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1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推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文件,实现产业集聚区高质量的二次创业,结合实际,对我县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认真梳理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盘活存量资产。认真排查产业集聚区现有企业情况,对已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列出清单限期企业进行整改,企业可以通过企业转型升级、租赁转让等方式盘活企业,实现土地保值增值,产业集聚区严格按照河南省企业分类综合评价配套体系,大力支持A类企业,鼓励B类企业升级换代提升档次,淘汰C类企业。对产业集聚区生产不佳和停产企业采取同类收购,鼓励效益好的企业收购兼并或合作生产,盘活低效资产。

二、推进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

产业集聚区采用“管委会 (工委)+公司”的运行模式,推动管委会瘦身强体。整合管委会内设机构搞好管委会和公司的分工,充分发挥公司的作用,在资金筹集、融资担保、项目管理、投资运营、企业服务、承建公共基础设施、参与招商引资活动等市场化方面由公司负责,采取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三、鼓励以商招商,优势特色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努力拉长产业链条。

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铝型材产业,截止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河南东旺熙朝铝业有限公司,河南天冠铝业有限公司,河南开建铝业有限公司等六家铝型材企业,2019年总产量达15万吨,产值近30亿元。以现有企业发展为基础,集中打造铝型材生产的“四园区,三基地,两平台,一中心”。四园区,即型材门窗产业园、玻璃幕墙产业园、全铝家居产业园、交通型材产业园等四个专业园区。主要建设生产加工厂房、物料库房以及相关产业配套设施。三基地,即铝型材产业研发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中西部型材物流仓储转运基地等三个基地。主要建设产业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新材料实验室、标准化厂房、智慧物流管理中心、现代化物流仓库等研发、创新和物流服务设施。两平台,即小微企业孵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两个产业服务平台。主要引入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一些科技型初创企业,建设孵化器、金融、投资大厦等产业服务设施。一中心,即商贸及居住配套服务中心。主要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商业服务中心、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公司注重科技投入发展,已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天津大学、中原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门窗幕墙专委会、北京中视蓝海,开展全方位合作。河南东旺熙朝铝业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的天津研究院已挂牌成立。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100家以上铝型材加工及门窗生产、家具制造、玻璃塑胶等配套企业,铝型材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将集聚区打造为中部极具影响力的“铝型材生产加工基地”。

四、认真搞好规划编制

2020年是“通许产业集聚区十三五规划”、“通许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规划”的收关之年,从新编制和完善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对实现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搞好功能布局,借这次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调整,搞好集聚区功能布局,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园中园,重点建设大蒜科技园、铝型材加工园区等,形成园区内的特色园中园;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盘活资源,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化内生活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开始新的飞跃。

五、认真做好高新技术园区、绿色化园区、智能化园区三大园区改造。

以茂盛工科,龙宇化工。东磁新能源等科技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为重点、形成多点带动,以点带面的方式拓展高技术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换代,着重推荐人工智能,开展以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的技术革命,对有实力的企业重点推广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绿色环保方面,重点在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领域从原料培育、产品生产、市场流通等环节形成绿色环保的产业链,以此带动多个企业,打造专业的绿色园区。

六、优化营商环境

搞环境就是搞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清除阻碍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除打造好配套基础设施的硬件环境外,就是打造好企业服务的软环境,企业所审批的事项能不办则不办,必须要办的尽量减办,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程序,为企业打造出一个愿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良好创业环境。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2

(一)主要内容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三大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发展目标是:产业更大发展,生态更好保护,民生更加改善。在此基础上,汉中循环经济产业核心集聚区应重点抓好装备制造产业、有色冶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油气化工产业,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生态与环境相和谐、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资源整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以山水为基础、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矿产资源循环再利用为重点的有色冶金、新型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在全省有重要地位、在陕南独具优势的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产业。《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明确以“六基地一中心”为基本载体,即建立以钢铁、锌冶炼为主的冶金产业基地;以航空、数控机床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天然气、石油开采加工为主的油气石化产业基地;以“猪、药、茶、菜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全面构建以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工业为主体、循环型服务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体系。

从空间布局上,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分为中心区和辐射区。中心区为汉台区(含经济开发区)、南郑县、勉县、城固县。中心区总面积为8076km,总人口204.15万人,生产总值为185.28亿元,占规划区比重分别为29.64%、53.81%和63.36%。单位面积生产总值产出为229.42万元/平方千米。辐射区包括西乡县、洋县、略阳县、宁强县、镇巴县、留坝县和佛坪县。区域总面积19170km,总人口175.22万人,生产总值为107.13亿元,占规划区比重分别为70.36%、46.19%和36.4%,单位面积生产总值产出为55.88万元/平方千米。从产业分布上,中心区的汉台区要建好铺镇工业园、褒河工业园、现代物流中心、汉文化旅游示范景区;中心区的开发区要建好汉中装备制造工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心区的南郑县要建好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湖•红寺湖旅游区;中心区的勉县要建好勉略宁工业园、有机农业产业园、三国文化旅游示范景区;中心区的城固县要建好汉中航空工业园、五郎工业园区、有机农业产业园。辐射区的洋县要建好有机农业产业园、长青野生珍稀动物植物循环经济型旅游示范区;西乡县要建好新型建材产业园和有机农业产业园;镇巴县要建好油气开采工业园;佛坪县、留坝县、宁强县、略阳县要分别建好佛坪野生珍稀动物植物循环经济型旅游景区、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青木川古镇、同心羌寨和五龙洞旅游区。汉中产业集聚区共规划类重点产业267个项目,总投资4705.6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160.71亿元,利润约337.91亿元,税金258.87亿元。

