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1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经济改革与发展 金融国际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不仅仅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更深刻意识到:要想求得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要融入全球开放这个大趋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浦东外高桥挂牌成立,其范围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了“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本文基于上海自贸区成立的国际与国内背景,分析了上海自贸区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并指出自贸区真正的意义在于金融的国际化,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最后,文本还提出了对于自贸区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与期待。
二、上海自贸区成立背景
1.国际背景
自贸区建立的国际背景包括两大方面:日益激烈的全球化贸易格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全球化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通过排除中国和金砖五国,建立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形成几乎覆盖全部服务业领域的新一代全球贸易和服务业规则,WTO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步弱化。以美国为首的这三大协议一旦成形,可能成为重新构建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载体,甚至以此制定不利于中国的世界贸易规则,中国将面临严峻的“二次入世”危险。从中国2013年上半年经济指标来看,贸易对GDP的贡献度只有9%,在20多年的改革当中,这项数据的弱化非常明显。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缓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实现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域。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第二大的资源消费国和未来的最大消费国,但中国在目前全球货币竞争格局中仍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虽然从2009年起步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正是突围之举,但这些因为贸易需求释放的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比例依然很小。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的日交易量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远远高于三年前的340亿美元,这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九大活跃的交易币种。如果不满足这些资本的回流获利的动机,人民币的海外总量还是无法做大,而为了构建人民币的全球贸易循环路径,就需要巨大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来容纳和吞吐。目前上海,这个有着全国最全的各种各样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人民币回流目的地和集散地,无疑是中国最佳的选择。
2.国内背景
自贸区建立的国内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在国际需求疲软以及劳动力成本升高的情形下,严重依赖出口已明显动力不足。此外,国内市场经济效率仍较为低下,亟需经改革来谋出路。自贸区的设立,可以重振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带动产业、产值快速提升,有效拉动内需和地区经济的繁荣。
三、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从国务院批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后简称《方案》)中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规定了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其中,最为首要的是上海自贸区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它强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并赋予外商更大的投资空间和自由贸易空间。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作为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区,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简政放权下,上海自贸区承载了“中国梦”的新起点。
2.引导市场化改革――贸易、投资的自由化
在《方案》中“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这两条规划下,可以进一步看出上海自贸区将为中国带来的进一步贸易、投资的自由化。
在贸易自由化方面,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在这里,有两个最核的心要素: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自贸区内,政府将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如果进而成立境外期货交易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上海将很有可能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作用。
在自由投资方面,自贸区将鼓励成立对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逐步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让自贸区同时成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平台。
3.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试行利率市场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认为《方案》中规划的“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将触及自贸区设立的最终目的――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从金融“国十条”出台、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到自贸区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项目为首的一系列金融开放政策,自贸区带来的将会是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这一切无疑是在为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做好准备,进而推进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并最终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全面放开资本账户管制,最终形成类似伦敦的,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四、结语――上海自贸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海自贸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一下。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贸区的未来发展也面领着很多挑战。吴明华表示,“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资本的管控,因为贸易市场常常被用来进行近岸和离岸的套利活动,而国际套利很容易导致资本管制的失效,(因此)要能够识别这些套利基金会对整个经济体造成威胁。”
尽管上海自贸区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但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参加自贸区挂牌仪式时所表示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必将影响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让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化大趋势。
参考文献:
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2
