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旅游市场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旅游市场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旅游市场的特点

简述旅游市场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旅游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大连市

中图分类号:F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41-03

2008年, 中国旅游产业连续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大连作为辽东半岛的海滨城市,依托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旅游总收入再创新高。本文利用迈克尔・波特的“ 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机会、政府六个方面对大连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大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途径,进一步促进大连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简述

1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在继承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该理论着重讨论了特定国家(地区)的产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的各种条件,即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密切相关。四个基本要素为:(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两个辅助要素为:机会和政府。

四个基本要素以及两个辅助要素动态结合,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特定产业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这六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系统,由这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组成一个菱形结构,类似于钻石形状,习惯上称之为“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把产业内各个企业纳入一个动态的分析框架中,理论中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业竞争要素可以理解为产业组织的市场行为,这种市场行为是在一定的市场机构中的,而这种市场结构在钻石理论中受到相关和支持性产业、需求条件和生产要素情况的影响。在上述四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政府又承担这一部分责任,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产业顺利的发展进而实现升级,而机会要素则通过影响四个要素的变化给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和活力,因此,整个“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每个要素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变化 [2]。

二、由“钻石模型”分析大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

1.生产要素的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是指旅游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三面临海,地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全国闻名的滨海城市,中国北方的旅游避暑胜地。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大连拥有丰富的海滨资源和海岛资源,拥有长达1 906公里海岸线和170个大小岛屿,大连的滨海景区(景点)多达100余处,海滨风光是大连旅游资源的主体。到2008年末,大连市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A级旅游区(点)24个,其中五A级1个,四A级10个,景点和景区达200多个,有城市广场58个。大连商业门市星罗棋布,旅游休闲娱乐项目众多,旅游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大连已经普及了国际化的城市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游客密集地带都设立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大连的海产品丰富,鲍鱼的产量占全国的60%。2007年2月8日,大连市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奖杯,这是中国旅游界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性的荣誉。

大连市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相对丰富,辽宁省有旅游学院50多所,而大连市就占了大部分。目前,大连市旅游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23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职工的12.8%。但是,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来看,高中以下学历的占76%,这些服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长短和可持续发展,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缺乏懂国际业务的国际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连市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步伐。

2.需求条件分析。一国或地区的旅游需求条件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旅游产业竞争优势比较强。大连市的旅游需求条件是比较好的,除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有所下降外,其余每年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约居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十二位,旅游总收入也连创新高。但也可以看出,相对于国内旅游者来说,入境旅游者的人数很少,说明国际旅游需求相对较低。

根据2008年大连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和海外客源市场统计数据 [3] 分析,大连市国内旅游市场客源地主要分布在辽宁周边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中部地区除安徽、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外,其他省区所占比重较少,西部地区游客则更少;海外客源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俄罗斯,其中日本是最大的海外客源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日本游客入境;韩国因与大连地区地缘、血缘关系密切,成为大连市第二大客源国;俄罗斯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本市的第三大海外客源市场。此外,由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北美市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市场以及以德国为首的西欧市场在大连市海外旅游市场中均占有一席之地[4]。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分析。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东北、乃至中国商贸重地,大连市拥有多功能全方位、档次齐全的旅游接待网络。大连是东北地区星级宾馆酒店最多和最全的城市,酒店宾馆规模、设施、装修、设备具备国际水平,与之相关的软件服务也是走在业界前列。截至2008年末,大连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212家,增加6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68家,增加2家;五星级6家,增加1家。但宾馆酒店的空间布局太过集中,星级饭店几乎全部分布在中心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几年,大连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飞机、火车、客车和轮船通往全国大部分省市以及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国际口岸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航线总数达到147条,其中国内航线100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47条,与15个国家、94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其中国际、特别行政区通航城市40个。2008年,两岸直航大连至台湾航班正式开通,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运营。大连市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市内有公交线路百余条,其中有全国仅存的有轨电车线路两条,有多条轻轨列车线路;大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2009年6月正式启动拟定2013年5月完工。虽说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从下表可以看出,大连的旅客周转量除了水运和民航外,其余在辽宁省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分析。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即指企业的战略决策特点、组织结构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环境。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企业目标、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也往往不同,而其产业优势则来自于对它们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5]。到2008年末,大连市旅行社达36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6家,国内旅行社336家,其数量占辽宁省旅游旅行社总数的1/3以上,在全国各旅游城市中也居于前列。

此外,旅游企业还结合大连特色推出了海滨度假游、都市观光游、都市会展游、购物游、休闲游、节庆文化游、近代历史文化游、军港观光游、温泉游、乡村游等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能根据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又相继推出“海上看大连”,阳光(sun)、沙滩(sand)、大海(sea)的夏季旅游“3S”产品和运动(sport)、温泉(spring)、购物(shopping)的冬季旅游“3S”产品;在原有的国际服装节、烟花炮竹节、国际赏槐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大节庆活动:国际啤酒节、国际沙滩节、国际冬泳节和国际滑雪节,成为大连拉动游客新的增长点。