(二)建设现状

至目前,全市都在认真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狠抓实施,如火如荼的建设园区。汉台区、开发区、南郑县、勉县、西乡县、城固县、宁强县、镇巴县已编制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并有部分项目入区建成。勉县冶金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已聚集汉中钢铁、汉中锌业等规模以上企业10家,年产值达60亿元,被列入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重点园区;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聚集建兴油脂、春光油脂、中宝绿色农业等企业11户,年产值达6.8亿元,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西乡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材工业园,目前已有总投资4亿多元的尧柏水泥入住建设;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已有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上市公司江苏雨润公司和西乡鹏翔茶叶公司入住建设。镇巴绿色产业园区,采取县上出资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资金向入区企业倾斜等方法,鼓励吸引项目企业入园,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目前,已有镇巴腊肉、秦茗茶业等5户企业入园建设。总体来说,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都能严格坚持突出循环、服从总规、规划先行、因地制宜、长远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区热情高涨,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3

编制《市“十二五”工业平台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工业平台空间布局现状,结合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要求,充分发挥我市区域产业优势,统筹考虑全市环境承载能力,有效配置资源要素,使全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化、层次化,更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有利于集约节约工业用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发展基础与背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工业平台布局现状

至“十一五”末,全市共设立各类工业平台17个,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园1个、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15个。各平台分别位于全市16个乡镇街道,且主要分布于以320、330国道、杭新景高速公路为轴线的沿途区域,横贯东西,东起钦堂、乾潭工业功能区,中段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白沙—更楼工业功能区、经济开发区,西至大同、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基本形成了以“一区一园四区块”为主的工业空间框架。

2、工业平台建设现状

“十一五”末,全市17个工业平台已开发面积约28596亩,累计开发投入约23.6亿元。入区企业共701家,入区企业总面积约18471亩,其中竣工投产企业564家,属规上企业336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40.8%。2010年入区投产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约251亿元,约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50%。“十一五”期间,投产企业亩均销售产值214万元,入区企业亩均投资额75万元。

“十一五”期间,全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向工业平台集聚的势头日益强劲,块状特征和集群化趋势逐渐明显,工业平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凸显。主要体现在:

(1)工业平台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载体、招商引资的主平台。2008年、2009年、2010年入区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总量的44.3%、46.37%和50.4%。2007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00多亿元,到位外资近2亿美元,其中全市工业平台实际到位内资和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0%以上和50%以上。

(2)工业平台对全市城镇化进程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街道及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吸引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向城镇集中,拉开了城镇总体框架,促进了新城形成,促进了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融合发展。如经济开发区通过扩容提升,带动了寿昌新城发展,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带动了梅城、下涯等乡镇跨江发展,促使大城东新城的形成。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空间布局散,规模难以做大

目前,市工业平台仍按乡镇(街道)属地设置,主要分布于全市各乡镇(街道),呈现出“散而全、小而全”的结构特点,不利于全市工业集聚发展以及做大做强。

(2)特色不明显,产业集群功能弱

除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之外,其它各工业平台之间产业混居、产业同构、产品雷同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错位发展不明显;单个工业平台内产业关联度不大,产业集群效应差,特色不明显,以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优势为基础的工业平台未成气候。

(二)工业平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1)大经济圈的构建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为市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主城区着力打造都市经济,加大“退二进三”的产业梯度转移步伐,为市承接市产业梯度转移,做大做强工业平台创造良好条件。

(2)区域交通运输格局改善

随着杭黄高铁、杭建衢铁路、临金高速、新安江—富春江—兰江航道疏浚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现,有利于市对接、温州、金华和衢州等周边经济圈,接受经济辐射,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到更多的外来企业入驻市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3)“工业强市”战略持续贯彻

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工业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到2015年,工业销售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为做大做强工业平台赋予新的重任,提出更高要求。

2、不利因素

(1)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先天不良后天不足

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工业建设用地资源先天匮乏。工业平台建设受丘陵地貌土地分散这一自然特点制约,在空间拓展上难度大成本高。近年来,土地指标紧缺,土地执法趋严,对工业空间布局和平台扩容提出严峻的挑战,土地供求矛盾在“十二五”期间会更加明显。

(2)环境承载严格受控,产业调整压力巨大

市地处钱塘江流域上游,属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承担为下游群众提供优质水源的重任。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产业导向,工业项目可选范围缩小。“十一五”期间,市工业平台内入驻企业主要以能耗高污染大的建材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严重,“十二五”期间,市必然面临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

(3)周边县市快速发展,工业增长相对严峻

目前,市工业平台无论是区域规模、投入规模还是经济效益,与省、市要求以及周边兄弟县市对比,差距较大,所处排位相对偏后,现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同级开发区中名列末位。“十二五”期间,市要加快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预留足够的工业发展空间。

三、规划依据

1.市城市总体规划;

2.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市市域总体规划;

4.市生态功能区规划;

5.市沿高速公路产业带发展规划;

6.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8.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9.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10.市“十二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11.市各街道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各街道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

四、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建设大平台、扶持大产业、狠抓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为抓手,坚持走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整合“一区一园四区块”空间布局,合理配置有限资源要素,努力形成主导功能明确、产业特色彰显、区域联动发展、基础配套完善的工业空间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平台集群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注重衔接,统筹协调。加强与省、市以及市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工业平台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统筹协调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建设资金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等问题,妥善解决工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矛盾,使全市工业与其他产业、城镇社会有机统一,和谐发展。

2、突出重点,完善配套。以“一区一园四区块”为工业空间布局重点区域,集中土地、资金等有限资源要素向重点平台倾斜,在全市搭建产业布局合理、地位主次分明、建设规划有序的工业空间结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工业平台;同时,充分考虑未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需求,培育提升具有潜在发展力的工业平台。

