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文1

自贸区成绩斐然

自贸区有两种概念,一个是国家间或国家与地区间的贸易区,如中韩FTA;另一种就是一国的境内关外贸易行为,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本文涉及的沪、津、粤、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第三批自贸区便属于这种类型,属“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

自贸区是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境内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种贸易方式属一国的境内关外贸易行为,最突出的表现为“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开展战略合作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当今世界自贸区的发展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贸区,其中发达国家占35.4%,发展中国家占65.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向《经济》记者介绍,“国际上来看,类似的自贸区一般由自由港发展而来,通常是设在港口或邻近港口的地区。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开展战略合作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当今世界自贸区的发展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贸区,其中发达国家占35.4%,发展中国家占65.6%。”

《经济》记者从天津自贸试验区获悉,2015年4月21日挂牌到2016年6月末,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本外币结算账户近2.3万个,办理跨境收支544亿美元,结售汇211.4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192.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天津市同类业务总额的26.9%、17.6%、39.5%,显示出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运用金融资金的便捷性也在不断提高。

上海自贸区经济运行也呈现出活力增强、功能提升、优势明显等主要特征。记者从商务部网站获悉,截至2016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内累计新设企业3.5万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500家,新设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1500万美元。尤其是扩区一年来,该市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在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数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也就是说,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以2%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25%的生产总值。

不仅如此,自贸区概念还为多个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例如,在金融、交易、机构审批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大规模松绑。一些领域在现有程序上比较难进入的,在自贸区则大规模开放。外资企业从中发现了无穷商机,可以说,自贸区已经变成了外企的天堂。

就相关产业机会而言,广发证券分析师罗立波向《经济》记者表示,上下游纸张、光碟、印刷机械、相关设备的交易,国际艺术品拍卖、展览与广告、教育和培训等各种服务,甚至作为中小文化企业的孵化器都空间无限。

“除了鼓励类产业投资目录外,自贸区内对进口税的减免也极大地利好加工贸易企业。”罗立波说。

此外,免税则是更多人关注的焦点。据罗立波介绍,进口产品需要缴纳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进口环节消费税根据产品种类不同额度不一,奢侈品以及高档汽车额度较高。在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如果进口产品是终端消费品且在自贸区范围内,则将免除这三道进口税。

“对于关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变审批制为备案制,以前注册建新项目需要跑多部门盖章,现在只需登记备案就可以了。”罗立波说。

自贸试验区试验了什么?

自贸试验区在中国的实践已将近3年,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正是自贸试验区改革的主要内容。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成立。2015年5月,福建、广东、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容。在商务部和有关部门支持下,目前四大自贸试验区各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明确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一形式,并将它建成为特殊的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经济》记者表示,试验区要建立容错机制。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制度体系,并逐步实施,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改革的紧迫性没有减弱,改革不能停,自贸试验区应‘动’起来。”白明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到期之后,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入新的试验课题。

白明建议,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果要进一步加快推广复制,并加快启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内“动”起来。同时,自贸试验区要找准试验样本的定位,避免同质化,可以在中西部地区设立试点。负面清单也应动态管理,只机械缩短不调整未必符合现实,应当根据实情可长可短。

2016年前5个月,4个自贸试验区简政放权共设立企业69177家。其中,内资企业65117家,注册资本19520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4060家,合同外资3086亿元人民币,通过备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030家,合同外资3084亿元人民币。

“自贸区建立的目标不是政策洼地,能否复制推广才是决定自贸区成败的关键。”王军认为,面对全球经贸规则的变化,中国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向全国,让中国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的热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8月的研究指出,由于大量的中国国内资金寻求国际化的配置,一旦中国资本账户放开,就有可能带来大量的资本净流出。日本在资本账户开放的5-10年内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出。因此中国应该谨慎地放开资本账户,可以在自贸区“二线管住”上多加留意,并进行试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还表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和金融部门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以色列在1977年施行过爆炸式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但由于缺乏稳定的宏观环境和对冲市场,一年半以后就被迫恢复了资本账户的管制。之后,从1987年到2005年,以色列试行了渐进式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这次改革在稳定的宏观环境下进行,并且建立了数据库,实时跟踪市场动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经济》记者表示,未来在自贸区推广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上有所突破,如充分利用税收优惠发展REITs、试点互联网金融和综合金融业务、试点期货公司的QFII与QDII等。

