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作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务员工作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务员工作要求

公务员工作要求范文1

通知强调,要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反映粮油肉蛋奶等重要食品的购销、库存和价格动态,科学分析和判断价格变化趋势。发现趋势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适时采取措施。

通知要求,要把握好调控目标,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国有粮食存储布局,及时调整粮食调拨、运输数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把握好国家存储粮食公开竞价销售的节奏,既要做到保证供应,又使粮价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通知指出,要保证粮油供应,主销区粮食库存要满足一定时期的销售需求,有序组织企业到产区采购,合理增加粮食品种和成品粮的储备,保证随时能投放市场。大中城市要适当增加成品粮加工数量,特别要安排好高等院校、厂矿企业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粮油及副食品供应,对高等院校所需粮油副食品实行定点直供,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通知要求,要组织好粮食调运,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调度,优先保证粮油运输。各销区省、市粮食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粮食产销协作工作,配合产区粮食主管部门加强与铁路运输企业的衔接。

通知强调,要落实困难补助政策,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要关心和支持高等院校,做好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稳定工作,落实好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

通知要求,要加强市场监管,督促各类粮食经营企业保持必要的库存,补充市场粮源。加大对城镇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的巡查,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通知最后强调,各地区要高度重视粮食调控工作,认真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要切实做好发展粮食生产、搞好总量平衡、落实地方储备、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公务员工作要求范文2

    一、新加坡公务员培训的基本概况

    促进公务员学习是各国公务员培训事业的使命。新加坡政府确定的“人才立国”战略,在公务员队伍人才培养上得到充分体现。

    第一,树立强烈的人才竞争意识。在新加坡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相当普及,人才竞争异常激烈。政府主动参与与私人企业、国外企业的人才竞争,通过各种途径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例如,政府设立“奖学金”,每年在应届中学生中通过个人申请、政府选拔,有相当一部分人享受“奖学金”,毕业后到政府机构服务4—6年。其中有60%的学生输送到国外培养。学习期间,定期到公务员岗位实习,并安排与国家高层领导开展交流与研讨,保证了一批青年精英充实公务员队伍。

    第二,在公务员培训上实施“持续培训”政策。新加坡公务员培训根据政府确定的公务员使命实施“持续培训”政策,以开发公务员“潜能”,即促进公务员提高对政府及公众的服务素质;增强竞争力;跟上科技发展形势;提升岗位能力;以有限的资源争取最高的工作成效。在培训时间上,从1997年每个公务员每年至少培训5天,到2000年至少培训12.5天,占年工作时间的5%。在培训量与工作关系上,规定至少要有60%的受训时间须与学员工作有关。使公务员培训得到保证。

    第三,形成了公务员岗位需要的多层次培训体系。新加坡公务员培训分为五大层次。⑴员工引导课程,介绍新员工认识所属机构、工作环境、公共服务价值观等。⑵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员工有足够知识与技能从事份内工作或适应新工作需要。⑶高级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发挥工作能力,有优异表现。⑷延伸培训,使员工准备日后能担任更高层工作。⑸持续培训,与工作无直接关系,帮助员工提升长期工作适应力。满足了各层次公务员培训需求。

    第四,运用新的培训方式与途径。新加坡公务员培训大部分由国家民事服务学院任担。政府为学院配备一流的教学设备。在教学方式上,由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向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教与学之间强调双向交流。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内联网上的培训行政系统,简化培训程序,提高培训实效。

