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

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文1

论文摘要:文中从改进课程教育体系以打造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今世界已步人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规模与学生的培养效能出现了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在短时期内适应各自的岗位,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基层管理人才,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更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以实践为导向”和“以就业为导向”,而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型民营企业第一线的实用型基层管理人才,学生能否胜任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实践能力是关键因素。

    2.就业市场的迫切需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职毕业生择业时不仅有来自本专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而且还受到有技术背景与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冲击,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其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专业特点的实际需要

    工商管理专业因其理论知识较为偏向抽象化和专业本身应用性、市场化强等特点,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更多实践中掌握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

二、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服从于以学生需要、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需要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方法、新技能,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和技能拓展能力。

    2.系统性原则

    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系统。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内部各种方式的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出发,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3.灵活性原则

    学院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设计相应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同时,教师在学院提供的条件下,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培养方式,或多种培养方式交替运用,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1.改进课程教育体系,打造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第一,改进课程教育体系。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规格,要坚持“重构基础、突出现代、反映前沿、交叉综合”川的原则,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利用各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发展较好的条件,工与商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还具有相关行业或岗位的工科类知识。

    第二,创新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又称模拟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实施模拟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特定背景下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和方法。在模拟教学中,首先要组织一系列模拟实践活动。如组建模拟公司,制定企业规范与计划,组织实施专题活动。其次,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实践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角色扮演是指教师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情景剧是以典型的实际案例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深化学习,通过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

    第三,加强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在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分析真实个案,从中发掘及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启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此种教学方式按照现实性与针对性原则选择适合学生层次与能力的案例,自行设计问题,在课堂上以灵活、互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且配合教师的精心引导与讲解。讨论不只限于个案本身,还就个案背后的管理原理、理念、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探讨和争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质的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实践机会。在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院要组建实训中心,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实训体系,承担全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实训基地要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配置合理,根据学院特点和专业特点选取系列实验室、实训室和系列实训基地等。凭借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营造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活动氛围,以缩短学校和市场的差距,达到使学生较快胜任岗位工作的目的。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的高等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高职工商类专业教学要办出特色,离不开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和提高本专业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工商类专业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冈。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创造实训条件的资金,更在培养高职工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是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良好阵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文2

(湖南女子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高情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情商素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各方力量,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情商教育.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情商

中图分类号:B844;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82-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情商培养模式的研究》(XJK012QGD00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情商培养的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湘教通〔2015〕291号序号619)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学生的管理情商水平直接影响其管理能力.组织内人与人之间良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十分重要,管理者管理职能的实现,并非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要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管理者,除了具备过人的智商以外,还需要高效运用自己的情商,以确保决策能够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实施.

1 高情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

1.1 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一般而言,情商高的管理者往往能够不断总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取长补短,适当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运用自身高于常人的情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浮躁,不武断.冷静处理遇到的问题,理智判断,稳妥决策,以适应变化莫测的新形势.

1.2 高情商有助于管理者不断获得升迁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具备优于常人的情商,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一种向上的感召力凝聚人心,使其在团队中逐渐成长为决策者的角色,并对周围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依靠前阶段积累的专业经验.有了较高的情商为前提,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正常智商,就必定可以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反观失败者,多数是败在自己较低的情商上.多项实践证明,越到高层,管理者的情商越重要.所以高情商有助于管理者不断获得升迁机会.

1.3 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提出思想,再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大脑.良好的情绪调动能力以及互动能力,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大脑的桥梁和动力.如果管理者能够调动员工进入良好的情绪共鸣状态,员工的领悟力就会增加,就会很好地领会领导者的思想,其执行力就会极大提升.

1.4 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组织变革的能力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组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管理者关注组织变革.而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并不在变革的内容和流程上,而在变革之外的情商管理上.所以管理者需要通过“目睹”和“感受”,激发出这样一种情绪:消除抵制变革的情绪,营造乐意变革的情绪,建立有利于变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把员工的日常工作情绪变成企业变革的助力和催化剂.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情商素质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从管理实践来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情商素质.