关键词:中国;老挝;自贸区
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外生的推力,即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一轮贸易的自由化侧重于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并重,陈旧的WTO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将日益边缘化,而具有更高标准的以TISA(多边服务业协定)、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为代表新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更具立竿见影效果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引领全球贸易新规则。其次是内生的动力,即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最后是倒逼机制,加快推动各方凝聚改革共识。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已被理论界普遍认可,其主要肩负着四项重大使命,包含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领域。
贸易的自由化。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升级。其一是在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货物自由进口、储存、再出口和区内加工制造。其二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拓宽和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比如,自贸区提出将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济等产业,将上海建立成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此外,自贸区内有望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开展能源产品、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旦上海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将有助于上海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投资的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内将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所谓负面清单,即"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对应的是政府的放权。此外,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延伸至准入前,意味着在自贸区内的投资(包括"走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向)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自贸区内外资投资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限制。而区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取消目前必须由相关部委(如发改委、商务部)核准的制度,并鼓励成立对外投资基金,在对外投资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金融的自由化。相比目前国际上其它自由贸易区(如香港)的建设,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滞后会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区内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为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而从长期看,自贸区有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行政管理、法律方面的改革。自贸区内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体制中与政府审批权和其它权力对应的设租、寻租现象。在法律方面,人大通过了未来三年自贸区暂时调整实施"外资三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在改革上也是个重要的尝试。
二、老挝经济社会以及贸易的发展
老挝在1997年7月23日成为东盟成员国,并于1998年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老挝一直在积极追赶东盟老成员国的发展进度,在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拓展出口市场,扩大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为迎接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老挝的经济发展以全面开放的姿态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从1998开始到2008年依照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执行具有约束性优惠关税税率协议(CEPT),老挝的关税税率已降低至0-5%,到2015年将降低到0%。2012年东盟区域内流通的老挝商品税率低于5%的有9110种,约占全部商品的95.31%。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个东盟新成员国家列入优惠关税目录的商品关税税率降低的时间将可延长到2018年,届时老挝将初步完成商品目录草案及进行政府审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消除各种非关税措施(NTM)壁垒。目前相关工作组正在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计划于2013-2015年组织实施,争取在2018年东盟新成员国关税降税最后期限前完成所有工作。
除了东盟外老挝还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自组织实施削减东盟自贸区协定进口关税税率计划以来,东盟成员国间贸易、服务、投资进一步增长,特别是老挝的出口逐年增长。
在投资领域,老挝在1998年加入了东盟投资区协议(AIA)。东盟于2012年3月29通过全面强制实施投资协议的决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扩展投资、保护投资、促进投资、为投资提供便利,特别是在种植业、农业、渔业、矿产及上述相关服务业领域。这个协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消除东盟内部投资的障碍,使得东盟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加入东盟投资区协议的成员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老挝吸引外资的金额逐年增长,特别是在矿产、酒店及服务业等领域。
服务业领域合作也是东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自1997年老挝参加东盟服务业自由开放谈判以来,截至目前已进行了8轮谈判。根据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目标,老挝已开放了180个服务业自由化领域中的89个领域,预计2015年将扩大开放至128个领域。
老挝政府积极发展经济,拓展对外贸易,大力吸引外资,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争取国际援助,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老挝越来越自信地展示自我,成功举办第9届亚欧首脑会、获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老挝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决心和信心。2012财年,老挝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本币升值及2011年底泰国北部洪灾等因素对老挝进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但由于矿产品、电力及农产品等保持较大幅度出口增速,完成了出口16.96亿美元的既定目标。
据老挝工贸部统计,2012财年中老双边贸易额为5.17亿美元,同比增长63.1%。中国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及第四大出口市场。其中,老挝对中国出口0.71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主要商品有矿产品及矿石0.25亿美元、农产品和畜牧产品0.21亿美元、木材及制成品0.17亿美元;老挝自中国进口4.46亿美元,同比增长77.0%。主要商品有投资项下进口商品2.61亿美元、一般商品(电子和通讯产品、建材、日用品、工业用品等)1.26亿美元、政府管控商品(汽车及零配件等)0.32亿美元。另据中方统计,2012年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额为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中国对老挝出口9.37亿美元,同比增长96.8%;中国自老挝进口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中与老双边贸易额、中对老出口额增速均居对东盟首位。
