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文1

一、指导原则

1、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省、市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扩区和调区工作。

2、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建筑容积率、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集约用地标准。

3、产业集聚、特色突出原则。产业发展与市和县产业定位相结合,与现有产业基础相结合,与市和县工业强攻战的战略相结合,与环境保护要求相结合。

二、申报工作程序

1、由县发改委牵头,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确定园区扩区和调区四址范围,完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编制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时报送资料到扩区和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由扩区和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拟文,以县政府名义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园区扩区和调区。

三、调区、扩区规模

1、调区规模共72.4公顷,2006年工业园区在确定四址范围时,将较大面积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划入园区范围内,不可建设用地有72.4公顷(已做土地利用评价报告),需调区至永康工业园。

2、扩区规模共533.3公顷,其中:一是目前园区已完成开发或正在开发的面积133.3公顷(园区已开发400公顷,减去国家审定批准的面积267.7公顷);二是抚八线、抚吉高速下线和永康工业园结合部位,与新老园区集中连片,规划面积约400公顷。

四、工作任务与分工

由发改委牵头,工业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工信委、建设局、国土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和乡、镇、镇密切配合,完成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核算、园区扩区和调区范围、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具体任务及分工如下:

1、完成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核算(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

由统计局牵头,园区管委会负责配合,完成园区近三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单位项目用地产出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核算。

2、完善园区扩区和调区用地相关手续(2012年2月28日前完成)

园区扩区和调区用地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近期开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局牵头,园区管委会、国土局、乡、镇、镇等单位配合,确定园区扩区和调区四址范围;园区管委会根据扩区和调区范围,会同建设局完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国土局积极推进土地规划调整工作,确保扩区和调区的用地符合土地规划要求。

3、完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

通过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完成对园区土地及社会经济状况等的基础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测算,全面掌握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园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推动园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提高园区用地管理水平,为园区扩区和调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由国土局、园区管委会负责完成。

4、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

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园区优越的环境和区位优势,走集约开发、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的发展路线,将园区规划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型工业城区。工信委牵头,组织发改委、科技局等单位根据我县产业布局,结合园区实际,提出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园区管委会根据产业发展方向,负责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5、完成扩区和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

由国土局牵头,园区管委会负责配合,在分析工业园区扩区和调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编写扩区和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6、完成扩区和调区范围区域内的环评工作(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

由环保局牵头,园区管委会负责配合,完成园区扩区和调区区域环评工作,包括完成扩区和调区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及评审、报批工作,并通过省环保主管部门的审查。

7、编写园区扩区和调区申请报告

确定园区扩区和调区范围以及完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扩区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后,由扩区和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总,并编写园区扩区和调区申请报告后报县政府,最后由县政府上报市人民政府。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园区扩区和调区是县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振兴现代工业经济战略,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园区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园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县经济社会的重大举措,各相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园区扩区和调区的要求上来。

2、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工业园区扩区和调区工作领导小组。

3、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

县发改委、园区管委会、工信委、建设局、国土局、科技局和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汇报园区扩区和调区的进展情况,争取园区扩区和调区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文2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省“两圈一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不断加快,区抢抓城市东拓和重点项目建设机遇,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争当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排头兵的战略选择;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现

代新城中心的关键所在;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发挥区区位优势,构建“双轮驱动”产业格局,建设“四区一中心”,实现我区科学发展、率先跨越的重要支撑;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区核心竞争力,建成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

二、总体要求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包括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应放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上,专项规划包括《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区旅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区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区文化产发展专项规划》以及《区总部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在可行性论证分析、编制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以现代物流、商贸旅游、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和总部楼宇经济为重点的《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是:

(一)实用。编制的规划是详规和实施性规划,不是研究性规划,更不是概念性规划,要尽量避免空洞理论和概念,内容上必须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做到有较强的指导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清晰。专项规划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规划中涉及的目标定位要科学合理,指标应以统计部门或行业统计指标为依据。任务要明确,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产业布局要清晰,各专项规划必须有明确的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图(表)。

