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疾病预防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疾病预防制度范文1
幼儿园结核病应急预案
结核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维护学校发展和学校稳定,将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 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结合我学院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形式需要,有力地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名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防制学校结核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能分工
1、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及时报告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积极配合当地疾控中心的控疾工作以及具体控疾措施的落实工作。
3、负责在校治疗的非传染性肺结核学生以及预防性治疗学生的督导化疗管理工作。
4、消毒:宿舍、教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4次,每次半小时;每天暴晒被褥2—4小时;桌上、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
5、健康教育:重点介绍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结核感染与发病的关系、预防性治疗的意义等,提高广大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的认知水平。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1、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2、加强学校师生的健康教育。
3、把好学校师生入校和在校期间体检关。
4、加强学校结核病监测和密切接触者筛查。
5、加强学校的环境卫生、室内通风工作,倡导校园文明。
五、疫情监测和报告
1、班主任、班干部、学生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掌握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推荐去校医务所检查。
2、校医务所的医务人员应提高警觉醒,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X线胸片检查以及痰涂片细菌学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登记报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将患者转诊至属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确诊治疗。
六、疫情报告程序
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
班主任老师、校医务所
区疾控中心 学院领导小组
七、应急处理措施
1、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
(1)结核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结核病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如果同班、同宿舍发现了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要对与该病例同班或同宿舍的同学进行筛查;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同学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患者,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患者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学生;同时,要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对筛查发现的PPD强阳性,胸部X光片正常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治疗。
(2)筛查方法:胸部X线检查和PPD试验
2、疫点、疫区的处理
对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教室、宿舍,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每日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对未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教室、宿舍,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每日开窗通风换气。
3、治疗、预防
对确诊结核病病例,要登记其信息,并提供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努力降低二病率,阻断疫情蔓延。休学的患者要及时联系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进行全程督导治疗管理。
4、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结核病知识讲座和结核病信息宣传,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时要避开他人,教室和宿舍要勤通风,师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八、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有计划的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宣传展板、黑板报、宣传窗或开展讲座、播放影像制品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提高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特别要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保洁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切实落实学生健康体检、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特别是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依据诊断建议书进行疾病登记、报告,不得隐瞒。
4、组织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结核病的预防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肺结核病人亲密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幼儿园疾病预防制度范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范我市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对各类疫苗接种单位的管理,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要求,结合辖内免疫规划接种、第二类疫苗接种、强化免疫、应急接种和群体接种等工作的需要,指定不同类别的接种单位,明确其责任区域。
二、接种单位分为免疫规划接种门诊、新生儿卡介苗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接种单位和免疫规划接种门诊临时接种点。
三、接种单位的工作范围及其职责
(一)免疫规划接种门诊。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居住在其责任区域内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接种,并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在相应责任区内对第二类疫苗免疫对象提供免疫服务。
(二)新生儿卡介苗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在本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首针乙肝疫苗,并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单位。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在相应的服务范围内对第二类疫苗免疫对象提供免疫服务。
(四)免疫规划接种门诊临时接种点。按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为保障免疫规划实施,为消除或控制疫苗相应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提供免疫预防接种服务;对责任区域内远离接种门诊、或免疫对象集中的地点或需防制疫情的地点设立临时接种点,开展计划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和群体接种。
四、接种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免疫规划接种门诊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具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4.场地和设备符合广州市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要求(《广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穗卫疾〔*〕49号)。
