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1
就业
十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
【观点】
观点一:“更高质量的就业”,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
观点二:如果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少数人就业状况再好,对整个社会而言,就业质量自然不能说是好的。
观点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根本的还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
一问 更高质量=找份好工作?
记者:就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十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表述备受社会关注。人们想知道,“更高质量的就业”意味着什么?
信长星:十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对就业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也是总体要求,报告关于就业工作的相关论述和具体要求都是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展开的。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那么,“更高质量的就业”究竟是什么样?如何理解其内涵?
信长星:可以这样理解,十报告中提出的“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从宏观层面讲的,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就业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还要注重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增强就业的稳定性。
记者:提起“更高质量的就业”,有人认为就是找一份“好工作”。对此,您怎么看?
信长星:党的十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在“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这样一个就业总方针下,针对整个就业工作的总要求。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要去“推动实现”。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发展,靠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十报告同时还强调,“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常言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政府要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引导树立合理的择业观,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让劳动者人尽其才。
二问 质量和数量,哪个该先抓?
记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我们还面临哪些难题和挑战?
信长星: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在扩大就业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在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方面还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们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
从国内看,经济增速趋缓,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均有待加强;劳动者利益诉求发生新的变化,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劳动者就业能力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就业公共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为此,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
记者: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就业数量的增长,每年会确定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如今,在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很大的前提下谋求“更高质量的就业”,该如何处理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
信长星: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偏废,应当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并重,让“量”与“质”协同发展。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过去、现在和将来,解决好就业问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叠加、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交织的基本状况难以改变,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前提,还是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就业规模。
国际上评价就业质量时,一般也是先要看就业机会的获得。如果失业率较高,大量劳动者得不到就业机会,就谈不上提升就业质量。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那么即使少数人就业状况再好,对整个社会而言,就业质量自然不能说是好的。
我们要推进就业“量”与“质”的共同发展,互促共进,良性互动。
三问 就业上台阶,有啥好办法?
记者:在未来一段时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推动?
信长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根本的还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不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就业保障水平。
从就业工作的角度讲,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千方百计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其次,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统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有效防止和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做好工作,切实营造更加有利于就业创业的宽松环境。
第三,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面向所有劳动者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帮助劳动者实现更稳定的就业。同时,加快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2
关键词:低养护成本;高质量;园林养护;重要性;管理措施
1引言
园林建设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不仅能够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审美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以及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因此,在进行园林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充分发挥出园林养护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重要性
进行园林绿化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园林高质量的养护管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更多的追求用低成本投入获得更高的质量的生活水平,这不仅符合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理念,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进行园林绿化养护的过程中,也要在这种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高质量的园林养护工作,通过制定完善的园林养护管理方案,从园林种植、施肥、灌溉排水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手,有效的寻找降低园林养护成本的方法,从而确保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这也是现阶段园林养护的主流发展趋势。
3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的具体措施
3.1植株种植方面
植株种植作为园林重要的建设内容,在进行植株种植的过程中,需要以园林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重点考虑园林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植株进行种植,预防由于植株选择不当出现的水土不服的现象,从而增加园林养护额外的开支。除此之外,在进行植株的采购过程中,必须要对植株的市场价格重点考核,挑选低成本以及质量高的植株,并且植株的成活率也要得到一定的保障。在进行植株种植的过程中,对工期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株运输以及人工成本。
3.2排水以及灌溉方式
在进行园林排水以及灌溉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园林的实际需求以及植株自身的特点进行排水以及灌溉。根据园林的规模,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灌溉主要分为人工灌溉以及机械灌溉两种。机械灌溉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工费用支出,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园林灌溉的效率。在进行灌溉时,必须要根据植被的具体情况决定灌溉量,使其不仅要满足植株对水量的需求,而且也会避免由于注水量过多造成植株死亡现象的出现,增加植株的养护成本。
3.3植株施肥方面
首先,园林养护的相关工作人员要选择质量较好并且价钱相对比较合理的植株肥料,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植株能够充分的吸收肥料的营养,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肥料过剩或者是养分不足发生植株死亡的枯萎的现象。其次,在进行植被施肥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季节的条件以及植株对于肥料的需求情况进行科学的施肥,举例来说,在早春时期,在进行植被施肥时,应该施加氮肥,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被分叶;在春季末期,应该施加复合性肥料,其可以增加植被根与茎生长速度;然而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则不适合施肥,相关的园林绿化人员必须要减少植株的施肥次数,并且也要充分利用雨季的特等减少植株的灌溉次数,同时,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也要确保肥料中的养分能够充分的被植株所吸收。
3.4园林植被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植被病虫害的防治作为园林养护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植株的具体特点以及发生病虫害的具体特征,选择合适的农药。在进行农药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不仅要保证园林植株的病虫害能够被彻底根治,而且也要节约购买成本,在农药选择上,必须要遵循“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及综合治理三项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园林养护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加强植株养护工作,增强园林植株的整体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农药以及人工费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成本,有利于植被生长,降低一些化学物质对园林土壤、水源以及空气的污染,从而增强园林植被养护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发展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
4开展多途径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措施
开展多途径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园林相关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园林养护人员管理技术水平,从而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园林养护队伍;第二,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调强园林建设对于改善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开展举办园林养护知识竞赛以及园林养护知识讲座等形式,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园林保护意识,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人为原因破坏,增加园林养护支出的现象,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园林养护工作中,促进园林养护管理质量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建设也日趋完善,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不仅是时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融入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郑维,宋志钢.基于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3(6).
