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文1

包装与销售模式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包装与销售模式间的关系。纵观其他行业产品的销售模式,虽然不同行业的销售方式不尽相同,但面对转型或突破销售瓶颈时,大都是从传统单一产品的销售,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特性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销售。对于包装行业,传统的包装产品销售是利用包装产品自身固有的高质量特性与质量来赢得客户;而包装解决方案销售是为满足客户需求或已经出现的包装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对客户及其产品进行半定制化包装及相关服务的销售。

有的包装企业开始谋求进一步将加工制造深化,不断进行功能性创新,以期扩大产品的特性与质量;有的包装企业则从传统包装产品加工制造,逐步转向为产品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服务。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以“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为理念的销售模式自然成为这类企业的首选。而且近年来,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推广与发展力度很大。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运营现状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是指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包装材料的选取、供应商的遴选、包装设计制作、物流配送直至面向终端用户的一整套系统服务。

笔者通过对目前包装企业所提供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的运营模式加以分析,认为其基本的运营模式大致有以下3种。

1.基于包装产品或供应链管理的多物料服务

大多数包装企业在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前是单一或多个包装制品的制造企业,所以这类企业基本是依托于自有的产品制造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团队的建立就可以较容易地达成客户对多种包装物料的最基本需求。可以说,这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基本雏形,也是最容易达成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大都是企业依托已经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及其相关资源,提供多种包装物料,帮助客户对一些订单量少、品种杂多的包装物料供应商进行整合管理。对于包装企业而言,需要建立供应链管理团队,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多种包装物料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也是企业有效扩大利润增长点的方式之一。

2.基于包装解决方案设计的相关服务

这类模式是包装企业依托自有产品的工艺技术工程师,组建包装设计工程师团队,针对产品及客户的包装需求提供多种包装物料的包装解决方案设计,并给予供应链管理团队在贸易来料上的技术支持。这类模式可以建立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也可以与第一种模式同时开始组建。这类模式对包装设计工程师的要求较高,需要的不仅是包装材料设计工程师,更多的是需要具备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理念以及能以此理念进行设计的包装工程师,可以说包装设计师团队的建设是这类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营销模式的基础。

3.基于物流配套的第三方服务

这类模式是包装企业结合物流资源,给予客户在产品包装装配、现场打包、物流运输上的第三方服务。这类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补充,包装企业除了提供包装材料和产品包装解决方案的设计外,还会涉及到更多与包装关联的服务,如配套的包装物料供应、现场专业的包装装配服务、包装物料JIT(准时生产)供应等服务。这就相当于客户将所有包装相关业务完全剥离给包装供应商,包装供应商以此为基础筹建物流团队,提供更多的包装服务。

大部分包装企业在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时,其服务或运营方式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的优劣势、采用三种模式间的组合,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运营模式创新探究

营销之父菲得浦?科特勒说过,“赢得和保持客户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包装供应商在提供解决方案的销售上更进一步的转变是,前瞻性地分析客户未来的需求,扩展其产品价值链的销售。客户价值链的销售,则是完全基于客户的特定包装需求,前瞻性地为客户提供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现有的价值贡献,更多的是一系列对包装进行增值贡献的服务。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针对的也是产品包装物流链,如果在整个物流链中,结合客户的特定需求,将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在整个物流链中能为产品创造的价值贡献充分开发出来,就可以成为价值链的销售。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中产品的物流链简图如图1所示。在整个物流链环节中,就目前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运营模式而言,可细化和延伸的服务有以下几方面。

(1)包装物料的供应及供应链管理:单指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包装物料,无论是公司自制的还是外部采购的包装物料,其供应链管理是公司内部对外购包装物料供应商的管理。

(2)包装物料的物流配送服务:物流配送服务类型的选择是围绕着客户要求进行的,可以是JIT服务,也可以是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但这些还是围绕着包装材料的送货形式来达成的。

(3)产品的现场包装装配服务:可以是针对特定产品而进行的包装装配服务,也可以是承接客户生产现场所有产品的包装装配服务,体现的是围绕产品所需要进行包装装配上的所有服务。

