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7-02
校本课程开发是从某一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相关部门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作为课程开发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现该校办学特色与理念,进行课程开发的人员或是独立自主、或是与他人通力合作,带着一定的倾向对选定的课程教学素材或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创新或改编的课程开发活动。而有着怎样的反映人们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的课程目标观,对如何进一步确定课程目标,从而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最终引导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本文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中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确定目标提供思路与指导。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取向的定位
普通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坚持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力争在课程实践中得以贯彻,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作为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形成各自的运动专长,以便将来在生活中得以运用;促进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改革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以上这些是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主要的定位。由此可见,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理念价值取向的重点在于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主张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更加关注运动本身和参与运动的人的本身发展,把体育的自然观与人文观恰当地融为一体;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别以及由此差别产生的不同需求,强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有明确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每一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样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需要、社会的现实和预期需要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和规律,做到力求平衡、均衡发展。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定的基点
1.以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校本课程追求的是差异性与多样性,其目标取向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这与国家课程注重统一性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就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而言,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依托国家的教育目标体系,应该是国家教育目标体系的丰富和完善。进行课程目标的选取和设计时,应该把校本课程的特殊目标与国家课程的一般目标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不能人为地划分明确界线而加以割裂,使二者在同一过程均能得以实现。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以贯彻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结合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强调差异性与特殊性,在实现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要求。
2.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内涵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不同的性格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有区别地对待他们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课程供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实际工作中,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面细致地考虑不同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可能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基于此,就要优先考量和选取一些能真正反映学生个体需要的目标,把它们排在前列。此外,学生需求逐渐拓展,兴趣爱好也复杂多元,又变动频繁。因而,在工作中要仔细辨别哪些是学生稳定的需要,哪些又是学生易变的需要,引导他们形成稳定的爱好和特长,促进人格的完善。
3.处理好基础和发展的关系。与小学阶段的重视基础﹑初中阶段的以基础和专长并重相比有一定的区别,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以满足学习及未来生活、工作环境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定位虽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但仍然要关注每个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强调基础能力的提高与追求学生潜力多方面的发展并不矛盾。因此,课程开发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和平衡。
4.处理好全面性和实用性的关系。全面性有两种理解。一是课程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统领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并不是说每一位学生或全部学生都能够实现一样的目标,总会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表现出达成目标的差异性;二是就某一个体而言,其人格发展和个性完善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可能会有侧重之分。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既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选取有差别的目标取向,从而达到在保证个体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总体上的全面发展。实际工作中,课程目标既要考虑其涵盖的全面性,又要考虑其实用性。实用性主要从课程目标要解决学校和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贴近生活实际的实用教育。
5.注意具体性、连贯性、时限性和超前性。校本课程目标是整个学校课程目标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校本课程目标的设计时要考虑其具体性、连贯性、时限性与超前性。具体性是指设计课程目标时应当比较确切地描述学生行为改变和身心发展等方面预期结果的内容,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连贯性是课程目标的设计,要达到前后衔接、左右照顾,形成具有内在连贯性的序列,使现实和未来、相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科以及各个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阶段的课程目标,前后一致、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限性是指课程目标的确定,应当基于特定的教学阶段,而不应只是对所有教学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因为目标是动态的,会随着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发展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改变;超前性是指由于课程目标描述的结果应该是立足于某一阶段,同时又是对这一阶段有一定程度的超越,带有预期性的意味。
课程目标取向的确定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课程目标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只有确立了目标,才使课程开发围绕目标去选择内容,然后进一步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课程目标的选择、制定和实现贯穿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因此,针对我国区域广、学校差距大的情况,研究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对于更好地促进课程实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昊.刍议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2]吴昊.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华.论课程目标的确定[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5]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范文2
论文摘 要: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本文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主体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评价作了初步的探索。
校本课程属外来词,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许多地方已将是否开设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统筹考核内容中。然而学校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守,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另一个是校本课程大多是与学生的学业考试无直接关系的课程,所以不足以引起校方的重视,以防顾此失彼。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规范、统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一)明确主体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
由于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广泛参与者,他们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有可能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考虑到特定学校的具体教育环境。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尤其是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因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主体性还体现在教师的团结与协作上。只要教师有团结协作精神,就会发挥教育合力。开发出最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而如今的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成为了“师本课程”,学校根据某位老师的特长或爱好,甚至是某位老师的精力充足,就安排其担任校本课教师,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颇和缺失。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增强课程对所有学生的适应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然而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在重视教师和学校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课堂组织形式成了辅导课或专题讲座,提不起学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样的课程完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主动性被严重抑制,主体性严重缺失。
