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课程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课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课程管理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礼仪课程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建设上,应运而生地涌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如何才能开设建设好这些新的学科,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礼仪”又是这些学科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课程,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它对于塑造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高效地开展礼仪课程建设这一重要内容。 

一、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然而,目前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相对薄弱,现行教育注重专业理论教学而忽视礼仪修养的培养,社会舆论对礼仪规范尊重度不够、理解过于浮泛。礼仪修养的缺失不仅严重阻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正常和谐的交往也造成诸多不必要的纷争,更是严重损害了个人的人格形象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削弱了国家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由此可见,加强礼仪修养可谓迫在眉睫,而礼仪修养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一个集中高效的途径。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融洽校园氛围的应有之义,更是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将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习礼仪对于巩固和发展校园秩序,推动社会和谐,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涉外领域的礼仪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还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弘扬。学习礼仪有利于维护、提升企业形象,对于打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开设礼仪课程、提升礼仪修养不仅必要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高职高专礼仪教育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综合调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力量,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行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第二,提升职业成熟度,理解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提高职业工作中的礼仪水准,提升个人形象的附加价值;第三,使学生形成礼仪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能够坚持正确的礼仪行为;第四,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形体美、气质美和精神美;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讲文明、懂礼节的和谐文化氛围。 

在贯彻礼仪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同时,坚持四个结合,把育体、育心、育德、育美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教学方面转变到课外、训练、辅导、社团活动相结合上来,把礼仪教学与形体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紧密结合,利用两类课程相互联系的关系,共同完成全育教学目标。 

  三、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活动类型逐渐增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行为特征也逐渐向成人型转化。礼仪课程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地、科学地构建教学内容。 

礼仪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仪容、仪表、仪态、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等诸多方面。礼仪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礼仪基本概述和学校礼仪,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礼仪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信心和信念。通过学校礼仪知识的介绍,如待师礼仪、同学之间的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宿舍礼仪等,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二是社交礼仪,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是面试和职场礼仪,学生通过面试礼仪和职场工作礼仪的学习,掌握职场所要求的礼仪规范,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家庭礼仪,通过家庭礼仪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庭成员、与来访客人、与邻居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五是涉外礼仪,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礼仪技巧,在国际往来中,能够切实维护自身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促进国际交流的和谐畅通。 

四、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 

礼仪教育是一种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施礼仪教育: 

1.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礼仪教学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礼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由于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礼仪教学必须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教学实践中,一是要把教学内容体系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项目,确定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二是要广泛采用体验式和技能训练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小组评价等途径体验礼仪行为,再加以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礼仪技能。三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礼仪模拟、礼仪训练,并采用小组内外相互评价和纠正错位的测评机制。 

2.发挥礼仪协会、社团、俱乐部的作用。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教师施教水平不均衡、学生课堂内外的行为举止存在反差等问题。因此,除了实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建立学生礼仪协会和俱乐部,成立学生礼仪表演队伍,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借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到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化课程实施的效果。 

3.礼仪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礼仪规范的管理是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学校礼仪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教育性、评价性和纠偏性等特点,学校应把学生的礼仪行为遵守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评价之中,如进行“学生文明行为百分考核”,“礼仪之星”评比等活动,成立专门的文明礼仪督查小组,对学生礼仪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行为,遵守礼仪规范。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2

【关键词】司法警官 高职院校 英语文学 选修课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进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司法警官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长期以来,受到社会一些因素的影响,司法警官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警务技能、涉警专业技能,往往忽视学生语言方面的培养,主要是英语语言方面的培养,导致很多从警校毕业的学生英语方面的能力比较差。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国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很多犯罪分子潜逃到国外。所以警察走出国门,与国际刑警写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司法警官学校开设英语文学选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研究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管理的目的

语言文学选修课在高职院校里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了文学和语言文学两个方面。语言文学课程设置对建设校园文化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目前司法警官学生开设的英语文学选修课开设地很少,英语选修课属于学校的边缘课程,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更新慢、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考核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已经无法发挥英语语言文学课程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司法警官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必须积极面对,促进司法警官学校英语文学选修课的改革,提高英语文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开展英语文学选修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语言文学选修课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警校很多英语文学选修课程老师大多是外聘的,很多老师本身语文学素养不高,缺乏对英语文学深入了解和认识,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英语老师没有根据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始终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选择英语文学的学生也不多。

