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1

乡村休闲游是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轻松、自由的休闲游,领会农村美好的风光,呼吸乡土新鲜的空气,不失为广大市民、游客出游的理想选择。鉴于乡村休闲游点多面广、形式多样,政府应在该方面加强引导和宣传。对于海口市而言,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结合海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力引导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有利于扩充海口旅游产品类型,吸引新客源,从而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经济的影响力,为海口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海口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市场关系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创业增收,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引导海口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笔者拟就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的开发问题展开探讨[1]。

1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1.1交通优势明显。海口市已完成所有农村“村村通公路”的建设任务,从海口市区出发到辖区范围内的所有村庄均在1h车程内,为海口市居民及海口市的旅游者参与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1.1.2优良的生态环境,具备较好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条件。海南文明生态集镇、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创建活动中,涌现了如龙鳞村、本立村等一大批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的村庄。海口市绝大部分乡村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3有较好的人文、产业资源可以依托利用。农业产业资源,如花卉基地、苗圃、农业基地(如荔枝基地、香蕉基地、菠萝基地)和“农家乐”、水果采摘、农业观光园区、乡村民俗旅游等,都是很好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形成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2]。

1.1.4城市近郊乡村休闲旅游迎合了现代城市居民短途短期经常性休闲需求。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假期的延长与增多,人们的旅游行为逐渐普遍化,平均出游次数增多,短途短期、频繁的度假休憩已成为当今居民的一种消费时尚。

1.1.5客源市场广阔。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因为在类型与风格上,与海口市现有的15个景区完全不同,因此有着十分广阔的客源市场。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的潜在游客不仅包括近200万城市人口,还有每年来海口市的近1000万旅游者。

1.2劣势(Weakness)乡村休闲旅游公共产品普遍短缺,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发展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乡村休闲旅游人才匮乏,农民素质与现代旅游服务要求存在差距;长期以来,“椰风海韵”,“阳光、海水、沙滩”是海南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外地游客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心理上的刻板印象效应不利于乡村休闲旅游的形象宣传与品牌树立;国内其他城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极为迅速,给海口带来巨大的压力,并分流了大量的游客。

1.3机遇(Opportunity)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海南及海口的战略地位和知名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基础设施创造了机遇,奠定了基础。乡村休闲旅游近年来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并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居民短程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从市场趋势看,城市居民近年来的出游率高,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需求日益强烈,乡村休闲旅游需求度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南人游海口”这样的本地短线游增长态势良好,科技发展与变革,网络、信息技术条件普及,以及营销手段的多元化,都为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吸引游客和扩大知名度提供了无限机会。海口市现有的15家旅游景区,除两家4A级景区(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与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有一定吸引力外,其余景区吸引力有限。海口面临着旅游产品类型拓展与提升的问题。作为一项具有丰富内涵和包容性的新兴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既可以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水果采摘、垂钓等相对低端的初级产品,也具有乡村会所、乡村俱乐部等高端产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海口旅游产品类型单一,质量不高的问题[2]。

1.4挑战(Threats)①同类旅游资源竞争局势严峻:随着国内乡村休闲旅游的日益发展,蓬勃增长的旅游竞争趋势加剧,对于海口市而言,受到来自周边资源同质类似的乡村休闲旅游地,如琼海、文昌等县市的竞争威胁;②乡村旅游景区的卫生、安全与环保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免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其不仅玩得开心,也玩得安心;③资金、人才等要素的瓶颈制约:资金方面,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若单纯依靠村民自身的经济实力,其发展规模和档次都将十分有限。尤其对于意在发展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地区而言,必须吸引社会的多方投资,这也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乡村休闲旅游的营销和管理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也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④乡村的原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保护、挖掘、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文化有一定的难度;⑤一家一户个体经营的“农家乐”模式,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跟不上,抗风险能力差;⑥乡村地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容量往往非常有限,过度开发带来的乡村性资源环境极有可能遭到破坏,城镇化倾向难以避免,还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同化,这些均会使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降低,并最终导致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意义的迷失;⑦海口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起步晚,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后发地区,要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营销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2]。

2乡村休闲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近年来,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旅游者趋于年轻、更具个性;旅游心理注重经历,渴望参与;旅游需求倾向多样性、特殊性;旅游方式向自选式、组合式发展。结合这一发展变化,分析旅客的区域和构成,不难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2.1从客源地来看一级客源市场为海口本地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等重要节点城市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为国内其他旅游客源市场和海外客源目标市场(含港澳台旅游客源市场,东亚、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俄罗斯旅游客源市场)(表略)

2.1.1海口市。本地城市居民是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最稳定与最直接的客源市场。周末、节假日,本地城市居民可利用便利的交通、饮食、住宿条件,进行乡村休闲旅游,到乡村度假。据统计,去年海口乡村休闲游中,海口市本地居民占84%。

2.1.2珠江三角洲。包括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也就是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大珠三角”面积18.1万km2,户籍总人口9000万左右,经济非常发达,旅游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巨大。该旅游市场以自驾车群体为主,比例达9%。