2.1 自我情绪认知与管理

管理者情商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自我情绪认知,有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情绪产生旳原因,能够进行自我识别和评价,察觉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有意识进行克制或者转移,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一种积极平和的情绪状态.他们具备自我意识,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绪的干扰而迷失、夸大,或产生过度反应,具有在情绪纷扰中保持中立自省的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强的管理者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注意力,阻止破坏性的情感.

2.2 组织情绪管理

组织情绪管理是指管理者站在一个全局统筹的角度来对组织的情绪进行正确引导与指导,组织的情绪往往会对组织中的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会成为组织中员工去与留的决定因素.管理者应该营造组织良好的情绪氛围,学会主动调节组织情绪.管理者在对组织进行统一的情绪管理之前,首先应该做到自我情绪的管理,先让自己的情绪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循环状态,然后用自我情绪来感染周围的员工;反之,如果组织的管理者本身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那么他(她)的负面情绪就会传染给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会给团队中的员工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严重的会导致员工出现消极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管理者应当善用沟通技巧,积极引导员工排解消极情绪,建立情绪发泄机制,增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让团队良性的发展.

2.3 人际关系管理

管理者情商素质的人际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者协调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疏通内外交往的渠道,沟通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注重团队合作,努力营造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与人打交道,所以具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管理者作为群体的核心,同各个方面都发生人际关系.管理者人际关系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与下级之间关系的管理、与上级之间关系的管理、同级之间关系的管理.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情商培养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力量,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

3.1 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高校是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进行前期情商培养的具有系统指导性和专业性的机构.高校的情商培养教育是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情商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培养措施有以下三点.

一是力行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传统教育模式的依然存在一直是素质教育推进的绊脚石.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要通过高校教育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水平,就应该力行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首先,高校要建立灵活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除了对学业的考核,也应该从道德、人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也不应该仅限于老师和学校领导评价,可以拓展到学生本人、其它学生、宿舍管理者、家长、社会等.二是开设《管理者情商训练》等相关课程.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开设情商课程是对处于校园时代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最便捷和直接的培养方式,并且要安排专业的老师来授课,保证上课的质量.还可以邀请与情商培养方面相关的专家来进行课堂讲座,对加强学生对情商的了解,激商自我培养的兴趣,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课程结束时给予学生考核,应该避免死板的书面形式,让考试也更具生动性,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课余社会实践活动.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在学校期间的情商培养除了理论形式外,实践也相当的重要.学校要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督促学生的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经历带来的感悟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快,他们能了解到学校以外的世界,处理到一些校园外的问题.交际圈因此扩大,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在处理困难时,更多的需要他们的团队合作力、情绪控制能力.这些都是情商培养所涵盖的内容.

3.2 家庭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要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首先高校应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读大学之前,中国家长普遍注重小孩的智商而忽略其情商.高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情商培养.二是高校利用校内资源,通过信件、网络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环境,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家长也可以多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三是制定需要家长参与的假期情商培养计划.每年的假期是学校教育的真空阶段,这时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高校可以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假期情商培养计划,家长按照该计划继续开展情商教育工作,开学之后,家长将假期的情况反馈回来,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情商教育工作.

3.3 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发挥的重要作用,也离不开社会这股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社会参与教育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化”,可以大大提高情商的实践能力.一是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提供有利的环境.二是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普及情商及情商教育的知识.三是积极参与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要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管理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高校与合作企业在情商培养方面多展开合作,可以请一些在职人员进高校,给学生讲述在管理实践中情商培养的心得体会,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4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情商自我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接受了外界对自己的情商培养后,自我培养也是相当的重要.只有在自我培养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从外界获取的培养.自我培养包括三方面:第一是自我反思.这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情绪作出自察和自评.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做到扬长避短.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古人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第二是自我调节.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要及时对自己进行调节,消除不良情绪,不让坏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时可以通过阅读或音乐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式陶冶自己的情操.第三是自我激励.以成就作为驱动力,将自己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主动抓住机会,并以不寻常的方式激励自我.

