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课程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课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课程管理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礼仪课程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建设上,应运而生地涌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如何才能开设建设好这些新的学科,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礼仪”又是这些学科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课程,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它对于塑造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高效地开展礼仪课程建设这一重要内容。 

一、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然而,目前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相对薄弱,现行教育注重专业理论教学而忽视礼仪修养的培养,社会舆论对礼仪规范尊重度不够、理解过于浮泛。礼仪修养的缺失不仅严重阻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正常和谐的交往也造成诸多不必要的纷争,更是严重损害了个人的人格形象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削弱了国家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由此可见,加强礼仪修养可谓迫在眉睫,而礼仪修养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一个集中高效的途径。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融洽校园氛围的应有之义,更是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将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习礼仪对于巩固和发展校园秩序,推动社会和谐,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涉外领域的礼仪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还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弘扬。学习礼仪有利于维护、提升企业形象,对于打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开设礼仪课程、提升礼仪修养不仅必要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高职高专礼仪教育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综合调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力量,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行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第二,提升职业成熟度,理解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提高职业工作中的礼仪水准,提升个人形象的附加价值;第三,使学生形成礼仪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能够坚持正确的礼仪行为;第四,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形体美、气质美和精神美;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讲文明、懂礼节的和谐文化氛围。 

在贯彻礼仪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同时,坚持四个结合,把育体、育心、育德、育美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教学方面转变到课外、训练、辅导、社团活动相结合上来,把礼仪教学与形体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紧密结合,利用两类课程相互联系的关系,共同完成全育教学目标。 

  三、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活动类型逐渐增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行为特征也逐渐向成人型转化。礼仪课程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地、科学地构建教学内容。 

礼仪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仪容、仪表、仪态、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等诸多方面。礼仪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礼仪基本概述和学校礼仪,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礼仪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信心和信念。通过学校礼仪知识的介绍,如待师礼仪、同学之间的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宿舍礼仪等,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二是社交礼仪,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是面试和职场礼仪,学生通过面试礼仪和职场工作礼仪的学习,掌握职场所要求的礼仪规范,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家庭礼仪,通过家庭礼仪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庭成员、与来访客人、与邻居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五是涉外礼仪,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礼仪技巧,在国际往来中,能够切实维护自身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促进国际交流的和谐畅通。 

四、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 

礼仪教育是一种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施礼仪教育: 

1.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礼仪教学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礼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由于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礼仪教学必须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教学实践中,一是要把教学内容体系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项目,确定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二是要广泛采用体验式和技能训练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小组评价等途径体验礼仪行为,再加以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礼仪技能。三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礼仪模拟、礼仪训练,并采用小组内外相互评价和纠正错位的测评机制。 

2.发挥礼仪协会、社团、俱乐部的作用。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教师施教水平不均衡、学生课堂内外的行为举止存在反差等问题。因此,除了实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建立学生礼仪协会和俱乐部,成立学生礼仪表演队伍,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借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到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化课程实施的效果。 

3.礼仪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礼仪规范的管理是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学校礼仪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教育性、评价性和纠偏性等特点,学校应把学生的礼仪行为遵守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评价之中,如进行“学生文明行为百分考核”,“礼仪之星”评比等活动,成立专门的文明礼仪督查小组,对学生礼仪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行为,遵守礼仪规范。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2

【关键词】司法警官 高职院校 英语文学 选修课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进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司法警官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长期以来,受到社会一些因素的影响,司法警官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警务技能、涉警专业技能,往往忽视学生语言方面的培养,主要是英语语言方面的培养,导致很多从警校毕业的学生英语方面的能力比较差。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国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很多犯罪分子潜逃到国外。所以警察走出国门,与国际刑警写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司法警官学校开设英语文学选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研究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管理的目的

语言文学选修课在高职院校里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了文学和语言文学两个方面。语言文学课程设置对建设校园文化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目前司法警官学生开设的英语文学选修课开设地很少,英语选修课属于学校的边缘课程,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更新慢、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考核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已经无法发挥英语语言文学课程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司法警官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必须积极面对,促进司法警官学校英语文学选修课的改革,提高英语文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开展英语文学选修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语言文学选修课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警校很多英语文学选修课程老师大多是外聘的,很多老师本身语文学素养不高,缺乏对英语文学深入了解和认识,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英语老师没有根据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始终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选择英语文学的学生也不多。