2.1.3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交汇部,城市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乡村休闲旅游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其旅游市场前景巨大。以租赁车群体为主,比例占4%。

2.1.4港澳台。经济发达,居民出游欲望强烈,购买能力强,是海南最大的客源市场之一,比例达3%,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可对其潜力进行深入挖掘。

2.1.5东亚、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毗邻中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一直是海南省最重要的客源国。韩国经济发达,近年来与中国经贸往来频繁,游客数上升较快。东南亚经济很有活力,与海南省相对较近,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充分发挥近距离的优势,提高来自该地区的客流量。比例在1.2%左右。

2.1.6俄罗斯市场。已成为海南最大的海外旅游客源国之一。目前海南接待俄罗斯游客占来华旅游总数的三成左右。来海口乡村游的俄罗斯游客占整个海口乡村游人数的0.8%左右,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挖掘俄罗斯旅游市场的潜力。

2.2从客源结构看海南乡村旅游的客源结构主要有公务员及白领人群、学生人群、银发人群、商务会展人群、岛外观光客(表略)。

2.2.1公务员及白领人群。岛内外的这类人群乡村游的欲望最强烈,约占65%以上,这部分市场的游客有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旅游消费潜力大,出游率较高,出游时间不稳定。网络、杂志和朋友推介为主要的信息搜集渠道,他们强调个性和自由,对新景点感兴趣,猎奇心理强,对于度假产品的质量要求高,而且商务活动较为频繁。

2.2.2学生人群。主要在各类长短假期及旅游旺季出游,约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5%以上。他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时间内游览多个景点,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对住宿一般要求不高,青年旅馆、“农家乐”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3银发人群。约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银潮”将给乡村休闲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老人出游一般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避开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旅游高峰。出游的老人一般都有多年的积蓄,包括退休金、儿女的赞助,因此消费水平较高[4]。

2.2.4商务会展人群。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0%左右。海口作为海南政治经济中心,初步具备了较强的会议接待能力和会展组织水平。2011年,海口旅游饭店共接待国内外会议15000个,接待会议人数282万人次,其中约8%参与乡村休闲旅游。

2.2.5岛外来琼旅游的观光游客、过冬的候鸟型游客。约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0%左右,港澳台旅游客源市场,东亚、东南亚,俄罗斯旅游客源市场也是这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

3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结合SWOT分析和旅游客源地开发趋势,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要以海口市本土及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及俄罗斯、日本、东南亚为重点客源地,应对不同的市场人群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3.1白领旅游市场乡村休闲旅游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商务功能的实现。要开拓白领旅游市场,既要考虑修建一批中高档乡村休闲旅游设施,也要同海口市的企业家协会、各种地区商会、行业协会等携手,开展白领休闲度假、商业沙龙活动,满足白领旅游市场,目前海口市最为成功的乡村游景点是美社村的“开心农村”,每天都有上千游客在“开心农村”游玩。

3.2学生旅游市场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旅游。对于这个市场的开发,可以采取较为综合的形式。既可利用因特网对乡村浪漫生活予以展示,也可到各类学校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图片视频展览等活动,吸引青年学生尝试乡村生活。为满足学生乡村游的需要,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成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一日游活动,全市有近3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3.3银发旅游市场老年人喜欢轻松、稍缓的日程和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旅游项目。因此乡村休闲旅游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为他们提供优良的生活空间,舒适的活动地。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结合银发市场的特点,在农场开发上有所选择。银发市场中的老年人收入层次不一,对于中高消费水平的客人,可以主推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而对收入较低的客人,可主推乡村休闲旅游。海口乡村休闲旅游可更深入挖掘以下渠道:老年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委员会、工会、城市社区、养老院、城市和公园等老年人锻炼养生场所、保健品销售商店。海口乡村休闲旅游应重视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在休闲度假中提供人性化服务,也让老年人感觉温馨。通过做好服务,挖掘并满足现实消费需求,可带动老年游客亲友来海口乡村进行休闲旅游度假,实现口碑营销[4]。

