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文1

1月中旬,瓯海区电子政务中心举办了区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现场会,同时宣布了温州市首个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工程(一期)建成,开始正式运行。从时间来算,这距离《瓯海区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2014-2016)》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瓯海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正式启动建设)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的时间,“速成“的瓯海政务云建设能实现怎样的效果?

关键词一:集约化

目前,瓯海区电子政务中心机房共有服务器100多台,其中云计算平台拥有计算能力达到140核CPU,计23.15GHz,内存416G,存储空间12TB,共运行着230多个应用服务。基本上实现了全区所有单位网络的统一、服务器和信息系统的集中托管。通过建设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进一步促进了瓯海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全区IT资源的统一化管理,避免重复投资。

点评:从规模上来看,瓯海政务云的一期工程只是一个超轻量型的规模。但是从本质来看,它改变了瓯海电子政务建设的软硬件架构,为未来的资源扩展、向上、下维度上的对接提供了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仅仅是“路通”并不能使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存储、提取、共享和使用。

关键词二:效率

瓯海区通过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智能服务,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IT服务平台,优化整合了政府管理和服务,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弹性和快速交付。按照传统流程,从购买到生成一个应用服务,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有了这个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后,今后各部门需要新增服务器,无需购买硬件服务器,可以直接申请从这个“硬件池”中生成一台虚拟机,而且耗时仅需几分钟。此外,瓯海区政务云针对常用和通用的业务应用制定应用模板,各委办局用此模板能快速在本地部署相应业务,实现业务快速交付和全区内应用统一,便于运维与数据的互通。

点评:不仅提高了效率,更是极大降低了硬件资源的投资、部署和运行维护成本。实际上,目前瓯海区电子政务中心的人员只在个位数,这甚至只相当于此前一个委办局的数据中心的人员配给。同时,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过程中,“协同政务”的诉求越来越突出。通过各政务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关联,形成“政务云”,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并进一步向社会开放。

关键词三:沟通

瓯海区电子政务中心是瓯海电子政务云项目的甲方。在整个项目中,处于统筹的中坚环节。按照该中心主任胡松勤的话来说,上要说服领导,下要规范操作,中间要协调各委办局,必须要做技术与服务的先行者。

点评:作为信息化技术体系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的部门,电子政务中心在云时代的职能和工作方式必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强调对内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关键词四:杭州华三

此前,一直惊讶于瓯海能在两个月内完成从项目规划到落地,一方面可能项目一期的工程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可能就要得益于解决方案提供商杭州华三通信。

点评:作为一家根植于中国的科技型企业。杭州华三通信在国内政府行业综合网络市场占有率多年居于市场领先地位,承建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金税三期国家一级干线网等“十二金工程”中的9个全国骨干网,最高检察院、公安部消防局全国骨干网等国家干线网等重大项目;在中央部委的应用份额超过70%,各级电子政务国干、省干、地市城域网新增份额超过70%;参与了超过160个城市的平安工程,并且为数百个区县的文化共享工程提供了网络解决方案;奉献了包括成都市云计算、苏州电子政务私有云等出色案例。

对话:

一直到2014农历新年前的半个月,胡松勤一直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1月中旬,作为温州市首个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工程(一期)——瓯海区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建成,并开始正式运行。而胡松勤,作为瓯海区电子政务中心主任,正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本刊曾先后两次通过书面和电话方式对其进行采访,下面是问答实录。希望藉此与读者分享瓯海政务云建设的点点滴滴。

《中国信息化》:瓯海区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让IT资源云化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胡松勤:建设瓯海政务云,主要目的是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与资源共享。具体来说,首先是有利于降低政府信息化的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重复投资;其二是有利于加强管理政府投资信息化的集约化建设,为后续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打下基础;其三是有利于提高政府IT设施的部署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信息化》:有平台而应用无法跟上,让很多政务云陷入尴尬境地。这点上,瓯海是如何做的?

胡松勤:瓯海区自2004年正式启动建设电子政务工程以来,坚持“资源整合”这一根本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做到了全区电子政务的三统一,即“网络平台统一,基础平台统一,服务平台统一”,我区在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方面已经初具规模。正是在这样大整合、大统一的背景下,瓯海区的政务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具体来讲,一是争取领导重视,确保政策和资金到位。二是规划科学合理,确保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应用推广取得实效。

《中国信息化》:从目前瓯海的情况来看,区级的政务云平台在纵向序列中是最小云单位,那么未来要如何应对来自温州市、浙江省的平台对接需求?