(三)有效。要特别突出规划的有效性。规划编制要获得两个方面的认可,即要获得市场主体认可,产业目标、思路举措都要符合市场发展要求;要获得市政府认可,要加强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省市行业规划的衔接。各规划要获得市级相应主管部门的审查认可。规划的项目要纳入市级项目库,产业定位、发展目标要获得政府和市场认同,产业和项目布局要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协调一致。

三、编制原则

(一)规划编制要体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突出市场主体和主导地位,头脑中要始终有一根“市场经”。要广泛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搏,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拿思路、出措施、想办法,切忌凭空臆断、不切实际,把政府和规划编制者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市场,充分体现政府通过规划实施科学引导,推动服务业科学发展。

(二)规划编制要体现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同一区域应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坚持立足我区实际,与西陵区进行充分比较,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路子,在产业规划、发展定位、思路举措等方面,按照“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积极扶持优质产业、重点项目、特色区块和潜力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规划编制要立足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要进一步拓宽规划编制的思路视野,同类性质产业既要同市内发展较好的区县进行比较,又要同省内外同一产业发展领先的地区进行比较,在充分比较中找准自身的优势,紧扣自身优势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努力提升发展质效。

(四)规划编制要体现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原则。顺应产业发展融合的趋势,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的格局,强化服务业内部和行业的协调和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五)规划编制要体现共同编制的原则。各行业主管部门在选择有实力、有影响、有资质的设计咨询机构主持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组织、带领设计咨询机构人员深入市场、企业、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共同做好前期调研、项目谋划、规划起草、论证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不可委托了事,“甩手”规划。调研市场主体的面要尽可能广泛。

四、注意事项

1.各责任单位在选择规划编制单位时,要拓宽视野,尽量选择接触实际工作较多的设计咨询机构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院校专家学者,增强规划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避免不切实际、空洞的学术性规划。

2.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前的调查研究工作,与组织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市场开展调研,与市场主体面对面座谈,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见,切实闭门造车、凭空构想。

3.规划专班人员要认真学习、研究、吃透市级各项已有行业规划,特别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学习,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4.各专项规划对本产业的发展定位要高度准确,发展目标要科学合理,切合区现状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能够获得各方面的一致认可。

5.各专项规划要认真分析、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能够支撑本产业发展目标的项目,对规划出来的项目要进行充分论证,力求切实可行,能够纳入市级项目库并能付诸实施。

6.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规划与市级相关行业规划的对接,要积极与市行业主管部门衔接、协调,将专项规划纳入市级行业规划的延伸规划,推动专项规划实施。

五、规划大纲

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20年,近期至2015年,远景至2020年。本着务实、科学、简明、实用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规划的主体框架:

(一)规划背景(包括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环境、未来供需预测等内容)

(二)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规划原则、目标定位、发展方向等内容)

(三)产业布局(在参考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调研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各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并说明产业布局的理由,形成产业布局图)

(四)主要任务(包括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建设内容等)

(五)项目规划(在充分论证、前期谋划的基础上提出各产业发展的项目库,形成项目简介和项目分布图)

(六)实施建议(包括对全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议)

(七)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市场环境、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六、责任分工

1.区发改统计局:负责编制《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2.区商旅局:负责编制《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区旅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区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3.区卫生局:负责编制《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4.区文体局:负责编制《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5.区招商局:负责完成《区总部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七、实施步骤

专项规划编制分为前期工作、起草衔接、审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2年5月至6月)

1.选择设计咨询机构,组建规划编制专班(5月上旬)。各规划编制责任单位自主选择设计咨询机构,同时从本部门本系统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

2.编制工作培训(5月上旬)。由区发改局负责邀请省、市规划编制部门的专家,对各专项规划编制专班人员进行一次规划编制业务培训。

3.搜集、学习相关材料(5月上中旬)。用半个月时间,由各责任单位牵头,搜集与相关产业发展有关的市区发展规划、调研报告、领导讲话、工作计划等资料,组织编制专班人员系统学习。特别要学习吃透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重要文件,做到胸中有数。