2.学校英语文学选修课设置不合理。长期以来,警校不重视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所以学校不太重视英语文学选修课的建设。学校英语文学选修课开设的比较少,选修课教材依然在使用过去的教材,现有的教材理论知识已经跟不上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选择这门课程。

3.考核方式单一。英语文学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开卷或者闭卷考试,没有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英语文学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英语文学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

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管理的途径

1.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英语文学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从而全面提高英语综合素养。英语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根据英语文学这个特性,可以合理设置课程,结合司法警官的实际需求,训练学生的口语、阅读、写作能力。

2.提高英语老师的业务能力。英语文学选修课的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在平时工作中,要多了解当下社会发展的形式,并结合司法警官学校的特性,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对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的管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可以设置独立的语言文学选修课程委员会,由相关英语专业的教授组成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管理和建设,委员会负责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委员会还应该加大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的宣传力度,为学生选课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指导。

四、结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因此对我国的公安民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我国公安部的要求,要培养一批懂经济、懂外语、懂技术、懂国际商务知识的政法队伍,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公安干警人才的摇篮。要结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式,重视英语文学选修课程的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提高英语文学选修课整体的教学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公安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胜.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语言文学选修课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研究[J].散文百家,2016(5):139-141.

[2]任豫萱.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文学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的现状浅析[J].山海经(故事),2015,(7):91-91.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有些企业甚至将薪酬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之中,科学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员工稳定、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而且有利于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薪酬管理课程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块。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又要培养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然而,在当下的薪酬管理课程的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本文思考和探讨的出发点。

1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薪酬管理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薪酬管理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务操作的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尤其是纯理论、满堂灌已经严重与应用型本科教学方式不相适应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兴趣在前阶段较大,随后会慢慢减弱,逐渐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枯燥乏味,即使跟未来职业密切相关,也仍然无济于事。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1.1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

薪酬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具体实际的操作方法。薪酬管理这门课程的很多知识点仅仅靠单纯的记忆和理解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但是,实际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只有一周的校内模拟实训,缺乏企业实习实践经历。受惯性思维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较多理论又过于复杂,脱离了实践需要。学生们对薪酬管理课程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薪酬管理就是公司内部关于考核、工资、核算、表格制造等,而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1.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有时结合视听法讲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展开教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单纯地听课,传统的理论讲授虽然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大量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过于注重单纯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掌握现代企业所需的技能,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式无法体现教学培养要求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多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考勤和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的性质成绩比例有4:6、3:7、2:8三种,考核方式有开卷和闭卷两种。而薪酬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相对偏重理论,自然是闭卷考试,二八开,试题是由课程任课教师从布置的作业或者书本讲过的内容中选择考点,所以闭卷考试存在“划范围,圈重点”现象,学生强制性地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考试完之后往往感到收获甚少,“60分万岁”的心态较普遍。闭卷考试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把实践教学内容有效地纳入考核范畴,这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符。采取试卷的测试方法虽然能够衡量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但是无法考核出学生掌握薪酬设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企业对薪酬管理人员的要求相脱节。

2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各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由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同,各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工作各有差异性,所以造成薪酬管理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2.1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

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高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及时变化,仍然以理论素养为主导,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大落后于社会需求,一本教材沿用多年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薪酬管理课程,任课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考虑,一旦选定某种教材就会使用多年,课件和知识内容也很少更新,与社会现实需要有些脱节。薪酬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发展非常迅速,所以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实际需要,以至出现老师课堂讲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上或已经被淘汰的现象。

2.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应用能力提升乏力

虽然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了校企合作、产融结合的力度,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效果凸显,但对于很多商科专业来说实习实践仍然是硬伤,虽然有些现场参观,很难有真正的实践机会,只能看到些皮毛,俗话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校企合作签约了很多单位,很多只是停留在协议的层面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校内模拟实训来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而薪酬管理这门课程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多些机会参与实践,仿真模拟固然重要,但缺乏真实的情景刺激,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关于薪酬管理的很多细节问题还是一知半解,如薪酬战略也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2.3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战经验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客观要求课程讲授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但是目前本科院校任课的教师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再到学校任教,企业工作的专业经历空白,显得理论有余而实战经验不足,于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倾向于理论教学,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鼓励老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中任职锻炼,也请一些企业高管或技术人员来学校指导实践,但很多时候是走马观花,效果不佳,这些都是摆在现实中的难题。另外,薪酬管理由于是专业核心课程,难以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分配的问题,偏废任何一个都不是好的选择。