2.学校英语文学选修课设置不合理。长期以来,警校不重视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所以学校不太重视英语文学选修课的建设。学校英语文学选修课开设的比较少,选修课教材依然在使用过去的教材,现有的教材理论知识已经跟不上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选择这门课程。

3.考核方式单一。英语文学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开卷或者闭卷考试,没有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英语文学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英语文学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

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管理的途径

1.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英语文学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从而全面提高英语综合素养。英语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根据英语文学这个特性,可以合理设置课程,结合司法警官的实际需求,训练学生的口语、阅读、写作能力。

2.提高英语老师的业务能力。英语文学选修课的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在平时工作中,要多了解当下社会发展的形式,并结合司法警官学校的特性,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对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的管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可以设置独立的语言文学选修课程委员会,由相关英语专业的教授组成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管理和建设,委员会负责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委员会还应该加大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的宣传力度,为学生选课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指导。

四、结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因此对我国的公安民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我国公安部的要求,要培养一批懂经济、懂外语、懂技术、懂国际商务知识的政法队伍,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公安干警人才的摇篮。要结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式,重视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的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提高英语文学选修课整体的教学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公安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胜.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语言文学选修课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研究[J].散文百家,2016(5):139-141.

[2]任豫萱.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文学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的现状浅析[J].山海经(故事),2015,(7):91-91.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3

工商管理是本科高等院校中十分常见的专业课程之一,属于经济商科范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可讨论性与开发性,经实践证明其教学效果较优。本文从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入手展开分析,以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为基础,着重探讨其教学策略,希望与广大教师、学者共同分享、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本科院校;工商管理

案例教学法源于西方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由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教学实例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主要以经济案例为主要内容,通过事件的提取与组织、问题的提炼和优化以及案例活动的开展、案例分析报告的分享等使学生从实际事件中获得知识的巩固与内化[1-2]。案例教学法于工商管理课程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在管理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案例实现应用教学的成效,符合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1.案例教学法于本科工商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针对已有的事件、过程进行剖析,并由其中汲取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精髓。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思维的发散、逻辑的延伸,来完成对同一案例的不同角度审视,或可在问题的原有解决基础上提出新的应对方案,由此完成一套整体的创新解析过程。因此,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巧妙利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升具有重要教学价值。

1.2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与多面性,但如何使学生能够由案例表面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还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需通过利用自身经验及认识,向学生传达同一案例下可能引申出的不同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将得到的一定培养与积累,对于个人进步也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1.3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其教学资源提取于实际情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指导意义。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在就业适应能力上往往弱于拥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而通过接受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到部分企业在实际情况下的应对框架,或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的参考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提升[3-4]。

2.如何在本科工商管理课程中有效应用

案例教学法从上文论述中可知,在本科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案例的选择。工商管理课程的案例选择既要符合教学的规律以及要求,同时考虑到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影响,选用符合时展以及经济实际的最新案例。首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加强教学目的的影响力,在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基础上进行案例筛选,避免案例超出学生能力范畴;其次,案例应具有教学意义,除了简单的量化解答外,还应可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另外,案例应充分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既不能离开实际空谈理论,也不能离开理论蛮干。总而言之,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符合教材、符合实际。

2.2案例的描述与引导。在呈现案例后,通常进入描述与引导环节;其中,描述指对案例的阅读、理解、分析以及总结,引导指教师以教学规律为基础,通过语言、活动、规则等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则开展学习活动。在描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应保证案例本身语言与表达的合理性,既要符合实际,也要符合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阅读案例材料时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且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其案例分析的涉猎水平;其次,教师可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初次阅读案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描述,可遵循一定的问题与格式。

2.3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如何提高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质量,已经成为决定案例教学成效的一大因素。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首先,教师可针对案例中的关键点进行问题设置,问题除应紧扣案例核心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延伸,以供学生自行探索不同的解决方向;其次,在学生表达自身观点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将其向相对独立的方向引导,避免形成思维上的局限性;再次,在引导学生朝案例主要结论思考的同时,应保护学生散发型及创新性思维;另外,教师可针对分析过程中的几种主要观点方向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摸清方向。

2.4案例报告的撰写与分析。案例报告是案例教学法的末尾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时期。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在案例开始前就注意提醒学生充分考虑案例报告的要求开展学习的组织活动,使其一切活动都具有基本的目的与计划性。在撰写案例报告时,注意规范学生的报告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创新平台,以不至于走入教学桎梏的误区。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应用机会,不仅对学生课本上所学的基本知识的巩固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其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杰.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5(07):64-65.

