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

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在线监测;联网监控;加油站;油气回收

[DOI]10.13939/ki.zgsc.2015.42.134

油气污染物是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控制燃料油在经过炼油厂与油库、油库与加油站之间的收发以及加油站向车辆加油的多层储运环节中的挥发,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其中以美国为先行、以欧盟为严格。我国也出台了《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等相关标准,对油气回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油气污染排放,环保部“关于加强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40号)明确要求 “2015年1月1日前全国完成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大污染治理督办力度、推进油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加强环保日常监管……”。为此,地方环保部门把“建设机动车环保监管平台,健全油气污染日常监管制度”列入日常工作重点。

由于我国加油站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采取常规的定期检查、现场抽查方式,既增加了环保部门的监管成本,又降低了监管效率。如能对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在线监测、联网监控,不仅可方便业主及时发现油气回收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减少油气污染物的排放,而且能协助环保部门高效、全程、在线完成监管工作,并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符合当前的节能环保的政策。

1现状分析

加油站的油气损耗除了在储油罐的大、小呼吸时会产生外,加油枪在给车辆加油时,也存在着油气排放损耗。对于第一个排放点,一般采取密闭处理方式,由油罐车将油气带回油库集中回收,即油罐车密闭式卸油,又称第一阶段油气回收。对于第二个排放点,一般对加油站的加油枪处理,对加油站车辆加油作业进行油气回收,即第二阶段油气回收。

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就是监控这两个点的油气排放。对于第一个排放点的监控,主要是利用卸油时的流速、油罐的压力变化并辅以视频监控来反映是否操作正确。而对于第二个排放点的监控,则难度远远大于第一个排放点。

加油站由于建设时期不一,投入的加油机品牌、厂商、型号、流量计、真空泵、加油机内部空间结构都不同。对加油机的监控不仅施工难,而且数据采集难,主要难点在于:要实现加油时液相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气相回路的实时同步,用传统的数据采集手段具有一定的难处。如从加油机主板直接读取加油脉冲,则牵涉到和各加油机厂商的商谈合作、加油站业主的售后维保,更有计量、税务部门的报备审批、校准、监督等;如从加油站后台读取,不同厂家软件系统数据库也不相同,出于安全(在加油站原有的设备上添加非本装置厂家的装置,业主不知是否可能影响装置正常工作或造成安全隐患)等方面的考虑,业主存在抵触的心理。

同时,由于目前运营的企业、地方加油站建设年代不同,进口、国产的加油机品牌繁杂,结构也是各不相同;各型号加油机的电脑主板和计量数据接口都由各地计量部门审验校准后铅封,杜绝任何对加油机油路、电脑主板计量部分的改动和线缆的接入等因素,导致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无法满足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

国外加油机在线监测系统以自我检测为目的,不具备信息上传功能,且该系统需要读取加油机内部主板的数据,存在施工难、数据采集难等问题,制约了其在国内的应用。

2解决方案

根据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加油站完成了油气回收改造,但是尚没有成熟的能适用于国内各种品牌加油机改造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为此,南京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附加式流量计编码器技术(该公司专利技术)、PLC扩频数字通信技术、数据实时采集同步更新技术,成功开发了一套可靠性好、性价比高、安装方便、维护便捷、能适用于各种品牌加油机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并可实现远程联网监控。该技术依据原有流量计的原理,直接对液体流量进行计数,完全不需要破坏铅封或读取加油机内部数据,也无须路面开挖、施工、另行敷设线缆,减少在线监测系统的项目施工对加油站原有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系统特点:可在线监控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真空泵运行情况、地下罐及回气管线的压力、液阻、回气管线的油气流量、气液比、卸油时是否使用回气管、地下储油罐、管线系统的密闭性”等。所有系统内数据,通过设备独立自带的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主管部门服务器,供不同权限的用户“实时登录、在线实时查看、历史数据查询、打印、数据统计等功能”。

实时检测装置运行主要参数:气相参数(流量、流速),液相参数(流量、流速),气液比计算,卸油时回气量检测,系统管路液阻检测计算,系统密闭性检测,超范围报警,大数据量储存。在对采样数据进行可靠性、稳定性分析后,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一个加油站减排有机气体的总量,从而推算出地区所有加油站的有机气体减排量,得出相应的经济效益(回收价值)、社会效益及环境改善效益。该系统现已应用于南京市、杭州市及北京市等地区。

3研发过程简介

第一,调查、研究现有的各种检测气液比、液阻、密闭性的方案,从中优选出一种适用于国内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要适用于国内各种品牌加油机的改造,还要最低限度地影响加油机的内部结构,从而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加装。

第二,将优选出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在某加油站,对加油站内的相关监测点安装不同的监测仪器进行监测、调试,并评估不同的监测设备的稳定性,最终选出性价比最好的监测仪器。

第三,根据《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 431―2008)要求,对“液阻、密闭性、气液比因子等相关数据”连续进行手工监测与在线监测系统监控的数据的比对,通过实测数据,考核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的正确性、稳定性(6个月以上,至少每2个月1次),筛选、确定最优方案。

第四,完成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监控并判断加油站及储油库油气回收的使用情况,监测并记录加油站及储油库油气回收的污染源排放情况,预警并提醒用户关于油气回收的使用情况,统计各加油站及储油库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量。

第五,完成联网监控应用平台开发。软件基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分析以及测量监控、网络通信等新技术为一体,能实现加油站油气回收排放环节信息管理、数据自动监测监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及处理、B/S模式信息查询和综合执法等功能,形成一个高端集成的环保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服务于环境监管工作。

第六,最终通过建立一个可靠性好、性价比高的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探索一种安装方便、维护便捷、能适用于各种品牌加油机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解决目前存在的施工难、数据采集难的问题。

4主要创新点

依托关键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国内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在线监测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比对评估,最终找出合适的、最优的、性价比高的方案;并通过联网监控应用平台的开发,为实现油气污染的高效、全程、在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S].2007.

[2]环境保护部.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2007)[S].2007.

[3]环境保护部.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S].2007.

[4]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 431―2008)[S].2013.

[5]熊琳.浅谈加油站高标号汽油营销[J].中国市场,2015(24).