(二)新生儿卡介苗和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单位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妇产科;
2.具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助产士或护士;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4.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治药械;
5.有固定的接种室。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单位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具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士3人以上;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4.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治药械;
5.有15平方米以上的固定接种室,有20平方米以上的等候和观察区;
6.相关医务人员相对固定。
(四)免疫规划接种门诊临时接种点
1.设临时接种点的单位必须是具备广州市免疫规划接种门诊资格的第一类疫苗接种单位;
2.为方便群众,临时接种点可设在社区、村庄、学校、幼儿园(所)、机团单位、工地、集市;
3.临时接种点在指定的某时段内完成接种任务后应立即撤销;
4.临时接种点接种区应具有约10平方米或以上接种间,2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等候和观察区,通风、采光良好;
5.负责接种的医务人员具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士3人以上;
6.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
五、各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通知》精神,结合区域接种单位布点状况予以指定,并将指定的接种单位类别、名称、地址、责任区域等资料报广州市卫生局备案。
幼儿园疾病预防制度范文3
摘要:[目的] 探讨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方法] 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 [结果] 手足口病是浦东新区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2~5岁组儿童发病率达1 000/10 万以上,男性多于女性,5―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在托幼机构易引起爆发。采集疱疹液43 份,经RT-PCR 检验,17 份为肠道病毒71 型( EV 71) 阳性,阳性率为39.53 %,4份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阳性率为9.3%。 [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EV71 是近年来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R 183 文献标识码:A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Pudong New Area 2005-2007 ZHU Wei-ping,CHU Qiang,WANG Yong,SHEN Yi-feng (Pudo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 2001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ortant pathogen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Surveillance and report was done according to national disease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Som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through RT-PC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hand-foot-mouth disease was one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high incidence in Children. The incidence of children aged 2 to 5 exceeded 10/1000 and outbreaks used to occur at nurseries and kindergartens,with obvious peak season in summer. The incidence differ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he positive rate of EV71 was 39.53 % (17/43) ,The positive rate of CoxA16 was 9.30 % (4/43). [Conclusion] Incidence differs between sexes,seasons and ages. The important pathogen of HFMD is EV71.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y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elps to suggest bett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t in future .
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Epidemiologys;Etiology
手足口病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易在幼托机构出现集聚性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2005年开始,上海市卫生局要求对手足口病开展常规疫情监测。为了解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我们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浦东新区2005―2007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浦东新区所有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个案报告卡、爆发点调查表。人口资料来自浦东新区统计局。
1.2 爆发定义
某集体机构或单位1 周内出现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超过10 例即为爆发。
1.3 调查方法
1.3.1 一般调查 根据《上海市传染病监测方案》,对医务人员和疫情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发现手足口病填写报告卡,由疫情管理人员录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爆发点逐一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个案调查。
1.3.2 资料分析 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将手足口病个案报告卡导出,将爆发点资料整理分析,生成EXCEL,并进行卡方检验。
1.3.3 实验室检查 对部分典型病人采集手掌与脚掌部位疱疹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并反馈结果。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浦东新区面积556 km2,常住人口240万。辖区内共有23个乡镇、办事处,786个行政村。全区分6个功能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三林世博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川沙功能区),共有网络直报单位67 家。2005―2007年有45 家医院诊断报告了手足口病例,占网络直报单位的67.16%。共报告手足口病2478 例,报告年发病率为10.94/10万~103.72/10 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全区共出现15个爆发点,共发生病例179例。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6个功能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2005―2006年陆家嘴功能区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6.47/10万和25.25/10万;2007年三林功能区发病率最高,为 122.80/10 万。各功能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2 时间分布 2005―2007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尤以2007年更加明显。病例数自4月份开始上升,至6 月份达高峰,7 月份开始下降,11月份出现一个小波动。其中5―7 月份发病最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7.2%,见图1。