5.机会因素分析。机会是影响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变量。2008年奥运会为大连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申奥成功后,大连市很快就打出了“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大连” 的奥运旅游宣传口号,在中国内地及海外电视台连续播放其旅游城市形象广告,大连市还建设了一批适应奥运旅游的大项目,其中包括高标准的大连金石滩主题公园,重新规划旅顺口旅游项目,将星海湾建成集体育、文化、会展商务、娱乐四大中心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广场,把滨海路建成精品浪漫旅游线路等。2008年大连市旅游总收入达400.8亿元,占全市GDP的10.39%,相当于第三产业的25.44%,比2007年增长23.3%。

2009年9月10―12日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即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大连举行,给大连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夏季达沃斯年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大连全面走向国际化的新平台。成功举办年会,进一步提升了大连的国际化水平,充分彰显大连浪漫之都的魅力和综合实力,全面提高了大连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自2007年首届年会以来,国际规划师大会、世界生物大会和被称为“海事达沃斯”的国际海运年会等一些高规格国际会议主动来到大连举办。随着本届年会的回归和成功举办,必将引领国际高端会议大量涌入,进而拉动大连市旅游、餐饮、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6.政府因素分析。政府行为是影响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变量。大连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是关联度高、污染少、增收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因此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为全面加强旅游产业开发和建设,政府给予政策优惠、政府贷款等支持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得旅游产业不仅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现已成长壮大为支柱产业。大连市政府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知名旅游企业进入大连,推进政府及相关旅游组织和旅游企业加入国际性的旅游组织协会。大型国际国内会展的成功举办,很好地宣传了大连市旅游形象,增强了大连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截至2008年末,大连共举办展会96个,比上年增长4.3%;展览面积95.7万平方米,展会平均规模接近1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4 746家,增长14.6%,其中海外参展企业1 869家;到会参展商88 456人,增长18.4%;参观人数544.6万人次,其中海外参观人数4.6万人次。

三、提升大连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六要素对大连市的旅游产业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了提升大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1.注重旅游产品开发,增强大连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大连市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景观优势,溶合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打造具有海洋文化、海滨风情、浪漫情调、独特风格的旅游资源。以提升城市休闲旅游和城市商务旅游为重点,积极推进商务会展旅游;加快邮轮、游艇、高尔夫、马术、温泉、滑雪等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建立特色旅游乡镇村、农(渔)家乐示范项目,使其成长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

开发产品的同时注重增强文化底蕴,大连市应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积累本地区和城市的文化资本,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品格和标识,着力开发和培育节庆旅游产品,通过国际性节庆活动,提高城市的文化品拉,凝聚人气,促进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大连市要制定中长期旅游宣传促销规划和市场开发战略,出台符合实际的市场开发规划并贯彻实施,改变粗放型的宣传促销模式;创新旅游宣传促销体制,探索组建全市旅游形象宣传推广中心,具体实施宣传促销各项工作,逐步实现旅游宣传促销机构和队伍专业化;针对不同市场和客户群,建立起包括旅游推介词、宣传片、画册、招贴画、导游图、导游词以及不同版式的旅游指南手册在内的宣传品体系,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不断创新旅游宣传促销的方式,加强主要客源市场有针对性的促销,注重客源地推介活动与互联网、新闻宣传、媒体广告和影视机构的合作,拓展宣传促销的领域。

积极开展与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各大旅游批发商、主要客源地骨干旅行社的合作,增强宣传促销投入的实效性;抓住在大连举办各类重大国际活动的时机,主动提供旅游宣传品开展促销;继续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在巩固日韩俄传统海外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港澳台、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积极开发欧美澳远程客源市场,逐步实现旅游市场结构国内游、入境游均衡发展。

3.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是一个融合了文化、交通、餐饮、建筑、房地产、农业、制造业等多个产业的复合性行业。因此,对于大连市的旅游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城市交通、通信、物流、房地产、文化产业、美食餐饮、娱乐活动、休闲农业、工艺制造等多个行业,形成相互联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战略,使旅游真正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

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的必要条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逐步促进软硬件环境与国际接轨,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硬件方面,应根据主要客源市场的特点与需要进行交通设施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拓展航线,完善铁路、公路建设,构筑三维立体交通网络,提高大连旅游的可进入性;软件方面,应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增强大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建立集团化旅游企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扶强做大旅游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抓好旅游企业的改制工作,对已进行改制的要加强完善和深化,使旅游企业加速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旅游企业集团化可以形成规模综合效益,形成组合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融资功能,提高综合竞争力;政府还应综合运用土地、资金、税收等政策杠杆,鼓励本地大型企业集团进军旅游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股份制改造,整合大连市现有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著名旅游企业来大连投资,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全方位开放的旅游产业体系,为国内外资本进入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大连旅游产业还应该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旅游院校建设,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与劳动部门合作,加强旅游产业普通员工的规范化服务培训,为大连旅游品质化发展提供基础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招募旅游产业人才,以抢占旅游人才的制高点。