“预计未来,自贸区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在更多方面放松管制”,鲁政委说,例如设立“二线”资本防火墙,防止境内资本大规模外流。或是试点区内给一定的自治权,试点建立部分独立的司法体系,以更好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应该设立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和特殊签证政策,以便吸引全球人才,还能推进我国法律、文化、管理方式、工作环境建设更加国际化。

鲁政委进一步介绍,“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必然会对高层次的人才产生不小的需求,特别是在金融、物流和IT等领域,许多大学毕业生以及专业人才将有机会不出国门,就拿到远超同行业水平的‘国际工资’”。

此外,随着自贸区里外资企业的增加,就职外企的机会越来越多,天津等自贸区正逐步研究取消户籍限制,为就业人才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上海自贸区建立后,推动了一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未来将会把重点放在包括货币可自由兑换、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跨境融资自由化等难啃的骨头上来。”

“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金融的开放试验,包括对金融业务的开放、对股权结构的开放、对整个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的开放历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在中国逐渐开放。”连平对《经济》记者说。

但连平不断强调,在这个过程里,掌控风险非常重要。中国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金融系统,所以就需要像上海这样的区域试点产生。资本账户的调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因为它是一个价格,用以平衡国际和国内需求。

潜在“新星”大盘点

业内人士向《经济》记者透露,因为前两批自贸试验区都在沿海地区,所以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的格局,第三批更倾向于设在内陆地区,沿边可能会有一家。三批自贸区数量加起来应该在5至8家,“希望能在2016年年底前推出来”。

相较已经设立的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大自贸试验区,内陆自贸试验区将肩负起新的探索使命。据了解,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将重点突出两方面任务。首先是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更加紧密对接,使自贸试验区成为“一带一路”在国内的重要抓手。其次便是探索内陆地区发展的新路径,引领内陆开放新。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对《经济》记者表示,自贸区不能都开在沿海,内陆地区很多东西同样需要试验。“比如说,有些内容沿海地区试验成功了但是不一定适用于内陆,那么就需要在特定地区再试验。此外,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很多客观条件并不相同,很多方面‘软硬件’都不同,在内陆建设试验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内陆地区的实际问题。”

卢进勇表示,内陆自贸试验区要与沿海地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内容传承又有自身突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内陆自贸试验区设立要推动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掀起新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使得内陆地区改革开放进入,设置的意义就不大了。”此外,还要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与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和新的发展阶段结合起来,做出有益的探索和试验。

2016年地方申报自贸试验区的热情明显高涨。《经济》记者根据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等公开资料梳理发现,目前来看,除了青海、吉林、北京、山西、、河北之外,其余21个省市(自治区)都提出要申建自贸区。其中至少有16地已经将申建自贸区明确列入2016年工作计划中。

业内人士还对《经济》记者表示:“目前争夺激烈,名单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最后时刻仍存变数。”据其估计,湖北、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入围的可能性都非常大。

链接

自贸区是对整个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的部署。从过去所有的金融危机来看,一半是改革形成的,一半是不改革形成的。足以见得金融改革当中,程度把握十分困难。我国政府提出,自贸区既要坚持改革试验,又要进行风险掌控。也就是说,找一个较大规模的蓄水池进行改革试验,一旦这个大规模的蓄水池逐步扩大,而且运行机制完善,就可以全面打开。

一、自贸区究竟是什么?

