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集团建设方案

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文1

4G+移动互联网

在2015MWC中,大唐电信集团将全面展示“4G+移动互联网”的精彩互联生活,以及实现这一愿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多元化解决方案 打造全感知精品网络

相比网络基础覆盖这一个“前期”工程来说,国内4G网络已经到了亟待进行补热补盲、覆盖优化、容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大唐电信集团将展示从4G到5G的最新技术,全面支持运营商轻松部署全感知精品网络。

在大唐电信集团看来,全感知网络表现在用户体验上首先要达到室内、室外的“零距离、零差异”,即用户身处任何场景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实现超带宽、零等待的数据连接。大唐电信集团将展出全系列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包括旨在解决增强局部热点覆盖厚度的一体化微基站(含Relay)CuteSite解决方案、实现室内深度覆盖同时更兼顾美观与环境协调的新一代微基站PadSite解决方案、满足高AURP值的大面积高容量室分覆盖场景的分布式皮站PinSite解决方案,以及满足中小面积室内覆盖场景的一体化皮站NeoSite解决方案。

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更低的部署成本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技术首选。面对上述趋势,大唐电信集团将展出创新的融合组网方案,包括支持全场景、多模合一、形态丰富的硬件产品,以及载波聚合、负载均衡、终端双链接等,能够极致发挥双网能力、实现深度融合的技术手段。

创新网络服务模式 维护价值生态网

大唐电信集团在2015MWC上推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优服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集结构合理容量平衡、重大活动无缝保障、技术领先效能提升于一体;基于大唐电信集团多年来在网络规划优化、专项提升领域的成熟案例,进一步将流程标准化、集中化、经验化;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的辅助支撑,大唐电信集团还能够帮助运营商迅速提升网络优化效能。

除此之外,针对即将规模商用的VoLTE,大唐电信集团也提前制定了专业的端到端优化方案。通过精确规划、海量分析、自动优化、端到端优化,保证全时段的VoLTE高清语音体验。

目前,运营商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将流量经营作为战略重心,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对此,大唐电信集团打造了以“智能管道”为核心的流量经营体系架构,贯穿市场分析、策略支撑以及用户认知三大领域,在用户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网络侧以及市场侧的流量经营支撑策略,为运营商4G市场营销和网络流量控制策略提供分析依据。

面向未来积极布局 力争抢占行业先机

面向未来网络演进,大唐早在2013年底就了《5G白皮书》。当前,产业链的5G预研如火如荼,大唐在白皮书中提到的“演进、融合、创新”的技术路线,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此次展会中,大唐还将展出在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介入、超密集组网、高频段通信、低时延、高可靠、灵活频谱共享等5G重点关键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分享5G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出业界首个支持128数字通道大规模天线系统的5G综合验证平台。

同时,大唐电信集团积极布局和拓展智能交通和车联网领域,目前已能够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从感知层到应用层的完整的产品系列及解决方案。在2015MWC上,大唐电信集团将展示全球首台LTE-V车联网设备,该设备可支持车联网V2X自组织通信,能够针对V2X车联网等ITS新兴技术方向和不同应用需求推出解决方案。

芯-端-云

近年来,大唐电信集团建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业务体系,围绕“芯-端-云”进行产业布局,同步搭建产业协同和融合管道,以及面向市场以客户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为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创新,构建新的价值与新的发展生态。

发力集成电路设计 打造智能安全双芯旗舰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大唐旗下联芯科技、大唐微电子两家核心企业,将集中展示智能终端和信息安全两大领域的最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智能终端芯片方面,联芯科技所采用28nm工艺的智能手机芯片平台LC1860创造性地采用业界领先的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其Modem技术的领先性和创新性在全球首屈一指,搭载该款芯片的智能手机小米2A已经成功出货千万台。展会上,搭载联芯科技芯片的LTE数据终端、LTE智能手机、四核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产品纷纷亮相。

在信息安全领域,大唐微电子除在身份识别领域拥有众多核心技术优势以外,还在智能安全以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展开布局。其中,可穿戴移动支付产品、面向物联网以及生物识别等综合解决方案均采用自主开发的芯片产品,成为本次展会的亮点之一。

细分行业终端需求 提供多种客户体验

在终端设计领域,大唐电信集团显现出了其为细分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的综合实力。根据各领域市场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分别推出了通用数据终端、行业终端以及个人终端等产品。产品覆盖4G随身WiFi、无线路由器、三防智能手机、对讲手机以及定位平台。

拥抱“互联网+”时代 发展“一体两翼”孵化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唐电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的重要战略,依托“芯-端-云”产业链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本次展会中,大唐电信集团首次推出面向“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资源型移动互联网孵化平台――369Cloud。平台由大唐电信集团移动互联云平台、大唐创投基金和大唐孵化基地三大服务平台组成,构成了以技术孵化为核心、以投融资服务、实体园区服务为配套的“一体两翼”孵化模式。近年来,通过大唐电信集团移动互联云平台已成功孵化了诸多项目,如“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互联网+健康医疗”――妈咪100分,“互联网+保险”――安途,“互联网+文娱”――FansPhone项目,以及刚刚落户的“互联网+社区”项目社区1号综合服务平台等。