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2

 

1开展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的必要性

 

1.1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是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

 

我国空间地理特征分异性极大,区域间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压力也存在极大差异,环境保护面临极大的挑战。而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建立环境功能区划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环境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划体系、区划方案和管理政策。

 

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定。其目的是基于区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通过辨析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压力,分区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明确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除了注重空间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环境特征外,还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是综合了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集结构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区划形式。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是环境管理“由要素管理走向综合协调、由末端治理走向空间引导”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1.2环境功能区划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在环境区划管理上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国外的区划一般是基于解决现存的某种环境问题的目的而开展的,并且可能应用于环境规划以外的规划建设的指导中。

 

国际上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开展较早,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和新西兰等国,一般将生态区作为区划单元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不同生态地域和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并以此引导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环保局基于土壤、自然植被、地形和土地利用等4个区域性特征,指标提出了水生态区功能区划的方法,它既体现了水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的差异,又体现了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且还实现了从水化学指标向水生态指标管理的转变;2000年,欧盟明确提出要以水生态区和水体类型为基础确定水体的参考条件,确定生态保护和恢复目标的

 

淡水生态系统保护原则。瑞典在2002年通过设计敏感区以及边界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区划依据是不同区域空气污染浓度的差异,利用区划来控制和改善敏感城市环境中由严重的交通污染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并应用于国家级、市级的区域规划之中。另外综合性环境功能区划也在被采用,荷兰政府在第一个国家环境政策计划(MNP)中针对多个环境问题的叠加效应制定了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结合一套环境质量标准、污染削减措施以及土地利用法则,控制环境污染。

 

国外环境分区与我们的环境功能区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似的,皆是在反映区域环境污染水平的基础上实行分区管理,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随着世界各国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发展建立和完善环境功能区划制度,实施分区管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

 

2我国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已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2.1我国环境功能区划相关工作进展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部分城市和地区纷纷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并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区划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引导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发展方向等社会经济环境均衡性发展的思想。

 

为加强水污染防治,我国省级政府主要针对地表水陆续开展了省域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汇总了全国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基本上覆盖了我国所有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为控制大气污染扭转酸雨恶化趋势,1998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SO2*酸雨两控区的划分方案;另外各地在城市环境保护相关规划中都开展了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作为指导城市大气(噪声)环境保护的基础文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生态功能区划,并于2008年7月颁布。“十一五”期间,我国又开展了主体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它是基于不同地区的经济、资源、环境状况的一种综合区划,弥补了很多单项区划的不足,丰富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另外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也分别组织编制了水功能区划和海洋功能区划。

 

2.2我国现有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环境功能区划尽管取得较大进展,但跟世界环境保护的先进水平和我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环境要素的区划进度和精细度不一致,缺乏系统的区划框架。例如大气环境质量区主要由城市自主划分,缺乏国家层面上整体的区划方案;生态功能区划在地方自下而上进行初步划分的基础上,由有关研究机构自上而下进行整合,分区功能定位与边界范围协调都存在一些问题。

 

二是侧重环境质量,缺乏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因素的整体考虑。例如水环境功能区划主要依据是水环境质量,缺乏水生态指标的考虑,也缺乏流域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相关性考虑;目前大气环境质量分区主要考虑。,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更严重的有机物、〇3、灰霾等缺乏管理基础;生态功能区划更多的强调生态系统的调节和供给功能,对生态系统的支持、景观等方面功能考虑很少,过分关注主导功能、对另外一些重要功能的保护被忽视。

 

三是自下而上的区划思路导致分区目标协调难度大。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以行政边界为基础进行功能区划,缺乏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协调的科学基础;从城市和地方角度出发的大气环境功能区划,难以反映区域大气污染扩散和跨界污染控制问题,难以适应区域性、复合型和交叉性大气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的需求。各省市分头开展的生态功能区划分在区域功能定位和边界确定上都难以考虑更大区域生态功能保护的需求。

 

四是基于要素的区划难以适应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需要。目前的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设置更多的是考虑环境要素的基础质量,己不能完全反映各要素界面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及其所形成的复合型交叉性环境问题。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必然需要环境功能区功能定位和目标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主体功能区提供持续安全的环境支撑。

 

五是各专项区划管理职能交叉,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各环境要素的功能区划由环保部、水利部、海洋局等部门应用和管理,环境功能区划存在一定的编制和管理职能交叉情况,功能区划的法律地位不十分明确,缺乏国家层面上的实施法律机制保障,缺乏系统的以区划为龙头的环境管理体系。

 

3我国环境功能区划框架体系的总体构想

 

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目前的实际,以及现有环境功能区划相关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编制和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应把握以下基本认识。

 

首先,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定位应是作为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的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其空间引导作用,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科学、合理、有序的基本空间依据。

 

其次,环境功能区划应是一个“层次”体系,即在宏观层面应是综合引导区划,在区域层面则是要素控制区划,具体而言,就是在同一区域空间,即存在基于国家环境安全需求的综合引导区划,也存在若干针对要素功能控制的区划方案(如针对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大气环境保护的区划方案等),针对不同要素功能区划其划分方法、功能类型、空间范围等可能有较大差异。

 

第三,环境功能区划还应该是一个“尺度”体系,即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区划的方法、范围、作用等亦有所不同,如在国家尺度上,重点关注宏观性的政策引导,区划单元范围相对较大;而在区域尺度(跨省区域、省域、市域),则重点关注要素控制,区划单元范围相对较小。

 

第四,环境功能区划还应该是一套“管理”体系,即要结合区划方案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环境管理措施,涉及法规、政策、标准等,使区划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4关于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实施的几点建议

 

4.1先行开展环境功能区划前期研究

 

就现阶段而言,应以先期完成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为基础,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前期研究中开展环境功能区划的重点专项研究,争取在“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结合不同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和主要矛盾,先行在区域层面上细化环境管理目标,分区设计规划任务和建立支撑保障体系,使环境功能区划首先在区域战略层面落实。同时应统筹考虑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不同地区间环境管理的差异性特征,深刻认识过去“一刀切”管理模式的弊端,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省份实施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对策,针对具体问题,可引导不同区域和不同地方在环境管理思路和方法上逐步体现“个体”与国家环境管理“整体”的差异性。

 

4.2加强区划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

 

根据我国环境系统管理和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需求,需要研究制定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包括区划总体框架、层次与结构、类型体系、控制单元以及尺度控制要求等内容。按照环境功能区划总体框架和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思路,需要研究构建制定和实施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数据收集与融合技术、敏感性与重要性评估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尺度变换技术、区划方案集成技术和分区分类管理的相关技术等。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方法是环境影响主要因素系统分析和环境单项叠加,例如地图叠置法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法。由于环境功能区划需要探讨的因素很多,研究的对象很复杂,需要不断探索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如PRED模型法、模糊聚类法等。

 

4.3开展典型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的试点研究

 

