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1
1. “展天赋助成长”特色办学思想具体内容阐释
何谓“展天赋,助成长”?
从教育学角度看, “展天赋,助成长”的办学思想强调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是才”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是才,只要善于发现、开发他们的潜能,方法对路,训练到位,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能成为人生奋斗的成功者,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功意味胜利、赢得尊敬以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希望自己有才有德备受尊敬;家长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从这两个角度看,“展天赋,助成长”的办学思想也有其确切的积极意义和社会意义。
从未来学的角度看,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人民大学董克用教授认为,“只有那些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实现创新成果价值的人,才是21世纪的人才。” 我校在“展天赋 助成长”的办学思想下,充分肯定学生才能,激励学生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和创造的激情。
从学校课程设置上看,我校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结合国家课程,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多姿多彩的发展空间,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设分层次教学课,实施因材施教,切实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武术、足球、生活技能教育的势,我校通过开设社团活动课程,培养、发展各类特长生。
2. 基于“展天赋 助成长”特色办学思想下的“一训三风”
学校校训:崇文尚礼 明节善喻
校训精炼概括了学校的教育智慧:崇文尚礼是指能学会正确处理文化学习和修身、养艺的关系(文――文化、知识,指课内学习;礼――规范、才艺,指课外活动);明节善喻是指教与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节――规律、原则,指教与学必须遵循的规则,包含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 喻――明白、理解,指注重启发,融会贯通,包含启发教育等)。
学校校风:博学明德 敬业乐群
“博学”源自《中庸》的首句, 是希望师生不仅懂自己攻读的专业,也能跨学科涉足其他领域;不仅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训练,还要有社会、历史、人文、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较全面又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去面向社会,走向未来。“明德”是《大学》中三纲要之首,要求师生彰显自己心中的美德。敬业乐群,则希望师生专心学业,乐于与人相处,学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风:因材施教 引发自得
“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倡的教育法则,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智能特征,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发挥孩子的优势智能。“引发自得”是孟子提出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者分别学生类型,因材施教,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穷本究源;提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校学风:循序渐进 专心有恒
循序渐进,出自《论语・宪问》。从学习的方法角度看,循序渐进要求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脚踏实地地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专心有恒,提倡学生保持谦逊、机动灵活的专注和坚持不断进取的的恒心和毅力。
学校愿景:让进沙中的学生都能健康阳光、志向远大、素质全面、个性发展;让沙中的教师都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完善学校VIP课程体系,铸就“展天赋助成长”特色教育品牌内涵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与资源,课程育人是学校回归本真的途径。新课改以来,我校着力于课程建设,努力建设沙中课程特色文化,构建“展天赋 助成长”课程体系,培养素质全面、个性发展的学生。
为展学生天赋,学校提供普及性(popularization)、多样性(Various)、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校本课程,简称VIP课程。及以《沙中学子生涯规划与指导》为代表的德育P课程,语数英等学科拓展的V课程以及科技、艺术、健康等方面的社团活动I课程。
1. 构建“沙中学子生涯规划”课程引领的普及性德育P课程
我校一直坚持走德育活动化、课程化、精品化的特色道路,关注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秉承“展天赋 助成长”的办学思想,深入开展了“沙中学子生涯规划”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三年来,根据学生生长特点与发展需要,从初一到初三分别设计“生涯认识”、“生涯发展”、“生涯规划”序列化生涯规划指导。据此我校开设与学校德育标准框架体系相适应的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展开校本德育研讨,提升研究的水平;在研究基础上编写“展天赋助成长”校本系列课程德育篇――沙中学子生涯规划与指导校本教材;开展学子生涯规划系列德育活动并形成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沙中学生生涯评价手册》。
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重视文明成果的创建与辐射,培育特色化的德育品牌,以素质教育“四个学会”为主要目标,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2. 构建充满活力、多样性的学科拓展V课程
学校在三个年级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根据课程改革趋势和学校发展需求,开发学科拓展课程。
以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开展学科校本研究:语文科的“基于思维导图下的经典阅读”、数学科的“基于创新思维下的数学多元智能培养”、物理化学科的“基于动手能力培养下的学生实验课程”等。培养学生兴趣,备课组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类校本课程:语文科的名著阅读校本课程(语文科的《 走进名著 悦读经典》);数学科的 《走进数学王国》;英语科的《英语世界》。
在学校校本化实施过程中,逐步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此外,学校采用证书评价、目标评价、学生评价、效果评价等多元评价有机结合,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3. 构建特色化、个性化的社团活动I课程