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文2

从起步到成长再到发展,沈慧琴笑称自己的故事并非是所谓的传奇人生,而是最平凡的阅历人生。

舞台,改变人生

在过去十余年里,有三个数字与沈慧琴紧密相关:18、30、40。这三组代表她年龄的数字,也是改变她人生的关键。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18岁那年向来热爱文艺的沈慧琴考取了“七一文艺工厂”,在当时也是公社里小有名气的文艺小分队。站在聚光灯下,她唱着《大雷雨》、《孤岛血泪》,因为台下几百双热切的眼睛都关注着她,她骄傲,她满足,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从这个舞台上退下来。

她迷恋这个舞台、眷恋这个舞台。但是当时菲薄的收入和排戏的时间让当时刚刚结婚生孩子的沈慧琴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作为母亲,她要和丈夫一起,为孩子、也为这个小家庭,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于是,她退下了文艺这个舞台,和丈夫一起为柴米油盐奔波,他们从村里借来两排库房,办起了养鸡场,开始了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每天早上三四点起床,抓鸡、驮鸡笼、叫卖……一时间,沈慧琴自己都忘记了曾经是一个站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台柱。“好在自己当时青春年华,干什么都是津津有味的。”那时的经历让沈慧琴感觉踏实、自在。虽然辛苦,但收入却让家庭生活明显改善,不久后,他们家成为了当时非常稀罕的“万元户”。

30岁出头的沈慧琴遇到了人生第一次困境。上海突如其来的甲肝爆发让养鸡场的生意一落千丈,鸡都卖不出去的窘境让她猝不及防,眼看着鸡一只只地死去,选择关门歇业是当时唯一的办法。从“万元户”到失业,沈慧琴陷入了迷茫,但她骨子里的那股拼劲让她很快振作了起来。她报名参加电脑班开始学习打字,还跑去学了英语,她明白适时的休整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出发。

学有所成后的沈慧琴被一家房地产公司聘任去当打字员,在工作之余她开始接触此前一无所知的房地产行业。慢慢地,她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体验,了解掌握了一些房产开发、销售等知识,也从一名打字员转成了销售员。对于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沈慧琴记住了每一个细节。“那个时候我在报纸上登广告,广告词都是自己写的:莘庄镇中心,1800元/平方米,要买房的快快来,热线电话XXX。”第二天中午就有人提着25万元现金来买房,“数钱数到手发软”的场景让沈慧琴现在想来还是止不住地笑。

之后,凭借着自己的一份悟性、一份自信、一份热情,沈慧琴仅用3年时间成为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1998年,沈慧琴作为创始人之一,成立了上海虹桥东苑置业有限公司,她的人生舞台也彻底发生了改变。公司开发了虹桥镇老街改造的第一个楼盘――东苑怡和园。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东、西两个小区的建设,新建住房680套、停车泊位285个、商业用房6900平方米,使整个老街的面貌焕然一新。

40岁出头的沈慧琴成立了新东苑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了使自己在管理方面更上一层楼,她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通过几年的在职学习,无论是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管理,还是对企业后续人才的培养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企业运营模式,更结识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在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和社交圈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商机。除了房地产外,新东苑逐步进入金融、咨询、商业、酒店行业,为多元化发展、谋求更为持续和稳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沈慧琴也在十几年间从文艺舞台华丽转身至了商业舞台,感受了其中的五味杂陈,体会了人生百态。

快乐,老有所依

最近几年,新东苑已从最初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成长为一家跨区域、多行业、国际化的集团公司,相继开发的新都名苑、城花新园等楼盘,获得“全国人居建筑规划方案综合大奖”、“上海市优秀住宅”、“上海最受欢迎楼盘”等荣誉。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开发、资产管理、金融投资三大板块也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

一切步入正轨之后,沈慧琴开始思考:“是时候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2010年,沈慧琴的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开始筹备这桩喜事。直到女儿正式出嫁搬出去之后,她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同时也延伸至与她年龄相仿的那代人的养老问题。“现在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50、60年代的人,他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养老压力和负担是特别重的。”沈慧琴补充道,对上海大多数老人来说,相对于物质财富,他们更缺的是精神慰藉。于是,“办一个综合性养老社区”的想法在她脑中开始勾勒开来,而她的目标是“让老人在社区里生活得快乐、舒心”。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沈慧琴先后多次赴亚洲、欧美等国家考察当地养老模式,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终,她结合了欧洲的居家模式、北美的运营模式、亚洲的护理模式,规划打造一所高品质养老综合社区――新东苑・快乐家园。以“文化养老、智慧养老、医养融合”为核心理念,让每一位入住的长者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同时,充分享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人文滋养与精神寄托。

据悉,新东苑・快乐家园是上海市首块养老专项用地,位于大虹桥枢纽核心板块,闵行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内。该社区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于2014年3月29日启动建设,今年4月底已经全部结构封顶,将于2016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为了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快乐长者生活的居住环境,沈慧琴特别邀请到台湾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精心设计,社区由6栋具有现代中式风格的适老化合院、4幢长者公寓、1幢医疗护理中心、1.6万平方米综合配套服务中心组成。“我找到李祖原大师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一说,谁知道一拍即合。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设计图前前后后改了25稿。”沈慧琴说到。据了解建成后,快乐家园将可为约1300位乐龄长者提供从居家颐养、专业护理、医疗康复到临终关怀的一站式、全方位高品质养老服务。