3.4家庭旅游市场在今后的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将成为家庭成员亲近自然、缓解压力、相互沟通、增进亲情的最佳选择。家庭旅游在出游时间上受孩子假期影响,一般以寒暑假为主,黄金周、双休日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有鉴于此,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提高家庭市场总量,针对家庭旅游的出游特征,开发适应家庭市场的旅游产品。结合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的特色产品,特别是当地特色渔家、农家产品的开发,同时设计中档旅游产品,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家庭市场重游率。如海口市火山口“农家乐”旅游最能满足家庭乡村游的需要。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拉动旅游消费市场。2008年初,国家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以法规的形式对公民的节假日制度进行了适度调控,制定了国民休闲度假的“年假”制度,这一举措使更多的国民有了闲暇旅游度假的机会,人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外出参与登山、滑雪、游泳、滑沙等含有健康元素的旅游,或到田园中去踏青,欣赏自然风光,参加采摘,享受农家乐的休闲自助游,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种集休闲娱乐、健身的旅游方式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热点,既满足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与消费需求,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旅游产品的品种和结构,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西部实行大开发的战略中,由于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给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地处关中盆地的西安市、咸阳市两地人杰地灵,拥有着大秦、大汉、大唐的辉煌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而独特,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属于人文、生态资源的富集区。西安是十二朝建朝古都,咸阳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都城,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国内外享有“华夏之根”之美称,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两地留下了许多闻名于世的文化遗址和古建筑群,那些具有无限魅力的名胜古迹、绮丽多彩的珍宝文物、古色古香的文化艺术,犹如一座显示中国古文化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代表着中国文化遗产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其阿娜多姿的山川河流,曲径通幽的森林氧吧和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以及发生在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吸引着中外观光旅游者,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兴起,使西安、咸阳已成为供旅游消费者休闲度假城市中的佼佼者。咸阳市被授予国家级的旅游城市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咸阳市2007年接待了国内外游客1032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支45.8亿元,同比增长6%和28%。而2007年,国旅接待的44万海外游客中,超过1/3的游客都到过西安,仅五一旅游黄金周,就接待游客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7.41%,旅游税收11.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4%,18家餐饮业实现销售2097万元,同比增长7.08%。这种以点代面的经济增长率,已使旅游产业成为拉动两地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产业。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两地逐渐形成了以文物古迹为主体的观光旅游体系,然而一成不变的旅游环境很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有资料表明,在观光旅游人群中,到同一地方旅游两次以上的仅占21%,近几年来,两地虽然加大了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力度,开发了度假休闲、商务旅游和红色旅游等多种专项的旅游品种,但主题仍一直局限在以文物古迹聚集带和自然景观聚集带,其旅游结构本质上仍属于观光旅游,很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再投入。所以,西、咸两地的旅游业与全国旅游产业发展较快的区域相比较,其经营状态和旅游税收处于滞后状态。为了拉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新世纪伊始,西安市政府和咸阳市政府达成了共建西、咸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两地资源共享、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在此前提下,两地旅游业也应强强联合,制定双赢策略,在保持稳固发展的传统旅游项目的同时关注旅游市场的热点,蓄势开发那些具有健康元素和田园文化元素的旅游新品种,满足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发展区域旅游经济。

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必将引发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旅游热,从而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旅游业产生巨大的奥运商机,这种以体育为平台而产生的奥运经济效应无疑将对全国的GDP的增长系数产生有利的拉动,为此西、咸旅游业应抓住北京奥运商机,投资开发奥运概念旅游新产品,吸引中外游客,向世界展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种和品牌。这种借“势”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将会使西、咸的旅游产业驶入旅游大市场的快车道。

“发展是硬道理”,面对新一轮的历史发展机遇,西、咸的旅游业应携手走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上放在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对传统的旅游项目进行优化整合、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并对开发新的旅游品种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管理目标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消费观念,提高旅游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亦要加强招牌性旅游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会展业、广告业和各种媒体宣传西咸一体化旅游的整体优势和旅游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来:《陕西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2]张鲲:《关于我国开展体育旅游的市场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

[3]柴晓钟:《奥运北京新动力》,《市场报》, 2001.10。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字:海南旅游三道镇康疗旅游惠民

一、海南旅游发展重要历程

1、1998年 ― 2000年 起步阶段,海南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动力。2000年全省游客接待量达1007.57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48.68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958.89万人次。年未全省共有五星级4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31家。 2、 2001年 ― 2009年 速发阶段

近十年时间海南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游客人次突破两千万,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重视,避免新一轮投资热对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威胁。 旅游业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海南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产业体系,与此同时,10年来海南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3、2010年 ― 2020年 超发阶段

到2020年,海南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国务院《意见》指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1、国内高端旅游市场呈现,旅游业向专业化高级阶段发展国内旅游开始从大众化旅游向个性化旅游转变,从靠客源数量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旅游市场开始从大众化旅游阶段向细分化旅游阶段转化,旅游市场发育逐步走向细分化,主要体现为旅游需求个性化和旅游产品定制化。2.旅游呈现新趋势

由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向更加专业“康疗养生休闲时代”发展;

游客构成由过去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客源市场由过去国内“一枝独秀”向国内国际“两轮驱动”转变;旅游的旅游目的由单纯的观光游玩到旅游度假、休养身心转变。3.产品组合上,即从单一型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向集康疗、度假、会议、商务、观光为一体复合型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变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看,单一型旅游项目已经不能适应世界旅游发展的最新趋势。海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走多元化道路,复合型路线才能在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三、海南旅游市场面临矛盾与困境

