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

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125-02

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是其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规范而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收支计划,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全国乡镇整体医疗水平,减轻百姓的就医负担。乡镇卫生院的资产是指其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是指其在进行医疗工作及其他相关活动中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以及上级下发的补助收入、国家财政补助收入等。乡镇卫生院的支出是指其在进行医疗工作及其辅助工作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购买医疗成本支出、医药成本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

1 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度不够高

①乡镇卫生院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够高,存在重视医疗而轻财务的现象,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②由于卫生院大部分职员都是医疗工作者,普遍认为卫生院应以医疗为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行,财务科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部门,甚至认为形同虚设。

1.2 专业性欠缺

部分乡镇卫生院由于条件原因,人员需求紧张,会计人员欠缺,专职管理人员不足,部分存在一人多岗,医生兼职会计或者出纳岗位,更有部分卫生院不回避直系亲属关系,领导的直系亲属(直系亲属关系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担任会计或者出纳,很多情况下造成业务办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不熟练,不能严格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缺乏内部控制管理,最终导致会计部门无法担其重任。

1.3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3.1 收入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工作人员内部协调性不足,在原先制定好的收费程序的运作过程中,常常因为相关财务人员制定凭证不合理、记账不及时、交易数据繁杂等,造成交易时间难以掌控,交易数据错乱,最终造成账面金额与实际交易金额不符,日积月累很难查清账目出现的根本问题,形成收入账目混乱的局面。由于工作人员专业度不够高,导致相关收入业务不能够规范合理办理,出现账务多收、漏收等现象,导致账务缺乏真实性、合法性。对国家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预算收入缺乏有效控制。

1.3.2 支出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资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等环节没有相应完整的制度准则,医疗服务等支出出现盲目铺张浪费现象,专项资金支出出现虚报资金支出款、管理人员挪用资金等不良现象,同时缺乏对预算支出的合理控制。

1.4 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地区任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切断了药品销售、医务人员及领导、医疗机构等之间的利益联系,减轻乡镇地区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符合非盈利性的体制,但是在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的形势下,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推就病患、工作怠慢、效益整体较低等现象。

为了解决我国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普遍性财务管理上的问题,促进乡镇卫生院的持续发展,保证百姓的安居乐业,提高我国的乡镇发展水平,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2 解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整体重视度

乡镇卫生院领导对财务管理要加大重视度,并在卫生院内部强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全院职工的重视程度。

2.2 提高专业性

2.2.1 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任用

乡镇卫生院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部门,并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任用应通过严格考核评选,经上级机构批准后正式聘用,会计专职人员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才能上岗,但是卫生院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直系亲属关系。

2.2.2 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业务操作应规范

会计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该遵从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填制虚假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依据的原始凭证,必须经办会计人员签字或盖章、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或其授权审批人审批签字或盖章。

2.2.3 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为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乡镇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乡镇卫生院应安排会计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学习和考核,学习和考核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要包括会计法律知识、会计道德规范、计算机知识,以提升会计人员法律意识、自身规范意识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

2.3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2.3.1 建立健全收入管理

①确保收费体系协调性。在业务发生时,财务人员应该遵循发生一笔业务记一笔账的原则,有条不紊的将账目记录清楚,合理制定相关收入的凭证,确保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

②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国家自从实行基本药品制度之后药品价格普遍得到控制,新医改实施之后百姓医疗费用相对得到缓解,但在收费过程中仍应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严格遵从国家统一的物价政策,不得存在任何巧立名目收多收的现象。为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乡镇卫生院应该配备相应的物价管理监督员,从而实现领导、医务人员、财务人员多方相互监督、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

③国家财政补助收入。新医改政策性,国家对乡镇医院重视度提高,乡镇医院应该对国家财政补助收入进行规范、真实记录,对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论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直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④上级补助收入。为了核算乡镇卫生院从上级取得的非财政性收入,设置“上级补助收入”。会计人员应明确上级补助收入的用途及确定的数额分配,例如确定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基层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费、绩效工资转移经费等应写明其具体数额,避免出现款项挪用等非法事项,起到监督制约作用。

