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社会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社会学论文

发展社会学论文范文1

[键词]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科学发展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联系和交流日益增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也日益紧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分,没有一个社会能够例外。主流文化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能够在诸多文化中起到主导地位,并能整合和引领其他文化的文化。在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就是以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先进性并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同时也更加集中、简洁地表达了我国当今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先进文化占据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成为主流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持、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表现其人本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先进的主流文化是先进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先进主流文化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要发展和谐文化,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从而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三、坚持主流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典型特征是我国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这一特征使得我国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次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中国的崛起将“在21世纪初给世界的稳定造成巨大的压力”,将中华文明看做“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竞争者”。足以说明中华巨大的精神内涵和发展潜力。中国的崛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汉语也成了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工具。贴在巴黎街头的一则醒目的海报这样写着:“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内的机会和财富。”中国文化已经走向全球。然而中国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完善体系。比如在儿童语言教育方面,所谓的“双语”教育正在打压、矮化汉语教育,更有甚者某些地方教委竟然明令禁止幼儿园推行幼儿识字教学。数典忘祖、破坏民族文化传承的举动在复兴本土文明、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信念的大潮前,多么愚昧可怕!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不理解我们的文字,谈不上教育进步,更谈不上发扬民族精神!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需要构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并坚持其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四、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中国文化的缺失导致西方文化日益侵蚀,我们所经历的种种困境无不在呼唤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国主流文化的崛起!但如何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呢?

首先要坚持以为指导核心,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灵魂。只有坚持贯彻指导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以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延续,又是中国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结果。贯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文化改革,注重法制、效率、公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旋律。

其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本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支撑,而一味地鼓动崇尚“崇洋之风”,那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而丧失了灵魂的民族必然会日渐衰亡,走向没落。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再次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占领网络阵地。网络社会作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延伸,形成了“虚拟世界”中多种文化并融交错的格局。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从直接涉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的高层次的理论论战到低层次“娱乐至死”的消费文化甚至黄、毒、赌等丑恶社会现象,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网站开展优质的政府公众信息服务,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优秀的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上网,把中国博大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成果转制成数字化的包括中文和外文界面的信息文化产品,拓展先进文化信息的辐射空间,提高中华文明在互联网上的文化地位。

最后要批判的接受外来文化,使之与本土文化相辅相成。和谐共存。当今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我国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必然要验证其可借鉴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可贵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旗帜鲜明地张扬着本民族的精神。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基于本国的民族精神而形成的,是历史传承的,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总结的。所以。对外来民族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要经历一个辩证扬弃和自觉内化的过程。不能不加选择地生搬硬套,要有选择地使两者达到辩证统一,内化为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文化继承。

发展社会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维果茨基;中介;语言;最近发展区

一、社会文化理论

以Vygotsky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应在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下,以语言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强调社会环境在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阐明认知与发展的关系。Vygotsky(1994)用文化历史发展观研究人的心理,开创性地揭示了心理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其一是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而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其二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结构,即内化的过程。

二、社会文化理论下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中介。中介是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由生物因素决定的低级心理机能(包括听觉、视觉、自然记忆等)会被保持并发展成更复杂的由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的高级心理机能(包括逻辑记忆、有意识的注意、概念思维等)。在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是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是通过高级文化工具(语言、计算和逻辑等)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符号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拥有的最普遍、最强大的工具。它是人类用来连接世界、彼此以及自身的中介。通过符号工具人类调节和有意识地控制生物因素所赋予的心理机能。

2.2 内化。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其实质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内化是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交互的形成,并改造内部心理机能的过程。正是通过内化,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以及人与文化产品间的活动才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活动。

2.3 语言和思维。维果茨基(1962)指出,语言对认知发展具有两大功能:其一是在文化传承中成人将生活经验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经由语言传递给儿童;其二是儿童以学得的语言为工具,用于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基于此义,他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即语言具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功能。从社会文化的观点来看,思维源于合作性的对话,当这些对话被内化为“内在的语言”时,即从外部的活动向内部的心理过程转化,学习者就能够用“言语思维”独立地去表达那些起先只能在成人或知识更丰富的同伴帮助下才能表达出来的意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对话,学习者获得新的处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模式。

2.4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存在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指在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两个发展水平的界说,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其意指认知发展真实水平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要面向儿童的昨天,而要面向儿童的明天,也就是说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

三、社会文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从不同的视角解释语言的习得与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局面,为外语教学带来了种种启示,对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有着深远的知道意义。

3.1社会文化环境与外语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把语言课堂看成是外语教学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与现实世界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情景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目的语的文化环境中,在语言的交流中学习和使用语言。通过社会情境的营造,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入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情境进行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3.2 发挥中介的作用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通过中介来实现,语言是最重要的中介工具,第二语言习得也是一个中介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中介概念可以研究如何提供搭手架。此外,学习者之间的对话与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一样有效果。通过同伴调节学习,学生从与同伴的交流中有效地为彼此提供帮助。而有些非语言的文化产品,如学生档案袋也可以作为中介工具,促使学生建立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策略。

