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市场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市场趋势

旅游市场趋势范文1

关键词:旅游新常态;市场非优区;乡村旅游;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6404

1引言

我国旅游逐步摆脱非常规发展模式,出现需求多样化、散客主流化、旅游全域化、产业融合化和服务智慧化等常规现象,开始进入长期稳定的发展状态[1~4]。乡村旅游也呈现出产品需求升级、自驾自由行主导[1]、整合集聚发展、产业形态创新和线上营销加速的常态化特征[5~8]。新常态拉大了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与优区的差距,而普遍存在的市场非优区应是乡村旅游研究重点。

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居民,而旅游客源市场优劣的衡量标准是出游能力[9]。基于此,笔者将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界定为本地市场出游能力弱,缺乏高引力景区,且2 h交通距离范围内缺乏可依托的三线及以上城市的乡村旅游地。法国学者Beteille R早在1992年已将乡村旅游看作非优旅游,研究其起步到走向繁荣的演变[10]。Ross G F[11]、Opperman M[12]等多位国外学者在相关研究中都涉及到旅游非区的概念,但缺乏深入探讨。国内旅游非优区的研究始于旅游资源非优区[13,14],后拓展到区位非优研究,其中市场区位是重要板块[15~18]。要轶丽[9]和陈婷[19]提出市场非优区的特征是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本身出游能力低,且远离主要高出游能力的客源市场。对于市场非优区发展,陈传康认为应重点解决交通问题[20],朱国兴提出从市场空间、行为结构和客源结构的定位弥补不足[21],徐升艳探讨产品、合作等具体措施[22],孟清超阐述了推-拉理论开发模式[23]。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非优区研究集中在2000~2010年,国外的更早,所以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解读;目前市场非优区是作为非优区位或者旅游非优区的部分进行研究,缺乏专题研究,尤其缺乏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研究。本文以广德县为例,揭示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其发展路径,以期为相似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丰富非优区研究的理论。

2案例地分析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主要表现是资源禀赋较好而市场响应较弱。据此,通过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的数据对比分析,选择广德县作为案例地。

广德县符合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定义。2015年,广德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52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内4A级及以上景区只有太极洞,且与其交通距离在2 h以内的只有2个三线城市。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资源禀赋较好,体现在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影响力等方面。广德县旅游资源涵盖了旅游资源国标中的主类,且数量丰富。县内拥有丰富的蓝色水库资源、溶洞资源和养生资源,也有航天军事研学资源,旅游装备制造资源和佛道文化养心资源等独特人文资源。县内拥有国家重点镇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绿色名镇、中国传统村落和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各1个,乡村旅游资源得到国家认证。

市场响应较弱,主要体现在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社会对区域景区的关注度等方面。2015年,广德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不到黄山区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的一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7亿元,不到黄山区的1/5。社会对广德县景区的关注度较低,县内产品引力有限。太极洞自2011年以来的百度搜索指数平均值为274,而黄山为6887。

3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分析

3.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一日游走向过夜游,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产品引力不足。传统乡村旅游产品以农家乐接待和景点观光为主,缺乏乡村性和体验性;缺乏营地驿站等新业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缺乏夜产品。

(2)廊道设施欠缺。广德县交通暂不具备主题体验和串联散点的旅游功能,缺乏慢游道、旅游引导、服务驿站和廊道景观等旅游服务设施。

(3)品牌尚未确立。广德县乡村旅游中有许多国家认证的农家乐或景点品牌,未形成统一鲜明的区域品牌,市场认可度低。

(4)支撑体系较弱。该县乡村旅游的支持政策、人才支撑、智慧化建设以及包括厕所、厨房、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都较弱。

3.2市场非优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主要是指乡村本地居民出游能力弱,而周边缺少规模大且出游能力高的客源市场,是与五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优区相对的。旅游新常态使得乡村旅游非优区的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资源小散缺乏整合、品牌市场响应小和支撑体系弱等问题更加突出,提质增效更为迫切(图1)。

