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的主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工作的主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工作的主体

扶贫工作的主体范文1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这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这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担任四年级品德和三年级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兼学区政教副主任一职。在教学中我积极负责,认真负责。在工作中我服从学校各项安排,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这学期和各位同事相互协作完成了“安全教育目标责任书考核”工作,并在考核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外,我还负责学校的营养餐分配工作,多年来我校的营养餐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在政教工作中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十分在意、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常常以身作则,做好学校同事的表率。

  认真备课,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品德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数学课。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扶贫工作的主体范文2

[关键词]无影灯效应;资金;审计监管;财政扶贫

[DOI]10.13939/ki.zgsc.2017.06.155

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用物理学的知识来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系统地认识事物的全貌,这就是无影灯效应。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价值观都有很大的不同,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由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导致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出相对完整的、完善的结论。

1 无影灯效应原理分析

首先弄清何为扶贫审计监管。本文认为扶贫审计监管就是针对扶贫资金的运用,对其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种活动。通过审计监管来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运用,让扶贫工作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而这一活动就类似于医学当中,医生通过无影灯来帮助找到病人的病灶,进而促进手术顺利完成的活动。为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的概率,医生需要将高强度发光的光源置放在大灯盘上,并使其呈现圆形排列。由此一来,灯光所造成的影子就不会对医生的手术活动造成影响。这就是医学当中的无影灯效应。从无影灯效应的物理原理来看,让灯光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进行投射,就可以避免各个方向灯光所造成的影子。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想要让其他事物的影子不影响到观察效果,保证观察活动顺畅、无障碍地进行,就需要充足的灯光,保证每个角度和方向的灯光都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全面的角度。另外,加上一个辅助的灯架,让所有的灯光都汇聚到一个平台上,集中发挥效应。

在扶贫资金审计监管中应用无影灯效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作用下,提高扶贫资金审批、拨付、运用等各个过程的透明度,及时有效地找到影响扶贫资金绩效的问题和根源。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审计主体要多。审计的主体过少,就不能全面地寻找扶贫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审计的主体多,才能及时、全面地找到影响扶贫资金绩效的病灶,让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第二方面,要充分发挥审计权能。审计权能就是无影灯效应中光的强度,当光的强度不足,即使再多的光也达不到消除影子的作用,必须加强光的强度,也就是审计权能的力度,让审计的监督权力充分发挥,在找出问题之后,及时有效地消除问题;第三个方面,建立审计网络。在无影灯效应中,所有的光相互配合照射,使受光体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光面,在扶贫资金审计监管中,审计主体要足够影响扶贫资金绩效的各个方面和角度,从而形成有效的、立体的审计监管网络;第四个方面,为审计主体提供平台。为了支撑灯源,就需要有一个灯架,有了灯架才能达到无影的效果,在扶贫审计监管中,也必须有一个为审计主体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审计主体之间互相补充,以达到审计监管的目的。通过以上的四个方面,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监管系统。

2 无影灯效应的应用存在问题

通过上文所述我们知道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管工作就是要对扶贫资金绩效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相关审计监管活动进行是否顺利,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进展,更有效地利用扶贫资金。近年来,审计财务的收支是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侧重点,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地展开绩效审计工作,审计也没有将重点放在扶贫资金绩效的审计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审计监管活动将侧重点放在扶贫资金的结余方面,主要观察其收支情况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真实性,并没有对资金的绩效进行审计。

由于时间有限,资金的来源、类别又复杂多样,因而审计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和详细分析。在扶贫资金的管理过程当中,有很多中间环节,而其中又存在多个重复交叉的板块,所涉及的工作部门也有很多,过程中需要多个环节和层次的参与进行审批,部门之间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若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合机制,就会影响到扶贫资金运用的效率。除此之外,扶贫资金的用途非常广,很多需要扶贫资金的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这就无疑会提高审计监管的活动成本。

另外,目前扶贫资金审计工作开展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也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当中,大多数审计工作人员都侧重于事后评估,没有对事前、事中阶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想要获得事前和事中阶段的相关资料难度较大。由此一来,又进一步使得工作人员不重视事前和事中阶段的审计工作,这样也就不可能对事中阶段和事前阶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在审计工作的内容中,忽视了相关政策和有关制度等根本性的问题,而将重点放在了项目和资金方面的绩效上,忽视了正确评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将重点放在了评价经济效益上,需要长时间地去关注这类效益体系,这种体系想考核量化将会很困难。