从区别来讲,自由贸易区有两种。第一种是本文所涉及的Free Trade Zone,英文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沪、津、粤、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Free Trade Area,英文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之前APEC会议上讨论的亚太自贸区就是FTA类型。

二、中国四大自贸区一览

广东自贸区:主打“港澳牌”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主要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将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

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一体化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内,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涵盖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作为第二批自贸区中面积最大、北方首个自贸区,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发展融资租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此外,天津自贸区还承担了一部分西部港口的作用。

福建自贸区:与台湾深度合作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3个园区分别位于福州、厦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计面积达到118.04平方公里。

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重点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文2

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前,获得“风声”的相关个股早已经开始飙升。上港集团(600018.SH)从8月23日起连续拉出6个涨停板,12个交易日内10次涨停;截至9月13日的16个交易日内,上港集团涨幅达到155%。

此外,外高桥(600648.SH)也是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华贸物流(603128.SH)在20个交易日内上涨了1.86倍;即使涨幅较小的中海集运(601866.SH),15个交易日内涨幅也超过了70%。最近一个月以来,Wind上海自贸区指数上涨了1.17倍,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只有8.96%。

除了“高烧不退”的上海自贸区,被视为全球航运业晴雨表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进入9月份以来连续大涨,也成为港口航运企业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之一。8月份BDI指数还在1000点附近徘徊,可进入9月份仅10个交易日便飙涨至1636点,并创近20个月的最高纪录。

进入三季度以来,上海自贸区政策的逐渐明朗点燃了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炒作热情。但从目前航运市场表现来看,相关企业全年能否盈利都不乐观,仅仅一个自贸区概念究竟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多少利好更是不得而知。

对于自贸区给上港集团带来的好处,瑞银证券分析师饶呈方认为有三点:如果实施15%的所得税试点,则可能增厚上港业绩约7%;长期来看有望提升上港的箱量增长空间;或带来上港相关土地价格升值。在这三点中,所得税政策立竿见影,货物吞吐量和土地变现则无法考量。

但是,上港集团的业绩并没有股价表现得那么优异。201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2.68亿吨,同比增长6.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32.6万标准箱,同比仅微增2.9%。

按照此前的《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将保持在6.5亿吨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增至3300万标准箱。

自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以来,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速逐年降低。

2010-2012年,上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28亿吨、4.84亿吨、5.02亿吨,同比增速从17.4%一路降至13.1%和3.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906.9万标准箱、3173.9万标准箱、3252.9万标准箱,同比增速更是从16.3%分别降至9.2%和2.5%

上述增速是在上海港保税区已经实施多年情况下实现的增长,相对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目前规划的上海自贸区更多地带有试验的性质。

“不能以过去的业绩来衡量现在的股价,毕竟股价反映的是未来的预期,但现在就说上海自贸区能给上港集团带来质的变化,恐怕为时尚早。”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上海自贸区显然会给公司带来货物吞吐量、税收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司业绩还需要时间考量。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目的包括完善自由贸易功能,更重要的是试点投资和金融的自由化。”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指出。可以预期的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可能在上海自贸区优先进行试点。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 实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于2013年8月22日经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上海,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所谓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中国政府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化国内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30多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初步显现。但是,有些行业和部门市场化程度很低,资源配置效率较为低下,甚至存在商业垄断现象,不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有识之士纷纷谏言应该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创新活动,但很多改革长期推而不动,分析背后原因,一是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二是政府能力与效率跟不上,畏手畏脚。改革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刺激,自贸区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倒逼改革的机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当前的政府监管体制,最大弊端是重事前审批、轻事中和事后监管,结果一方面投资者这不能干、那不能干,另一方面企业一旦取得牌照,又变成为所欲为。而在自贸区,政府要变事前审批为事中和事后监管,这对监管者是前所未有的考验。看似是一种挑战,但考虑到30多年来的改革经验教训,这种考验隐藏的风险是可控可测的,因此,自贸区的成立更是一种释放经济能量的机遇

