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病历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病历解决方案范文1
马靖翔的话其实道出了现在很多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面临的处境。对HIS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应用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都表现得非常慎重。
自2010年开始,原卫生部先后多个关于电子病历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大力推动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而电子病历系统不可避免地需要与HIS等信息系统进行交互。是不是在部署电子病历系统的时候必须对HIS进行更换?传统的HIS能否满足电子病历系统以及越来越庞大的各类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HIS是应该升级还是应该重建?在医院CIO的心中,这总是一个问号。
长期以来,在我国医院信息化的体系中,HIS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当电子病历和集成平台愈来愈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HIS的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HIS将何去何从?
HIS的功能被拆分
HIS可谓历史悠久,从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开发并在军队医院统一应用的“军字一号”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军字一号”及它的衍生版几经升级,至今仍被军队医院和一些地方医院应用。
从收费管理开始
“一开始,医院没有很多专业的信息系统,所以就出现了被称为HIS的信息系统,为了支持医院的整体运营,它既包含了医院的临床、药物、辅助科室等方面的管理,又对预约、挂号、费用归集、核算、物流等诸多功能都有所涉及。”东软集团医疗IT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陈告诉记者。“后来,随着医院在某些领域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很多功能模块发展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医院的信息系统变成了树型结构,HIS就成了连接分支系统的树干。”
“HIS最早是从收费管理开始的。为了精确药品收费,HIS中就加入了临床药品管理功能,为了精确耗材管理,又加入了临床医用耗材跟踪的功能……”张陈认为,早期的HIS通常是以收费管理为主线,通过收费管理不断拓展功能并延伸应用范围,一些功能经不断完善变成例如成本核算这样的分支系统,这种演进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发生。
“然而,最深刻的变化来自以医疗为核心的电子病历的推广。”张陈表示,过去医院信息系统的演进大多是分支系统的加强和完善,而电子病历的推广使医院信息系统的主干发生了变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位于北京中心城区的东西院区以及远在亦庄的南院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一些信息系统不能兼容。其信息中心主任潘登表示:“对于东西院区和南院区信息系统的融合,从信息中心的角度,我们准备先从两个院区的电子病历系统融合入手逐步开展。”
尽管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有多个院区,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多,各个信息系统的融合成为了很多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显然,潘登敏锐地意识到了应该以电子病历为抓手推进信息系统的整合。
开始面向临床诊疗
2010年9月,原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2011年,原卫生部又相继颁布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等规范,电子病历系统被业界越来越多地讨论。
“传统的HIS实际上是基于患者在医院业务流程的,系统与患者的诊疗并没有太大关系。”东华软件医疗卫生事业部副总经理温珩表示。张陈则更为直白告诉记者:“最早的HIS不是给医生用的,而是给收费员用的。配备系统终端的是收费员,医生仍然是手写处方。即使给医生接入系统,界面仍然是面向收费的,而不是面向诊疗的。”
然而,电子病历的推进实际上就是希望医院的信息系统不再简单停留在面向收费和经营的层面上,而是要让信息系统更大程度地为医疗和临床服务。总医院医学信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薛万国认为,电子病历的核心功能包括医疗信息和数据、结果管理、医嘱录入和管理、决策支持、电子通信与连接性、患者支持、管理过程、上报与公共卫生管理八个方面。此外,电子病历还将扩展接口功能和系统对接功能,这将充分发挥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将医院信息化应用分为了三个部分,一是临床服务,这些应用实际上面向整个的诊疗过程,包括门急诊挂号、门诊医护工作站、住院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书写与管理、临床路径、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等管理系统;二是医疗管理,包括门诊住院收费、医务管理、护理管理、病案管理等系统;三是运营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系统。“这个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把属于传统意义上HIS的功能拆开了。它把原来HIS中的挂号、医护工作站等放在了临床服务中,把收费放在了医疗管理中……”温珩说。
在从以HIS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架构转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架构迁移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电子病历系统与的HIS整合。张陈对记者坦言:“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最本质的转变是信息系统中医嘱职能的转变。目前厂商和医院对信息系统的设计肯定会更加重视医疗行为本身,但是能够做到真正面向医疗的信息系统并不多,东软是少有的实现这种转变的供应商之一。”
“正是因为国内的医院信息化经历了HIS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才会有现在基于电子病历的应用体系。东华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设计是比较先进的,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HIS概念。但是国内大部分医院要实现从以HIS为核心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转变,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整合肯定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温珩说。
集成平台:新“插线板”凸显
事实上,电子病历系统不应该也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存在,而是应该和传统的HIS、PACS、LIS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很多医院,HIS还是会被保留,但原来HIS是一个“插线板”,什么应用都往上插,而当HIS只是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或者子系统存在于医院的信息系统当中时,各个系统如何集成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个典型案例。其院长助理刘帆介绍,该院共有大型的应用系统40多个,子系统180多个。从2006年主要有HIS,包括PACS、LIS、药房管理在内的医技支持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三大主要的应用系统到2010年已经建设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CIS)、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决策支持、HRP(医院ERP)等诸多系统。最终的应用系统涵盖了基础架构、临床医疗业务、信息系统平台、区域医疗协作、运营管理五大领域。