    二、借鉴新加坡公务员培训经验的几点思考

    我国公务员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指挥的重要责任,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如何加强公务员培训,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1、进一步增强公务员队伍人才培养的意识,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公务员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公务员的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培训是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公务员竞争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政府管理的关键。对公务员培训要树立一种投资的观念、开发的观念,以增强人的知识积累、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在新加坡公务员队伍中工龄超过10年的只占13%,60%的大学生不会在第一岗位上工作超过5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务员队伍的流动性也会随之加大。因此,对公务员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2、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参加培训是公务员的使命。要增强公务员参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实效,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公务员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新加坡把公务员培训情况列为年度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并由主管领导提出下年度培训的指导性意见,本人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由于有一整套公务员聘任、培训、提升、薪金、奖励等管理制度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公务员培训的内在动力。我国公务员培训也有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一定的保证。但公务员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和完善,培训与使用、培训与考核、培训与奖惩等本文来自中国美术高考站网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还没有真正形成优胜劣汰、功绩晋升、适人适用、竞争发展的环境。因此,必须把公务员培训的考试、考核结果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作为公务员考核、任职、定级、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以岗位职能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运行机制构架。解决好学习动力问题,把国家、个人利益取向有机地统一起来。

    3、提高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加坡公务员培训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注重实效。新加坡政府1995年成立了“公共服务21世纪指导委员会”,由政府总理任主任。该委员会把“政府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重要目标之一。政府宣示要“竭尽所能帮助我们的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为适应这一要求,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的基本培训课程中,属于“确保优质服务”的课程数量位居第一,达45门,占课程总数近三分之一。课程包括:“如何使服务对象满意”、“公共服务与人际交流”、“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等,内容实在,针对性强,极大地促进了政府官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当前,我们正处在政府转变职能,行政机构体制、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下,也需要公务员培训与之相适应、相配套。应该对公务员突出三个方面内容培训。一是岗位技能培训和扩展个人能力培训。在现职的公务员中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具备身兼数职能力的管理人才,为精简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服务;二是服务意识的培训。帮助公务员牢固树立一心一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政府转变职能发挥作用;三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培训。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公务员应该在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接受培训,以适应时代潮流的要求。

公务员工作要求范文3

2008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8]10号),并决定在5个省市开展公益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明确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但改革一直处于迟滞状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存在使人们对于社会公平产生了质疑,引发了社会矛盾,而众多年轻人一门心思加入国家编制的做法也影响了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1.公务员养老改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

公务员养老金改革的目标是并轨,即公务员与企业员工一同按规定缴费基数缴纳养老金,退休时按标准领取养老金,享受平等的养老保险权益,以此缩小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让付出同等劳动的劳动者获得相应同等的劳动报酬,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公务员养老改革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时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自身利益。

过高的退休金等因素引发了畸形的公务员热,大批优秀毕业生、优秀人才,无论喜欢与否,无论人生规划如何,一门心思千方百计地进入公务员系统,甚至出现富家子弟开豪车办公务的现象,而许多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却在退休后领着为数不多的养老金,过着简朴的生活。长此以往,编制内人员累积过多,甚至会出现大材小用现象,必定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转与社会的正常发展。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缩小社会人员收入差距的途径之一,有利于改进年轻人的择业观念,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开放,使更多合适的人才流向市场,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和自身发展。经过改革,公务员将建立自己的个人账户,即便公务员调动工作也不会影响自身养老金的发放。自1995年国家广泛推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已有数万名公务员因为各种原因被辞退。由于他们并未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因此无法将自身养老基金随同转移,其待遇无法与社会接轨,自身权益未能得到保障。有些公务员想重新择业,却因为养老金问题不得不继续留守在原本岗位上,而制度外的员工若进入了公务员系统,那么其先前所缴养老金无法得到合理安置,以至于形成制度内外的相互流通性不足的状况。因此,通过个人账户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及企业员工调动工作的后顾之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价值。再者,由于公务员的养老金独立于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之外,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离退休公务员不能按时发放养老金的状况时有发生,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建立将使该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3.公务员养老改革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

2013年,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缴纳人数为32045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纳人数为49513人。2008年至2012年,国家公务员人数分别为659.7万、678.9万、689.4万、702.1万、708.9万人,不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团机关与事业单位人员。为如此庞大的队伍缴纳养老金必定是政府的一大重担。通过改革,公务员将逐步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实现与企业人员同步缴纳养老金,按规章制度领取养老金。以2012年为例,若中等城市公务员实际平均月工资以3000元计算,政府每月约可收缴708.9*3000*0.08=170136万元养老金,如此庞大的数据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