2.2.3 人群分布 2 478例病例中,男性1643 例,女性835 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各年龄组发病人数男性均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最小为出生1个月,最大为39岁。7岁以下儿童发病2 360例,占95.24%;2~5岁组儿童发病率达1 000/10 万以上;3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达2 343.10/10 万。按职业分析,幼托儿童1 706例,占病例总数的68.85%,散居儿童596例,占24.05%,学生141例,占5.69%,其他35例,占1.41%,与年龄别分布一致。见表2。
进一步对幼托和散居儿童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报告手足口病的幼托机构逐年增加,幼托和散居儿童的发病率直线上升(P 值
2.2.4 爆发点情况分析 对15个幼托机构爆发点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病例个案调查。①爆发危险因素:15所托机构儿童个人卫生习惯较好,生活学习用品专用,但共用玩具消毒不严格;幼儿之间接触密切,中午休息多数同居一室,存在爆发的隐患。一些个体幼儿园或托儿所保育员卫生知识缺乏,发现病例后未及时报告和采取有效措施,延误了疫情的及时处置。②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 d,没有明显前驱症状,81.01%(145/179)的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 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73.18% (131/179)的病人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占84.92 % (152/179),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皮疹为红色粟米样斑丘疹,愈合后未留色素沉着及斑痕。③实验室检查:绝大多数病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无明显改变,部分病例淋巴细胞偏高。④治疗:83.80%(150/179)的病例为轻型病例,病程3~10 d,平均6 d。以一般治疗为主,在隔离的同时告知家长,注意患儿休息和口腔卫生,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食物。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有继发感染者,抗生素口服。该病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所调查的幼托机构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3 病原学监测
对43例1~9岁典型手足口病病例采集手掌与脚掌疱疹的水疱液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43例中总检测阳性率为48.83%,其中肠道病毒71 型( EV 71) 阳性17例,阳性率为39.53%,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 16)阳性4例,阳性率为9.30%。表明目前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病例以感染 EV 71 为主。
3 讨论
3.1 发病特征
2005―2007年监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是浦东新区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并呈逐年增高趋势(与监测敏感性提高也有关)。疫情主要发生于5―7月,呈高度散发,与吴燕[1]报道的山东省新泰市7―8月为发病高峰有差异。儿童多发,为所有传染病小年龄别发病率之最。性别构成中,男性多于女性,与其他市调查结果一致[2,3],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相互接触密切有关。手足口病有明显的托幼机构集聚现象,68.85%的病例为幼托儿童,且在多所幼儿园出现爆发,这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关(主要为密切接触,如同吃、同玩、同住等),同时一些个体幼儿园、托儿所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保育员对此病认识不足有关,措施落实延误是造成集聚性发病的主要因素。爆发疫情中手足口病病例数占幼托儿童病例数比例逐年下降,显示在幼托机构爆发疫情的处理中措施日益完善,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扩散。对部分病例的临床资料调查表明,浦东新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特征是手足、口腔疱疹及溃疡,与李静[4]报道相一致;本区病例以轻型病例为主,经3~10 d的一般治疗后痊愈,未发现重症和死亡病例。
3.2 病原学特征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近年来国内外手足口病爆发资料显示,Cox A16 [5]和EV 71型[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主要病原体。由EV 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病人可能会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严重时可引起死亡。2008年3―4月在安徽阜阳发生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被证实由EV 71型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由于公众对此病缺乏认识,一时间引起不小的社会恐慌。因此,病原学诊断非常重要。对43例病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目前浦东新区手足口病以EV 71为主,与上海其他地区[7]及深圳[8]等地的监测报告一致。
3.3 预防措施
①各级部门重视:卫生、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场所手足口病的防治,密切配合,真正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这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前提。根据近年来发病形势,国家自2008年5月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为该病的防制提供了法律依据。②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2005年上海市将手足口病纳入医疗机构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系统,2005―2007年期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也说明了目前各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监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医疗机构对幼托机构常见的手足口病、水痘等非法定传染病也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防止这些传染病在幼托机构的爆发流行打下基础。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在流行季节注意及时发现病人,及时报告;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也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在幼托机构发病的关键。③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发现病人后,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外,还对幼儿园进行彻底的消毒,教室开窗通风,被褥置于阳光下曝晒,餐具一用一消毒,并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医疗机构则应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④保护易感儿童:高发季节尽量少让儿童到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黑板报等宣传手段,提高幼儿及其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掌握预防措施,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保障。
本次监测的结果可以作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一个本底资料,继续监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吴艳. 1 359 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 ,6(4):607.
[2]侯钦佐,姚卫平,张相海. 2002―2004年平邑县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05):412-413.
[3]陈德颖,林向利,杨正辉.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报告[J].疾病监测,2006,(8):435-436.
[4]李静. 手足口病12 例分析[J].中国校医,2001 ,15 (4) :293-294.
[5]于长水,肖明华,张之伦,等. 天津市由Cox1A1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5,6(2) :66 691.
[6]何雅青,杨帆,李良成,等. 我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71 型的分离与鉴定[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13(1) :83-84.