(4)包装解决方案设计、咨询与测试等相关服务:这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业务模式中的重点业务,将方案设计与包装咨询作为单独的业务进行收费将是一种趋势。现在,客户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包装,但让每个企业都去组建自己的包装团队是不现实的,这也就催生出对包装方案设计的业务需求,同样也催生出包装技术咨询类的服务。因为包装总成本的节约不仅是包装物料成本的降低,而是整个包装供应链总成本的降低,所以合理有效地评估包装供应商的包装产品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要进行专业的调查与评估,这样就需要专业的包装咨询服务。测试是评估包装方案性能好坏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在包装企业内部起到验证评估的作用,还可以将这部分资源有效地推向市场,进行包装测试服务,这也能为包装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5)第三方物流服务(仓储管理、货运配送等服务):包装与物流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可以根据既有客户的需求进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一些快速消费品类的客户。

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运输包装;案例教学;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B4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35-02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包装工程专业内容涉及力学、材料、生物、机械、艺术、管理、计算机等知识,是一门含有多分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典型综合学科。包装工程专业近几年已在我国广泛开设,国外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相应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包装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包装人才的需求,而包装工程专业在国内开办时间只有二十多年,发展时间短,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面对新的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包装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是包装工程专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输包装》对包装与物流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现代包装材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运输包装》为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是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工程力学》等课程为基础的。运输包装作为包装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各种危害以及造成这些危害的多种因素和将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所应采取的技术或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包装动力学理论基础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两方面的内容。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输包装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设计产品运输包装系统的综合能力。面向的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课程设置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中对于包装动力学、包装结构设计等内容都有比较深入的介绍,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因此如何在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效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客观真实性;(3)较强的综合性;(4)深刻的启发性;(5)突出的实践性[2]。它是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一、案例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通过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就开始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通过将医院的病例和法院的判例给学生进行研讨教学[3],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个工厂里纸箱集合运输的实例。在最初的运输包装设计中,由于缓冲的设计考虑不够,导致运输途中货物冲底,纸箱破裂。该厂设计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讲完问题后,暂时不做进一步说明,而是发挥学生所学的包装动力学知识,让其自己思考。学生从缓冲材料、缓冲系数、振动频率等多方面着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和工厂里的实际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并从成本、时效、便捷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把包装动力学、包装材料学等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的一个核心能力。包装是一门集艺术与工程于一体的学科。既有艺术设计,包装装潢上的创作,又有包装材料,包装工艺上的创新。在运输过程中,产品的外包装需要经历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有学生将自己在外面兼职做的一个大米的设计在课堂上展示,从小包装的真空包装,到15公斤装、25公斤装的普通大米。从物流与运输的角度来讲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等包装设计过程,用自身经历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在另一个案例教学中,通过一个杜邦公司年度设计大奖项目――一个以纸板角条加上用塑料做的连接角做成的可拆卸笼状箱体,从节能降耗到设计创业,与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发现,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小到鸡蛋的运输包装,大到四个立方的容积的可折叠保温包装,还有近年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所获各种大学生创新奖项,许多已经在课堂上,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和点评,进一步激发下一届同学的创新欲望,提升创新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质四个方面。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大学教育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自学,如何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大学本科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系统的基础、专业课程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学生的研讨小组,分工合作,对于包装从设计到运输进行整体的讨论。如某小组自己拟定了一个题目,葡萄酒的运输包装。小组成员在讲解时首先说明了葡萄酒的定义、葡萄酒的种类、包装工艺设计路线、葡萄酒包装设计的文化特性。在核心介绍中讲到葡萄酒的包装基于下面几个理念:①安全理念;②促销理念;③生产理念;④人性化理念;⑤艺术理念;⑥环保理念;⑦视觉传达理念。着重讲到安全理念:确保商品和消费者的安全是包装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在商品包装设计时,应当根据商品的属性来考虑储藏、运输、展销、携带及使用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同商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包装材料。目前,可供选用的材料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卡纸等。在选择包装材料时,既要保证材料的抗震、抗压、抗拉、抗挤、抗磨性能,还要注意商品的防晒、防潮、防腐、防漏、防燃问题,确保商品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好无损。在运输环节中,重点讲到葡萄酒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以下条件:①酒瓶必须斜放、横躺或倒立,以便酒液与软木塞接触,以保持软木塞的湿润;②理想的贮酒温度在10~16℃,温度愈低,成熟愈缓,湿度约在60%~80%,但湿度超过75%时酒便容易发霉。③避免强光、噪音及震动的伤害。并举例,某年一宗海上运输的葡萄酒由于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而导致变质,通过IFRD电子标签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溯源,是运输过程中温度太高而导致产品品质变化,从而厘清了责任。这个案例的选择,学生花费了相当多的心思,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整理,实现了一个产品运输包装的全过程了解,对于将来类似的需要整体考虑的包装设计,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案例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案例教学时应精选出典型案例[4]。经典案例的选取,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广泛阅读、同工厂实际接触和调查研究,获取生产一线的案例。另一方面,学生建立讨论小组,自己去挖掘筛选有代表性、有意思的案例,并展开剖析。经典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实际应用性强;②具有普遍性;③有一定的理论内涵。