3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专业领域具体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工作,加大产融结合、校企联合力度,打造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可以与一些本土化的大型企业开展合作,以顶岗实习等方式轮流让学生进驻企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既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可以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既可以学习企业规范管理又可以培养职业素养,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后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初创型的公司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公司,学生可以通过前期培养的实践能力,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诊断,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方案和措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薪酬管理课程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任课教师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对薪酬相关工作的岗位职责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讲授具体实际的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从企业或者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事薪酬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获取有关薪酬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其工作职责,梳理其工作流程,提取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任课教师要根据薪酬相关工作的流程和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清晰的薪酬管理课程学习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3增加研究性专题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研究性专题,可以加强学生对薪酬管理的认识,同时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准备。具体流程是由教师给出题目及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通过大量浏览文献、制作幻灯片、课堂展示及课堂答疑。该环节也计入期末考核成绩,考核学生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如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等课程,让学生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3.4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实习实训的硬件软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设人力资源实训室,购置薪酬管理的教学软件,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加大薪酬设计、薪酬计算等操作性环节力度。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除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结合实验教学、社会实践调查、校内科技活动、网络教学平台和文献综述等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多方面了解现实企业薪酬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薪酬管理是一门实战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发挥好校企合作平台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独立院校 物流管理 双语教学 成效分析

注:本论文获得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院级项目:《物流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THEGH005)资助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目前国际通用的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为: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形式及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是渗透性双语教学是指在环境建设、语言氛围营造、学科教学(包括语言学科)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结合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渗透性双语教学是一种与环境、语氛、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泛化,它有力地拓展了外语教学的时空。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我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双语教学只能是第二种类型。

2.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①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②双语教学科目的选择。鉴于独立院校师资紧缺和薄弱的客观情况以及学生自身英语基础差等实现条件,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或本身就涉及较多英语内容的课程作为切入点,如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程《报关与报检》等课程,学生在上课前先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对专业术语能够更好地理解,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双语教学的课程也可以采取在专业选修课中开展,一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二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合适的课程。

③采取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于双语教学可能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系老师采取口语式的启发模式,让学生多说,促使学生从羞于开口到踊跃参与,也使学生能够渐渐习惯和接受双语教学模式,能使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开展。

④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高职院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却极为匮乏,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再用外语授课,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三、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成效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唐纳德・科克帕特里克的理论对对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成效进行分析。

第一层次(反应)的效能:

下面主要就双语教学效能指标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的反应效能进行分析。

第二层次(学习)的效能:

主要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前后,学生对有关英文专业术语、英文专业理论、英文业务流程和操作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试。

从图中的数据看,双语教学前后,学生对英语专业术语的运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专业理论与操作流程的运用能力虽有提升但不是很明显,说明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其次,数据表明学生对于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效能高于综合运用的内容,这也说明教学模式还应该进一步改进,能使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提升。

第三层次(行为)的效能:

一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都是使用在线翻译工具进行直译,其中75%的同学对在线翻译的直译没有做任何修改;另外,也有部分同学找外语专业的同学帮忙进行翻译,两种形式都基本上没有对专业术语进行准确表述。二是对物流专业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前后四六级的通过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双语教学课程开设对四六级的通过率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

四、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进对策

1.学校层面的改进对策

鉴于独立院校师资队伍薄弱,再加之高校双语教师的紧缺,学校应该出台更多的激励机制使有能力的教师都愿意加入到双语教学的队伍中来。激励措施如: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难度系数;职称申报中,同等条件下双语教师可优先考虑;校内教改课题立项中,双语教学课题设为重点课题;对于学校提供的深造机会可优先考虑双语教师等。在充分利益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吸取新的血液,如引进“海归”硕士生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等。另外,也可在教学工作量上给予激励机制,如考虑到双语教学授课教师的备课量,双语教学工作量设置为1.5倍等。