⑤预算收入。乡镇卫生院应根据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本年的医疗收费标准及相关的收入目标来确定预算收入总额,确保预算收入的合理性。为了促进收入预算顺利实现,乡镇卫生院应每季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部分乡镇卫生院可以每月进行情况分析,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考核、评价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状况,对漏洞问题进行考察,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确保全年总收入预算的顺利实现,也为拟定下一年度预算做准备。同时,会计人员应该依照真实情况编制部门预算收入表。

2.3.2 建立健全支出管理

①加强支出管理工作。成立乡镇卫生院支出核算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对全卫生院支出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落实。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负责具体的支出核算工作。

②完善支出核算的基础工作。一方面医院在对资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内部转移、报废、清查、盘点等环节要建立严格、合理、合法的制度准则,严加预防医药管理人员自行与药商联系购药,从中获取提成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关支出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在卫生院建立起合理的凭证管理体系,进行电算化操作,简化成本核算程序,提高核算和效率并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核算时应当确保支出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支出有统一的关联性,并且可以前后各期进行对比确认。不可列入乡镇卫生院医疗成本的支出项目应该不纳入支出项目核算,如:被没收的财物;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已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工会和职工教育费开支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支出等。

③医疗服务支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支出项目应当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花费,严格贯彻国家相关政策,遵守相关财务制度。

④专项资金支出。乡镇卫生院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经过领导批准,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审核,一致通过后才能使用,同时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遵从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专项资金。从财政部门取得的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登记备查簿,并按时上级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关资料,接受财政及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凡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大型房屋修缮及基建等项目,必须由乡镇卫生院领导向上级请示,将财务人员制作的支出明细上报上级,由上级批准通过后方可实施,同时大型基建项目须在竣工半年内办理决算手续。乡镇卫生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资金条件合理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确保卫生院领导、财务管理人员、卫生院员工多方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虚报资金支出款、管理人员挪用资金等不良情况。

⑤预算支出。乡镇卫生院支应当结合上年度的实际支出,合理编制本年度的支出预算,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预算支出的控制。由卫生院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共同成立预算支出考核小组,每季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保支出的合理、合法,及时对支出预算不合理部分进行纠正,研究对策,降低成本,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采取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量化的考核办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重点,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坚持考核结果与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待遇等相结合,结合岗位系数和考核分数对绩效工资进行分配。该考核结果作为各乡镇卫生院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一方面提高县市级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单一的采取收支两条线经营管理模式造成的员工积极性降低等问题,提高乡镇卫生院员工积极性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田琼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

(12).

[3] 景文霞.强化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10).

[4] 高瑞华,王金茂.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亟待加强[J].山西财税,2015,(11).

[5] 张云仙.如何有效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2,(10).

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文2

1、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单位存在尽可能放大预算数,先报了再说,少报没预算没钱花,多报大不了不花或临时找项目花的心态,这就造成专项资金的冗余浪费,也导致无法保障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到真正需要支持的项目和工作上,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大打折扣。

2、项目管理与财务相脱节,财务核算不规范部分单位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财务管理脱节,财务人员对具体的项目实施情况不了解,只负责拨付的资金和设立账务,造成责任不明确。部分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在管理和核算口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专项资金没有实行单独核算,专项管理或者有的设置了专项资金账户,但很大程度上起过度账户作用,与单位日常性开支混同一起核算反映,不能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结余情况。支出票据不合规,收支核算不规范,表现在将“拨入专款”列入“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以隐蔽专项资金的收支。