胡松勤:瓯海区的政务云,主要是服务于我区电子政务的集约化建设,为今后的大数据融合做准备。目前我区云计算平台已接入应用40多个,涉及到OA办公、门户网站、各部门业务系统等应用。我们通过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手段,确保各个应用能独立运行、安全隔离。在服务好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可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与上级政务云对接。自从2008年接入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以来,我们经过多方测试,已具备对接网络的基本条件。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字】 大数据 电子政务建设 行动纲要 思想准备 需求创新 技术架构

一、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面临挑战与高层需求

1.1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面临挑战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是中国启动大数据战略的里程碑,由国务院在2015年8月正式。电子政务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政府部门是一个新的挑战。

构建基于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的电子政务(以下简称大数据电子政务)将对政府的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职能转变与深化改革起到巨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但是,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建设涉及思想转换、机制创新、人才结构变化、技术方案选择、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全新的工作,对建设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2从大数据电子政务需求角度分析《行动纲要》

《行动纲要》可以概括为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它们不仅是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从软件工程角度来看,也是新一代电子政务的目标和高层业务需求。[1]

上述五大目标及高层业务需求是传统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必须采用大数据技术才能实现。

二、目前大数据技术已有积累及发展趋势

2.1大数据技术总体介绍

大数据4V特点是数据量巨大、结构多样、低密度高价值、快速获得结果,由于传统信息技术无法应对,逐步发展起来的全新一代大数据技术。

自2006年左右Google三篇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概念提出,10年来大数据技术与产品快速发展。现将主要产品简析如下:

围绕大数据技术核心软件 Hadoop,产生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软件,称为Hadoop生态圈。比较著名的有:ZooKeeper分布式协作服务、Hive数据仓库工具、Sqoop关系数据ETL工具、Avro数据序列化系统、Pig数据流处理语言、Flume日志收集工具、Ambari集群监控与管理、Mahout机器学习、Oozie工作流引擎、Hue图形化管理界面、chukwa监控分析。传统应用中需要的很多系统级工具软件基本包括在内。这些都是开源的。

2.2大数据技术发展态势展望

2.2.1开源依然是大数据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石

全球开发者通过开源社区来进行大数据代码的开发、维护和完善,从而集全球智慧推动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各大企业加大对 Hadoop、Spark 等开源社区的赞助和智力投入,开源技术生态系统不断壮大。[2]

2.2.2大数据平台兼容性与性能快速发展

大数据平台原来SQL不兼容、GB级数据性能不佳等不足已基本解决,分布式内存计算大幅提高处理性能。基于传统数据库的应用会逐步向大数据平台迁移。原来依赖主机高性能、存储高可靠性、高大成本解决方案,在大数据分布式平台中有了更好、更便宜的解决方案。原来觉得困难重重的去IOE行动,在大数据这一全新环境下,居然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因此,大数据平台在政府行业会有一个快速的普及。

2.2.3大数据生态使系统技术复杂度、应用成本快速降低

Hadoop适应各类低成本硬件(如X86架构),固态盘替代内存逐步流行,计算硬件成本大幅降低。

传统系统环境一般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DBMS、各类中间件、工作流、数据仓库、BI工具、集群及负载均衡、数据交换等,产品厂商各异,技术复杂,采购维护成本高昂。Hadoop商业版打包的生态圈软件,包含了上述产品很大部分功能,复杂性、购置及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阿里云、百度云等互联网企业在自身大数据应用基础上,将其产品和技术向市场输出,很多以云平台及SaaS形式提供,降低了技术复杂性。

2.2.4流技术发展使实时提醒及决策分析得到兼顾

流数据的高速检测及流处理以后马上保存到某个数据库,可以把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连接,这样,高速查询与迭代分析可以并行不背。例如,在对交通流做实时的检测预警分析的同时,如果在交通高峰期某区域产生拥堵,需要快速分析影响范围,防止出现连锁反应。

