用完。二期1500亩用地还在平整之中,就签约落户10多家项目。

2招工难成为普遍现象。随着沿海服装加工企业化整为零内迁的加速。吸纳了大量外地富余劳动力资源,导致园区企业招工难成为普遍现象。

3小型守业企业融资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较高。一是小型守业企业抵押物缺乏,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申请手续繁杂、审批时间较长,不能满足小型守业企业贷量小、周转快的需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1以衔接产业转移为主方式。以衔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方式,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快速增强园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积极开展面向重点地区、重点产业的针对性招商活动,进一步空虚丰满中国南方轻纺产业园,力争使轻纺园入驻企业达40家,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打造轻纺产业基地。结合渊山岗二期高技术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布局,紧紧抓住浙江五金机电、永康门业、汽车配件、广东医药等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契机,快速推进五金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颇具规模和特色的产业园”园中园”规划建设。同时,利用高信化工三羟甲基丙烷、氟化石墨、氨醇三个项目的建设,快速推进浅水湾化工科技产业园建设。

2以渊山岗二期为主战场。抓紧做好轻纺产业园二期1500亩用地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中国南方轻纺产业园和全省变性淀粉产业基地品牌的优势,加大对省重点项目包装、申报,争取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3000亩。完成二期主干道路基及局部路面硬化建设,形成各支干道路网基础。完成渊山岗110千伏安变电站建设,架设二期主电力杆线,保证企业生产及建设用电。结合主支干路网建设,实施给水、排水、排污、电信、电视网络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前将二期首批用地建设成基础配套、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工业新区。同时,继续加大对东山、大富、陶瓷产业园闲置及投产缺乏土地厂房的清理整顿力度,盘活存量土地,衔接优质新项目,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率和整体形象。

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文5

“两化”互动重塑“四川经济版图”

2011年10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把握四川省发展阶段性特征、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

《意见》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着力优化发展布局,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完善保障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内容作了具体阐述和要求。

《意见》明确了“两化”互动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2%左右,非农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9.8%,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到2020年,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力争双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意见》要求,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两化”互动。要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托“四大城市群”和“五大经济区”,确定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形成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基地)互动发展的格局;要坚持工业化主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

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是“两化”互动的结合点。《意见》要求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居宜业宜商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在体制机制上,《意见》涉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构建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城镇及社区建设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等内容;在保障措施上,《意见》就提高土地供给保障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完善投融资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环境支撑,大力选拔和培养人才等做了具体要求。

实施总体战略的全域规划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崭新实践,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切实把握好规划高起点、突出特色、强化保障措施。

规划起点要高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四川必须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谋划,高要求推进。这就更需要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来引领。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以超前的意识和宽广的视野谋划城乡建设,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协调衔接,建立覆盖全域、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职能完善、衔接紧密的科学规划体系。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 “新型”,体现在高点起步、高端切入,以较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支撑和推动发展,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化”互动已经进入创新突破的新阶段。在用地上,要从空间布局、安排时序等方面通盘考虑,强化土地资源优化和科学配置,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统筹配置土地计划。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老工业基地,泸州的转型升级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结构转型和城镇空间优化调整为主路径。在泸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酒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县域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等一目了然。正是高起点高质量的全域规划、多规衔接,让泸州实现了产城一体、同步演进,产业迈向高端,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以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代表的9大园区已入驻企业800多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70多亿元。城区面积扩展到9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至92万人。

规划要突出特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非常重要的前提。

凉山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树立全域理念,实施差异化发展,走出具有特色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这是凉山的发展思路。凉山提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城市产业定位和文化特色定位鲜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构建具有凉山特色的城镇体系。一个用地总面积近2000公顷的“西昌新区”已启动建设;职教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和工业产业园,三大园区“再造一个产业西昌”进程正在加快。

德阳准确把握再造一个“产业德阳”的发展定位,以新区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启动旌东新区、亭江新区规划建设,其中旌东新区规划面积236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集会议会展、商务服务、旅游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态新城;亭江新区规划面积208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产城新区。目前,起步区74个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已全面开工,总投资达180亿元。

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达州把城市新区建设、产业园区发展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与突破点。该市已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秦巴物流园区,将其打造为立足达州、辐射秦巴、服务西部、贯通沿海的现代物流基地;充分挖掘巴渠文化、红色文化和川东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融“演、展、博、销、游”与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和产业观光新城。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产业项目是关键,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天府新区启动建设,更需要坚持高端切入,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项目。今年上半年,四川新引进法国达能、德国赢创等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资阳南骏与韩国现代合资的汽车项目将开工,一批韩国汽车配套企业也将跟进。到今年末,围绕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进的配套企业有望达到200家。

规划离不开机制保障

绘好“一张图”,下好“一盘棋”,离不开机制保障。

科学规划布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眉山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张规划做到底。组织实施为期半年的“规划会战”,重点做好城市、产业、园区、交通、现代工业新城、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岷东新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历史文化名城等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系统性、全面性、彻底性。同时,按照与成都“有特色、无落差”的要求,眉山瞄准成都南部新城标准,推进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建设。

巴中出台一系列措施,让城乡规划的管理更加规范。在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理念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等规范,明确城乡规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在制定规划时,既要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也要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宜宾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中,突出规划的统筹性和科学性。围绕城市总规调整优化产业、新农村、交通等专项规划,做到多规融合、叠加运行。在规划的制定中,宜宾邀请美国易道、英国合乐、中规院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规划更加符合当地实际。

如何确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科学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十分重要。成都通过整合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使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从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这一切的背后,是成都保障规划实施的一系列制度起了作用。