二、推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得通过国际市场配置各种资源。

环顾世界,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有着现实的紧迫性。2001年中国加入WTO,十年后坐上了世界经济的第二把交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事实证明,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推动对外经济交流,引入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为我所用,同时积极“走出去”,融入世界大潮,给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经济红利。很多专家认为,设立上海自贸区,意义不亚于当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也是一种对外开放的探索。在特区内实行一些特殊的经济政策,利用好毗邻港澳和沿海的地理优势,大胆进取,在极短时间内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本质就是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到特区,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有效地实现了预期经济目标,对全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如今建立自贸区,今后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应该不是在全国建立更多自贸区,而是要让中国走向自贸区那样开放,而政府又深谙管理之道,不因扩大开放而致使风险失控。

扩大开放是中国政府的目标,随着自贸区总体方案的披露,上海自贸区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措施也同时公布,涵盖六个领域。包括银行业、电信增值业务、演出经纪、教育机构等以往对外封闭的行业将向注册于自贸区内的企业开放,外资、民企有望迎来新的商机。开放的领域和幅度前所未有,如自贸区内所施行的行政措施细则显示,金融服务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等。

三、自贸区的成立乃是积极有效应对TPP的需要

最近几年,美国一方面建立跨大西洋自贸区,另一方面主导建立跨太平洋自贸区。中国如果不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将有被边缘化的可能。建立跨太平洋自贸区的第一步就是签订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该协议的谈判已经由美国在主导。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高标准高门槛的自贸协定。TPP谈判已经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此次主要是针对中国,意在削弱中国的区域经济影响力。中国如果不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将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由于TPP该协议将无一例外地涵盖所有产品和服务,包括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这些都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谈判内容,中国在这些方面总体处于弱势,短期内开放几无可能,从长期来看,开放则是必然的,除非自我设限自我封闭,否则迟早要面临打开市场的时刻。为了有效应对TPP,增强自身适应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中国必须自身主动有为,创造有利的加入TPP的条件,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能够为因对将来的这种局面积累经验,创造开放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成立对于中国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应对TPP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文4

一些地区只适合“对接”

而非“申报”自贸区

自贸区热降温,首先应当体现在各地竞相申报自贸区的热潮降温。

即使不考虑其他地方不具备上海这样得天独厚的经济基础、人才和地缘优势,即使不考虑自贸区试验潜在风险甚大、不宜在尚未取得经验时就急急忙忙遍地开花,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冷峻的现实——片面追求扩大对外开放将损害对内开放和建设统一国内市场的努力与效果,乃至在社会上造成裂痕。

30多年来,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多样化的特殊功能区,且多数是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设立的。这些特殊功能区曾经为我国经济、特别是对外经贸快速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太多地使用了特殊的财税、土地优惠措施,乃至环境倾销和社会倾销,从而扭曲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行为,有些还需要额外的特殊监管体系,这对于建设统一的国内市场是不利的,对此必须加以节制和引导。而各地、各部门申报这些特殊功能区的过程,客观上也会给主事者创造寻租机会,我们不能忽视这一风险。

那些条件、禀赋差距太远的地区,与其徒劳地游说中央索取种种不现实的甚至是违反经济规律的特惠而企图建设自己的自贸区,不如多考虑如何与上海自贸区和在此之后最有潜力的自贸区候选者对接,借力发展自己。

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

“制度套利”动机

降温同样应当体现在降低对上海自贸区特惠、政策突破的期待和要求上,特别是要降低对上海自贸区金融业突破现行政策迅速大幅度开放、自由化的期待和要求,防范资产市场泡沫膨胀失控。

与正式宣布之前舆论热炒的温度相比,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 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金融业开放的力度明显存在落差,令许多论者感到失落,非议之声顿起,这一点成为某些论者看空改革和上海自贸区前途的理由。

其实,从全局考虑,从更大背景上考察,这是正确的稳妥之举。须知上海自贸区成败关键之一便是克服急功近利的“制度套利”动机,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方面扎扎实实打好实体经济部门的基础。

