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文1

关键词:普通学校;普通教师; 小学英语;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04-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已日益成为新课改的焦点。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正在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更贴近学生生活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追捧。那么,作为普通的一所小学,既没有专家指导的便利条件,又没有太多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呢?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一、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特点选择校本

课程开发的方向

“校本(school-based)”,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基于这种理念的指引,我们英语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采取了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校园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经认真分析后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三至六年级竟有高达60%的学生有每天上网的习惯,他们经常在QQ聊天,在空间里偷菜、停车,或者是进行各种网络游戏,以至于很多学生都戴上了眼镜,很多学生都在网络中度过了很多业余时间,很多学生都以网上活动作为课间交流的主要话题。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既然孩子们这样热衷于网络,我们能不能把网络和英语结合起来,从而以网络的优势,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同时将网络与生活的主题扩大到全校范围,组织每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发相应学科的校本课程,我们英语组理所当然地负责英语这项科学(以下皆以英语部分为主要谈论内容)。

二、积极筹备,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定位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意义。

因此,当决定要开设校本课程时,我们立即邀请教研部门的领导、部分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与英语组教师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一起进行讨论、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可操作性。经过仔细的思考、辩论和求证,我们的校本课程终于有了它存在的理由及价值――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及引导学生积极运用网络、合理安排业余生活为主要目的,在强化和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中,渗透正确看待电脑、合理运用网络的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丰富学生的学习、娱乐生活的目的。

我们为校本课程设定了具体目标: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时时能用英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在网络上寻找资源,让网络为生活学习服务,自觉抵制网络对身心的不良影响;使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业余生活,发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

三、取材生活,科学合理设计教材内容

课程目标是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来逐步实现的。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不尽相同。如何能使校本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能使校本课程更吸引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在校本课程中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如何能在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是不得不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我们作为普通学校和普通教师有所畏惧的地方。

经过多次会议的研究,我们开发组根据总体目标把英语教材的名称定为English & Life。并将教材分为:Family English, School English, Internet English and Colouful Life四个板块。Family English 和 School English 的教学对象定位为三、四年级,Internet English and Colouful Life的教学对象定位为五、六年级。在考虑参与编写人员的能力、兴趣的前提下,把各版块内容编写、版面设计等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制定了定期汇报交流的制度。

但考虑到由大目标到教材内容的取舍,可能会限制编写者的思维。于是开发小组决定把自下放到每位参与教材编写的老师手中,设计独具个人魅力的教材内容。为了设计更适合学生英语水平和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保障开发的课程的广度、深度、进度,特制定了以下几点要求:备课时,仔细分析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课堂教学时,认真观察学生的兴趣点;课后反思时,反复品味每个学生的表现;与学生交流时,用心聆听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经过点滴的记录,逐步积累,一年后,每位教师手中都掌握了大量等一手资料。当准备足够充分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提高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把搜集到的素材合理地组织搭配,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材料。最后,由课程小组共同讨论,对教师们所设计的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从而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

如开发高年级课程的小组,在进行六年级My Pen Pal单元的教学时发现,虽然学生对Pen Pal很感兴趣,但是以e-mail的形式交流,对学生来说,稍显OUT了。 因为现在的孩子主要都是通过QQ或微信来进行交流的。QQ代表着时尚、简单、快捷、有趣,孩子们打打字、发发表情,按几个键就轻松搞定,能及时表达自己,及时了解别人,还能享受群聊的乐趣……这些都是e-mail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也因为QQ的强大功能,为孩子们提供了QQ农场、QQ牧场、QQ餐厅、抢车位、魔法卡片等各种游戏,不时地诱惑着他们,让他们每每留恋其中,迷路不知归途。因此,如何能让学生对谈论Pen Pal 更感兴趣,同时又能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QQ,便跃入了我们的视线。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随即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并着手编辑新的teaching material。经过几次的编写、修订之后,我们选择了这个设计(见图1),将其选入English & Life中。

四、对课程的评价,本质上取决于实施过程中学生

的获益情况

校本教材编好之后,学生会不会喜欢,教学效果怎么样?是否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校本课程的初始目的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这些都有待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验。

经过教研室的领导、家长和部分学生的审议、讨论和改动后,校本课程进入到了实施阶段。仍以My QQ Friend 为例,当学生熟悉的QQ程序在课堂上出现时,他们脸上的那种意外与兴奋是显而易见的,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平时,他们爱表达爱交流,尤其是课后作业微博的布置,更是将孩子们的热情引至!在网上浏览着孩子们的微博和跟帖时,我们会不时地因他们夸张的表情露出会心的微笑,时而暗赞他们的眼界的开阔,时而为他们的小小瑕疵写上点点建议,时而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聊上几句……这种感觉在常规的作业批改中是体会不到的。