2.2.5虚拟化、平台化使得云计算与大数据整合逐步走向完成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象Linux container、谷歌Kubernetes、YARN支持多种计算框架,mesos资源调度核心、docker工具会走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二是Hadoop技术操作系统化、平台化,数据挖掘及展示工具适应性加强。这些助力云计算与大数据终得融合。

三、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共同性及难点分析

3.1大数据电子政务的思想准备

大数据的电子政务及社会化应用,将对政府的架构、职能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将表现为:

3.1.1机构更加扁平化

由于信息化程度,特别是大数据处理能力对决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再加上交通进一步的便捷,机构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将成为趋势,省管县的模式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推行。

3.1.2政府事务性人员降低、专业性要求更高、廉政监督更加严密

政府日常管理中很大一块工作量,就是接受申请、审核、审批等事务,除了服务态度差、部门间推诿、奇葩证明等顽症,审核、审批过程由于主要靠人为判断,流程慢且有很大的寻租机会,这些都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及公信力。

随着电子政务网上申请、物联网现场监控、部门数据共享等信息化手段普及,备案制推行。政府监管对象的行动、时间及空间移动都会以数字形式被采集、传输、挖掘,原来受限于人力、时间无法做到的事,在大数据时代就是举手之劳或完全自动化,因此事务性处理人员会大幅减少。基于深度挖掘与精准推测技术支持的项目中后期监督、决策事项,不仅流程更加透明,对人员综合素质也更高[3]

同时,每个政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数据无远弗届的监管,有来自体制内,也有来自非政府组织、个人的。

3.1.2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成为政府工作的常规手段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使得人们用比数据表格形式更加容易识别、图形化的方式,达到展示浓缩的信息、表达新的知识、作出推荐及预警、行动命令等目的。能够精确、清楚地描述复杂信息,而且富有趣味性、便于阅读。犹如现代医生离不开化验设备一样,不仅政府工作人员日常监管会依赖实时提示、精准推测,政府官员做决策时会越来越依赖大数据的量化分析结果。因此,大数据咨询的机构会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

3.1.4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公共事务的手段及水平更高

随着政府数据不断公开和技术发展,“大数据民主”会获得象魔镜这样的大数据供应商支持。公众参与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与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对政府决策在深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他们有数据支持的评判意见。

3.2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应用阶段及功能类型分析

许多系统都喜欢挂上大数据这个名头,那么,什么样的电子政务才能算大数据应用?电子政务结合功能及数据处理技术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事务处理为主的数据库应用阶段,以数据集成及查询分析为主的数据仓库阶段,以预警及预测为主的大数据阶段。宽泛一点说,带有共享、预警、分析和预测四类功能,且数据量接近TB级的系统,都可称为大数据应用。四类功能在大数据不同应用阶段所占比重是不同的。现分析如下:

3.3基于决策过程的大数据电子政务业务创新

政府决策涉及大众切身利益、耗用巨大资源、影响深远,所以,政府最大的节约就是决策的科学性。下面,以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代表人物Herbert Simon的决策四阶段划分为基础,通过解析政府最重要的决策过程,提供一个思考路径,大数据电子政务能促进政府职能转换、业务创新。

3.3.1决策前期准备阶段

决策前期准备的信息收集过程中,政府面临信息“稀缺”与“过载”并存的问题。由于部门条块分割,部门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共享仍存在不少障碍与困难。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发展,政府工作受到新闻及网络媒体产生的信息洪流冲击,面对这些巨量的毁誉夹杂、真假难分的信息不知如何应对。

《行动纲要》明确了政府数据共享具体要求及时间表,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政务数据交换制度、机构,减少部门协调成本,提高数据交换的质量,建立对社会的数据公开及购买数据服务等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信息稀缺的问题。

应该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将网络舆论中内嵌的多重利益和多元价值转化为定量化、可视化的参考信息,在科学的基础上界定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4]

3.3.2多方案设计阶段

对决策目标评估凭经验、缺乏量化分析,这是政府在方案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数据在这一个阶段可提供很多支持,如:通过舆情分析了解决策目标公众认可度,建立如经济、人口、城建、文化、环保、技术等主题数据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宜性、约束条件,进行方案优化。