3、生态优先,集约用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利用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集聚区域。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坚持挖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加强亩均产出、投资强度、容积率等企业用地指标考核,提高土地、水、矿产、电力等资源的利用率和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4、彰显特色,错位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化园区,推动各园区之间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关系,避免产业“同构”现象,在全市逐步形成既统一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产业层次分明呈梯度化发展的工业网络体系,增强工业平台的产业集聚集群能力和全市工业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通过工业平台布局规划,调整优化工业用地空间。“十二五”期间,争取新增工业用地不少于1100公顷(即16500亩);新增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新增入区企业200家以上,其中至少新增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50家;入区企业亩均投资额达160万元以上。到2015年,争取工业平台销售产值突破70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70%以上,亩均销售产值不低于380万元。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框架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空间结构,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以经济开发区和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龙头,由白沙—更楼、乾潭、大同、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共同组成的“一区一园四区块”的工业空间布局主体框架。进一步明确各类工业平台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初步建成产业层次分明、特色彰显、联动协作的工业空间格局,有效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二)发展路径

以发展产业集群为方向,以产业链、产品上下游的产业联系为纽带,顺应现有“一纵两点”的产业格局,全面实施“中优、东融、西拓、南延”策略,引导产业加快向“一区一园四区块”集聚集群,做大做强主平台大平台,做精做专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形成市块状经济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空间。

一纵:以境内320国道为主线,加速提升该线中心段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优化白沙—更楼工业功能区,积极拓展东西两端的乾潭和大同工业功能区,培育挖掘杨村桥工业功能区空间潜力,沿该线向东、西两端扩展,分别与乾潭、下涯工业功能区相衔接,初步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建构一条“纵向”的工业分布带。

两点:分别沿330国道和规划中的临金高速公路两条短横线,重点打造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助推大洋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建构市西南部和东南部两个工业分布“点”。

中优——优化“一纵”的中段区域,该区域包括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白沙—更楼、洋溪及航头工业功能区,属重点打造的产业集聚高地,成为体现产业优势,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经济增长极。

以新安江主城区为中心,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的城市新型工业;航头工业功能区向东扩展逐步融入经济开发区,加大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积极落实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规划,形成开发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成市工业主平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

东融——深化“一纵”的东端乾潭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为承载市产业梯度转移打下良好的空间基础;做好杨村桥工业功能区扩容规划工作,沿320国道逐步向东发展,初步形成与乾潭工业功能区衔接一体的态势。

西拓——推进“一纵”西端大同工业功能区的扩容进度,成为西部工业大平台,对接温金衢经济圈。

南延——延伸西南和东南“两点”,建立与金华商圈联动的纽带关系。利用临近义乌经济圈优势,加快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市西南部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抓住临金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契机,做好大洋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预备打造东南工业发展新领地。

六、发展重点

根据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及策略,优化整合全市17个工业平台。将整个工业空间划分为三大层次:一是重点提升平台,即“一区一园四区块”。这类平台在“十二五”期间要求加快推进空间扩容,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完善配套服务体系,高标准高规格打造工业主平台形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培育开发平台,即杨村桥、航头、大洋工业功能区。这类平台空间发展潜力大,在“十二五”期间作为培育对象,是着眼于市未来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求,为后续工业经济增长提供空间保障;三是一般发展平台,即梅城、下涯、洋溪、三都、钦堂、李家、莲花工业功能区。原则上对这类平台不作空间扩容要求,以现有产业为主,强调产业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重点完善园区配套建设,美化园区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各层次空间建设规划如下表所示:

“十二五”期间市工业平台分类及建设重点规划一览表

园区类别园区名称功能定位主导产业规划范围“十二五”建设重点总规划面积

(公顷)其中:

工业

用地

(公顷)“十二五”新增工业用地(公顷)涉及地域基础设施投入

(亿元)2015年入区企业累计数

(家)2015年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主要建设内容

一、重点提升类(6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互动示范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机械)制造、日用轻工、建材冶金53601167300寿昌镇、更楼街道和航头镇部分区域1010080园区主干道、青田畈主干道、110KV卜家蓬变、铁路货运站迁建工程、寿昌江和童家溪整治工程、滩下路、机场路、江滨路改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卜家蓬及青田畈区块建设马南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国家级试点基地(拓展区)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电子电器、轻工制造、生物工程1352592220马目、五马洲、南峰10100220建设8公里主次干道、五马洲大桥、110KV马目变及到园区企业专线、五马洲污水厂二期、工业集中供水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白沙—更楼功能区新安江区都市工业集聚区、水产业基地水产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28026740新蓬、朱家埠13530有机硅区块三期和水产业基础基础设施主干道、水、电、污管建设,环境绿化提升。更楼区91072540后塘、湖岑畈、黄岙、新市、张家(于合)12825调整相应区块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园区控制性详规,完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10KV更楼变建设。乾潭功能区东部窗口工业主战场、机械制造及五金工具特色园区轻工机械、五金工具、家纺667533133新程村、万龙村、乾一村、陵上新村、沛市村、后山村220090五金工业功能区扩容500亩,城中工业区扩容4392亩。自来水厂主干道延伸工程及绿化和路灯安装;各区内道路工程、绿化、路灯、管网建设。大同功能区西部工业发展大平台碳酸钙、农产品深加工350300120草坪山26050“三横三纵”园区路网建设约6800米,并配套自来水、雨水、污水管网6800米;园区绿化约200亩。大慈岩功能区西南部工业发展主阵地建材、粉末治金、轻工机械630417120湖塘、檀村25030完成园区内道路建设,总长3500米;完成石柱源水厂及供水工程,管网长12公里;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长10公里;完成园区给排水、污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站和排污管道)、通信、燃气、照明、河道改造等等

二、培育开发类(3个)杨村桥功能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区和新兴区机械制造、家纺、水产业33222060绪塘村、上山村、官路村、杨村桥、岭源村、十里埠0.85040建设园区道路2600米、排污管网3000至5000米,防洪坝1000米、桥梁一座。大洋功能区化工产业拓展区精细化工、家纺53014616大洋村、胡店、三河0.253040新建园区道路1000米,路面硬化1500米,自来水、污水管网各500米,路灯安装。航头功能区先进机械制造业基地先进机械制造13711533大店口、彭家0.253027大店口区块2000米道路建设;排污及供水管道延伸,污水处理站建设。