对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发展路径,本文从产品、整合、品牌和支撑四个角度解读。首先,产品是乡村旅游市场的核心卖点。要贯彻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融合理念来提升产品的体验性,开发休闲业态、研学业态、旅居业态和互联网+等新业态产品,补充慢游、体验和文化三个主题的夜休闲产品。其次,整合才能全面提升产品引力。勾勒框架、打通脉络、塑造视点和宣传造势是逐步整合廊道周边小散特乡村旅游点的四个重要步骤。再次,统一明确的品牌是让乡村旅游产品打入市场的关键。品牌建设体现在游前塑造宣传、游中体验服务和游后反馈分析的旅游全过程中。最后需要体制、人才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撑,需要乡村旅游协会来统筹,推进政策畅通、人才培育和旅游环境建设行动。

4广德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4.1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

4.1.1增加产品体验性

提升产品体验性的关键途径是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理念的融合。生产理念指农渔业生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主题产业链,打造生态观光休闲产品。生活理念是指挖掘乡村文化,提供乡村民俗风情体验和田居耕读的生活方式。生态理念是指贯彻低碳理念,重现青山绿水田园炊烟的乡村记忆,于生态环境中养疗。生命理念是指乡村旅游产研结合,通过科普研学提倡回归本真,人与自然、自我的交流和感悟。四生理念深化旅游体验,丰富产品的体验层次和维度。

4.1.2开发新业态产品

开发满足市场升级需求的新业态产品,主要包括面向都市人群的休闲业态,面向学生和亲子市场的研学业态,面向养生养老市场的旅居业态,以及功能性新业态在线旅游产品(表1)。

4.1.3补充夜休闲产品

针对乡村旅游接待的都市游客市场、自驾自由行市场和度假市场的需求,将乡村旅游夜产品分慢游、体验和文化3个主题打造。慢游主题可利用灯光艺术包装村落小镇,提供夜景步道。体验主要依托于乡村夜市和小镇老街的美食体验和购物体验,还有景区开发的夜场体验。旅游演艺和节日是文化主题的典型代表,主要包括实景演出、民俗演艺、体育竞技和杂技等。

4.2加强廊道串联整合

用廊道整合资源串联小散特乡村旅游点,聚小成大,聚弱成强,形成新的廊道型乡村旅游综合体。根据广德县现状,建设水廊桐I画廊,陆廊各乡镇内5条全域环线风景道。廊道通过勾线、通脉、点景和渲染的方式进行建设。

勾线是定位廊道的主干线,实现畅通畅游。建设水上航线或陆上自驾风景道,实现水陆畅通、联通;完善旅游集散接待中心、基营接待村落和服务驿站等旅游集散体系;宏^定位廊道主题和功能,规划设计空间布局。

通脉是打通廊道的脉络,建设廊道支线和漫游体系。要明确可连接的旅游支线,扩大廊道辐射范围;建4.4.1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政府引导摸清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存量,开展乡村旅游信息普查行动;出台乡村旅游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相关土地政策,旅游扶贫政策,乡村旅游企业的市场准入、规范、监督、评价、运行和发展的系列准则,实现政策畅通。

建立由当地龙头企业管理者、政府旅游人才来领导,旅游局与村部管理人员、广德县企业管理者和高校旅游规划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乡村旅游协会。协会组织制定和评审广德乡村旅游标准,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组织竞技比赛发现作品和人才,协助乡村旅游项目策划营销,管理监督并保障协会运行,保障消费者与村民的权利义务。

4.4.2乡村旅游人才培育

通过校村联袂机制,建立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乡村人才培训基地,科学培育三级人才梯队,即面向协会会员的管理型人才,应届毕业生和引进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等专业人才,当地群众和当地专科院校人才组成的文化传承人才。

在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培育,制定一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课程,培育基本素质、专业技能、旅游理论知识、旅游文化素养和自学能力,并进行淡季实地考察和定期考核。同时,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申请广德县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积极融入现代互联网众筹项目,创立广德乡村旅游创业基金,建立广德县乡村旅游创客联盟和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创客大赛。

4.4.3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行动通过乡土保护和旅游导向的山水林田村道的景观整治,以农旅融合为路径,完善道路体系、智慧工程等公共服务体系,为村落物质和文化遗产建档,创意创新传统资源并利用垄上行等新型旅游交通塑造新旅游吸引物,保护和重现乡景、乡味、乡音和乡俗等乡村记忆。这从电商化行动和农家乐改造抓起。