2013年是落实老挝党"九大"精神重要的一年,也是"七五"规划实施过半、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受欧债危机蔓延及世界多国灾害频发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缓慢恢复,2012-2013财年头6个月,老挝政府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举办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为契机,多交友、谋发展,政治上保持稳定,社会安宁,经济上保持快速增长。
三、结论
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3
怎样理解自贸区
严格意义上,自贸区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通过签署自贸协定,进一步减让关税,放宽投资准入,推动贸易便利化而形成的地区,例如中日韩自贸区。而上海自贸区,官方定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自由贸易港区,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将其定义如下:“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尽管上海自贸区属于狭义上的自由贸易港区,但是究其涉及内容而言却远远超出了“关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概念,与世界现有的自由贸易港区相比,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承载着更大的任务和使命。
首先,从战略定位上,上海自贸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最初有关方面的提法是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园区,而后正式定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内涵正在于尽管落地于上海,但这是国家行为,体现了中国新一轮开放的战略安排和思路,是上海为国家以开放促改革全局而进行的先行先试。而这也正是国家在批准上海方案时重点强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用意所在。
其次,从功能定位上看,上海自贸区的着眼点在于进一步推进贸易及投资便利化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措施,其真正的落脚点则在于深化改革。无论是放宽准入,还是管理制度的改革,其根本都在于建立一个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最后,上海自贸区名为自由贸易,实为涉及投资、金融、服务贸易等更广泛领域的综合改革,也是与世界其他主要自由贸易港区的重要区别。自贸区将承载体制改革和规则探索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负面清单管理”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对于未来投资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上述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动现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管制,真正构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抓手。
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猜想
综合各方情况,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主要内容将涉及:(1)行业准入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将成为重点;(2)管制规则的先行先试,探索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规则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将涉及投资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准入前国民待遇将涉及外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商事制度的改革;(3)贸易便利化措施的进一步提升,即通过监管制度以及配套措施进一步促进外贸转型;(4)金融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其涉及资本项下可兑换、金融业外资准入、外汇管理体制、离岸金融中心、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重要领域。
根据《“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到2015年上海应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定位,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在此目标之下,上海在外汇、金融等多个领域已经启动多项配套改革。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无疑将成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未来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也将形成显著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首先,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将成为一大看点。目前人民币贸易项下基本实现了可自由兑换,2012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规模达到了2.9万亿元(《2012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人民币贸易项下交易规模的扩大使得人民币在资本项下流动就成为一个问题。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信息监测及时有效、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2012年深圳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首先开展了跨境双向贷款,可以说迈出了重要一步。那么在上海自贸区是否会进一步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远期看这很有可能会列入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但是从近期看步伐并不会很大。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本项目下的开放是涉及监管体制、汇率风险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上海自贸区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成熟的方案,在此情况下国家不会贸然推进;二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受到量化宽松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可以说上海自贸区并不处于一个有利的“时间窗口”。
其次,放宽金融业准入将成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政策举措。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开放将成为上海自贸区开放的重头戏,而金融服务业则是服务业开放的一个重要亮点。按照目前相关法规,外资银行设立子公司或分行,需要经过冗长的审批过程,同时存在业绩要求等准入门槛,而有关信息显示上海自贸区将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内直接成立子公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也可与内地国有或私人银行成立合资银行,而外国合作伙伴也可以持有合资银行多数股权。外资银行准入的放宽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业的开放不仅应包括对外开放,而且也应包括对内开放。例如在业务层面,外资银行均可从事离岸业务,而中资银行只有特批的少数机构可以从事这些方面的业务。再如在金融租赁领域,外资要求普遍也低于内资。在进一步推进金融业放开的大背景下,上海自贸区能否在金融业的内外开放上实现大的突破将对今后中国金融改革形成重要影响。
第三,利率市场化将成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方向。据悉,在外资准入放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将成为上海自贸区又一重要的政策工具。随着利率市场化及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企业和银行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而通过市场力量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市场化改革打破利益格局的固化正是此次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真正目的。