三、一般发展类(7个)梅城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低压电器、家纺150080033顾家、龙溪0.33025征地和平整300亩,道路500米,及排水排污管道500米下涯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碳酸钙、化工、建材、橡胶、低压电器、印刷1501500下涯、乌驹市、春秋村0.350100区内道路、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完善洋溪功能区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科技研发、文创、农副产品深加工20014720友谊村0.94030农产品园区杆线迁移,自来水工程建设,堤坝建设1000米;新建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区道路3650米。三都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钢铁铸造、电器开关、家具家纺、食品加工、伞架加工1331336松口村0.25020园区内水、电、污管网建设、环境绿化提升钦堂功能区碳酸钙产业基地碳酸钙、PVC管材1209010谢田村蒲田村和大溪边0.16015征地和平整150亩,道路300米,石坎800米,排水排污1500米,高压电缆300米李家功能区轻质碳酸钙基地碳酸钙、建材100833上前山0.12018道路硬化600米,排污管道400米,路灯安装,厂区周边环境治理等莲花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碳酸钙、家纺50503昂畈村、莲花村、戴家村0.1405莲花村功能区内盛华路至莲花溪的道路建设、路灯安装、厂区周边环境治理。合计128015935115731.3973845注:规划范围中的“总规划面积”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是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长远性规划面积,不是指“十二五”期间的规划面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充分认识工业平台空间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改、经发、外经、国土、建设、环保、林业等部门各负其职,做好入区项目立项报批审核和选址引导等各项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防止无序布局。财政负责监督市级财政投入和融资资金,建设、环保、交通、供电负责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乡镇(街道)抓好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工作,凡新建项目一律按照空间布局规划定点选址。

(二)树立全局观念,加快空间布局调整

各乡镇(街道)树立全局观念,探索联动机制,统筹考虑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共享的工业园区进行资源整合,实施联合开发建设,减少“散、小”工业区块数量,加速空间布局整体规划调整。既扩大市工业平台总体规模,科学合理布局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又降低工业平台建设成本。

(三)落实扶持政策,保障资源要素供给

制定和完善资金、用地、人才引进、技术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专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保障财力、人力、地力等资源要素供给,支撑工业平台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在节能技改、新兴产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土地指标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4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其无害化消纳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垃圾围城、二次污染、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规划选址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内集中处理,同时做好园区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这便于形成规模效应,集中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资金、技术、项目的整合联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形成循环利用机制[1]。但如何在园区内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008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循环经济思想建设管理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水、电、气、热无疑是园区内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园区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对各项目之间水、电、气、热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各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成为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一)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上要考虑垃圾的前端减量,通过机械分选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目的。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及有效性,避免过度分选,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

(二)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针对垃圾处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在通过物质能量换算后,对分选出的物质及处理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应采取设施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废弃物的转化效率,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注重成本,关注经济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应增强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

(一)利用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固体废弃物的范围很广,园区不可能全部接纳处理,而且环卫行业的固废处理园区不同于工业园,主要是以处理消纳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园区的规划应该围绕以建设处理这些垃圾的设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为主,同时充分考虑设施间物质、能量的相互利用,综合处理减少排放,建设好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应当优先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优先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优先”原则,分析园区内部物质流、能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置园区缓冲带。

根据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图1为发展规划中园区核心规划图。制定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该园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市政部门归口的园区,其定位是:以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综合资源化处理园区。

规划分核心区(图1)和周边地区规划(图2),核心区主要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为主,周边地区规划在核心区周围,分别规划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区、环保产业区、科教产业区,按照“分区布局、一区一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区四业”产业体系。园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设施注重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及社会经济效益,明确“固体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处理中心”为园区发展主体和功能定位,为此,要着重建设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内规划了19个建设项目,其中8项为基础设施类,主要为: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处理厂、 东北热电厂。这8项设施发挥着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核心设施,是产业链的节点和主线,应优先安排进行建设。

(二)利用经济学供需平衡的原理规划园区内的处理设施能力

园区将机械分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综合利用等集中优化设计,形成完整封闭的循环处置链,这就要根据区域内接收的垃圾量,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要结合经济学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区域内物质总量平衡。避免造成个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因此,园区要根据处理的流程,规划设计总体物流供需流程图,保证供需平衡。可根据进入园区的原生垃圾、餐厨垃圾、绿色垃圾、医疗垃圾的数量,分别计算出分选中心、物资回收中心、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处理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车间等处理设施的日处理量,以及每日产生水、电、沼气、肥料的数量。从而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避免以前传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单一、能力不足或过剩闲置,缺少相互协作,占地面积大,环保设施重复建设,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对强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据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建设园区内循环利用基础设施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该种说法虽然还有所争议,但也说明垃圾经过分选和有效处理是可以变为资源的,垃圾通过分选可以得到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等物质,属于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所以园区内的各处理设施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在建设好核心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设施同时,要重点建设开发循环利用类设施。这样才能将基本设施的各个节点和环节串联起来,使之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及处理的后产品,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园区内的物质、能量的综合循环利用。

为此,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了循环利用类项目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这些项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垃圾焚烧产生电能及热能加以利用,电能主要是输入电网和生产生活自用,热能用于园区供暖、生物菌剂的生产及垃圾的脱水处理等;污水经过处理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车、降尘、绿化;对于餐厨垃圾、绿色垃圾,根据其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情况,通过高温耗氧及厌氧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烧产生的废渣用于制砖和修路等等。通过项目的整合、技术运用,使资源在园区内实现高效利用。

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仅仅以处理掉垃圾为目的,忽略资源的再利用、工艺再开发及环境的综合保护,为设备研发、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平台。

(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和加强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经济性,2012年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经济效益为27790.66万元,在没有完全形成综合处理园区时的2009年经济效益为-136.09万元。其中,填埋气及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出售、菌剂、物资回收等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扭转经济效率起了关键作用。