4.开展调查研究(5月下旬至6月下旬)。大致安排1个月时间,由相关责任单位会同规划单位深入街乡、重点企业、项目单位,围绕产业发展现状、现有基础条件和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未来市场供需预测、存在困难和问题、现有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相关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开展实地调研。要尽可能扩大与市场主体面对面研究座谈的面,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广泛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在汇总梳理调研成果的基

础上形成规划编制大纲。

5.考察学习(6月中下旬)。用10天左右时间,各责任部门牵头围绕规划编制的相关事宜,组织规划编制人员赴省内外相关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观摩考察,比较、学习、借鉴各地好的理念、做法、措施、政策等。

第二阶段:规划起草(2012年7月9月)

6.集中撰写规划(7月)。大致安排1个月时间,由各责任单位、设计咨询机构组成的规划编制专班集中撰写专项规划。

7.广泛征求意见(8月上中旬)。大致安排半个多月时间,由各责任单位组织邀请所属产业上的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代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征求对专项规划初稿的意见,并反复修改完善。

8.行业主管部门初审(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大致安排1个月左右时间,由各分管区长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邀请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发改、规划、土地及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市场主体代表对各专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并定稿。

9.综合规划编制(9月下旬)。在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由发改局组织专班人员,修订完善现代服务业综合规划。

第三阶段:综合评审及(10月-11月)

10.综合规划市级评审(10月)。大致安排1个月左右时间,由区政府邀请与规划编制相关的市直部门,对综合规划进行联合审查,与市有关规划进行对接,并争取纳入市级规划的延伸规划,有关产业项目纳入市级项目库。

11.区政府审定规划(11月)。区政府对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予以审定并对外。

八、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靳鹏同志任组长,相关副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统计局,陈立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专项规划编制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专项规划责任单位也要成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局长为第一责任人。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文3

【关键词】借鉴经验;探究动漫产业;发展策略

日本作为动漫产业强国,其动漫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条成熟、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仅就动画产业来看,日本动画作品因构思精巧、设计独特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烈的追捧。据推算,21世纪的最初几年,整个世界的动画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日元(约237亿人民币),日本制造的动画占整个市场的65%。日本自1917年起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日本动漫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动漫强国,堪称为举世瞩目的奇迹,其中必有大量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山东因毗邻日本,双方交通便利,文化交流与合作频繁,更兼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发达的区域经济以及九千八百万人口构成的广阔的潜在市场做支撑,因此我省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快速发展我省的动漫产业。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总体形势

我国动漫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一点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发展过程已经得到证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4371美元,因此可以说,我国整体进入了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性特点更加明显。

我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认识到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动漫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并首次将动漫产业提升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动漫产业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当中发展速度最快、市场参与程度最高、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中率先走向产业化和实现跨行业品牌运行的先锋板块。根据文化部动漫产业专项调查数据,我国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从“十五”期末不足20亿元,2009年已达64.3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了80亿元。我国的动漫产业正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动漫产业日益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尽管我国动漫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动漫产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电视动画一头独大;动漫产品质量普遍不高,缺乏精品力作和品牌形象;市场环境不甚理想,创意和知识产权难以获得有效保护等等。”面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如何乘势而上,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大繁荣,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归纳、借鉴,使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迅速上新台阶。

二、山东省发展动漫产业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动漫产业的发展较快,2007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新闻总署分别在济南、青岛、烟台设立了三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标志着山东省动漫产业发展格局的初步形成。但是山东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国内其他省市对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统计不完整,发展目标不明确

由于受到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综合思维的影响,我国虽然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是,至今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还是无据可查,找不到客观、翔实的数据描述。2010年,文化部开展了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这是国家统计局批准的首次针对动漫游戏产业的专项调查。截止目前,文化部尚未公布动漫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山东省动漫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涉及的载体多、环节多,加上管理部门众多、条块分割,没有动漫产业发展的相关准确统计数据。因此,难以制定出明确的、量化的发展目标。