3.3 采用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意义和运用,置语言的流畅运用于首位,要求学生在学习初期就流畅的表达思想,重视言语活动而非语言练习,重视言语的流畅而非语言的准确,语言练习和背诵等从掌握语言形式进而使用语言表达思想,并不等于己经发展了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而且在交际之中,习得语言可以实现言语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直接联系,从而实现活用式掌握外语。

3.4 教学中实施动态评价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存在个别差异和情境差异,即不同个体之间最近发展区有所不同;在不同情境中,同一个体也可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过去人们把学生发展水平仅仅看作静态的“点”,而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引入,把学生的潜在水平和现实水平之间的距离作为评价的对象,现在学生发展水平是一个变动的“区段”。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了解需要教师用发展的观点,了解每个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评估出学生成绩的可修正度,采取持续动态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发挥潜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社会文化理论与其他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理论的根本区别是社会环境和心理语言过程不再被看成是两个分开的现象,考虑社会交互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对二语习得者来说,语言发展产生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二语学习者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并通过该过程习得第二语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引入社会文化理论,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的习得。

参考文献

[1]Lantolf,J.P.& Thorne,S.(2006)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102.

发展社会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社会学 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实践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南民族大学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总目标,我校社会学教研室组织专家完成了2013版社会学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成果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大类培养,夯实基础

大类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分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考虑到我校拥有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为了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高毕业后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采取了大类统一招生、低年级统一培养、高年级专业分流的做法,新生进校后按社会学大类培养,专业选择在第二学年由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知识结构和能力特长自主确定。在专业分流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期望和能力特长填报专业方向,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的个人志愿。

根据《中南民族大学关于制定2013版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文件精神,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分为通识课程平台(必修、选修)、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必修、选修)、专业课程平台(必修、选修)和实践教学平台(必修、选修)。大类培养的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开设了9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和8门学科基础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基本导向是要求社会学类人才的基础理论厚实、知识口径宽广,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能够体现对学生全面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突出学科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社会学概论》由多名教师以讲座形式共同授课,介绍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学术前沿。

二、广泛借鉴,融入主流

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权威性,修订工作广泛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最新成果,充分听取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代表的反馈意见。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广泛借鉴和参考了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波士顿大学城市学院、牛津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等10多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增补和新开设了“社会调查”类、“数据分析”类、“政策评估”类、“社会治理”类、“综合能力”类、“学科前沿”类、“民族特色”类7大类20多门课程。

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动态;要求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此,根据2012年9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新要求,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将《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分层理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10门课程全部纳入培养方案。

三、顺应潮流,关注前沿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从社会事实出发,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研究人类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2]。就世界范围而言,社会学是当代社会科学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就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形势而言,经济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教育难、养老难、住房难等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解决,还必须通过社会政策的调整来解决,用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理论来解决。为此,必须积极顺应社会潮流,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我国国情。为此,依据培养方案开设了《社会项目评估与管理》、《社会政策》、《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选修课程。与此同时,还开设了《社会学前沿讲座》、《社会博弈论》等学科前沿性课程。

四、立足院情,体现特色

社会学系所在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学校特色鲜明的科研教学型二级学院,现有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有民族学(一级学科)、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社会学、宗教学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民族学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也设在本学院。

为了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积极配合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总体目标,必须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先后开设了《民俗学》、《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工作》、《民族事务管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等“民族特色”类专业选修课,供高年级学生选修。

五、强化技能,突出应用

社会学专业有三大优势:一是“理论”的优势,社会学最为独到的地方就在于其理论建树和思想启迪,可以说是“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二是“技术”的优势,社会学会开设《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系统训练大家的实务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三是“人文关怀”的优势,社会学始终关心和关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问题,尤其关心和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学好了社会学,就可以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技术、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新型知识分子。

在2005版和2009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和“人文”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占了较大比重,存在“理论课时偏重,实践课时偏少,技能训练不足”的弊端。为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新版培养方案开设了“社会调查”类、“数据分析”类和“综合能力”类的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应用》、《数据分析》、《开源软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质性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技术与操作练习》、《学术论文写作技巧》、《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群。

六、循序渐进,遵循规律

根据教学环节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的要求,课程设置采取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将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共四个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包括若干模块,模块下又包括若干课程。课程按性质分必修和选修两类。考虑到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结构关系,按照“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模式,基本采用当前大学普遍采用的“二二分段”组织模式,即大学低年级教学通识教育课程,在高年级设置专业教育课程。

七、结语

综上所述,2013版社会学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教务处和学院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广泛发动全体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全面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形成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相信,新版培养方案符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艳.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人才本科教育实施大类培养模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7):129.