二、弊端

我国公务员的的主要激励途径是职位晋升和级别晋升,而养老金是公务员人人可得的福利,其激励效果大大降低,已经成为其薪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滞后将会影响其积极性、清廉度等,因此养老金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公务员的切身利益,改革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1.打击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目前,中国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包括工资收入、非工资货币收入、实务收入、无形收入,即工资+福利。长久以来,作为公职人员,我国公务员都被要求多做贡献不求回报,而忽视了其追求自身合理利益的需求。许多研究者经过具体数据证明,公务员的纯工资收入处于社会中下水平,因此其它的福利收入成为其综合收入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高消费城市的普通公务员同样面临房贷车贷,同样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工作任务繁多,接二连三的检查应酬,其压力之大不亚于企业职工,换来的却是不够对等的微薄工资、有失公正的晋升机制、健全不足的内部管理机制。今年网上已频繁曝出公务员违规经商,甚至“弃甲归田”的事件,政府公务员中屡见不鲜的“灰色收入”和“58、59现象”都从反面证明了物质利益对公务员的重要性。如果公务员养老金改革不当,在本已不富裕的基础上每月再多缴纳养老金而无补偿措施,人为抑制公务员对物质回报的合理需求,那么,公务员的工作热情会受到严重打击,不务正业的公务员会越来越多,甚至会造成更多的非法牟利现象,导致很多优秀公务员的流失,严重影响公务员的队伍建设,影响社会发展、政府形象和国家利益。

2.无法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务员的生活水平。

企业员工多劳多得,弹性工资制度可使其积极性十足,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对稳定,如果再让其每月按规定缴纳养老金,无任何其它弥补措施,长此以往,只会影响该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动摇其在此继续工作的信念。相比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艰苦,生活水平低下,环境相对恶劣,尤其对于等高原地带,公务员更是用生命在工作。因此,在公务员养老改革中势必要关注此类公务员的收入状况,让其付出与收获持平,才能保证基层队伍的稳定,才能源源不断地纳新,吸引优秀人才的到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3.容易滋生腐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公务员养老改革将导致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按比例缴纳、领取养老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增大了公务员的支出,对于大部分公务员而言其经济压力有所增加。如果保持公务员原有工资不变,那么势必会在公务员内部引发不满,滋长其通过其它途径获得收入的想法,从而有可能导致其变相受贿、利用职权获取利润等,滋生腐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总之,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处理不当的直接结果是激励不足,而激励不足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影响公务员自身职业发展;影响政府运作效率;滋生腐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影响社会发展。再者,考上公务员的人员大多拥有高学历高文凭,寒窗苦读数十载,仅仅简单地要求其缴纳相同的养老金也定然会造成公务员内部的“军心不稳”,因此必须出台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三、措施

1.关注并理解公务员的物质需求,利用媒体向社会灌输正能量。

公务员虽为公职人员,但与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没有人性的自私,社会便会失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人们更愿意用一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与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同时也是正大光明的、体面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对物质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公务员也不例外。他们也更多地希望在服务和付出中获得自己的应得的利益。而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记录者,应该对正直、尽责、清廉的优秀公务员多一些理解、尊重,对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予以报道,以期让更多地民众了解此类公务员的付出与尽职。其次,媒体的正面报道能引发民众的共鸣,也能引起改革推动者的注意,在实施改革中更多的考虑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在改革后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再者,媒体应对改革中的每一步、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如实报道,让民众了解改革中的困难,了解决策者的矛盾所在,了解改革的进程,决策制定者也应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解读每一步改革措施,前因后果面面俱到,真正做到透明、周到,从而能促进民众积极地为推动改革献力献策。