[2]齐鑫,张晓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5(07):91-93.

[3]李传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73-174.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独立院校 物流管理 双语教学 成效分析

注:本论文获得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院级项目:《物流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THEGH005)资助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目前国际通用的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为: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形式及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是渗透性双语教学是指在环境建设、语言氛围营造、学科教学(包括语言学科)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结合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渗透性双语教学是一种与环境、语氛、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泛化,它有力地拓展了外语教学的时空。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我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双语教学只能是第二种类型。

2.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①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②双语教学科目的选择。鉴于独立院校师资紧缺和薄弱的客观情况以及学生自身英语基础差等实现条件,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或本身就涉及较多英语内容的课程作为切入点,如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程《报关与报检》等课程,学生在上课前先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对专业术语能够更好地理解,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双语教学的课程也可以采取在专业选修课中开展,一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二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合适的课程。

③采取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于双语教学可能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系老师采取口语式的启发模式,让学生多说,促使学生从羞于开口到踊跃参与,也使学生能够渐渐习惯和接受双语教学模式,能使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开展。

④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高职院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却极为匮乏,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再用外语授课,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三、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成效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唐纳德・科克帕特里克的理论对对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成效进行分析。

第一层次(反应)的效能:

下面主要就双语教学效能指标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的反应效能进行分析。

第二层次(学习)的效能:

主要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前后,学生对有关英文专业术语、英文专业理论、英文业务流程和操作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从图中的数据看,双语教学前后,学生对英语专业术语的运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专业理论与操作流程的运用能力虽有提升但不是很明显,说明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其次,数据表明学生对于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效能高于综合运用的内容,这也说明教学模式还应该进一步改进,能使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提升。

第三层次(行为)的效能:

一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都是使用在线翻译工具进行直译,其中75%的同学对在线翻译的直译没有做任何修改;另外,也有部分同学找外语专业的同学帮忙进行翻译,两种形式都基本上没有对专业术语进行准确表述。二是对物流专业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前后四六级的通过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双语教学课程开设对四六级的通过率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

四、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进对策

1.学校层面的改进对策

鉴于独立院校师资队伍薄弱,再加之高校双语教师的紧缺,学校应该出台更多的激励机制使有能力的教师都愿意加入到双语教学的队伍中来。激励措施如: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难度系数;职称申报中,同等条件下双语教师可优先考虑;校内教改课题立项中,双语教学课题设为重点课题;对于学校提供的深造机会可优先考虑双语教师等。在充分利益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吸取新的血液,如引进“海归”硕士生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等。另外,也可在教学工作量上给予激励机制,如考虑到双语教学授课教师的备课量,双语教学工作量设置为1.5倍等。

2.教师层面的改进对策

双语教学方式、方法很重要。我国大学教育目前普遍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单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采用适合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专业情景模拟教学。专业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在校园内、教师内完成,既简单又方便。

另外,鉴于独立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的现实情况,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或动态性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的学生服务。如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级:一级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二级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对英文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熟悉;三级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对英文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设定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使得双语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3.学生层面的改进对策

学生必须改变自己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抵触情绪,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授课内容都存在或多或少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习外语时,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将自己听到的英语语句先翻译为母语再来理解。针对此类问题,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让自己对文章内容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效果会更好;其次是做好课后巩固,因为即使是做好课前预习也会出现部分上课内容听不懂或者理解不到位,所以通过课后巩固进一步加强。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夏露.云南财经大学营销和物流专业课双语教学成效分析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符红勋.对独立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7)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全新教cW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5

1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本科、MBA和管理类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广泛。从宏观角度看涉及人力资源生产、供需、配置和保障等。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职务分析、员工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内容。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除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掌握招聘、考核等管理工作流程;撰写职位描述书、申请表及招聘启事,能够编写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为企业系统管理提供有效支持;能够从战略角度整体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化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部成为生产效益部门,是企业的战略核心部门,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拥有职业技能的从业人员成为企业重要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竞争激列。因此,高校急需培养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潜质,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

2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自从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以来,至今未能形成适合我国企业发展需求,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老师一人同时对多个学生教授知识,有高超讲授技巧的教师能提供优秀的课堂教学;缺点是效果受教师表达能力的影响较大、用于实践性强的领域收效甚微。由于是一个被动地输入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缺乏考虑学生个体需求、自身感受的考虑,往往教学效果一般。因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适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概括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普遍采用单一讲授教学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通过教师系统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使学生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程序、原则、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等,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训练。