分别侧重各个环境要素(水、大气、土壤、生态等),选取典型区域开展试点研究。研究区域尺度环境功能区划管理目标需求,针对不同区域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水、大气、生态系统等环境特征差异,提出试点地区环境功能区划框架和分级分类体系。建立基于试点地区要素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项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以区域环境管理目标为总领,集成各要素的单项评价空间分区结果,研究各个要素区划集成与融合的技术方法,形成试点地区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总结区划编制过程中,技术方法、指标体系、要素集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科学制定国家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提供保障。

 

4.4注重与现有相关区划的衔接和协调

 

环境功能区划是按照区域或者环境要素为人类活动承担环境功能进行分区分类管理的一种区划体系。要充分吸纳目前各类区划,尤其是水环境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等与环境分区管理直接相关的区划体系基础与成功经验,并且与国家宏观区域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衔接、与国家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要素区划保持衔接。

 

5结论与讨论

 

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实施分区管理和分类指导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环境压力、部分地区环境超载严重的国家,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尤其需要建立环境功能区划制度,实施分区管理、有序开发。

 

借鉴环境分区管理的先进技术,总结我国环境功能区划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我国环境保护所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建立起宏观层面的综合引导区划和在区域层面的要素控制区划框架,改进了目前要素单行区划的弊端,可以为环境宏观政策调控和微观事务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可为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3

10月21日,哈尔滨市城区烟雾弥漫,一些市民感觉气味呛人、眼睛不适。黑龙江省气象台21日了一氧化碳扩散条件气象等级预警信号。据黑龙江省气象台专家介绍,这种天气状况与哈尔滨于20日全面开栓供暖有直接关系,加之气压低、风力小,一氧化碳不易扩散,造成这种天气现象

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的专门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对人类致癌(一级),这是空气污染首次被列入与吸烟、汽车尾气、石棉同级别的一类致癌因素。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空气污染不仅会诱发肺癌,还会引发膀胱癌。

污染的大气与烟草处同一致癌等级

这份报告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组织专家小组,综合研究了国内外最新的1000余篇科学论文后,得出的结论,即认定在户外呼吸脏空气可诱发癌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评估报告被视作“致癌物百科全书”,是致癌性物质的权威科学参考资料。该机构对物质致癌性的评估分为4大类,由轻到重依次为第四类“不大可能对人类致癌”、第三类“无法界定是否对人类致癌”、第二类“可能或很可能对人类致癌”以及第一类的“对人类有明确致癌”。也就是说,大气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险程度已经与烟草、紫外线和石棉等已知致癌物处于同一等级。

该报告显示,最近几年,全球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的人口大国,例如中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数据称,在2010年,全球因空气污染引发肺癌的死亡人数达到22.3万。

报告明确指出,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还会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脏病、膀胱癌等一系列疾病的风险。尽管大气污染物成分以及人们与污染的接触程度因地点不同而差异明显,但这一结论仍适用于全球所有地区。

此前,该机构已经评估了许多存在于在室外大气污染中的化学品和具体的混合物,包括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溶剂、金属和粉尘等。但是,这是第一次专家们把室外大气污染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我们呼吸的空气已经被一些致癌物质所污染。”这一报告的专题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怀尔德博士表示,此次将空气污染归为人类致癌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份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由于空气污染影响范围甚广,采取行动降低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癌症并非单一因素造成

其实,在此之前,空气污染已被证实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但正式公布其会导致癌症尚属首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在本刊参与主办的“科学传播沙龙——空气和健康”主题活动中明确表示,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

“空气污染的加重增加了心肺疾病患病率及发病率,污染程度与肺癌发生率密切相关。”在谈到PM2.5对人体的危害时,钟南山更是强调其对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

“PM值在5以上的话,就可以到达气管、支气管,到1-3微米时,就会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他都会有影响。不单纯是对呼吸系统。”

此次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可以说验证了钟院士的观点。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癌症的发病原理是十分复杂的,并非某单一因素导致。

总体来说,癌症主要是外因(环境)与内因(遗传基因)作用形成的。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中国居民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可

避免。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癌症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原因所致,但这个“环境”是十分复杂的。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告诉记者,比如肺癌就是一种“气”出来的病,不仅包括大气,还包括烟草烟雾、由于房屋装修或装修材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等,还有就是癌症性格生“闷气”。

支修益认为,世卫组织将大气污染列入一类致癌物,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对于政府、医疗研究机构、临床从业人员以及民众都能带来触动。但我们也应当科学看待这一结论,报告中所说的致癌原因并不是绝对地说某一种因素一定能够致癌,而只是一种间接的诱发因素。“比如,PM2.5的颗粒非常小,当它搭载着含有致癌化学成分的附着物进入人体,沉积在肺部的深处,或者随血液等在其他器官上产生影响,再综合其他因素,就可能引发这些器官发生癌变。”

大气污染致癌也要“量化分级”

在提到某一疾病时,我们往往会说某一类人是患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但其实高危人群这个概念并不可怕,因为它并不意味着绝对化,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们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吸烟指数’,如果每天吸烟20支超过20年,患肺癌指数达到400,即每天吸烟的支数20乘以吸烟年限20的所得数,我们就定义这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最终是否会患癌,还跟遗传、基因等其他因素有关,但这一可量化指数的提出,会让一些抽烟的人意识到这种危害程度。”

支修益认为,同样,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我们可能也需要这样一个分级量化的指数,去界定这个高危人群,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个是PM2.5的浓度或者说是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污染的程度。第二就是人接触这种空气污染的时间有多长,比如在北京,每年在中重度污染,也就是PM2.5大于100的环境下待多少天。第三是大气污染的地区,“颗粒物能否致癌与颗粒物上搭载的附着物有关。如果是工地扬尘污染,这个颗粒一般是PM10,这里面一般不会有致癌物质,而是一些不干净的颗粒物吸到肺里。但如果在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集中,或者石化、石油、煤矿等地区,本身颗粒物上就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致癌物质,吸到肺内,进入身体,患病的几率就要高一些。”支修益说。

也许由于大气污染成分的复杂性,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并没有界定这一点。事实上,目前我国也还没有开展相关空气污染与癌症关联性的研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估指标,此外,还缺乏对固定观察人员的跟踪监测,甚至对其进行医学机理研究,以确定大气污染与癌症的关联程度。

在北京地区,也没有大规模空气污染致癌方面的研究,只是做过雾霾天气对于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影响的统计。但由于近年来污染变得严重了,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各界对于这种致癌因素的关注度也就提高了。而对于北京这种大城市,这种环境因素对于癌症的发生有着更多的影响。