3.3.3政策方案选择阶段

目前,方案选择以定性决策为主,依赖领导的经验。随着决策议题日趋复杂化,这种模式急需改进。发挥大数据作用,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常见决策类型的分析模型,吸纳定量决策方法的优势,形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决策模式。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政府决策也可以象军队沙盘推演一样,直接观地对多种方案在各种参数输入下模拟可能结果。

3.3.4决策执行及反馈阶段

和实施一项政策后,及时收集和评估公众的反映十分重要。由于网络公众舆情构成十分复杂,个体正当意见诉求,纯粹情绪发泄,利益集团诉求,恶性炒作,甚至敌对组织蓄意捣乱。利用大数据语义分析和行为分析等算法,获得大众正当的诉求,了解状态动态变化,对决策模型进行动态测算,有的放矢地调整政府政策,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要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优势,创新模式,利用其疏导误解、凝聚共识、支持政策实施。

3.4大数据电子政务的架构设计示意

电子政务相当一段时间会采用传统和大数据混合模式,常见系统架构示意如圆图1。

电子政务应用趋势是数据从传统DBMS向大数据应用环境转移,但业务处理及展示层仍会以传统技术为主。

3.5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3.5.1机制及模式创新

大数据应用对数据、业务、技术应用的要求更高,需要适应不断创新的环境,不是非常适应政府常规工作氛围。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可以考虑共建、外包、采购服务、政策支持等多种模式,发挥政府应用引领、市场化竞争等不同优势。

3.5.2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投资预算原则

大数据技术仍处在一个爆发初期,架构、技术都在不断变化。政府在资源投入方面需要谨慎。总体规划、分步建设、按需投入的原则与大数据分布式技术特性也非常吻合。

3.5.3大数据交换及共享的标准化

国家标准委2007年《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规范了传统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范、技术管理要求,虽与大数据应用有一定差距,但大部分还是可以参考的。应尽快形成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公开、交易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3.5.4政府数据在交换、抓取、开放方面的趋势

《行动纲要》明确要求政府间数据共享及开放,纵横交叉、市场补充的数据共享模式是一个解决方案。纵向行业数据交换中心由行业上级机构(如部、省级)建立运行,横向区域数据交换中心由当地政府建立并负责运行并对外开放。数据抓取的业务特点比较明显,各中心、甚至单位都会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只要有充分的需求,会出现专业数据交易机构,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获得需要的数据。

3.5.5系统安全及数据隐私

大数据因其影响范围广,安全上应采取更加严格的要求。数据脱敏的法律法规、评估标准、国产化工具的逐步形成,才能促进与保障政府将数据开放,为社会服务,为创新创业服务。

四、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展望

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发展将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随着数据大量积累及深度分析技术提高,对各级政府在思想、法规、机制、职能、人才甚至政治生态等各方面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政府管理经验的算法商业化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技术上则要关注政府私有云平台在大数据应用方向的发展趋势。[5]

参 考 文 献

[1] 国发〔2015〕5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2] 陈光,大数据发展新趋势,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第10期,66-67

[3] 安学军,大数据对电子政务的影响及应用,天津科技 2014年,第4期,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云计算 电子政务 大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57-01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及信息及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信息化改革,以此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政府部门也要顺应时展要求,积极进行体制改革。2013年开始,我国政府本门便开始实施基于云计算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十二五规划中将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作为今后发展方向和应用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的数据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必须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采集、保存、维护、管理与分享,这些都是政府目前面临的挑战。

一、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内涵及关系

(一)云计算内涵

云计算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普及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在规模经济下产生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模式,在此模式下资源所有者能够将资源池中抽象的、虚拟的、动态可调动的计算、存储、应用以及服务等传递给外部用户的一种网络服务形式。云计算具有很多特点,首先它能够集中大量的资源,实现超大规模的计算;其次是云计算的定制方案非常灵活多变,工作能力快速高效;在此云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设备的规模;另外,它还具有动态可扩展性,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低价稳定的资源消耗,符合现代人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二)大数据内涵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收集与储存具有4V特征,大数据挖掘分析数据规模比传统数据分析的规模大很多;其次传统数据分析是针对静态、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大数据挖掘分析的数据类型比较宽,除了结构化数据以外,还包含非/半结构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再次大数据挖掘除了运用统计学方法以外,还应用了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的分析更加深入。