(2)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该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老师讲学生听,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学习。它偏重于教师的语音、语调、用词等活动,学生是一种被动听的接受方式,其功能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和理解掌握大量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3)强调课堂教学忽略课前、课后等环节在教与学中的作用。从安排教学任务,检查教学工作,到考核评价教师业绩等环节均突出围绕课堂教学,很少关注课前、课后等环节的衔接。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试时突击复习;教师课前课后付出不被认可,在教师业绩考核时几乎没有人考虑课前、课后教师的工作数量和质量。

3 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应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构建一种关注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教师的指导地位;拓展教学范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工作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新模式。

(1)教学方法多元并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运用讲授法讲授基本理论,同时采用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个案研究、情景模拟、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教授学生更丰富的内容。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采用演示+实际操作让学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安排学生完成一次职务描述书展示作业;采用提问+回答这种互动方式,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及时提问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考查出学生是否已接受和理解了学习内容;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视录像、电影、VCD、DVD等进行辅助教学查看招聘广告;结合员工绩效考核案例,吸引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个案研究和项目研究资料展示可以节省课上板书时间;让学生分析和研究真实的案例,提出案例的解决方案能够训练学生良好的决策能力,训练他们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处理问题。角色扮演法,由学生自己扮演人力资源主管成为参与者,主动发现问题和学习难点;情景模拟训练把所有学员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比角色扮演的结构要复杂,人力投入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

(2)教学环节多元并存。拓展教学范围实现教学环节多元并存。这里讲的多环节是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一体化。教师关注学生的n前预习,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应该是下一堂课上必备知识,课上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详细讲解,只是在课上强调重点后运用的内容。课后复习作业要有针对性,是有利于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密切相关联成一体形成一个循环过程,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教师要博览与本堂内容有关的资料,如某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范本、劳动合同范本的收集。对一堂课的教师讲解、学生展示或讨论的各个环节教学时间作一个初步的规划和估算。选择好课堂讨论题及课外作业题,为了把题目选恰当,教师必须把教材重点、难点与练习题目对应,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题目,同时做好作业讲评的准备。

(3)教学内容多元并存。教学内容多元并存是指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并存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如撰写人力资源规划、职位描述书、招聘方案、培训方案、考核方案和薪酬方案等的训练;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运用劳动合同案例分析做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的介绍;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现实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发展的能力。

(4)教学方式多元并存。教学方式多元并存即在采用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方式。这种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具有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是异步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网络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工作,高校应加大网上教学宣传力度,丰富更新网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信息,让高校、教师和学生更多了解网络教学所带来的变革。互联网教学突出的优势在于其反映的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且及时解答回复,通过一定的反馈系统,互通信息,搜集与传递数据,师生可以共同提高。因而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上的互动效果,能有效地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因人因材施教。

总之,科学的全新教与学的模式,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也使高校教师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递相关教学内容成为现实。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6

首先,坚持文化培植底蕴的信念。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事业的发展的高度关键取决于文化底蕴积淀的厚度。一所学校,即便是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如不能合理整合,多元发展,智慧共生,也并不等于它就一定拥有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学校能有效地运用文化元素,使之形成良好的文化力,才能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因此,将学校特色和地域特有的历史传统链接起来,可以丰富办学理念,激发学校发展的生存点和生命力。洛有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龙门石窟、洛阳牡丹等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更给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011年,洛龙区各校结合校情定重点选亮点,以点带面,铺就内涵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如龙和小学的牡丹文化,关圣街小学的关公文化,二实小的“水”文化……在文化积淀的同时也形成一批特色学校,如龙城小学的课程化特色,第一实验小学的养成教育,第二实验小学的跳绳特色……这些特色课程以常规课程的态势融合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成为学校教育中有机的一部分。

其次,引领教师群体发展个人特色。著名教育家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学校的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特色是学校特色的着力点。因为只有教师的卓越发展,方能有学生的卓越发展。因此,建设好一支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特色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全区教师的优长特点、潜能优势进行全面调研,客观评估各个学校教师的优势,以“打造有知识有文化的智慧型教师”为目标,提出教师特色发展的举措。力争在学校建设中,出名师,出名校长,使之形成具有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吻合的教学理念,与特色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能力,与特色课程开发相匹配的知识结构。

最后。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指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目前,我区各个学校实行了国家、地方、校本、家本四级课程管理体系,这为学校的特色建设留下了空间。学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定位和资源优势,采取稳步推进建设家本课程的策略,编写出中小学九年的家本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灵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