在各村镇全面普及电子商务的意义和技术,保证经营者熟悉网络营销及预订支付。搭建政府乡村旅游官网,提供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选择代表乡镇定点实验示范,实现乡村旅游电商化。农家乐改造行动以乡土化、院落化、特色化、精致化、生态化为提升原则,基础与服务设施完善为基础,对村落景观进行整体乡土化塑造,健全游憩要素与功能,统一民宿建筑风格,挖掘各农家乐特色,围绕“一院一主题”进行风格设计。

参考文献:

[1]徐明正.认识新常态,推动陕西乡村旅游转型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6-7-11(4).

[2]Quansheng G E,Jianchao X I.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7):793~799.

[3]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5,30(4):1~3.

[4]张祖群,林姗.首都城乡建设的文化品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基于北京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S2):143~149.

[5]李湘云,杨占东,郭璇.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4):118~120.

[6]林涛.浙北乡村集聚化及其聚落空间演进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7]Qiyan W,Ling X U.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8):102~110.

[8]毛峰.“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6(3):74~77.

[9]要轶丽,郑国.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J].旅游学刊,2002,17(5):58~61.

[10]Beteille R.La Valorization Touristique 1’Espace Rural[J].Inform,geogr,1992,56(5).

旅游市场趋势范文2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近年来,国家取消农业税,加大土地直补力度,提高占地补偿标准,给了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长春市绿园区法院从服务民生出发,对涉及农民土地的案件做到审慎处理。元旦刚过,一位年近70岁的老妈妈亲手把一面锦旗送到绿园区法院杨立春法官的手上,感谢法官公正审判,将她的承包地要回,使她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

送锦旗的张老太是长春市绿园区西新镇裴家村农民,1997年分得承包地2.4亩。当时,张老太想自己年岁已高,种地有些力不从心,就把分得的承包地计入三个儿子的承包合同内。2007年,张老太的4分承包地被征用,占地补偿款分别被她的三个儿子领取。张老太原指望三个儿子能给他养老,可是儿子们不但不给她赡养费,连承包地的耕种所得及占地补偿款一分都没给过她。在多次向儿子们索要补偿款和承包地无果的情况下,没有生活来源的张老太将三个儿子告上了法庭。主审法官杨立春受理此案后,为尽快解决张老太的生计,平息其家庭内部纠纷,开庭前多次到裴家村走访,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分别到张老太和她的儿子家中做工作。在多次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杨法官依法快速下达判决,为张老太要回承包地和土地补偿款。为表达感激之情,张老太在其委托人的陪同下,将一面锦旗送到杨法官手中。

近年来,因土地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为做好农村维稳工作,更好地服务民生,长春市绿园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多次深入到农村开展普法宣传。对涉及农民土地纠纷的案件做到依法审慎审理,切实服务民生。

旅游市场趋势范文3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产业 目标市场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性与发展必要性

随着市场营销观念在我国市场的不断深入,现代旅游营销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并且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一)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性

相对于传统旅游营销的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营销模式,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则以管理、知识、智力为主,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一系列的策划、组织,最终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现代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企业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以高效的营销措施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在营销模式上也更加注重管理与协调,尤其是在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方面。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要细分市场,根据每块市场的特点和不同节令特点,区分营销、宣传受众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相应的宣传策略,进行宣传和营销。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旅游产业都趋于迅猛发展的势头,20世纪60年代更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而且此时,旅游市场营销这一概念也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并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随着时间积累,旅游营销这一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以不断适应变迁的社会发展。现代旅游营销主要是指,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之下,以客户即旅游者的根本需求为中心意义,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研究环境、购买能力、市场调研等项目,以便找到适合本企业以及旅游产品的定位。最终通过这样的营销战略实现科学营销,实现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三方受益。

作为市场运作活动的主要部分,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以购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过程来实现价值,这样的营销理念才能促进旅游服务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营销战略的核心是以交换各自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在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同时,服务方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也是具有较大意义的。随着近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旅游产业以一定程度的支持,客观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旅游企业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与战略策划准备,在此过程当中,企业要注重研究旅游者的需求,无论是旅游兴趣或是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都可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提供重要借鉴。