发展社会学论文范文4

本科及独立本科段(101个专业)金融020106财务管理学00067国际金融00076金融市场学00077

货币银行学00066保险学原理00079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国际贸易020110国际运输与保险00100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企业会计学00055

世界市场行情00102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学020115经济思想史00143计量经济学0014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020120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经济管理020125经济统计调查与分析00050现代企业管理理论08815财务管理0080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公司管理020143现代企业竞争战略05306

公司应用文写作07528电子商务07797税收学03409经济活动分析05125

宏微观经济学0516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国际经济与管理020148企业反倾销技巧与策略05320

产业经济学0532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05319

技术经济学06270WTO与国际惯例05317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05323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07523 投资理财020177金融学概论04762投资学原理07250金融市场学00077理财学0801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财务管理学0006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管理咨询0015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工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方向)020202A企业生产管理05172现代企业管理(二)02626投资经济学05083WTO基础知识05159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组织与管理05170 会计020204会计制度设计0016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高级财务会计00159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市场营销020208国际商务谈判0018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会计学00055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旅游管理020210旅游文化学06124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06126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197

美、加旅游文化01251旅游市场营销04929

环境保护05580日本旅游文化01250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薪酬管理06091工作分析06092公共关系学00182经济学00800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020226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物流管理020229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汽车物流0132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3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332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03327

劳动关系学03325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332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03326 电算会计020236信息系统开发02376 计算机网络技术02141

高级财务会计00159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项目管理020256项目时间管理05063

项目质量管理05062管理数量方法05058项目范围管理05060

项目成本管理05061项目管理案例分析05067

项目审计学03436 铁道财务会计020264铁路审计学05593

铁路货运组织07108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05207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07299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07109高级成本管理会计05291 工程管理020279财务管理学00067

工程造价与管理07138CAD设计01876工程合同管理04621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00328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财务管理020303应用文写作02126

财务管理学00067会计电算化08310高级财务会计00159证券投资学00103 现代企业管理020309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08819

管理心理学00163现代企业管理理论08815

会计程序设计0882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3

项目成本管理05061中小企业战略管理05171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08818 法律030106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票据法00257外国法制史00263

婚姻家庭法0568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房地产法00169 经济法学030107税法原理07946

商法总论05554环境法学07948金融法概论07947企业与公司法学07945 行政法030114国家公务员法06913行政处罚法06908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06914部门行政法06915 社会工作与管理030203社会统计学00278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00284社会行政00283

福利经济学00286

社会调查方法00288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

发展社会学00287社区规划00291

社会救助00298 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030316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07841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04001 学前教育040102学前心理学00384

学前游戏论0039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0088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3儿童文学名著导读00887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0088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00403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0884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心理治疗(一)05624职业辅导05627团体咨询05628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5621 小学教育040112中外教育简史0046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03301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3330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06231

文学概论(二)00542 电脑美术教育040306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01255Pagemaker 01372信息技术教育059353DMAX 01371 秘书学050104领导科学00320行政法学00261中国文化概论00321

公共关系学00182

广告学(一)00181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 汉语言文学050105外国文学史00540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813西方文论选读00815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9语言学概论00541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422 朝鲜语言文学050110语言学概论(朝)01286

中世纪朝鲜语概要01295朝鲜民俗学(朝)01296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朝)

01288比较文学概论(朝)01290

朝鲜族文学通史01287新闻学概论(朝)01293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文学评论研究01271

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01255影视文学06008

中国新时期文学01267信息技术教育05935

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05938语言学概论00541

中学教学语法研究01269 英语翻译050134高级英语00600科技英语翻译05384商务英语翻译05355高级英语笔译05351 对外汉语050140汉英语对比01213中国现当代文学01207外国文学(一)01208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论01211

语言学概论00541 英语050201英语阅读(二)00596

高级英语00600旅游英语选读00837

综合英语(二)00795语言与文化00838英语写作00603

综合英语(一)00794 日语050202基础日语(二)00606日语翻译00601

日本国概况00608高级日语(一)00609日本文学选读00612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俄语050203俄语阅读(二)00847高级俄语(二)00618俄罗斯文学00512经贸俄语03151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朝鲜语050205高级韩国语01111

韩国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01115

韩国语写作01117韩国语语法01109

韩国语阅读01113对韩贸易实务01114

朝鲜语基础(一)00627翻译(汉韩互译)(二)

01118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朝鲜语基础(二)00628 商务英语050225国际商务英语谈判09131

商务英语精读(一)01310

商务英语精读(二)01311国际商务文化09130

商务英语阅读(一)01312

商务英语阅读(二)01313国际市场营销(英语)09129

商务英语翻译05355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国际商务会计01317 广告学050302新闻事业管理00662广播电视广告00639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外广告史00641经济法概论00244

平面广告设计00640 新闻学050305文学概论(一)0052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新闻摄影00659公共关系学00182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公共关系050309人际关系学03291

领导科学00320 国际公共关系03295

中国文化概论00321广告运作策略03299 播音与主持050310普通话语音与发声07178新闻采访写作00654节目主持人文案写作07175语言学概论00541 美术教育050410 美术技法理论00742外国美术史07074 数字媒体艺术050418网络艺术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