2. 环境效益

通过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综合处理厂、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明显减少填埋中有机物含量,减轻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单位热能转换所释放的污染物,根本解决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炉燃烧,因热值不稳定造成的燃烧工况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减轻焚烧污染物的产生与释放,降低烟气控制的难度。预处理阶段垃圾物料减量,使处理单位原生垃圾产生的飞灰量明显减少,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园建设集成了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灰渣再利用系统等,使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总体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必须综合考虑和缜密策划,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5

1开发建设取得的成效

1.1规划布局逐步完善

按照时空变化和市区两级新的战略要求,不断调整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按照大中小结合,编制实施了园区总体规划、5个乡(镇)“两规”、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等50多个规划,基本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1.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每年投入近3亿元,统筹园区道路、管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两高(渝湘高速和南两高速)、四射(以大观为核心、其他4个乡镇为射线)、两循环(示范区大循环和核心区小循环)”的示范区主要骨干路网,整治河道15公里,实施农综3万亩,改造危房20万平方米,建成农民康居工程30万平方米,土地集中整治1万亩,现代农业设施10万平方米。

1.3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立足于园区产业定位,统筹组织开展产业招商,先后引进落户园区64个项目,协议引资400亿元,到位资金27亿元,形成实际税收5亿多元,与1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搭建科研试验平台,建成重庆市农科院现代粮油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重庆药物研究所金佛山珍稀植物研究试验基地、重庆农科院试验基地、重庆药研所中药材良繁种植基地。

1.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以打造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为重点,以构建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模式为核心,努力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产,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南川标本”,建成优质粮油、茶叶等2个万亩示范片,形成绿色蔬菜、精品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等20个千亩产业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3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家,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66个,“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达130余个;二产,加速推进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3年可形成100亿产值、5亿税收;三产,实现乡村旅游带动文化、商贸服务业持续增长,增速达10%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1.5乡村旅游品牌凸显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型农业,不断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建成生态农庄、星级农家乐100余家,打造“十二金钗”大观园乡村旅游景点12个,推出精品旅游线路4条。连续举办多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全年主题文化活动,形成“赏花、采摘、垂钓”等全年常态性特色农事活动10余个,创建“重庆生态大观园”品牌,成为重庆乡村旅游和生态农特产品的名片。

1.6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快速推进

按照区委培育“医药南川”战略决策,将中医药科技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中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打造百亿级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2015年启动建设,引进了化医集团、天圣制药、金木集团等医药行业龙头企业。

1.7改革试点持续深化

着力开展城乡统筹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六大模式”,在破解“三农”转型问题上先行先试。采取“园中园”和“产业+农户+农家乐”形式,探索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革“三权”,发展“小农庄”经济,向租金、薪金、票金、股金、经营金、保障金要增长,探索农民“六金”增收致富模式;采取“大项目带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自建、农业产业带动”探索五种农民康居点建设模式;采取“市扶贫办+市扶贫开发协会+南川区”三位一体,探索整乡脱贫扶贫开发模式;采取“组建政府平台融资+专项资金‘拨改投’打捆使用+引进城市资本”多管齐下,探索农业多元化投入模式;采取园区统筹共建,构筑示范区建设开发大平台,探索区域设施一体化建设模式。通过创新驱动,探索发展,不断推动示范区农业增效、农村增靓、农民增收,取得飞跃性变化。

2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上下一盘棋意识和园区统筹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布局不优、产业不大、品牌不响、龙头不多、内力不活、统筹不好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农业现代化整体处于初级水平;三是在招商引资上,政策针对性不强、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较为明显。四是在开发建设上,园区大项目推进还不够快,增光添彩的亮点还不够多,改革示范还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

3开发建设的建议

当前,全区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时代要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园区也进入了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园区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实施创新驱动策略,推动园区顺利转型升级,为全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新兴产业探索试验、加力助跑。

3.1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作示范

以“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生态健康、高端宜居”的规划理念,注重保留乡村风味,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商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形成园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框架和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实现城镇人口1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60%,建设组团布局、超低容量、高效交通、田园相伴、景城相融的生态健康城,成为重庆市民“第二居所”首选地。

3.2在效益农业发展上作示范

坚持打造重庆主城周边富有特色的果园菜园花园,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标准化提升和新建一批千亩产业园,大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公司、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突破2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第一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真正实现“重庆效益农业看大观园”。

3.3在中医药科技新兴产业培育上作示范

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基础建设,到2021年,园区建成区达到5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大举开展招商引资,力争5年引进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引进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集研发检测、成果转化、科技孵化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致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中医药研发和精深加工基地。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6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目录