(三) 二者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二者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云计算强调的是计算,关注的是IT解决方案,也就是数据处理能力。而大数据强调的是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挖掘,关注的是信息积淀,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储存能力。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为大数据挖掘丰富的信息数据提供有力的工具,提高数据的运用价值。

二、云计算应用于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意义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借助相关科技和信息网络技术,结合信息设备与相关软件开展工作。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对与传统政府管理来说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还包括制度、管理的创新,能够使政府管理更加科学,提高政府工作质量与效率。

(一)解决政府信息孤岛问题

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政府部门与企业、公民等存在固有的边界,政府部分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大数据能够提供政府管理中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提高政府协同办公效率,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削弱政府信息孤岛现象。

(二) 提高政府管理的预警能力

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应用能够实现信息的动态监测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及时发现社会中存在的危机事件,使危机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提高政府部门预警能力和办事效率。

(三) 促进政府部门更加开明

在大数据环境下,各种信息处于高度透明化状态,数据信息的开放性与流动性比较强,知识在政府管理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样就会使政府管理更加开放与透明,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的提高。

三、云计算技术下如何提高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措施

大数据环境下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信息的透明度比较高,数据管理难度在增加;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的应用,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在不断提高。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政府职能转变的融合度不够、政府部门业务联动;信息整合难度比较大,公共服务能力弱等等。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能力。

(一) 建立云计算和电子政务大数据标准

云计算与大数据是实现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云计算中业务迁移、安全操作与大数据采集等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建立统一的云计算与大数据相关标准。特别是在大数据的挑战下,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云计算与大数据标准制定上来,使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网络互连以及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 大力培养数据分析人才

电子政务逮住局管理关键在于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大数据管理的关键是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专业技能高的数据分析型人才对大数据做出准确的预言建模和未来趋势分析。而且大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必须有对云计算。计算机算法、统计学、数学、数据分析都比较精通的人才对大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所以,国家应该积极培养一批大数据管理人才,促进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 建立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框架

面对大数据的挑战,各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纷纷把大数据管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国家制度方面对大数据进行管理,挖掘数据信息。比如2012年美国政府提出的“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对大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加快美国科学发展,提升其国土安全。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处于初发阶段,需要不断提升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能力。

结语:总之,云计算应用下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管理、安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额意义,特别是在大数据环境下,政府部门要要积极利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等技术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消除信息孤岛效应,提高电子政务的开放性与透明性。

参考文献

[1] 迪莉娅.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2):49-52.

[2] 朱继团,胡莹,黄志辉,许亚武.混合云计算模式下政府网站资源服务平台的搭建――以从化市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升级项目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6):84-89.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文4

建设示范点之一。2013年1月,浙江省政府、阿里云公司、杭州市政府、丽水市政府签署了《基于智慧政务专有云平台与系统的大型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责任书》,阿里云公司成为丽水“智慧政务”项目战略合作伙伴。经过艰难的探索,2013年7月,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丽水市政府签署了“智慧政务”战略协议,负责项目的具体建设和运行工作,“智慧政务”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勇挑试点重担,边摸索边建设

“智慧政务”建设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项目本身具有职能方面的综合性、任务整合的艰巨性,还面临着体制建设和机构建设方面的制约。全国除了西安等地先行试点外,其他地市大多正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符合丽水实际的建设措施、政策依据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模仿,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摸着石头过河”。丽水市政府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丽水市经信委作为协调机构肩负使命,全力以赴。

2013年,基于省里下达的“政务专有云平台系统大型软件开发和上线运行”的任务要求,已建成丽水政务专有云平台(包括政务云机房、政务云平台、专线网络三部分),网络割接完毕;完成了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群迁移工作的技术论证和测试,迁移合同签署后即可全面实施;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改造工作正式启动;行政审批业务改造和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初步完成,目前以商事登记进行试开发工作。该模式通过建设共享式应用平台,市、县两级实时数据联动,信息沉淀生成基础信息库,逐步形成大数据中心,最终实现各部门共享政府服务资源。

由于智慧政务项目建设的特殊性,项目边界不清晰,资金安排难测算,为加快项目进度,丽水市采用两步走措施。一方面,采取边研究、边探索、边建设、边投入的方法和“项目先实施、资金后测算”的方式,逐步推进项目。另一方面,探索采用“总分总”的原则签订框架合同,如《丽水市智慧政务建设框架商务合同》。