5.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增强城市吸引力。树立合作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打破区域分割。首先,应该加强大连区域内旅游合作,同时促进与辽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联合,加大与东北各旅游区的资源整合;其次,加强同与自己特色接近的青岛、烟台、威海等滨海城市的旅游开发合作,共同打造海洋旅游品牌,形成地区间的整合营销体系和海洋旅游链,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第三,加强国际旅游合作,继续加大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合作力度,同时要不断扩大大连市远程客源市场,创造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更大国际空间。

6.加大旅游市场管理力度,营造良好旅游环境。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旅行社条例》,使得旅游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大连市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条例,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综合执法部门、旅游专职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检查执法体系,形成对行、游、住、食、购、娱六个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积极发挥社会督查作用,在景区景点、购物、餐饮、娱乐等旅游消费场所聘请监督员,开展全方面全天候的社会监督检查;进一步整治导游队伍,提高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旅行社标准化管理工作,对旅行社实行百分制管理;依法整治出境旅游市场,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大力净化旅游景区(点),提高游览环境的质量;严厉打击旅游购物欺诈行为,提高旅游购物的诚信度;加强星级饭店的管理,全面提升星级饭店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国内外民间旅游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为大连市旅游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游客服务满意率。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第1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65-120.

[2]王小平.钻石理论模型述评[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3):33-36.

[3]大连市旅游局. 2008年国内和海外市场游客客源构成[EB/OL].大连市旅游网,2009-11-12.

简述旅游市场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旅游产业;金融支持;区域差异;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7-0086-06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增长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本文从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力图对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提出一些新见解。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一)金融支持研究现状及理论模型的简述

金融支持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金融支持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支持首先指的是商业性金融支持,而商业性金融支持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利用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且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

2. 金融支持指的是金融制度支持。麦金农(1973)提出金融制度理论[1],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阿罗-德布鲁范式为代表的金融中介理论,Gurley和shaw(1960)提出交易成本说[2],Stiglitz(1981)提出道德风险的问题[3],Allen提出了参与成本说[4]。

3. 金融支持包括金融结构支持,金融结构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创立。后来,金融学家也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对促进经济增长最有利的金融结构,然而对哪一种金融结构最有利于经济增长存在激烈争论。

4. 金融支持包括金融总量支持。金融总量支持是指运用总量指标分析其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其中,古典经济学强调资本积累(资本形成)对一国财富增长的意义;凯恩斯投资乘数建立了投资乘数模型;刘易斯的分析模式主要说明现代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资本形成率的有效提高;罗斯托的分析模式将资本积累的提高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前提;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素。在国内研究方面,方先明,孙爱军,曹源芳(2010)关于中国省域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分析方法[5],李志辉,张晓明(2007)运用面板数据来分析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思路等都是值得借鉴的[6]。

5. 金融支持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也称国家金融、政府金融、制度金融、财政投融资支持等。

(二)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旅游产业金融支持国家(地区)简述

就国外发展较好的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国家(地区)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英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依靠于政策的推动。第二,美国的旅游产业从一开始就凸显出很高的经济效益,其原因主要是资金支持更多来自于企业捐助。第三,法国发展旅游产业主要围绕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产业展开,金融支持主要依靠政府资金的主导。第四,日本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是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企业共同发展,呈现出整合多方市场资源的投融资模式的特点(徐丹丹,宋欣,张维昊,2011)[7]。第五,韩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依旧呈现出依靠多元化金融支持的特点。此外,坎昆旅游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实例也是可以借鉴的。

就国内发展较好的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地区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北京市坚持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上海市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企业,通过企业现代化的改革来面向市场筹集资金;浙江省着力培训重点旅游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积极推动旅游文化企业上市;湖北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旅游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湖南省不断推进旅游产业的整合,通过政府主导,旅游投资资金的模式来建设旅游文化产业集团等等。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金融支持的理论模型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性金融支持、金融制度支持、金融结构支持、金融总量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中国的学者对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也日趋增多,但对不同省区开展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并没有从区域差异的角度,沿着资本要素市场的建立、产业的聚集以及支持的途径选择等来进行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实证研究较少。

二、变量的选择及模型的设置

从前文的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金融体系发达与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产业的发展。当然,更为主要的是,金融系统可以通过调控货币量来实现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的相互平衡,还可以降低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问题,进而达到金融对产业的有效支持。