2.人才外流,人才匮乏,后劲不足

山东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从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可知,在全国开设动漫相关专业的院校数位于前列的省份是江苏、山东、广东和湖南,院校位数均在70所以上。可是,2009年《山东文化蓝皮书》中明确表明“人才匮乏是制约山东动漫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书中还表明“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济南市本来就不多的动漫技术人才大量流向上海、杭州、广州、厦门等南方发达城市。”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一方面是培养动漫人才的大省,另一方面又因动漫人才紧缺已经影响到我省动漫产业的发展。如何解释二者的矛盾,是我省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出现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理念落后于时代,还是我省未能为优秀人才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值得我们深思。

3.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品牌

山东省的动漫企业和国内大部分省市一样,由于起步晚,动漫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根据山东省工商企业登记处的数据,截止2010年6月底全省共有动漫企业364家,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这些企业绝大多数经营项目是外包网络游戏和动画广告,具有自主品牌的不到10%。由于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因此很难创造出知名品牌。以青岛为例,获得《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的仅有两部,即《海尔兄弟》和《轻轻松松看奥运》。

三、借鉴日本经验发展山东动漫产业策略

纵观日本动漫产业的百年发展历程,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再结合我省实际,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我省动漫产业。

1. 高度重视、立法保护、明确发展规划

山东省动漫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应借鉴日本经验,高度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日本政府把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内容产业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首先由国会立法,批准通过《知识产权基本法》和《内容促进法》,为日本发展内容产业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其次,成立知识产权战略本部,由首相亲自挂帅担任部长,把内容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事务,统筹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计划。而且在制定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时,多用数字表示。根据日本财团法人数字内容协会所编制的《2006年数字内容白皮书》可知,2006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制定“新经济成长战略”时,把内容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的服务产业的一部分,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18.7万亿元,能解决200万人的就业问题,今后10年间,市场规模增长37%,就业率增长8%。因此,为发展山东省动漫产业,应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动漫产业发展总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整合一批动漫产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管理人员,在对山东省发展状况进行翔实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山东省动漫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山东省动漫产业经过“十二五”的建设,能够赶上或超过国内动漫产业大省,走出国门。

2. 营造环境、加强培养、持久发展

如何缓解山东省动漫产业人才紧缺的局面,是我省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日本动漫人才的培养机制具有明显的特点与经验值得我省借鉴。

首先,日本重视动漫人才的培养,在政府有关发展动漫产业的报告书中,几乎每次都提到人才培养的问题。其次,日本动漫人才培养方式灵活多样,既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又有各种形式的短期讲座和培训。再次,日本动漫公司员工的培训多采取师徒培养方式进行,以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此外,日本非常重视动漫新人的培养。日本很多动漫大师都是在初期从事动漫创作时获得日本政府、财团和基金会的资助,才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要发展山东省动漫产业,既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又需要建立动漫人才激励机制,用政策引进人才,用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出新人和培养新人,确保我省动漫产业持续发展。

3.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打造集聚区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向前发展,长三角地区正成为中国动漫的核心集聚区。山东省动漫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不仅济南、青岛、烟台已建立3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而且将美国Power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引入山东,完成投资30亿元人民币,带动了山东本土动漫企业的发展。尽管如此,山东省的动漫产业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仅就两批共269家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占有量来看,江苏省共有44家动漫企业通过认定,可享受五种税收减免政策,而山东省只有2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山东省应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同时应发挥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充分挖掘文化素材和文化底蕴,确定发展目标,借鉴日本“秋叶原”的发展经验,打造山东省成动漫产业集聚区,进而向大省、强省迈进。

日本的“秋叶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日本最知名的电器街,1997年后,在短短的数年间,从电器街发展成电脑街,再从电脑街演变成如今的动漫及衍生产品的综合街。日本政府充分利用了日本社会由“大众消费”到“个人消费”的契机,在秋叶原建成动漫创意园区,将秋叶原打造成为当今日本最活跃的动漫创意群之一。根据国际观光振兴机构2003年的调查显示,外国旅客中有7%来参观过秋叶原,而且这一比例仍处于不断上升中。如今,秋叶原不仅成为日本重要的动漫创意产业区,而且还成为日本的新兴旅游景点之一,为日本旅游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面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山东省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并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借鉴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实施计划来推动山东省动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常庆.《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卢斌,郑玉明,牛兴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

[3]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

[4]张华..山东社会蓝皮书.(2009)[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5]顾列铭.日本卡通占领全球动漫版图的60%.(中国经济周刊).