须知,最喜欢爆炒“改革红利”之类概念、口口声声把这些挂在嘴上的多数是房地产、金融等资产市场玩家们,因为他们能够从“制度套利”中轻而易举大发横财,所以他们特别热衷于制度的“改革”;实体经济部门的实干者们最需要的则是稳定、可预期的环境,而不是高频率的折腾,而一个大国的安身立命之本只能是实体经济,而非资产游戏。

中央宣布上海自贸区构想之后,国内舆论大量集中在对其服务贸易、金融业发展的想象,其实其中许多主张已经完全背离了基本的经济常识而极为荒诞。

比如说上海自贸区内将单独开放资本项目,上海自贸区内将单独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自由浮动,等等,除非上海自贸区内单独流通另外一种货币而不是人民币,否则这些主张在技术上就完全是行不通的。一个区区2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增长最快经济体的母体上割离出来单独实现另外一种货币,这不是经济自杀是什么?我们要的是上海自贸区为全国做试验田闯出一条路,而不是创造空间让少数人去寻租赚快钱。

归根结底,货物贸易才是这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立足发展的基础。上海自贸易区立足发展的基础、最大的优势、成败的关键,在于货物贸易的转口贸易发展。

这个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的试验区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4块区域本身就是为货物贸易发展而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果上海自贸区一开始就是立足于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完全不必设在这4块远离市中心的区域,而是应该直接设在市中心地带。立足于货物贸易发展又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自由港、自贸区和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所在。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单纯的没有实业基础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并无太大正面意义,它能够给一小撮人创造超高收入,却不能给大众带来足够多的体面收入、就业机会;能够带动实体经济部门发展、提高实体经济部门效益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更有用,何况上海立足于货物贸易发展的优势极为突出。

纵览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基本吻合中国入世议定书服务贸易准入承诺;由于金融业的特点,也由于按照中国入世议定书承诺,至今中国已经取消对承诺开放的外资金融机构营业地域限制,一地开放便意味着全国开放。我们不能贸然让全国经济蒙受考虑不周的冲击压力,也不能没有向贸易伙伴索取交换条件就单方面把这项好处交出去。即使日后开放,恐怕也是据此向贸易伙伴为本国资本索取更好准入条件作为交换,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全国和上海自贸区的利益。

上海自贸区不是单纯的

“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更高层次上观察,某些论者要求尽快全面无条件开放金融业的主张,恐怕并不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提升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的特点。

这些论者认为,自由化、与国际惯例接轨是金融中心发展的不二之途;据此,他们认为,上海永远超不过香港。

然而,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有两种:一种是不可能发挥全球经济领导作用的国家的金融中心,对他们而言,只有“与国际惯例接轨”、尽量自由化才有利于其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然而,对于有望发挥全球经济领导作用的国家而言,其金融中心要成长为领导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单纯的自由化和“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非出路,可能反而是巩固了其竞争对手的地位。

当年纽约赶超伦敦的进程中,它是单纯与当地的“国际惯例”接轨吗?它当时的自由化程度比其他一些地方更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但这一切都没有妨碍纽约乘着美国崛起的大势从美国金融中心跃居全球金融中心,美国规则成为国际规则。

对于中国而言,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时期正在过去,我们越来越需要趟出自己的路。我们要明确意识到,尽管外界人们普遍将上海自贸区称作“再造一个香港”,而且上海需要继续向香港学习的地方确实还不少,但我们现在与当年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时候不同,这个自贸区在探索中完全有可能提供成为国际模板的做法,这一点有可能成为其超越香港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要把微观层次的简政放权、放松管制与宏观层次的产业结构自由放任区分开来。

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既是上海自贸区成败的枢纽,又是推而广之示范全国的试验。不管是在该区域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还是暂停实施某些法律法规……所有这些具体措施都是指向简政放权、减少和消除过度管制的方向,其目的在于避免和消除政府部门的惰性,激发经济活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避免陷入过度管制的误区。而这样一些改革能令所有产业部门受益,实体经济部门受益更大,因为正是实体经济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牵扯到的政府管理环节较多,更需要放松过度管制,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金融等虚拟经济部门则不然。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文5