1、传统度假旅游开发模式过于简单缺乏创新且与海南生态、地方文化尚缺乏高品质有机结合 (1)大拆大建开发模式造成对生态环境巨大压力,已经给海南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固定的、低级的产品开发模式不可避免的带来景区与景点的同质化竞争 (3)旅游形式单一,内容匮乏 (4)海南一大批生态一流、本土特色鲜明的小镇、村庄,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旅游开发造成特色流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失去了小镇旅游的最大价值。2、旅游度假产业大发展与原住居民生活水平停滞形成巨大反差 (1)风景区的富人区和被风景区边缘化的穷人区差距明显 (2)海南旅游主要以“政府+公司+旅行社”的开发模式,农民真正的利益难以保证。例如,三亚“天涯海角”― 最早开发旅游景区,景区附近至今百姓生活水平不见提升,明显被景区开发边缘化的生活情景与景区旅游业繁荣形成极大反差。

四、三道镇旅游市场面临问题

三道镇隶属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置处于海南内陆地区,与三亚市地缘相接,三道镇是位于海南中部绿色生态旅游和蓝色滨海旅游之间的枢纽地带,是保亭以及海南热带雨林山地生态旅游的窗口。与三道镇的良好的区位相比,其旅游业的发展并不理想。其旅游业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困境:1、旅游业整体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知名度较低三道镇旅游发展缺乏统一研究和规划,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明确的方向。对自身旅游定位不明确,与周边城镇相比竞争力不强。2、旅游项目多而繁杂,没有完整明确的旅游项目发展链条三道镇目前有一些发展势头相对较好的旅游项目,但产品相对单一,各个项目之间各自为战整体性、互补性较差,没有形成组合优势。3、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旅游业发展不能与城镇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三道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旅游业服务的相关基础设施落后还比较多,居民生活水平还比较差,旅游业的发展还没有真正的与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4、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不充分,自身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三道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目前进行的大多数开发项目对资源的利用还处于较初级阶段,对现有资源尚未进行深度开发和最优化利用。

五、三道镇旅游市场开发大原则根据世界旅游市场及海南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站在全省乃

至全国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三道镇的未来。 针对三道镇本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市场困境的大原则和对策:1、明确镇区旅游发展总体定位,改变原有“全而不精、广而不专”的状况。紧跟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发展专业化的康疗养生旅游项目,与现有旅游项目形成彼此互补、相互联系的旅游产品体系,联手开拓市场潜力。2、发展康疗旅游相关产业,形成旅游产业链条,走集团化经营路线。在发展康疗核心旅游项目的同时加强开发与之有关的衍生旅游项目及上下游项目,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并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3、在惠民的基础上考虑旅游开发。应把全体海南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将旅游的发展与城镇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结合。旅游景区开发应解决原址居民 ― 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农民生计,共同致富。4、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文化特色。在积极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开发其附加价值和上下游产业。注重当地文化的进一步开发,将旅游项目于本地资源相结合,将文化特色与资源特色并重发展。

六、三道镇开发康疗旅游市场的探索

1、宏观层面(1)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及海南相关政策的扶植国家对于海南建设国家旅游岛提出了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而医疗旅游项目的开发正符合了这一要求。海南省今年将在已经通过的《海南省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15年)》的基础上,启动并积极推进医疗旅游发展规划,鼓励各级各种形式的资本及机构进入海南医疗旅游服务领域,争取用10年左右,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级健康旅游和医疗旅游目的地。(2)世界康疗旅游市场的良好前景据估计全球医疗旅游业的规模约为500亿美元,预计其将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该行业的规模将翻一番,达到1000亿美元。另外,随着地震、海啸等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长期的心理救援,康疗旅游为其提供了自然而又舒适的救治机会。

(3)海南乃至中国现阶段康疗旅游市场发展较为落后,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人对于健康养生日益关注。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中高收入人群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亚健康人群及老龄人口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加剧,而中国目前康疗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康疗旅游客户群中,2020年达2.5亿人的老年人和人数过千万的中高收入亚健康人群为其带来发展空间。

2、中观层面(1) 中观区域背景下三亚的强劲拉动作用a. 两地因地域相连,从而形成三亚市旅游的客源市场外溢和对三道镇的市场扩散作用;b. 两地旅游资源反差巨大,将形成彼此互补、相互联系的旅游产品体系,具有联手开拓市场的潜力,互补作用明显;c. 三亚旅游发展区域趋于饱和,拓展空间不足,向内陆发展将形成对三道镇的直接辐射和拉动作用。(2) 与区域内其它地区旅游项目的协调互补康疗旅游作为海南中部地区的新兴发展项目,可以补充区域滨海地区发展蓝色旅游与内陆地区发展观光度假旅游的单一性,同时三道镇可结合自身独特的热带雨林环境开发多层次的康疗养生旅游项目,形成旅游产品有机组合、功能关联互动、产业拓展衍生的良性发展格局,打造更加完善、系统的旅游服务体系。

微观层面

(1)三道镇的资源条件

三道镇地处海南内陆地区与滨海地区的交界,内部自然环境良好,内部深林覆盖率高,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水资源丰富,镇域内基本保持原生态环境,无工业污染。当地黎苗族文化特色鲜明。物产丰富,盛产南药及多种热带水果等绿色食品,是人类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而且海南属于中国居民平均寿命最长的地区之一,而三道镇凭借区位、交通、气候及资源条件更是养老养生的绝佳地点,开发康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开发康疗旅游项目的实效性三道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尚没有明确发展康疗产业的口号与行动,三道镇可以利用这一先机集中发展康疗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在与周边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七、三道镇开发惠民旅游的探索