3、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较突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有时不能完全到位,有的被上下部门联手改变用途。由于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要经过多个主管部门,往往容易被层层“雁过拨毛”,或者变相使用,甚至作为下级部门作为项目费用上返一部分给上级部门作为对项目的支持。有的项目专项资金到达后,财政部门或专款管理单位将专款拨下去后,通过一系列的账务处理,将资金以预算外收入或者其他方式转回其他账户。有的经地方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以“内部”文件形式,改变其用途,有的挪用作单位公用开支,发放单位人员工资,弥补其他专项资金不足,严重影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4、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不严,处罚不力由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体系和程序不完善和规范,对专项资金涉及的项目尚难以进行实质性审查,仅停留于程序性、法定性等形式上的审查。在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督严重缺位,难以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主要精力花在拨款手续审批方面,而对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及选择性方面尚未做到严格的审定,造成资金拨付后,项目进展如何,部门花资金的绩效方面很少关注。对专项资金的监督,主要是对已经执行的专项进行审计,但对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督很少,没有做到事前事中控制监督,只有事后检查,而在事后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罚和处理。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1、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识财政部门应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宣传,树立县乡部门主要领导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廉政意识,提高单位领导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意义的认识。各级领导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观念,统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各级政府部门要赋予乡镇财政部门实实在在的专项资金监管权力。乡镇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管理能力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制约机制,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职能,使制度贯穿于整个专项资金运行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建立专项资金拨付审核制度,根据资金预算、年度计划及项目开工情况拨付资金。完善资金手续,相应的原始单据取得应合法合规,事实依据应真实可靠。确保资金安全,尤其是补贴性资金发放时额度较大,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银行卡(折)发放,减少中间环节,严禁他人代领。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支出。擅自超预算支出的,财务部门不予支付。按施工进度拨付建设性资金,预付备料款不能超过项目施工合同价格的30%,施工进度必须经监理单位确认。坚持“配套资金不到位,禁止开工”的原则,凡是不落实配套资金的建设项目,上级财务部门不予拨付财政资金。

3、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拨付程序乡镇财政机构应该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合理分配财政专项资金。规范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规范理财行为,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避免挪用、侵占公款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要改革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多账户分散管理的漏洞,杜绝随意挪用专项资金事件的发生,要对账户和支出支票采用单独管理,制定严格的审查、审批工作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从而保证乡镇专项资金管理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提高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文3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⑴消除了思想顾虑。改革前,少数乡镇主要领导顾虑重重,认为“乡财县代管”是县里把乡镇的财权上收了,削弱了乡镇主要领导的经济审批权、限制了乡镇对乡级财政的自由支配权、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从而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这种顾虑打消了。大部分乡镇主要领导认为“乡财县代管,村账乡”不是削弱了权力,而是规范了管理,看住了家底;不是限制了自由支配权,更多的是分担了一份责任;不是剥夺了乡镇非税收入的所有权,而是防止坐收坐支行为,规范了财务管理。四都镇朱镇长说“实行‘乡财县代管’乡镇举双手赞成,请个会计乡镇一年最少要花四五千元的工资,现在好了,不但不要花一分钱,还可以为乡镇分担责任”。更主要的是财政职能得到了归位,有利于防止腐败,节约开支,防止乡镇新的不良债务发生,使乡镇财务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轨道化。

⑵开展了财务清理。各试点乡(镇)为了搞好“乡财县代管、村账乡”试点工作,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副乡(镇)长、财政所长为副组长、乡(镇)政府会计、财政所全体成员和经管站人员组成的“乡财县代管,村账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制订了“乡财县代管,村账乡”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银行账户、债权债务、国有资产、财政供养人员和收费票据等进行了全面清理,通过对不良债权、债务进行处理,全县共核销不良债权363.39万元,核销不良债务4*.52万元。

⑶解决了部份经费。为解决经管站经费困难,无办公设施等问题,有的乡镇拿出了资金,有的乡镇专门配备办公设施。如马坳镇每年拿出3600元租用民房给经管站办公,拔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每年增加经管员工资报酬1900元,增加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工资2500元。为规范村级账务管理,大椿乡采取了按乡干部一样的标准发给经管员补助,并聘请由群众推荐,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专门为各村做账。港口镇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黄港镇、义宁镇专门配备电脑,使村级账务实现了微机管理。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