(2)实现学生参与是体现校本课程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发展主体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在不断合作与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才能形成终身受用的主体能力。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由于各校情况有很大差别,因而各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活动方式均因生、因师、因才、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校本课是极具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它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说明学校的发展导向。其校本性决定其必须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否则校本课程就会失去生命力。
(二)明确步骤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研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的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做出决策,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必要时聘请相关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员进行指导。领导小组组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并按一个项目分别组建不同的开发小组。督促、指导各组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认真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
2.分析学校现状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深入调查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可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大致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另外,调查和分析本校的特色优势、资源优势,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特殊才能、校园文化生活、图书资料、信息技术设备、活动场地、办学经费以及社区能够提供的课程资源。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科目。
3.制定开发方案
(1)开发方案应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明确体现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期望得到的重要结果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目标。也就是说一定学段的校本课程要力图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特点。对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育人效果做出的预见性反映。校本课程目标有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之分。总体目标是指导一所学校开发的整个校本课程在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面要达到的几项要求。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总目标可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2)严格要求教师课程申报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课程申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拟开发的科目,是基于学生怎样的需要而开发本课程。第二,课程设计体现了哪些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第三,开发小组占有的所开发课程的课程资源是否充足。
以上三个环节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几个步骤。然而,从全国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目标的确立、需求的评估等环节严重缺失,加上一些校领导急功近利的表现和教师认识不到位,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因师设课、因校设课和课程开发不够丰富,而导致学生缺少选择的机会的问题,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未做到很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缺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致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流于形式、急于求成、缺少个性的现象。
二、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在这里必须要明确一个观点:校本课程不属学科类课程。因为校本课程强调学科的实践性,并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对校本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该首先考查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学习”,是否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得到了独特的自主体验。
其次,要考察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否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是否满足全体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需要。是否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校本特点。
再次,因为大多数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在实施一轮甚至几轮之后才逐渐展开,所以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出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切实际和不规范之处,并及时予以修正。
最后,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由综合信息和直接经验有机组成。
总之,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大面积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形成评价的研究也会逐日深入,但不论怎样发展演变,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在遵循校本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逐步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范文3
一、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作一项任务
来应付必然扭曲了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
一些学校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挂在嘴边,但校本课程开发仍未实质性进入学校学年的课程计划。只是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有的虽有校本课程的名词出现,但欠缺详尽的实施说明。这直接导致校本课程合法地位的丧失,引起校本课程开发的课时、师资、设施、评价等一律放空,造成校本课程开发陷入困境。
校本课程以何为本?通过课程建设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这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因此校本课程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学校的教育哲学、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开设的条件。
二、过分强化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
主体与主导地位,必然导致校本课程成为空中楼阁
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人可以随意决定开设某种校本课程。
受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加之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课程资源寻找与挖掘能力、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缺乏,于是便出现了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学校组织教师自编教材的错误倾向。作为教师一手包办的教材,很多只能作为“材料”而存在,未进入教学过程,原因是学生选修的人数和兴趣不大,无法开课,而成为“悬空教材”。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而易见,学生的发展只有在他们真正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才能实现。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校本课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主动性被严重抑制,主体性严重缺失。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亲身实践的体会与感受,学生才能感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真正主人,主体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三、把学生想要的校本课程当作是学
生真正需要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自主选择的需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环节,并将它放到教育的适当的位置上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个侧重点。
但是,学生作为一个不成熟的个体,缺失生活的经验。虽然有自发的“我想要”,但并不能清楚的知道作为学生的真正需要。这样的一个认识过程是需要教师引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启发学生认识自身的需要教育是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参与学生对自身需要的建构。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成长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发展愿景,增强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需要的分析,我们除了要甄别合理与不合理、现实与不现实、积极与消极之外,还要认识到学生也有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之分,当下需要与未来需要之别。对于学生而言,现在并不需要,但一旦走向社会,这些知识又是必须的。学生显然只看到了现在的需要,结果选修人数少的可怜。其矛盾类似于教师和学生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的矛盾。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呆在沉闷的教室里学习在他当下看来是很枯燥的知识;另一方面,同样枯燥的知识在教师眼里,却是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用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必要知识。所以在帮助建构学生的需要的过程中应兼顾当下需要与未来需要,近期需要和长远需要。
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工作,具有提高人的需要层次的功能。提高人的需要层次,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教育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着力点。学校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理智的好奇心,使他们拥有关心人类命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胸怀,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缺乏必要的
管理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范文4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语文;利与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81-02
新课改要求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描述是:“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学挂图、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电影、报刊,广播、电视、报告会、网络,演讲会、研讨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资源。”
为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发高中语文的校本课程,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优势