目前,虽然快乐家园还没开业运营,但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沈慧琴所提倡的“文化养老”平台已经提前起步搭建,例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会长,知名作家叶辛老师于今年7月在快乐家园举办了他第一本长篇历史小说《圆圆魂》的读者分享会,成为“智慧讲堂”第一批分享的文化和智慧长者。知名作家林华老师的品牌活动《林华下午茶》也已被请进快乐家园的“智慧讲堂”,以“夕阳与晚霞的对话”为主题,邀请到曹雷、方舟、陈少泽等著名配音演员,与长者朋友共同分享作为诗歌的美妙。另外,沈慧琴还在快乐家园建造了一所适老化的影剧院,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充分考虑了长者的实际需求。影剧院可以容纳250位长者,今后,这里就是长者们展示文艺才华、欣赏精彩演出的温馨场所。

对于居住长者最为关心的健康问题,沈慧琴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快乐家园配备了最专业的健康管理、护理团队和最全面的健康配套设备。据悉日后,除华漕社区卫生中心解决日常医疗需求外,还与周边高端诊所合作,可以解决高端医疗需求,同时与诸多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我们的护理楼可提供200张床位,今后普通医疗都可纳入医保范畴。平日我们还定期开展专家免费讲座,讲授健康保健知识。”

此外,为了让尊老孝恩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每个人都能够切切实实参与其中,沈慧琴提出组建以服务长者为特色的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新东苑“快乐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社。这是一个志愿者平台,年轻人可以申请成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在时间银行里储存公益养老服务的时间,将来老了以后,可将年轻时存储在时间银行内的公益服务时间取出,由下一辈的年轻人来按照志愿者存储的时间照顾志愿者。这不仅是一个以志愿服务换颐养享乐的创新理念,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目前已有300多位志愿青年报名。

“每个人都要老,人到老年,祥和的氛围和生活环境就更显重要。如果我一个人能让1000多位老人感到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赚的呢?”对于如今的沈慧琴来说,投资养老事业不是一门生意,因为它根本不赚钱,她将它视作一项回报社会的事业,老人快乐了,她也就快乐了。

感恩,是一堂必修课

创业至今一路走来,沈慧琴经历了各种顺流逆流,但她对社会、对生活始终充满着珍惜和感恩。她说:“回报社会,是每一个民营企业理所应当要做的事。”自此,沈慧琴提出以“关爱老人、关心儿童、扶持教育、拥军优属”为开展公益活动的四大方向,多年来一直默默地践行着。

自2009年起,每年每季度,集团员工代表都会前往结对的敬老院,送上慰问品,帮助服务老人。新东苑尤其注重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比如2014年9月28日,重阳前夕,新东苑集团员工志愿者来到敬老院,为一百多位老人拍摄快乐照片,并现场打印。老人们穿上心爱的衣服,披上志愿者们带来的红围巾,留下一张张笑脸。老人们都说,很久没有拍照了,这份重阳礼物真让人开心。2015年,新东苑定向捐赠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闵行分会100万元人民币,专门用于敬老、爱老、助老。在2009年和2015年的重阳前夕,新东苑两次承办了闵行区百对金婚盛典,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敬老的同时,沈慧琴不忘爱幼。2003年,新东苑出资捐建了江西新东苑国际希望小学,2014年,集团的党工团代表带上给孩子们的礼物和祝福,又一次来到学校。现场有一位老奶奶拉着集团党支部书记的手,热泪盈眶,感谢新东苑,自己的三个孙子才能在这10年中陆续在这所那么好的村小读书学习。据悉,在过去的十年里,新东苑每年都为学校的师生送上关心和关爱,2013年还捐资翻新了校舍。

在“助学”之路上,沈慧琴做的远不止这些。2012年起,她每年向闵行区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20万元人民币,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同年,在七宝中学设立新东苑国际奖学金,奖励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高三学生每人1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截至2015年9月,已有62位七宝中学优秀学生获此殊荣;2015年,向上海市德怀特国际学校捐赠10万元人民币,用于扶持学生社团建设。

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文3

硕士期间师从中国移动通讯技术领军人尤肖虎教授,在师的建议和知识产权领域前辈的引领下,于毕业后义无反顾跨入知识产权行业,历经两家优秀民营企业和一家科技型国有企业,非法律专业出身的燕菁菁用七年的时间脱颖而出,从学生时代的技术型人才,逐步转型成为独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再到综合型集团的知识产权制度顶层设计者,从职业上逐步实现了量的积累和质的转变,完成了知识产权经理人之路上的步步前行。

中兴通讯:职业生涯的起点

对于理工背景出身的燕菁菁而言,踏入知识产权领域其实并非偶然,早在东南大学攻读通讯硕士期间,燕菁菁就已对知识产权这样一个新兴行业产生浓厚兴趣。“由于专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理工科背景,加之我自身对知产行业也有着强烈的热爱,所以在毕业后我毅然决定投奔知识产权工作。”专业上的跨越并非易事,燕菁菁亦坦言这一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这一路走来,顶住压力自我成长,持续为企业贡献是主旋律。”而谈及自我成长与积累,就不得不提到燕菁菁知识产权经理人的从业起点――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的第一个东家,在中兴工作期间,公司为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新兵提供了先进而全面的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得以实现快速的转型,并掌握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方式。”聊到中兴通讯这一为燕菁菁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地方,燕菁菁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在中兴通讯,燕菁菁的主要工作是参与专利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工作,包括中国专利的检索、布局、申请、评价、培训,参与专利资产的管理和评估、专利许可谈判、公司与高校技术合作项目等等,以及PCT国际专利申请、PCT进入国家阶段等。在这期间,她推动了HPPD全流程管理的知识产权嵌入工作,并且担任了核心网重大预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专项小组组长。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在中兴通讯的工作经历对燕菁菁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之路所产生的影响可谓深远持久,她说:“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管理相对成熟,在前辈们投入心血搭建的这样一个平台中,我们在稳健运转的同时会不断有新思路、新火花闪现。而对于我而言,在日后独立承担IP管理工作的日子中,也会借鉴当年的管理模式。我相信管理的实质是相通的,无论什么行业什么企业,都需要抓住不变的核心并顺应时势进行调整。”