健康是治污的最大动力

在报告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院达纳·卢米斯博士通过媒体向大众呼吁:“空气污染是真正具有典型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空气属于每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私人空气,我们共同为它负责。因此,采取集体公共卫生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相比其他污染和致癌因素,空气污染显得更具有不可回避性。“你可以不抽烟,不吃受污染食物,不喝被污染的水,但是却无法不吸被污染的空气。无论是相关机构还是个人,世卫组织的这份报告给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感觉到压力。”支修益说。而在国外,比如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其成功的最大动力,也在于全民性的健康需要。

尽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致癌评估工作的负责人强调,就个人而言,大气污染构成的致癌风险较“低”。但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大气中,生命健康面临的危险系数就会在无形中增加。

9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要求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北京市委常委会本月16日也讨论通过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预案规定根据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对应的预警级别,北京市将分级采取健康防护、建议性污染减排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相应的重污染应急措施。当启动预警一级时,将实施“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停车、停课和冲洗道路”等“六停一冲”措施。

除了相关机构在空气治理议题中加码,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有更多的空间。少开一天车,多采用绿色方式出行;少燃放烟花爆竹,做到垃圾分类;少开空调,养成节约节能的习惯。同呼吸,共责任,治理污染,还我们所在的城市一片洁净的蓝天,在于每个人的配合,在于每个人的点滴行动。

如何在重污染天气保护自己?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公众,在雾霾严重的极端天气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均衡饮食、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注意增减衣物、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减少外出,缩短室外活动时间,年老体弱者和孩子、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更应注意保护自己,外出时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要尽量戴口罩。

3.老年人在雾霾天气时不要在室外晨练,建议只在室内做些简单活动,并减少活动量。

4.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卫生,极端天气期间不利于开窗通风,因此在这段时间应禁止和减少室内吸烟、过度烹炸食品和烧烤等加剧室内空气恶化的做法。

5.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建议老人和孩子少去人群拥挤、空气流

在“绿色北京低碳到底”北京市民节能低碳科普益智竞赛总决赛现场,一名获得三等奖的5岁参赛者用3天时间为获奖者绘制了奖品示意牌。图为活动嘉宾为一等奖获得者、小学女教师王芳颁奖

10月20日下午,在风景如画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激烈的“绿色北京低碳到底”北京市民节能低碳科普益智竞赛总决赛落下帷幕。经过四轮的激烈角逐,来自大兴区庞各庄二小的教师王芳脱颖而出赢得一等奖——一台长安新能源汽车一年使用权。而这场持续一个下午的决赛,对于各位选手和现场观众,也可谓是一次低碳知识的洗礼。

低碳并不等于环保

今天提起“低碳”,想必很多人对此已经并不陌生。在北京奥运会前后,低碳就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城市居民生活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而且衍生出“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概念。“低碳生活”是要让人们把生活中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城市”则表示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

但这些概念等价于环保,或者一定是环保的构成因素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尽管在目前中国的科普宣传中,常有将“环保”与“低碳”混为一谈的趋势,但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源流。“环保”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亦即《寂静的春天》发表之时;“低碳”则是英国人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出笼的背景,是人类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危机,而二氧化碳是这场危机的诱因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院教授毛显强解释说,低碳与环保有一些重合的地方,比如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既低碳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选。但是,低碳与环保也有一些不重合的地方,会出现“环保而不低碳”和“低碳而不环保”的现象。前一种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会因为消耗(来自火电厂的)电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火电厂的末端脱硫设备,则会使电厂电能的2%-5%用于这些设备的运转,从而在环保的同时,加大了电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后一种现象的典型例子是水电站的建设。水电不会产生碳排放,但拦河筑坝的工程,很可能导致大坝周围生态系统被扰乱,也就是破坏了环境。

不过,当我们今天提及“低碳发展”的时候,很显然就必须缩小“低碳”这一概念的外延。或者说,我们只能在“环保”与“低碳”二者的交集内,制订发展的方略。

低碳与发展二者要平衡

“低碳发展”显然并不意味着减缓或者停止发展,而是要选择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让低碳与经济发展二者取得平衡。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走过了碳排放的高峰期,其碳排放水平正在降低,或者至少趋于平缓。”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剑告诉记者,“但在中国,由于国家仍然在成长之中,能源消耗的增加会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出现增长。因此,国家目前采取的控制碳排放的方法,是计算单位碳排放对应的GDP,也就是说,企业每排放1吨的二氧化碳,可以产生多少GDP,并且限制那些高排放而相对低产出的低效率企业。”

在能源供给有限,而且碳排放和全球变暖危机近在眼前的情况下,精细计算GDP背后蕴含的碳排放,是目前看来较为适合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方略。通过算“明细账”,那些创造GDP有限而耗能更多的企业就会浮出台面,并因为高能耗而被关注。

著名环保NGO组织“阿拉善SEE基金会”的一位前项目官员则认为,“低碳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不完美的概念,因为发展经济与产业几乎一定意味着对环境的破坏,消耗资源以及增加碳排放。尽管学界总在呼吁进行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淘汰高能耗的、低效率的企业,但企业在本质上是逐利的,因此除非过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引起民怨,抑或受到了政府的扶持或干预,否则很少有企业会主动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旨在降低能耗与碳排放的技术改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比较好的低碳发展之选,或许是让它们意识到高能耗不仅意味着高碳排放,更意味着高成本,从而主动地改良技术。相比于从环境效益角度出发的说教,让企业意识到降低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利益,或许会更容易让它们自愿着手进行技术的改进。比如说,在上海市,化工企业是耗能和制造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而环保人士在与一些有能力改造设备的大型企业沟通时,便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技巧,也就是告诉它们如果选择更高效的设备,会有效减少企业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同时降低碳排放。由于前者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故而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宣讲,会比单纯的低碳科普宣传更有效率。

以近年来新兴的碳汇交易加以鼓励,也是一种可行的思路。通过出售碳排放指标和减少购买指标,企业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或是降低生产成本。不过,在这一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特别是此前国内尚未建立起碳汇交易体系之时,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虚报碳排放指标的事例层出不穷。因此,如果想要通过碳汇交易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还需要更规范的交易环境和更严格的审核标准。

低碳发展需市民参与

而在日常生活方面,我们同样有可能找到低碳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那便是制订顺乎人性的政策,以便每个人能够主动调整生活方式,将经济利益与低碳统一起来。

