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拆迁问题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拆迁问题解决方案范文1
**镇地处**县城中心。多年来,因征地拆迁、重点工程、水库移民、城市规划、企业改制等原因,我镇历史遗留矛盾纠纷问题比较突出,随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面对这一情况,镇党委、政府下移工作重心,积极探索“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出各类历史遗留重大矛盾纠纷52起,化解19起,消除群体性上访隐患8起,解决老户个案问题6个,实现了无影响恶劣、无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工作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责任落实在一线。在落实一线责任上,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纳入政绩考核。明确我和各社区居委会书记为大接访活动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接访群众并受理群众问题,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内容,使领导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实行两级捆绑。即联点领导、包点干部与社区居委会进行捆绑,社区居委会干部与所包小区、组进行捆绑,实行责任联带,包保到人,及时发现基层存在的各种隐患并予以排除。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实行责、权、利三挂钩,凡在9至12月份化解矛盾到位,无人员上访的社区将给予3万元奖励,对化解不力、处置不到位的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因工作不力发生重大事件和事故的将严格追究责任。
二、情况掌握在一线。为全面摸清一线情况,我们启动了“百名干部进居入户访民情解民难”活动,镇、居两级干部分成32个排查组进小区、到庭院、入农户,全面调查走访,收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排查不稳定因素。大接访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农户600多户,发现和掌握各类涉稳信息100余条,排查出历史遗留重大矛盾纠纷52起。
三、问题解决在一线。主动下访,坚持现场办公,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努力消除群体性上访隐患。在加强重要地点把守、组织有效劝访的同时,积极落实群体性上访隐患对象的合理诉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西门社区华都小区17户居民自*年以来,一直以小区拆迁改造补偿安置不公久访不息,曾扬言要拉横幅进行街道游行。针对以上情况,我自任化解小组组长,带领一班人多次主动下访、约访,组织居民代表、开发商进行调解,并筹集资金8.5万元平均补偿给每户居民,消除了长期以来最大的隐患。其它比较突出的如涉军群体再就业、三江库区居民用水用电等问题也都得到了很好解决。到目前止,我镇没有发生一起越级群体上访事件。二是努力化解老户个案。党委、政府以及社区主要负责人多次上门走访、慰问老户,宣传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积极协商解决方案,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多途径解决老户的实际生活困难,一批个案问题被破冰化解。荷花社区樊某因土地纠纷,8年上访无果,产生逆反心理,长期在社会上寻衅滋事,多次被侮辱暴打,几次被当做精神病人送进精神病院。我三次下访樊某,五次到社区了解情况,最后在一次全镇社区干部大会上帮助樊某恢复名誉,并亲自为他送去救助金1200元,事后还派干部上门慰问,樊某大受感动,一再表示息访罢诉。通过积极化解个案问题,张红梅、吴金玉、伍本和等6个涉法涉诉老户已经作出息访息诉的书面承诺,并主动断绝了与其他老户的联系。三是努力调处疑难纠纷。镇党委、政府把排查出来的52起重大矛盾纠纷,列出清单,专人专责,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反复制定解决方案,多起疑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已化解销号19起,化解率达37%。
四、成效检验在一线。为了检验大接访工作成效,我们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息访、是否反弹作为标准,深入一线开展回访调查。一是开展测评。向已经化解销号的涉稳群体发放无记名测评表,通过测评分值和反馈的意见看其对解决情况是否满意。二是定期回访。对老户进行定期回访,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看其是否已真正息访,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慰问,让其安居乐业。三是加强督办。对已经拿出解决方案,当事人当场表示息访,但还没有完全解决到位的事项,实行三天电话过问,一周现场督办,督促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抓紧落实,确保问题不反弹。
拆迁问题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水工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投资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land influence range is mainly rural, rural migrants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land acquisition is easy to lead to unstable factors group. Therefore, the proper placement of land requisition relocation of immigrants, in addition to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work at the same time, also need to do a good job plan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ttlement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 this paper an area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resettlement work for the case, further analysis of relation of water construction,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ttlement project.