(二)发展旅游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经营者只有了解旅游者的动机和愿望,采用营销理念指导旅游企业经营,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失误。 面对绿色消费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积极采取相应政策发展旅游产业,已在一定领域内取得了成绩,但是由于对其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没有把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放在提高品质上,而是仍然停留在数量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随着世界旅游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旅游市场营销商机无限。随着我国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旅游市场营销中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所以对于旅游市场营销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不断改革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就成为必然选择。

通过对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所面临的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可深刻认识到发展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有助于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基于客观现实可知,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经济时代的必要途径。然而,现阶段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理念与模式的不健全是较大障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体系,为我国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促进现代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后网络时代,选择合适的营销平台并进一步挖掘其在互动营销中的特殊作用,推出更加高效的传播方式,将是未来许多企业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旅游者进行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旅游体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使各个公司网络连接,做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一)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旅游市场营销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入,营销模式也将发生改变,企业更注重顾客的长期价值。传统的营销是一种交易营销,它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因此传统营销片面重视眼前利益,企图保持稳定或趋升的市场占有率。与实力强大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现代旅游产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新型产业机制,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在迅速发展的新型经济社会开拓出属于自身领域。

旅游市场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产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旅游产业往往是试验区和突破口。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其他行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旅游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旅游产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指导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改革,大力扶持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旅游行业已成为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而经营战略是实现旅游行业的远景和目标的有效的方法和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我国旅游行业面临着新的经营环境,我国旅游市场营销还要面对外来企业的冲击,形势严峻。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我国旅游行业必须制定、实施适合自身条件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经营战略,以形成其独特的竞争能力。只有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的经营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正确指导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随时适应市场在各个时期的需要,不被市场所淘汰。

(二)旅游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变化中,现代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拓宽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既需要国家在宏观战略层面远程调控,又需要凭借其自身特点完善营销机制。针对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需要明确旅游市场营销相关概念,对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环境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营销战略上研究观念、手段、营销渠道和营销组织方式方面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其次要明确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对经济环境的恶化,我国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在政策上并不占优势,市场的无序性是当前旅游市场营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旅游行业需要加强自身的运行机制以应对全球经济化的趋势,加强国际层面的交流、合作。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小旅行社在实施市场营销方案时依然存在职责不清、多方插手、市场无序等问题。加之社会市场营销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在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而近年来,虽然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其自身特点来说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首先,资金供应不足,融资困难。借贷成本较高,影响其融资能力。其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盲目投资,不能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最后,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为薄弱,理念更新较慢,开发进步空间狭小。

面对蓬勃发展的现代市场营销体制,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有挑战。我国旅游行业在经营战略定位上的现状令人担忧。支持和发展旅游行业市场营销是我国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不少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旅游服务信息,以低价位、假优惠的战略拉拢顾客,甚至不惜诋毁其他同类行业的名誉,更有甚者盗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标识,这样的违法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不仅破坏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名誉,更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挑战,最终导致双方利益受损。

在我国当前一些旅游行业中,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旅行社经营。一些经营商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律的控制。造成大量的游客投诉现象,对于消费维权类的投诉日渐严重。由此可见,提高旅游行业的法律意识,规范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体系是我国旅游企业应注意的问题之一。从长远来看,依法办事是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最终只会使双方利益受损,并且会破坏旅游企业的整体形象,阻碍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结论

营销活动的开展,需借助优势媒体以增强营销活动的影响力。聚合力强的网络媒体,往往能够利用自身的人气优势为营销活动奠定受众关注的基础。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章尚正.跨市域旅游开发的必然趋势与联动机制―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汪德根,刘昌雪.安徽省旅游涉外饭店市场竞争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3.冯亚芬,魏少琴等.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