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4
15年倏忽而过,“与狼共舞”的中国,今天不仅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并且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捍卫者、改革者、领导者。
15年间,“入世”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市场的拥抱,以及市场对中国的认可。
据中国复关及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相关谈判时,从美国到欧洲的每一个代表都逼着中国人“承认”自己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在对计划和市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上不断深化,正是中国践行市场经济道路的最好例证。
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接轨的阵痛可想而知,但中国在履行承诺方面堪称表率。2002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全面下调关税,到2010年1月1日,关税总体水平由此前的15.8%降到9.6%,所有产品的降税承诺履行完毕,甚至还逐步取消了400多项非关税措施;贸易投资方面,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过渡到“登记制”,外国律师事务所可以在华设立代表处,外资银行可以向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人民币业务……
如果说中国企业15年来经受住了“与狼共舞”的冲击,中国市场和政府也经受住了“引狼入室”的考验。可以说,在接受国际规则、融入国际秩序方面,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典范。
随着市场准入与开放程度显著提高,机遇与发展也因此不期而至。“入世”15年,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约7.6倍,进口额增长了近6倍,从世界第六大贸易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需求”愈发显得耀眼。党的十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已经连续3年高于GDP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逐渐提高。2015年中国出境人数为1.2亿人次,境外消费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而2015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超过13%,堪称世界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客观全面地观察,就能看清楚中国对全球贸易的贡献。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第六次贸易政策审议刚刚结束,增速有所放缓的前提下,中国改革步伐依然蹄疾步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新举措、“一带一路”倡议、自贸试验区探索等,都得到了成员的高度肯定。特别是2016年,在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期间,无论是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推动《贸易便利化协定》早日实施,中国为多边贸易体制建设提供的领导力有目共睹。
不久前,中国企业家郭台铭以“为您生产iPhone的那个人”为名,给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写了一封信,详细分析了在全球市场的配置下,实干的企业如何在中国取得成功的秘密。
走过15年,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世贸组织规则里并没有关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这个概念肇始于冷战时期,起源和存在于个别成员的国内法中。从海尔到海信、从联想到TCL,从华为到大疆,15年间,不少默默无闻的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摔打成了世界品牌,市场已经给了他们应得的地位,再想把市场贴上的标签撕去,不仅违背世贸组织的规定和精神,也违背市场规律本身。
入世15年来,中国一直切实恪守世贸M织规则,积极履行入世时的承诺,为此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改革,实施了大量有利于贸易自由化的措施。
15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承诺不使用农产品出口补贴,取消了全部进口配额和特定招标管理,打破了外贸经营权的垄断,开放了金融、运输、物流等100多个服务业部门,连续8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并对33个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
中国审查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修改了不符合WTO规则的条款,增加了WTO规则所要求的内容。为确保国内政策和WTO规则的一致性,2014年6月,中国政府更是创立了贸易政策合规工作机制,共对近千件贸易政策进行了合规性评估。
受益于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中国在短短15年间取得的巨大成就远超预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官方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3.96万亿美元,约为入世前的8倍。
“如今,中国正在从自由贸易规则的学习者、跟随者,逐渐成为规则改革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赵萍说。
中国从WTO中受益,也为WTO其他成员提供了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均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军者。若无中国贡献,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衰退将更深重,亚洲国家将面临更严重的困难。
从GDP贡献率看,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从进口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由0.24万亿美元升至2015年的1.68万亿美元,增长了6倍。中国商品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8%上升至10.1%。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全球资源密集型国家的增长,1/10来自中国需求的增加。
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称,中国的加入让WTO更强大、更有活力。吸收中国,是WTO向“全球成员制”与包容性迈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自贸协定越来越多,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升温。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出口也面临关税成本增加、出口企业频遭“双反”调查等严峻挑战。
是WTO已经过时了,还是贸易全球化走进了死胡同?显然都不是。当前全球自由贸易仍然依靠WTO规则体系来维护,WTO的作用和地位仍是毋庸置疑的,但推动WTO的进一步改革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共识。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WTO是唯一的全球性贸易组织,中国应继续坚定支持WTO,积极推进多边议题谈判。同时,应继续推进RCEP等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发出推进全球化的积极信号。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张莉也认为,中国是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坚定倡导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逆全球化很难成为一种趋势,只是一种局部的躁动。
面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框架和全球贸易治理规则的演变,中国一直在探索。不仅提出了“一带一路”规划,还积极寻求和贸易伙伴谈判和签署双边或区域贸易协议。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已经签署12个双边FTA及一个升级协议,并正在谈判8个双边和区域FTA。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正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变革开拓新空间。
“今后,在多边贸易领域,中国还会继续加大投资和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