2.出台配套法律措施。

立法先行是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很难强制性开展,规范性也不够。我国目前的实践主要依靠行政机关的政策文件来推动,这种状况不仅无法使新的制度走向定型发展,而且因政策多变使制度失去稳定性,没有相关立法,便意味着这种制度还缺乏法律认可,人们便无法准确把握。①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并出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制定出台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及征缴条例、配套规章,建立完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统一的、规范的、强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考虑到公务员的特点和国际惯例,它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法定组成部分,须依法强制实施。②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对补充养老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实行定位,对其运营和管理更要有配套的政策法规支持,特别是资金的来源要做出法律保证。③相应的配套措施应顺时出台,尤其是针对贫困地区的基层公务员,在要求其缴纳养老金的同时,加大对其工资制度的改革,弹性增加其福利制度,以鼓励其在基层尽职尽责,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3.改进工资考核制度。

公务员工作要求范文4

关键词:公务员 心理困境 原因 对策

中国于1993年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使我国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群体的管理走上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道路。目前,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公共行政职业由于与公共权力、公共利益相联系,所以公务员也有着有别于其它职员人员的特殊性,职业的特殊性使公务员面临着特别的冲突与矛盾,最终反映在公务员心理上,导致公务员心理困境的产生,影响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公务员心理健康是公务员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提升公共行政管理水平,实现国家和政府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直以来,我们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重视却不尽人意,这已成为影响公共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

1. 公务员身份的二重性。首先,公务员是公民,享有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有权接受公共服务。其次,公务员是公职人员,同样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有责任为公众提供服务。公务员既是公民的公仆又是公民中的一员,双重角色时常产生冲突,造成紧张。

2. 公务员执掌和行使公共权力。公共行政管理是一个独特的管理领域,与公共权力相联系。公共权力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运用公民和国家赋予的公共权力,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谋取公共利益。公务员作为公共行政管理这一领域的从业者。当从事这一职业时,相应的也必然与公共权力发生关系,成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行使者,这是其他职业从业人员难以比拟的。

3. 公务员身处公共领域,具有不同于私人领域从业人员的价值追求和较高的道德要求。通过输出公共产品,如公共物品、公共秩序与安全、社会价值的分配等来满足与实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不以市场取向或利润、赢利为目的。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公务员就有着特殊的价值引导和职业要求,即以公共利益为第一价值追求,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

二、公务员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1. 职业“公共性”要求与公务员自然本性的冲突

公共行政领域与公共权力相联系,在性质上具有公共性,即以公共利益为价值追求。公共行政领域的特殊性必然影响其从业人员――公务员,对公务员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要求。为了保证公务员能够正当地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要求公务员摈弃私心,保持公共性,但这种职业要求是与公务员作为人的自然本性相冲突的。自利性是人的自然本性,现实中人不可能脱离他的个人利益而存在。当与公共权力相联系时,公务员便有了其它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可能有的机会,即占有和不正当地使用公共权力,甚至。几乎所有的公共行政官员都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在道德抉择上进退两难的难题”。[1]因此,只要公务员还从事着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职业的公共性要求与公务员的自然本性之间的冲突就不可能消除,由此导致的心理困境也就不可避免。

2. 官僚制理性追求与公务员个性发展的冲突

以官僚制为基本特征的政府组织所要求的理性与非人格化在保证公共行政有序运作的同时也阻碍了公务员的个性、情感发展。与私人部门相比,公共行政这一职业所特别强调的理性要求与规范精神压抑了对公务员的个性发展和对自由的追求。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公务员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政府和国家,必须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一言一行都要求理性和谨慎。公共行政职业对公务员的理性要求与规范精神压抑了公务员的个性发展,容易造成公务员苦闷、压抑、抑郁等心理困境的产生,如得不到有效的宣泄与疏导,将会严重影响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妨碍工作,甚至使处于困境中的人脱离公务员队伍,从而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