1、海南“国际旅游岛”

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成为时下海南旅游界最热议话题,而“国际”不仅仅

是对旅游硬件设施标准的要求,更是对旅游发展规划和模式要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品质和更优的创新,带领本土居民实现富裕。2、海南“地方特色”海南有一大批生态一流、本土特色鲜明的热带小镇、村庄,大力借助已成规模的旅游业,发展产品多元化的旅游风情小镇,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海南“惠民”

将景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引入并积极推广“大区小镇”的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景区、度假区与所在乡镇地区一起整体规划、共同发展,使景区生态环境面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园区村民生活水平与文明程度,随着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发展而同步得到提升,同赢共生,实现包容性增长。将三道镇打造成全国康疗旅游新典范、海南惠民发展的最强音、三亚内陆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三亚地域相接的三道镇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据国内外康疗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适时植入新的旅游吸引点,三道镇充分利用优质的生态资源条件探索发展多层次的康疗旅游产品体系,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三道镇极有可能成为三亚的养生康疗天堂,三道镇必将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件:

1.《2010年1-5月海南旅游市场分析》,2010-07-05, 中国投资咨询网;

2. 《海南省旅游市场客源分析及营销对策》,2011-05-30,豆丁网;

3.《三亚以旅游为核心调整城市规划》,李青,2007-01-01,第002版,中国旅游报。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4

一、我县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休闲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融休闲健身、养生求知等于一体的轻松、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休闲旅游已成为消费主流。旅游业作为低碳产业,国家、省、市都非常重视,在政策上也予以多方面倾斜。从市场需求看,旅游消费已经从旅游观光转向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把休闲养生融入旅游,是旅游产业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县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县委、县政府对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下,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县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顺应旅游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寻找比较优势,实行错位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休闲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我县旅游业加快发展需应对以下挑战。

(一)财力支撑的有限性。随着旅游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城市品牌形象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特别是周边县市先后将旅游业列为优先培育的重点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对于周边县市,不论是设施建设、宣传促销,还是政策奖励,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存在明显差距,难以为我县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二)产品结构的滞后性。旅游消费已经从旅游观光转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和软硬件配套发展,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需求。我县的旅游产品还处在以观光为主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完成结构升级,现在提出发展休闲养生的生态旅游,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品牌知名度较低。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品牌化经营已成必然趋势。我市赣县、龙南的“客家牌”,瑞金、兴国、于都的“红色牌”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我县提出的生态休闲“养生牌”才刚刚起步。

(四)旅游人才严重不足。旅游行业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县旅游正面临人才短缺的严重挑战。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服务人才,都与我县发展旅游的大格局不相称。我县旅游业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旅游专业人才不足,旅游企业管理观念落后等都有待提升。

二、我县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

围绕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综合分析我县旅游现状,我县旅游产业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一)区位优势

珠三角地区相对集中且发达的城市群,对于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代旅游业休闲养生的特点日趋明显,城市紧张生活中的人们普遍希望能够就近就便放松疲惫的身心,因而出现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周围农家乐的普遍兴起。我县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和生态优势,是发展休闲养生产业的独特优势。根据近年客源市场分析,珠三角游客仍是来我县旅游的主力军,所以做大做强珠三角地区休闲养生“后花园”这块旅游“蛋糕”具备一定条件。

(二)生态优势

我县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优良(二级)以上,空气质量三项主要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200天以上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境内主要河流桃江、黄田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质标准以上,其源头及众多支流水质更是经常达Ⅰ类、Ⅱ类水质标准,可直接饮用。

(三)资源优势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环京津

一、背景与现状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目前已经形成拥有农业公园、农业科技公园、牧场旅游、观光农园等多种旅游形式,并实现了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的成熟业态。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才得到更加迅速和广泛的发展,实现了产品类型的创新、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形成了“北京民俗村”、“成都农家乐”等具有地域代表特征的发展模式,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村民素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推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乡村旅游起步较早省份之一,河北省近年来突出打造了一批景区依托型、城市近郊型、农业资源型、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景区,特别是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使许多贫困乡村走向富裕之路,但是相比之下,由于旅游发展水平与京津、台湾、国外相比差距明显,如何把握机遇,推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成为目前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环京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条件

环京津地区作为旅游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拥有多项发展乡村旅游天然优势,即使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市相比,也拥有很多独特的垄断性优势。

(一)资源优势

首先,环京津地区的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特色资源十分丰富,地域乡村文化也最大限度的传承并保存下来;其次,由于环京津地区地处各大自然地理单元的交汇地带,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因此,环京津地区作为坝缘山地、森林草原、海岸沙滩、湖泊苇荡等特殊自然景观最为典型,革命遗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最为富集,拥有凉爽的避暑气候、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色、优良的环境、优质的雪场和温泉资源,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独特的休闲度假旅游活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再次,环京津地区拥有高山避暑、滨海休闲、森林草原、满蒙民俗等多项品质高、极具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与开发潜力较大。