2.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举例教学只是来自于教师一个人的解说,而案例教学,更多需要来自于双方的沟通,从而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成为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本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表扬、研讨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以外,还告诉同学,好的案例将会作为经典案例写入老师的讲义中,为师弟师妹所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实践。有些案例具有理论或是创新的典型意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因此,遇到好的案例,必须及时总结,并规范化。通过不断积累案例,精选案例,深入剖析案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案例教学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点评的技巧[5]。在案例教学课堂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案例本身做一个精练的总结,并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到位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自主学习。②要注意积累案例源。要及时收集、总结案例,需要发挥老师和同学的主关能动性,去寻求新的、有意义的案例,并通过归纳整理,成为可以固定下来的案例,不断充实、更新案例库,与时俱进。③处理好基础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时数的合理安排。不能厚此薄彼,要均衡理论教学和研讨教学的比重。总之,通过有效的案例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应用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4(2):39-42.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1.

[3]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0):39-41.

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文3

1.通过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就开始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通过将医院的病例和法院的判例给学生进行研讨教学[3],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个工厂里纸箱集合运输的实例。在最初的运输包装设计中,由于缓冲的设计考虑不够,导致运输途中货物冲底,纸箱破裂。该厂设计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讲完问题后,暂时不做进一步说明,而是发挥学生所学的包装动力学知识,让其自己思考。学生从缓冲材料、缓冲系数、振动频率等多方面着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和工厂里的实际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并从成本、时效、便捷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把包装动力学、包装材料学等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的一个核心能力。包装是一门集艺术与工程于一体的学科。既有艺术设计,包装装潢上的创作,又有包装材料,包装工艺上的创新。在运输过程中,产品的外包装需要经历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有学生将自己在外面兼职做的一个大米的设计在课堂上展示,从小包装的真空包装,到15公斤装、25公斤装的普通大米。从物流与运输的角度来讲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等包装设计过程,用自身经历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在另一个案例教学中,通过一个杜邦公司年度设计大奖项目———一个以纸板角条加上用塑料做的连接角做成的可拆卸笼状箱体,从节能降耗到设计创业,与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发现,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小到鸡蛋的运输包装,大到四个立方的容积的可折叠保温包装,还有近年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所获各种大学生创新奖项,许多已经在课堂上,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和点评,进一步激发下一届同学的创新欲望,提升创新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质四个方面。学会学习(learningtolearn)。大学教育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自学,如何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大学本科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系统的基础、专业课程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学生的研讨小组,分工合作,对于包装从设计到运输进行整体的讨论。如某小组自己拟定了一个题目,葡萄酒的运输包装。小组成员在讲解时首先说明了葡萄酒的定义、葡萄酒的种类、包装工艺设计路线、葡萄酒包装设计的文化特性。在核心介绍中讲到葡萄酒的包装基于下面几个理念:①安全理念;②促销理念;③生产理念;④人性化理念;⑤艺术理念;⑥环保理念;⑦视觉传达理念。着重讲到安全理念:确保商品和消费者的安全是包装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在商品包装设计时,应当根据商品的属性来考虑储藏、运输、展销、携带及使用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同商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包装材料。目前,可供选用的材料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卡纸等。在选择包装材料时,既要保证材料的抗震、抗压、抗拉、抗挤、抗磨性能,还要注意商品的防晒、防潮、防腐、防漏、防燃问题,确保商品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好无损。在运输环节中,重点讲到葡萄酒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以下条件:①酒瓶必须斜放、横躺或倒立,以便酒液与软木塞接触,以保持软木塞的湿润;②理想的贮酒温度在10~16℃,温度愈低,成熟愈缓,湿度约在60%~80%,但湿度超过75%时酒便容易发霉。③避免强光、噪音及震动的伤害。并举例,某年一宗海上运输的葡萄酒由于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而导致变质,通过IFRD电子标签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溯源,是运输过程中温度太高而导致产品品质变化,从而厘清了责任。这个案例的选择,学生花费了相当多的心思,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整理,实现了一个产品运输包装的全过程了解,对于将来类似的需要整体考虑的包装设计,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案例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案例教学时应精选出典型案例[4]。经典案例的选取,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广泛阅读、同工厂实际接触和调查研究,获取生产一线的案例。另一方面,学生建立讨论小组,自己去挖掘筛选有代表性、有意思的案例,并展开剖析。经典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实际应用性强;②具有普遍性;③有一定的理论内涵。