3. 公共责任重大与个人能力有限的冲突

公共行政管理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必然按照公共事务的性质和规律行事,以公共利益为依托,履行公共责任。我们认为公务员有追求私利的自然本性,只是为了更客观、更真实地看待政府及其公务员。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道德高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公务员,他们在身兼公民和公务员两种角色时更强调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更注重维护和追求后者。这些公务员期望通过个人的能力改变现状,为民众谋福,但一旦接触现实,就发现个人能力是多么的有限,根本无力改变什么。公共责任重大和个人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导致公务员苦闷、悲观、失望。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愈来愈大,这种责任很自然地转移到公务员身上,转化为心理压力,造成公务员心理紧张。

三、解决公务员心理困境的对策

1.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部门,要加强重对公务员的心理问题的重视,从组织入手,加强对公务员的压力管理。政府为公务员解压,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在制度上为公务员解压。政府要改变过去盲目追求高指标、高水平、高速度、设置刚性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忽略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等绿色指标的做法,拟定人性化的减压计划和考核指标,实现人与工作的和谐发展。

2005年以来,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在公务员管理上推出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如2005年1月,广东省11位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广东省实行公务员强制带薪休假制度。2005年5月,北京市人事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基层公务员休假制度放宽年限要求,基层公务员只要工作满三年,可以每年休假7天。[2]

2. 公共部门的建设要向团队建设的方向发展[3]

公务员在工作中所面对的个人能力与公共责任重大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公务心理困境的原因之一,在不断增强个人能力以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公务员因为个人能力的欠缺而产生不适、紧张、抗击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陷入心理困境之中。因此,加强公共部门的团队建设,以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共同分担责任和承担风险,以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支持与关心,使公务员在行为心理上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军作战,有助于缓解公务员的心理压力。

此外,工作团队的共同目标使公务员增强了对工作的使命感,对作为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统一的认识,当面临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选择时,更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助于缓解因职业的公共性要求与公务员的自然本性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心理困境。

3. 公共部门要加强对公务员心理疏导渠道的研究与建设

有了心理困境,就应当及时得到宣泄和疏导,这是解决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办法。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务员心理困境疏导渠道的研究,如设立设立专业机构,在公务员的录用、培训、考核、晋升、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意识、有目的、科学地进行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建设。可参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法,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运用的“员工帮助计划(EAP)”,该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帮助解决企业员工及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例如开设心理咨询、放松室、发泄室等。中国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亮点就是实施员工帮助计划,保护职工的心理健康[4]。

引导公务员提高对心理调适的实践,学会自我调适。公务员的调适是一种实践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公务员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的的理论知识,还要善于察觉自身的压力,提高对压力的预警性,学会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如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学会改善态度与认知。[5]

4. 公共部门在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

当前公务员所接受的培训,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重于政治和才能的教育,忽视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其结果是公务员难以通过正常的渠道接受到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因而在其知识结构中缺少心理卫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造成了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就不知如何解决的现象。因此,政府部门应针对公务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对公务的培训中,加入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使公务员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的能力,从而使公务员在工作中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心理优势,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的目的。

15. 公共部门在对公务员的考核工作中,应引入对公务员心理素质的考核内容

从当前的公务员管理模式来看,领导者重于从业务指标管理公务员,对公务员的考核也是单纯地以智商来评价公务员的群体工作能力,而不是以情商来客观、准确地评价公务员个人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务员群体成员之间难以和谐共处,以及在工作上互相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部门的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对公务员的考核工作中,应针对公务员之间所存在的心理素质的差异,在考核指标上引入心理素质考核的内容,如对公务员情商的考核,将考核结果做为公务员岗位设置、晋升等环节的参考,达到更好地发挥公务员心理素质能力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会玲,刘立惠.公务员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2).

[2]公务员“压力管理”问题需引起重视.中国城市报导,2005,(5).