“从纯粹的理工科专业转型到知识产权经理人,这一路确实并非一帆风顺,但幸运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前辈的指导,为我敞开大门,在中兴期间通过两大考试获得专利人资格和律师职业资格也树立了自己向知识产权经理人一路走下去的信心。现在回想,这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无比正确的决定,而在工作各阶段所经历的考验,也未尝不是人生的重要历程。”今时回首过往,燕菁菁深有感触地说。

南瑞继保:独立主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启

2013年8月,燕菁菁就任国家电网下属的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经理。南瑞继保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先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在中国的继电保护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其差动继电保护技术国际领先,甚至是西门子等国际大咖的密切跟踪研究对象。如果说中兴通讯为燕菁菁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在南瑞继保的两年则是她独立主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启。

燕菁菁初入公司之时,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虽然已有一定规模的专利申请,但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专利意识与海量博士硕士的科研水平不匹配。任职期间,燕菁菁帮助企业建立了全套专利风控和管理体系,完成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制定,实现了专利审批及申请流程、专利资产管理数据库、专利检索数据库从无到有的建设。此外,她还积极推动完成国家《知识产权企业管理规范》贯标及江苏省战略推进认证,达成一年200件的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任务,并且通过内外专家讲座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擅长专利分析和布局的发明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到2015年,“五大研究院、设计院数百名科研人员经过十多轮轰炸培训和评审会讨论,理解了专利的实质、保护范围的意义,以及专利文本质量在后续维权中的价值。意识的改善加上企业踏实苦干的作风,公司的专利质量得到巨大提高。专利工作逐步形成了专利分级‘内撰外委’,研究院发明人共同参与的模式,降低成本的同时又加强了对资产的管控。”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任职期间的2014年,企业的发明专利ZL02138170.4《变斜率的比率差动保护方法》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谈及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燕菁菁感触良多:“这件报奖专利是关于一种可靠的继电保护技术。虽然电力行业的新技术不如通讯、智能硬件等行业那样丰富和快速,但电力行业的技术是紧密关系到国情民生的,行业内曾出现过保护失灵经引发电站火灾事故,大面积断电,造成极大损失。申报过程总是艰辛的,与一群头发花白的工程师们夜以继日进行研究,公司内部多次论证,直至最后国家电网公司封闭讨论。要从专利文书中细微且枯燥的文字描述中提炼出其所蕴含的巨大技术价值和贡献,用所有不同行业的评委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的反复磨练,难与人道。”

在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任职期间,燕菁菁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助力,将通信行业的优秀经验带入电力行业,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独立担当企业知识产权主管的能力。

三胞集团:集团化管理下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之路

自2015年5月起,燕菁菁加入三胞集团有限公司法律事务管理中心任知识产权高级经理。加盟三胞集团后,燕菁菁对集团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视,在她看来,为集团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于集团的管理意义重大:“集团条线管理,通过工作汇报制度、会议、论坛等,实现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在下属企业遇到纠纷和问题时,集团及时提供支持。说起来寥寥数语,可落实执行时才见真章。各公司本来独立运营独立决算,达成共识和共赢并不可能仅依靠一纸通知文件。而共建平台可以让下属企业在遇到类似的知识产权问题时,通过集团平台经验共享,把十根柴火聚成一束硬木。集团亦可以为下属企业提供强大的外聘律师事务所和外部资源,真正实现后方的大平台。”近两年时间以来,燕菁菁在领导的支持下,初步实现了集团知识产权平台的搭建,并不断推动集团完成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在知识产权事务领域形成集团归口管理部门法律事务中心与其他各相关联部门之间的协同模式,实现集团与下属公司的管理与支持,并建立完善了集团体系下的各类知识产权数据库。

三胞集团目前在海内外拥有100多家直属或控股公司,南京新百和宏图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已形成大金融、大消费、大健康三大产业板块。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跨国集团环境下,如何贯彻知识产权管理理念,控制风险,加强布局,是知识产权管理人面临的巨大挑战。“三胞集团有限公司与我之前工作过的两家公司的管理模式相比有极大不同。集团公司以投资并购为核心,各筹备组、子公司着重投后的整合运营。前方小团队后方大平台,如何抓住工作重点为集团发展做好支持,这是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难题,作为IP管理的策划和执行者,同样压力巨大。”燕菁菁向记者坦言。加入三胞集团以后,在燕菁菁眼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集团产业板块的丰富,投资并购业务、商贸百货、众筹、生物医疗、金融、地产、新闻媒体等等,各行业商业模式的不同会导致涉及的知识产权领域也不同,这要求集团的知识产权工作在商标、专利、版权、竞争、广告,甚至特定行业的法律法规下,都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对集团的知识产权工作者要求甚高。“快速学习是必要途径,可是仅凭一己之力并不符合当代互联互通的思维。因此通过集团Hub的模式来解决才最省时省力。举例来说,集团旗下的某子公司需要申请美国商标,希望了解美国商标申请细节,我从集团来协调美国子公司inhouse律师帮助。再如某子公司A遇到未曾处理过的IP纠纷,那么我除了提供自己的意见以外,还邀请其他各公司法务介绍相关经验。这其实就是遇到难题变通而行,通过协同运作将集团公司产业板块繁杂所带来的难点,转化作优势。”燕菁菁说。