1 园区简介„„„„„„„„„„„„„„„„„„„„„„„„1

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的必要性„„„„„„„„„„„„1

1.2 区位及交通„„„„„„„„„„„„„„„„„„„„„4

1.3 有关批复文件„„„„„„„„„„„„„„„„„„„„7

2 关于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7

2.1 济南化工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7

2.2 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0

3 调整后的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13

3.1 桑梓片区(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研究„„„„„„13

3.2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用地规划„„„„„„„„„„„15

4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18

4.1 指导思想„„„„„„„„„„„„„„„„„„„„„„18

4.2 项目准入条件„„„„„„„„„„„„„„„„„„„„18

4.3 项目禁入条件„„„„„„„„„„„„„„„„„„„„19

4.4 着力发展的行业„„„„„„„„„„„„„„„„„„„19

4.5 允许发展的行业„„„„„„„„„„„„„„„„„„„20

4.6 限制发展行业„„„„„„„„„„„„„„„„„„„„20

4.7 禁止发展行业„„„„„„„„„„„„„„„„„„„„20

5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21

5.1 道路及绿化„„„„„„„„„„„„„„„„„„„„„21

5.2 通讯„„„„„„„„„„„„„„„„„„„„„„„„21

5.3 供水„„„„„„„„„„„„„„„„„„„„„21

5.4 污水处理及排放„„„„„„„„„„„„„„„„„„„22

5.5 铁路„„„„„„„„„„„„„„„„„„„„„„„„24

5.6 供热„„„„„„„„„„„„„„„„„„„„„„„„24

5.7 天然气„„„„„„„„„„„„„„„„„„„„„„„25

5.8 供电„„„„„„„„„„„„„„„„„„„„„„„„25

6 园区已入驻企业简要情况„„„„„„„„„„„„„„„„„26

6.1 济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国产化PTA项目„.„26

6.2 济南裕兴化工厂搬迁项目„„„„„„„„„„„„„„„26

6.3 明湖热电项目„„„„„„„„„„„„„„..„„„„„26

6.4 皇冠油墨项目„„„„„„„„„„„„„„„„„„„„27

6.5 其他项目„„„„„„„„„„„„„„„„„„„„„„27

7 园区远景规划„„„„„„„„„„„„„„„„„„„„„„27

附件1.《关于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通过土地规划审核情况的函》国土资函[2005]214号,发文单位:国土资源部

附件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设立为省级开发区的通知》鲁政字[2006]71号(附件1),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附件3.《关于济南化工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复函》鲁环审[2006]87号,发文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附件4济南市水利局供水证明

附件5.《济南化工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附件6.《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纳入全市城市供热规划的批复》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同意,2006年3月份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见附件1、附件2)。园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部,与主城区隔黄河相望,是济南市“北跨”黄河发展的第一步,是济南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空间载体。

1 园区简介

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的必要性

1.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济南市加快发展、实施“北跨”战略的需要。

在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扩大会议上,原则审议通过了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和基本框架,确认了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进、西拓、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发展战略,并将“北跨”工程的启动建设提上日程表。

附图:济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示意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第44条提出:发展黄河北市镇组群,该组群地处黄河北平原地带,包括桑梓店和大桥两个市镇。规划该组群积极吸纳主城区迁出的工业,发展化工、物流仓储„,成为主城区产业疏散的承接地之一和物资集散交流基地。

依据该规划分析,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在北跨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是济南市区北跨发展的起跳点和推进器,对于构建以省会济南为中心、与周边的淄博、莱芜、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个城市共同组成的济南都市圈,突出增强省会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提升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

附图:济南都市圈区位示意图

1.1.2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实施“中疏”战略,全面提升济南市城市形象和环境的需要。 济南市主城区内现有各类大中型化工企业60多家,布局分散、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进行综合整治难度较大且不易实现,在安全、环保、交通、环卫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排水和大气污染方面成为广大群众最不满意、引发上访最多的问题;同时,在主城区存在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大中型化工企业,影响了济南市城市形象的全面改善和提升。因此,按照《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确定的“中疏”战略,将市区化工企业集中外迁至环保设施完善的化工园区,对于建设繁荣、和谐、宜居的,彰显“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的魅力泉城、文化泉城是十分必要的。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周边关系示意图

1.1.3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当地经济具有较大带动作用。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所在桑梓店镇土地贫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与济南市区经济落差大,是全市较为贫困的地区,同时园区处于黄河盐碱地带,适合发展工业。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安置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黄河北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优化全市经济发展格局、加速“北跨”战略实施、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保护城市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综合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必要的、可行的。

1.2 区位及交通

1.2.1 区位

园区南起308国道,北到天桥区界,东起桑梓店镇环社东路,西到规划京沪高速铁路,总用

地面积21.8平方公里,可规划用地面积20.2平方公里。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区位示意图

按照园区“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规划原则,园区设立起步区,起步区东起桑表路,西至安庄村西侧引水灌渠,南起国道308,北至周闫村南侧规划道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全部土地为建设用地,符合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济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济南市产业布局规划。

1.2.2 交通

公路交通:周边有京沪、京福、济青、绕城、青银高速公路,有国道308、309、220、104,和488省道穿过。

铁路运输:周边有京沪、胶济、济邯等重要铁路线,规划建设的园区铁路专用线拟通过扩建桑梓店编组站接入国铁路网。

与主城区的连通:东有黄河公路大桥、西有京福高速黄河公路桥与市区连接,并有泺口浮桥(拟在此处建设穿黄河隧道)、新徐浮桥(拟建的建邦黄河公路大桥已立项,可直达园区)直接连通市区。

附图:道路交通规划图

附图:交通区位示意图

1.3 关于园区设立以及用地的有关批复文件

1.3.1 《关于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通过土地规划审核情况的函》国土资函[2005]214号,发文单位:国土资源部(见附件1)。

1.3.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设立为省级开发区的通知》鲁政字

[2006]71号,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见附件2)。

1.3.3 《关于济南化工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复函》鲁环审[2006]87号,发文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见附件3)。

2 关于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

2003年11月份,园区委托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因为现已对该规划进行了修编,所以称该规划为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2.1 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

功能定位:以化工工业为主,兼顾高新技术产业,集生产、居住、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发展规模:工业园用地规模为20.2平方公里,规划合理人口规模为10万人。

2.1.1 布局结构

在空间形态上,采用了有机增长的弹性结构,可概括为“一园两区、两心一带、三片六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园两区――指将整个工业园划分为两个片区,即生活片区和生产片区;

两心一带――指两个共享核心区和一条公共设施带;

三片六团――指三个生活居住区和六个工业组团。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图。

2.1.2 分期建设

规划遵循“近期可行,远期合理”的原则,分三期建设。按照土地的市场运作规律,先用空地再改造现状;先生产生活配置、提升吸引力,后文化休闲配置、提升档次的原则;在基地西南侧,将沿308国道二个组团规划为起步区,首先启动建设,待发展一定规模后,逐渐向