(二)距离优势

环京津地区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绕渤海,区位优势明显,廊坊、保定的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与京津的同城效应,成为京津游客旅游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随着近期环京津地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强,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体化趋势的加快,环京津地区的可进入性将得到大力加强,特别是多条快速客运干线的建成,将形成环京津的通勤圈、快速交通圈,游客出行将更加方便、舒适、快捷、安全。

(三)投资优势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内部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土地租金变得极其昂贵,北京市受土地政策的制约较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同时由于地价的“寸土寸金”,乡村旅游的投资压力较大。相比之下,环京津地区乡村土地面积相对广阔,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与较为低廉的地价租金,成为除旅游资源以外,吸引乡村旅游投资者目光的重要条件。

(四)市场优势

环京津地区拥有国内最大、最成熟的旅游客源市场,据调查,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已达到1.4万元,67.3%的家庭会到郊区参与休闲旅游活动,以城市郊区和周边地区为目的地的短程旅游成为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当休假制度调整后,全年法定休假日达114天,大大刺激了京津游客在节假日及长周末的短线出游,为环京津地区乡村旅游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五)政策优势

2006年,河北省即开始试行《乡村旅游服务标准》,2008年出台了《河北省乡村旅游服务规范(草案)》和《河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标准(草案)》,从环境、交通、公共设施、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旅游购物、旅游安全和行业管理8个方面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同年,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冀政函〔2008〕82号),提出要“加快环京津地区的乡村旅游从民俗接待向乡村度假的方向转变。……促进环京津的乡村旅游纳入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分工体系”,为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专门设立了由省旅游局与农业厅联组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加速了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环京津地区乡村旅游亟待升级换代

虽然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拥有多项发展优势,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水平尚低,不能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缺乏发展建设资金――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

由于政策及资金重视程度的不同,乡村投融资力度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只有一部分乡村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招商引资,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为村民自筹资金投资开发建设,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景区在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和市场分析前提下就仓促上马,导致走“低质低价”路线、小规模经营、低成本运营的景点较多,精品化程度低,整体实力弱,形成了旅游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部分无序的开发还造成乡村的城市化趋势,造成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吸引力的降低。

(二)基础与服务设施不健全――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环京津地区与北京优越的交通条件相比,存在路面窄、弯道多、路况差、易堵车等问题,公共交通不发达,没有集约化的旅游集散及咨询中心,旅游公路沿途休闲服务设施配套不足,远没有达到旅游交通的“舒适、快速、顺畅”的要求。

(三)大旅游理念缺乏――产业转型升级的盲点

由于受到地域分布、知识结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传统小农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孤立发展,整合意识、品牌意识淡漠,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不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品牌形象不突出,资源与资金没有在有限的范围内形成合力,无法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高的品牌化、多样化、内涵化、人性化消费需求。

(四)组织管理落后――产业转型升级的弱项

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部分乡村旅游开发管理较为混乱,小范围内产业要素重复配置,创新项目少,形成了市场开发重复、产品单一的现象,在游客数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造成导致拉客、抢客、宰客现象的发生,恶化了行业竞争环境。另一方面,管理人才匮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专业培训,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对策

(一)挖掘文化内涵,保持乡村旅游原真性

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一方面要非常注重对乡村原有文化古迹的复原与整修,挖掘乡村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尽可能保持特色的乡土风貌,避免乡村过度城市化建设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启动“环京津乡村文化”重要建设工程,制定详尽的乡村文化发展目录清单,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利用文化打破乡村旅游的季节限制,是游客在开展采摘活动、观赏活动以及农事体验之外,感受到当地特有的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旅游市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二)实施整合战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

针对当前乡村旅游经营小弱散差的现状,一方面,要统一规划乡村旅游设施,节约产业资本,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建立品牌文化,整体开展宣传促销,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乡村旅游经营与其他重要旅游产业类型的整合,如滑雪、温泉、运动健身、户外拓展、漂流、森林、草原等,丰富产品内容,着力培育重点区域的龙头产业,如在桑洋河谷及昌黎葡萄沟建设以葡萄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在白洋淀及秦、唐、沧沿海建设渔家度假休闲产业集群,在坝上建立满蒙风情乡村避暑产业集群等,若干特色鲜明、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

(三)进体制改革,优化行业管理

建立环京津乡村旅游共建平台,一方面,建立各县区主管领导成立的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注重对景区的跨区域统一规划、管理,并开展针对从业人员的免费培训,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及服务功能的准确定位、科学发展,协调各县区相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保障交通畅通与环境优美。另一方面,要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使之成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推动旅游行业自律,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综合的产业调控能力。

(四)开发休闲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要积极顺应客源市场需求趋势,调整思路,由休闲入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乡村旅游与温泉地热、山地滑雪、草原避暑、海岸度假、户外拓展等休闲健身活动的结合,开发参与性强和知识含量高的乡村休闲产品体系,吸引消费者延长停留时间,促进乡村旅游与京津冀客源市场的深度整合。