本论文是山东省文化厅2010年度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1002044。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文4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要求,切实组织好《XX市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持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打造金山银山三篇文章,为我区全面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秀美山川新XX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相统筹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基础,科学设置“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林业转型后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等上位规划,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确保规划适应新时代要求。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既要全面统筹林业各方面,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滞后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措施。

3.坚持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坚持未来五年甚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和易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要听取基层单位、涉林企业及林农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主要任务

系统总结XX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林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营造林任务、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等目标指标;确定“十四五”期间深化林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制定实施“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二)责任分工

1.生态保护修复股。牵头推进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单位;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林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相关课题调研报告,整理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及规划评审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财务股。负责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3.森林资源管理股、森林防火股(办)、森防站等相关股室(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领域和调研工作安排,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报生态修复股收集汇总。

4.南阳国有林场、区国有林管理所、区种苗站等直属单位。根据单位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及项目进度,充分考虑“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方向,撰写本单位“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报告,并报生态修复股汇总。对全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5.规划编制单位。具体规划编制单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生态修复股按程序落实。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期限为:2020年12月-2021年7月,分为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成果编制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6个阶段。

(一)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20年12月)

制定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部署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股室和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和资金需求等基础材料及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二)开展专题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

围绕《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确立3个调研课题方向,分组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2021年2月底前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汇总。

1.推动林业转型,实现“十四五”XX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课题组组长:施广,成员:岳映强、曾冬、毛中友、胡昭、李文铭

课题任务:精准分析XX林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准确研判国家林业政策走势和重大机遇,对接林业改革方向,确立林业转型思维,研究提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

2.建立“十四五”林业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保护体系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吃透国家、省、市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提出“十四五”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在专题调研进行的同时,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单位招标。

3.“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对策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全面分析“十三五”XX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把握林业金融、资金等政策走向,提出“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途径。

(三)形成总体思路阶段(2021年3月)

完成规划编制单位落实。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在汇总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发展相关政策,撰写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后提交规划编制单位。

(四)编制规划大纲阶段(2021年4月)

深度剖析国家、省、市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上位规划和区级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大纲,召开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后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五)成果编制评审阶段(2021年5-6月)

2021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关股室、直属单位、社会各界等意见建议,召开第二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6月下旬,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订形成规划成果稿。

(六)规划成果报批阶段(2021年7月)

2021年7月,完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编制,按程序送审报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林业工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生态修复股、森林资源股、财务股、森林防火股(办)、区森防站、XX国有林场、区林管所、区种苗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附件),下设办公室于生态修复股,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成立咨询专班。

邀请省、市、区林业科研规划领域专家、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员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林业乡土专家代表等组成专家咨询组,为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等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文5

各位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山区综合开发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发展。结合我乡具体实际,始终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实施为载体进行了农村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规划情况

1、项目规划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烤烟、林业、生猪三大产业群体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规划,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最终达到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项目规划情况

(1)烤烟产业

20__年规划建设太和村民主水库提灌工程1件,红谷村下片桩灌工程1件,建设卧式密集型烤房54座,烟区公路15公里。

20__年建设卧式密集型烤房42座,育苗基地4群。

20__—2015年,建设卧式密集型烤房72座,烟区公路建设13.67公里,育苗设施7座,争取150台35匹马力的中型机械补贴项目。

20__年重点争取解决清河小朴寨、杨柳苤菜凹、黄家余家、__村__地四个提灌站建设,解决6000亩烤烟用水难问题。

(2)林业产业:2015年核桃种植项目达3.5万亩,打造生态品牌上重点争取雪山林场生态旅游项目及省级公益林建设项目。

(3)生猪产业:结合乡情合理养殖,力争打造品牌,以生态高质赢得市场,2015年建成养殖示范小区7个,每村1个。

(4)水利交通电力:

水利上重点是争取实施柳沟水库、小箐水库、上下黄鳝沟水库、民主水库的除险加固和防渗项目工程,争取老平地——小箐沟渠支砌工程及搬旧寨坝塘等除险工程。争取国债人饮项目,解决15000人饮水困难问题,目前上级批复的7000多人的国债人饮项目工程正在实施。

交通上重点规划争取__地——大土地——杨柳——梨柴寺、茨桶林场岔口——思索邑——段家松林、太和街——岩子头——高家寨、梧木桶——茶花箐——雪山林场、红谷——菠萝登岔口、太和岔口——大平地、清河——大河口——保场7条道路硬化工程。

电力上争取910户农网改造项目,使农网改造率达100%。

(5)教育文化:

20__年规划建设中心校教学楼1幢,20__年规划建设__小学综合用房1幢;20__年规划建设黄家小学教学楼1幢;20__年规划建设中心校学生宿舍楼1幢;20__年规划建设太和街文化活动楼1幢。

(6)新农村建设:完成茨桶村塘子坡、__村竹林小寨子、杨柳村平头山、太和村新寨4个自然村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按“四村”建设目标和“十个有”的建设内容进行编制。同时做好集镇规划,重点实施好太和集镇发展规划和杨柳集镇改造规划,做好__、清河两条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产业发展情况

1、烤烟产业

20__年全乡完成360万斤收购任务,实现烤烟生产总值2607万元,比20__年增长27.8%,户均收入达8169元,比20__年增1536元。目前全乡共建有水窖3000多口,桩灌工程9件,受益面积达上万亩。20__年总投资1175万元的5件桩灌工程已投入使用,完成了1200座智能化烤房和4群烤房群建设任务。目前20__年烤烟生产第一轮摸底已完成。

2、林产业

全乡目前共有林地5966.7公顷,活立木储积方量45.8万立方米,种植核桃达19000亩,基本达到人均1亩。20__年新植核桃面积5000亩,在林改工作方面,完成权属落实96个村民小组,确权宗地28950宗,确权面积86531亩,调解林权纠纷141起,调处率达97%。

3、生猪产业:1—9月份生猪存栏19210头,比上年同期增10.41%,出栏13530头,比上年同期增7.77%,品种改良工作进展顺利,7个人工授精点运行正常。

4、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不足。烤烟、林业、生猪等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项目扶持政策,就目前而言,产业发展政策与实际发展需求差距很大。

(2)劳力投入多、物资成本提高、比较效益下降已严重影响产业的良性发展。

(3)产业基础设施较脆弱,道路睛通雨阻,水库、坝塘严重带病服役等现象比较突出。

(4)大量劳动力外出,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形势发生严重的劳力相争,产业发展形势任务在劳力投入上已力不从心。

(5)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技术力量单薄,项目规划编制质量不高。

下一步措施:

(1)提高认识,高度统一全乡干部职工思想,树立支柱产业抓死、其他工作抓细的思想,倡导培养产业感情,有感情的产业才是有希望的产业,产业各方要有产业情结,才会形成全乡上下围着产业干、产业围着感情上的创业干事氛围。

(2)在上级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帮助下,乡里力所能及地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干群积极性。

(3)加大技术培训与落实工作,主要是对三项产业的技术上抓规范,提高技术含量,促进增收。

(4)针对劳

力相争现象,要加大农机科技推广、推进烤房群建设等工作,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5)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超前规划,借山区综合开发机遇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三、片区综合开发的建议

1、作好规划,体现实效性。根据规划需求争取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紧跟规划,建好项目储备库,做到有规划、有项目、有实施,避免规划空“规”,实效性体现不出来。

2、巩固支柱产业地位,要有好的产业发展机制,支柱产业要大扶持才会大发展。

3、土地流转、集镇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级!探索试验,同时相应成立农村改革与发展调研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超前地充分研究我县农村发展的立足点、寻求突破口,做到有破有立。

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成为西部省(市)区不约而同的追求,为此,西部各省(市)区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从2003年起,云南率先设立每年3000多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艺创作基金。