经过一段时间校本课程的开设,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的氛围越来越浓,英语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们的上网观――在网络中,我们不仅能交友和玩游戏,更能多角度地了解世界,还能通过网络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现在网络依然是学生们的最爱,而且网络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欢乐,更多的是成就感。

当然,校本课程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教师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们已经充分地感觉到校本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一些可喜变化,这是我们所欣慰的和期待的。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机制会更加成熟,它的价值将会更受关注,它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而最终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文2

论文摘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角,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教育部门及学校、教师自身的观念及能力、社区资源、家长和学生都会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种种影响。因此,如何消除各种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一大热点。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实际上,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是研究者和课程的最后裁决者。这是因为教师每天都在与学生进行着最频繁、最直接的互动,最熟悉教育现场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1.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态度的影响。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这与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关,也涉及到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态度。如果当地教育部门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不是简单地应付国家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那么,这些教育部门必然会提供给学校政策及资金等支持,以此来推动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单位、文化的传递场所,还是课程的发展机构、文化的生产场所,而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态度则是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因素,因为“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评价者’、‘指导者’、‘管理者’。”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大家分担职责和积极追求成功的文化氛围,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让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教师自身观念和能力的影响。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教师自身已有的教育观念及教师的能力是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但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观念,认为成绩才是学生能力的最终表现,学生智力的发展远比能力的发展重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却不愿过多涉及。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有相关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以及课程评鉴能力。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并热衷于开发课程,但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所学习的都是无课程的教育学,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技能,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趣。

3.社区课程资源的影响。“利用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社区是一个潜藏丰富智力资源的地方,包含了最接近学校师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需要的校外资源,社区教育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但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建设能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会想到与社区一些大中专院校的课程专家合作,但课程专家及社区人士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程度会影响到教师的开发热情。

4.家长态度的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过程中,家长并不像教师那样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许多家长并不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他们仍然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才是衡量其能力的标准,认为校本课程与学生的高考成绩关系不大,有的家长对学校“儿童兴趣为先”的教育方式感到无法接受,在认识上他们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态度上却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对教师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积极配合的进程。

5.学生配合程度的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就在于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其中,又以学生潜能的多样化发展为终极追求。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对教师来说,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很困难的,因此,如果学生认为教师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照顾到自己的兴趣,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而学生的配合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二、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建议

1.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我国的校本课程是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因此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推广。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人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因此,建议教育部门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支持小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划拨校本课程开发专项经费,以支持鼓励对校本课程开发做出贡献的教师,提高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应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现实的有利条件,建立体现学校教育哲学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大家都能够分担责任和积极追求成功的文化氛围;减少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的课时量,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职称评定及教师评价等政策方面,向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适当倾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不能只是简单地看结果,还应重视开发过程中的评价,以多方面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教师需提高自身的观念和能力。课程开发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亦即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任何课程改革都需要教师发展新的技能、能力、热忱、动机、信念与远见,只靠命令是不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兴趣是什么,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程序是什么,课程应该怎样编写与实施,怎样进行评价与改进。这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变教育观念,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发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和兴趣的校本课程,教师之间可以结成研究团队,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重视教育部门及学科专家举行的培训活动,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

3.合理利用当地的社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对学校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需求选择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式进行图书资料的搜集,切实加强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等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是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它需要教育部门各方面的合作以及社区力量的配合。教师应加强与周边大中专院校课程专家的联系,不断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能够顺利地实施。

4.取得家长的支持。任何课程改革的推行都不能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家长是学校可以动用的丰富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同样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要想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就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来了解家长对校本课程的态度,使之懂得国家的教育政策,并能够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来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让家长理解校本课程开发是旨在尊重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课程开发,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认同感,从而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条件。

5.让学生主动参与,配合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学生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开发的重要依据,关注、研究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正当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归宿。因此,学生应该享有一定的课程参与权,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校本课程各方面的理解和意见。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使学生通过自已感兴趣的校本课程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配合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1.64.

[2]Stenhouse,L.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London: Heinemann,1975:208.

[3]黄显华,朱嘉颖等.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7.

[4]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88.

[5]叶澜.“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丛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4-76.

[6]张学华.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J].课程教材改革,2004,(1):21-23.

[7]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30-34.