Key words: water project; resettlement; resettlement planning; compensation investment
中图分类号:TV5
1、工程征地移民工作案列
工程征地移民概况
连云港市某河段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全长为135.8公里,涉及到多个地区,共13个乡(镇)92个行政村,批复永久征用农村集体土地2.30万亩,国有土地2.87万亩,临时占地0.18万亩,拆迁房屋4.28万平方米,砍伐树木40.6万株。
整治工程征地移民 管理模式分析和可借鉴之处
实行包干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成立连云港市某河整治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成立拆迁移民安置办公室具体负责征地移民的实施工作。工程沿线各有关乡(镇)成立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协助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办公室做好本乡(镇)境内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
此次征迁移民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征迁补偿标准偏低。整治工程从可研到最终批复,跨度很大,导致在同一区域内与其他工程(项目)的补偿标准不统一,而且国家水利工程项目往往比省水利工程项目、公路建设项目及其它地方项目补偿标准偏低,给征迁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二)补偿标准批复后应不再变动。某地区整治工程因土地补偿标准由原来的10倍调增至16倍,使补偿标准中途发生变动。在征迁过程中因为补偿标准偏低,群众无法接受,导致部分群众产生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如果在中途调整群众往往认为是因一小部分人闹事而使标准调增,容易被那一小部分人唆使利用,使不明真象的群众认为跟着他闹事就有好处,致使前期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白白浪费,且容易让群众对征迁工作人员产生不信任心里。
(三)征迁程序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农民参与?征迁程序中是以村为单位,而农村土地承包的面积和划分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因此在面积实地丈量和移民安置方案制订应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征迁程序中应是被征地农户选举产生并组成农户代表,而不应是整个村的村民代表;并且需组织农户代表学习征迁的相关文件精神及补偿标准等,使农户从被动接受补偿标准、征迁文件精神,转而主动宣传征迁政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如何进一步规范征迁结余资金的使用?因征迁移民安置工程实行的地方政府包干制,工程结束后尚有部分征迁结余资金,对于这一部分资金的使用,虽然有用于改善和提高被征迁范围内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关规定。但是具体结余资金能否落实到位,用于民众改善生产生活上来这仍是的棘手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结余资金保护制度,能够最好最大化的给予广大的人民群众。
2、水工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分析及其他地区移民借鉴意义
(1)环境容量分析是对安置区生产、安置人口、安置方向、安置行业、安置项目的定性规划工作。移民安置规划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实际情况以及中、长远规划发展,安置容量分析仅对安置容量可能性发生做出建设性建言。虽然各地存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但作为经济发展规律,都存在着极为较相似之处。如安置有种植业、养殖业(含捕捞业)及二、三产业(含旅游业)。其中种植业安置容量相对易定量取值,其他行业安置容量的取值较不易,尚需深入做工作。养殖业(含捕捞业)及二、三产业(含旅游业)作为安置移民的环境容量,应该作为预留的潜在资源,而不作为安置环境容量安置。
(2)土地承载环境容量分析,是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土地既是环境要素,又是重要的生计资源。通过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资料和经验表明,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必需人均有1份土地,其他二、三产业即使安置了,由于其经济效益的周期性长短不一,在维持生活稳定的最低状况时,还需依赖土地。当然,二、三产业生产安置条件较好的环境,如城(集)镇、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地可以不依赖土地,或土地生产安置人均占有量可以适量少点。土地资源作为农村安置规划应该注意:一是土地安置标准。兴建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山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坡地在农用土地中的比例较大,因此在考虑有土生产安置时,应根据当地生产水平、生活水平、人均土地占有量以及土地的质量安置移民,保证依靠土地生活的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安置环境质量。不足安置容量的规划生产安置人口必需外迁安置,以免征地所在地环境容量的质量受到影响而降低。三是遵守法律法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梯地、农田水利配套建设,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但必须严格遵守水土保持法。对于退耕还林面积,必须按国家和地方林业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3)搬迁安置规划。搬迁建房安置是关系到移民切身利益的规划工作,因此该项目规划体现以人为本尤为重要。搬迁建房是生活安置,配套设施应有基础设施以及居民的附属设施。农村移民搬迁一般分集中建房和分散建房的情况。集中建房有时也有2种情况:一是集中建居民点;二是紧靠城(集)镇建房。集中建房要考虑基础设施配套,城(集)镇的基础设施一般比单个居民点的基础设施标准略高。其中略高的因素是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分散建房安置的在可行性阶段可采用集中安置的均值指标,实施阶段应深入工作,使实施安置切实可行。搬迁安置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房屋及附属设施地点选址,要根据地质部门地质勘探报告有无地质灾害;为了配合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维护山林植被,保护人群健康,控制面源污染,建议规划建沼气池,这样既可以杜绝人畜同居、减少人畜邻居,也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搬迁至新址,供水、供电、交通必须是优化方案,即是投资少又能兼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耕作的土地应调整至生产半径最小,利于移民生产方便;尽量减少二次搬迁,少占耕地、节约用地;对于土地紧张的地方,居民点考虑原址填垫加高复建,应规划移民的临时过渡方案;受水库蓄水而引起的浸没、坍岸、滑坡以及其他影响的区域应纳入规划中。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投资问题研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补偿投资(估)概算,是征地与处理高度概括的统一。既有征地影响损失补偿部分,又有政策处理新增补偿部分,但征地影响补偿是基础,政策处理补偿是结果。无论移民搬迁重建,还是专项城(集)镇复建,征地处理补偿应相当于新址重建类似征地影响实物对象所需的基本费用,因而被称为征地处理补偿投资。 征地处理补偿投资概预算首先确定价格体系。再根据当地物价标准、市场价格综合分析拟定基础单价。建设征地处理补偿投资的构成:农村移民补偿费、城(集)镇迁(复)建补偿费、专业项目复建费、环境保护工程费等。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费(含各种搬迁补助费)、居民基础设施费、土地补偿费。该项费用概预算,应保证规划方案实施,不应受限额挤压。居民迁建基础设施费主要有新址征地、场地平整、水、电、路、电信电视等。土地补偿费应满足移民安置所在地调整土地的需求。城(集)镇迁(复)建补偿费:居民、单位搬迁费、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费。专业项目复建费:工矿企业、公路、航运、水利、电力工程、电信工程、广播电视、库周交通恢复、文物古迹保护、防护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费:水土保持工程、水环境保护工程、陆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人群健康保护、环境监测工程、其他环境保护工程。
建设征地处理补偿投资(估)概算应注意的是:凡结合迁移、复(改)建或需要提高或扩大规模增加的投资,由地方政府或有关单位自行解决;原址处复(改)建,应考虑基本过渡费;条件较好的地方,尤其是城(集)镇,应考虑将土木结构的房屋补偿调高一档;室内外已经装修的房屋,应给予补偿;弱势群体的安置可以根据当地生活水平情况,以货币的形式补助;住房困难经济条件差的移民户,应考虑人均住房水平低标准的补助
参考文献
[1] 何汉生,康引戎.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安置规划[J].人民长江,2007,38(11):10-12.