⑴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乡财县代管,村账乡”在运行过程中,各试点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经费报账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了在日常运行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新湾、余段、上衫等乡政府专门下了发文件,制定了内务财务管理制度27条。大到车辆管理,小到办公室电话费都作了限额报销的奖惩规定,执行一年多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财务季度报账管理制度、村级资金收支管理制度、村级民主理财实行“两边、三边章”管理制度等。

⑵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体制改革前,为完成财税任务,乡镇财政部门以税收征管为首要任务,淡化了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实行“乡财县代管,村账乡”后,使乡镇财政职能定位更加明确,它不是一种单纯的会计服务,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是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

⑶规范了乡村财务收支。改革前,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乡村两级“白条”报账现象严重,坐收坐支情况普遍,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预算约束,有钱就用、无钱就赊。特别是村级,收费票据未经专管人员领取,村干部各自领用,各自收钱、各自开支、乱收滥用现象严重,对有些不合理的支出,领导签字坚持原则难,不报销怕影响同事之间的感情,报销又违反了财经制度。财务公开不及时,甚至不公开,更不接受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改革后,日常费用开支由单位主管领导审批,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字,乡级财务收支核算由财政所做账,县乡联网,乡财局统一网上审核。村级财务收支核算由经管站审核把关,财务定期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确保了收支行为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对坐收坐支、白条报账等不规范行为进行了规范,堵塞了漏洞,节约了资金。如庙岭乡共处理违规开支票据46张,共计金额6.5万元,义宁镇政府11月份报账30万元,退回不规范票据9.1万元。征村乡在检报时乡财股退回不规范票据20.1万元。山口、四都村级资金直接拔到经管站账户上,报账员每两个月凭资金结报手册和真实有效、手续齐全的收支单据到经管站统一报账。已不是单纯的代为做账,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管理。

⑷规范了乡村票据管理。按照“管钱先管票”的原则,各试点乡镇健全了票据管理制度。实行限额领用和“谁领取,谁负责,谁缴销”的责任制,从源头上规范了各项收入,实行了“收支两条线”,杜绝了坐支现象。如马坳镇制订票据管理办法:对*年以前的村级收据无论是否启用完,一律回收到经管站封存,06年分村设立票据领用登记薄,以旧换新,按期上缴,每遗失一份票据罚款500元。山口、黄港、四都等乡镇村级收据由经管站统管。新湾乡实行每月结算制,村级每季结算制,有效地规范了收入管理,明晰了收支,清楚了家底,防范了财务风险。

3、加强了监督,遏制了随意举债。

改革前,部分乡村因举债垫付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和完成税费等因素,债务越积越多。极少数乡村领导只管自己花钱,前任不管后任事。有的乡村尽管负债累累,仍照样乱招待、乱报销、乱批条、赊账欠账,违规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乡村债务包袱越背越重。

实行“乡财县代管,村账乡”后,一是通过开展“四项清理”,核实了债权债务。如义宁镇针对往来账目复杂,专门请了一些老同志来审查,并进行张榜公布;二是处理了部分呆账、死账。对一些长期挂账,手续不清,业主死亡或去向不明的债权、债务,通过班子会讨论研究决定,由主管领导签字盖章或通过县审计局审计认定后进行了账务调整。在这次清理过程中,征村乡处理呆账、死账5万元,义宁镇处理呆账、死账债权16.7万元,债务21.7万元。三是遏制了乡村随意举债。通过采取账户统管、统一收付、规范管理、控制支出顺序,先保工资发放,再保运转和重点建设支出等措施,管住了收入的“袋子”,扎严了支出的“口子”。有效地堵住乡镇随意举债的现象,如义宁镇通过加强财务管理,镇村两级未发生新的债务。四是逐步化解了乡村债务。部分乡镇通过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盘活、变卖闲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展集体经济,清收债权抵债等措施逐步化解了乡村债务。如白岭镇采取盘活无形资产、土地,通过国土资源管理局办理合法转让手续,对集镇进行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转让土地使用权,新建车站等形式,当年取得土地出让金40多万元,用于化解乡级债务30.5万元,村级债务5.2万元。新湾乡*年化解原有债务12万元。实现了2个村无债务,马坳镇实现了5个村无债务,程坊乡*年化解村级债务30万元,杭口镇政府*年化解债务10万元,余段乡化解村级债务18万元,路口乡化解债务17万元,全县共化解乡级债务410.36万元,化解村级债务285.85万元,实现无债务村15个。