总之,高情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等.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

〔2〕尹波.领导者情商与领导力[J].学习月刊,2009(12).

〔3〕冯新新.管理者情商与管理能力[J].前沿,2013(6).

〔4〕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6.

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文3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论教学以讲授理论为主,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

(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应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攀升,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增,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又一大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以需求为导向,分层分类培养人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地方性高等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说,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掌握技能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到企业就业。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因而,要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必须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来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沿袭学术型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没有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不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在学时安排上,实践教学学时明显偏少,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较低。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和思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完全衔接。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课程,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课程较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鉴于社会和教育部对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宣传和引导,各高校都已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基本建设等耗用的资金较大,人均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国外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大多在任教的同时也兼职于企业做咨询顾问,对工商管理的现实环境与实际问题了解较多,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但是,高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但由于没有从事过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必然缺乏进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

(五)实践教学基地匮乏

基于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各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为增加就业的砝码,相当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取得各种证书,对毕业实习不感兴趣。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育部2007年1号文件和2号文件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践渠道;要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综合性改革。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校外实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一套“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认知能力。实验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基础课程实验是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各部分理论内容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分析、判断事物,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校外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做好铺垫。专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打下基础。毕业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三)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相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与才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对家乡或某地区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调动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学科竞赛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剖析企业运营过程,提高创业与就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所学全部理论,集中探讨某一层面的具体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实例分析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本科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跨越校内专业模拟实验到学生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再到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中,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果,无法准确分辨某项管理工作运用了什么知识。此外,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不能仅指望通过一门或几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北京物资学院提倡各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案例教学等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二)建立先进的教学实验室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主要利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践模拟。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利用的实验室包括:ERP沙盘实验室、SAP实验室、用友实验室、金蝶实验室、苹果实验室、汽车营销4S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另外,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平台建设,购置了SAP、微软、苹果、用友、金蝶等知名厂商的应用软件课程,帮助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丰富学生课余实践活动

北京物资学院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市场营销大赛等等。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做实习生。

(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北京物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比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简称“商道”)、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简称“尖峰时刻”)、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简称GMC)、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行动计划等。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全国及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五)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

北京物资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另外,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授,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

(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与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签订了协议,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实践,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根据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协商,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延长了校外实习的时间,专业认识实习延长至6周,专业实习延长至10周,毕业实习延长至12周。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2.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有关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3.孙占学,周林图.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教育评论,2007(1)

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文4

关键字: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素质;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59-01

自从我们国家加入了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现代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已经对工商管理类的人才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对于传统的那些“重单一轻复合型、重传承轻创新型、重知识轻能力型”的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落后于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那么要想很好地立足于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就应该要学会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的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把握好那根教育质量的生命线,重视提高我们的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就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方案,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把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

合,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为主要导向来建设自己的学科专业。这需要依托于专业来面向相关的应用课程体系,来采取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途径,主要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能力作为另一取向来进行教学的评价。通常来说,

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在传统的教育为基础,具有应用型人才特色的专业性的教育方案。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规格描述

我们一般将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规格结构框架设置为:两根支柱(经济和管理、英语和人文);一条主线(创新能力及面向应用);四个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科基础模块、英语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五种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组织素质、计划素质、英语素质);六块基石(人文、管理、计算机、经济、英语、思政);七种能力(学习、沟通、动手、创新、应变、决策、英语会话)。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将人才培养的结构框架认真设计,细化分解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上以及每门课程所应当达到的具体指标要求上。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

制定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时应当根据一定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还需结合本地方或本学校的办学条件所拥有的优势,针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确定。一般来说,我们针对社会对高级的管理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为:“按照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及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立足于国内,向行业辐射,培养出体、智、美、德等全方位发展的,掌握现代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管理技能,善于运用各种管理方法,能够在国内外的各工商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职务,具有较强制定计划、整合资源、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应该只是以“教”为学习的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基于集“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于一体的现代人才素质培养理念,再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个教师导向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并按照“高素质、强能力、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主动积极地搞创新型“第二课堂”,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专业学科的基础课、通识课、素质专业课(包括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等能够供学生自主去选择的一些较完整的理论基础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创业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一个以创业为主要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法