旅游市场趋势范文4

关键词:郊区旅游;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领略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更是一种非常时尚而高级的精神享受。而近郊游因为经济实惠、方式灵活、行程短及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郊区旅游的出现和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开辟致富财源的同时也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郊区旅游市场已成为旅游市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各地郊区旅游市场蓬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交通状况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郊区旅游交通状况差一方面体现在路况差,如有的道路维护修缮不及时,路面狭窄且坑坑洼洼车辆通行困难。有的路面没有作硬化处理还是土公路,导致晴天车辆过后尘土漫天,雨天路面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令喜欢自驾游的游客望而却步。二是没有开通城郊景区的公交线路,不通公交车。公交车是连接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由于没有直达景点的的公交车所以流失了相当数量的潜在客户群体。

二、郊区旅游市场缺乏规划,挖潜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郊区旅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自发的市场状态,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得市场主体行为比较盲目和被动,无力探索市场的潜在发展和后续动力。郊区旅游市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游客能力有限,制约了郊区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

三、卫生状况难以保证

人们在外旅行衣食住行都特别注意安全、卫生。郊区旅游景点的饮食服务业大都因陋就简,餐具没有消毒措施,游客用餐后只用清水冲洗一下。食材摆放随意,垃圾乱丢,既破坏了环境又为游客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四、各级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旅游市场商业行为不规范

近年来,旅游市场纠纷不断,如强买强卖,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假货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例时有发生。郊区旅游景区由于位置偏僻,通讯不发达,交通落后还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加大了各级执法部门监管的困难,提高了执法成本,从而导致了郊区旅游市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了郊区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郊区旅游季节局限性较强,旅游项目匮乏

如我国南方的“油菜花节”、“梅花节”,北方的“梨花节”、“荷花节”、“牡丹花节”还有各类瓜果的采摘节等都是红火一时,一旦过了季节则“门前冷落鞍马稀”。旅游项目匮乏表现在其品种单一,缺乏创新,重复建设,对游客缺乏长久的吸引力。

六、关于发展城市郊区旅游市场的建议

1.改善交通状况,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可由当地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通过向银行贷款或集资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修缮道路,使通往景区的路保持畅通无阻。开辟旅游专线,有固定班次公交车通往景区,节假日可根据客流量的多寡灵活安排车次。

2.加强郊区旅游市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有力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改善郊区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可在景区设立流动洗手间和垃圾站,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加强对饮用水的净化处理,为游客建设集娱乐休憩购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的消费场所。做好景区通讯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持通讯畅通。加强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训练和准备工作,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最大限度的保障游客的安全,保护当地旅游市场正常运营。

3.加强卫生和工商监管,保护游客的身体健康促进郊区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郊区旅游市场因为条件简陋,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卫生准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地卫生防疫 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及其他行政手段多方位多渠道的做好卫生监管,为游客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工商监管部门要对市场做好监管杜绝假冒伪劣商品,防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杜绝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眼前的短视商业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使当地旅游市场得到健康发展。

4.做好统筹规划挖掘郊区旅游市场潜力。

根据郊区旅游市场季节性较强的弱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对当地土特产进行深加工,打造精品旅游。(2)开发四季旅游市场 春季可安排游客赏花踏青,拓展野外生存技能。夏季可开发水上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休闲纳凉的场所。秋季可安排谷果蔬菜采摘,让游客自己动手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季因地制宜建造人工滑雪场和溜冰场,品尝农家饭等项目。此外还可以搞观光养殖业游客可以亲自动手饲养家禽和家畜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3)增加郊区旅游市场文化和科技 的含量,为郊区旅游市场的良好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旅游市场趋势范文5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政策经历由限制城镇化、引导城镇化再到鼓励城镇化的演变过程,城镇化的深化发展对促进就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3年止,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2.6%。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也在不断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为推动城镇化进程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综合协调经济之一,旅游产业不但推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在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幸福指数和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这种发展旅游业的地区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食宿、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服务,使生产、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和居民大量地在此聚集,逐渐形成具有明显职能特色的城镇,这种城镇化的形式被成称之为旅游城镇化。旅游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基于不同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要素,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也是多样的。本文首先对旅游城镇化的理论进行梳理,并以长沙望城的旅游城镇化进程为例总结我国旅游城镇化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今后的旅游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及内涵

旅游城镇化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两者融合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城镇化的内涵理解仍处在不断探索当中,“旅游城镇化”最早由帕特里克・马林斯(Mullins)提出来的,他在对旅游城镇化与其他类型的城市 (工业城市) 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旅游城镇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