3 改进措施

从无影灯效应来看,想要将灯光都聚集到一个平台上来发挥效用,是无影灯效应的一个关键点。而在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管活动当中,就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审计的价值。构建一个有效完善的平台,让审计监管工作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在原有的审计队伍基础之上,为了充实和完善审计监管的队伍,应将监管主体转移到扶贫对象身上。扩大审计监管的范围和加深审计监管的深度,积极与上级审计组织沟通交流,各级组织间相配合,提高审计监管工作的覆盖面。除此之外,审计越全面,就越能够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全面的掌握,同时还有利于对扶贫资金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从而有助于应对策略的制定和落实。由此一来,就能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扶贫资金绩效问题的目的,提高审计监管水平,充分激发监管审计的免疫功能。

为了使审计工作能够避免有审计盲区的出现,就需要运用无影灯效应,从多方面调整和改进审计工作开展的角度。比如在审计的准备阶段,需要对扶贫资金的额度、标准和使用规范等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正。在具体的监管活动当中,需要持续跟踪所审计项目,观察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从而及时有效地制止和纠正挪用、滥用的错误行为。在后期过程中,要评估资金使用各个环节,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审计单位提供参考。在完成审计工作后,要持续地跟进有代表性的项目,对审计监管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二次审核,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监管工作中的关键是信息的透明度,公开的信息就是政府工作质量保证。为了能够实现无影灯效应的效果,需要实现各个审计主体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审计单位应当对资金运行环境予以高度重视,致力于创造一个透明度高、公开力度大的环境,加强建设资金投用地区的信息建设工作。

4 结 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扶贫力度也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重视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的开展。但是在资金的审计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本文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探讨,结合无影灯效应说明审计监管工作的开展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善平,谢妙,唐红,等.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无影灯效应”改进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4):89-95.

扶贫工作的主体范文3

【关键词】金融 精准扶贫 难点 对策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收获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矛盾和短板,其中,贫困人口生活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提出要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并从多渠道、多途径研究采取扶贫措施,金融精准扶贫就是其中之一。了解把握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的基础前提,针对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确保扶贫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因而,本文从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出发,探讨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推动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2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促进贫困人口脱贫、缩短贫富差距的认知基础,以下是本文总结的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希望对于广大参与这项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正确认识精准扶贫有所帮助:

2.1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精准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的有效举措。实施精准扶贫,有利于提高贫困人群社会价值创造能力,体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尊重,提升贫困人群的社会消费水平,使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享受和其他人群一致的社会待遇,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2.2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根据木桶理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其短板而不是长板。同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取决并受制于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而不是富裕人群。只有贫困人口得到有效的发展(至少脱离贫困),国家的经济才能步入更有效率、更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精准扶贫正是补齐发展短板的有效措施,通过精准扶贫,能够有效改善贫困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水平,促使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和扎实有效。

2.3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贫困人口因几乎占有不到社会的的资源禀赋而逐渐成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是“弱势”群体,在被“挤压”的生存状态下,极易形成怨天尤人甚至仇视社会的心态,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种状态长期积累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十分不利。而精准扶贫在经济和民生保障上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在对贫困者心理的疏导上,也将逐步建立其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

3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面临两方面难点,一在于“贫”,二在于“准”。首先是如何判定“贫(贫困人群)”,即符合怎样的条件和标准才算贫困;其次要解决“准(精准)”,即如何通过建立完备的制度和机制,对各种类型的贫困人群做到精准施策,确保脱贫。“贫”是工作的标的,“准”是过程中的要求。认清这两个问题是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前提和基础。围绕“贫”和“准”,本文认为有以下难点:

3.1金融精准扶贫的对象易出现偏差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哪一部分人群(符合什么条件和标准的人群)属于金融扶贫对象,需要对其进行扶贫脱困。确定扶贫对象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对象不确定,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对于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选取在条件、标准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规定,仅从家庭年收入多少进行考量的判定方法和标准,对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并不完全科学和适用。贫困人口并不一定都适于金融扶贫。比如,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致贫因素如无法彻底解决,只能通过政策兜底来解决。另外,缺乏知识、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贫困户,即使有强烈脱贫意愿,但因为既没有前期信用积累,也没有产业、固定资产抵押,往往也不是基层金融机构青睐的对象。特别是一些金融机构仍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仅考虑到收益和风险因素,不给基层金融机构和信贷人员松绑,信贷资金投放给较为富裕的农户或者企业的现象就不能避免。这些都导致扶贫目标的偏差。