(一)变量的选择

1.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旅游业发展总量指标的选择,为了恰当地反映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势头,本文需要考虑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三个方面,但是,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只能退而选择旅游企业营业收入(Revenue)(包括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其他旅游企业)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考察金融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2. 解释变量的选择。中国不同地域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金融支持依旧来自于银行体系给予的信贷资金,所以本文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作为衡量金融对旅游业实现金融支持的重点指标。本文选择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金融深化程度(Fin),即金融相关比率=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GDP。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金融发展程度的深化,是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促进各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有必要对一些主要变量进行控制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度。本文选择了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Assets)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Employee)作为控制变量。为了消除观测数据的异方差,本文对所有的原始数据取对数,这样不会改变数据的原有性质。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各地区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增加,意味着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在增加,这会有效地提高旅游产业的经营效率,促进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

(二)模型的设置

为了比较中国不同地区金融发展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本文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角度来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到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本文所指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

另外,本文选择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数据是2001—2010年的年度数据,其数据来自于2001-2010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年鉴》。

三、模型回归的分析

(一)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检验

在对原模型进行分析之前,是应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首先需要进行模型设定形式的检验。对于模型固定效应的检验,本文采用Hausman检验来选择面板模型。一般说,检验结果如果接受原假设,表明应当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否则,就表示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本研究Hausman检验的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见,对于东部地区的11个省区而言,Hausman统计量的值是31.415 726,相对应的概率是0.000 0,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而对于中部地区的8个省区而言,Hausman统计量的值是13.855 418,相对应的概率是0.003 1,概率值远小于1%,检验结果也拒绝了原假设,这说明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但是,在西部的12个省区检验结果中,Hausman统计量的值是1.127 380,相对应的概率是0.770 5,检验结果接受了原假设,这说明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一般来说,固定效应模型只适用于所抽到的截面单位,不适合于样本以外的单位。如果所抽取的截面数据是从全国部分省区中抽取的,则固定影响模型仅适用于所抽到的省区单位,而不适用于样本以外的其他省区单位。也就是说,如果希望凸显出个体的差异,那么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合适。

(二)东部地区平衡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经过了Hausman检验以后,对模型进行回归,经过反复的测算,在不断提高拟合优度的前提下,发现东部地区建立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是较为合适的,其回归结果如表2。

表2显示的是模型关于东部地区的计算结果。从中可见,Fin(金融深化程度)影响比较显著,临界值p

另外,从表3中可以看出,虽然东部的11个省区金融深化程度、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对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边际影响是相同的,但是,该模型的自发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江苏的自发影响较高,其系数值为正数,而其他省区的自发影响均为负数,最低的省区是天津,其次是海南。

(三)中部地区平衡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经过了Hausman检验以后,对模型进行回归,经过反复的测算,在不断提高拟合优度的前提下,发现中部地区建立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是较为合适的,其回归结果如表4。

表4显示的是模型关于中部地区的计算结果,从中可见,Fin(金融深化程度)影响不显著;而Assets(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Employee(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影响却是非常显著的,临界值p

从表5中可以看出,虽然中部的8个省区金融深化程度、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对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边际影响是相同的,但是,该模型的自发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安徽、河南、山西、湖南和江西的自发影响较高,其系数值为正数,而其他省区的自发影响均为负数,最低的省区是黑龙江,其次是吉林。

(四)西部地区平衡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经过了Hausman检验以后,对模型进行回归,经过反复的测算,在不断提高拟合优度的前提下,发现西部地区建立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是较为合适的,其回归结果如表6。

表6显示的是模型关于西部地区的计算结果。从中可见,Fin(金融深化程度)、Assets(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Employee(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临界值分别小于p

从表7中可以看出,虽然西部的12个省区金融深化程度、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对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边际影响是相同的,但是,该模型的自发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云南、广西、青海、、宁夏、四川的自发影响较高,其系数值为正数,而其他省区的自发影响均为负数,最低的省区是陕西,其次是新疆。

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从平衡面板模型回归的结果可以发现,一方面,金融发展的深化,对中国不同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所区别的。西部地区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促进各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的东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对旅游业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呈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深化,不是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这个分析结果与原假设1是有所背离的。关于其中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来自于指标的选择,本文选择的金融发展程度解释变量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GDP,这是一个间接融资指标。而中国西部的12省区多为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保持较快发展的态势,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依靠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持续、稳定地投入,旅游投资是近年来旅游产业化的重要发展道路[8]。间接融资模式的发挥是西部地区旅游产业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其中,云南、广西、青海、、宁夏、四川受到间接融资的金融深化影响较高。而在中国的东部地区或中部地区,间接融资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和中部的省区已经能够很好地运用现代化的企业资本筹措形式,来推动产业内相关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的优化。从表8中可以发现,中国国内旅游行业知名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及中部地区,例如北京旅游、锦江酒店、宋城股份、黄山旅游和华天酒店,等等。这些公司上市时间较长、规模较大,一般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从经营状况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除大部分占有丰富的客源优势以外,经营效益也比较好。