15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促进中国外贸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加速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事实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过去的15年,中国一直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实现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在外界看来,中国是全球化的“大赢家”。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对此分析,中国入世15年取得的成就体现为“三个提升”。
一是能力和实力提升。目前,中国货物贸易已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同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二是整合能力提升。快速发展的中国并没有“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2012年,中国就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124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三是话语权提升。入世之初,“接轨”、“对标”是中国政府部门和业界的高频词。“那时我们的话语权非常弱,像一个小学生在努力学习世界规则。”但2012年后,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已经从自由贸易规则的学习者、跟随者,逐渐成为规则改革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3.96万亿美元,约为入世前的8倍。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莉也认为,入世15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力量增强,逐步向强国迈进。以电子商务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经济体,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高达30%。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7亿,手机数量达6.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48亿,网上支付用户也达4.55亿。同时,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十二五”期间增长了4.6倍,且保持着30%的年均增长率。值得特e关注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近两年来也在飞速发展,其在中国外贸的总体占比已达到20%。目前,中国已有5000多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20余万家企业参与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
当然,15年来,中国不仅凭借自己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也以自身发展贡献世界,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世贸组织发言人基思・罗克韦尔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用过去15年的经历告诉世界,成为开放型经济体可能带来怎样巨大的发展和繁荣。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贸易体量的双增长,也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15年来,中国受益于开放的发展,也因开放给世界做出了更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1456.7亿美元,并超过同期中国使用外资1356亿美元,对外投资金额超过了招商引资的数量。现在我国对外投资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
从GDP贡献率看,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对全球实际GDP增长率的拉动度也从0.03升至0.6个百分点。
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全球资源密集型国家的增长,1/10来自中国需求的增加。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持续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货物和服务,促使很多国家的经济趋于稳定并实现复苏。从进口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由0.24万亿美元升至2015年的1.68万亿美元,增长了6倍。中国商品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8%上升至10.1%。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当前全球自由贸易仍然依靠WTO规则体系来维护。今后,中国在坚持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也要积极构筑面向全球自贸区的网络,通过自贸区网络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加大投资和服务行业的开放。
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海关审计;实现途径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已打破海关监管的地域藩篱,改变了海关传统的作业模式,对传统的翻单证、看账册的审计监督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海关审计传统作业模式难以适应海关改革的发展需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大数据技术简介
大数据技术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大数据技术就是一种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大数据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数据基础必须具备海量特性;二是可以根据设定好的管理或经营目标反向寻找管理中实际存在的关键节点和核心环节;三是数据重新梳理有助于提升决策力和修正决策方案、使既有信息资产爆发更大价值。而这几方面的特点,与海关审计工作的各项需求是相契合的,海关当前林林总总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为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审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海关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和机遇
1.大数据技术在海关审计实践中的必要性
(1)国家对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给海关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海关现有监控系统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审计工作需求。目前,对海关执法领域审计的数据分析主要依托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海关执法廉政风险预警处置系统等,难以完全满足审计工作提取数据量大、分析相对宏观等业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数据提取上,上述系统对一次性数据的提取均有上限控制,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只能支持50000条数据的一次性提取。二是在数据的运算上,上述系统都为在线系统,运算大容量数据时速度较慢,同时会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三是海关通用财务管理系统、罚没财物管理等系统主要用于作业信息的记录及统计上报等,缺乏监控分析功能设置,基本建设等关键领域尚缺全国海关统一的管理系统,影响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2.大数据技术给海关审计实践带来的机遇
(1)审计认同感大为加强。海关内审部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内部监督部门,早就秉承了用数据说话的传统。审计报告中无论是综合评价,还是揭示问题,无一不是以数字为支撑的。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把离散存储于不同系统中的海量数据彼此关系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对海关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自身的地位。