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文4

虽然2011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还未整体披露,但陆续报出的地方财政预算审计报告,已能瞥见一隅,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进入最后一季了,财政突击花钱的闹剧就开始不厌其烦地重演了,几成顽疾沉疴。

2011年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进度只达到69.3%,未超过七成,但已经比去年的同期进度提高5个百分点。

按往年前九个月财政收入占全年实际财政收入的比例计算得出,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需要突击花出去的钱也超过了3.8万亿元,并不比去年最后三个月突击花掉的3.8144亿元少。

重演的年终预算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改革,起始于1999年,国库统一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改革渐次展开,但这以后的进展并不令人鼓舞。

戴斌(化名)是广州某区政府财政局的公务员,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本区各部门的预算编制以及年尾决算。

岁末年初,是他们的工作旺季,忙着编制预算方案,忙着决算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花够钱。每年进入10月份,他就做好长期加班的心理准备,一直要到3月份人大审议预算通过,才算真正忙完。

虽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年年强调,但在戴斌看来,自己的工作每年都一样,没什么变化。他觉得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就挺好的,哪个部门用了多少钱,用在哪了,一目了然。“我们要求专款专用,各种招投标文件也很齐全,账面上没有什么问题。突击花钱?我看没有媒体说的那么严重。”戴斌说。

但另一位税务局的公务员却抱怨,年底最忙了,因为来买发票的人实在太多了。

年底扎堆买发票,起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每个单位都很忙。“太多工作项目集中在年底开展,要用到发票的地方自然就大大增多了。”上述税务局公务员用自身经验推论道。

虽然戴斌觉得,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益处多多,但从每年审计署的结果来看,预算资金被截留、乱用,仍然比比皆是,年年上演。

媒体人王志安在网络上发的一条微博,也从侧面表现了突击花钱的现状。“年底将至,好几个大学同学来北京学习,有党校组织的,有行业内部系统组织的。一问才知道,今年的预算必须想办法花掉,否则就得退回去。现在的政府真是有钱,一年30%的财政增长,花不完也舍不得给纳税人退些税,而是千方百计要花掉。”

审议形同虚设

2000年开始实施的部门预算被认为是预算改革的一大进步,但部门预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预算的科学性远远不足,预算编制时间短、规划不够。部门预算一般又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但科目不细的问题在部门预算中大量存在。

譬如,戴斌对预算程序的时间表就有异议。

现行的预算程序大致可分为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监督。《预算法》规定,11月是中央下达各部门、地方要上报预算草案的时间。但这一点后来有所变化,一般都选择性有所提前,所以最迟到了十月份,各部门就开始做预算编制的工作了。到了年底,一般预算草案就基本敲定了。

然而真正能把钱拿到手里,却得等到3月份人大审议通过之后。

“花钱的周期是以自然年计算的,但要等到3月份以后预算才正式获批,到了年中,七八月份,上级的文件就下来了,说执行率太低,催着执行预算项目。还不到半年时间,不可能执行率高啊。”戴斌替各部门叫屈。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每到了年中,大至中央财政部,小到大大小小的地方财政局,都会或转发类似《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催着把钱花完,其中,无一例外地都把预算执行的时效性排在第一位。

钱怎么花不要紧,要紧的是要花出去。

而人大的审议监督权也几乎形同虚设。《预算法》规定,预算草案由行政部门编制,由人大审查批准。这意味着,人大只能就预算的整体进行表决,只有完全同意和完全否决两种极端的审议方式,而不能对不合理的具体项目进行修改、调整。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是一些不合理的预算安排,地方人大也只能从大局出发,予以通过。这也是造成每年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安排质疑不断的原因。

目前全国只有三个地方的人大预算监督条例里有预算修正权,广东省是其中之一,但是其在2003年的一次修正尝试并没有成功。

就算人大发现了预算草案当中的不合理之处,追究背后责任最后也常常无疾而终。

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便发现同一项医疗卫生支出的两个不同地方数额相差103亿元。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培山便发现中央财政中,环保有几十亿元没有花掉。更多的代表和委员指责预算草案中专项支付转移太多,几乎每个业务部门都有大笔专项资金,这“其他开支”用于何处,原因和依据皆无。

人大在履行后期监督义务中,也经常遭遇有心无力的窘境。

就在今年,广州市人大代表终南山就曾经对广州亚运账本提出过质疑,质问亚运会筹办到底比原定预算方案多花了多少钱,掀起过一股人大代表齐齐炮轰亚运账本不合理的风潮,最后迫使广州市财政局出面声明,承认因举办亚运会欠债884亿。

但,债已经欠下了。

信息公开死胡同

除此之外,更多游走在人大监督之外的预算外资金阵营正越来越庞大。

“由于《预算法》不允许地方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为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地方融资平台大举借债,留下巨大的债务黑洞,而这些债务由于没有进入预算体系,逃离在人大的监督之外,成为引发地方财政危机的一大隐患。”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税收研究所副所长王俊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如此公开表示。