学校以“课程为体,社团为用,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普通初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抓手,开展学校系列社团活动,包括体艺、心理、科技、文学、实践服务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成长需要。
在社团管理方面,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平台,逐步完成社团由老师为主到学生自治。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社团章程、宗旨和社徽,形成了课程规划――人员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评价管理的管理体系。几年来,社团活动积累了社团的宣传片、活动记录等大量的活动成果。
另外,武术特色逐渐彰显,社团先后开展了中国传统武术、十六式太极拳、竞技跆拳道、散手道等多种武术项目的教学活动,获省市区级奖项30多项,先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多名武术特长生。
课程开发方面,课程指导老师开发了《十六式太极拳》等校本教材,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三、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展天x助成长”特色教育的高效课堂
遵循“夯实基础、整体前移、课程构建、创出特色”的工作目标、番禺区“研学后教”的课堂改革理念,我校积极探索了“三环四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1. 实施“三环四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即自学―互动―反馈,其内涵包括:“教”与“学”的主体既指学生又含教师;“教”的形式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课堂多维沟通,即学生以小组或个体形式呈现的交流展示学习活动和教师发挥“引导、补漏、纠正、点拨”作用的“因材施教”活动;“学”的方式是学生个人反思性学习、同学互学习和教师引领性学习的有机统一和高效结合。
“四动”即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把动眼观察到的现象,动脑做出的思考,动手得出的科学结论,以学生为主说出来。“三环四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很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课堂高效。
2. 把“学习小组”推向课堂。
“学习小组活动”把眼光瞄在对知识点的梳理与回顾上,强调知识的日日清与周周清,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瓶颈,最大化的解放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新课改下,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积极性,并逐步将“学习小组”推向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2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研讨式教学主线式教学案例示教学演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57-03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成为探索、研究各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工具。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电气信息类、能源动力类、机械类等众多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是相关专业本科生后续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基础课程,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是理论性和工程应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教学体系结构本身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平台构成,但某些学校本课程设置学时较少甚至不设实践教学,缺少实践的辅助而进行纯理论教学,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内容
该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三大”:三大数学模型:分别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三大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根轨迹、频域分析法;三大性能分析,即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快、稳、准”三个重要特性;(以上可以归类为本门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三大校正方法:即串联、反馈和复合校正。通过这些反馈装置的设计使任意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满足性能,是本门课程的另一任务: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其中,自动控制系统对应微分方程的列写、指标计算、根轨迹画法及其分析、波特图画法及奈奎斯特判据等内容就是相对的难点内容。
(二) 学员基础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员具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特别是《信号与线性系统》等理论基础,另外对于热学、力学、机械、电机等也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具有对自动控制线性系统的分析、设计和校正应用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电子装备维修、装备计量岗位所必需的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后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特点
虽然自动控制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其概念比较抽象,跨学科知识较多,且数学建模能力要求较多,数学含量大且计算复杂,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没有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多媒体和演示提高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应用案例加强理论应用能力培养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难题。
二、教学组织与设计
(一)教学总体设计