实现应用交互
“方正国际的端到端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推出了信息交换集成平台产品。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案例中,我们参考了已通过HIMSS EMRAM 7级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Stanford Hospital and Clinics)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历时4个月对人民医院现有的应用系统和接口进行了梳理,共涉及18个厂商。”方正国际软件医疗卫生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浩如数家珍般地介绍,“通过我们的集成平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集成了既有业务系统33个,经过对383个接口的排查,保留了有效接口271个,废弃了无效接口112个。”
张浩介绍,方正国际的集成平台包括了集成引擎(IE)、患者主索引(EMPI)、临床数据仓库(CDR)和医疗公共服务等模块。集成平台的下层是IT基础架构,上层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临床应用系统、以HRP为核心的运营管理系统以及基于健康档案的远程协作平台。通过集成平台,可以实现各类应用数据的有效交换。“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业务系统,大规模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现了全院级的IaaS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应用系统的集成,同时实现了平台层面的云计算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集成平台的集成引擎中,方正国际已经编制了38个HL7 v3 CDA(临床文档结构)模板,建立了60个CDA的规范定义。“在集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将会使集成工作大大简化。HL7是国际上通用的集成接口标准,我们也同时承担HL7 China的一些CDA模板编制工作。”张浩说。
集成方法的选择
“集成平台已经成为当前趋势,有了集成平台,数据才能‘活’起来。”马靖翔对记者表示。
温珩认为,早期应用系统与HIS集成造成医院对HIS过于依赖。如果HIS出现问题,有可能导致整个信息系统出问题。“未来医院的信息系统一定是以集成平台或者接口引擎为技术基础的。”
如果集成平台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原有的部分应用系统无法与集成平台集成怎么办?集成平台是否需要对原有的核心系统推倒重建?
张陈介绍,对于有很多既有系统应用复杂的用户,应该首先对用户各子系统的建设情况、成熟度、医院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实际运行规模、系统的数据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找到最经济的方法。“如果原来的系统功能缺失,供应商也没有很好的支持,不如推倒重建。如果原有系统只是功能不够完善,供应商也有运营能力,则可以保留原有的系统,再进行扩建和集成。”
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评价用户的需求并选择真正适合用户的方案至关重要。集成平台是现在很多大型HIT厂商都在提供的解决方案,“但用户需要辨别厂商提供的是‘真集成’还是‘伪集成’。”温珩认为,真正的集成平台是从用户本身的集成需求出发,而不会以某个系统无法与平台集成为借口推销其自己的产品。
温珩介绍,东华软件为很多客户进行了集成平台的实施。“例如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有的HIS、电子病历系统等都是第三方厂商提供异构产品,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集成。随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引入了东华软件基于Ensemble的数据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实现了各个系统的集成并为新的集成需求做好了准备。”
“在集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医院之前的应用系统主要与HIS进行集成,那么我们可以先把HIS集成到平台上,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再将其他应用逐步转移到集成平台上。这样集成的方式周期会相对较长,但是风险能降至最低。”温珩说。
应用系统将一体化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原先一提到医院信息化首先想到HIS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今的医院信息化已经涵盖了太多的领域。“现在,究竟什么才是HIS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果从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字面的意思来看,它应该是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总称,而原来的以挂号、收费为主要功能的HIS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张浩认为。
薛万国告诉记者,无论是HIS还是电子病历,都是很大的概念,所以可能会出现同一个词汇指代不同含义的情况。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与HIS如何进行有机的整合,是各个医院都在面临的问题。
现在,最早以HIS起家的方正国际(注:以HIS起家的北京众邦慧智软件被方正国际软件收购,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现在的方正国际医疗卫生事业部)、东华软件都早已转向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而用户方也早不再以HIS的能力来衡量厂商的实力。“尽管在三甲医院的HIS中,东华软件的占有率很高。但是现在和我们新签约的客户,并不是因为我们的HIS产品,而是更看重东华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先进的设计、全B/S的架构以及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成功案例。”温珩说。
温珩认为,单纯的HIS厂商肯定是会消亡的。因为原来HIS中临床管理方面的内容肯定会和电子病历系统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而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肯定会和HRP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肯定要遵循原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的相关规范。
2012年2月,原卫生部还拟定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医疗卫生系统征求意见。据了解,这一规范目前还在修订阶段,未来有可能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有了技术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可能会得到更为有效推进,马靖翔则认为,这个规范将对电子病历系统互通起到作用。
电子病历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电子病历 证据 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O785+.5