[3]孙析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公务员工作要求范文5

关键词:公务员精神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1、引言

公务员是我国政府行使权利的一线工作人员,其整体形象直接影响着政府权威的展现,而塑造一个良好的公务员队伍形象的关键在于公务员精神的培养。自从我国政府2006开始实施《公务员法》以来,对于公务员精神的培养已经被提到了公务员管理工作议程,而且日益受到重视。从目前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培养目标来看,公务员的培养工作重点要从对其职业精神的培育转到对其为适应其本职工作所必需的能力及水平上来,即加强对“公务员精神”的培养。只有保证公务员具备适应其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才能确保公务员能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恰当的处理好本职工作。

2、影响公务员能力及水平提高的管理因素

2.1任用考核时忽视了对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

在聘用公务员时过多的强调个人品质在考核当中的权重,而对于其是否能很好的适应将来要进行的工作则没有着重进行考核。目前我国实施的公务员公开招考的制度,这对于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增加之后,报考公务员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就业选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在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时,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笔试与面试。各个主管部门为了确保公务员的素质,还对新招进来的公务员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及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无论是公务员的聘用还是前期的考核培训,都注重的是公务员个人的品格,诸如创新能力、进取意识及工作主动性等方面,很少对其岗位适应能力进行考核。

例如,某单位对新招进来的公务员进行管理培养时,第一年需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到行政学院学习——考核——到基层单位锻炼——再学习——再考核,在经过这样一个循环之后,合格的公务员才给其分配岗位。这种模式看似严格,而且非常有创意,但是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却并不是那么的合适。这种做法确实有利于公务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个人品质的提高,但是却不能够考察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

2.2工作设计缺乏对应的激励机制

从目前机关单位的工作情况来看,主管部门对公务员工作的设计还不尽合理,其具体的表现为:其一,工作过于单调乏味,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大部分的工作都属于重复性的劳动,不能够从其中获得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不利于其工作热情的培养;其二,岗位的工作量设计不合理,这直接导致公务员觉得工作简单,毫无挑战性可言,所有的工作就是“一份报纸一杯茶”。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的整体工作形象都极其的不利。

2.3绩效考核工作没有认真落实

近几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比较严,而且对公务员实施“阳光工资”的政策。这对于彻底的杜绝腐败行为,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过于严格统一的标准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只要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行业、同一个级别的公务员所享受的各类待遇都一样,没有太大的差别,绩效考核工作没有与薪酬待遇挂钩。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竞争,整个工作单位死气沉沉。

3、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提升公务员能力及水平的若干对策

3.1注重对公务员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

在任用公务员时要注重对公务员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个人品质的考核范围之内,要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考核具体的适应能力,实施“一对一”的岗位匹配制度。同时,在任用前还需要对每一个工作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公务员的特征将他们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将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之上。

3.2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设计

在对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时要注重对其工作的分配,不合理时要及时的进行再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工作丰富化模型”,对一些工作单调乏味的工作进行科学的再设计,合理的增加其丰富性、趣味性及挑战性。只有确保工作具有技能多样化、工作自主性、工作结果能够及时的得到反馈与认可以及对工作有整体性的认识的特征,才能够将公务员的潜力发挥出来。当然,在进行工作设计时并不是要求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符合这些要求,只要尽量达到这几个要求即可。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增加工作的挑战性,使得公务员的工作负荷增加,能有效的解决“度日如年”式的工作状态,这对于公务员工作热情的提高,改善机关的工作态度,彰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重要的意义。

3.3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

在进行薪酬设置时可以在统一的公务员薪酬标准之下,合理的考虑公务员的绩效情况,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对薪酬设置进行合理的优化,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宗旨。具体的措施是在确保公务员基本工资的内部一致性的基础上,将额外的奖金、津贴等福利和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成绩挂钩。这样即能有效的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消除那些为工作付出巨大努力的工作人员的不平衡心理,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公务员工作要求范文6