今年七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通过,自贸区内将有免税店,国人购买外国商品更为便利,为购物而出国的必要性降低。更重要的是,自贸区将更深入地开展自由度更大的人民币兑换交易,为将来人民币更大自由度的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积累经验,探索投资和贸易模式的创新。

自贸区:引领新一轮开放

上海申请自贸区由来已久。2009年11月,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以及2010年9月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范围约28平方公里。同期,上海提出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隐晦地表述为“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2011年,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2013年1月1日,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功能上:保税区只能对区内货物进行仓储、中转、展示及做简单处理比如包装,但不包括加工制造,出口加工区才能从事加工制造,而自贸区涵盖了这两者的所有功能,此外,在自贸区内还可以享受购物的免关税优惠。

新加坡和香港的商场,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周末来自中国大陆地区购物的游客特别多,主要原因便是,这两个地方进口关税较低,来自大陆地区的购物客在这里购买欧美国家产品,可以享受到和产地差不多的价格。而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国内的买家去上海便可以享受到同等的便利。

自由贸易区,通常有两个概念,一是指国家内部某种类似自由港的经济特区,二是指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的经济贸易关系。上海自贸区是以一国之内的自由贸易(园)区形式出现,对特定区域采取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贸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中国新一轮开放程度更大的贸易窗口有望渐渐打开。天津、厦门、南沙等地也在紧锣密鼓的积极筹备自贸区建设并申报国务院。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自由贸易:国家的不懈追求

推进自由贸易,是中国政府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主要享受招商引资以及鼓励出口的政策,并有相应的特区财政扶持。随后,这些政策逐步扩大覆盖到内陆。2001年12日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中国获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并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获得普惠制等特殊优惠待遇,也在众多领域逐步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2005年11月18日,中国和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6年11月24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10月23日,中国和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11月19日,中国和秘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4月15日,中国和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7月6日,中国和瑞士签署中瑞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追求自由贸易的决心和信心,愈发坚决。

与世界接轨:从商品贸易到商业文化

设立自贸区,签署更多的自贸协定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诚信为重的商业文化上与西方接轨。

雷洁是做网络代购的,他在西方国家的网站上购买商品,邮寄到国内后,再转卖给客户赚取差价。他经常遇到一个问题,一些国外的卖家听到他是来自中国的客户之后,便不再言语,起初他还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卖家担心自己会买来商品后仿制。加拿大的印度裔笑星拉塞尔有这样一个段子:印度人和中国人经常逛奢侈品商店,印度人觉得没钱没关系,看看也开心;中国人逛商场,经常掏出相机猛拍,然后回去自己仿制出这件商品。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范文6

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上海自贸区带动地区文化企业格局变动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即在其中。

自贸试验区挂牌前后,基地新增企业数量和注册规模都呈井喷式增长,仅刚刚过去的9月就新增入驻企业15家,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08.45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已明确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并在试验区内取消了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同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现阶段文贸基地最大任务就是向海内外文化企业和市场宣传介绍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措施。同时利用自贸试验,基地未来还将打造国际文化贸易的服务创新平台、信息咨询平台、展示推介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和改革试验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地服务全国的能力。

文化产业链布局加快行业洗牌,行业并购增加

2013年文化传媒板块的并购案例50余起,涉及资金近400亿元。如1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数字音乐平台虾米网,2月掌趣科技8.1亿元收购动网先锋100%股权,4月阿里巴巴斥资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股权,6月大唐电信斥资16.99亿元收购要玩娱乐100%股权,8月百度18.5亿美元收购网龙网络旗下91无线业务,9月腾讯4.48亿元战略收购搜狗36.5%股权等。从这些案例中,2013年文化企业并购的四大特点。

一是在影视、媒体、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并购成为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的重要手段,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利用充足的现金流进行移动端入口布局渐成气候,行业垂直整合加剧。

二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企业大多为小微企业,其规模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征及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其产品开发对资本需求巨大,单一企业难与业内巨头抗衡,在一定程度上收购成为双方博弈的最好选择。