3.2金融精准扶贫的体系不健全

在广大贫困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前些年撤乡并镇等区划调整和国有银行业绩考核等多重因素,一些国有银行撤并了县级支行,农信社撤并了一些乡级网点,导致信贷服务主体缺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却不涉足农村一般资金供应,致使它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保险机构的业务范围也仅仅是政策保险,扩大保险业务范围的顾虑多、动力小。担保机构投入到精准扶贫中的还不多,为数不多的投身其中的担保机构在和银行、保险公司合作过程中往往条件苛刻。

3.3金融精准扶贫的配套措施不足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给贫困人口投放贷款,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配套措施,使贫困人群能够自食其力,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真正摆脱贫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然而,我国的金融精准扶贫往往多注重资金的“贷”与“收”,现有涉及扶贫的金融产品单一,其他配套措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作也做得不够,特别是广大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针对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4金融精准扶贫的综合条件欠佳

我国幅员辽阔,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丘陵和边远地区,那里还缺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信息化联通手段,加上贫困人口信用意识薄弱,且农村征信体系和金融法制尚不健全,都给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困难和挑战。甚至是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有些农户把扶贫贷款资金看成是国家给予的补贴资金,而且认为不需要归还。

4实现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对策

在了解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对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4.1科学确定金融精准扶贫的对象

明确扶贫对象是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明确扶贫的对象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人群的基本状况,在生产资料占有、家庭收入、劳动能力、认知水平、从业技能等多方面,分别制定标准和条件,结合金融精准扶贫的特征要素进行综合评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甄别。在人群区分上,把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充分纳入政策兜底范围;把缺乏知识、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贫困户,进一步明确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的基础上,进而纳入金融精准扶贫的范围。在手段上,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明确金融扶贫对象时,将基本情况输入计算机,通过云端服务器形成大数据,再利用智能识别功能,依据设定标准、条件,准确锁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通过实现工作的数据化、手段的信息化来完成扶贫对象的选定工作,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和工作量,为进而确定相应的扶贫方法、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后续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4.2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的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实现金融精准扶贫的基础。我国各贫困地区要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形成具有特色的金融体系,打破传统的垄断格局,形成以农信社、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村镇银行、保险机构、担保公司、小额扶贫贷款公司及其他金融组织为补充的金融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银行机构要着重增加并下沉贫困地区的营业网点和ATM,使信贷服务主体到位不缺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在传统的对粮棉油收购的金融服务业务的基础上,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进行业务拓展,充分发挥它政策性银行的优势。村镇银行的发展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来进行,将其作为增加直接服务基层的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小额扶贫贷款公司投入到金融精准扶贫大潮中去。

4.3创新发展金融精准扶贫的措施

要想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产品创新,既要依靠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也需要金融单位出台政策给基层机构和人员松绑。

目前我国各地已经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纳入对贫困地区党委、政府的考核。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了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主要包括: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网点建设,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政府主动增强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对接,例如,财政出资建立的风险补偿基金或担保基金,整合保险、银行等机构的金融产品,探索建立“政银企互保”等多种合作形式,既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动力问题,又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推动各金融机构跨机构、多领域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也要在政策上向金融精准扶贫倾斜。国开行和农发行要发挥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的优势,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移民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等领域的资金投放;商业银行特别是涉农银行业机构要建立专项工作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加大扶贫信贷投入,扶持生产和就业。金融机构的内部考核也有侧重,比如提高基层机构和信贷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

4.4创造完善金融精准扶贫的综合条件

我国贫困人口信用意识薄弱,农村征信体系和农村金融法制尚不健全的问题急需解决,确保金融扶贫工作在合法合规和有序健康的轨道运行。

增强贫困人口的信用意识,建立农村征信体系。进行观念教育,培养诚信意识,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综合多方面信息,以乡村为单位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分别对农民个体、农村、乡镇进行信用评级,并建立诚信档案,在贷款方面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倾斜。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借贷双方权利。将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纳入法律规定的范围,同时也将借款者拖欠贷款等不良行为的惩治措施逐步写入法律,逐步采取强制措施。同时,金融精准扶贫监管机制要与奖惩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对方法新、实施效果好的金融扶贫项目,及时给与鼓励和奖励,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5结束语

金融精准扶贫是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脱困而采取的有效对策之一,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对减少贫困、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起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努力创新金融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在整个扶贫事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和“造血”功能,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么晓颖,王剑.金融精准扶贫:理论内涵、现实难点与有关建议[J].农银学刊,2016.