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全面施行,电子病历已经大范围的替代了手写病历。电子病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看病效率,节省了病人的看病时间。2002年5月,卫生部已印发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在2003年要将此《规范》作为重点信息化标准,加大贯彻实施力度; 卫生部表示三级医院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重点加强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应用。有重点、有选择的先期建立10家信息化示范医院,跟踪世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二级医院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临床信息系统。街道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但是,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全面推进,而法律方面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尚未对电子病历的应用有明确规定,电子病历在应用中遇到不小的阻力尤其是其法律地位还需进一步明确。因此解决电子病历的相关法律问题迫在眉睫。而电子病历,一方面,医院需要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的质量与效率。以适应全球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电子病历必须符合我国各种法律规定,使得电子病历能够真正成为有价值的有效的医疗证据。以便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所以,面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如何承认电子病历的合法性成为医疗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电子病历具有的法律效力。尽快解决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医疗系统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若想电子病历真正实现与纸质病历一样的法律效率。必须落实电子病历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如果不能保证电子病历实现这三个方面特性,不仅不能给医院带来应有的效率和效益,还直接破坏医疗系统健康有序的运行。
电子病历的真实性:电子病历是指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的信息,它可在医疗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取代纸张病历,满足所有的诊疗、法律和管理需求。相较于手写病历的字迹潦草、速度慢,连贯性差。不易存储等缺点,电子病历则字迹明确,速度快,长久保存。目前我国医院主要由质控科来保证医院电子病历的质量与真实性。其主要做法是电子病历的填写必须在病人出院后固定时间完成。过了时间,电子病历则被系统收回。医生从其的电子病历系统里面看不到。而质控科电子病历系统此时负责这些收回的电子病历的管理。如果能切实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电子病历的相关操作。则对电子病历和真实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现实是当发生医患纠纷时,患者往往对医院提供的电子病历产生质疑。认为医院进行过了修改。因此,大部分的医院在应用电子病历的同时会手写一份门诊病历。因为完全抛弃手写病历,出现医患纠纷时,电子病历还是不被认可。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成立一个独立于医院之外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电子病历的合法性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第一:独立于医院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管理医院的所有电子签名与电子病历。保证电子病历的真实性,打消患者的顾虑与怀疑。第二:电子病历横跨于医院之外集中管理更利于医学研究,医学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集中管理的电子病历对疑难杂症进行集中分析。真正实现一举两得。目前我国主要有有TSA(可信时间戳服务中心)由国家授时中心负责建设并提供授时的保障,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信的时间签发服务。是用来证明电子数据产生时间和内容完整性的权威第三方服务机构。CA(数字证书认证服务中心)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审批的第三方数字证书颁发机构。如果这两个机构可以同时对电子病历进行保障,电子病历的法律问题就迎刃而解。
电子病历的合法性:电子病历目前已有多部法律对其进行法律规范,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二条:电子病历属于该法规定的数据电文,可以使用电子签名。对电子签名进行法律保护。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设计签名的人员有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负责人、患者及其法定人或近亲属或关系人等。对电子病历功能进行规范。而2010年2月22日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实施电子病历重在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医疗机构对电子病历的建立,使用,保存,和管理实施有效的措施,防止电子病历篡改伪造。 相应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医学界,法学界,计算机技术人员都在共同致力于推进电子病历的法制进程。相信不远的将来电子病历会真正实现合法化。
电子病历解决方案范文3
根据《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我国近3亿人口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达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不仅如此,我国在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支出占全部医疗支出的70%。如果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实施,慢性病对中国国民健康的危害将有效得到控制,而且每年还将节省千亿元级别的医疗费用。
此外,自2009年我国颁布 “新医改”指导意见,提出了“公共医疗卫生要以预防为主”的要求,仿佛也给健康管理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
“未病”先治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带着“猪鼻子”的人。——1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爆表,达到1000,而我国中东部地区也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医院里呼吸科就诊人数暴增,记者在淘宝搜索“PM2.5口罩”时发现,以前无人问津的劳保用品店客服已经无暇回复咨询,本来只卖两、三元的口罩一下子涨到20多元还一直卖断了货,几乎每一笔交易都会一次买5~10个。
“很难说这些口罩就一定有用,但至少求个心理安慰,而且多少能过滤掉一些尘土吧。”购买评论里,有不少买家表示,谁也不想因此得病,只能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