举办大型盛会需要标志性建筑,要有最高的塔楼,要有大剧院,要有城市广场,要铺设地铁网络,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广州举债办亚运,是巧妙利用融资平台,这样可以绕过人大审议。”申请公开[2008]39号文的广州公民“巡洋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巡洋舰”口中的39号文,全称《印发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内容涉及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城建、亚运城共七大板块,分别被划分至七大集团手中,通过投融资方式建设市政民生项目。其中城建集团投资建设的电视塔、海心沙、花城广场项目是重点之一。

实际上,国内各城市政府都有不同规模不同程度的投融资操作。而39号文到最后,仍然无法公之于众,“巡洋舰”信息公开申请最终遭拒。

至此,财政预算体制又回到信息公开的死胡同。“所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监督的力量太弱,人民作为外部监督的力量缺失。”深圳“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团队的组织者吴君亮说。

政府采购透明度不够,“公开招标”不公开,公务员戴斌在支付系统所见的也不过是背后交易完成后的一纸文书,黑幕重重的情况俯拾皆是。在收支两条线方面,仍然存在为单项工作目标建立的收费和基金等预算外资金,这些收入成为账外账。不间断的舆论压力下,“三公”经费也仍然迟迟不能全部掀开面纱。

2009年,因志愿者吴君亮的不懈追问,广州市率先公布114个政府部门在2009年的预算,这是中国第一份网上公开的政府预算报告,供网民免费上网下载。为此,广州市财政局的网站一度因为蜂拥而至的下载浏览而“瘫痪”。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明年只要我们的部门预算经过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就立刻上网,向社会公开。”

然而,时隔不过一年半,交口称赞的“阳光政务”却退步惊人,2011年2月,广州主动公开预算的部门数量,从114个锐减至21个。

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文5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扼居南北疆与东疆交汇地带,西距自治区首府160公里。全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5乡4镇,境内有兵团农六师2个团场。全县总人口13.2万人,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29%。

**县气候独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降水量183毫米,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现有可耕地50万亩左右,各类草场888万亩、林地53.7万亩。**县特色农产品丰富,大蒜、红花、肉丛蓉等闻名区内外,是全疆和全国名优特色农产品盛产区之一,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大蒜之乡、黑加仑之乡、高淀粉马铃薯之乡。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3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沸石、芒硝等储量丰富,是北疆重要原油生产基地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150亿吨、石油1.5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县是北疆旅游资源优势区域,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境内自然风光壮观迷人,人文古迹众多。**县历史悠久,曾是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汉代为车师后国所在地,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境内北庭故城、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贯通天山直达吐鲁番的车师古道、疏勒古城遗迹、小西沟遗址等30余处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风景区、北部沙漠温泉度假村和狩猎场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及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现已创建成国家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比例为46.75:23.32:29.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92元,增长12.8%,增收429元;实现财政收入6320万元,增长8.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1亿元,同比下降3.7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亿元,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5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2005年发展思路及近期发展重点

**县有着独具特色的经济优势和地缘优势,就特色资源来看,在全州甚至在全疆范围都具备良好的潜在发展优势。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围绕特色农业及特色旅游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潜在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色农业规模小,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旅游业文化底蕴挖掘不够,缺乏亮点和系统的开发;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来,**县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虽有明显的进步,但与**州发展快的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加快发展,与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我们面临的第一要务。县四套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短期内我们可能难以改变暂时落后的状态,但我们一定要在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程度、工作落实的力度上寻求突破,奋力追赶,绝不甘于落后。为尽快摆脱这种落后的现状,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尽快富裕奔小康的愿望,我县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和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思路。

2005年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两大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和城市两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调优一产,扩张二产,提升三产,加速产业“1132”工程建设步伐(紧紧依托特色农产品,建立十大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延伸形成十条工业产业链,围绕城市建设、科技教育和旅游经济三大产业,加快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社会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5年我县计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现价)11.34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达到2.7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达到3.53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7268万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30%;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2元,较上年增加420元。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2005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调优一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多层次增效。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产品质量,推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加快形成番茄、黑加仑、高淀粉土豆、草莓、大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支持三台酒业、屯河北庭、汇昌油脂、天山飞雪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乌市有实力的企业在我县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土无污染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科技推广服务,把山区15万亩耕地建成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平原区建成无公害产品基地,千方百计地把我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打进乌鲁木齐市场。二是突出抓好以牛、鸡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饲养、科学饲料配方、体系化防疫和良种化繁育的发展路子。2005年,力争奶牛养殖量达到6000头,土鸡养殖总量达到480万羽,同时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力争使农牧民在畜牧业方面新增收入占到全部增收的51%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沙生产业,在南部山区利用荒山荒坡发展万亩特色林果业,在北部沙漠沿线建立10万亩肉苁蓉生产基地,为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奠定基础。四是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各乡镇的活畜交易市场,搬迁改造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发展大蒜、土鸡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吸引乌市现代物流企业对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进行分级、加工、包装和运销。五是继续做好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扩大经济总量

工业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在今后我们将工业作为振兴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乌昌一体化机遇,充分挖掘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矿产、土地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