[2] 王晓莉,李奕光.浅议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中新问题解决方案[J].治淮,2007(8):24-25.
拆迁问题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引 言
在城市建设当中,道路与桥梁所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是作为单纯的建筑存在,其自身背后的意义是重大的。道路与桥梁的建设质量与在人们面前呈现出来的整体形象,不仅代表着该城市对生活的态度,更显示出这个城市对城市居民的重视,可以说道路与桥梁是作为一个城市发展进度的标志性存在,排除宏观的概念性意义,道路与桥梁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说对道路与桥梁职工质量的重视不仅是对建筑领域而言的基础前提,更是对国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承诺。
一、道路桥梁建设的管理特点
道路桥梁建设管理与其余工程建设管理相比较而言,前者涉及的利益群体较多,各群体之间也有复杂的关系。针对这一特性,管理桥梁建设的施工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道路桥梁提高与外部沟通进行管理的强度。
(一)提高监理企业与建设单位的紧密程度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计划出现改变,要及时进行确认,做出施工变动。建立企业与各建设单位之间加强沟通与联系,争取建设单位的支持,对日后工程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加强建设单位之间的联系
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及时、全面的了解各建设单位的安排及相关计划。监督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拆迁工作,掌握工程建设目的,了解各单位的施工进度,在及时调整施工部署及建设进程。掌握各单位资金的到账及花费情况,使工程得到资金保障。此外,要掌握地下管网的具体情况,为今后开挖深坑提供准确的依据。通过以上各种措施,降低施工成本,达到提前竣工的目的。
二、道路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工程设计对施工质量的制约
设计是工程开展的前提,只有高明的设计才能出质量上乘的工程。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针对性总结,提出合理设计方案。设计规划中如涉及到失实数据、或不合理构架方案,甚至隐含较大漏洞,势必埋下令人堪忧的质量隐患。
(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项目开工前,施工方应当以设计图纸为依据、结合现场实际,编制出完整、可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选择适用的施工工艺,上交给监理单位进行审核,施工中落实并付诸实施。另施工中不确定因素多,易受到拆迁、管线等因素影响,施工单位应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满足动态施工要求。
(三)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施工中人的作用最重要,现场施工人员和驻地监理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态度对工程质量影响最直接。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工程情况、了解设计意图、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时发现施工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向监理和设计方上报,确保道路施工正常进行。
三、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浅析
(一)明确水泥与掺合料的不同品种
如果混凝土材料体积较大,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在减少因温度差异导致混凝土材料开裂的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如果混凝土材料体积较小,通常使用普通规格的硅酸盐水泥,特殊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Ⅰ级粉煤灰等配制而成的胶凝类材料,在保证其干缩率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投入施工使用。如果水泥细度偏低,受水化热的影响,材料干缩率会产生较大变化,水泥越粗,形成的混凝土材料收缩率越大。因此,在选择水泥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水泥材料,并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满足设计标准后,才能将该材料投入施工使用。目前,很多企业将水泥材料磨的非常细,施工人员可以添加适当的矿渣粉或者粉煤灰,可以有效提升石灰材料的强度。最后,严禁将过期的石灰材料投入施工使用,材料管理人员还应该采取措施确保石灰不会受潮变质。
(二)管理工程施工成本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成本管理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的环境下,竞争程度逐渐加剧,施工单位的竞争优势也不再只有资木、技术等方面,成本管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的成本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竞争的优势之一;另一方面是对显性及非显性成本的管理。在管理道路桥梁成本方面,企业应使用成本分析等方法,掌握对手企业的相关资料,为企业适应当前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控制建设工程的成本支出,扩大经济利益是建设单位考虑的首要因素。建设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及利一学的管理方法。在某一个施工阶段,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然后再由企业会计人员对这一阶段工程进行成本统计,做好相关的财务工作,从而更好的控制施工的成本支出。因为道路桥梁的综合性较强,所以如果将成本管理纳入到工程建设中,将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支出,从而为施工管理奠定基础。
(三)完善制度建设
道路桥梁建设的整个施工流程是需要进行专门的设定的,之所以在质量上出现众多的差错和施工队伍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因此,想要完善道路桥梁施工建设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完善起来。首先,道路桥梁建设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极高,因此针对其技术管理需要重视起来。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将技术管理的制度落实到个人,并建立完善的技术信息档案,将一些事故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一些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攻克的时候提高数据支持。另外,最为主要的方面是规范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的遵守,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防止一些低级错误的出现。技术监督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还能掌握各种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有利于道路桥梁施工安全建设。其次,在施工队伍制度建设中,还要完善工程的建后保养各种,很多问题是因为没有做好保养工作而导致道路路面出现问题。对于路面的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相关的要求按照规定对道路桥梁中的材料进行规范的日常养护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裂缝等现象。因此,道路桥梁施工队伍中制度建设对整个施工项目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整体监督施工进程和施工的质量,这对于保障道路桥梁建设安全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效果。
(四)加强对于道路桥梁的反复验收
在道路桥梁建设完成以后,验收单位要反复验收。对于各个程序,用料、材料配比等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保证道路桥路的建设符合当初的约定标准。同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承办方,经过规定时间修改仍未合格的,可将该承办方加入到工程招标的黑名单当中,在今后的政府工程招标当中失去招标、中标资格。这样,在严格的反复验收和程序之下,也可以给承建方形成一种威慑,使其放弃弄虚作假的念头。而承建方也会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率,对于所承揽的工程更加用心构建。另外,在对于道路桥梁建设过程当中,评定小组也可以不定期的对于在建的道路桥梁进行参观指导,发现其中不符合规格的,即可责令整改,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工程建成真正的良心工程。
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是以人为主体,其活动中心也是围绕人来建设的。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管理好工程,维持好城市道路工程的整体形象,使其更加美好、通畅、舒服,给人们提供美的生活环境。
拆迁问题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检察职能;平安毕节;保障
2013年1月24日,毕节全市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当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开创我市政法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创建“平安毕节”的目标。
一、创建“平安毕节”的重要性
随着实验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和综治维稳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问题。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就业结构和劳动关系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流动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密集,社会建设和管理难度加大,给社会治安、管理和维稳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毕节市党委提出创建平安毕节的目标,是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早日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全市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对全面实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对于实验区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如何发挥检察职能保障“平安毕节”建设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立足检察职能,积极保障平安毕节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重大任务,重要使命。毕节检察机关必须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思路,深化监督体制,为平安毕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打击刑事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检察机关应当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