2005年起,重庆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文化产业发展。

贵州省2006年8月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0万元以上,到2010年,将增至2000万元。

2007年11月,青海省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首批856万元专项资金已全部下达。

甘肃省从2008年起,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

2008年6月,宁夏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8年4月,四川省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设立文化产业品牌扶持专项资金。以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成果向优势文化产业品牌转化。

从2009年起,自治区政府将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启动和文化创作专项资金2500万元。

2008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第四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共推出重点文化项目632个,涉及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动漫等领域,项目投资总额约2452.8亿元人民币,大会合同资金总额突破80亿元。其中,合同成交总额58.77亿元,集中签订文化产业项目43个,累计总投资达51.2亿元:大会现场交易总额为5700万元,各代表团上报合同意向总额为20.69亿元。

这一切表明,西部各省(市)区文化产业正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呈现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西部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西部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问题的梳理

首先。产业发展规划缺陷较明显。现在,西部很多省(市)区都先后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较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但是仔细观之。不少规划存在明显的缺陷。

第一,规划或纲要制定前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不足,造成对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市场以及优劣势等背景和现状认识比较粗浅,影响了规划的实际执行效果;

第二,在规划或纲要的具体内容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的论述性内容比重偏大,而对于文化产业的结构、布局等决定规划可行性的内容相对较少。

第三,缺乏广泛论证。一些发展规划没有经过广泛讨论和论证。规划虽经政府部门,但其权威性不是很高,其实施的可行性可想而知。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制定了一个思路明晰、目标明确的发展规划。早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韩国政府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文化立国战略首先被他们提出来作为国策。韩国政府引导并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将目标瞄准国内需求。而且将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瞄准了具有类似的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并迅速取得极好的市场回报。

当前,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资源的底数、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业资本的积累都还处在一种初级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畸形发展。基于这种现实,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尤其重要。

其次,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起点低,经营单位众多,但集约化程度低,支撑文化产业发展软硬件系统跟不上,市场化程度严重滞后。

以报刊业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西部所有省市区发行的报刊共计1663种,而北京和上海两地就发行报刊3055种,相比之下,西部不但数量少,质最也较差,实力较弱,性质趋同。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看,东西部文化企业之间的资金实力的差距和获利能力上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西部现在有些县级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很少活动,或由于经费紧缺出租以作它用,或由于长年失修无法活动。多数新华书店主要是以发配中小学生课本为主维持现状,有些乡镇连文化站也没有,有的文化站有牌子,却没有场地和管理人员。村级既没有文化活动站,也无文化活动联络员,更无从谈起文化产业经纪人的产生和发展。由于文化设施缺失落后,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市场支撑,难以真正做大做强。

第三,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部各省区市的文化产业机构都程度不同地有所增加,社会所办的文化产业也发展迅速。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仍然把文化建设归属于政府独家行为,难以接受文化产业的市场经济概念,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多渠道发展西部文化产业的氛围尚未形成。由于大多数文化产业经营主体脱胎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主要还是按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管理运作。机制上的不完善,严重地阻碍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发达国家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并形成了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

当前,西部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显然落后,以市场为目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考虑,还停留在朦胧状态,用抓文化事业的行政运作模式去硬性规定,实际上抑制了文化市场的发展。

比如,工艺美术品产业以前是甘肃省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强项,1987年甘肃省工艺美术工业总产值曾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23亿元,出货值达到8250万元人民币,居西北地区首位,雕漆工艺品产值占全国同类产品的5.4%。名列全国第七。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总体发展规划,近年来甘肃省工艺美术业发展却极其缓慢。

最后。西部各类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匮乏。美国和欧盟国家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较为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对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用专业人才来支撑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美、日、韩等国的文化产业繁荣,可以归纳为一整套围绕着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工业化、商业化运作体系的形成。在这个体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人才:创意人员、制作人员、经纪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每一种人才的培养都有其特殊的培养方式。

目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危机,不仅表现在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和层次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为致命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