4、盘清了家底,规范了乡村账务。

改革前,乡村换人不移交的“断头账”,凭证不规范的“白条账”。只收单据,不扎账的“包包账”,只记在笔记本上,不登账的“肚皮账”等现象很普遍,导致查账、对账困难。财务无法公开,群众上访,干群关系紧张。

;实行“乡财县代管,村账乡”后,一是规范了会计账务处理。由财政所和经管站的专业会计人员做账,县乡联网,网上审核,微机操作,统一记账,改变了过去一些乡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做账不及时,业务处理不规范的局限。如路口乡政府会计是从外面请的,由于业务不熟,在账务处理时出现了串户,记账方向相反,凭证金额核算不准确等错误,从而导致出纳现金与会计账面余额、存款与银行账面余额几年不对,无法进行会计账务移交。代管后这样的问题没有再出现;二是增加了理财透明度。通过实行“乡财县代管,村账乡”后,使乡镇资金运行更加合理,监管更加到位,及时进行财务公开,增加了理财的透明度,提高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消除了内部的猜疑,有利于团结,有利于促进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三是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过去村干部人人有收据,个个是出纳,谁收的钱谁用,收据几年收不回,几年不结账,会计无法做账,财务管理混乱。通过实行“村账乡”后,由经管站统一做账,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老百姓心里清楚,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群众一个明白。

5、核实了资产,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

一是进行了国有资产清理。27个乡镇帐面国有资产2559.15万元,其中:房屋2131.10万元,交通工具119.37万元,办公设施86.77万元,专用设备52.99万元,其他48.91万元。尤其是对资源性资产进行了清理登记,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如西港镇已登记账外资产32万元,路口乡登记账外小2型水库2座,大寨田1处,面积400亩,乡林场1处,面积2500亩。庙岭乡登记账外榨菜厂一个,估价65000元。二是建立了国有资产明细账。改变了原来明细不分,家底不清的现象。三是增强了乡镇管理国有资产的观念,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通过“乡财县代管”后,从体制上强化了国有资产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少数乡镇的“村账乡”进度缓慢,对长期挂账的陈年老账没有处理。

白岭镇目前仍有3个村未进行财务移交,其中温泉村财务清查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西港镇的西港、周家庄2个村未进行财务移交,上衫乡政府出纳手上还有屠宰税票32张,金额384元,农业税票15张,金额1956元未进行账务处理。三都镇政府暂存款(应付款)账上还有知青下放补助款1759元,68年知青补助款570元,落实斗争结存款180元,暂付款(应收款)账上还有公社农机厂8755元,公社桥渡4148元,黎明大队5477元等呆账、死账未进行处理调账。

2、票据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还有少数乡镇的票据管理不规范,如上衫、东港、石坳、征村。乡村干部(特别是村干部)手上结存的票据几年不缴销,其中:石坳乡中学遗失收据6本,中小遗失收据1本。部分乡镇领用收据时只记本数,不登收据号码,缴销时只在原领用记录上打一横杠,也不记号码;征村乡经管站票据登记薄上还有03、04年村级票据几百份没有缴销等。