台北市前副市长吴秀光曾经讲过一些关于垃圾减量的故事,或许可以为今天制订低碳发展的相关方略提供参考。在刚刚当上台北市长的时候,台北市由于垃圾排放量极大,面临着严重的垃圾填埋场供给不足的问题。为此,台北市改变了垃圾处理费的收取方式,改为由市民购买一种高价垃圾袋并且只能用它装垃圾的方式,以经济压力劝导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减量。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垃圾分类和回收,而不是将所有垃圾一概抛弃,从而成功减少了城市的垃圾排放量,并因为将垃圾资源化,实现了对金属、塑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

但这个故事有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尾: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不法之徒伪造的垃圾袋,而台北市政府一时对这种现象束手无策。后来他们才发现,实施类似政策的韩国,早已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并且给出了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为每个城区准备不同颜色、不同尺寸的垃圾袋,以增加造假者的生产成本,令他们因为感觉无利可图而主动罢手。

有鉴于此,我们不妨在宣传低碳和低碳发展之时,也考虑到其中的经济因素。或者说,当低碳和循环利用资源,意味着节约和更低的支出的时候,才会从每个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来看,中国人传统的重素食的饮食结构,是一种天然的低碳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仍然需要保持,而不要以奢华的、浪费的宴席来炫富。在穿衣方面,少买衣服就意味着会有更少的衣物会被闲置和丢弃;建立纺织废弃物的回收机制,使之重新成为生产原料,而不是被当作垃圾填埋或者焚化,也是一种低碳的做法。在居住方面,不对住宅进行豪华装修,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生活用品,选择节能的灯具和其他电器,都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出行方面的低碳方式是,尽量利用自行车和公交地铁系统“绿色出行”,即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低碳之选。

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4

中小燃煤锅炉既是直接燃烧的耗能设备,又是大气主要污染源。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由于我国锅炉的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燃煤等高污染排放锅炉能耗约占总分散式锅炉总能耗56%,同时,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制约,与低污染和清洁能源相比,燃煤锅炉的能效至少低20-30%。再加上对燃煤锅炉存在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平均运行效率比设计热效率低10%左右,存在锅炉燃煤与设计不匹配,低负荷运行“大马拉小车”等问题,是造成大气雾霾的“元凶”之一。

在2014年,市政府就将完成1167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纳入年度市政府实事项目第一件第一项任务。

为推进燃煤清洁能源替代工作,上海市成立了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建设交通委、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组成的“上海市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小组”。市级主要推进部门落实在市经济信息化委,建立市清洁能源替代推进办公室。

上海市能效中心是市经济信息化委直属事业单位,中心通过参与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承接了市经信委工业节能重点工程项目,成立了“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工作小组”,攻克了锅炉统计难点,强化了节能培,联手了区县推进,审核了锅炉效能,为锅炉节能项目提升为民生环保项目作出了贡献。

如今,在市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推进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上海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经过201 3年至201 5年三年奋战,全市完成5153台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关停。其中,煤改气锅炉占25%;煤改电锅炉占22%;煤改油锅炉占11%;锅炉关停占42%,提前二年完成全市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合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26万吨,二氧化硫约2.4万吨。上海成为全国全面完成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第一家,替代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为可喜的是,2016年比2013年上海PM2.5浓度降幅高达27%,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为上海“蓝天白云”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就推进上海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操作实践作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难点

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替代不仅仅涉及节能技术问题,也涉及到政策规划问题,更是涉及到企业承受问题。主要有“四难”:

(一)统计难

1.统计范围量大面广

全市在役锅炉从地区看,大部分分布在郊区县:行业涉及工业生产,分布在纺织、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冶金等行业;涉及供热等市政公用建筑,如学校、医院等;涉及商业设施,如浴室、酒店、餐饮店等。

2.统计数字难正确

一是承压锅炉由于职能管理手段缺失,则导致统计数字不准。

二是窑炉等非承压锅炉设备以往没有列入特种设备的管理统计范畴,窑炉原来没有作统计。

(二)替代难

清洁能源是指用天然气、电力、轻质柴油、液化石油气、热力、沼气和太阳能等替代燃煤,然而企业难以承受。

一是燃煤高污染燃料的成本低,加上排污费征收和处罚力度小,企业不愿替代。

二是燃煤锅炉改成燃气等清洁能源后,其运行成本也将大幅上升,尤其是燃气运行成本约为燃煤锅炉的3倍,企业不肯替代。

三是遭到天然气管网敷设配套,企业微利需一次性改造投入,企业不想替代。

(三)推进难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抓手,相比先进国家排放标准有较大差距,排污处罚力度小,造成企业锅炉使用燃煤无节制。现将全市市域范围确定为无燃煤区域,并制定、执行更加严格的锅炉排放标准,虽则给予一次性设备补贴,企业投入与付出不成比例,造成替代工作相当艰难。

(四)审核难

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审核工作,不仅对项目真实性、符合性、准确性的审核,而且是一项节能专业技术,核定原燃煤锅炉的额定蒸发量,对上海市大气环保负责;将企业申请补贴额度上报招标方,核准清洁能源替代补贴资金,对企业负责。

二、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措施

(一)深入调研摸底

1.吃透总体思路,深入开展学习

认真学习国务院、上海市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各项政策和总体思路:

一是建立“引逼结合”机制。“引”就是引导燃煤锅炉用户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并给予相应一次性设备补贴。

“逼”就是通过政策、标准,要求用户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并辅以相应的执法和监管措施。

二是建立“区县连动”机制。通过区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形成合力,规范标准、全力推进、严格执法、加强监管。

2.明确完成目标,层层分解任务

根据市推进办的工作要求,到201 5年底,全市要完成2898台燃煤锅炉和窑炉的能源替代工作,并落实2013年至2015年郊区县逐年完成总量的35%、40%、25%的清洁能源替代任务。

3.制定例会制度,搭建沟通平台

每周召开例会,解决实际问题。

4.研究替代方案,部署联动推进

研究“一区一方案、一企一方案”,联手区县解决企业替代工作。

5.主动动态跟踪,强化责任考核

项目工作小组进行内部分工,开展建立锅炉信息库,节能培训、区县宣贯、项目审核等小组,并强化责任考核。

(二)攻克锅炉数量

要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摸清锅炉数量是第一道工序。

2013年上半年,市环保局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质监局等单位对全市燃煤锅炉和窑炉情况进行排摸,统计在役燃煤锅炉及工业窑炉共2943台。