强化顶层设计,建好一个平台

丽水根据工信部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编制了《丽水市“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丽水“1+9+N”的电子政务框架,以“方便市民办事、方便公务员办公”为目标,建设以市级为中心,逐步延伸至县级和乡镇,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办公、政务信息公开”三大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相呼应、前台后台可互动的“政务云”综合服务平台。

该方案和理念在第三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在该顶层设计方案的框架内,丽水市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包括《丽水市信息化项目管理规则》、《丽水市政务云运维管理规范》、《丽水市政务云开发、部署指南》、《丽水市政务云网络技术规范》、《丽水市政务云应用开发规范》等规范性文件,以支撑顶层设计方案的具体操作和实施。

根据顶层设计的理念,丽水政务云平台底层采用华数机房,中间层采用阿里云的飞天系统,上层是集成商提供的解决方案。该平台支持各种终端接入,并按需提供资源服务,空间使用上具有快速伸缩性,用户可以按服务计量支付费用,能承载丽水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信息化应用所涉及到的云服务器、云存储、关系型数据库等云计算需要。

政务云平台建设打破了传统的政府信息化项目采购模式,采取政府统一购买云服务,节约了政府信息化硬件投入约52%的资金,并实现云安全统一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的信息化建设重复投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高效益的智慧政务建设中。

强化“云”优先,研究解决方案

在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的推进过程中,丽水着力于推进信息化软件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依托丽水“智慧政务”专有云平台,强化“云”优先和公共服务优先的理念,出台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规定今后信息化建设项目原则上都要上“云”,不能上的,须经专家评审确定。这样,一方面解决各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高度分散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节约三分之一的财政性资金投入。

为加强智慧政务资金管理,丽水市制定了《丽水市本级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政府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使用规范和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同时,着力于解决政务云建设中的技术性,编制了丽水智慧政务专有云平台总体技术方案、丽水政务云应用开发规范、政务云开发及部署指南等一系列技术性标准规范,确保基于丽水政务云平台的应用软件开发、迁移和部署工作顺利完成。

在丽水政务专有云平台建成后,编制了电子政务专有云组网和安全设计方案、政务专有云运维管理方案等配套方案,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加强业务标准管理,力求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电子政务;云平台;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74-02

电子政务云是现代政府办公理念与大型计算中心系统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本质并非是“电子”而是“政务”,云计算与网络技术的运用仅仅只是服务型政府精简工作并实现其政务高效与系统化的手段。电子政务云安全性方面的目标是确保各类数据在采集、存储、挖掘处理、共享传播等过程中不遭到攻击、窃取或篡改,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1 电子政务云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云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目前国内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信息设备和技术产品,大量核心技术设备依赖于进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美国技术公司所研发生产的。例如:VMware“威睿”全球数据中心虚拟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Cisco“思科”互联网解决方案领导提供者,Microsoft“微软”世界软件开发的先导、Intel“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等。我们从硬件到软件的诸多技术方面都受制于人,缺乏自主的设备和技术必然会给国家政务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真的受到国外的限制,则我国整体计算机系统随时都可能面临崩溃的境地。

②当前互联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敌对势力的破坏事件频发,而国内相关部门网络安全意识还较为淡薄,也为电子政务工作瞒下了安全隐患。政府部门仅重视了网络的系统建设,看重网络带来的便利和高效,但往往却忽视了信息工作的安全性。当前,电子政务云的开放程度有限,主要的行政工作还是以原始的公文形式进行处理,而且广大民众对网络技术犯罪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由于该类犯罪尚未造成较大损失,于是人们对之表现出的态度也较为“温和”,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对网络数据信息安全意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③管理机制和相关法规的不健全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政务安全防范的力度。相关部门往往只将管理的重心集中在对行政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而对电子政务云的技术结构管理却存在漏洞或缺陷。云平台的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项目之间“孤岛效应”明显。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工程承接方来负责,且依旧存在各种全责划分不明的问题。如果安全措施不落实到位,网络安全没有从管理制度上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则电子政务云工作的开展将无法得到最基本的安全制度保障。

2 电子政务云平台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电子政务云平台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人为与非人为两方面。人为原因主要是指个人或团体有规划性的对网络信息进行恶意攻击和破坏的行为,包括有黑客对网络的攻击入侵、对机密文件的窃取、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等;而非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现阶段受到技术局限的问题等。