国内众多学者在Mullins提出的概念基础上对中国旅游城镇化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各自对“旅游城镇化”内涵的理解。黄震方(2000)提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和聚集,旅游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王冬萍等(2003)将旅游城镇化定义为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人口、资本、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集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内容。朱f等(2006)以桂林为例,基于城市旅游功能角度研究城市“旅游化”,认为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结果,更主要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和演变过程。李璐芳等(2007)从城市旅游角度来描述旅游城镇化,即旅游城镇化是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旅游功能,促进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安传燕(2008)将旅游城镇化定义为:把旅游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的动力来促进区域城市化的一种过程和现象。陆林等 (2009)基于城市化发展动力、模式以及旅游者需求角度,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镇和谐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三、旅游城镇化的模式

模式是指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的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过程。葛敬炳(2007)根据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的不同,区别它们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城市经济总量的大小、城市规模的大小、产业结构的构成、资源比较优势、旅游者类型等方面,最后把我国的旅游城市化分成了三种:资源驱动型、经济驱动型、综合型。王红等(2009)通过对旅游城镇化理论的梳理将旅游城镇化可分为两种方式: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和外延式旅游城镇化。黄郁成等(2009)以江西井冈山为例研究旅游推动农村旅游化的实现模式,认为其实现呈现出三种形式:城市外延扩张、在乡村导入城市、乡村经济城市化。孙莉(2013)认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按照开发对象和开发的城市旅游产品的不同进行分类。

四、案例分析

(一)长沙市望城发展概况

望城是湖南省长沙市市辖区,地处湘中东北部,湘江下游两岸,东临长沙县,南接长沙市区,西至宁乡,北连湘阴、汨罗市。望城区辖5个镇、10个街道,全区面积969平方公里,到2014年人口总量约为55.97万人。目前望城全境已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望城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望城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等行业的发展,并转移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据统计,建国初期望城的城镇化水平只有8.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望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到“十二五”规划结束,望城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0%以上,其中城镇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望城的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一镇一特”的建设理念,2014年获评全省新型城镇化暨城乡统筹示范区。到2014年,望城已建成铜官、靖港、乔口等各具特色旅游小镇,其中靖港2008年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

(二)望城旅游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及模式

旅游城镇化是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镇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的过程。望城在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以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促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望城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城市景观建设得到完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转变。而逐步确立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促进了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关联产业逐渐衍生。望城旅游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如图1。

经过多年发展,望城的城镇化发展形成了以“生态+文化+科技”为核心,依托优质资源,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探索多业态、多形式的模式。因此望城的旅游城镇化的实践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1、红色旅游型

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望城的红色旅游资源有雷锋纪念馆、郭亮陵园等。因此要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将雷锋精神从区域政治思想宣传层面向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转变,将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在内的所有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2、生态农业型

望城的城镇化发展至今,农业产生的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在望城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不容忽视,另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现在的要求,出现种种问题。因此要推动望城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要把农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注重整合土地、农业、乡村旅游三大资源,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并逐步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例如望城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注重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建“现代农庄”,这种创新不仅减少了传统农业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加快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3、历史文化型

历史文物古迹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形式,是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传承,能够激发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具有教育启示和情感寄托的功能。因此加快对望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实现望城旅游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望城有以靖港为代表的古镇资源,有皮影戏、花鼓戏、酿酒、制陶等传统技艺,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因此要在尊重、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融入新元素,设计到不同的旅游线路当中,加快推动望城的旅游城镇化建设。

旅游市场趋势范文6

关键词:长春市;双阳区;养生小镇;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研究背景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但随之而来的空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和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追求健康和慢生活的养生旅游日渐兴起,养生旅游小镇更是以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发展潜力巨大。到2014年底,吉林省老年人口469万,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362万增加107万,所占人口比例由13.2%上升到17%,年均增速超过6%,我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提供的养生旅游小镇的主要客源市场。因此,长春市双阳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原生态的养生旅游村落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是长春市养生旅游小镇建设的发展条件。