(五)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实施差异发展

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是确保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周末度假、近距离出游的目的地,要针对滨海渔区、山村农区、草原牧区开展差异化的旅游规划设计,在保护生态休闲度假环境的基础上,避免乡村旅游产品的雷同与设施的重复建设,如要突出村落形态、民居风格、种植特色、餐饮内容、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等方面的差异,精心打造各景区的独特卖点,体现乡村旅游的多样化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郭焕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3).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6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迅速崛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旅游产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佛教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教义,千姿百态,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雕塑、石刻、壁画,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而名扬天下,从而促进了旅游业不断兴盛和发展。使我国旅游业与宗教更加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旅游和宗教显现出相互促进的态势。

在新的环境下,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的佛教旅游,已不仅仅是佛教信徒以朝圣为目的进行佛教文化传播的方式,而更多的是人们在旅游中将其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加以追求、欣赏和体验。这些佛教建筑、设施以及活动的价值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神往。

一、黄梅五祖寺旅游资源概况

(一)区位条件

五祖寺禅文化旅游区位于黄梅县的中北部,大别山主脉东端南沿。南距黄梅县城区10.1km,东北通往停前镇区7.5km,五祖镇镇区可以作为该区旅游发展的一个集散地,黄梅县城是该区旅游发展的主要依托地。

(二)资源分布

五祖寺位于大别山南麓,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钵之地,是禅宗最重要的祖庭。五祖寺自唐代永徽年间创立以来,不断得到历朝历代帝王的封赐,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凭借其独特的禅宗文化内涵和秀美的山岳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求禅、修炼、游览、朝拜,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五祖寺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除了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外,研究区域内山林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也较丰富。黄梅不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也是红十五军的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挑花之乡”、“戏剧之乡”,其中黄梅戏和黄梅挑花入选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遗”名录,是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级“非遗”的县市。

(三)资源综合评价

1、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

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初步统计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有8个主类,即全国规定的8个主类,规划区全有。全国划分的31个亚类,旅游区有21个,占67.74%。

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分布广泛。区域内22个行政村多有分布,并相对集中在一天门村、白羊村、中山村、江河村,呈倒三角形分布格局。

2、庙宇建筑与人文内涵相得益彰

东山法门五祖寺对海内外游客都具有巨大吸引力,“寺庙建筑”和“禅宗文化”是鄂东地区具有特色和影响的两大优势资源。本区这两项资源都很突出,在宋代就获得“天下祖庭”与“天下禅林”的帝王赐字。优势的资源又有渊源的历史,为旅游区树立了具有全国影响度的“祖庭”与“禅林”品牌和形象。

3、山林-沁氧-水体有局部集成优势

江河村、庐府村一带群山延绵起伏,山峰秀美巍峨,各种峰石争奇斗胜,千姿百态、形象生动,观之韵味无穷。有岩壁半裸掩隐于苍绿,有奇石垒叠莽啸于长空。区内林木密集,其中以竹林尤为秀美,静谧富有禅意,加之垄坪水库水面开阔,映衬山林,自成一番意境。

4、连线成网,区域地位优势突出

旅游区地处鄂东黄梅县,而黄梅县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处。周围与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安徽黄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等景区相邻,便于形成区域旅游新格局,向省内外市场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黄梅五祖寺客源市场分析

(一)旅游客源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来五祖寺的游客主要以景点所在地及省内市场为主,省内游客在五祖寺国内旅游市场上约占65%,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黄冈市等地;外省游客所占的比重接近于35%。从外省游客分布来看,主要以来自湖北省周边省市,如安徽、江西等地的游客为主,其次是江浙地区各省市。

(二)年龄层次:从统计数据中看出,来五祖寺旅游的游客20岁至40岁之间的青中年游客,占到此次受访对象的40%;20岁以下的占10.19%;40-60岁之间的游客占到15.13%。

(三)旅游动机:旅游者到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旅游呈现出多元化的旅游动机,43%的游客以观光为主要旅游动机,有57%的游客到五祖寺旅游是出于对禅宗文化的爱好或信仰。

(四)旅游出行方式:以散客的方式出游约占30.72%,其次是由单位组织和旅行社组织出游;在交通方式选择上,约30.12%的游客是选择乘坐市内公交车旅游,其次是24.04%的游客是乘坐长途汽车,再就是极少一部分以自驾车的方式出游。

(五)旅游消费水平:就五祖寺旅游的游客来讲,45.16%的游客每人每天平均总支出在100-300元之间,其中还有34.55%的游客支出在100元以下。

(六)旅游消费结构:门票是主要的消费项目占38.25%,其次是交通费用占32.37%,然后是餐饮费用占16.18%,住宿、娱乐和购物所占的比例较小。

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的周边市场主要为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以及湖南等省份。其中,武汉、鄂州、黄石、黄冈、九江、南昌、瑞昌、安庆、池州等城市与黄梅县的交通相对较为便利,都在200km以内,基本都有高速公路或国道与黄梅相连,其中武汉、南昌这两个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居民出游能力较强,是景区周边市场开拓的重点。