3、支出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是少数乡镇还存在白条报账现象,特别是村级费用支出,几乎就难找到几张正式发票。二是不少乡镇工程项目早已完工(有的完工几年甚至十几年了)而不进行工程结算,用一大把预借工程款的白纸条记在预付工程款账上,目的是包工头不完税或乡(镇)政府已扣税不开工程发票,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三是支付凭证手续不全,有的只有主管领导一个人的签字而无经手人和证明人,有的甚至还用不清楚的复印件做账,采购物品发票金额大,却无明细附件,办公室电话费不使用电话费发票而是用信笺纸打白条报账。上述存在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4、非税收入没有真正上缴。

目前,大多数乡镇的非税收入上缴只完成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额上缴县非税收入管理局,有的连乡镇财政所专户也不缴,做得好的乡镇也只是从财政所过一下账,多数乡镇只领收据,收入不进账。

5、化解乡村债务任重道远。

由于历史的原因,乡村债务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债务的产生,直接制约乡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乡村两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和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降低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切实化解历史债务、坚决防止乡村发生新的不良债务,成为一项非常紧迫、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许多乡镇只顾眼前利益,对化解乡村债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用于化解乡村债务的款项也没有完全到位。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与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确保乡财县代管的网络畅通,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2、制定措施,加强乡镇预算指标及上缴收入追加指标的管理。

3、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台账进行统一设计,要求乡镇对账内固定资产,账外资源性资产,统一格式,分别造册登记,确定资产的保管人和使用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建议出台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文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必须全额上解县非税收入管理局,按目标任务调控后,再及时返还乡镇,增强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农村财务体制改革的管理目标。

5、召开全县“乡财县代管”工作专题会议,有关乡镇介绍经验,总结前期工作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部署20*年改革试点工作,在规范管理上再下功夫,促进乡镇财务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四、乡镇意见反馈

1、非常感谢县政府取消了乡镇财税任务,减轻了乡镇的压力。建议下达对乡镇财税任务指导性计划,出台超收分成等有关激励、奖励机制,促进乡镇培植税源的积极性。

2、因政策性原因,乡镇收入明显减少,建议上级加大对乡镇的补助力度,以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3、近几年,乡镇因农田水利设施,学校危房改造,公路建设等项目的配套建设新增了不少债务,特别是林权改制项目的费用,乡镇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而上级补助没到位,乡镇无法负担,加大了乡镇财政的压力,建议上级能否考虑给予一定补助。

4、目前还有部分乡镇无经管员,一时又找不到懂财会的业务人员,拉了“村账乡”工作的后腿,建议上级给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经管员。

5、目前乡镇财政普遍困难,建议上级加大对产业化的扶助力度,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6、财政体制改革,乡财县代管等工作对乡镇长的要求更高,信息时代,网络化办公,知识更新又快,建议县级对乡(镇)长进行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财税知识,预算编制等方面业务培训。

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文4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乡镇敬老院(以下简称敬老院)是指由乡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农村敬老院,属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

第三条敬老院财务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按村帐乡管形式纳入乡镇财政所核算;在乡镇财政所设立专户,由乡镇财政所干部任会计,敬老院设立报账员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敬老院收入组成

(一)从各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收入;

(二)从各级民政部门取得的补助收入;

(三)乡镇自有资金投入收入。

(四)敬老院发展院内经济等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其他收入,包括租赁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五条敬老院支出内容

(一)基本支出,包括人员工资、职工福利、公务费、设备购置费、基本建设和其他费用等支出。

(二)专项支出,包括食堂支出、院民生活费等支出。

(三)经营性支出,即敬老院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第六条敬老院取得的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接受县财政部门和县民政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七条敬老院可以根据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

第八条敬老院应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定相应的费用支出制度,并自觉遵守执行。

第九条资产管理

(一)敬老院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二)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三)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四)敬老院固定资产报废,报乡镇人民政府并按相关程序批准后方可核销。固定资产转让,其资产处置方案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

(五)敬老院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各项资产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异动要有移交手续,严防资产流失。

(六)敬老院进行基本建设或购置1000元以上的设备,应实行报批制度。敬老院应先将报批计划、工程预算、施工图纸等报乡镇人民政府,按国家的有关政策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和采购设备,建设工程完工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和工程结算。