[7]李秀珠,胡家瑜,丁晓光,等.上海市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71 型的分离[J].中国计划免疫,2003,9(2 ):35-36.
幼儿园疾病预防制度范文4
【关键词】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82(2016)04-0371-03
构建一套科学、有效、易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策略体系、打造一支有着优良专业素质的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是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纵深、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致力于针对目前健康教育工作领域培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学者、其他领域有益的培训策略和先进的培训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当前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工作效果提供参考。
1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工作领域的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总体既不规范也不系统,培训项目数量上本就不足,质量上也难以保证,总体的培训效果不佳,难以支撑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提升其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1.1培训对象不全
目前,实际开展的健康教育领域培训多仅针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而其他的诸如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医院、社区、学校、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内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其他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健康教育管理人员等都是健康教育工作关键性的人力资源,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完整。
1.2培训机构不成体系
[1]目前,由于健康教育的跨学科、多学科性以及实际工作中的职能划分问题,开展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工作的机构包括政府宣传部门、高等院校、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术团体等,这些培训机构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在各自的辐射范围内自发开展培训,这些出处各异的培训从内容和师资上都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影响培训效果。
1.3高素质的培训师资缺乏
[1]目前,实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师资多重理论轻实践,重专家轻一线,导致培训必有偏颇。此外,目前,多数培训机构聘请师资,仅凭决策者已有的了解或他人推荐确定师资,也不注重培训效果反馈,因此,没办法对师资施行有效的考核,就没办法募集到真正高素质的培训老师,必然影响培训效果。
1.4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都是以集中会议或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由授课老师进行单向的知识、技能等信息方面的传播,且不说讲授内容和方式能否全程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这种忽略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忽略技能的实操训练的培训方式与健康教育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点都是不相适应的,单向的理论灌输只会使培训形式化,难以达到培训效果。
1.5培训内容缺乏科学性
目前少有健康教育领域的培训在培训项目开始之前做过系统的培训对象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的实施缺乏计划性,直接导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科学性不强,既没有根据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设计上也没有递进,没有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前、后的培训内容简单重复,没有衔接拓展,缺乏内在逻辑,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2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模式构建
2.1培训对象及其培训内容
2.1.1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指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如专业健康教育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从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主体机构内,专职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需要掌握基本具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践所必须的社会动员、传播教育、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2]、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制作等基本技能。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应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提高学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础操作水平。因此,针对该群体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健康促进与教育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及最新进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健康教育相关流行病卫生统计学和场所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此外,结合实际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还应包括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广告策划、项目管理和社会营销等内容。2.1.2健康教育网络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网络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包括社区、学校、幼儿园、工厂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兼职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所在的部门是健康教育主体机构在各个场所的延伸,他们是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有力补充,是开展场所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支撑。他们需要通过培训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健康传播技巧、活动动员以及策划与组织、其相应场所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内容。2.1.3其他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其他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兼职人员是指专职从事传染病防制、慢性病防制、计划免疫、妇幼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同时兼职该领域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相应专业领域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的把控者,是配合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与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良好融合的关键环节。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健康知识以提供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并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把关,配合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根据相应健康教育对象的人群特征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并提供诸如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担任咨询专家或邀请合适的专家现场咨询等支持性工作,因此,他们首先需要具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理念,需要通过培训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健康传播技巧等内容。2.1.4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健康教育管理者是指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包括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及分管领导和健康教育工作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工作思路直接决定了该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他们不但要了解区域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对执行中的工作进行监督,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等健康教育专业相关内容外,还需要掌握如何调动具体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有效果、有效率地干好各项实际工作。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健康促进与教育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及最新进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内容,管理学的相关内容也应该成为他们的培训重点。