2.1 影响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的人为原因

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人为原因。系统的入侵者可能因为恶意报复、表现自我突破安全技术、敌对势力的间谍行为或非法谋取经济利益等。攻击者通过编写病毒代码入侵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而后病毒代码自我复制传播,进而导致系统瘫痪或成为僵尸寄宿主机。这方面的人为原因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具体展开分析:

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内部拥有政务云的合法访问权及管理权限的工作人员对其施予的直接影响。由内部因素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可分为恶意和无意两种。恶意是指带有现实目的有规划的对电子政务云平台实施的攻击;无意指的是工作人员因疏忽大意或工作能力的欠缺而造成的危害,如未经授权的连接、权限欺骗等情况的发生。政府重要数据泄露的隐患往往都归结为无意的数据破坏和损坏造成的,工作人员不谨慎的操作、或因技术经验欠缺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操作,都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在电子政务云信息化的过程中,行政机构主要关注的是技术、设备的效能,但是对其安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安全管理的作用尚缺乏应有的重视。管理人员工作不严谨、制度法规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都是电子政务安全工作中的严重问题。为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和谐发展,管理部门务必要建立严密的制度保障体系,实时监控检测系统运行状况,并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保障电子政务云的安全运行。

②基于网络攻击、入侵事件的报告显示:国外政府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21%,黑客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48%,竞争对手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72%,对组织不满的内部雇员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89%。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电子政务云的安全并不仅仅表现为技术方面的问题。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安全检查措施欠缺等,都可能导致看似坚固的堡垒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日常管理中的疏忽,比如,机房重地没有设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与划分,而是随意的进行操作,管理监控人员擅离岗位或未按照标准执行操作,机要信息随意存放在电脑磁盘上,这都为政务云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如果攻击者伪装IP地址或者利用僵尸主机对政务云实施攻击,篡改政务网站信息,势必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内部潜在的安全威胁更大,由于内部人员熟知系统的整体构造与细则,且能掌握各级人员的工作规律,可能攻击者自己就具有管理员权限,对某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操作权限,对内部系统能进行更深入的网络刺探、暴力破解等都更为便利,于是对系统可能造成更加深层次的破坏。

2.2 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非人为因素

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非人为因素主要来自自然灾害和技术上的局限,其中由于受到技术局限导致的漏洞所带来的威胁表现得更为频繁且严重,具体而言,当前物理自然环境涉及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其对信息处理设备构成的威胁主要包括:未经授权的访问和资源窃取、电源干扰、电磁辐射、化学影响、爆炸、火灾、灰尘、振动等。另一方面,技术受限将导致系统的漏洞和缺陷,如系统、硬件、软件的设计等。典型的漏洞包括软硬件的总体设计漏洞、配置漏洞、实现漏洞、系统漏洞等。

3 提升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性的对策

政务云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变化,决定了政务系统的安全技术问题必然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性的对策好比指导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之战的战略方针,需要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维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降低政务信息系统的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提升电子政务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

提高培养政府政务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能自觉地按照标准政务信息安全规范的执行各项操作,使其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首先,应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力量,并通过各种媒介途径媒体积极地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如报刊,杂志,网络等。其次,邀请相关专业导师对工作人员加以多种形式的指导培训。再次,制定研究周密的安全策略,使责任明确且细化,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人,且做到权责清晰和权责一致。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政务云平台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机密事件实行分级分类保护,确保重要信息安全责任具体化、细致化,做好数据的隔离控制,进一步保障数据的完善安全。其次,为减少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构成危害的物理自然安全因素,就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满足系统适宜的物理条件,并且做好异地的容灾备份工作,从而将这些危害因素降至最低。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加密技术,并充分利用与政务云相适应的技术(包括用户身份的验证、网络的安全认证、主机的物理隔离、内容信息的分级管理、底层操作系统的安全、通讯线路的安全等),以便为政务云平台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3.3 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业