当然,东部和中部省区的当地政府在不断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在积极建立适应旅游企业特征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凭借各种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达到强化营销的基础作用[9],这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表8中也可以看出,虽然西部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旅游上市公司,但毕竟数量有限,成立时间也比较短,这些地区的旅游产业并没有更多运用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来对旅游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筹措旅游产业开发投资资金的步伐较慢[10]。更为突出的是,西部地区的旅游企业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方式主要是实体资产的证券化,大部分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只采用股票这种单一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从模型控制变量回归的结果来看,东部地区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对当地旅游产业产值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中国的中部与西部省区,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却可以明显地推动当地旅游企业收入的提高,特别在西部的省区比较突出。这也意味着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对旅游产业投入的增加,会有效地提高旅游产业的经营效率,促进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可见,这个分析结果与原假设2也是有所背离的。关于其中的原因,本文认为中国东部地区的旅游产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强化内涵式发展思路,不再单纯地依靠外部投入要素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东部的11个省区已经开始注重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融资质量的提高,正在强化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增加旅游深度,加大品牌效应,充分提炼和强化各内涵要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在中国的中部与西部省区,外部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依旧是旅游产业扩张的主要推手,并没有发展到通过直接融资模式提高竞争力的思路上来,而是依旧停留在外延式的发展道路上。除此之外,中国中部及其西部省区在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最优化和融资成本最小化方面都是有所缺陷的,特别是西部省区的旅游业应当在当前政策环境和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各种专业金融机构的大力合作,探索旅游业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旅游信托基金,发展旅游租赁服务公司,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11],加快培育旅游风险投资和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开展项目融资[12]。

五、结论

本文通过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区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结论及启示:

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对旅游产业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是,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地域金融体系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效率是有所区别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地改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改革,很好地保证了旅游产业融资资金的到位,直接融资的资金已经可以对旅游产业投资效率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而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投入机制。西部的12个省区正在以旅游产业金融支持为突破口,寻找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条思路。当然,西部地区当地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开展旅游投资信贷业务创新,探讨适合旅游企业的审贷机制。这样,在引入金融体系对旅游产业支持的前提下,旅游产业明显地促进了本地区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产业机构内部的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中国不同地域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差异,体现了旅游产业在不同地域发展方式的区别。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更多地注重与物质生产和服务业的融合,在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与创意附加值的同时,实现了旅游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要素的外向型投入,在融资模式方面更多地是间接融资模式起主要作用,一旦外部环境不好,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所以,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发挥自然资源、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的优势,将单一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的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业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McKinnon,Ronald,1973,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R].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PP12-15.

[2]Gurley,J. G. and Shaw,E. 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7,April,PP42-47.

[3]赫尔曼,穆多克,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A].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51-55.

[4]Allen,F.,Comparing Financial Systems[M]. MIT Press,2000.

[5]方先明,孙爱军,曹源芳.基于空间模型的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研究[J].金融研究,2010,(5):68-82.

[6]李志辉,张晓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22-26.

[7]徐丹丹,宋欣,张维昊.国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5):5-56.

[8]邓爱民.我国旅游投资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9,(8):85-88.

[9]何池康.浅谈云南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策略[J].旅游研究,2010,(3):25-29.

[10]王智勇,赵越.金融支持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7,(7):113-116.

简述旅游市场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古磁州 文化遗产 旅游 问题 对策

一、古磁州地区文化遗产简述

古磁州,主要包括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一带,在唐宋代及其以前一直为全国或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彭城镇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北齐时开凿的南北响堂山石窟,处于北齐文化带的中心,代表了北齐石窟的最高水平。两晋南北朝时期,区域内的彭城镇、临水镇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后随历代王朝变迁,该区归属变更频繁。隋开皇十年,因盛产瓷器而设“磁州”。宋代,矿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临水镇、彭城镇是磁州窑的重要发祥地,并形成以民窑为主流的“磁州窑系”,其成就不在汝、官、定、钧等宋代著名官窑之下。元明时素有“南景德,北磁州”之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产区。清代后衰落。

历朝历代在这里都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境内现存各类古迹12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响堂山石窟、 磁州窑遗址、纸坊玉皇阁。

二、古磁州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紧张,保护力度不足。古磁州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大量资金用于保护和开发,其资金来源基本靠政府拨款,受经济发展所限,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由于保护经费不足,资金缺乏、设施陈旧、维修不力等原因,加之其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特点,造成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皇姑庵、寺后坡、水浴寺等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既没有人员管理,也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周边环境十分恶劣。

2.宣传不到位,文化遗产价值未充分体现。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古磁州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其特色与价值未充分体现,例如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响堂寺石窟,其价值完全可以同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大足石窟等石窟艺术相媲美,但由于开发挖掘滞后、宣传包装欠缺等多种因素,造成其知名度已远远落后于甘肃、洛阳、四川等地的石窟,甚至都不被当地的群众所了解。