其实,这就是中医里所谓的“治未病”——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而用更现代的说法,就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东软集团副总裁卢朝霞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专访时谈到,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恶化,很多人都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比起得了病再去医治,现在的老百姓越来越希望打好预防保卫战。而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健康管理知识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疾病的预防与监测”。
以PM2.5为例,现在大多数人只是遇到雾霾天才急匆匆地买一只口罩戴起来,但如果利用数字化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系统将汇总气象部门的数据,当可能出现雾霾天气时,对有呼吸系统疾病史,或者容易对粉尘产生反应的过敏体质人群发出有针对性的提醒,让他们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同时健康管理系统还会监测用户的身体状况,一旦用户因此引发疾病,就可以根据用户以往的疾病史、过敏史等快速为用户选择合适的药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线上诊断、网上预约挂号等方式寻医问药。
“现代的数字化健康管理集合了监测、预防、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并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相结合,让普通老百姓可以在家中能及时、实时地体验健康管理服务,也可以通过交互性、多媒体化的服务加强对老年人的监管。”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TO单日强介绍说。
比如,移动终端24小时监测身体健康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随时接受私人医生的问诊,与健康管理机构合作的大型医院已经可以让百姓实现移动网络预约挂号,而已经推广多年的电子病历可以让医生通过移动终端资料,迅速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经过等。
抢滩市场
巨大的市场自然吸引各大IT厂商的投入。其中,电子病历作为健康档案的一种,涉及移动互联、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成为IT厂商、医院最为关注,研发最成熟的健康医疗管理解决方案。
电子病历是健康管理中重要的一环,IDC预测:2013年电子病历在大型医院将更加深入应用,同时在中小医院开始建设。而点子病历使用水平的提升,将推动医院系统集成和BI的发展。
“电子病历是对生病情况的记录数据,健康档案是长期对身体各项指标的总和记录,对于疾病的预防更是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IBM云计算注重应用的主要方面。”IBM云计算技术资深架构师李明喆表示,电子病历可以代替纸质病历,便于医生查看病患的健康管理指标与病历。
为了抢占市场,NEC基于已有的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又在2012年推出了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等技术,让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实现互动。
同时,NEC还与贵州等地的医院合作,试点部署了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我们面对慢性病人时,手持终端里能够看到他们的详细病历,确实提高了诊治的效率。”贵州遵义医院的一名医生向记者表示,“用移动终端可以查房,在移动终端上能清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入院后的所有化验、影像检查,而平常患者最常问的费用问题,通过移动终端能精确到每一笔细账的使用情况”。
“很多企业都看到了健康管理领域的巨大市场,东软也已经把健康云定位为我们的五大业务之一。”卢朝霞介绍说,东软计划打造面向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的生态系统,并推动“熙康计划”。据悉,熙康计划包括与三甲医院合资,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服务网络,为熙康会员提供体检、健康状况评估、与健康顾问交流、运动方案设计与指导等服务;熙康健康网能够连接熙康终端,动态收集个人健康与运动信息,干预会员的健康行动,传播健康信息的基础网络,会员可以通过电脑、腕表、益体机来获取熙康健康云平台的服务;而熙康健康云平台则负责支持熙康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会员健康的监控与管理中心,以及第三方认证的软件销售和下载管理。
除了东软,在国内还有很多IT企业杀进健康云、医疗云市场,如华胜天成、浪潮等。
当然,数字化的健康管理带来的便利与终端应用不止如此。除了传统的具有医疗背景的IT公司进入健康管理领域,互联网企业也在近两年加入拼杀。
Google已经与IBM在健康管理领域展开合作, IBM开发的软件将会与Google的“Google Health”网站服务相结合,提高健康管理的便利性。同时,继搜狐、新浪之后,2012年,腾讯也宣布进军健康管理领域,与“好大夫”合作,主攻在线问诊、预约加号等服务市场。
但是,据记者调查,如此大的市场潜力与产业布局,目前在我国真正应用到数字化健康管理的个人寥寥无几。“厂商首先会同社区、大企业、医疗机构合作,也就是B2B的合作模式,即使他们也标榜B2C,但是,真正通过B2C模式挣钱的并不多。”一位IT企业高管透露。
普及难题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增长超过10%的速度计算,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
“但真正数字化的健康管理目前还无法做强做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实力。”单日强说,数字化的健康管理不是提供一款产品或一个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云平台,打通数字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个环节中,数据收集与分析很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这两个环节,才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与精准的治疗建议。“但给服务提供商同时套上卫生保健资源和信息技术背景两个限制条件之后,剩下的企业屈指可数。”
对此,301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也表示,真正的电子病历是把医院和医疗相关的所有环节,比如病人的检查、化验、手术记录等所有信息电子化,并集成在一起。“电子病历是病人所有信息的集成,不是说哪个医院上了一个系统就是电子病历了。”
除此之外,更加让用户烦心的还是数字化健康管理的价格问题。
记者进入东软集团熙康网熙康腕表的淘宝官方店页面,熙康健行者腕表(套装版)售价2680元,这相当于商场里一块中高端手表的价格——而成交记录仅有一人。而另据了解,熙康腕表采用SIM卡数据传输并不支持Wi-Fi,如果用户上传或下载数据、音频等资料到熙康云平台,一个月会产生约100M的流量。按照北京移动的收费标准,如果不办理套餐业务,1M流量价格约为10元,100M就是1000元;而如果办理150M的套餐,每个月则需要20元。
“提供医疗设备的公司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但这些都需要网络通信、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有了这些技术的包装,自然而然会使消费者手中的健康管理终端成为高附加值产品。”NEC云终端事业部资深经理岩崎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另外,与美国不同,在我国健康管理费用并不被列入医保报销的范围,健康管理方面的全部支出都要由用户个人承担支付,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每月多出几百甚至几千元的支出。相比偶尔生病,还能够报销,健康管理的费用明显高出许多。
“我们现在的定位只能是高端客户、大型企业、社区及房地产公司。”卢朝霞无耐地说。虽然,东软集团表示,未来一定会把数字健康服务与产品扩展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但现阶段,让企业更好发展、存活才是关键。据记者走访,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数字化健康管理企业全部都定位高端用户,没有一家关注中低端市场。