实施一个“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型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成:从试点开始,慢慢积累经验,逐渐地循序渐进、由点及面。首先,需要从一年级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选拔出创业的意识较强和成绩较好的人选,由他们来组成一个以“班”为单位的标准体。再以之来作为试点,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就可以在所有的班级上进行推广,若可行,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就能够在所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中进行全面的实施。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内容

按照年级来循序渐进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一年级主要是培养我们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意识;二年级是以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三年级则是主要充实此类专业学生的相关创业知识;四年级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蓄势待发的状态,那么此时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实践的信息平台,为他们创业提供机会。

(三)创业导向型人才素质培养师资的建设

要想培养出创业导向型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建设“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主要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强引进和培养校内的实训、实践导师。二,从多渠道来外聘实训、实训导师。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加强师资建设,解决最根本的教育问题,因为教师是学生和学生影响的中介,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作者单位: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孔繁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董毅,周之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OlO,08.

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文5

一、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是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应用型本科有别于研究型的大学,也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将办学理念定位于应用,办学目标就是为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的高级管理或者工程应用型人才。在接下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趋势就是直接进入工商企业生产或经营第一线从事基层经营管理实践工作。对于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主导内容不仅仅是理论内容,最重要的是培养适应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他们的应用性以及操作性,要求具备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能力。所以,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方案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适应时展的敏捷的思考能力,其次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是善于管理经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要经过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以上目标。

实践教学对现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发展路线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找到每名学生最适合的发展路线。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发挥优势,避开劣势,获得最优发展。所以,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工商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就要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了发展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整个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引导作用,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性。应该确定如下教学实践目标: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来加深对理论部分的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再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吸取成功或失败经验与教训,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解决事情的能力,锻炼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经营管理所需的知识,熟练运用管理技能,提升创新能力,逐步形成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二)加强实习环节的建设

工商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应该注重加强实习环节的建设,实习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与掌握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实现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实习主要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三部分,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实习内容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认识实习中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后职业的发展规划,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做哪些具体工作,毕业实习为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扩大实习的范围,在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自己所接触的行业的职业责任所在,了解企业大体上的经营模式,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除此之外还应该合理安排生产实习,科学合理的对生产实习的内容以及时间进行规划,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应该提升毕业实习的效率,毕业实习应该有所效果,不能流于形式,在毕业实习中应该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识范文6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136-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许多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锐意教学改革。如,纷纷开设了各种热门专业或补充了热门课程,开始着力培养复合型、宽口径人才,并把学生的特点定位在创新性上。不可否认,许多学校的这种认识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且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强调思辨,往往从书本到书本。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获得提高。事实上,创新的冲动来自于实践,创新的过程也必须来源于实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更深层次的发挥学生的个性自由。强调实践能力正是对脱离实际的弊端的否定[1]。庞思勤认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其实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就要在创新实践中摸索锻炼[2],本文认为,从本质而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统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

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环节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期对中国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一点借鉴。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特点及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3](1998年颁布),工商管理类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括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本科专业。从这些专业看,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自然学科的专业不同,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是满足工商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其毕业生也大多从事企业实际管理工作。因此,此类专业的实践特点更加明显。

对于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学而言,虽然通过理论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技能掌握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须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3]。因此,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重视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环节。没有实践环节的训练与提高,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环节面临的问题

尽管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实践环节在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了该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但在课程设置、师资选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1.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缺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仍然是以理论科为主,“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开始增加实践环节,但由于受经费投入、师资条件的影响,上述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各个学校都已经开设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诸多环节,但保障各环节的实践和经费投入有限。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4]: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应在3∶2 ~ 7∶3 之间比较合适,但目前实践环节的比例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因而学生并不能达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领导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往往把把理论教学看得更重要些。