中心滚动发展。

附图:分期建设示意

2.1.3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21.8km2

其中:可规划用地20.2km2

工 业 用 地:8.65km2,占总用地42.8%

仓 储 用 地:0.62km2,占总用地3.1%

混 合 用 地:1.65km2,占总用地8.2%

居 住 用 地:1.89km2,占总用地9.4%

公共设施用地:1.86km2,占总用地9.2%

绿 化 用 地:2.60km2,占总用地12.8%

市政设施用地:0.4km2, 占总用地2.0%

道路广场用地:2.53km2,占总用地12.5%

2.2 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2.1 规划区用地范围

用地范围:东起桑表路,西至安庄村西侧引水灌渠,南起国道308,北至周闫村南侧规划道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

规划功能:规划区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同时包括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公共设施用地和配套建设的相关基础设施用地,形成综合性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本规划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一带、五片区”。

一心――指一个公共管理中心。规划落实《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的布局结构,在桑表路西侧规划建设工业园的公共管理中心。

一带――指一条公共设施带。规划沿国道308和桑表路建设以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技研发和汇展销售为主要功能的公共设施带。

五片区――指五个分类工业片区。自东向西分别为两个一类工业片区、两个二类工业片区、一个三类工业片区。

附图:起步区规划结构分析图

2.2.2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40.7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50.2%。其中,一类工业用地86.2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90.07公顷,三类工业用地64.44公顷。

①一类工业用地主要有两片。一片位于横一路与横三路、纵一路与桑表路公共设施带之间;另一片位于横二路与横三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

②二类工业用地主要有两片。一片位于横一路与横二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另一片位于横三路与横四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

③三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纵三路以西。

附图:起步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图: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图则

3 调整后的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

3.1 桑梓片区(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研究

3.1.1 规划用地范围

桑梓店片区位于济南黄河以北,天桥辖区。规划范围西至德州市界,北、东至桑梓店界,南至鹊山龙湖界,总规划用地面积46平方公里。

3.1.2 规划用地布局

3.1.2.1 公共设施用地。公建设施用地主要布局于308国道、桑表路及东侧规划路两侧,规划形成“一横两带”的公建带,为片区及产业园区服务。

3.1.2.2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主要布局于片区东南部及国道308南侧,主要用于居住开发及村民安置用地。

3.1.2.3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在:主要位于片区东北部,属于高新产业研发基地;

二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片区中部及西北部;

三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济南化工产业园起步区及其北侧部分用地;

3.1.3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主要布局于国道308以南,沿铁路货运北环线北侧。

3.1.4 绿地主要为生产防护用地,即道路及铁路两侧绿化用地。

3.1.5 片区内部布局。

片区内部根据需要布局了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污水处理厂、水厂、变电所等设施用地。 片区内部主要道路有国道308、桑表路、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等。主要铁路有园区铁路专用线、铁路货运北环线、太济青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

片区内部主要河流为齐济河。另外还有部分耕地及林地布局于片区周边。

附图:桑梓店片区用地规划研究

3.2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用地规划

起步区规划主要功能以二类、三类工业用地为主,兼顾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用地。 附图:起步区方案调整图

3.2.1 用地规划说明

M2为二类工业,主要集中于起步区西南部,主要是思泰勒水处理厂等企业,用地面积约56公顷。

M3为三类工业,是起步区的主要用地,主要是裕兴化工、济南化工新材料(PTA)、明湖热电等化工、大中型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工业企业。用地面积约323公顷。

C为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为起步区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位于起步区西南,紧邻国道308,用地面积约4公顷。

U为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是污水处理厂用地,用地面积约7公顷。

绿化用地,主要是道路两侧的生产防护绿地,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及绿地。用地面积约18公顷。

起步区北部横五路南侧有铁路专用线一条。区内主要对外道路有国道308、绕城高速北环线,红线宽度分别为50、55米。区内工业区道路宽度控制在15-25米。起步区道路用地面积约65公顷。

起步区内部有河流两条,用地面积约4公顷。

3.2.2 园区项目建设土地利用要求

进入园区的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单位:万元/公顷行业代码 17 18 23 24 25

投资强度 ≥1680 ≥1680 ≥2250 ≥1680 ≥2250

容积率 ≥0.6 ≥0.8 ≥0.6 ≥0.8 ≥0.4

行业代码 26 27 28 30 31

投资强度 ≥2250 ≥3375 ≥3375 ≥1800 ≥1350

容积率 ≥0.6 ≥0.6 ≥0.6 ≥0.8 ≥0.5

行业代码 33 34 35 36 37

投资强度 ≥2700 ≥2250 ≥2700 ≥2700 ≥3375

容积率 ≥0.4 ≥0.5 ≥0.5 ≥0.5 ≥0.5

行业代码 39 40 41

投资强度 ≥2700 ≥3825 ≥2700

容积率 ≥0.5 ≥0.8 ≥0.8

注:在本表“行业代码”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的分类目录。

3.2.3 入园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得低于30%。

3.2.4 项目建设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3.2.5 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多层厂房。

3.2.6 入园项目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4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4.1 指导思想

本规划依据山东省环保局对入园项目的准入批复与济南市对园区的功能定位相结合于2007年5月份起进行了修编。

园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产业发展以拉长化工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为重点,本着科技含量高、治污达标高、单位面积产出高和对本园区其他企业关联度高的“四高”原则来建设和管理园区。

总的原则是符合工业园的功能定位,禁止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投资的项目入园,如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和《工商领域禁止生产建设目录》的建设项目,禁止入园;限制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上项目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代替)、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投资的项目入区;倡导企业以促进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用清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少。

4.2 项目准入条件

4.2.1 入园企业应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40号令)中鼓励产业和允许类产业;

4.2.2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第二批)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的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至少为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4.2.3 用水应符合《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和《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要求;

4.2.4 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有助于形成项目区内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

4.2.5 无固体废物产生或固体废物产生量少且固废综合利用率较高的;

4.2.6 有助于各类废物资源化的。

4.3 项目禁入条件

4.3.1 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

4.3.2 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

4.3.3 关联性不强的、能耗高、水耗大且污染较为严重的重化工企业;