按照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简单管理三分离原则,成都初步建立了强化规划编制和监督、简化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规划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成立城乡规划督查专员办公室和规划执法监督局,确保统筹城乡规划落到实处,做到实施过程不走样。成都还在全球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乡镇规划编制也有技术把关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配套改革计划将在四川省纳入成渝经济区的15个市中全面铺开。

智库谋划“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2012年8月23日,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央有关单位和省内理论战线的参会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研讨的重点是:回顾总结近年来四川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做法和主要成效,研究探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本质内涵、主要路径以及关键举措。

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对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提出如下观点。

“两化”互动的重大战略意义。四川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与现代化建设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发展阶段性特征具有现实的契合性,与人民群众新期待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是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实践,是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模式的创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国内外宏观格局和四川特殊形势的准确把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川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课题。总体战略的“总体性”,主要表现在顺应了现代化建设的 “总体规律”,把握了社会主义事业的 “总体布局”,体现了四川经济版图的“总体重塑”。

“两化”互动总体战略的思维空间。“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紧紧抓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城乡形态、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问题,深入实施总体战略,科学奠定四川现代化基本框架。

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范文6

从规划到现在,诞生仅仅三年的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年收入实现翻番,由2009年的694亿元井喷至2012年的1400亿元。记者从第七届文博会上获悉,作为全国首个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文化传媒产业功能区,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今年又吸引了中联百花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中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100余家龙头传媒企业落户。截至2012年8月份,走廊上聚集了1.5万家文化创意企业。

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从694亿到1400亿,我们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这不得不算作是一个文化产业发展奇迹。”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朝阳区提出用五年时间将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建设成为文化企业年收入过1000亿元的文化传媒产业功能区的目标,2011年传媒走廊实现产值1036.5亿元,用两年的时间提前完成这一目标,成为全国首个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文化产业功能区。

2012年,传媒走廊各项指标实现新突破,从实现收入看:预计全年实现收入超过1400亿元,比2009年实现收入翻一番。从企业数量看: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10000家增加到目前的15000万家,平均年增加1500家。从重点园区(基地)、项目建设看:重点园区、基地、项目数量由2009年的30家增加到目前的47家,占全区总数的56%,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39个。

“自2009年传媒走廊概念提出以来,重大项目、品牌企业和各类要素资源快速向这一区域聚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园、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园、国家科技文化孵化基地纷纷落户;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718传媒产业园、郎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一期)等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西京国际传媒产业基地、八里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即将落户……”,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负责人如数家珍。

2012年,传媒走廊更是喜事不断,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一期)于2012年5月31日正式开园,联动文化、阿里巴巴等20余家知名广告和新媒体企业入驻。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于2012年6月18日正式挂牌,目前该园区共有动漫类企业达83家。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完成一期建设。各重点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分工协同、业态互动、功能互补的目标,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政府的引导。据介绍,自2009年至今,朝阳区共投入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近5亿元,通过贷款帖息等方式,用于支持传媒走廊上的121个重点项目,并带动社会投资近60亿元。“专项资金向传媒走廊重点项目的倾斜,充分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人才到此集聚,才能推动传媒走廊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会继续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各项服务,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该负责人强调。

广告产业链条全覆盖

碧波荡漾的通惠河南岸,坐落着一个2012年刚刚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虽然是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上的“后起之秀”,可是发展势头却丝毫不逊色于其它园区。“凭借中央、北京市和朝阳区各级的扶持政策,这里未来将成为全国广告产品交易、公共服务、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聚集中心。”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开园,标志着传媒走廊的广告业发展掀开一个新篇章。

2011年11月21日,国家工商总局与北京市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推进首都广告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此后,《关于促进北京市广告业发展的意见》、《北京市国家广告产业示范区广告业试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朝阳区促进广告产业发展加速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的办法(试行)》等各级各项扶持政策纷纷落地,朝阳区专门成立了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的管理机构——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规划政策和产业促进,统筹和促进广告业发展,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得到了有序、快速的建设和发展。

北京国家广告园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园区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正在规划,为什么广告企业抢着落户这里?抢先入驻其中的联动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和平说,广告公司一般会选择核心商务区,要离客户近,要离传媒平台近,方便经营。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地处CBD-定福庄传媒走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己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租到1千多平方米的办公区。

与一般园区相比,入驻国家广告产业园的企业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这样就能展开全产业链、全媒体的合作,相互之间自发寻找商机。此外,园区还将提供技术、信息、中介、展示、政府“一站式”服务等五大服务平台,定期行业数据和咨询,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也都在园区内现场办公。为了吸引企业落户,朝阳区还专门针对广告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包括设立广告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采取奖励、补助、贷款贴息和购买版权等方式给予广告企业优惠政策。

按照规划,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将成为本市首个广告产业链条全覆盖的国家级重点产业集聚区,以“功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引导产业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从而促进北京广告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式开园半年来,新落户周边区域的广告企业超过1500家,截止到2012年12月3日,朝阳区现有注册的广告企业5688家,年收入超过350亿元,约占全国的1/8,是全国最大的广告经营市场和广告媒体中心。

700万平米建筑空间

支撑巨人再腾飞

“传媒走廊是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十大发展基地之一,是首都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重要承载区域,怎么样在这个区域进行创新探索,实现人口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空间规划、生态规划‘五规合一’,这项工作我们正在抓紧进行。”朝阳文创中心负责人说。

据介绍,朝阳区正在研究编制《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发展规划》,进一步梳理传媒走廊产业发展空间,实现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的融合衔接,科学引导传媒产业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经初步测算,下一步,通过改建、翻建、新建等方式,传媒走廊上可用于产业发展的建筑规模约有70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东四环以外定福庄区域,未来将集中发展传媒产业,吸引国内外传媒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