二、长春市双阳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分析

长春市双阳区地处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距长春市中心区37km,面积1677.42km2,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8%;下辖鹿乡、太平、双营、齐家4个乡镇,全区总人口38.89万人,占长春市区总人口13.7%。1995年7月双阳撤县设区,是长春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自然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好、发展前景最大的新城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长春市双阳区是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24.7%,人均绿地达到11.5m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区内共有中小河流17条,中小型水库41座,双阳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城镇人居及生态环境的平衡。双阳区域内交通条件较好。双阳区通过长清公路到达长春市中心约37km,从长春市中心沿长清公路到双阳区自驾车约30分钟;龙双公路通往龙嘉机场;贯穿双阳区南北的长双烟铁路,连接京哈和沈吉铁路;长春至双阳城市城市轻轨和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搭建了辐射全区分布合理的综合交通网络。

三、长春市双阳区典型养生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一)梅花鹿观光产业

双阳区梅花鹿产业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是吸引外来游客购物和参观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双阳区梅花鹿的产业有鹿鸣山庄、鹿乡镇鹿产品一条街等地区。2014年,首届中国双阳梅花鹿节在长春市双阳区举办,起到了宣传并弘扬了梅花鹿养殖及中医药养生旅游的作用。

(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双阳湖度假区、北山公园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年接待游客已达几十万人次。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适合开展养生旅游小镇项目。

四、长春市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长春市城郊养生旅游市场,根据调查消费者参加养生旅游的动机前几项分别为:减压放松、锻炼身体、修身养性、回归自然为主要动机,这也正是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内涵所在。大部分长春市养生旅游消费对时间没有较明显的集中时间,因此,对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可以缓解旅游淡旺季的矛盾,对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缓解资源闲置的问题较有效。

五、长春市双阳区养生旅游小镇开发策略

从构成上把旅游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和组合产品和配套产品。核心旅游产品就是最吸引旅游者感受到的优越自然和人文养生环境,组合旅游产品指借助与养生旅游相关的其他类型旅游景点,配套产品是指利用公共基础良好的养生专业接待服务构成的旅游产品。

(一)核心产品

长春市双阳区养生旅游小镇的核心旅游产品有:梅花鹿养殖及中药养生产品。以双阳湖梅花鹿养殖和鹿乡镇养生小镇的医疗园区为核心,有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及景区附近原生态的环境,沁人心脾的空气,有锡伯国及清朝封禁时期柳条边的历史文化传承,为养生旅游小镇提供核心吸引要素。主要产品有养生医疗小院、梅花鹿中医药养生馆、养生健康管理中心等,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老年群体、分时度假者等。

(二)组合产品

长春市双阳区养生旅游小镇组合旅游产品有:温泉养生、农事养生。基于御龙温泉度假村和国信南山温泉酒店等良好度假休闲条件,开发冬季养生、乡村营地、温泉理疗,目标市场是商务旅游者、家庭式、夕阳红等群体。农事养生旅游主要有鹿乡小院、田园体验、香飘果园等,目标市场是公务员、教师、城市白领等消费群体。

(三)配套产品

长春市双阳区养生旅游小镇配套产品有:观光农业、康体休闲。依托国信有机蔬菜瓜果园采摘、黑渔村葡萄园采摘、奢岭草莓、葡萄种植园等原生态的乡村环境,山林踏青、乡村小院、鱼塘垂钓等,目标市场是城市居民、家庭式、青少年等群体。康体运动,依托双阳湖度假村、国信有机蔬菜采摘、双阳湖度假村拓展训练基地等,目标市场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专院校学生等。

总之,长春市双阳区打造以梅花鹿中医养生为核心,以温泉休闲养生、运动养生、农事养生和宗教养生为组合产品,以观光农业、康体休闲为配套产品的养生小镇旅游产品,挖掘地方特色,凸显差异化竞争优势,把核心产品和重点区域开辟为长春市周边旅游的热门线路,以期为吉林省其他地区的养生旅游开发提供发展的适宜路径。

参考文献:

[1]孙瑞丰,张晓雪.长春市双阳乡村旅游示范区主导旅游资源类型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2).

[2]韦浩阳.乡村生态养生度假旅游模式的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