[8]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68.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03-03

19世纪60年代末,美英等发达国家推动了校本课程开潮。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广泛关注校本课程开发,有关教育法规也做出了一些规定。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但是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一直进展缓慢,直至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仍处于初步阶段。

一、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先导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最初对校本课程开发作出了界定: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工作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王斌华认为: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认为: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王嘉烨指出: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从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就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促进学校课程开发组织的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组织成员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为目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经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本校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学都十分注重校本课程开发,拥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例如牛津大学的“复合课程”;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麻省理工大学的“跨学科选修课程计划”;筑波大学的“学科综合课程实施方案”等,这些都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这些著名大学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就是通过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形成大学自身的学科特色。我国许多高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主要有:

第一,一部分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如兰州大学地处西北,充分利用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优势,于2005年在体育课程中开设了“锅庄舞蹈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湖南吉首大学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具有湘西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称赞“吉首大学是湘西人的骄傲”;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重点建设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如民族医学与方剂学、民族医学与内科、儿科、妇科等,为右江革命老区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作为”的基层医疗卫生专门人才……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凝炼自己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奠定了基础。第二,总体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收效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多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数量极少,且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以及民办高等学校。第三,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不高。多是依靠单个教师的力量,缺乏集体的合作与科学调整,质量低下,难以保证需求。

二、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理论体系构建,不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较好的理论指导

目前,课程专家的数量非常有限。随着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大范围启动,课程专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一个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也就致使理论体系的构建还需较长一段时期,这无疑会给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带来阻碍。

(二)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缺乏系统性,且各阶段都存在不足之处

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跟开发过程缺乏系统性有着直接关系。目前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前期缺少计划性,缺乏对本校学生需求的评估,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开发过程中,主要针对教材开发,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开发;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评价应是多方位多主题的,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课业成绩的评价。

(三)高等学校缺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都缺少应有的课程开发知识以及相关的培训,而高等学校和教师应有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正是高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

三、相关建议及对策研究

在高校扩招之后,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大量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这不仅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高等学校应该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高校本课程开的质量,以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加强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设

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意义,没有完善的理论指导,实践就无法很好的进行。国家需加强对课程专家的重视与培养,鼓励课程专家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但不能急功近利,理论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况且就我国目前而言,有关高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明显的建树。

(二)高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应逐步完善课程开发体系

第一,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重视课程专家及社会同行人员的参与。高等学校课程的专业性强,教师的学科知识丰富而课程建设知识薄弱的现状,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单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各方人员的合作,课程开发小组的成员至少应该包括该学科专家,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以及课程专家和社会同行人员等等。

第二,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师资状况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依靠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以及成败。为此,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除了校外培训外,应有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要着重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和愿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其次,在管理层面,要建立合理的激励体制,激发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可以启动经济杠杆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促使教师在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唱好重头戏。

第三,对学生的需要和学校校本课程资源、条件进行评估。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学生的需求就成为开发过程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心理发展的需求及将来的就业需求等。同时,高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基于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条件,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不对学校自身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时间和条件等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的话,校本课程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王舒.草原文化与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教育,2011,(1).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文4

物资源;学生需要;生产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A)―0055―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这一规定给了校本课程合法的地位与发展的空间,也把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各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发校本课程,那么,农村中学应该怎样开发出优秀的生物校本课程呢?笔者认为应紧紧围绕“农村生物资源”、“农村学生需要”、“农村农业生产活动”三个方面,开发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

一、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而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广大的农村和农村中学则是这些生物资源的拥有者。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薄弱之处不少,但在拥有生物资源方面却得天独厚,为农村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农村中学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立足于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农村生物资源,使生物资源课程化,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我县林区有一种两栖动物――山溪鲵,它在环境监测、学术研究、医学药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当地山溪鲵的数量减小,濒临灭绝,备受人们的关注。我校利用承担西北师范大学环保项目的良机,开展了“西和县山溪鲵生态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组师生深入林区,对当地山溪鲵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生态分布进行了科学的调查。该活动的调查结果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和保护山溪鲵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家乡生物的多样性及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现已编入我校的生物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关注农村学生的需要

课程资源优越,并不意味着开发的校本课程优秀。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成功的校本课程首先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农村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大自然,他们长期零距离的与大自然接触,对当地生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他们发现的问题多,存在的疑惑多,渴望通过学习解疑释惑,这就是农村学生普遍的兴趣和需要。农村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应着力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开发思路,经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生成校本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开发满足农村学生需要和兴趣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此开发的生物校本课程,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由“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会学”。

三、注重农业生产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一、实现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因素

1.以语文课程角度开发校本课程的选择空间

(1)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要求我国使用教材统一化,但是同时要满足学生的素质发展,在此基础上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那么高中语文课程在多种要求下需要做出的改革要满足以下两方面:

第一,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基本功。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结合语文课程的发展与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在此基础上落实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自主选择权力。

(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空间基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材提出的要求是在制定教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空间,使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使语文内容具有创新性,将课堂上与课后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一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校本课程注重的也是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从而开发出适合学生特征的课程,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使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教育价值。

2.以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需求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趋向多元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知识与涉及面要求是非常广的,所以就需要校本课程中具备多元化的领域知识。所以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应满足以下两方面需求:

第一,校本课程中语文文章的选择要注重现代性与艺术性,但是也不能忽视文章本身的哲学性与文化性,选择文章的角度要基于学生素质发展与文化素养视角。

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区别于陈旧的教学内容,所以在知识量的设置上要做到少而精,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满足各个阶段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要求。