为达到锅炉替代“目标全覆盖、政策全覆盖”,我们对全市锅炉进行“地毯式”排摸,成立了区县推进联络制度,按照“发现一台、替代一台、统计一台”的原则,终于摸清全市锅炉有5153台。

造成锅炉统计数字不实的原因是由于不少锅炉、窑炉没列入统计范畴,成了“黑户口”。

为此,我们通过建立一张涵盖全市主要锅炉详细情况的数据库,在本市地图上一一以红色坐标点对应,替代后以绿色替代红点,每半月更新一次,并有资料反映每台锅炉使用的用途、负荷、运行情况等,不仅完善锅炉信息查询和汇总功能,也为后续更好的组织实施项目供应商与替代用户对接,推动替代工作落地实施。

(三)强化节能培训

编教材强培训是清洁能源替代工作重要抓手。

项目推进工作组充分发挥在节能理论、政策、管理、评价上的优势,编制了燃煤锅炉和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系列讲义和书籍,包括《政策篇》、《技术篇》、《案例篇》、《工业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及节能改造实用手册》,内容包括环保法律法规和锅炉排放标准、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相关政策、技术、案例,受到企业欢迎。

培训是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开展培训分宣传培训和节能技术培训二大类。

宣传培训,请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技监局等领导培训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相关政策,锅炉排放标准,检测等要求培训。

节能技术培训,组织相关技术服务公司、技术专家讲解能源品种选择、锅炉选型、替代方式、替代技术、清洁能源替代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在培训方法上,开展划区培训和到现场培训等,每年培训近2000人次。

(四)联手区县推进

以提升能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己任,因此,走访区县企业,直接为企业服务是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的关键。

从2013年至2015年中,每年先后走访了嘉定区、金山区、奉贤区、青浦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崇明区、宝山区、松江区和部分市区,特别是2015年,一年对接宣贯300多家企业。走访企业,具体做好4项工作:

一是细化目标,落实方案,责任到人。对于尚未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的锅炉和窑炉用户,要求明确改造方案、时间节点和进度,倒排进度,逐台落实;对已明确改造方案的锅炉和窑炉,按时间节点和进度,替代一台锅炉销号一台;对替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协调解决;对缺乏锅炉改造方案的进行现场指导。

二是加强协调,畅通信息,建立机制。猿智县例会制度;对企业存在问题开展专题协调;编辑专报,建立月度完成情况“晴雨表”机制,将当月完成情况及纵向、横向分析情况向市、区二级相关责任人通报,及时预警预控。

三是分类指导,技术对接,搞好督查。对企业分类指导,特别是提高锅炉节能效率、燃气锅炉改造、对尚不能用天然气替代锅炉采用生物质能部分替代方案等,进行多场培训和技术咨询活动,以解决企业清洁能源替代之困难。

四是强化推进,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协助市经信委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推进机制。市环保局加大环保监察执法力度;市发展改革委对多种新型能源供应形式予以明确;市质量技监局加大安全和高能耗设备监察执法力度;市建设管理委加强能源供应服务保障;市国资委、市商务委及市建设管理委、市司法局对所管理的国有企业和部门使用的燃煤锅炉替代进行了专项布置和推动。

2013年至2015年,分别完成锅炉清洁能源替代1036台、1675台、2442台。

(五)审核锅炉信息

一是材料初审。中心成立核查组,由1名组长和不少于2名核查员组成,必要时,核查组还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审核。材料初审,对申报材料逐一核对,对项目的符合性、内容的真实性、替代方式的技术性、补贴额度的准确性等进行审核确认,重点核查企业申请的总蒸发量进行初步校验,并审核关键文件。

二是现场审核。进入受核查单位现场召开现场燃煤锅炉替代会议,采用文档查阅、现场观察、统计计算等方法开展核查工作。核查工作的重点是项目真实性、符合性和准确性,并对有疑义的项目进行重点核查。在核查锅炉过程中,尤其是窑炉和热水炉,约占总量的20%,是审核难点。我们制定了相关炉、窑蒸吨数核定法,即采用铭牌法、公式法、燃料法,折算到锅炉蒸吨数,解决了难题。

三是审核结论。根据材料审核和现场审核结果,出具审核结论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提出拟支持项目、不支持项目、需补充材料待讨论的项目,将企业申请补贴额度上报招标方,核准清洁能源替代补贴资金。截至2015年,上海累计有3098台锅炉设备享受专项补贴资金。

三、对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完成后的建议

上海中小燃煤锅炉5153台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已于2015年底全面完成。煤改气锅炉占25%,煤改电锅炉占22%,煤改油锅炉占11%,锅炉关停占42%,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替代第一家全面完成、替代水平处全国领先水平的骄人业绩。为巩固、总结项目成果,特提出以下3条建议:

(一)建议强化后期执法力度

为巩固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成效,建议市环保局、市质量技监局等有关部门联手区县定期、不定期严格执法,对企业锅炉持续跟踪、抽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以防止有单位存侥幸心理,预防燃煤锅炉死灰复燃。

(二)建议开展低氦燃烧替代工作研究

通过本轮中小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减少分散燃煤使用,使本市二氧化硫等排放指标大幅减少。由于这次清洁能源替代中对于燃气管网尚未到位的企业多采用轻质柴油替代燃煤。因此,建议有关高校、研究所能提前谋划,开展对工业锅炉氨氧化物排放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减少本市氨氧化物的排放。

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5

“行动就在今天,已经刻不容缓;行动就在今天,为了蓝天更蓝;行动就在今天,为了清水更清;行动就在今天,为了美好家园……”

当2011春天有一首名为《行动就在今天》的环保歌曲在一些环保工作者之间悄然传唱时,在中国中南地区长沙市,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早在七年前就开始了行动:2004年选择进入烟气排放领域,2005年瞄准火电脱硫,2006年储备钢铁脱硫技术,随后拓展脱硝领域,日丁上环境咨询……永清环保越跑越快,只用七年时间就后来居上,现业务涵盖大气污染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评估等多个领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烟气排放综合服务提供商。

2011年3月8日,永清环保再度迈出重要一步,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当日股价一度冲高至49.44元,盘终报收48.6元,较40元的发行价上涨21.5%。

逐鹿资本市场,迅速使永清环保具备与国际环保公司同台竞技的实力。在通向碧水蓝天的道路上,永清环保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三维成长“后来居上”

作为湖南环保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永清环保已经成为国家著名的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烟气排放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但倒退七年,刚刚踏入烟气排放领域的永清环保每走一步,都感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们所处行业属于朝阳行业,但由于进入时间较迟,行业发展瞬息万变,面对的竞争对手亦为垄断国企和老牌民企,就像‘后进生’去‘赶考’一样,我们只有依托技术优势,确定新的发展战略与战术,然后奋起直追!”时至2011年成功上市,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仍十分感慨地说。