扶贫工作的主体范文4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指,相关机构通过科学化手段,对扶贫工作开展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帮助以及管理的工作方式。这种扶贫方式针对性更强,会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以及贫困区域整体环境制定出相应的扶贫计划,与“粗纺扶贫”属于一对反义词。按照广西整体环境来看,该地区不仅少数民族众多,而且喀斯特地貌极为奇特,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以及民族风情,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旅游产业较为发达,极为适合在当地开展旅游扶贫工作。这样能够通过建立旅游经济实体的方式,将旅游产业创建成当地支柱产业,以实现地方财政与当地贫困居民的双双脱贫。

二、广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定位

精准扶贫的关键就是要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对象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能够对血旅游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定位,这样才能保证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质量。

(一)对旅游扶贫对象进行定位

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扶贫对象摆脱困境,这也是扶贫工作的发出点。所以在准备进行扶贫工作时,首先就应对旅游扶贫对象进行准确定位,要将贫困人口定为工作的主体,要以帮助主体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主要核心。由于贫困概念较为综合,既是在经济方面的一种体现,同时进入市场能力、教育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等内容也包含在其中。在对旅游扶贫对象进行识别时,相关人员主要通过两方面完成识别工作:一方面,旅游扶贫主体必须要在贫困地区之内,是受到国家或者政府所认可的贫困县或者贫困人口;另一方面要对扶贫主体具有的旅游产业经营能力以及开发能力进行考核,要保证旅游产业能够被充分开发、合理经营,这样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的持续性。

(二)对旅游产业潜在能力进行定位

在进行旅游扶贫时,重点就在“旅游”二字,相关部门需要对具有旅游开发条件以及基础的地区进行开发,并会让贫困人口参与到其中,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利,达到脱贫目标,所以旅游扶贫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就是促进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在进行该项扶贫工作中,各地必须要对本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行保留与发扬,为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广西地区可以将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重点内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化旅游,将农村风土人情与各村西安的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使旅游者可以得到全新的旅游体验。

(三)对旅游扶贫形式进行定位

就整体扶贫工作而言,旅游扶贫工作并不会受到旅游形式的限制,但在具体旅游工作中,各地区还是要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的旅游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该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贫困地区必须要对自身的旅游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并要以此为中心,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优化,打造具有本区特色的旅游产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任何形式的旅游产业,各地区都应注重对当地自然资源以及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应加大对生态化旅游以及绿色化旅游的推广力度。像广西地区可以利用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优势,开展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从而将地区旅游优势在扶贫工作中完全发挥出来。

三、新时期下,广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开展建议

(一)建立配套服务设施

为了保证旅游地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仅要对本地区的特色旅游内容进行宣传,同时还应对当地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优化,确保游客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更加舒服的服务,从而增加旅游者对于旅游行程的好感度。在对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建设时,各地区首先应对当地的水、电以及公路等基础性设施进行优化,确保该地区能够满足当地的基本需要;其次,要对当地的通讯设施以及餐饮住宿设施等辅助设备设施进行建设,增加贫困地区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确保游客在贫困地区也能享受到良好地服务。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大招商力度,确保各项基础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像某地区将拉动了当地企业一直对道路进行了修建,这样不仅方便了企业的产品运输,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方便了游客,整体旅游景区客流量一直在不断上升。

(二)营造地区旅游气氛

在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极丰富的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不仅涵盖了产品设计、开发,同时还包括市场宣传以及企业旅游气氛渲染等工作。必须要通过旅游宣传以及促销的方式,才能提高当地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保证景区的客流量。但因为广西贫困地区旅游市场的开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地区整体的吸客能力,当地政府可以巧妙借助周边热点景区的优势,运用带动效应将旅游产品打入市场。同时贫困地区还应主动邀请游客来此地进行旅游,利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扩大景区知名度。为了确保旅游者在景区中的体验,政府还应让贫困地区民众一起,打造出良好地旅游环境气氛,使每位民众都能够以积极的状态对待来访游客,让游客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当地经济创收提供保障。