三是基于PC终端的游戏及网页游戏领域是2013年文化产业并购的重点板块,以华谊兄弟、掌趣科技、大唐电信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加速收购游戏企业,加速无线市场布局。

四是中国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定位及强弱态势已基本形成,产业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又不得不面对日益明朗的国外文化产业竞争,通过并购进行行业深度整合,快速提升行业集中度正成为业内巨头的共识。

在国内文化产业并购如火如荼之时,中国优势文化企业的海外并购同样业绩不俗。万达集团2013年成功将美国院线运营商美国电影院连锁控股公司(AMC)上市后,该集团对AMC的初期投资额已获得了超过一倍的回报。

目前文化产业并购的主体是私营文化企业及外企,而受原有机制体制障碍的影响,国有文化企业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的整合步伐较慢,并购整合的活跃程度较低,整体力度较小。如何制定文化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政策细则方面,新的一年还需要做更多、更细致的努力,实现更大突破。

2014年,文化产业并购将在2013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呈现出新的产业特征和发展态势:一是以完善产业链布局为目标的并购将继续主导2014年文化产业并购市场,以百度、腾讯等为代表的BAT联盟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主导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并购市场,行业洗牌将进一步加剧。

二是在规模经济与差异化竞争并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革命性的文化产品、高效便捷的线下渠道以及富有经验的管理层对文化企业永续经营的重要性将空前提升,以其为目的的文化产业并购预计愈益增多。

三是在院线、网络视频、影视传媒等典型的体验经济领域,用户数量、经营规模将成为各方角逐的重点,“大鱼吃小鱼”效应将持续发酵,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多元化特征将更加显著。

四是云端经济、大数据等概念在文化产业并购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概念并购将持续升温。

互联网行业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内涵与外延

(1)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水平将大幅提高

2013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以及移动互联网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进一步加深。未来,工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智能工业应用逐渐展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将取得重要进展,新兴技术与工业发展将不断融合。

2013年,国家在政策层面强力推进“两化融合”,为提升制造业聚集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和服务能力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两化融合”五年行动计划的提出,务实推进了“两化融合”重点工程,明确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和突破口。2014年“两化融合”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将明显提升,智能硬件将成为行业发展热点,“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将大幅提高,企业“两化融合”加快向产业链协同应用演进,工业领域将涌现一批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服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碰撞,将进一步激发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发展,形成巨大新兴市场,催生出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将不断刺激新的消费服务需求产生,带动信息消费市场快速扩张。

(2)4G 将引领移动互联网行业新变革

2013年底,4G牌照发放,这将进一步引发包括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等在内的产业链竞争新格局。业务的演进也将使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价值发生进一步扭转,由以运营商为中心的产业价值链向以终端用户和应用服务为中心转换。依托网络优势,4G将带动移动互联网渗透到更多传统领域,产业链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形成全新的产业集群。4G还将带动包括手机视频、视频分享、云存储、移动商务、视频通话等在内的新业务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在产品形态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继续加速发展,加大促进移动互联网的繁荣。4G的到来将对TMT领域从上游到下游,从厂商到用户起到搅海般的影响,涉及的产业链价值在万亿人民币以上。伴随着4G的到来,将给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来推动。

(3)互联网新兴产业将带来经济增长点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演进,互联网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为传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着诸多新途径。从在线视频到社交媒体、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移动互联网等,从竞争到整合,再到传统媒体如何与互联网融合。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互联网新兴行业的诞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又一有利因素。

网络视频行业经过2013年的整合大潮,未来无论是横向扩张,还是跨界业务融合,都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优势,形成更成熟的业务布局,从而加快实现赢利脚步。发展迅猛的移动互联网,使微信等社交网络新媒体作为新兴信息消费领域的主力军,将以庞大的流量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电子商务、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销量都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热点。