[2]王瑜,高龙.试析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3
【关键词】走进文本 细研教材 提高质量 特色研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4-02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探究具有学校特色的“走进文本,细研教材,提高质量”为主题的校本研修,以此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走进文本,重视一个“学”。
走进文本,就是要走进新《课程标准》,走进教材,走进各类教育教学读物。组织全校教师研究新出台的《课程标准》,加大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力度。分学科总目标、分目标探讨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以“目标篇”、“内容篇”、“案例篇”、“反思篇”为几个训练点,建立序列档案。在确立小学、初中九年远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目标训练序列,将小学终极目标分学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单元。鼓励教师立足文本,拓展文本,创新文本。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做—思—提”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努力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二、细研教材,立足一个“实”。
如何细研?我们以老师们所教学科为研究内容,语文分年级、数学分学段、英语分学段、综合组分学科构建“集备组”,确定每周两节课的集备时间,有主题、有课例、有展示、有反馈、有完善。完善已有的集备记录,要求做到:“讲”——讲到教材精辟处,讲到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处;“析”——析到教材的疑难处,析到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处;“评”——评到教材的闪光处,评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发展处;“挖”——挖到教材情感的蕴涵处,挖到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结合处。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让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辅相成,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教案、导案、学案三位一体。我们特别注重老师们的教学反思,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的课后反思,能使我们经常梳理思想,调整教学心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提高质量,追求一个“质”。
首先,提高质量要明确标准。
全体教师集中研修和谐课堂的评价标准,积极开展以“横向互助、纵向引领、多元互动”为方针的多层次的教学研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横向互助”就是教师同伴间的横向互助。比如:同学科老师之间的相互备课、听课、评课、研讨,创设和谐的研修氛围。
“纵向引领”就是学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以及领导、专家的引领。我们开展了“集备范例课”展示活动、“党员示范岗”课例展示活动,“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等等,以骨干教师示范或行政引领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多元互动”主要体现在教研组层面的组级教学研讨,学校集中组织的校级教学研讨以及对外开放的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形成网状的研修态势。
这样,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和谐课堂标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推进校本研修,让老师们在明确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提高质量要狠抓教师基本功。
学校按教师学科的不同进行校际基本功展示活动,根据各学科教师要达到的技能技巧要求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技能技巧达标标准进行考核。如:语文学科的阅读、写作水平检测;英语学科的听力、阅读能力检测;数学学科的分段说课、习题设计能力检测;科学学科的实验能力检测;美术、音乐、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检测……考核要做到分段、分科,形式多样,结果公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教师说课、听课、评课、分析试卷的能力;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于实际教学能力;了解学生个性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后,提高质量要做到减负提质。
最后,提高质量要做到提质不增负。
全面落实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从实际出发减负提质。
作业设计力求做到“六要”:课标要体现,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强化,弱点要加强,内容要分层,时间要合理。教导处每天检查学生的作业本,并且要求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要先做一遍,总作业量控制在每天1小时之内。
规范试卷的编写格式、审批以及反馈要求,杜绝拿来即用、粘贴、重复练习等题海战术,建立教师“精品习题档案袋”,学期末进行高效习题展评活动,积累优质习题,提高习题练习的有效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切实有效的工作。
抓好教与学质量的实在有用的分析,对学生的辅导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建立领导、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帮扶制度,做到“四优先,四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四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测试跟踪,家庭跟踪。力求使这部分学生有教师的热情辅导,有领导的随时督导,有家长的耐心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代化管理;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应充分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预期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施工管理各项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施工内容,从细节出发开展高质量的施工、造价及后期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现代化发展符合时展潮流,有利于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全面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1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概述
我国建筑行业当前已经摆脱了传统模式下的基础性建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正在逐步走向绿色低碳的高端建设方向。在此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也必将朝着现代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响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要求。基于以上背景,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全方位改进以往建筑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解决部分常年固化的难题,尽快实现预期的建筑目标。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已经逐步成为建筑行业内的标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保障更多建筑企业主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同时,考虑到未来建筑项目的日趋复杂性,建筑项目的总体难度已经难以预测,体现出建筑项目管理中现代化及精细化的特点和作用,展示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中,考虑到不同部门中的不同职位情况,应从整体上的工程规划管理出发,落实员工岗位的准确定位,开展高质量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全方位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2.1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发展的必要
在新时代的建筑项目管理发展的实践中,随着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设备应用日趋先进。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符合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理念,一定要满足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积极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朝着精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建筑行业工程规模较大,涉及多个不同工种,相应的施工内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施工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只有从实际出发,全面落实好现场施工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通过科学划分所涉及到的建筑工作任务及职责情况,全面开展高质量的精细化、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工作,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有利于实现预期的建筑项目目标[2,3]。越来越多的建筑设备应用在建筑项目中,往往对于建筑项目的施工人员有更高的挑战,在全方位落实现代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工程管理方可以满足施工进度及质量的要求,更好地展示出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2.2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发展的意义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实际情况,特别是建筑项目的特点,在全面推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精细化发展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出建筑行业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的理念[4]。考虑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需求,应从各方面重视加强建筑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建设管理工作,并能从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落实加强构建先进的管理队伍、加强建设管理投资力度等措施,在迎合市场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实现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明确落实建筑工程项目的科学化发展,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有助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发展更加完善,奠定建筑企业全方位的、扎实的软硬件基础[5-6]。在建筑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应突出工程项目在“精”和“细”两方面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将每项工程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尤其在工程项目的效益管理、风险管理、过程管理及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满足相关的管理要求[7]。