西部民族地区的知识创新。在西部,尤其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缺乏像张贤亮、杨丽萍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制约西部文化产业落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对策的提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西部各省(市)地区在今后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加快构建文化市场混合经济结构。

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文化资源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相对于市场的文化需求也是稀缺的。因此,在开发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就必须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一般有市场调节、计划调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三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只能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但是,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更不是文化产业,它仅仅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供给和保障。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从文化产业生产的第一环节即创新开发文化资源人手,把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商品化作为文化产业生产全过程的重要手段;其次是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受大众喜欢、有文化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再次是开发生产多种衍生产品,打造文化产业链;最后,利用文化市场和知识产权等将这些文化产品和衍生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里,使各种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获得最大的效益。

有鉴于此,西部要抓住当前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西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依托相关政策,大力构建文化市场混合经济结构,提高综合创新开发文化资源的水平和效益,围绕核心文化资源,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将文化产业的链条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同时进行全面扩张,使文化资源的能量和优势迅速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的优势,从而加快西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2、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场能够促进各类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当前西部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例如,资金市场、设施市场、人才劳务市场、中介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急需建设和发展。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西部地区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例如,目前西部文化市场存在的侵权盗版屡治不绝。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向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是根本原因。没有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发展,其他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没有基础和依据;反之,文化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又制约着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性,必然造成各文化市场门类相互制约的局面。特别是文化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的核心,需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西部各省(市)区政府一方面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使市场上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丰富多彩、受市场欢迎;内容上健康向上,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

3、科学规划,品牌第一。

文化品牌的显著特点是既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价值。为此,要从全局出发,注重考察那些既能显示西部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又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成份,确定文化品牌运营的战略目标;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运作,集中力量培养优势品牌,组建文化支柱产业。

纵观国内外许多品牌文化产品,往往都是从开发某一文化资源人手的。如美国好莱坞近几年的大片《哈利・波特》、《断臂山》、《钢琴师》等,都是开发畅销小说资源的成功例子。我国的一些电视剧如《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色・戒》、和《集结号》等轰动市场的电影大片,也都是根据文学作品资源再创造出来的。

近年来。云南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并打造出像《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这样的文化精品。广西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从2005年推出4年多来已吸引260多万名观众,票房收入达5亿元。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特等五个城市巡演,观众反响热烈。

可见,正是在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开发的基础上,这些文化品牌才最终取得极大的成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打造文化产业同。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集群。

与其它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如好莱坞影城、迪斯尼乐园、巴黎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会、俄罗斯的国家芭蕾舞团等文化经济产业,既宣传民族文化和人文价值观,又创造着巨大的经济财富。我国西部各省(市)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得天独厚的基础。

例如,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作为一个尚在开发建设中的以旅游文化产业为支柱的城市新区,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文化项目的开工、建设、完成,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其文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显现出井喷式增长。2008年一季度,该区人区文化企业数,展会数量、规模、效益,文化产品产值、效益,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税收等指标平均增速均达120%以上,实现财政收入8400万元,同比增长236.9%;引进外商投资近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2.9%。

另据了解,四川文化系统2008年s・12地震后重建的79个大项目中,40个属于集群式发展的文化产业园打造。2008年12月28日,“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成都开门营业。它是一块“创意产地”,会引来国内知名创意机构纷纷入驻;在行家眼中,它是四川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一次尝试,就像北京"798艺术区”一样,会成为产业孵化、产业投融资、创学教育、国际交流的新平台。

三、小结

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规划”,随着该投资规划在民生工程上的逐步落实,国民购买力得到增强,对文化消费必将产生进一步的需求。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发展区域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群,这表明在国家层面上,除了强调一般意义的产业形态之外,开始注重地区的差异性,尤其是西部地区,破解了以往文化产业政策“一刀切”的现象。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必将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投资热潮,西部各省(市)区文化产业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如何根据当地的客观条件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规划和决策,无疑成为西部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彭岚嘉,黄怀璞,彭江嘉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吕庆华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5]顾江文化产业研究,一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第二辑),东南走学出版社,2009

[6]曹鲲,安俊美,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内蒙古师范走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