2.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举例教学只是来自于教师一个人的解说,而案例教学,更多需要来自于双方的沟通,从而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成为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本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表扬、研讨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以外,还告诉同学,好的案例将会作为经典案例写入老师的讲义中,为师弟师妹所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实践。有些案例具有理论或是创新的典型意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因此,遇到好的案例,必须及时总结,并规范化。通过不断积累案例,精选案例,深入剖析案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教学

包装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多数院校主要由包装模具、结构和装潢等少数课程支撑。近年,包装设计教育与包装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日渐突出,在引入了课题式、真题实作和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后,设计的盲目性仍存在。目前,包装设计分别被设置在包装工程和艺术设计专业中,工科类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好,但缺乏创新精神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术基础较好但文化素质较差,理解问题和创新能力不足,削弱了包装设计专业的知识的系统性,培养的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包装产业领域的设计要求。包装设计教育与产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高校包装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成为包装产业的发展崛起与腾飞的一个关键因素。

1 包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主观性过强的包装视觉元素设计

包装中保护、便利、促销和展示功能结构和造型的设计存在模糊性和普遍性,包装装潢设计具有辅助说明作用的图形、色彩、编排视觉语言同样存在模糊性和普遍性,课程中课题设计方案不能准确表达内容,具有不确定和随意性,表现形式为设计语言不符合内装商品特点、概念化模仿、应用性差、和误导消费者。当然,设计语言的高度吻合是一个漫长和磨练的过程,但对此问题的解决进程缓慢,缺乏相应的对策。

1.2 主观性过强的包装材料应用

包装材料十分广泛,纸材、塑料、化纤、金属、玻璃及各种粘合剂材料的应用塑料和复合材料。其中,纸材是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由于其加工成型方便、成本经济、适用印刷,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结构课程主要设计材料。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忽略了包装材料等辅助课程的作用,学生对纸张类型、性能和厚度加工工艺的技术了解较少。因而,课程中的课题设计不能针对不同类别被包装商品的形状、性质、要求和使用特点来合理地选用材料,不能完整的完成方案的设计,影响了产品的保护、便利、促销和展示功能,造成了商品的损失。此外,也给纸材料创新性使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2 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2.1 调研基础地位的忽视

目前,包装设计课程中的设计方案不能充分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设计缺乏针对,不合理性和不准确表现。主要原因归结为市场调研内容设置广泛,普遍和零碎。调研结果缺乏针对性,调研流于形式。包装设计是解决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是推销产品与宣传企业形象,区分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产品的不同类型产品的特性,设计成为诠释产品独有特性的手段之一。设计的程序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对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方法的提出与优化等。市场调研是设计的程序第一步。包装课题设计方案基本资料研究和分析之后,明确调研的目的,确立调研对象、地点,设置相应的调研内容和方式,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结果经过分析后,理性和感性思考,确立设计定位。进行设计构思。市场调研是设计的程序第一步,是设计方案具体化的基础,依据调研和分析对设计实践性操作设计方案,设计语言与产品的属性和特点有密切的联系。

2.2 实践性教学的缺失

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兼具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特点,仅重视艺术领域的创作的教学方式,影响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完整性。包装设计课程技术特征的体现需要实践教学实现,接触必要材料和添加设备是建立了艺术设计学科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的必要的条件,实践内容可以包括包装材料加工和包装制作的工艺流程等。对包装设计材料的特性和性能熟悉,如纸张的表面和物理性能如强度、厚度、耐折度,适印性如吸墨性、掉粉度等。同时,了解包装制作的工艺流程。在包装设计方案设计中针对不同类产品的准确选择和合理科学的运用材料,进行设计创作,创造性的把握。