第十条债权债务管理

(一)债务是指敬老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债权是指敬老院所有的、应该向他人收取的款项。

(二)加强敬老院债权债务管理,搞好债权清收,严格控制债务,各项债权债务必须制定清收偿还计划,限期清收偿还。

第十一条财务管理

(一)敬老院会计核算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等财经法规。

(二)敬老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各项资金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用途使用现金,现金库存不超限额。

(三)敬老院的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经营支出实行分开管理。

(四)敬老院基本支出管理

1、乡镇财政所要设立敬老院专帐,实行专账管理。

2、所有业务支出按照村帐乡管的管理方式实行会审制度,不履行会审的一律不予报账。用于购置财产物资的原始凭证还应有验收人员签字,有关重大经济收支活动的合同(协议)、工程决算也视为原始凭证管理,作为收支凭证的附件。

(五)敬老院的专项支出管理

1、每月用于敬老院的五保供养专项经费到达后,乡镇财政所应及时将款项全部支付给敬老院,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院内生产经营活动。

2、建立膳食物资采购验收制度,要从工作人员中指定专门的采购员,购买各种食品均由炊事人员和院民代表验收入库。

3、逐日登记伙食情况,一切收支均以原始单据为准,经手人必须签字盖章,日清月结,伙食账目每月向院民公布一次。

4、所有生活支出由敬老院院长“一支笔”审批,敬老院院长不得兼任采购员和报账员。

5、乡镇财政所和乡镇民政办对敬老院的专项支出有监管权。每月底,敬老院院长必须将当月专项支出及结余情况报告乡镇财政所和乡镇民政办。

(六)敬老院经营支出管理

1、敬老院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院的生产经营项目,生产经营收入归敬老院集体所有,用于院内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

2、敬老院鼓励有劳动能力的院民自愿参加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并根据生产和经营效益给予适当报酬。

3、敬老院应对生产经营进行成本核算,并将生产经营情况定期向院民公布。

4、院内生产的蔬菜、肉、蛋、禽及其他物资,应合理作价,收支入账。

5、生产经营的收益除再生产投入外,主要用于改善院民生活。

6、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挪用敬老院生产经营收入。

(七)乡镇财政所对敬老院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八)敬老院应当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和会计档案的完整。

(九)乡镇财政所每半年应向县财政局和县民政局报送敬老院的财务报表。

第十二条财务监督

(一)敬老院应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各敬老院应每月向院民公布一次财务状况,选定1—2名供养对象进行财务监督,提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文5

1、“六项制度”控源头

一是制定了《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村集体各项收入必须全额、及时上交中心,村集体支出实行“联签”制度,必须由支部书记、村主任签字,其中对于小额支出单据实行报帐管理,由乡镇“三资”中心审核后,在备用金中列支(村备用金一般在2000元以下)。二是制定了《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的登记、使用、处置等方面做出规范合理的规定,达到产权明晰、使用规范、收益分配合理、保值增值的目的。三是制定了《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以及经济合同档案的保管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村集体经济秩序。四是制定了《农村重要经济事项招标投标管理的意见》(试行)。村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经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引进市场机制,采取公开竞价、招投标等方式进行,实行“阳光操作”。对招投标过程中招标申请、开标评标、中标公示以及监理制度等各环节都做了具体规定,有效规范了农村招投标市场,积极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五是制定了《审计制度》。明确了各类审计事项,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六是制定了《报账员管理制度》。各村设报帐员一名,由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提名推荐,“三资”中心考核,取得《农村会计上岗证》后,聘任上岗,并接受“三资”中心和村“两委”的双重领导。