3.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文化遗产古迹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目前古磁州文化遗产的开发仍以游览观光型为主,其文化价值主要由讲解员的简单介绍和导游随性而谈的的奇闻异趣来体现,游客的参与性很弱,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忽略,颇具特色的当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质不能充分体现,游客兴趣索然。例如,在对磁州窑文化的开发上,除了富田、盐店两个遗址外,游客们既看不到磁州窑自古至今的各种代表展品,也不能亲身参与陶瓷的制作过程,对磁州窑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介绍上,不能切身感受磁州窑独特的文化魅力,使磁州窑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4.旅游资源开发为单向开发。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业,除了要作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还必须重视旅游地和客源市场、旅游服务及其设施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将他们视为有机的整体。只有旅游景区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而当地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载体的住宿、交通、商贸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仍嫌不足,不能适应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

5.开发主体单一,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目前,该区的旅游业投资基本上都是靠政府投入,开发体制不够灵活。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投资体制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吸引外来资金,吸纳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旅游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多渠道投资开发、经营旅游资源的新体制,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业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导致当地旅游资源在开发方面没有大的进展。

三、古磁州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外知名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磁州文化。如政府与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密切协作,利用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期刊杂志、宣传画册等等传播手段,印发有关体现当地佛教文化、陶瓷文化、民间文化传统,展现当地自然风光的旅游册;在国内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或代办点,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交易会,邀请国内外记者进行考察、拍摄专题片、进行专题报道;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如磁州窑文化节、响堂寺庙会、正月十五乡村田地采灯游等活动,不断扩大古磁州文化遗产价值的影响力,提高旅游的知名度。

2.编制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把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与旅游设施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三者同步规划为其指导思想,对旅游业发展作出战略构思。在市场定位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周边地区为发展重点,着重面向500公里以内的游客,采取阶段性发展的步骤,逐步扩大影响;在景区规划上,以响堂山石窟、磁州窑遗址、玉皇阁等重点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旅游专线,打造旅游品牌。在项目开发上,充分利用环山绕水的优越自然环境,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文化遗产游与自然风光游、民俗文化游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结合,针对过去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知识性强而趣味性弱的情况,加强其参与性与娱乐性,把以观光为主的单向旅游开发逐步发展为观光、度假、疗养、娱乐等多种功能并存的双向旅游开发。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使旅游资源真正转化为旅游经济。

3.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开发时应考虑到长远利益,明确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首先是“文化遗产资源”,然后才是“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必须制止破坏性的商业行为, 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利用。针对保护方面资金不足的最大难题,要从旅游收人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其维护工作。另外还要创造条件,争取将该资源列人世界遗产备选名录,这样既能使该资源获得全面的保护,还提高了知名度,使地区性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4.突出地区特色,加大开发力度。旅游的本质在于其吸引力因素,因此,应遵循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突体现文化遗产一定时间和地城范围内的惟一性和垄断性价值,同周边的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如收集磁州窑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建设磁州窑博物馆和陶瓷会展中心,利用手工制陶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传统陶艺制作旅游项目等,都为保护磁州窑文化遗产,弘扬磁州窑文化,发展陶瓷旅游提供了更好的载体;而响堂山石窟开发就应将其与周围的风月关、老爷山摩崖石刻、寺后坡、皇姑庵、水浴寺、小鬼道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响堂山南北朝佛教文化旅游专线,并根据元宝山风景区与南响堂寺石窟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以滏阳河水为媒介,结合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资源,建设成为集文化、山水、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提升其整体吸引力。响堂山景区要深度挖掘鼓山的特点,发挥佛教文化的特色,把响堂山景区建设成为集山水、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元宝山风景区可以利用与南响堂寺石窟相近的地理位置,贯穿到一起,利用滏阳河的水,增加水上游乐项目,提升景区的整体吸引力。另外,还要集中开发便于携带、具有纪念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磁州窑”陶瓷艺术品、“临水镇”系列风味小吃、“响堂山”佛教工艺品等。还有要打造一批专业旅游购物场所,如结合响堂寺旅游区打造专业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地方特色商品购物一条街;结合磁州窑遗址景区建设磁州窑艺术陶瓷市场和陶瓷产品步行街,扩大旅游产业的服务范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的发展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予以支持,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有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旅行社及导游素质等。因此要实施旅游道路改造工程,加快修建和整修通往各个景区的的干线公路和景区内的道路设施,开通各个景点的旅游专线公交车,完善各景区的交通指引牌,清理通往景区公路沿线乱搭乱建有碍观瞻的建筑物等。还要抓好对我区现有饭店宾馆升级改造工作,加大风味小吃一条街、酒店饭店等餐饮设施的建设力度,尝试在景区周围建设农家旅店、度假村等形式的住宿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另外对于文化遗产旅游来说,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服务,一段精彩的解说会使游客兴趣倍增,所以既要完善以多媒体解说为代表的硬件设施设备,还要提高导游的素质,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其学会如何抓住游客的心理,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6.搞活发展机制,加大投资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文化遗产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旅游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鼓励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开发旅游资源和经营旅游业,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民营资本、区外资金投资文化遗产旅游的积极性,并与驻区大企业、区外旅游企业联合开发的旅游资源。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支持景区附近的群众投身旅游产业。如鼓励响堂山景区附近临水镇、彭城镇的纸坊村、和村、黑龙洞等村的群众在景区周围发展旅游商贸、服务、游乐等项目,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活力和后劲。