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优势,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扶持三台酒业集团黑加仑制品、屯河北庭番茄制品、天山飞雪土豆淀粉等企业扩大特色产品加工规模。通过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促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的重化工工业。重点支持哈煤集团、新矿集团建设大型煤矿,支持特变电工加快五彩湾地区煤炭资源勘探步伐,力争煤炭产量突破100万吨。在此基础上,支持正德焦化、派畴新材、哈煤集团进一步扩大焦炭、电石生产规模,依托区内外大企业集团,在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业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全力支持本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依托区内外名优企业,以资产、项目和产品为纽带,引导推进企业间的融合兼并、重组改造,扶持三台酒业、庄子实业、小金牛农牧机械、银河化工等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同乌鲁木齐的交流和对接,依托特色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两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吸引分工互补型、协作配套型的中小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工业园区建设问题,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和发展定位,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引进投资项目,加快工业发展搭建平台。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

重点开发天山自然景观、沙漠奇特景观、平原人文景观,逐步形成南部山区自然风景区、北部沙漠奇特景观区和中部平原人文景观区。2005年重点抓好北庭故城、西大寺保护开发项目工作;加快对千佛寺、东大龙口水库、野马繁殖中心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争取车师古道综合开发项目立项,使穿越天山、连接吐鲁番与吉木萨尔县的公路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立项投资;进一步完善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培育旅游品牌,力争使我县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加强项目引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优势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建立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工作,推进和实施好帮扶救助城乡社会弱势群体工程,积极解决破产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和贫困居民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抢抓机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成立乌昌联合党委和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是自治区为实现乌昌两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我县带来了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乌鲁木齐是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密集,人才和科技优势突出,具有内在的扩张力和巨大的辐射带动力。吉木萨尔县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也有不少加快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基础,同时乌昌党委又做出由乌市新市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区两区帮扶我县发展的决策,我们相信借助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县积极与乌市两区进行对接,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找准与乌市两区实现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一)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在认真贯彻区州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决策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融合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积极把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一体化经济范畴之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部署,打破局部发展的小框框,用长远的眼光来谋划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定信心,统一思想,通过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和经济实力增强。

(二)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访,积极建立双方认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双方合作方案,在发挥乌市两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加快吉木萨尔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使**县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开发、旅游业等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并且在合作方式、政策利用、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利用乌市两区畅通的信息渠道、多元的投资商机为**县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寻求发展的机会。

(三)组建乌市两区与我县共同发展的领导机构。在两区与我县相互交流和接洽的基础上,我县已经在经济技术合作和项目支持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初步形成了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与乌市两区在对接和合作方面的工作,两区和我县正在积极筹建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对接和支援工作,协调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关系,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迅速展开,并且能够有实质性进展。

(四)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面对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寻求经济融合发展。一方面将不断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努力破除过去在扶持当中一味的要项目、要资金,“输血”式的帮扶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适当“输血”,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如通过包装、打造和宣传,建立环乌市、天池、沙漠温泉度假、北庭文化遗址、天山南部风光、车师古道、吐鲁番等连线的旅游线路,促使我县旅游业尽快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又如通过挂靠、联合等方式创造吉木萨尔县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的新型模式,利用**县的矿产资源优势及土地可利用率高的优势,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求得在经济上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五)明确目标,同促发展。为确保对口支援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县与两区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共促发展的计划,将在深层次对接的基础上,尽快拿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确定奋斗目标,分步实施,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起色。

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范文6

1、 就业和再就业

就业总量和城镇就业岗位有所增加;下岗失业人员逐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全省组织起来就业工作初显成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升;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4.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5%、100%和1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左右,比全年预期控制目标低0.3个百分点。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灵活就业者、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就业者近几年逐渐增多。今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9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7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超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900多万人,同比增长5%以上,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2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

2、社会保障

“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取得积极进展,失业保险作用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险运行平稳,生育保险稳步推进,工伤保险逐步推开,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民工维权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等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到2004年6月底,全省累计有78.87万国企职工按时出中心。至此,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基本结束;到年底,全省共有企业离退休人员115万人,全年累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81亿元,确保了按时足额发放,没有发现新的拖欠。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2.2%,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57.5%。到年底,全省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数分别达到345万人、372万人、362万人、102万人、28万人,分别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率达到90%以上。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扩面任务也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全省城市低保累计保障1223.07万人次,月平均保障102万人,支出低保资金6.54亿元,人均月补差54元,保障覆盖面7.8%(其中省部属企业和地方企业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占保障人数近70%);目前,全省各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5.7万人,其中,集中供养3万人,年人均供养标准1500元左右;分散供养42.7万人,年人均供养标准800多元。省级财政每年列支1.83亿元,对五保对象实行年人均400元专项补助。基本上实现应保尽保。

二、安徽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总量过剩,劳动力市场一直处在供大于求状态

受劳动力自然供给、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转业复员军人安置,以及就业弹性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全省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方面矛盾交织的压力。2005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尤其是在农村,还有10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任务十分艰巨。

2、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有的人无业可就,有些职业无合适的人

一方面,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许多人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据调查,2004年,在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9%,初级技术等级的占61.7%,这种状况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用工单位的需要;全省输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各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6:60:14。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占外出就业劳动力的2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但外出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出现了主要劳务输入地劳力型民工过剩、技能型民工严重短缺的新矛盾。

3、统筹全方位就业工作薄弱,就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全省对大量非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各类弱势群体就业工作尚未形成统筹协调、全面考虑的总体就业规划和就业政策。没有统一的就业政策指导,整个就业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全面推进。