(2)审计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的获取将变得更为便利。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跨越系统、跨越平台、跨越数据结构的技术将使海关内部、外部得以流畅协同,所有审计所需的数据在设置一定的权限后都可以直接获取,大大节约了审计成本。同时由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据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将大幅减少,审计工作的效率将明显提高,可以同时对多个类别,多种领域的数据进行同时分析、处理。
(3)将更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和精准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关长年累月形成的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某种风险特点,提示违规问题的潜在规律,为海关党组决策提供关键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上级决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不断发现问题。随着审计分析的进一步深化,不但是对纯数据可以进行分析挖掘,对视频资料、图表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人工智能。
三、大数据技术在海关审计实践中的实现途径
1.拓展基础数据资源
一是丰富海关执法相关领域基础数据源,打破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实现海关缉私行政执法数据、稽查数据、监管场所信息、口岸单位数据等的关联比对,尤其要打破目前各关区和海关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海关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引入海关通用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打破现有系统之间数据分散、相互独立、无法互通的现状,实现“财”与“物”的联动比对,实现海关所有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对碰分析。三是推动海关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物资采购、基建修缮等领域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为实现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基建修缮、资产管理的横向联动分析以及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三级纵向联动分析奠定基础。
2.完善现有海关系统
以海关执法廉政风险预警处置系统为依托整合优化执法领域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数据资源和监控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定制部分海关审计监控指标,完善构建按照不同系统用户形成涵盖全国海关数据指标集中展示和预警模块。同时引入大数据思维,开发适应海关常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实践需要的功能,一方面突出对被审计单位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党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执行、业务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的整体分析把握,更突出对执法统一性、自由裁量权规制、高风险节点指标等落实情况的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结构分析、多维分析、挖掘分析等分析方法,开展海关横向区域间对比分析、跨业务领域数据结合分析和纵向历史趋势分析,为有效发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提供数据支撑。
3.外购公认的优秀大数据服务
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大数据工具的进步神速,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帮助用户获取新的统计角度和结果。Tableau、Qlikview和NoSQL等工具和平台迅速崛起带来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和机会,基于成熟的分析、视觉化以及数据管理的全新生态系统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信息使用者的分析能力。可提供这类工具的供应商不胜枚举,开放资源的开发商数量更是不计其数。作为海关审计的大数据建设,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海关自身的技术开发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利用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数据采集和挖掘手段,以降低成本,提升海关审计监督效益。
4.加强海关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
不论大数据技术和审计信息化系统多么完美、便捷和智能化,但是,信息技术仍然只是一种工具,操作和使用的是审计人员。不论是过去和将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的,仍然是审计人员敏锐的判断力、分析力和核查能力。要更好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海关审计工作中的效果,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审计队伍的整体能力建设水平:一要加大海关信息化系统应用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对数据的提取能力、分析能力、挖掘能力,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熟悉海关审计业务的复合型骨干人才。二要在现有海关审计专家基础上建立与信息技术专家合作的研发模式,租赁或引入熟悉大数据技术的人才,发挥“鲶鱼效应”,激活审计队伍学知识、用知识的热情和潜能。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2014年10月
[2]刘家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7月10日
[3]王安春.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实施原则.企业管理,2012年第2期
[4]徐正光.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分析
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6
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并
最近,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订并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2014年年度及以后期间的财务报告中按照新《准则》要求对金融工具进行列报。新《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相比修订稿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主要增加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并补充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指出企业应当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并规定符合相应条件时,应当将金融工具进行重分类。新增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等章节。
《会计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最近,财政部邀集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就《会计法》的再次修订进行研讨,此举标志着此次《会计法》的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就本次《会计法》修订,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提出了基本思路。一是要适应简政放权的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助力。二是要从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重点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会计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要在我国会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立法经验。
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
(2014年)