(2)学生对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趋向多元化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来说已经趋于成熟,所以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多元化的,并且主动学习与参与意识还是非常高的,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协同合作、小组探讨以及完成课后实践活动或参加各种比赛,这个阶段的学生愿意主动接受语文知识,可以是讲座、论坛以及参观等形式,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利用校本课程中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课程教学,以满足学生对校本课程内容多元化的需求,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以语文教师落实与开发角度衡量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

(1)语文教师落实校本课程的主要方式是以学生需求为主

教师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拓展校本课程内容,其中包括对相关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补充以及活动的方式的增加,或者是将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分离,也能够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最终开发出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课程内容以及跨学科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在校本课程中采用新编制内容,也就是开发出语文教学的新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深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的文学视野得到拓展。

(2)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为主

高中语文教师在落实课程教学的时候主要以适宜的课程开发内容为主,这也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那么教师在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对文学领域的偏好,掌握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程度。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建立在高中语文课程健康发展与课程进度要求基础上。

第三,充分应用学校能够提供的语文开发资源,利用学校语文教学优势。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

1.探索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点用以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资源意识在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将所有语文课程资源视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可利用资源,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本地、本校以及即时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将这些教学要素适时的编写到校本课程教材中,使语文教学能够与现代化信息社会中的生活轨迹有效衔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且学以致用。

同时,校本课程中要注重语文实践课程的编写,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展示出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协作以及探索能力,使学生在社会与自然环境中领略语文知识并将其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2.高效利用学校传统优势资源用以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国民精神得到传承

区域性文化特性对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说是资源的完善与特色教育的实现,所以地区间的民间文化、传统特色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编写地域性特色教育课程教材,使语文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效衔接,使国民精神得到沿袭。每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历史名胜、山川园林、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民间艺术、以及民风民俗都是独特的校本课程开发资源,所以学校与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可以尝试添加一些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传统的文化意境,更好的融入社会发展,了解国民人文情怀,使学生的精神底蕴得到完整的构建。

3.科学开发多样化语文校本课程用以满足学习个体的不同需要

(1)主题类型校本课程开发

这种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以横向拓展为主,进而对多元化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使校本课程的结构、整体得到优化,使其能够延续可持续发展的研发方向,以此能够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系列课程,主题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也有针对特殊知识面进行纵向拓展的开发形式,这种对某一知识领域进行深化与信息整合的开发方式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别学生对此知识领域的学习与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开发

这种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是将语文教材作为圆点,进而向圆点周围展开辐射形式的研发,以此编写成系列教材。学科拓展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建立在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规律基础上,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为重心,有效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与编制,这种系列教材能够稳固学习基础,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要求,是教学进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验)》[M].人民教育出版,2003.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2003.

[3]杨平等主编.《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M].北京大学出版,2002.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范文6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性;情境启发;协作学习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一)校本课程开发应突出校本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条件进行开发,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校本性。

1.素材方面:被选取的素材尽量是学生在学校中或者在当地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突出校本性。如与自己学校有关的一些文字和图片素材等。

2.知识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到的事情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使其实用性较强。如电子板报、,明信片的制作等。

(二)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如果课程的风格、内容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连课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谈不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写给10岁左右的孩子看的,因此必须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在课程的语言文字中带有一些趣味性及通俗易懂的话语,会让孩子产生兴趣。如课程标题为:“字体魔术师”、“家居设计师”、“明信片DIY”等等拟人化的语言会大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校本课程开发应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情境启发”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天地,提供学习环境,增强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协作学习”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伙伴、角色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按照课程或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1.用理论指导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指导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与实施,争取让校本课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2.围绕校本课程开发广纳谏言

邀请各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成绩优秀的教学精英和充满激情的青年教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讨、研究;还应找来不同省市、不同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对比、学习;同时,还应经常在教学中向学生征求校本课程使用意见。然后根据这些建议,对校本课程进行修改。例如:对一些图片、文字等素材要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跟本校有关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校本课程更具有校本性。

3.用实践检验校本课程

鼓励教师根据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感悟,举行观摩课、示范课,鼓励大家对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积极参与,经过无数次的教学实践,大家对校本课程开发就有有更深的理解。

4.要认真细致的进行修改再修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下,对广大教师同行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分析,校本课程初步编成后,要对校本课程进行斟字酌句,精修细改,确认无误后再印刷成册。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学生和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体系都有重要意义。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探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相关问题,完善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核心成员是由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可以将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调动起来,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其他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弥补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不足。通过梳理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体系中的“盲点”,将其融入开发的校本课程中,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4.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中的素材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用到的,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琪.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那明明.小学教师有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王岐富,曾小玲.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