4、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开发

2004年,全省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9.4:45.1:35.5,而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为50.7:20.5:28.8。第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还有一定潜力。

5、就业统计工作滞后,统计指标模糊,影响工作决策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基本缺乏科学统计,劳动力调查制度未建立,影响了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判断。同时,统计指标体系不明确、不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准确反映失业状况,而调查失业率指标目前还不对外公布,影响了对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

6、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就业形势和就业特点不相适应

目前社保工作的覆盖面仍限制在城镇和国有部门,使促进就业工作受到影响。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两个确保”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稍一松懈,就可能出现拖欠,失业保险基金面临较大支付压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难度增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越来越显现,低保存在着月人均补差偏低,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等等。社会保障深层次的问题日渐显现,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支付压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使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为迫切,就业形式多样化将使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被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困难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压力继续存在并逐渐加大等等。

三、2005年促进安徽省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

1、以发展经济为根本途径,多渠道多层次促进就业

(1)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着力抓好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是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政策时,突出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的战略目标,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并积极体现到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上来,体现到安徽省“十一五”规划中,实现安徽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促进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协调推进,扩大就业容量。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第三产业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利用服务业的社会需求大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其扩大就业的作用。继续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它们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促进就业方式多样化,鼓励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三是继续抓好政策落实,重点做好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特别是解决好目前政策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重点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落实扶持政策,依托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逐步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化、长期化,帮助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重点做好困难行业的再就业工作。

(2)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突破口,促进城乡统一就业。一是加快“三个转移”增加就业。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县域城镇转移就业。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和水平,立足省内,力争省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省内大中城市和省外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二是开发岗位扩大就业。各类用地单位都要积极吸纳安置被征地的失地无业农民,凡适合他们的岗位要优先用于安置失地无业农民。引导和鼓励失地无业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积极帮助他们在社区服务业实现再就业。积极组织开发适合失地无业农民的创业项目,大力改善创业环境,为失地无业农民自主创业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三是实现“四个转变”提升就业。实现劳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就业、低层次就业向高层次转变就业、盲目流动向有序转移转变就业和农民向市民转变就业。四是建立“专项资金”促进就业。为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必要设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资金”。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一个工程来实施,在“861”计划中,列入“转移培训基地、转移就业基地”和“转移就业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安徽省省情的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新路子。

(3)以高校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为切入点,统筹协调各类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纳入就业整体规划,组织高校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开展见习活动,提高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到基层和艰巨地区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帮扶特殊群体(低收入劳动者、妇女、残疾人等)实现就业,适时开展“促进特殊群体就业活动”。共同促进全社会各类群体充分就业。

(4)强化就业服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个、贴心服务、诚信服务。把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积极推行政府再就业培训补贴与再就业效果挂钩的工作机制,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加强对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狠抓特色培训,努力打造“安徽务工”诚信品牌。同时与外地、本地企业集团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规模,提升整体素质,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

(5)研究做好失业调控和预警工作。一是加强失业调控。注意把握改革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切实做好失业调控工作,抓紧制定和组织实施失业调控工作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失业过于集中,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二是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对失业率、长期失业人员比例、失业人员增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就业形势等的综合分析,确定失业预警线,制定预案,在进入预警状态时启动相应措施,探索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努力缓解失业增加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

2、积极推进与新形势就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巩固成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的工作力度,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巩固已有成效。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稳步推进扩面工作,加大各项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社保关系接续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工作。

(2)拓展范围。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加快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范围拓展到农村、各类企业、所有人群。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率。适应多种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个人独立参保机制,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逐步做实个人帐户。探索建立稳定的农村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新途径。

(3)完善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类企业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政策,探索建立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合理衔接机制,研究制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继续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4)创新方式。合理确定各项保障标准和方式。积极推进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保障标准。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启动年金规范运营管理。

(5)构建帮困体系。加快构建面向弱势和困难群体的社会帮困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6)进一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体系。开展“春风行动”,全面清理整顿劳务市场秩序。加强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维护农民工工资权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发放的长效机制;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限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规定;解决好进城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子女就学、居住、计划生育等问题。从2005年起,在部分市县开展农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全省17个市都要指定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继续深入研究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尽快出台全省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探索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办法。

(7)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范围和低保标准,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把全省人均月补差提高到60元以上。扩大低保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制定城市低保政策与扩大就业政策的衔接配套措施。关心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加快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方案。完善并落实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政策。建立特殊救助项目,对特困人员尤其是大病人员实行特殊照顾。关爱低收入人群,认真落实“分类施保”。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城市低保制度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健全以低保为主体的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3、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1)加快“两个基地”建设。以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和农村中小学为基础,以劳动力输出密集地为中心,拟在17个市和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开展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带头骨干培训基地试点,加快培训网络建设,建设一批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基地,为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创造条件;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攻方向,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劳务输出基地。进一步加强区域劳务合作,通过政府引导,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区,全面推进劳务合作,加快实现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以促进劳动力跨地区有序转移工作。

(2)推进“两个工程”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推进“金保工程” 和“低保工程”建设步伐,初步建成省、市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框架,逐步建立省、市级两级低保数据中心,构建低保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

(3)加强“一个市场”建设。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 加快实现省、市、县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机构在提供劳动力信息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4)完善“一个平台”建设。完善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职能的完善和管理,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管理服务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