除此之外,产业链不完善,无法对需要就医的病患进行持续的关注,也是数字健康管理无法大范围普及的主要原因。“国内优秀的医疗资源大部分掌握在大型国有医疗机构手里,而大部分中小型健康管理企业要想与国有企业合作并不容易。”卢朝霞说。
“健康管理服务可以说是大医院的鸡肋,他们代表国家临床医学发展水平,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疑难复杂危重疾病上,很难再分出精力从事健康管理业务。”自2000年就开始探索健康管理实践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院长姜杉表示。
而体验过数字化健康管理的用户也表示:“我感觉不太靠谱,一旦查出健康问题,很少有服务商进行后续的跟踪或者提供与医院的互动措施。这种服务做为日常身体监测还好,如果生了病还得靠医院。”。
其实,就算医疗数据可以上传,无论在多么安全的环境下,还是有很多人担心隐私泄露等问题,不愿意把个人数据上传到健康管理的云数据中心。另外,“在医疗制度上,如果消费者采用的是非标准医疗设备,那么通过这些设备采集到的医疗数据在很多国家也是不允许使用的,这也使很多医疗数据即使传到健康云平台上时也难以处理。”岩崎诚指出。
寻求突破口
“我们正在努力让产品价格更贴近普通百姓。东软正在研发可以通过Wi-Fi或其他方式传输数据的产品,降低使用成本。”单日强说。
为了完善产业链,对用户后期的医疗环节形成持续的服务,东软集团已与5000多家医院和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东软与沈阳的盛京医院达成合作,熙康的会员到盛京医院就医,医生就可以看到他的全部数据资料,如果需要后续医疗,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咨询专家,或者直接在东软的合作医院预约挂号、就诊,诊断数据也会进入熙康云平台,成为日后提供健康管理的分析数据。”
不仅东软,NEC、IBM、英特尔等也分别与国内养老、医疗机构合作,将技术结合实体,打造闭合的健康管理产业链。
而为了解决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的数据传输和使用问题,2010年8月,以英特尔为首的一大批医疗技术公司、医疗服务团体与医疗设备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其中包括联想、爱康国宾、东软、好医生、磐仪、研祥、用友医疗等在内的24家中国公司。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也认为中国将引领医疗信息行业的发展。”英特尔公司销售与市场营销部高管表示,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家用及基础医疗设备与信息化设备(如手机、个人电脑、各类网络终端、机顶盒等)在各种通讯方式(如蓝牙,USB,无线网络等)下的通讯协议标准;验证和推广相关通讯协议标准;建立个人健康管理的产业联盟;协调并联合中国康体佳健康联盟成员共同促进个人健康管理的发展;帮助联盟成员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等。
“但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 卢朝霞说,“我们仍无法像国外那样,由保险公司为健康管理买单,而这是健康管理无法普及的最大问题,所以希望政府的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给予健康管理充分的重视,促进健康管理机构与国有大医院的合作,共同打造完善的健康医疗产业链。”
同时,IDC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私营医院和外商投资医院将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在深圳及其周边城市,民营医院数量较多,而内地的民营或者外资医院大多是专科医院且数量较少。为了补充医疗服务的不足,卫生部政策鼓励非公医院的发展。非公医院的发展,将会带动医院信息系统、保险系统和客户服务信息系统等的发展。
而对于一直困扰健康管理产业的标准问题,此前就有人大代表提议,将健康管理纳入法律范畴,规范健康管理市场,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并实施项目带动、社区带动营造全民关注健康管理的氛围。
更有代表认为,目前卫生部职能主要为卫生和医疗服务管理,公民健康管理并未完全正式纳入卫生部职能范围,但医改重点就是推进健康管理,这有利于追踪传染性疾病和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亚健康问题,因此建议将健康管理纳入卫生部职能。
链接
IBM
战略:倡导智慧医疗理念,希望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立健康信息整合平台,使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可以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跨医疗机构可以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
具体措施:2011年,IBM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宣布临床科研整合平台CHAS,推动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
2010年,IBM中国研究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
2009年,IBM与谷歌签约,IBM为谷歌提供一款新的健康记录管理软件。
NEC
战略:推出养老、社区、医院相连接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应用云计算的老人远程监控服务系统、远程医疗服务、居家老人护理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类医疗机构间的医疗图像、电子病历、数据共享。
具体措施:2012年,NEC与汇晨养老机构合作,开发智能老年公寓管理系统,NEC向汇晨养老机构提供的智能养老信息管理系统,并采用了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
2010年,NEC与中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包括医院基础信息管理、临床信息、电子病历等在内的面向中国高端医院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东软
战略:在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推出“健康云”战略和“熙康”品牌产品熙康腕表和熙康益体机。
具体措施:2012年,先后与海南、唐山、沈阳、无锡等城市建立合作,构建城市数字化健康管理与服务解决方案。
电子病历解决方案范文4
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建立在电子病历基础之上,对电子病历档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对于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病历档案;信息化;思考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各个行业均开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经营,尤其是档案管理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的医院病历档案在管理上,均采用的是信息化的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病历档案管理方式,信息化病历档案管理表现更加的优越,从原本的人工病案管理到如今的计算机病案管理,医院的病案管理经历了极大的转变,利用计算机,使得病案得到了极大的共享,也提升了病案的利用率,更好的为医疗提供了服务,使得医疗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进行深入的探究。
1我院病历档案管理现状