一是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二是严厉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以及杀人、抢劫、绑架、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侵财性犯罪,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是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破坏资源环境、危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刑事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以显著的打击成效,彻底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势头,增强毕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和谐的社会局面。
(二)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
腐败现象是和谐社会的大敌,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削弱了全社会的凝聚力,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检察机关应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为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一方面围绕中心工作,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查办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
另一方面针对重点部门、重点系统、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堵塞制度上的漏洞,铲除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筑牢拒腐防变防线。通过“打防并举”,遏制职务犯罪,为平安毕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检察机关应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切实加大诉讼监督力度,强化监督质量,提升监督水平。
一是加强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一方面认真纠正刑事诉讼活动中侵犯人权现象,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重点监督纠正有罪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问题,严把立案监督和审查批捕关。
二是加强刑事审判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促进量刑公开公正,同时重视对审判活动违反法定程序、枉法裁判的监督。
三是加强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提请上级院抗诉;对人民法院裁判并无不当的申诉案件,注意做好申诉当事人息诉和解工作,维护人民法院正确裁判的既判力和稳定性。
四是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规范和加强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建设,加大对监管场所的监督,防止超期羁押。通过有效的诉讼监督,为平安毕节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
(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团结和谐的关键因素,亦是衡量现阶段检察工作水平高低、检验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效果的重要标准。
一是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把化解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始终,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和谐放在检察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违法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力度。同时建立完善职务犯罪侦查、审查批捕、审查等诉讼环节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高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涉检、涉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提高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处理能力。
三是推行答疑说理制度,在办案中注重做好法律宣传、政策解释、思想疏导等工作,及时理顺情绪,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维权、合理表达诉求。
(五)倾听群众诉求、畅通服务渠道
把创新控告申诉接待作为有效受理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平台。
一是集中开展清理涉检积案和案件评查工作,推广检察长接访、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巡访、巡回检察室等工作模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二是建立以预防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长效机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三是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满腔热忱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限期办结,防止出现拖延耽搁,对办结的案件,加强回访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四是逐案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妥善处理群众涉法、涉检上访问题,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把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维护好发展稳定大局。
(六)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平安建设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切实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安全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对初犯、偶犯、情节较轻的犯罪案件,重在教育、挽救,不轻易按犯罪论处,尽量缩小打击面,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是强化社区矫正作用。积极发挥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矫正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改造,增强生活信心,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的机率,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
拆迁问题解决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县;生态环境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生态县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支撑与保障,是促进生态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生态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但环境建设却经常被忽视,生态环境体系尚未构建,资源浪费与污染现象并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理论依据,不断探索。
一、研究综述
目前已有的国内文献中尚没有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题研究,针对该问题的论述大多集中在生态县建设措施、规划编制、路径探索等总体研究中或通过典型案例形式呈现出来,综述如下:部分学者认为,生态县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责、划定功能示范区以及选择合理的建设模式等;部分学者提出应当重视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使其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部分学者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优先进行重要环境工程项目,通过重要工程项目带动整体建设;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开发清洁能源来推动生态县环境建设;部分学者提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应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突破口;其他学者也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改善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国外研究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县(市)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1990年著名的“城市生态组织”阐述了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十项原则;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生态城市发展规划,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设计了框架;与此同时,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也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书,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其他研究也都集中在重新利用、循环回收、能源保护、能力修复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县(市)环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大都结合现实问题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缺少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理论依据的研究,或相关理论探讨不深入、不全面,不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难以把握生态县环境建设问题的实质;(2)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门研究,即没有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不具体、不详细、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3)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研究,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单个问题解决的层面,欠缺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的阐述和论证。本文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并以“生态学”理论为视角专门研究生态县环境建设,同时将环境建设置于整个生态县建设中统筹规划与设计,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制度的创新;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将水环境建设、大气环境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生态学”与生态县建设