综合而言,黄梅作为鄂东的一个旅游形象窗口,是黄梅县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宗教旅游所承载的巨大客流以及其周末休闲度假的庞大需求都决定了以上城市是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需要重点开发和促销的重要周边市场。

三、黄梅五祖寺禅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有待整合:黄梅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禅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其他的山林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不足,深度挖掘不够,不能与禅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资源开发模式较单一,不能互补,形成联动发展。

(二)对禅文化旅游认识不足,缺乏创新:黄梅五祖寺禅文化旅游起步较晚,处于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对禅文化旅游发展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开发深入挖掘禅文化底蕴,旅游产品开发较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创新力不够。

(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禅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比较薄弱,服务质量不高,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设置不够完善,旅游浏览线路的设置、旅游服务条件等存在问题。从县城到景区的交通路线不健全,道路指示系统不完善。

四、黄梅五祖寺禅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黄梅五祖寺禅文化旅游目前也还仅仅处于旅游发展起步阶段,目前能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也只有宗教观光与朝拜,以及生态保健等,如果不立足于产品的创新与市场的推介,要想在区域佛教旅游市场上脱颖而出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五祖寺必须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在克服其他宗教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加强管理投资力度,坚持“产品”与“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努力将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鄂东以至于全国知名的佛教禅宗旅游胜地。

(一)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拘泥于单纯以五祖寺为旅游资源的思维模式,在空间上将镇域北部中山村(以中山寺为基础旅游资源)、江河村(以农家乐,梅元寺为基础旅游资源)等统一纳入旅游范畴。旅游地域的扩张可以将更多的旅游资源囊括其间,为产品设置与组合提供新的素材与机遇,从横向上延长游客的区域停留时间。

(二)客源市场开拓思路: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以海外市场为补充;立足鄂东,面向鄂赣皖,辐射全国,联动中国港澳台地区,日、韩、东南亚;依托黄冈市和周边县市的“双休日”市场,积极抓住周边城市知名景区的机会客流市场;宗教观光、朝拜旅游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禅悟修学旅游面向专业人群市场(居士信徒)、度假和会议旅游面向高端消费市场;重点突破中、远程客源市场和高端消费市场。

(三)旅游主打产品定位:旅游产品的创新是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产品的丰富可以让更多游客找到合适的参与点,一方面产品的丰富表现在体验类型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又表现在体验时段的昼夜化,尽量从纵向上延长游客在区域的停留时间,以提升游客的旅游消费期望值,实现用产品创效益的目的。重点开发宗教观光朝拜旅游、禅宗修悟旅游、隐居度假旅游三大系列产品。针对黄梅五祖禅文化旅游区目前的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周边环境、交通条件、接待设施等状况,结合本区旅游现状,对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的产品作如下近、中、远期开发策略。

1、近期:主要开发五祖寺宗教观光朝拜和禅宗修学旅游。

五祖寺庙宇建筑群重点做宗教观光朝拜旅游,恢复五祖寺现有的建筑体,保护和修缮寺庙的地面文物,优化改造现有的基础设施,适当建设体量合适的服务设施,优化组合线路,供旅游者选择。

五祖镇区重点落实在宗教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上,在整顿和完善镇区风貌的同时,完善和补充五祖寺自身旅游产品的不足,即:深挖禅宗文化底蕴及内涵,派生出依托于五祖寺及禅宗文化的具有强烈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旅游产品。

随着交通和旅游区整体风貌问题的逐步解决,加大策划力度,拓展禅宗文化的外延,建设禅宗修悟基地及禅友俱乐部,将禅宗文化的世俗化、大众化进一步扩张。把旅游区建成旅游住宿、餐饮接待服务中心和娱乐、休闲中心。

2、中远期:待五祖寺禅宗旅游市场稳定后,本区旅游开发由南片逐步向五祖镇北片推进,拓展隐居度假产品与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综合性的隐居休闲度假、高档会议接待中心。

(四)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系统创新:旅游业内部的的优化:优化配置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把六要素中的每个要素都融入旅游产品与活动之中。应当将一些平常旅游中涉及的旅游基础设施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等都加以特色化,使它不仅仅是一种特色接待设施,而且成为特色旅游活动;将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整合融化在一起,基础设施本身也承担了部门旅游活动的功能,在整体上实现旅游产业系统创新。

五祖镇产业的优化:利用发展旅游的契机,从根本上盘活整个五祖镇的产业经济。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改善五祖镇的整个镇域风貌,促进该镇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五祖镇农业与林业资源较丰富,开发旅游可以为五祖镇的农产品与林产品找到销售渠道,从而活跃农村经济;通过发展旅游业,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旅游服务与接待中来,从而使村民拥有了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旅游改善五祖镇人员劳动力结构,旅游业的兴旺可促使外出打工的镇民回到家乡参与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