3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时代的建筑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全面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结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8,9]。
3.1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结合工程管理的实践来看,大部分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不强,特别是在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有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每位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加强、技术水平的提升,才能有效实现预期的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力,保障决策的正确性,积极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方法及施工理念,因此应加强管理人员的筛选工作,充分发挥出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
3.2积极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式
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涉及多样化的施工方案,即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涉及多个子环节,每个环节都会直接关系到整体的质量问题,因此,应全方位加强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合理优化不同的施工方式。施工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施工效果,因此施工人员的职责也存在差异。从这个角度应高度重视加强工程管理,积极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力求全面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3.3提高施工材料及设备性能
现代化建筑工程涉及多种类型的材料及设备,建筑项目在材料及设备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材料及设备是影响整体项目的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保障落实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及设备性能,以便实现预期的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要求。在此背景下,应全面重视加强建筑材料及设备在采购、运输、存储、应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工作,明确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所在,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的工程管理。
3.4防范自然因素的负面影响
现代化建筑规模往往较大,整体项目从设计到竣工时间很长,存在大量不可控的自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如暴风暴雨、地震、地质灾害等,会严重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及现场的有序化管理。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恶劣天气条件等自然因素对施工的影响,防控好各项建筑施工效果和质量的影响因素[10]。从细节出发,全方位重视工程管理,完成预期的建筑项目的施工目标。
4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4.1提升对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建设的认识水平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工程项目复杂程度日趋提升,工程项目从设计到验收环节需要管理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开展一系列的监督管理工作。在此背景下,若管理人员无法从整体上重视加强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水平则难以提升,无法发挥工程管理在工程质量、经济效益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施工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全面构建良好的现代化精细化工程管理的文化氛围,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和手段使全体人员的管理意识得到深化,更好地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实践工作中,从细节入手,全方位紧扣施工项目的现代化、精细化的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的培训。在开展现代化、精细化的工程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应从建设目标出发保障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逐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粗放管理,往往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专业化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企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落实相应的管理技能培训工作,帮助工程管理人员能落实现代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高质量的有序化发展,更好地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4.2坚持“多元效益”原则
在开展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中,应始终落实发挥出“多元效益”的作用,全面重视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生产力水平提升以及市场发展的要求。首先,施工企业保持较强的生产力水平才能有序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更好地符合实际的生产要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从实际出发,开展高质量的科学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综合的生产力水平。同时,考虑到建筑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定要结合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全方位保障实现劳动力、资金以及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全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主动迎合时展要求,在全面坚持建筑施工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应用市场的实际角度出发,取得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积极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朝着精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市场客观规律出发,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例如,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落实具体的工程质量、安全性、工程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推动工程项目的高效开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最后,在全面开展高质量的工程项目的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还应始终坚持构建企业品牌的建设原则。为了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大规模发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在市场认可品牌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同时,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应保持高效的工程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更好地符合市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需求。在推动现代化精细化的工程管理的实践中,应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积极采纳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高质量的管理工作建设高水平的企业品牌。
4.3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精细化工程管理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一系列现代化、精细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其管理内容较为复杂且内容更多。具体来说,结合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应重点明确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资金的利用效率、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化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因此应充分重视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成本管理工作,有助于实现资金管理方案的细化,全面开展记录相应的工程项目中各项支出。(2)质量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的质量管理都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开展,在明确科学质量目标的基础上,还应从实际出发,构建高质量的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从整体上分析问题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风险管理属于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现代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持续贯彻和落实,并结合不同的施工环节,提出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还可以结合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引发的后果落实风险清单,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5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必然的发展模式,符合当前的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应注意保障落实科学化的管理方案及理念,实现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合理化的风险规避,才能切实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信息化技术在混凝土生产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2,43(12):1121-1123.