关于“生态学”,高兹、莱易斯和福斯特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虽表面可解释为人与自然相处的不和谐,在理念、方式与行动上存在缺陷,但实质原因则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偏差。因此,“生态学”理论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要从制度和人际关系角度来不断改革所有不完善之处,从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理论不仅认为社会制度创新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且其最值得深思之处在于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批判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阐述社会主义建立的必要性。“生态学”理论在为社会主义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顺利实现。生态县(含县级市)是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县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终目标。基于“生态学”的生态县建设,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可持续的关系,即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县建设制度,加快生态县建设进程,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生态学”与生态县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以“生态学”为指导,使之成为我国生态县建设的理论支撑,构建全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从而为生态县建设提供有益路径。反过来,生态县建设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涵,为“生态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源泉。
三、生态县建设环境指标及其分类
根据《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规定,生态县建设指标分为经济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社会进步指标。其中,涉及生态县环境保护的指标共有21项,可分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噪声防控指标等四类。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是县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合理利用县域水资源环境、防治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县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与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与工业用水重复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化肥施用强度及农村灌溉达标率等内容。大气污染防治指标是县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整治县域重要污染点源、实施总量控制和开发新能源的条件和依据,主要包括县域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及秸秆综合利用率等内容。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是县域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县域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与高效回收利用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及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等内容。噪声防控指标是县域防控噪声污染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县域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减少噪声污染危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县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要求、隔音或消音处理等内容。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噪声防控指标等四类指标共同构成了生态县建设环境指标的主要内容。以“生态学”为导向,强调对以上指标的分解和落实,强调制度形成与完善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保障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有效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才能不断满足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加快生态县建设的进程,推动生态县建设的创新,实现生态县建设的目标。
四、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路径
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县域水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开展河道整治与雨污分流整治,加快县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域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贯彻实施国家水法律法规,加强县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健全水价机制,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推广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加强节水型工业管理,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加快县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污水资源化。建设人工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县域湿地系统,逐步修复县域水生态系统;实施以削减水污染负荷、提高水体水质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县域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二)县域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构建。加强对县域内各种炉窑的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监管,对未实现达标排污的企业限期治理;根据国家总量控制要求,实行县域排污总量控制;加强民用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开展县域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建筑、拆迁、市政、运输、堆放和地面的扬尘污染;及时清扫路面,防治道路扬尘污染;加强城郊结合部扬尘污染防治,防止通过空气输送对城区的污染。开发经济、清洁、可再生新能源,积极探索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发展替代能源;提高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优化县域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发展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环保技术。(三)县域固体废物处置体系构建。推行县域生活垃圾袋装化,实行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置监管;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建设密闭式的垃圾压缩式转运站,减少垃圾收集环节和在城区停留时间,避免二次污染。建设县域可再生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建立县域物资和废物交换中心,促进物资交换和副产品与废物的处置。建立县域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县域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市场化运作模式;城区生活垃圾处置以焚烧为主,结合卫生填埋以及综合处理等多种处置技术;非城区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综合处理为辅。(四)县域噪声防控体系构建。禁止县域街道、广场、公园内组织的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量过大、严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音响器材;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营业性场所,居民区内有噪声排放的单位或个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降低声源强度;调整县域工业布局,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或消音处理,减少工业噪声外泄对环境的污染。禁止县域内高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在夜间和午休时间使用;合理调配建筑工地砖瓦灰沙石等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智刚.城市辖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1999.13.2.