一个客观的背景是,永清环保创建之际,正是我国生态危机呈现井喷式暴发之时。全国此起彼伏的环境污染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提上国家和各省市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而这,也迅速地在我国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新兴环保产业。资料显示,我国从“十―五”(2006-2010年)开始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加速,到“十一五”末,在环保产业投入方面已经达到1.5万亿,“十二五”环保产业投入将达到3.1万亿,将占据GDP比重的2.3%左右。

白驹过隙,时不我待。永清环保人高屋建瓴,把脉时势,十分清晰地意识到:只有抢抓时间,做大特色,做强优势,才有可能后来居上。

还在2004年初人烟气排放领域时,永清环保人便已关注到当时的火电脱硫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规范火电企业脱硫工作,这一政策意味着680亿元的市场需求。而永清环保正是凭着位处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的长株潭(长沙一株洲一湘潭)地区,占得天时、地利与人和,迅速抢到了一块蛋糕。

但永清环保人的目标并不止于此。当多数环保企业仍在忙于争夺火电脱硫业务时,永清环保又瞄向了钢铁脱硫及烟气脱硝等新兴领域,不断寻找下一个环保“金矿”:从最初的火电行业到后来的钢铁行业,再到有色行业,再到石油行业,永清环保的业务线逐级深入;从脱硫到脱硝,到余热发电、到环境咨询,永清环保的业务领域逐步拓宽;同时,永清环保的服务模式也从EPC到EPC+C,到EMC持续创新,三维成长模式使得永清环保―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

仅用五年时间,永清环保便在环保产业市场的角力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湖南脱硫市场60%以上的份额,稳坐湖南环保产业的头把交椅,并且牵头成立了湖南省大气污染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湖南省内环保企业的协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永清环保在火电脱硫行业排名第九;钢铁脱硫行业排名第一;首创海洋石油平台脱硫除尘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湖南省环保领域唯一列入“双百”工程的明星企业,200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支持做大做强的环保企业。2010年,永清环保取得环评资质,成为国内取得该项资质的少数民营环保公司之一。2011年成功上市后,成为国内环保类上市公司中唯一从事环境咨询业务的公司。

创新驱动“三级跳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在它的背后,必然有着明确的企业目标、执着的创业梦想、核心的竞争招牌。

永清环保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脱硫到脱硝、从减排到节能,成为一家环保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三级跳跃”,便与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密不可分。

“一个区域性的环保公司如何生存发展?我们靠的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杨心竞争力。”董事长刘正军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道破永清环保的天机。

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主题,节能减排催生出上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涵盖火电脱硫、钢铁脱硫、脱硝和合同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而作为环保行业的资本新秀,永清环保现已掌握了包括钢铁厂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海上石油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关键技术、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技术和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等六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其中海上石油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和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技术为国内首创,在余热发电和热电联产领域,永清环保共计掌握了8项专利技术和9项核心技术。正是这些技术,为永清环保在竞争激烈的产业蓝海中分得大块市场蛋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在永清环保人看来,“技不压身”、“一技在手行遍天下”固然可贵,但技术创新价值的最大化,还在于当与别人进行同―项技术比赛时,已提前着手下一项技术比赛时的起跑。

以火电脱硝领域的竞争为例,2012年1月1日,国家关于火电脱硝的环保标准将开始执行,由此将引爆烟气脱硝的2328亿的市场需求。而早在2007年,永清环保就已经掌握了全套脱硝技术,并获多项国家专利,静等市场爆发。

“这种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准备,正是我们的独特竞争力。不仅如此,我们还提前准备了海洋石油脱硫技术、有色冶炼行业脱硫技术,只要国家环保政策到位,别人还在匆忙准备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前抢占了制高点,确保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公司董事长刘正军说。

前瞻性的技术研发优势保证了公司持续高盈利。2007年至2010年,永清环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2亿元、2.01亿元、2.54亿元和2.89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800万元、2100万元、3500万元和4200万元,呈现快速稳定的发展趋势。

上市募资助推“二次腾飞”

三维成长,跳跃式发展,并不意味着永清环保通向碧水蓝天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众所周知,在环保工程服务行业,运营资金与合同营业收入成正比,且运营资金 的进一步增加将对合同收入增长有加速效应。

随着永清环保的事业越做越大,决策层也越来越充满危机感。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成功上市之前,虽然永清环保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执行的业务合同一般维持在10亿左右,但由于行业特点,这些业务都需要先期投入占合同额20%左右的运营资金,所以永清环保单一年度营业收入一直没有突破3亿,主要原因便是运营资金不足限制了公司的合同执行能力。

突破资本运作的瓶颈,最好的捷径便是谋求创业板上市,借助IPO募集资金,提升公司的合同执行能力!正是管理者的这一果断决策,让永清环保在创建七年之后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2011年3月8日,永清环保在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当日发行1670万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

根据永清环保的招股书,首次股票发行拟募集资金1.6亿元,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和补充公司总承包业务流动资金。其中研发中心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夯实企业的技术基础,保持核心技术优势;补充总承包业务流动资金则是为了增强公司的合同执行能力。

永清环保是典型的技术型轻资产公司,研发设计是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成立于2004年10月的科学技术研究设计院(已经成为省级技术中心)现有的研发手段和装备已不适应环保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永清环保将利用募集资金在浏阳工业园公司已购置的场地上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环保研发中心,并配备先进的研发设施、提供充足的试验场地,使研发中心具备进行大规模技术开发和新工艺、新材料研制的手段和条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尽快达到国家级研发中心的指标和要求,引领中国的环保产业。

同时,永清环保的大多数工程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随着国内脱硫脱硝、热电联产和余热发电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今后多数工程项目都将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业务在多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上市募资补充公司总承包业务流动资金,公司资金实力将得以大幅加强,对现有已承揽和即将承揽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营能力得到大幅增强。募集资金的投入将使公司在同一期间具备开展更多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能力,并有利于公司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成功上市后,永清环保再度确定了新的目标,并迅速制定了“提供节能减排环保工程服务和环境咨询服务的国际一流环保公司”的战略目标。在节能减排环保工程服务领域,永清环保将持续专注于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热电这两个细分领域,建立、巩固和扩大行业领先优势;在环境咨询领域,将努力成长为在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永清环保人相信,做一位通向碧水蓝天的领跑者,只有坚持创新,成为创新的攻击型选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永争第一!