2.3 构成基础应用训练的不足

包装视觉设计元素是对内部包装产品的说明和陈述,要考虑消费者的视觉形式的种种直觉原则,探求内装商品性质表现。成熟的视觉设计语言能以一种视觉形式将内容清楚和谐的解释出来,使消费者从中看到想看的内容,引起关注。当前的包装设计教育对构成基础应用性训练形式和视觉语言的代表意义的形式训练较少,缺乏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深入研究。

3 解决途径

3.1 细化市场调研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调研目的是找出新产品包装的问题点和机会点,给出包装设计方案的设计定位,确定设计方向。在一定的调研的能力范围内设计课题设置,以小组形式安排设计课题的市场调研与资料收集,在基本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商品特点确定调研的目的,确立调研对象、地点,展开有效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获取的原始资料具有零碎直观具体的特点,需要对调研结果作市场营销专业的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组织讨论,找出商品包装设计的问题点和机会点。以小组为单位确立设计定位,明确设计目的。最终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理性和感性思考,设计构思与表现,具体化设计方案。由于市场调研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性,可以根据包装课程课题类别分类形成调研内容和形式的模式,提高其可操作性。

3.2 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教学和与企业合作的实习教学,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主体的实验室建设能较好的保证艺术和专业理论与设计技能实践的统一,是包装设计实验教学必要的条件。实习教学是培养有实践能力设计人才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本专业的行业特征和地域差异,部分院校的实习教学流于形式。目前,产学研教育机制大背景下,通过建教合作等实施方案,加强制造业与高校的产学合作,为落实实习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恢复建立稳定的包装设计教学实习基地,完善教育实习内容指导系统,丰富实习内容,合理安排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增强创作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从事产品包装的设计、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解决就业问题。3.3 设置主题式训练

构成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扩展和实际应用训练,主要设置主题性训练是探求内装商品的特点和性质的手段,是创造性包装艺术形式的主要途径。主题性训练内容为对内装商品定位概念抽象的再现,借助与同类事物之间的一种形式上的类似,寻求艺术形式与产品特质的类似性。训练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形式法则只有当有某种确定的内容需要表达是,才能运用,组织形式才是有意义的传达,为包装设计方案视觉语言表现服务。

4 结语

本文在艺术设计教育现有招生制度和教学条件下,探讨包装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包装设计课程综合性强,教学方式与纯美术和一般的视觉艺术有不同之处,该课程不仅有基础理论还要有专业理论,与多学科交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生源,而且该课程是学生的就业方向课程。目前,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专业适应性及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严重不足。本文尝试从实际教学经验中,可操作性基础上推进其与边缘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包装设计置于“人包装产品环境”大系统下设计和研究对,及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发展现代高等艺术教育体系,扩展学生的把握和创新能力。使毕业于高等设计院校包装设计人才逐步建立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西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399400.

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文5

一、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说,以案说理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键所在。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引入特定的案例项目来导入理论知识点,使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形象而生动具体的案例场景,让学生参与到再加工和提炼过的服装市场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深入案例、体验角色,使学生从角色情感上理解课程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案例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和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里又包含了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中,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案例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潜能,启发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服装营销原理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标准、具体的课时安排和教学目标,适当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各小组案例项目有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集中讨论,共同协作来探索并获取解决方法,以此增加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案例项目情境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教学内容设计

以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服装营销原理课程为例,在原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基础上,增加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环节的设计。

以案例项目情境训练任务为中心,以案例项目为载体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服装营销原理理论基础知识与服装市场实际情境来预设案例项目训练内容。在案例项目情境训练任务设计中突出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任务的开展主要以特定的服装品牌企业为载体,各小组成员以该服装品牌营销计划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角色展开案例项目参与,来完成预设训练任务。训练任务的安排重点突出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项目情境式导向任务驱动学生在案例项目调研、分析、思考、讨论中建立起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获取多元化结论。

2.情境训练任务分配

每个班30位同学分为6组,每组5人。学生们以组为单位选定某个特定的服装品牌作为案例项目研究对象,根据每次课时的理论教学重点知识点来布置情境训练任务,其中包括服装行业、情势分析、STP战略、营销战略、4P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小组学习和分析以及各种市场调研方法的实践体验。