参考文献:

[1]席丽娟陈金华:国家重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06)

简述旅游市场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旅行社 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68-03

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旅行社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行社业,发展趋势也是一片看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行社的数量就在逐年增加,每年都保持向上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分析,在2005-2009年这5年中,我国旅行社的数量都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

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旅行社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5%的速度增长。随着旅行社数量的急速增多,旅行社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没有伴随着市场份额的急剧扩大,因此旅行社行业利润率也在迅速下降。根据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旅行社的净利润总额仅有11.48亿元,净利率仅为0.64%。竞争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不断下滑的利润率,激起了旅行社企业间白热化的竞争态势。随之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1.不同的旅行社的竞争能力呈现明显差异。我国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旅行社其不同的规模、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已经出现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客源市场结构和经济体制变革所产生的变化。根据国家旅游局的《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公报》上显示:2009年度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出境游组团社共计1069家,占全国旅行社总数的4.94%;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037.31亿元,占全国的59.42%;旅游业务毛利润74.54亿元,占全国的61.97%;实缴税金6.76亿元,占全国旅行社的53.25%;外汇结汇8.22亿美元,占全国的78.23%;入境外联人员、入境接待人员分别为4873.23万、5166.84万,占全国的86.78%和81.95%。由此可见,国际旅行社普遍优于国内旅行社,规模较大的旅行社比规模较小的旅行社经营状况好,这种特征已经成为我国旅行社业的普遍现象。

2.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旅行社网络经营。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的名牌旅行社难以形成。一些国内知名的旅行社集团,在对外扩张经营中,很难实现自身企业品牌的网络经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地区更多地考虑的是本地区的利益,建立了壁垒森严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情况极度不利于我国旅行社的市场拓展和经验的积累,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模式也难以得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相对于国外的大型旅行社,仍然是相当的脆弱。

3.一些旅行社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局面。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加上行业间的自律性不高,各地的旅行社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本企业的利润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局面。例如出境游指标的倒卖、过度的承包和门市、恶性价格竞争、垄断性经营等不正当竞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部分旅行社企业的经营当中。除了旅行社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制等方面的问题,旅行社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和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都是这种混乱局面产生的原因。

4.激烈的竞争下许多旅行社出现企业伦理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微小的行业利润,各家旅行社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纷纷想尽办法提高自身企业的利润。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出现了一系列旅行社的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一些旅行社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旅行社的社会责任,重视旅行社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系列侵害消费者权益、不信守合同的事例层出不穷,内部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对政府政策采取各种“游击战”等等,都是旅行社企业出现伦理问题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正视旅行社企业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要从根本上提高旅行社企业的竞争优势。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充分考虑旅行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旅行社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分析

1.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行社方面问题的研究。最早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经济学家是Ansoff;1984年,学者Freeman(弗里曼)对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提出了广义的定义。在我国旅游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对旅游业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进行研究。如郑永贤,薛菲对旅行社核心能力的构建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夏赞才对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图谱进行了相关研究;刘好强,张颖霞对城市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何彪,马勇从关系营销角度对旅游目的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进行了研究;金慧君,郭鲁芳,吴理俊对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的均衡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还有不少的旅游界学者分别从生态旅游、旅游规划、世界遗产、旅游景区、社区旅游等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学科问题研究。

2.旅行社利益相关者的构成。根据夏赞才关于对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的研究,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可以分成三个基本层次:核心层、战略层、和。旅行社核心层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供应商、员工、旅游者、商和旅游局6个方面。旅行社的战略层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和当地社区4个方面。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4个方面。划分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层次的依据分别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层次、关系程度和影响力。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旅行社竞争优势的培育

根据上述旅行社利益相关者的构成简述,与旅行社日常经营管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核心层利益相关者,因此以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旅行社竞争优势的培育分析选取核心层的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

1.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投资者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投资者是旅行社的股东,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最关心的是他们的投资收益,因此投资收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与旅行社投资者联系最密切的关键点。由于过去一直重视投资者的利益,才出现了一系列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象。因此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提高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才是实现投资者最大利益的根本途径。提高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旅行社自身不可替代的、难以模仿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此之前旅行社企业自身必须端正自己的经营管理态度,要以合法的手段,长远的眼光作为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前提。若旅行社只是一味地寻求短期利益,通过走法律空白,采取违规经营同样可以获取投资收益,但这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经营管理。旅行社要实现长远的发展,不健康的经营手段是不可能使旅行社长久发展下去的,也不利于投资者的投资的长期收益及其资本的健康运作,也有损投资者的个人和组织形象。