[2]麻朝晖.论欠发达地区生态示范区建设中补偿机制建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3.
[3]任海,周国逸,夏汉平等.广东连平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生态规划[J].生态科学,2002.21.1.
拆迁问题解决方案范文6
关键词?演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比较;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1-0046-05
一、引 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从发展趋势看,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新增建设用地的增长必将受到严厉制约,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将成为建设用地供给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分别为800万公顷和2 500万公顷左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均农村建设用地分别为117 m2和300 m2 ,相比于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更为粗放低效。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因此,作为存量土地的村镇建设用地是数量巨大的潜在资源,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为其提供更为充足的土地保障。
目前,在我国建设用地市场中,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已逐步走上比较规范的道路,而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仍很不发达。近年来,我国政府重点加强了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培育和管理,而对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方面,一些较发达地区已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本文尝试对各地的实践探索进行理论的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低效用地再开发实践经验
(一)天津华明示范镇建设
1. 建设背景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天津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土地级差效应日趋显著。城郊许多农民已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弱,加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水平较城市有很大差距,农民对城镇化具有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量土地存在集约度低、利用效率差的现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束缚下急需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
2. 建设对象与目的
天津华明示范镇地处天津市东丽区,位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共有12个村庄4万余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现状,天津市选其作为首批“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华明示范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农民的“安居、乐业、有保障”,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受益主体,同时盘活存量土地,为天津城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3. 建设方式
建设过程主要采取“宅基地换房”、“三区”联动、“三改一化”三个方法。“宅基地换房”指在国家政策框架内,以不减少耕地为前提,保证承包责任制不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有特色、适合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小城镇。农民以宅基地按照规定标准换取小城镇的新住宅,农民原有的宅基地进行统一复耕,占补平衡,将原有804.73公顷宅基地全部复垦为耕地,新建城镇用地561.8公顷,其中还迁住宅占地231.73公顷。
“三区”联动是指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为了综合解决农民变为市民的就业保障等问题,华明镇将换房过程中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和复垦土地建设了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使1400多家企业落户于此,解决了农民失地后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华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一化”指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农民的农业户口改为非农户口、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城乡一体化。通过“三改一化”使得农民保留一部分原有的待遇,并新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多项市民待遇,获得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
4. 资金来源
整个宅基地换房工程需要建设资金约40亿元。为解决资金问题,东丽区政府成立滨丽建设公司,使其作为投融资与建设主体,以经营性出让土地和未来收益作质押,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5亿元。华明镇除建设农民住宅外,将规划出的330.07公顷土地用作市场开发,获得50亿土地出让金,该资金一部分用来还清银行贷款,剩余部分用来进行住宅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搬迁补贴、社保支出等,使资金占补平衡。
5. 建设效果
华明示范镇原人均住宅占地面积0.018公顷,建成后人均住宅占地面积0.005公顷,节约了70%的土地,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农民变为真正的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质的提升。“三区”联动增加了就业岗位,减少了农民向中心城区的流动,缓解了城市交通与就业压力,减少了城镇化过程中对中心城区商品房的需求,平抑了市区房价。与常规村镇建设相比,华明镇每年节约标准煤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478吨,节约水资源50万吨,环境与资源问题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二)江苏“万顷良田”工程
1. 建设背景
江苏省人多地少,全省人均耕地仅有0.062公顷,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耕地与经济增长成为普遍矛盾。据统计,全省每户平均有3到5亩承包地,1亩左右的宅基地,居住分散,资源占用多,土地分散经营现象严重,规模化经营的需求日益扩大。而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90%,大部分农民不再靠农业增收,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形势所趋,由此“万顷良田”工程应运而生。
2. 建设对象与目的
“万顷良田”工程旨在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将工程项目区内的村庄整体搬迁,将村民集中到城镇中的多层楼房中,使村民成为居民。然后将腾退出的土地恢复成连成片的耕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这种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提升一产、支持二产、繁荣三产。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失配格局、转变传统农耕作业方式、转变固有农村散居模式、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
3. 建设方式
“万顷良田”工程以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国土规章不违背为前提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创新的省略了“小村变大村”环节,直接将农民转移到中心镇等地居住。采用双置换的方式,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在置换城镇住房时,实行拆一还一的政策,以房换房进行实物补偿。按照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原则,将建城与建田相结合,城郊与远郊相挂钩,使新增耕地数与盘活建设用地量同步增加。工程中对建设用地复垦形成的耕地和农用地等面积用于安置农民的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结余部分统筹用于城乡建设。江苏省政府将拆迁后的农民纳入城市保障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范畴,要求土地流转以自愿协商或股份形式来参加土地收益分配,并要求农民在搬迁后进入新的就业岗位以保障农民的合理收入。