我院的病历档案管理主要流程就是交接———登记———上架。就目前我院的的病历档案管理来说,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交接的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重视程度不足,也没有构建相应的交接管理制度,没有针对各个环节实施全面的检查,导致交接中出现失误,使得病案出现了遗漏的状况,从而使得病案无法确保完整性。而在对病案进行登记的时候,没有合理的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和优化,使得登记的内容容易出现重复和矛盾的现象,同时,由于相关登记人员的不负责任,在对病案进行登记的时候,存在马虎大意的情况,导致个别病案没有被登记在册,从而使得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相对较低。另外,在对医院病历档案进行上架处理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做好相关的检验工作,一些档案并不完整,这样的档案在上架后,无法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借鉴,从而就会降低病案的利用率。在病案上架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就会使得上架的病案与对应的信息出现偏差,从而无法高效的实现对病历档案的查找。
2人才是制约病案信息化的瓶颈
我国目前的医院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并不高,相应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很多的从业人员学历均很低,本科人员相对较少,人才的严重匮乏使得病案信息化建设受到了阻碍。而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对相应的人才进行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的水平可以相应的提高。在医院病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较好的医院可以大规模的吸收专业性和高学历的人才,将病案服务的档次进行提升。另外,要针对目前的病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使得其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其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掌握专业的技能,安排这些人员到上级的医院进行培训,并安排专门的计算机人员对其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使得其可以快速的掌握信息化技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障医院病案信息化的建设。
3电子病案标准化是基础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逐步向覆盖整个社会人群推进,现阶段全民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参保人员报销比例还不够高,通过保险能部分解决群众的经济负担,但目前我国居民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加上各个医院的管理体制差别很大,既有各级政府主办医院,也有民营医院等,每个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医院信息化的水平差别很大。开展电子病历档案的各个医院与相同或不同的信息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合作时,往往导致开发的电子病历档案系统兼容性差,直接影响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进程。在实施电子病历档案标准化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标准化必须坚持在国家最高卫生行政部门主导进行,电子病历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档案,电子病历档案除了遵循一般档案管理的要求外,它还要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作为中国最高行业主管部门的卫生部是管理和协调国家卫生领域的专门工作机构,从行政管理和法律角度上决定着必然由卫生部承担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化的制订和推广工作。二是电子病历档案要在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无论是何种档案,其运行模式都要符合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与配合是开展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
4电子病历档案安全性是电子病历成功的关键
要想使得医院能够顺利的运营,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病患的需求,就需要确保电子病历档案的安全性。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相关的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安全维护,并且相关的部门要合理的构建病历,针对病历的查阅和交接等相关的环节进行合理的掌控,针对用户的工作需求来为其提供相应的病历档案资料,并按照职权进行配级处理,并进行权限的设置。同时,针对电子病历档案也要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第一,就是要制定规范化的安全制度。在电子病历档案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安全是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只有保障电子病历档案的安全,才能够使得该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而要想使得电子病历档案具备安全性,就需要针对其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估,并依据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制度,根据该制度来进行电子病历档案的检阅,有效的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使得安全制度可以为信息化管理服务,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起到防止信息泄密情况的出现。第二,就是要做好医院病历档案的保密工作,采取一切的保密技术手段来对医院病案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医院信息系统看作一个特殊的行业系统,在反馈途径上应拓宽医院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全方位保证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参照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泄密方案,从技术手段上确保医院信息系统中包括患者资料、医疗器材、药品采购、财务数据在内的各种运营数据的保密性。如在网络中采用无U盘的工作站,严格限制缺乏安全保障的应用程序和端口,安装防毒、防黑软件,严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除此之外,还可以分设开机密码、系统密码、实用软件动态密码组成的多级密码体系,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提高电子病历档案的安全性。
5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医院病历档案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病案信息化的实现,也受到了人才的制约,为了能够使得医院病历档案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化,就需要不断的吸收相应的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并针对电子病历档案进行标准化建设,同时,确保电子病历档案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够使得电子病案信息化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海生,闫晓勤,邵剑峰,蒋虹,许建英.我院加强电子病历管理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03).
[2]王江,张鑫,韩雄,庞小青.电子病历编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01).