4.3.4 生产工艺、生产能力落后的。

4.4 着力发展的行业

4.4.1 以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重点引进钛白粉下游企业,提高钛白粉的附加值。

4.4.2 以生产PTA为起点,引进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制造,拉伸化工产品生产链。

4.4.3 着力引进全国100强化工企业在园区设园中园,建设国家有关部门鼓励发展的化工项目,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4.4.4 能源利用率高、产污少的精细化工、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仓储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水污染治理业、粉煤灰制砖、石膏制造业等。

4.5 允许发展的行业

适当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产业、石化深加工产业。

4.6 限制发展行业

煤化工项目。园区禁止搞地上煤化工。鉴于园区向北地下有10亿吨的煤炭储量,属于济南市的禁采区,当技术成熟时,可以考虑地下煤制气的生产。

4.7 禁止发展行业

园区禁止建设造纸、皮革、毛皮鞣制加工业、煤焦化和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耗水、对水环境污染重且难以治理的行业。

5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

5.1 道路及绿化

起步区已修建总长度25公里的五纵五横主次干道路网。道路两旁及重要节点进行了无缝隙绿化,绿化总面积30万平方米,形成了大乔木、花灌木、模纹、草皮为主的立体绿化景观。

5.2 通讯

全国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图文传真、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系统健全,能够满足企业经营高速发展的需要,现园区起步区内已铺设电信管道14公里,企业入驻后可按需求提供通讯服务。

5.3 供水

园区范围内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非常丰富。地表水以黄河水为主,主要来源于鹊山水库,园区新建日供水能力5万吨自来水、五万吨水库原水的供水工程正在施工。其中,日供自来水2万吨、原水5万吨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2007年底竣工投用。原水和自来水供水管道已铺设至园区。供水工程完工后,可向入园企业日供自来水、原水各5万吨,满足入住企业及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5.4 污水处理及排放

5.4.1 污水处理

园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入园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选址位于横五路南侧、纵四路西侧区域,日处理规模设计为3万吨,目前已进行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2008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5.4.2 污水管网

5.4.2.1 起步区内已建中小企业配套污水收集管网。

园区起步区内已建设为中小企业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17212米,详见下表。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污水管网工程量一览表

道路名称 管径(mm) 管长(m)

横二路 300 3116

横三路 300 1359

500 1758

横四路 300 1356

500 1726

横五路 300 784

600 628

800 811

500 909

纵二路 300 484

400 609

500 424

纵三路 300 743

400 604

500 445

纵四路 400 554

700 598

800 480

合计 300 7842

400 1767

500 5262

600 628

700 598

800 1291

总投资 2115.00

5.4.2.2 起步区内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

针对入驻园区的大型化工企业,园区规划根据入驻企业污水排放情况建设大型化工企业专用污水收集管线,遵循“三同时”原则进行建设。

5.4.3 园区外污水排放管线

经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污水通过专用管道排入徒骇河,已对园区至徒骇河的排污路线进行了勘测和设计,新建排污管道约29公里,管底采取防渗处理并采用防渗功能好管材。

5.5 铁路

5.5.1 铁路规划

园区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并接入国铁路网。园区铁路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线路方案为桑梓店编组站扩建为工业站,专用线东端接轨上跨308国道,专用线总长度9.186公里,桥梁长度1586.7米,工程投资30979.9万元;济南铁路局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铁路建设方案是可行的和必须的(见附件5)。

5.5.2项目进展

铁路专用线工程将于近期进行立项、环评,2008年底前投入运营。(园区铁路专用线线路方案示意图见附件6)

5.6 供热

5.6.1 供热规划

园区委托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华建网源电力设计院编制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并已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纳入《济南市城市供热规划(2005—2020)》(见附件7:《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纳入全市城市供热规划的批复》济政字

[2007]11号),依据该规划,在园区纵三路西侧、横五路南侧新建热电厂一座,以满足园区企业生产生活需要。

5.6.2 项目进展

已办理完立项、规划、环保、用地手续,2008年底前可投入运营。

5.7 天然气

5.7.1 天然气源

园区周边天然气源丰富,在园区北部有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主管道各一条。济南港华燃气公司合作建设的禹城至济阳崔寨的天然气主干线2007年11月前竣工。北京华油拟在园区建设管网。

5.7.2 供气

园区天然气供应已纳入济南市黄河北部地区供气规划。园区规划建设气门站一座,由济南市公用事业局委托供气企业向入园企业供应天然气。

5.8 供电

5.8.1 已建供电设施

园区现有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电力充足。其中,110千伏变电站是园区入驻企业专用变电站,位于308国道以北、齐济河东侧。

5.8.2 园区电力规划

已委托济南市供电公司对园区内供电网络进行重新勘测、规划和设计,目前规划方案已完成,2008年投入建成投用。

5.8.3 发展中的电力供应

按照《济南市及黄河北部地区电力规划》,除现有110千伏变电站外,济南市供电公司规划于2008年在园区西北部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为入驻园区的大中型化工企业提供双回路供电。

6 园区已入驻企业简要情况

6.1 济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国产化PTA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1038亩,一期投资20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48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是目前济南市引进的最大单体工业项目。该项目现已签订入园协议、办理了立项、规划和征地组卷等手续。

6.2 济南裕兴化工厂搬迁项目

该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5.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钛白粉装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该项目现已签订入园协议,办理了立项、规划和征地组卷等手续。

6.3 明湖热电项目

该项目由济南明湖热电厂投资兴建,一期建设规模为3×220t/h高温高压锅炉,配1×CB25MW+1×CC50MW供热机组,占地面积300亩,工程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润3000万元。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办完,环评本月将报国家环保总局。

6.4 皇冠油墨项目

该项目是由韩国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独家投资的外资企业,占地60亩,投资4755万元,年产高档油墨40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

6.5 其他项目

园区百福特制冷设备、宣威涂料、颐丰半导体、济南银丰化工有限公司(硅制品)、建邦机

械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