最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4年)》。2014版的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包括鉴证业务271项、相关咨询服务业务项目149项、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创业业务17项及相关法律法规清单。2014版指导目录的新变化,新增了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创业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清单两大部分。鉴证业务新增91项,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增加了40项,新增的这些业务项目,既包括审计业务,也包括非审计业务;既包括依法已经开展的业务,也包括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开发的新业务。
港澳人士将可以在
上海自贸区事务所任合伙人
最近,财政部批复同意上海市财政局上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试行办法》。《试行办法》主要就取得中国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港澳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上海自贸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条件、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等作出规定,将由上海市择机。与之前的试点政策相比,上海自贸区《试行办法》呈现出两方面新变化:一是将受惠人员范围由香港扩大到港澳会计专业人士,二是允许港澳人士入伙已设立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不再限于新设事务所。
IASB投资实体合并豁免
征求意见稿
最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投资实体――实施合并例外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的修订建议公开征求意见。IASB针对上述两项准则所提出的修改建议旨在澄清投资实体在落实“按公允价值计量子公司而非将其合并”这一要求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修改建议如下:确认豁免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继续适用于本身也是母公司的投资实体的子公司;明确投资实体母公司何时应合并提供投资相关服务的子公司,而非按照公允价值对其加以计量;简化本身并非投资实体、但其联营公司属于投资实体的实体对权益法的应用。
FASB启动会计准则简化项目
作为降低会计准则复杂性计划的一部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又为其工作议程添加了两个短期项目,旨在简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该计划包括为FASB工作议程添加覆盖范围较窄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将其视为机遇,期待项目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实现会计准则的简化。该计划所涉及的项目旨在降低财务报告成本和复杂性的同时提高或确保投资者所得信息的有用性。
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税政新规出台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48号)。《通知》明确,个人持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通知》进一步明确,挂牌公司派发股息红利时,对截至股权登记日个人已持股超过1年的,其股息红利所得直接由挂牌公司计算并代扣代缴税款。对截至股权登记日个人持股1年以内(含1年)且尚未转让的,税款分两步代扣代缴。《通知》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执行。
国际货物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2号)。《公告》明确,试点纳税人通过其他人,间接为委托人办理货物的国际运输、从事国际运输的运输工具进出港口、联系安排引航、靠泊、装卸等货物和船舶相关业务手续,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3第一条第(十四)项免征增值税;试点纳税人提供上述国际货物运输服务,向委托人收取的全部服务收入,以及向其他人支付的全部费用,必须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结算;试点纳税人为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间接提供的货物运输服务,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公告》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有关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9号)。《公告》明确,纳税人通过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税款,但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不属于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销售了货物,或者提供了增值税应税劳务、应税服务;2.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收取了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款项,或者取得了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3.纳税人按规定向受票方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内容,与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相符,且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合法取得、并以自己名义开具的。受票方纳税人取得的符合上述情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公告》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
税收管理暂行办法》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从税务登记、征收管理、享受协定待遇及跟踪管理等环节,规范其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规定,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设立账簿且能够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采取核定征收办法;未办理税务登记且未自行申报和未委托人申报的,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包括境内委托方、货代公司等,按次支付运费时扣缴税款。《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78个税号钢材产品取消保税政策
最近,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4]37号)。《通知》明确,首批对国内完全能够生产、质量能够满足下游加工企业需要的进口热扎板、冷扎板、窄带钢、棒线材、型材、钢铁丝、电工钢等78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自2014年7月31日起,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2014年7月31日前已签订的合同,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实际进口的,允许在合同有效期内继续以保税的方式开展加工贸易。上述政策措施适用于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2014年7月31日前区内已设立并从事附件所列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暂予以除外。
财政部加强国有金融企业
直接股权投资资产管理
最近,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直接股权投资有关资产管理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按照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以协议转让或股权回购方式退出的,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由国有金融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或其他机构自行决策,并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以其他方式进行股权转让的,遵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根据规定,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可以按照监管规定组建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实施,也可以通过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运作。《通知》自2014年6月6日起30日后施行。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