电子病历解决方案范文5
2010年11月15~16日,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卫生部首次披露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内容,也即“3521”工程。所谓“3521工程”也就是“三级平台、五项业务应用、二个基础数据库、一个专用网络”。这里所说的二个基础数据库就是指“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具体就电子病历数据库这一建设目标而言,在“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中提出了要在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全国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卫生部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希望解决电子病历数据库的数据标准问题;其次卫生部组织编写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以指导各地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在2010年12月底公布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以明确电子病历的相关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
我们注意到,为了保证电子病历的应用安全,卫生部也制订了《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暂行)》来推动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截止到2011年1月,卫生部已经公布了二批通过卫生部复审、测试的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名单。
2010年下半年,《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根据方案的安排,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一年的时间里将进行国家推动的电子病历应用试点工作。具体而言,卫生部在全国25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遴选了96家医院,选择了上海、厦门、无锡等3个试点城市,作为卫生部直接联系的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和试点城市。
在分析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时,我们可以看出电子病历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那么当前的热点是否能成为产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呢?下面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
为什么要大力推动电子病历应用
在2009年以前,电子病历只是在部分医院中应用,并且这一应用一般是由于医院临床业务及管理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其主要的目标是病历的电子化,规范化,并期望降低医生在病历书写上的时间投入。
在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我们从深层次来看,卫生部推动电子病历,是把它做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来定位的。卫生部门希望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推动医疗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发挥有限医疗资源效益,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善医院管理。
电子病历的应用也是实现卫生部推出的临床路径等举措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总结起来政府推动电子病历的目的,大约可以总结为三点:规范医院的临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让患者得到方便、快捷医疗服务;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管。
从以上的三点来看,下一步的发展中政府的投入和推动将是这个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关注政府的监管需求也是电子病历发展时不容回避的核心要素。
厂商的业务规模为什么普遍偏小
行业内的电子病历厂商,一般都经过了6~10年的发展,但我们看到的一个现状是总体上电子病历的厂商的收入规模偏小。据了解,当前主流的电子病历厂商的收入按软件合同额计大约是每年是在2000万~4000万之间;如果按软件及服务的现金收入就更小了,大约每年1500万~2500万,总体盈利能力不佳。为什么在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行业厂商收入规模仍然这么小呢?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产品成熟度较低,电子病历应用必须与HIS系统进行对接,这使得项目的实施周期过长。其次项目对于实施人员的水平依赖较大,使得业务规模的扩大受制于专业人员的规模。
从这两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如前文所言,可预期的短期内电子病历市场的增量可能会很大,但如果不解决好开发投入、人员规模等问题,现有电子病历厂商不一定能在这轮市场中迅速做大收入规模,反之市场份额下降的(绝对值有增加,但相对值下降)可能性很大。从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在HIT的市场出现喷发的阶段,现有的电子病历厂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小,一个发展的趋势是它们将和大型HIT提供商结成各种伙伴关系,具体的形式包括被并购、被参股、成为大厂商的OEM供应商等。
是否存在独立的“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在当前是一个流利的名词,但很多人都在怀疑,在HIT领域存在一个独立的称为“电子病历系统”吗?
为了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分析了当前主要的电子病历厂商提供的相关产品,发现从模块级来看,它们提供的是诸如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医技工作站、移动医生终端、移动护士终端等内容……这些内容其实传统的HIS厂商也在提供,只是专业的电子病历厂商在这些领域做得更为专业。所谓的“电子病历系统”的说法在本质上不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描述,较为合理的描述是否应该是“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电子病历”更加侧重的是一种业务和数据的标准概念,它将渗透在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将与电子病历相关的临床业务内容从整个临床中强行独立出来的努力,笔者认为是违反整个HIT发展的趋势的,这一点已经从电子病历厂商当前艰难的生存已经可以看出这种分离带来的问题。从区域医疗的发展来看,电子病历的元素也日益丰富,它对区域医疗中各类系统的渗透也将是可预见的。厂商在做类似的区域医疗电子病历发展规划时,我个人认为也不宜孤立得来看,一定要立足于整体来将相关的环节专业化。
电子病历的发展将走向哪里