2.2培训组织方式
在既不影响实际工作开展又兼顾个人通过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考虑到培训成本的前提下,培训模式可包括长期集中培训、分阶段的短期培训以及远程指导3种基本培训组织方式,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专业水平的培训对象选择适宜的方式,或将三者有机组合,取长补短。2.2.1长期集中培训该种培训可借鉴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3]进行,宜由国家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主导实施,在国家级和(或)省级等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进行为期1~3个月的集中授课,完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理论培训、然后将学员派遣到1~2个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先进地区进行为期3~6个月的现场观摩及实践。通过这种长期集中培训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受训业务骨干个人的工作能力,以点带面的提升其所在机构、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起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市、区级健康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加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粘性,并由此拓展进一步的合作,如国家级、省级健康教育机构可以申请并将某些需要结合现场开展的项目放到地市、区级等基层健康教育机构,既完成了该项目的现场实施工作,也可以借项目开展的契机奠定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基础,提升基层的专业化水平。考虑到这种培训形式耗时较长,受训学员的全脱产培训可能影响派出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此外,培训组织机构的培训能力难以同时承接人数较多的学员,故长期集中培训宜分期分批针对各单位健康教育业务骨干进行,1年开设1~2期,面向全国省市区招生,设置入学测试,通过测试者才能参加培训,严格控制入学人数,有效利用各项资源做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2.2.2分阶段短期培训此类培训应在结合机构或区域的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和个体的工作能力及业绩制定不同时间长度的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从机构的角度拟定上述几种培训对象的年度培训计划,从个人的角度拟定个体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培训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和3~5年的长期计划。“分阶段”体现在培训务必按计划稳步推进,培训内容层层递进,前后衔接,具体的培训时间间隔可根据培训效果适时调整。准确把握“短期”的时间期限需根据不同的培训方式选择适宜的培训时长。如学术讲座主要以专题讲授为主,培训时长控制在2h左右为宜。培训班包括了多个培训内容,可就某个主题深入讲解,并可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时长安排在2~5d为宜。此外,还包括到先进地区参观和进修,培训时长可根据具体的内容加以确定。此外,短期培训的组织机构需要有效整合,从横向上划分的组织机构如政府宣传部门、高等院校、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术团体以及从纵向上划分的组织机构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社区级机构等应该明确分工、资源共享,建立起立体式、多角度、联动式的培训组织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保证培训效果。2.2.3远程联系远程联系包括远程指导和远程培训。远程指导是指在受训学员回到原单位以后,在学员及所在机构和区域与上下级业务指导机构、高校以及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之间建立起长期、远程指导的渠道和程序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如建立培训专家和学员QQ群[4]、微信群等,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回访、长期追踪,加强后期继续教育和业务指导,便于学员进一步巩固并拓展所学知识,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和衔接,在干中学,学中干,真正提升工作能力。远程培训是指借助现代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网络课堂,节省培训学员的时间成本和培训组织机构的人力物力成本达到培训目的,但该种培训形式缺少师生互动,较为枯燥,仅适应于基础的理论和知识的入门级培训。
2.3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效率的最大化,培训的教学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创新,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引导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特别是近年来业内较为推荐的“参与式培训”,相关研究表明,这种培训方式在成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被认为是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员提高能力的好方法[5]。参与式培训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每个受训学员都要参与交流及分享的培训方式,具有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操作性、监测评价的及时性及创新性等特点。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小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访谈、观察,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游戏和练习[6]。但该种培训方式对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培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掌握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和技能,还要完成大量的班前准备工作,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式培训”尚不多见,但应成为目前培训改进的方向。
3思考
要建立健全科学、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模式,首先,要从纵向和横向结构上构建起立体式、多角度、联动式的培训组织体系实现培训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其次,要厘清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四类培训对象实现培训的全覆盖;最后,要根据区域或机构的公共卫生任务、不同学历层次、专业水平的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并选择恰当的培训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以保证培训效果的最优。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制度,在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行业的标准要求、机构的发展走向以及个人成长需求的情况下,制定包括激励、奖惩、考核等在内的培训制度体系,让科学合理的制度引导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行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将培训的参与情况以及后续的培训效果与健康教育人员的薪酬、职称、晋升等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健康教育人员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赢取更多他们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浴峰,夏芹,刘华磊,等.我国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81-883.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冯琳,吕梅.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在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3):245-246.
[4]刘东梅,李绍敏,陈玉兰,等.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7):534-535,550.
[5]ChambersR.Participatoryworkshops[M].London:Taylor&FrancisLtd,20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