(三)对贫困人口旅游扶贫参与能力进行强化

在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时,主要会通过让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产品之中,而获得利益。但以往该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问题,而对其受益程度造成制约,因此当地政府有必要对贫困人口参与能力进行强化,从而确保他们能够真正获利。首先应给予贫困人口一定的资金以及物质支持,可以按照人口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贷款贴息支持,避免他们因资金问题而无法参与到旅游产业中的困境;其次要对多种扶贫基金支援,进行集中与整合,将社会投入资金以及涉农资金等资源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从而给与贫困人口旅游参与能力足够的支持,将资源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再次要对贫困人口借贷条件进行适当放宽,并对贷款期限进行一定性延长,要降低贷款对于贫困人口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扶贫旅游产业之中,并要对其实施税款减免政策,使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其中;最后,并对贫困人口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与指导,通常该培训内容有基础性培训以及专门性培训两部分构成。基础培训主要是对贫困人口的旅游意识以及发展意识进行强化,使他们能够了解一些旅游基础性方面的知识,像生态保护、社交礼仪以及旅游开发与规划基础等等,都是贫困人口应该掌握的内容。而专业性培训,主要是为了帮助从业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接待水平,以及旅游行业经验而设计的。经过培训之后,贫困人口可以从事家庭旅馆以及导游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具体的培训内容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决定,像传统工艺技术以及普通话等,都可以被列入到其中。相关部门不仅要对贫困人口的旅游扶贫参与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参与机会,保证旅游扶贫工作的真正落实。要保证贫困人口能够平等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是在旅游就业,还是在开发规范方面,都能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并用按照贫困人口综合情况,帮助他们获得合适的旅游项目参与机会,并可以通过对经营范围进行划定以及特许经营的方式,来确保贫困人口在行业中的份额,以提高其进入市场的能力水平。

(四)强化旅游扶贫项目过程管理

通过对广西地区旅游资源调查发现,该地区的人适合开展乡村旅游,可以通过农家乐的旅游形式,来帮助贫困人口进行脱贫。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对扶贫项目开展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不断对项目发展层次进行提升,从而将旅游项目的带动效应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例如巴马地区便利用了自身长寿乡的优势,开展了以健康、长寿为主题的旅游特色文化,并以此为中心带动的周边的旅游产业链,附近有很多地区都鼓励贫困户家开展家庭旅馆等服务,坡纳屯更是因为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建立起了统一的农家旅馆,同时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部门,避免了各家旅馆因利益而出现的负面问题,总体发展情况极为理想,人均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对旅游行业标准进行优化,要按照广西特色旅游资源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规范,保证各地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展质量。而各旅游扶贫试点地区,也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对于扶贫项目经营者进行合理管理,保证旅游秩序,从而确保旅游产品能够被市场所认可,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扶贫工作的主体范文5

一、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政策的关系

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都是我国政府反贫困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采取造血与输血的办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能力。两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不同区别。

一是目的不同。建立低保制度的目的是维持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平,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使社会主体平等地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促進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贫困人口的自立自强精神,使其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并获得尊严、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工作对象不同。低保制度的目标是应保尽保,因此工作对象是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全部贫困人口,并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补助。扶贫开发涵盖了所有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而且扶贫开发除了支持贫困家庭以外,还支持贫困村、重点县的发展。

三是工作手段和性质不同。扶贫开发是一种扶持生产的开发形式,其手段是创造生产条件、提供生产发展机会。低保制度是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其手段则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贫困人口现金或实物的生活补助。因此,低保是输血式的扶贫,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权;而扶贫开发是造血式的扶贫,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权。扶贫开发的工作手段比较丰富,主要是“授人以渔”;低保制度主要是送钱到户,是“授人以鱼”。

四是低保制度是对扶贫开发的有效补充。虽然扶贫开发的工作对象是全国所有贫困人口,但是扶贫开发的性质和工作重点决定了它只能是扶助“可扶之人”,绝对贫困人口中部分人群无法通过开发式扶贫摆脱贫困。因此,低保制度“应保尽保”的目标,使得低保制度成为扶贫开发的有效补充。

五是扶贫开发是缓解低保压力的有效手段。当前农村低保人群数量较大,其中部分低保对象的贫困原因是当地人均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就业能力低而致贫的。因此,这部分低保对象可以通过开发式扶贫增加收入,为贫困人群创造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促進其可持续发展。此外,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亦可以降低低保数量规模,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二、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政策衔接策略