在谈这个问题前,我们还是要回顾另一个问题,即我们做电子病历相关的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从医院本身而言,它的所有的工作不外乎是医疗运行和经济运行两个核心,而医疗运营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最终实现医疗满意度。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推动电子病历主要目的是 “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推进电子病历工作,搭建医疗服务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平台,进一步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相结合,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所以所谓“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的定位就应该立足于提升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这个基点上。用一句通俗的话讲,电子病历的发展就是从“医生电子病历”向“全院级电子病历”,再向“区域级电子病历”的三个阶段。所谓“全院级电子病历”就是说我们临床的系统向临床的各个环节渗透,而这种渗透的本质就是基于电子病历标准的临床数据在各个业务环节中流转并支撑相关业务。所谓“区域级电子病历”就是说我们临床的系统向区域医疗的各个环节渗透,而这种渗透的本质就是基于电子病历标准的临床数据在各个独立医疗机构的各个业务环节中流转并支撑相关业务。在表面上实现这种渗透的是各种各样的临床应用,市场出现了手术麻醉、ICU、移动护士站、RIS工作站、病历质量控制工作站,甚至出现输液系统等细分专业系统,但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出本质上这些应用都是在做一件事――即基于电子病历标准的数据在各个业务环节流通,这种流通的目标就是来提升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
电子病历解决方案范文6
一、电子病案与传统病案相比的优势
电子病案与传统病案相比的优势。传统病案的缺点:(1)普通信息和医疗信息填写不完整,字迹潦草,格式不规范;(2)检索难,翻阅慢,利用费时费力;(3)存放空间大。时间一久,纸质病案会因虫蛀、霉变等其他原因损坏,难以长期保存。(4)能源消耗大:纸张在管理上造成其原料的消耗和浪费,不利于环保。(5)不易进行分析对比。电子病案的优势:(1)易存储,方便管理。电子病案存储于光盘、硬盘或网络中,节省人、物资源,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时间存储久。(2)易检索,实现共享。病人在各医院的诊治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传输,病历的共享,打破了时空阻隔,避免了重复检查,有利于远程会诊,为病人得到及时诊治争取了时间。(3)传输快,增强效率。通过先进数据检索技术,在单机或HIS网络都能决速检索查询病案资料。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电子记录形式,彻底把病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收集、整理、编目等过程中解脱出来。(4)更安全,提高质量。增强了病案的安全性,杜绝了丢失,规范化的模板提供了规范化的病历书写,从而实现了病案的标准化。
二、电子病案的瓶颈
(一)电子病案的法律认定不明确
病案是法律性文书,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纸张病案是有形的,电子病案是由计算机处理生成的,是无形的。阅读时必须依赖特定的计算机设备加以解读,其存储信息有虚拟性、活动性及载体与信息相分离的特点。电子病案具有许多纸张病案不具备的优越性,但目前并未被国家的相关法律所认可。
(二)电子病案的真实性难以确认
在医疗纠纷过程中,医方所提出的证据就是病历,患方经常是因为病历的真实性产生疑义,电子病案有易复制、修改、删除等特点,它的原始记录性难以确认。修改病历,已经成为激化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病案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电子病案是患者就诊过程的完整记录,所有病人信息都存放在电脑系统中,涉及患者的隐私,其保密性要求高,是否有完善的系统安全措施,是否有可靠的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来保证系统无故障运行至关重要。
(四)计算机病毒、硬件故障
也是令病案管理人员极为头疼的问题,它容易引起电子病案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遭到严重破坏。
三、实现电子病案的最终解决方案
(一)以政策来确认合法性
解决电子病案的法律效力问题关键是解决电子病案中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它将如何认可,这需要国家建立相应的法律,从政策和法律上制订相关的电子病案发展规划和技术要求。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本法所称的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于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储存的信息。”电子病案是符合上述数据电文的特征。同时《电子签名法》也明确了电子病案的法律凭证价值,第七条明确指出:“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证据使用。”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电子病历发展从法律地位上(下转第86页)(上接第80页)迈出了历史的一步。它的实施,从法律上扫除了电子签名应用于电子病案的障碍。同时有关部门应加紧制定涵盖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统一全行业的电子病案归档、利用的技术规范,尽快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认证检查机制,切实体现电子病案的合法性。
(二)以技术来提供真实性
高科技能够使得电子病案系统可以设置严格的流程,防止随意更改病历,通过严格的双重密码权限控制,每个医师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病历归档后就不能修改。根据规范,我院的病案室配合专职人员,有专有的身份标识和识别手段,并设置有相当的权限,病案管理员对本人身份标识的使用负责。具体负责电子病历的收集、保存、调阅、复制工作,门诊电子病历中,接诊医生录人并确认视为归档。住院电子病历在患者出院后,上级医生审核后归档。患者的电子病历一旦建立,归档后就不能修改。实习医生、试用期医务人员记录的病历应当经过该医院合法执业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予以电子签名确认。我省从4月1日起开始施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医务人员修改时,电子病历将保存修改痕迹、时间和修改人信息。这样就有效地扼制了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就擅自涂改病历,能够保留最原始的数据真实性,从源头上保证了电子病案的安全
(三)以管理来保障安全性
医院病案室应当建立电子病案安全保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流程的签收、追踪、归档、借阅、复制、更改等制度及合理的使用机制,配备合格的保密专用设备,防止泄密、窃密。设定医务人员和有关医院管理人员调阅、复印、打印电子病案相应的访问权限,对电子病案使用人员、操作时间和内容,建立日志,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阅、复制电子病案,目前我院已全面开展的电子病案打印记录有出院记录、死亡记录、人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等。电子病案系统必须设置医务人员审查、修改,确保病案数据库安全病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检测、消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病毒,备有检测、消除的记录,同时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并按规定异地保存,防止病案信息遗失和遭到破坏。如果上网传送,只有经过病案部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用户使用权认可后,才能提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