2、“五个统一”促规范

一是统一组织形式。各乡镇依托乡镇财政所,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中心,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主任由各乡镇长兼任,设总会计和总出纳各1名,会计1-3名,中心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每个村只设1名报账员,取消村出纳、村会计。报账员由村两委提名,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产生。“三资”中心所需办公经费由乡镇财政支付。二是统一核算。按照“一村一账”方式进行核算管理,实行财务电算化,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报账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及时到中心结算,“三资”中心将各村的“三资”情况录入微机,定期进行增减更新,实现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电算化管理和动态管理。三是统一代管公章。“三资”中心统一设立公章管理专柜,将各村公章统一管理。四是统一归档。“三资”中心分村设立档案专柜,对各村移交的资产、资金、资源清查表要统一归档,建立“六账两簿”即:资金清查台账、资产清查台账、资源清查台账、人力资源台账、“四议两公开”台账、民主评议村干部台账,公章使用情况登记簿、合同登记簿。五是统一培训。组织报账员、“三资”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业务素质。

3、“四道关口”把审核

严格执行报账程序,实行联签会审制度,每项支出都要按照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标明用途并由经手人签字,一关是报账员审核关。审核支出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完整性;二关是村主任审查签字关。村主任按照规定的标准对支出单据进行审查签字;三关是村支书审批关。村支部书记对支出单据进行审批签字。四关是“三资”中心审计关。逐据进行审计,加盖三资中心章方能入账。同时按照不同金额实行民主管理。500元以下小额支出由支部书记、村主任研究后方可开支;500―2000元支出由两委班子研究后方可开支;2000元以上,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由乡镇“三资”中心报乡镇主要领导审批后方可开支入账。

4、“三种途径”强监督

乡镇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范文6

第一,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虚设甚至缺位。较多村组虽然设有村民委员会,也大力宣传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但实际往往是由村支书或村长独揽大权,对村财务收支一人审批,一人说了算。由于乡镇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村账乡工作推动困难,加之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各种管理制度,如会计核算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政绩考核制度及人事任务制度形同虚设甚至缺位。

二是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缺乏力度。主要体现在:账目混乱,会计科目不规范。例如,对用于公益设施建设的上级拨款记入“村财收入”,但支出时记人“其他支出”,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管理手续不全。很多村组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存在非出纳人员掌管现金、白条抵库和坐支现象,有的村组原始凭证不规范,凭证摘要用语模糊,甚至经办人、证明人和审批人都没有签字。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虽然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执行等环节有所增强,但在预算编制、绩效考评等环节漏洞百出;财务不公开,监管力度不够,有的村组虽然设置了财务公开栏,但形同虚设;有的村级财务从未经过审计,有的即使经过审计,但审计力度不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不严,会计资料不齐全,难以进行审计。

三是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交接工作不规范。农村大部门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的岗位培训,他们大多只能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有的农村财务人员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同换届,势必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届时会计人员不愿意移交工作,造成会计工作脱节,移交过程中也无人监交,移交的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村级基层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认识,没有形成财务工作的概念,也认识不到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究其根源,即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对农村财务知识和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了解。其次,村组忽视了对基层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从而影响了会计人员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轻农”观念的存在也致使村组尤其是财力弱的村组很难留住既有学历又有会计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最后,县、乡镇的审计部门未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加上部分农村宗族派别势力使群众不敢监督,以至于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第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各级农村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县、乡镇党委应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通过宣传、培训,引领村干部和村民充分认识到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发挥资金使用效果、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利益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乡镇财务核算中心。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到控制、调整,全面细化村级预算,严格按程序增强预算约束力。通过预算实现“分散权责,集中监督”,防止村支书或村长大权独揽,以体现“权力共享的分权”之管理哲学思想。根据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村账乡业务,严格实行“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实行村账乡业务时,坚持“三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村委会审批权)不变原则,规范资金运作方式。同时,取消各村组银行账号,收入全部纳入乡镇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实行报账制管理;取消各村组白条和自治票据,统一票据管理;取消村组会计和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将所有村级财务都纳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

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相关制度,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并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及其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产保管制度、票证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群众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制度过硬,奖惩兑现,用制度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资金安排上应坚持“增收节支”和“量人为出”的原则,杜绝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厉行节约,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