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在目标、工作对象、工作手段、性质、实施主体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缓解农村贫困的方式。因此,促進两者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扶贫、民政、财政、人保、金融等部门合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反贫困工作的问题和困难,联合出台工作措施,建立合作机制。

(二)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实行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促進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政策的对接,将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办事程序、帮扶信息、政策法规等资源互相参考和利用,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信息系统、识别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如将目前低保工作中的低保户信息统计、家庭收入核算等信息提供给扶贫部门,可为扶贫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可持续的参考意见。

(三)建立统一协调的农村反贫困体系。在完善低保制度的同时,与扶贫开发、促進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相对接,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扶养、社会互助、个人自立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自救,逐步致富。针对农村贫困群体的分布与结构特点,结合扶贫开发、低保制度、医疗救助、助学和就业等政策,科学制定贫困等级,实行分类救助帮扶,统一协调救助资源,防止救助资源过度集中,造成新的社会不公。

(四)创新扶贫开发模式,转变农村低保工作新思路,变“输血”为“造血”。低保制度是一项“兜底”的救助,服务的对象往往缺乏劳动技能、或身体残疾、或年龄偏大,或缺乏就业信息,就业、再就业能力较差,社会竞争能力弱。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创造农村公益性岗位,改变低保对象的就业环境。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提升低保对象的生存技能,实现扶贫、济困与就业、创业的有效联动,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的主体范文6

为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工作,根据《XX县2019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9〕X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对全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安置后全部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等附属设施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拆除旧房将宅基地和附属设施占地进行复垦,充分使用土地资源,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原则。

充分发挥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和村级组织在宅基地复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搬迁户自愿自主复垦宅基地,注重迁出地土地开发与生态修复。

(二)分步拆除、整村复垦原则。

先对已经签定《搬迁复垦协议》的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进行拆除,再对易地扶贫搬迁旧房进行拆除。待两种类型的搬迁户全部旧房拆除后,整村进行复垦。

(三)责任明确、协作推进原则。

旧房拆除、复垦所在地常店村党支部、村委会是项目实施主体,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本村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亲自指挥,确保于2022年10月31日前全面完成旧房拆除及宅基地复垦工作任务。

三、实施内容

(一)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

(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20年6月30日前)。

常店村两委干部到高家庄、任家庄等自然村搬迁户中,广泛宣传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及复垦政策,引导农户支持和参与旧房拆除与复垦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审核公示(2021年7月31日前)。

常店村两委对测绘公司测量旧房拆除及复垦面积进行逐户审核看是否测量到位,并将测量情况进行公示,做好留存影像资料等。

(三)组织拆除(2021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

1、对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统一实施拆除工作。

2、对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参照实施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工作,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足差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3、对不属于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的房屋进行拆除,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偿房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4、旧房拆除复垦地块质量要达到:复垦地表上的砖瓦、木料和原房屋基础基石等建筑物要拆除清除彻底,并及时清运干净,地表平整、可直接垫地。

5、要严格执行政策。即搬迁户原有的旧房要全部拆除,严禁将拆偏房、圈舍、烤房等冲抵旧房拆除,严禁弄虚作假。

(四)实施复垦(2022年8月1日—2022年10月31日)。

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或有实施复垦工作的村民进行土地复垦,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施,经镇政府和县自然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进行复垦费兑现。

完成复垦后,由常店村委会选址统一规划农具点和粮食临时堆放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成立XX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组,成立常店村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指挥部,分别承担督察指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二)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1、常店村支部、村委是农村危旧房拆除工作的责任主体,村支部书记要亲自安排、靠前指挥,做到底子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资料完善。要做好旧房拆除前、拆除中和拆除后的影像资料的收集,拆除前照片包括旧房及附属设施远景、近景图片(其中近景照片必须能辨别户主及房屋结构),要确保旧房拆除地块复垦位置准确,四至边界清楚,工程建设内容与拆旧复垦方案相一致,并妥善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镇财政所负责对旧房拆除复垦工程施工费预算进行审核,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3、XX自然资源所负责竣工验收资料的编制工作,并对复垦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旧房复垦耕地质量进行验收;编制竣工验收资料。

(三)严格督查,严肃问责。

XX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组将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旬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督查机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