关于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范文6

>>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探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简析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点及突破策略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策略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环保产业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建议 推进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当前推进我国环保产业良好发展的对策探析 浅论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制约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摘要:指出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从自发到有序,伴随着环保事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门类齐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基本协调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其中组织制约因素影响力较明显。分析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制约因素细分点,以期促进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现状;组织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9203

1引言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每个领域都要有龙头骨干企业,以这些企业为主体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伴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程度存在滞后性,但是产业整体态势呈现较乐观状况。

2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1节能环保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2.1.1政策导向明确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节能环保政策制度建设力度,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使得节能环保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例如2012年6月,国务院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五位一体”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其产业支撑和技术支撑,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期许和责任。2013年1月国务院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把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作为“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的首要目标。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0亿t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2013年8月,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进入2016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新的节能环保五年规划必将站在谋划全局的高度,在重大环境经济政策、重大节能环保工程和重大节能环保项目方面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由此带来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需求必将更加广阔。节能环保产业正迎来发展的快速阶段。

2.1.2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1)节能标准。我国节能标准体系由6个子体系、41个类别、706项标准组成,其中国家标准377项,行业标准329项。据有关统计,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124项,行业标准143项。2008年先后颁布实施的与《节能法》配套的46项(新制定37项,修订9项;36项是强制性标准,10项是推荐性标准)能效国家标准中,有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全为强制性)、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3项强制性)、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8项能源计量、能耗计算、经济运行等节能基础标准。特别是2012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启动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以来,我国节能标准体系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仅2015年就完成62项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我国节能标准化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节能标准有效实施与监督的工作体系[2]。

(2)环保标准。为贯彻实施新环保法,多项新环境标准已制定或正在制定中,例如,除了组织制定《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铜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钴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镍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指导性技术文件外,政府还积极推进合成氨工业、汞等5项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及味精工业、制药工业、纺织染整行业等7项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编制。新的更加严格的标准也必将大大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2.1.3环境监管空前严格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保法》正式实施。为确实保证这部“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有效落实,环保部又集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4个配套办法,加大了环境监管及污染处罚力度。通过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次数不受限制”、“多项法律措施可能同时适用”等细则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压缩排污企业的违法排污空间。随着配套政策的出台,加上2013年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节能环保监管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013〕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2013\]4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环发〔2013〕14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环发〔2013〕14号)等,配套制度与之前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环保与公安联动执法等共同构筑了严厉的法网,不仅使过去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境监管不足、执法力量不够等情况得到了有效扭转。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企业环境治理投入积极性,刺激了第三方环境治理、环境技术服务等需求,拓宽了节能环保升级改造的市场空间。

2.2节能环保服务市场迅速成长

2.2.1节能服务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增长,从节能空间较小的建筑行业向节能潜力巨大的工业制造业延伸;从为用户提供单一节能技术服务到提供整体节能解决方案;从投资十几万元的小项目到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节能服务公司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据《 中国能源报 》报道,尽管2014年高耗能行业低迷、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节能服务产业仍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650.37亿元,增幅22.95%;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3年的742.3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58.76亿元,增幅29.16%,形成年节能能力2996.15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90.38万t。2010~2014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如图1所示。

2.2.2环保服务市场化进程加快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环保服务业大多以有关科研设计单位的开发、设计等技术为主。20世纪末,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一些以工程管理为主的环境工程公司开始进入环保服务产业,推进环境服务业从单一技术服务转向决策、管理、金融“多位一体”的综合,结构性调整明显加快。在环保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里,环保服务一般占整个环保产业的60%以上,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业只是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3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碳、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发大量社会投资流入产业。近几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以每年15%~17%的速度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消息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3万亿元。

国家推出的各种节能环保行动计划是带动节能环保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主要动因。例如,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大气十条”),业内人士估算,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未来五年在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带动下,包括金融机构信贷及带动的社会投资等,预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的总投资额将达到1.7万亿元左右;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水十条”),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据环保部2015年上半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综述,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环保部运用国际通行模型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元。粗略计算,“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9.4万亿元[3]。

目前,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环保部权威人士表示,“十三五”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在国家强力推进污染治理以及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将出现投资潮,节能环保行业将迎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成为国内最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之一。

初晋华,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制约因素分析经济与管理

3影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制约因素3.1资源配置欠科学,产业发展不平衡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极大地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2012年公布的中国环境保护企业名录中,只有17个省份有企业入选,这些省份中有许多省份入选企业数量不足4家。有些省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顺其自然态势,缺乏规划、没有特色,空间布局不合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不科学④。加上国家战略指导力度不够,行业性和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各市场行为主体自行其是,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造成新的产能结构失衡。

3.2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尽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但总体而言,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技术水平及其装备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弱。政府缺少对于行业旗舰企业的扶植和引导,造成旗舰企业规模小。如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从2004年60家企业,发展到目前的4175家,尽管发展很快,但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只有6家。大多只能提供一种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与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相比处于明显劣势。企业规模偏小一方面将阻碍产业形成规模优势、降低产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会加剧市场无序竞争,导致产业发展环境恶化。

企业规模小相关的问题是龙头企业少。年销售收入超20 亿元的龙头企业寥寥无几,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屈指可数。2006年国家根据当年标准了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有152家企业入选;2012年根据新标准有123家企业入选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呈下降趋势,表明企业发展速度与政策要求不平衡。加强培育并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3.3政策依赖性过强、市场化程度不高

节能环保既是技术行为,也是经济行为。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许多企业人士认为节能可以节省开支,利润相对提高,而环保主要是花钱,没有利润可言,因而环保比节能更没有积极性。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如果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废物,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出去,就没有后续的环境治理问题,整个社会将节省大量资源,获得超额的福利。

激发节能环保产业活力必须让市场说话。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待节能环保问题采取“伸手注意”政策,他们不想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项目、采取新措施实现节能减排,而是一味地向上伸手,要求政府对其污水、废气和废物处理产生的成本买单。有些地方政府迫于国家节能减排压力,往往息事宁人,采用财政补贴等方式了事。政府必须改变过多包揽企业发展的“保姆式”做法,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例如,对当前政府仍主导的环保重点工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尝试采用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对节能服务企业试行的“PPP”模式实施投资和运营。只有确实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克服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才能促使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避免重蹈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2015]16号)[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5.

[2]周新军,黄茵.从经济学角度论节能环保的战略意义[J].中外能源,2013,18(5): 15~20.

[3]岳锋利.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