由于上述课程特点,对于该课程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有更高的要求。教学组织和设计总体本着“理清思路、总结归纳和有效提高”的设计思路,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基础上,结合自动控制装置和日常生活的实例,着重强调“讲做练”的教学方法,即教员课堂讲原理和学员课堂讲总结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做作业和做课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法;虚拟实验训练和现场实习训练相结合的现场感知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演示式实践教学融入正常的理论教学学时中同时进行,不再单独设置实验学时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锻炼了实践能力,把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特性,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主线式、案例式、研讨式、演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主线式教学
由于无论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或是设计,总是按照这样的一条主线展开的:首先建立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域特性),然后利用时域分析法、复数域分析法或频域分析法三种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包括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最后根据系统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性能指标利用校正装置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校正改善。教员将这条主线交代清楚后,学员们在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时,就能提前了解当前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和地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回顾时再按照主线进行回顾。将这样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可以帮助学员建立起宏观观念,也有助于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理解。
■
图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知识主线
2. 案例式教学
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可以从具体实际案例出发去解释其由来和实质,且这些案例都可通过生动的图片、flas和视频资料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例如,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讲授,可以首先介绍两种控制系统的区别、优缺点等;然后进行“单交叉通流控制”的案例式教学,通过两个flas演示该控制系统的开环、闭环工作动态过程。当开环控制时,控制信号的绿灯时间预先设定好,按照一定的周期和配时方案进行控制,车流量较多的方向堵塞问题不能得到明显解决;当闭环控制时,引入反馈,通过埋在地下的感应线圈测量车流量,使控制信号的绿灯时间按照车流量进行配置,交通堵塞的问题得以明显改善。这样通过案例就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区别,以及二者的优缺点。(见图2)
3.研讨式教学
教员通过情境创设,在教员的支持和帮助下,让学员围绕设计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寻求答案,并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员围绕问题创设情境,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注重学员自主探究,让学员通过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设计:①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如热学、力学、机械学、电机等知识查阅研讨;②课内问题及软件仿真、课后作业;③课程设计:比如从开课伊始一直贯穿讲解某个控制系统――火炮位置随动控制或是雷达天线旋转跟踪目标自动控制等,让学员最后进行课程设计,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和校正设计。④参加省级、校级等大学生科技竞赛解读研讨,提高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 演示式教学
MATLAB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工具,具有先进的视觉化功能,是一种完善的科学计算语言。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形象直观的MATLAB实例仿真,比如响应曲线显示或系统设计搭建等,可以达到印象深刻直观、课程抽象性减弱、关键结论牢记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设计中,都是采用这种软件仿真来进行专门的实践学时教学。如若不含实践学时,可以通过课内部分的教师演示结合课外学生的仿真作业、课程设计等进行教学,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质量。
■
图3自动控制系统MATLAB simulink 建模
■
图4自动控制系统MATLAB响应显示分析图
另外还穿插有对比式教学。比如在讲解根轨迹分析时,与时域分析法进行对比;讲稳定性分析时,将劳斯判据和奈奎斯特判据对比;讲频率特性时,将极坐标图和对数坐标图进行对比。这样通过对比教学,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将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现代信息技术等应用于教学,如多媒体课件(含生动的图片、flas和视频资料)和仿真软件,改变了黑板板书单一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具现,生动活泼,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将工作与学习结合,立足未来实际,并将大学生科技竞赛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引入,吸引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动力。
(四)教学实施步骤
具体实施时可以设计为7步骤:
第一步:告知教学内容、目的;
第二步:引入实际案例;
第三步:通过教师讲解训练学生掌握基本能力;
第四步:通过研讨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第五步:学生自行归纳具体知识和能力;
第六步:教师总结本节内容;
第七步:教师布置作业,作业包括教材上的理论计算题型,课后查阅内容以及软件仿真作业。如图5所示。
■
图5 教学实施步骤图
三、总结
本文结合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建设,介绍了在不含实践学时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一些设计和体会,即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节约时效,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振龙,乔俊飞,孙亮,等.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探讨[J].教学研究,2009(2).
[2]郑长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