中国文化产业股权投融资总体概况

投融资事件达143起,同比增长23.28%,事件数量稳定增长。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领域披露的股权投融资事件143起,同比2012年增加了27起,同比增长23.28%。其中披露融资规模事件为110起,占总融资事件的76.9%,披露比例相比2011年的68.1%、2012年的50.9%分别提高8.7%、26%。

2013年文化产业股权投融资总额达120.92亿元,总体表现较为平淡。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股权投融资总额为120.92亿元,2012年受披露融资规模比例较低的影响,2013年同比2012年的56.63亿元增长了113.5%。但相对于2011年,则下降了19.43%。

美元投资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人民币投资事件占比逐年上升。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已公布金额的110起股权投融资事件中,涉及美元投资的有58起,占52.73%;涉及人民币投资的有51起,占46.36%;涉及港元投资的有1起,占0.91%。

事件数量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根据文资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股权投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市,披露事件数量分别为70起、18起、10起,分别占据全国披露事件的57.34%、18.18%、10.49%。

投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发展期。分阶段来看,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已披露的股权投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发展期,2013年中国有87起发生在该阶段,占整体投资比例的60.48%;早期阶段的投资共有13起,占总投资事件数量的9.09%。

投融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文化信息传输业、文化创意及设计服务业领域。其中以文化信息传输业的投融资事件数最多,为69起,占事件总数的48.2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紧随其后,为65起,事件数量占据45.45%。

文化子行业股权投融资特点

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调整,其他产业资金出现流向文化产业的趋势。很多传统企业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如万达集团进军娱乐、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

2013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PE市场已超很多发达国家,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PE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PE行业已从最初的萌芽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在经历了2011年的全民PE热潮之后,当前,行业整体上在投资策略和运营管理方面,逐步回归理性,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创新的稀缺性导致投资难度加大。2013年的投资难度越来越大。产生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同业挤压,早年的VC数目比较少,经过近10年发展,VC数量大量增加,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天使基金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压力,不管是超级天使还是有偿基金,都对其造成挤压;三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大巨头的直接投资,其业绩不比PE、VC差,而且有很多竞争优势,同业竞争加剧。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特点

私募基金契合文化企业融资需求,政策加强推进。到2013年为止,中国文化基金有103家,金额1408亿元,文化金融的结合有利于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不断多样化,国内产业基金数量不断增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推动产业基金进行更多投资与退出方式的探索,基金自身的投资运作也将趋向专业化,更加注重产业链资源整合等综合因素,长期来看,产业基金与主流VC/ PE基金之间的差异将逐渐缩小。

政策导向作用下,私募基金继续成长。2013年,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从2012年的17只增至2013年的11只,募资规模由455.6亿元增至695.6亿元,增长约52.68%;从募集完成趋势上看,募集基金完成数量从2012年的18只降至2013年8只。2013 年有11只新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其中8只基金募集完成。

与爆发式的文化产业基金募集状况相比较,投资和退出就显得较为逊色,一方面国内文化产业企业的整体不成熟,具备投资潜力的企业数量有限,另外企业文化创意不足、产品生命力较短,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也使得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与可投项目之间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部分基金因从企业层面投资退出渠道受限只能退而求其次,转投个别明星项目获得回报。

投资方面,2007年至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共发生92起投资案例,累计投资规模为55.3亿元,其中2010年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规模在近7年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1起案例、36.94亿元。2013年披露15起融资案例,投资规模为9.5亿元,相比2012年有所回升。从具体投资领域来看,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影视音乐、文艺演出、旅游地产以及网游4个领域。

退出方面,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基金投资的案例中,仅有1笔IPO退出和2笔并购退出;另外,单个项目的退出通常以项目结束作为结点,根据投资时签订的保底协议或按出资额度进行利润分配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结算,故公开渠道暂时较难获得回报情况。其中,宋城股份A股上市,东方星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基金实现IPO退出;京西风光旅游5.66亿元收购时尚之旅酒店全部股权,天津华胜旅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基金实现并购退出;浙江嘉瑞联合新材料2012万元认购华数传媒584%股份,新干线投资旗下星空创业投资基金实现并购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