网络通信产品的自主研发已成为信息安全防范的核心。目前,我国的主要软硬件技术主要依赖西方国家,这极大的威胁了我国的信息安全利益。于是,有必要投入科技发展资金,积极推进国内软硬件技术水平,使国内自主研发产品能逐步替换国外同类产品,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可以积极朝这样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能改善信息安全的现状、使用大众化的关键技术;二是努力增强国有创造性实力,从而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三是要能独立研发核心战略性技术设备,如CPU和数据加密芯片等。在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的同时,还需要做到信息技术的多元化与综合化,以更好的保障电子政务云的安全和稳定。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特别是发达地区。公安、工商、物价局等多种部门对电子政务云的使用已相当普遍。电子政务云是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促进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个有效手段。于是我们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意政务信息的保密与安全问题,提升对信息安全方面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研发路线,增强国家电子政务工作的信息安全性,打造健全稳定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菡.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践[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5):127.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范文6

2013年,中国政府信息化项目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三个重点开展,精细化管理与民生信息化投入持续加大,特别是智慧城市相关领域将得到政策的激励,2013年智慧城市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8亿美元,较2012年将有较大增长。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重点将转向面向公众的城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应用项目,继续构建金保二期、时空信息云平台、全民住房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三网融合、无线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工程等重点应用项目,大数据分析将在舆情监测、预防犯罪、实时决策支持等政务场景探索更多应用模式,更加关注政务公开,特别是行政审批服务与办事服务,大力推进国产化水平。基于此,IDC对2013年中国政府行业IT市场作出如下10大预测:

1. 新型城镇化和第三平台技术快速催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方案的提出,将对新型信息技术类的技术设施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多方面促进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从国家部委层面进行全国统一布局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国家开发银行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人民币,面对政绩考核评估与国开行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将积极上报建设方案,未来几年将掀起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热潮。2013 年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将有突破和创新,资金来源进一步多元化,BOT 模式越来越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将介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服务商新的竞合关系出现,领导厂商将在2013 年凸显。物联网和第三平台技术的应用持续深化,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将会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政府项目的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创新,引导社会资本的合理投向。2013年各地方政府将继续完善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争取中央与省级补助、各级政府分担、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和信托产品、上市募集、转让经营权、资产转让、股权转让、产业投资基金、BT与BOT等多种项目融资方式,对政府性项目实施投融资,引导社会资本的合理投向,发挥政府资源杠杆作用。

3. 移动社交媒体成为参政问政、政务信息的重要平台。2013年,移动社交媒体将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首选渠道,在推动突发事件解决、设置公共议题、聚集社会资源、生成公共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推动媒介,加强社交媒体舆情的预警和监管,将是2013年出现的发展较快的产业机会。

4. 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与应用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电子政务已进入以云计算促进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和集成应用的新阶段,广阔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吸引大量资本注入云计算领域。云计算相关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运营服务等领域将成为重点。交通云、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云计算基础技术的自主研发将继续获得政府大力支持。

5. 政府精细化管理的投入持续加大,数字城管成为热点。政府精细化管理的投入将持续加大,数字城管范围将扩大,市场规模迅速提升。国家开始在各地政府推动城市精细化考评体制,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被更多管理者重视,各地政府纷纷在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加入数字城管的内容,明确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数字城管作为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向全国普及是必然趋势。

6. 北斗国产化迎来政策密集激励,带动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2013年,北斗导航系统将带动地理信息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对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产生深刻影响。伴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日益成熟以及下游行业应用的深入,地理信息产业在环保监测、智能交通、数字城管等诸多领域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需求,同时地理信息产业也会带动政府信息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7. 三网融合与“无线城市”目标一致,互为推动取得良性发展。2012年是三网融合的试点阶段,省网整合已基本完成,2013年中国三网融合将进入推广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加强无线城市建设,使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快速整合。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的发展目标一致,将成为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信息化领域之一,包括网络层、传输层、业务层、接入层、终端设备、监管层等层面的深度融合,支持智慧城市、民生信息化、电子政务领域的创新应用。

8. 政府行业试水大数据分析,积极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与模式。2013年,政府行业将会率先试水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依赖数据和分析进行决策,进行深度挖掘、趋势分析。大数据在政府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提高管理效率、界定税收对象、政策法规制定参考、危机灾难预警、优化税率、发现弱势群体、打击违法犯罪。各省市将陆续启动大数据战略,建设政务数据中心或成立大数据研究机构。政府各部门开展数据开放试点,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