3.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开展阶段

学生模拟服装品牌营销部分工作人员的身份通过网络、杂志、行业协会、专业书籍、各大品牌宣传手册等途径收集服装市场信息以及所选定服装品牌相关信息。这是一个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直接面对市场、体验品牌各方面细节的过程。为收集更为贴合市场的信息,课程中安排学生针对服装市场和特定品牌进行实地市场调研,走入市场,收集第一手资料。鼓励学生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形式途径:有的小组直接邀请服装品牌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深度了解品牌运行状况以及营销活动的开展情况;有的小组直接去走入商场对服装品牌卖场进行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有的小组针对服装品牌的目标消费者开展深入的主题问卷调查;有的小组去往当地服装协会或服装商会获取相关行业最新信息等。

4.案例项目与情境任务的对接

学生通过小组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市场调研等方式对市场资料的收集及市场的调研,提炼出所选定服装品牌所存在的问题,来引出案例项目的问题情境,进行小组团队集中头脑风暴、课堂的开放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提出对该服装品牌项目情境问题的延续性虚拟营销策略建议,并撰写一份完整的服装品牌营销计划书。课程最后每个小组派出发言人,对各小组案例项目分析所得的观点做一个演示汇报。

5.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学习方法需要通过讲授法传授,使学生形成基本有关服装市场营销的理论框架和思路。

(2)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教学方法是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在案例项目讨论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都将计入各小组的综合得分;各小组每项训练任务的工作量的投入上及出勤情况直接影响该小组每一位成员项目训练考核的得分;在最终课程成果汇报课中,互动提问环节的踊跃程度也将纳入考核得分。

(3)案例教学法。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根据教学内容导入实际企业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并学习服装市场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中,小组成员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更为直观的获取知识,更好的理解服装营销观念,并且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而不局限于教材的生搬硬套。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增加讨论环节,不设标准答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来得出自己的结论,该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个互动的动态过程,改变传统学生忙于记笔记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

(4)情境模拟法。每个小组的团队模拟成某特定服装品牌的营销队伍,针对问题进行团队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法,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和市场调研的信息,提出完整的营销方案计划书。

6.考核方式

建立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全程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层次化。其中包括单项作业考核和期末大作业考核、案例项目考核和任务工作量考核、有课程内个人表现考核和团队合作考核。

三、 小结

学生通过互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该课程中每个小组完成一份完整的系统的营销计划案,各组团队在汇报课中制作精美的PPT,对各组的成果进行精彩自信的汇报演示,发言人协同小组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其他团队和教师的互动提问和挑战并作出解释,充分展现出营销团队的专业性和个性化,同时很好的理解了案例项目本身并掌握了该课程的一系列基本知识点。通过汇报中开放式的提问和讨论,各小组再进行一次集中探讨总结,并对计划书作出最终修改上交一份营销计划案定稿为课程大作业。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服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选定模拟品牌作为项目方向,运用市场调研法寻找该品牌目前的状况和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讨和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系统、严密的服装营销思路。服装营销原理课程中案例项目情境训练法的教学运用,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自主学习的情境平台

在这个案例项目情境平台中,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原来由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状态,而是让学生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中自己主动去探索和认知知识,以此同时获得自身实践体验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次案例项目训练教学突出特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身设计在选定的案例项目中,带着对案例项目中所发发现的问题来到课堂,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寻找解决方法,使教学课堂变成一个自由探索知识的空间。

2.从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

学生在案例项目情境平台上充分体验虚拟角色,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理论上讲,认识的一般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而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体验过程,忽略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来灌输理论知识。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法通过各种的案例项目的虚拟参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所获取的知识就比较入心扎实,同时也能获得能力的提高。

包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范文6

【关键词】服装外贸;案例教学;理论;实践

0引言

《服装外贸》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专业课程,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真实的和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来辅助课堂理论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服装外贸》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讲述在特定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惯例制度下服装商品交换的实际过程,较系统地介绍了服装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方法,包括国际贸易的概念和贸易方式、交易磋商的程序和合同的签订、商品品名品质,阐述了国际贸易术语含义及应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方式、国际货运运输保险条款及国际货款支付等内容。本课程旨在达成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和深入,强调专业理论与对外贸易实践的综合运用,重视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专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着力培养分析和解决服装外贸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案例教学在《服装外贸》教学中的作用