[2]梁培新,张会.混凝土装配式节点的精细化模拟与分析[J].建筑技术,2016,47(9):821-825.
[3]李小勇.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21.
[4]刁节桃.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J].江西建材,2017(15):298-299.
[5]田嵩山.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解析[J].智能城市,2017,3(7):239.
[6]莫志其.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J].四川水泥,2017(7):336.
[7]李禄.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研究[J].江西建材,2017(24):256.
[8]郭大川.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之我见[J].绿色环保建材,2019(4):225.
[9]王宏楠.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J].居舍,2018(18):136.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5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关键是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抓住主要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准。要求从大处着眼、浅处入手,提出学生都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认识。
二、精读课文,自学达标。教师注重问题的引领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字词句段的内容,体会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层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初步形成对课文的自我认识,是课文朗读的进一步升华。
三、有效互动,课堂展示。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互相补充、互相提高。课堂展示让学生把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展示出来,教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关键段落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对课文字词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感悟。本环节课根据课型设计四步:初步感知、深入分析、体会感悟、朗读升华。
四、练笔写作,拓展提升。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功,其中写是一种综合训练,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在前三步对课文的学习和感悟中,学生形成了对课文主题和写作特色的认识,可以说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了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训练,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文,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检测和训练,更是教学内容的拓展提升。通过练笔,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质量管理是我镇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下面对此我谈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市教育局多次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新形势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高要求。*镇教育必须审时度势,结合教育规律和自身发展实际需要,探求出一条适合*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思路:用高密度、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引领教学,用严格精细的科学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来规范教学,用高效率、高质量的听评课来促进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用常规检查来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二、多措并举,助推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合我镇实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本学期我镇拟拿出专项资金,组织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河南许衡中学、濮阳小学等全国知名学校学习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管理及教学经验为我所用,取长补短,以提高我镇广大教育干部、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目前以安排北西井学校13名教师赴河南学习。二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我镇将陆续召开小学作文、小学数学等学科高效课堂现场会,给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交流经验的平台,通过交流促进我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业务培训,提升素质。各校要扎实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提高培训,把业务学习与培训纳入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成绩,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教研带动,专业引导。各校要制定详实的教研计划,立足学校实际确定教研专题,扎实开展听说评活动,确立本校学科带头人,通过高密度、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五是评价改革,激励引领。各校认真解读教育办新出台的质量考核办法,把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纳入考评,真正起到激励后进、鼓舞先进的作用,使优秀教师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六是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的基础,各校要制定科学、精细的管理措施,认真抓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师生创造和谐、稳定、有序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七是一线工作,解决问题。全体教育干部和教师必须扑下身子,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立足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教学领导教学,以教学促膝进教学。
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提高教育质量的三个观点。
1、提升质量必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前提,强教必先强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队伍建设要围绕三点开展;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三是反思,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提高教师的素质。
2、提升教育质量必以提高课效率为核心。质量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方式,因此我们要抓好三点1、教师的工作质态:关心学生,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2、学生的学习质态:参与度,参与质量,学生的基础。3、有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以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深度备课,抓住核心问题,问题引领。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6
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增六强”决策部署,全区上下坚持把“项目增速强发展”摆在头版头条,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推进重大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灵魂和主旋律,高质量的项目投入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面对高质量发展竞争态势,在项目突破、奋勇争先上怎么办?那就需要各挂钩帮办单位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紧扣党工委、管委会部署要求,增强目标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坚决打好今年重大项目建设收官战,推动明年项目建设开好局。
一是围绕定位,实施精准招商。将以空前的力度,强力的措施,以服务设计、文化创意、生物科技、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基金+基地”招商模式优势,依托投资客商的资源优势开展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主动对接诺百克生物科技、悦妍生物科技等业内知名企业,力争在引进投资超十亿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为洋河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二是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全面实行领导包挂、分类推进、领导现场会办等项目服务机制,加倍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再提升,不断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营商环境氛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努力形成在项目谋划上见高低,在项目建设上分胜负,在项目服务上比优劣的良好态势,确保项目建设的速度和量质。
三是加强帮办,做好培育工作。对于竣工投产项目,深入实施“两访两帮”、领导挂钩帮办等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力推进“521”工程,建立投产企业项目库,实行档案管理,摸清问题和需求,制定“一企一策”。全力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全力为搭建企业用工平台,提供人力保障;全力为企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