2.优化供应链管理――从供应商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旅行社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供应商成为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的核心之一。旅行社的供应商牵涉到各行各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如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航空业)、饭店住宿业、旅游景点景区、餐饮业、零售业等等。旅行社的组合线路旅游产品就是将这些行业所提供的单项旅游产品进行有机组合成为“包价旅游线路”,因此线路旅游产品中会涉及到众多的供应商,而且供应商的行业性质特点均不一样。旅行社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优化供应链管理是旅行社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旅行社的产品供应涉及到一系列的不同性质类型的供应商,因此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实行“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将是未来旅行社供应链管理的趋势。旅行社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的管理,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缩短产品组合流程,在一体化内部实现专业分工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产品和服务增值,提高旅行社的竞争优势。

3.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营销――从员工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由于劳动密集型是旅游企业的一大特点,因此员工对于旅行社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竞争优势。而且员工的素质往往不易被模仿,也很难可以替代,因此注重旅行社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对于提高旅行社的竞争优势是一个有效的方向。但是现实问题是,旅行社的员工在面临着强大的工作压力: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因素变化多,而且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等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较低,因此旅行社的业务骨干与一般员工的流动率较高,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低。如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旅行社提高竞争优势的一大关键。由于我国旅行社已经处于微利时代,对员工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已是既定的,因此企业文化的塑造,注重内部员工的关系营销是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两大途径。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塑造旅行社企业中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有归属感,增加员工对旅行社企业的认同。而且企业文化往往是通过长时间积累后所形成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也不可替代,因此企业文化的塑造是提高旅行社竞争优势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作为服务性企业,旅行社在关注对顾客的关系营销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内部员工的关系营销。只有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员工才会乐意为企业服务,为顾客服务,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品牌经营与顾客忠诚――从旅游者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旅行社产品的无形性特点是旅游者无法在购买和消费产品之前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往往是在消费结束以后,凭借自己对产品消费过程的感受来评判旅行社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旅行社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就要最大程度的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将本企业的旅游产品尽可能的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但是旅行社产品的非专利性决定了旅行社很难从产品的构成和形式上实现差异化,因此要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优势,必须品牌经营和顾客忠诚的培养来实现差异化优势。随着竞争环境的恶化,许多旅行社往往在重视股东利益的同时将旅游者利益作为牺牲的对象,这大大地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极大地损害了旅行社的企业形象,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竞争优势的获得不是通过恶性价格竞争和牺牲产品质量来获得的,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品牌经营,提高顾客忠诚度才是旅行社竞争优势培育的正确方向。旅行社实现品牌经营,有助于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在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独特的企业品牌服务流程,加强品牌效应,增强品牌的忠诚度和可信度。品牌经营是实现旅行社差异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品牌效应向旅游者传递旅行社的核心价值和企业价值观,在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顾客忠诚度的建立对于旅行社这种服务性企业尤为重要。顾客无法通过购买前判断产品的质量,因此老顾客的推荐和企业的口碑显得尤为重要。保持老顾客有助于降低旅行社的市场开拓成本,并且节省企业宣传费用。实施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战略,对于降低旅行社运营成本,减少顾客流失,培育旅行社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5.加强与商之间的双赢合作――从商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在我国的旅行社业中,商的角色还没有充分发挥,很多中小型旅行社甚至没有与商进行合作,多数是通过自己设立门市进行产品销售。但是在旅游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旅游商是旅行社行业体系中为数最多的,他们直接面向旅游者进行产品销售。商之所以成为旅行社的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是由于旅行社行业分工体系逐渐向垂直分工体系过渡,而且我国旅行社行业中能很好地认识旅游商的价值的旅行社数量还不多。因此,若旅行社企业能充分认识到商的优势地位,早一步发展与旅游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与旅游商之间发展双赢性合作,这就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发展了旅行社自身的竞争优势。

6.优化与政府间的公共关系,从旅游局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旅游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代表着社会的公共利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必要将旅游局纳入旅行社的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政府导向型的,从旅行社的注册设立到旅行社的行业管理,都离不开旅游局的政府职能的参与,旅游局还担任旅行社行业的质量监督、行业人员培训、资格认证等工作,表现出强有力的行业管理角色。因此,旅行社一定要重视优化与政府间的公共关系的培育,与旅游局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重视旅游局在行业管理当中的地位,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措施实行,遵守政府部门所颁布的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为建设一个良好的行业运营环境,增强企业本身在与政府部门沟通时的关系优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旅行社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郑永贤,薛菲.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的旅行社核心能力构建[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9)

2.楚永生.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新发展理论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夏赞才.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4.刘好强,张颖霞.城市旅游利益相关者管理[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5.何彪,马勇.基于关系营销的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6.金慧君,郭鲁芳,吴理俊.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2005(10)

7.杜江.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8.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9.代葆屏.旅行社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10.张辉,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4)

11.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公报.国家旅游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