1.1案例教学法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由于《服装外贸》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的国际贸易惯例、公约及其相关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比较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大多数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容易出现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则是教师选取来自于服装对外贸易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指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中出现的情况。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更加直观具体地理解国际贸易规则条款,而且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之间的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比如在讲解合同磋商章节时,学生会由于磋商的步骤和内容比较抽象而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么在使用案例过程中便可以清楚地说明问题。例如,讲解还盘理论时,受盘人对于发盘内容提出增加、减少或更改的都可以称为还盘。但是对于哪些内容可以增加减少,学生并没有清楚的认识,案例法便可以进一步对还盘进行阐述。例如:日本B公司向我国A公司发盘,除各项必要条件外,指出“编织袋包装运输”。A公司接受并回复:“用最新编织袋包装运输”。B公司按照发盘内容着手备货,后此商品降价,A公司去电称:“我方对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而B公司认为合同已经成立,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对于此案例,很多同学认为中国公司提出“使用最新编织袋包装”即为修改了发盘内容,已经构成还盘,而日本公司没有对中国公司的还盘确认,所以中国公司的意见正确,此合同并未成立。该案例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发盘、还盘和装船时间等,通过案例提到的内容,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在真实的交易磋商当中,买卖双方应该如何进行发盘及还盘,另外通过本案例重点讲解中国《合同法》对还盘的规定,即“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格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除此之外的变更为非实质性变更。故此,学生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学习到中国提出修改的内容实际上是非实质性变更,也就是并非修改发盘内容,所以不属于还盘。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理论的记忆来学习国际贸易知识,很有可能在将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理解的偏差,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发盘和还盘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法增强系统化学习效果

由于《服装外贸》的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知识点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大量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进行讲授。例如把合同当中所签订的内容按照章节依次讲述,比如:磋商过程;关于商品质量、数量的描述;贸易术语的选定;关于运输方式的描述;关于运输保险的选择及收支的选择等等。学生学习的只是各个孤立的业务环节和各种交易规则及惯例,很难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交易体系。而真实的服装商品的交易是错综复杂的,各种贸易知识是交叉进行的。案例教学法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件教学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学生在学习了各个业务过程后,使用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可以把之前孤立的业务知识与惯例很好地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案例教学在《服装外贸》课程中的现状及问题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分析后,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选择最佳解决方案。该教学法在《服装外贸》课程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也逐渐加大,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服装外贸》是服装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学时不多,并且没有其他的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比较孤立。因此使用案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影响了案例的讲授。案例库资源不足,质量欠佳。由于《服装外贸》课程是以服装产业为背景,因此授课中需要根据服装产业特点使用与服装对外贸易相关的案例。但是与此相关的教材数量少且较陈旧,并且多以阐述理论为主。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发展变化,很多规则和惯例都发生了许多改变,而已出版的书籍仍然是沿用了多年的案例,与现今对外贸易状况不符。由于课时有限,案例教学法仍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分析讨论案情。多数情况下,仍然是老师集中讲解,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案例都仅限于各个贸易环节的相关理论,而全面性综合性的案例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从事过对外贸易工作,因此,教师无法真正感受新的国际贸易节奏,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大多数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3优化《服装外贸》案例教学法

由于目前《服装外贸》课程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着教学效果良好发挥,因此优化案例教学设计迫在眉睫。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一定要遵从通俗易懂,时效性强,有代表性的原则。教师可以参考最新出版案例教学书,或者从官方网站上寻找案例或者数据,也可以根据最近的新闻来选择相应的案例。比如近来的中美贸易战,在本次贸易战中,中美双方会采取有哪些贸易政策、贸易措施等。并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寻找适合的案例进行分析点评。由于本课程存在知识点多,课时量少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时,应合理分配梳理案情、讨论和点评的时间。做到既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了解案情,又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析讨论的时间。最后授课教师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并指出对于案件的解决意见和建议。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向。首先,要创造出积极讨论案情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对于学生的分析,无论对错,教师一定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每一个案例都针对特定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分析案情,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所需要掌握的环节中来;最后,学生会因为对案例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倾听,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切忌随意打断学生的争论。《服装外贸》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外贸实践。学校也可以聘请长期从事服装对外贸易的专业人员进校做案例讲座,以便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