深刻认识并理解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功能将对于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势。
1.有利于发挥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着眼点在于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育人功能是校本课程最根本的功能。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培育上,而且体现在对学校教师和校长等的塑造上。校本课程本质上是体现了主体性以及差异性、人本性、多元相融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现代课程观,同时因为课程本身就具有育人的功能,因而校本课程自然具有其特有的育人功能。这种“特有”表现为校本课程具有培养富有主体性和个性,具有塑造研究型教师的功能;全面发展且主动发展的学生的功能;具有造就专家型校长的功能。
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并力促其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建设和整个课程活动,强调校本课程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在整个课程活动中的创新和实践。学生和老师一样成了课程的主动的开发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了课程的主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特别强调充分地赋权给教师,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核心地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模式,要注意并把这些需要和模式同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目标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脱离育人的功能,不能背离教育的目的,要结合地域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特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高教师的参与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有帮助,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激发高中语文教师的士气,对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形象有事倍功半的作用。另外,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职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是“以校为本”,而它背后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天赋。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应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既要注重全面性、主动性、全体性,又要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性,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关注的热点,以选修课(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追求的目标,扩大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能力,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特长,陶冶情操意义重大。
3.有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从本质上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就是一种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致力于发展更切合社区、学校与学生需要的课程,致力于应答课程实践中的各种课程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地统合了学校水平的学科领域课程与垂直的各学年学习经验,提升了课程的统整性和衔接性,也打破了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分离的现象,减少了课程意图与课程实施的落差。学校课程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每个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他学校无法照搬,也不能照搬。因为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出发开发的校本课程,拉开了校际之间校本课程的差异。所以我们说,校本课程开发有创设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的功能。
其实,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助于创新特色高中语文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其彰显特色的功能更在于创设特色学校,每一所特色学校的形成都包含了其特有的艰辛的创造性的校本化的探索历程,而其核心的主体的特色大多是其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所特色学校,就等于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不可重复的教育财富。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存在的弊端
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它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保证教师有足够工作时间,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准备好各种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如何,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实现了理想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分强调对于学生、学校和社区的需要,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核心,偏离了学科领域的轨道。课程开发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兴趣,容易走向兴趣主义。课程规划组织的权力赋予学校和教师以后,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的扩大化,学校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平衡原则、共同原则,国家对校本课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加剧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不利于学生的流转,也会导致教育的差异化。校本课程强调学校之间较少可比性,要求注重内部评价,这样就容易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不严密,会极大伤害教师开发的积极性。由于受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学校无暇顾及校本开发的评价问题,即使顾及了也会导致不重视内部评价。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以及时间、信息等,消耗了过多的教育资源,未必能达到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也会给人一种劳师兴众未见实效之感,这样就失去了校本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的效能也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受益者——学生对学校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时是一无所知,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高中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是指向高中语文高考,校本课程开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孤军奋战的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由热到冷,导致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迟迟完不成等等。
探究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尴尬的原因,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高中语文教师、高中语文高考以及校内环境等三对关系没有处理好,校长、高中语文教师、评价制度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失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些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变成高中语文高考备战课程开发,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学校管理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
三、完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对策
要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这种现状,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质,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且在开发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前沿的工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所以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教师最具有发言权。而在学生层面,他们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在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形成之前,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收集整合相关资料,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以资开发备用。按照课程方案开发出来课程后,如何把开发好的语文课程按照开发的目标,来落实课程的具体内容,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课程研发成功后要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接受学生们的检验,以便日后完善。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给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效的帮助,使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走上正确的轨道,学校要建立新的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机制,这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成功开展的保障,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横向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旭东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臧已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曹茂才.论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4).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范文5
1.很多学校不够重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一些学校领导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把其他学校的模式照搬过来,没能做到基于对本校学生的个性需求与本地资源特色的评估,而制定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从而与开发校本课程的本质产生了严重的违背,开发校本课程成为了空谈,进而使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在内容上存在两个不良趋势:一是为了单纯地迎合学生的兴趣,部分教师一般不够重视语文学科的学术性;二是有些教师单纯地考虑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校的特色视而不见,使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术性过强。前一种校本课程学生普遍感兴趣,而供不应求;后一种校本课程因为学术性太强,枯燥乏味,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而往往无人问津。从而使开发校本课程成了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门面,在很多老师的理念中,与开发校本课程相比,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更重要。