【关键词】公务员 职业生存 职业认知 职业归属 工作生活质量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对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秩序以及国家公共资源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中国,公务员属于国家编制,薪资福利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正是由于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所以被视为“铁饭碗”的公务员职业备受公民热捧,同时公务员职业现状也受到国家公民的热点关注。职业生存作为新兴研究方向,还很少对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本文旨在以公务员职业整体为研究出发点,从职业认知、职业归属以及工作生活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职业认知包括岗位职责认知、任职资格认知、岗位价值认知、社会地位认知以及经济地位认知五个方面,职业归属包括认同归属、责任归属、关系归属、成长归属四个方面,工作生活质量包括物理属性、家庭促进质量以及工作保障质量三个方面。以江苏省公务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问题并剖析深层次原因,针对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职业认知方面

通过信息分析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岗位职责、任职资格以及岗位价值三个方面给于较高评价,平均分在4.2分左右(满分5分),在另外两个方面评分较低,尤其是经济地位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目前的薪资水平、结构不满意,尤其在与同学、朋友进行收入对比时,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而且没有达到理想的经济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职业认知与价值观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52%的被调查者将拥有权力的大小、拥有地位的高低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仅有32%的被调查者将对社会贡献的多少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所以在职业认知方面,公务员对职业价值与意义的理解片面,没有正确把握职业要求,对于从事公务员职业的原因有待进行自我反思,在思想素质方面有待提高。

职业认知属于个人层面,我们认为首先公务员必须对从事该职业具有正确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地位与稳定等,而是真正肩负起公务员的职责与义务,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关注国家大事与公民的点滴小事,以人民为本。其次,公务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理论素养,贯彻学习与落实国家政策与方针,积极主动参加公益活动。最后,在具备公务员应有的素质能力前提下,努力实现岗位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二、职业归属方面

被调查者在认同归属以及责任归属方面有较高评分,也是说大部分公务员愿意在此职业长久发展,认同组织的发展目标、价值观以及文化,愿意承担工作职责并表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但是在关系归属以及成长归属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公务员所应对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而且在晋升发展方面有更大的压力,严格按照组织制度做事,很难做真正的自己,潜能被抑制,在工作中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价值。归属与被归属是个体与组织的共同渴望,与双方价值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个人与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虽然,公务员职业归属感较之前的研究有减弱的趋势,但没有造成真正的“离职潮”,人员变动也在正常范围内,部分公务员离职大多因为压力山大、职业发展等。

为了提高公务员职业归属感,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①公务员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遵守组织规章制度的同时,擅于创新,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与活动,真正融于职业;正确理解国家政策方针,理性思考,在全面分析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的前提下,追求理想与目标,做正确的决定,不莽撞行事;②政府与组织:健全公务员发展通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敢言敢做的工作氛围。

三、工作生活质量方面

与前两各方面比较,被调查者在工作生活质量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前两个方面,但是在每个小方面的得分较为均衡。在物理属性方面,工作时间、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都安排得较为合理,5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周的工作时间在30小时以内,明显低于一般公司规定的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公务员在政府等单位上班,设施齐全,营造了舒适、安静的工作环境,公务员一般从事较为程序性、重复性的工作,工作强度较小,但是由于公务员接触的人群更为广泛,社会关系压力较大;在家庭促进质量方面,有研究表示:在工作中获得的收入、地位、经验等可以很好的促进家庭互动质量,相反,在家庭中获得的支持、经验等也可以很好的促进工作的开展,但是本研究在此方面的得分并不高,可能在转化过程出现了问题;在工作保障质量方面,虽然部分被调查者不满意目前的薪资水平,但是认为组织在薪酬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管理相对比较完善。工作生活质量将公务员的工作与生活相联系,将公务员作为一个具有完整社会关系的个体看待,整体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值得思考。

组织应该为公务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必要的社会保障,满足公务员的合理需要,关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重视公务员的价值,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提高公务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在满足员工生理与安全需要的同时,鼓励并帮助员工实现尊重、社交以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公务员自身需要学会将在工作或生活中的收获有效运用于生活互动或工作开展,将工作和生活不能视为完全独立的个体。

公务员队伍日益壮大的同时,社会对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务员职业生存现状进行研究,符合我国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有利于科学、高效地开展公务员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状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