4. 资金来源
对于“万顷良田”工程面临的大量资金需要,江苏省采取了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其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设立专项基金,把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集中,作为资金的固定来源;二是利用其他部门的涉农资金,如交通部门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水利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三是建立农民、村集体和实体经济共同投资的多元融资渠道,通过招标、合作等形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四是成立融资平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五是通过土地指标的出让和土地规模经营等方式实现资金平衡。在资金的管理方面,执行报账制和资金在线监控,要求“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保障资金专项使用。
5. 建设效果
通过4年的“万顷良田”工程,江苏省有效地聚集了耕地资源,以占全国3.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5.8%的粮食、3.7%的棉花和4.4%的油料。以南京市六合、浦口、江宁、溧水为例,4个区县农户近7 000户,工程实施前户均占地0.087公顷,实施后户均占地0.091公顷,腾出460多公顷土地,有效地解决了“地从哪里来”和高效利用土地的问题。在耕地增量提质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创新新路径。
(三)浙江嘉兴 “两分两换”土地整治
1. 整治背景
浙江省嘉兴市经济实力雄厚,所辖区县均处于全国百强县的前30位,大批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就业,农民兼业化程度较高,对改善住房条件有积极的态度。近几年来,嘉兴市持续加强新农村建设,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这为“两分两换”的土地整治工程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国土部将嘉兴市定为首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已有“土地换保障”的成功案例,这使得 “两分两换”整治有了可借鉴的丰富实践经验。
2. 整治目的
为拓展城乡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改变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2008年嘉兴市决定对农民低效利用的宅基地进行复垦,使村镇面貌发生改变,使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质的提高。
3. 整治方式
“两分两换”是指将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拆迁和土地流转分开,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社会保证。宅基地通过复垦,实现区域耕地的占补平衡,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使得农地规模化经营。政府组织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农民可以成为职业农民或在二、三产业中就业。在失去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农民每年通过获得租金或农产品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4. 资金来源
嘉兴市基本采取政府、农民、银行“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县级政府通过信誉协助乡政府贷款,该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民的拆迁补偿以及新建住宅的配套设施建设。另外,还有一部分资金源于建设用地的出让。
5. 整治效果
通过“两分两换”土地整治工程,农民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耕地面积得到保障。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入城镇,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收入明显增多。原来的兼业农民变为真正的工人,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嘉兴市的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
(四)广东 “三旧”改造工程
1. 改造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广东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其中土地资源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而已利用的土地普遍却存在着低效、粗放的状态。在既定的土地资源约束下必然要求进一步提升土地集约化水平,盘活存量土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二次动力。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后经历多次城市更新的热潮,其日益成熟的经验为广东省通过旧城改造来破解城市用地难题提供了指引。随着2009年8月《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三旧”改造在广东正式推开。
2. 改造对象与目的
“三旧”改造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其中,旧城镇主要是指各区、镇(街道)城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旧民居、旧商铺、旧厂房等;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棚户、简屋等危旧居民用房;物业价值低于土地价值的旧商铺等。旧厂房主要指镇(街道)、村和工业园区内的旧厂房以及严重影响城市观瞻的临时建筑;容积率低于0.6的旧厂房。旧村庄主要指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占据的园中村;不再适宜生活居住,村民搬迁后形成的空心村。旧城镇改造追求城市更新和环境改善,旧厂房改造是为“退二进三”,实现产业升级,旧村庄改造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
3. 改造模式
“三旧”改造根据改造主体的不同分为三个模式:权利人主动自行改造、市场主体收购集中改造和政府主导改造。权利人自行改造有三种情况,一是旧城镇改造范围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自主进行改造,或由各宗地的使用权人共同成立项目公司联合改造;二是属于“三旧”改造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旧厂房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改为经营性用途的可申请自主改造;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的旧村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除属于应依法征收的外,自行组织改造。市场主体收购集中改造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的前提下,市场主体与其他土地权利人协商签订土地转让合同,只要落实相关补偿安置措施,可在自行收购改造范围内的多宗地块及地上房屋建筑后,申请对收购的地块取得拆迁许可后进行集中改造。政府主导改造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或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土地的,由政府统一管理;二是针对个别涉及主体多、拆迁难度大、改造工作十分复杂的大型项目,采取“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改造方式,由政府先行征收土地使用权后再出让。
4. 资金来源
“三旧”改造针对巨大的资金投入大力推广“政府出政策、所有者出土地、投资者出资金”的市场化改造模式,在具体项目中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三旧”改造的积极性。以佛山市为例,结合项目的不同特点,佛山市摸索出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在旧城镇改造方面,引入港资运作,创新了政府主导的和谐拆迁、净地出让土地的方式;在旧村庄改造方面,有由村集体经济投入,改造后的产出利益归村组集体的方式,有以土地入股、引入开发商联合改造的方式,有由开发商垫资建设,建成后开发商拥有5年租赁经营权,“以地引资、以租抵建”的BOT方式;在旧厂房改造方面,有政府先行征收再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也有多村联合改造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向“三旧”改造工程中,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