2.广大语文教师没有形成较强的课程意识
对于知识技能的准备不充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主体是教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受传统角色的束缚,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于国家的课程计划,往往是被动地执行,忠实地执行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安于做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在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压力下,深入开发校本课程,很多语文教师基本不想、也不愿意,或者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承担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就一定会加重工作负担,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报酬。更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开发校本课程那是国家或者教育管理部门的事情,而与学校没有关系,即使与学校有关系,那也应该由极少数骨干、权威教师负责,普通教师不必参与。一直以来,教师教学的观念较强,课程的观念淡薄;对于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论较多,课程论较少,既很少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对于校本课程的有关培训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因此,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不强。
3.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保障。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各地、各校普遍不够重视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相关的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短缺,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语文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在时间、经费、资源准备等方面没有创造充分的条件,致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受到种种限制。
二、解决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的对策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那么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进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得到实现。基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学校要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学校领导要坚持全面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在学校的重点工作中,将校本课程开发置于重要的位置,坚持创新内部机制,紧紧围绕新课程,制定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计划或方案,突出课程开发研究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课程开发研究的潜力,全力创造条件支持课程开发,通过建立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使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不断增强。具体说,对于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认真负责,并取得优秀成果的老师,学校要及时在精神及物质上予以表彰和奖励,也可以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与职称评定相挂钩,从而把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需要逐步激发出来。同时,积极开展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教研活动,而且要指派专人负责,切实保障时间和地点,并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注意减轻他们过重的教学负担,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时间和精力上为他们提供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全面加强相关的资料建设,全力予以相关的经费支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促进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如与各层次专家对话、开展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坚持创新管理体制,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
2.重视强化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积极打造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应该利用学校发展的有利契机,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分析,努力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促进全体教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应该对于校本教研的形式予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校本培训和教研相互配合,使每一位负责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都可以立足于个人的条件,适合自身的兴趣,在某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转化为研究型的学习型的教师。同时,全面在学校内部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文化氛围,营造既民主又务实,既严谨又宽松的校本教研环境,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搭建的广阔的平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不同学术观点的教师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沟通和激励,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而真正构建起学习型组织。
3.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范文6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a major part of i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determine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ld let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ter provide service for business sectors and the local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7-01
0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期向内涵建设期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开始从单一的专业能力转变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也越来越贴近社会和高职人才特点的时代需求。
1校本课程的定义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使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2.1 以就业为目标高职教育是为地方区域和行业企业经济服务的,因此,它的课程要最直接的反映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紧跟企业行业发展,特别是在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今天,密切注意企业的用工需求和用工动向,把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标。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应做到取长补短,积极吸收传统教材重视学科学科系统性的优点,还要注重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将课程开发与技能鉴定、技能取证相联系,为今后学生更好更快的就业铺平道路,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2.2 以能力为本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以往重知识体系的学科性与连贯性向以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转变,构建以能力为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够用即可,重心要向课程的实践性倾斜,在教学环节中,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把课堂由传统的教室搬到实训室或者企业生产车间中,便于学生更好的将课堂理论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中,也应增加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3 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在讲台上死板的说教,而是更多的以“导师”的角色出现,对学生进行授业解惑。学生们则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增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
3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3.1 体现职业院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最大的特色在是“立足本校、扎根实际”,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学校在课程开发上也是各有侧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在课程开发上也有了相应的要求,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样可以很好形成各个学校鲜明个性、独树一帜,成效卓著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3.2 促进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企业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不断紧跟企业、行业发展,调整课程内容,设置紧贴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企业、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的根据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4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化、自主化、特色化是校本课程的最大特色。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立足于本校,扎根于实际,更符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模式。课程由本校教师,根据实际走访企业行业对用人的需求,以及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开发合适的课程,保证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够用,强调实践教学,以培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业可以更好的依据本校的实训设施条件,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使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有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课程往往更具有实用性,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会为学生们注入新鲜的知识血液,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5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①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②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③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④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