就目前而言,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材并不缺乏,而且每年都在推陈出新。但对这些教材进行研究发现,一方面,教材雷同现象严重,很多教材的章节设置甚至内容安排都差别无几;另一方面,教材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缺乏专业实践环节的教材。即使有一些专注于实践环节的教材,作者也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因而,可供选择的实践教学教材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2.经费投入不足、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实践环节的设置需要大量的设备购买和师资配备,因而,必要的经费投入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1989年,美国学者沃克温(J.F.Volkwein)的研究也表明:经费投入的多少与高校质量、水平和成功程度有着密切联系[5]。显然,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聘任就成为开展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也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但很多学校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使得经费投入明显不能满足需要。即使有一些学校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投入的大量的经费,却也仅仅局限于购买了大量的硬件设备,然后一放了之。因此,建设适应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需要的、完备的实践与实习基地,也就成为当前诸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双师型教师,即指那些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使得实践经验对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作为整个实践性教学的灵魂,其理论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尤其是一些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中,生硬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对模拟效果也很难做出精确的点评。这就需要每位教师不断学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企业的管理实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学校在人才引进时,往往更看中的是应聘教师的学历和文凭,如是否具有博士学位等,并不太注重其是否具有实践经验。但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把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己任并集中精力启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4.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操作标准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需要和理论教学一样,制定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完整的教学大纲、持续可行的经费投入计划以及教师考评体系。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同,由于其发展较晚,很多学校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并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实践课程的混乱与不规范,如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虽有要求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检查,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极具随意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就要求各教学和管理单位,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必须先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标准,同时要求实践课程设计不但要重基础,还要重专业,实现学生专业与素质的综合培养。

开展教学评价的意义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因而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由于缺乏经验的支持,就变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不主动、不认真,从而导致实践环节的失效;如果不能对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就会导致缺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会敷衍了事。因而,制定有效的实践教学操作标准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提高创新人才实践能力的途径

1.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重。通过改革教学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重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模块和实习教学模块来进行[6]。实验教学模块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课程需要,有目的的设计涵盖专业知识面较广的实验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室完成,如ERP实训、网上炒股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等。实习教学模块则主要包括企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企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达到对企业业务的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感性认识;专业实习则是希望到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参观与学习,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的目的则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毕业论文检验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当然,改革课程设置,还必须有规范的教材与教辅。由于目前实践教学用书可选择用书并不是太多,高校应该鼓励具有丰富和成功经验的教师编写一些实践用书,并在应用的基础不断加以修改,从而最终达到规范和提高。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具有一支既具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由于目前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他们正逐渐成为高校师资的生力军。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并十分擅长理论教学,但由于其中多数都是一毕业就走上讲台,缺乏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因而讲起课来也就“纸上谈兵”,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解决此类问题实际有多种途径。

第一,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高校对教师的引进应该打破传统的仅仅局限于高校毕业生和校际之间的人才交流外,还应该把目光投向部分企业。对于在企业具有一定实际经验,又具备优秀教师素质的人才加以引进,从而丰富教师群中的实践性知识。 第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制定规范的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学校可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并言传身教一些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利用暑假或寒假等较为集中的假期,学校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企业对口部门从事一些相应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和规范的教师培训计划,双资型教师的比例必会逐步提高,高校地实践教学水平也必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3.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须环节。但该环节赖以实施的保证实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高校应该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购买,还包括实验环节课程的设计;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放眼校外,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如高校应该和当地或外地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联合,建立大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或校企共建开放型实验室等,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让具备条件的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7]。

4.构建基于实践能力的双评考核体系。构建基于实践能力的双评考核体系,就是对学校的实践骄傲学环境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评价是一般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并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AHP法、DEA等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综合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则可以根据本文所述内容,从企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毕业设计作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学生专业学习过程的总检验,也是大学生进行的首次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因此,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也就变得尤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见表1)。

表 1 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结束语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在新时期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尽管各高校一直在探索,期望能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他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所面临的问题,然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能对其他高校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2] 庞思勤.实践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行动[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3] 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摘要)[R],2009-06.

[4] 胥悦红.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07,(4).

[5] J.F.Volkwein.Changes in Quality Among Public Universities.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