5. 改造效果
作为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3年多的“三旧”改造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广东已完成“三旧”改造项目2 443个,完成改造面积9 333公顷。改造项目平均容积率由0.66提高到1.5,建筑面积由改造前的6 139.5万平方米增加到13 981.4万平方米,增加了1.3倍;节约用地4 067公顷。旧城镇的改造使得原住宅内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原利用效率低的土地得到了集约利用。旧村庄的改造令村民搬进了新房居住,绿地率提高,建筑密度下降,村集体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旧厂房改造成功的实现了“退二进三”的目的,既拉动经济的即期增长,也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三旧”改造不但盘活了存量建设土地,减少了新增土地消耗,也对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人居环境改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深圳“凤凰社区”入市拍卖
1. 拍卖背景
在经过2004年原特区外的城市化转地及2009年原特区内统征后,深圳市土地利用情况较为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土地资源尚未得到有效配置。2013年1月18日深圳市政府《关于深圳市完善产业用地供应机制拓展产业用地空间办法》,指出“政府鼓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尚未进行开发建设的、符合规划的合法工业用地进入市场”。
2. 拍卖目的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股份合作公司为解决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远发展问题,盘活存量建设土地,改善深圳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申请将尚未开发建设、符合规划的合法工业用地通过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组织公开交易,以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方面的政策对接。
3. 拍卖方式
凤凰社区采用挂牌的方式拍卖,挂牌底价为1.16亿元。挂牌期为12月11日起至12月20日15时止,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在挂牌期内(工作日)接受已确认竞买资格的竞买人的电脑报价。竞买申请人限制为深圳注册、已启动上市筹备工作的企业法人,必须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产业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拥有相应研发专利许可证的相关授权。
4. 收益分配
该地块70%的成交价款将作为政府收益,由竞得人支付至深圳市国土基金账户,30%的成交价款作为社区收益,由竞得人先支付至交易中心账户监管,待本次出让宗地签订出让合同手续完善后划转至凤凰股份公司账户。
5. 拍卖效果
深圳凤凰社区工业用地入市拍卖是深圳市的重要突破,它创造了新的利益分配制度,这种利益分配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鼓励了各个社区将尚未进行开发建设的、符合规划的合法工业用地拿出来,使得政府在执行层面面临的阻力减少。
综上,以上五地特点如表1所示。
三、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特点与问题
通过以上五地经验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省市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地区经济实力强;推动的主体是政府;资金的启动靠政府推动,融资渠道较少;利益分配不够合理;原土地使用者的后期保障不到位。
其他地区在进行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时应积极借鉴五地经验,但要注意因地制宜。另外,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差异较大,村镇发展现状各异,再开发的顺利推进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我国村镇建设用地存在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两种所有权,且集体土地所有者主体不明晰,由此产生的产权关系复杂,建设用地再开发存在确权障碍;二是政府、土地所有者及开发商作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参与主体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落脚点,各利益主体都希望实现自身最优目标,再开发的利益权衡存在困难;三是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大一部分土地不能用于出让获得收益,资金缺乏是制约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首要因素,亟须一个良好的融资模式来支撑;四是在我国村镇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忽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完整,可操作性差,大部分土地存在难以准确定量的问题;五是我国在村镇建设用地市场复杂系统的互动与反馈机制的表达方面有缺陷,难以模拟村镇建设用地市场的变化规律,对村镇建设用地市场调控和决策造成极大的困难。
四、结 语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大力推进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短缺瓶颈,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借鉴五地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现存问题解决方案,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协同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收稿日期:2014-03-16
网络出版网址: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5 10:07:5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调控关键技术研究》(2013BAJ13B02)。
作者简介:黄凌翔(1979-),男,湖北监利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和区域经济;段旭文(1989-),女,河北张家口人,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富刚,刘燕萍,等.让低效地向高效地变身[J].中国土地,2013(4):51-53.
[2] 课题组.中国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总报告――对17个省(市、区)2749个村庄的调查[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9.
[3] 黄兴国.华明示范镇:天津城镇化样本[J].行政管理改革,2013(1):6-14.
[4]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J].中国土地科学,2010(5):37-40.
[5] 赵小风,黄贤金,等.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158-162.
[6] 赵得军,曹春艳,等.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4):508-511.
[7] 徐宝根,杨雪峰,等.浙江嘉兴市“两分两换”农村土地整治模式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1(1):37-42.
[8] 赖伟行.广东三旧改造节地6.1万亩节地试点成效明显[N].广州日报,2012-05-25.
[9] 李小军,吕嘉欣.广东“三旧”改造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创新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2(9):63-70.
The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on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Redevelopment
Huang Lingxiang, Duan Xu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