2.教师层面的改进对策

双语教学方式、方法很重要。我国大学教育目前普遍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单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采用适合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专业情景模拟教学。专业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在校园内、教师内完成,既简单又方便。

另外,鉴于独立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的现实情况,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或动态性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的学生服务。如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级:一级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二级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对英文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熟悉;三级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对英文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设定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使得双语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3.学生层面的改进对策

学生必须改变自己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抵触情绪,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授课内容都存在或多或少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习外语时,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将自己听到的英语语句先翻译为母语再来理解。针对此类问题,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让自己对文章内容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效果会更好;其次是做好课后巩固,因为即使是做好课前预习也会出现部分上课内容听不懂或者理解不到位,所以通过课后巩固进一步加强。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夏露.云南财经大学营销和物流专业课双语教学成效分析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符红勋.对独立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7)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全新教cW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5

1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本科、MBA和管理类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广泛。从宏观角度看涉及人力资源生产、供需、配置和保障等。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职务分析、员工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内容。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除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掌握招聘、考核等管理工作流程;撰写职位描述书、申请表及招聘启事,能够编写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为企业系统管理提供有效支持;能够从战略角度整体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化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部成为生产效益部门,是企业的战略核心部门,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拥有职业技能的从业人员成为企业重要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竞争激列。因此,高校急需培养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潜质,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

2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自从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以来,至今未能形成适合我国企业发展需求,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老师一人同时对多个学生教授知识,有高超讲授技巧的教师能提供优秀的课堂教学;缺点是效果受教师表达能力的影响较大、用于实践性强的领域收效甚微。由于是一个被动地输入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缺乏考虑学生个体需求、自身感受的考虑,往往教学效果一般。因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适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概括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普遍采用单一讲授教学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通过教师系统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使学生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程序、原则、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等,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训练。

(2)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该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老师讲学生听,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学习。它偏重于教师的语音、语调、用词等活动,学生是一种被动听的接受方式,其功能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和理解掌握大量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3)强调课堂教学忽略课前、课后等环节在教与学中的作用。从安排教学任务,检查教学工作,到考核评价教师业绩等环节均突出围绕课堂教学,很少关注课前、课后等环节的衔接。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试时突击复习;教师课前课后付出不被认可,在教师业绩考核时几乎没有人考虑课前、课后教师的工作数量和质量。

3 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应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构建一种关注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教师的指导地位;拓展教学范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工作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新模式。

(1)教学方法多元并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运用讲授法讲授基本理论,同时采用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个案研究、情景模拟、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教授学生更丰富的内容。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采用演示+实际操作让学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安排学生完成一次职务描述书展示作业;采用提问+回答这种互动方式,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及时提问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考查出学生是否已接受和理解了学习内容;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视录像、电影、VCD、DVD等进行辅助教学查看招聘广告;结合员工绩效考核案例,吸引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个案研究和项目研究资料展示可以节省课上板书时间;让学生分析和研究真实的案例,提出案例的解决方案能够训练学生良好的决策能力,训练他们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处理问题。角色扮演法,由学生自己扮演人力资源主管成为参与者,主动发现问题和学习难点;情景模拟训练把所有学员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比角色扮演的结构要复杂,人力投入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

(2)教学环节多元并存。拓展教学范围实现教学环节多元并存。这里讲的多环节是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一体化。教师关注学生的n前预习,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应该是下一堂课上必备知识,课上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详细讲解,只是在课上强调重点后运用的内容。课后复习作业要有针对性,是有利于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密切相关联成一体形成一个循环过程,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教师要博览与本堂内容有关的资料,如某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范本、劳动合同范本的收集。对一堂课的教师讲解、学生展示或讨论的各个环节教学时间作一个初步的规划和估算。选择好课堂讨论题及课外作业题,为了把题目选恰当,教师必须把教材重点、难点与练习题目对应,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题目,同时做好作业讲评的准备。

(3)教学内容多元并存。教学内容多元并存是指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并存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如撰写人力资源规划、职位描述书、招聘方案、培训方案、考核方案和薪酬方案等的训练;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运用劳动合同案例分析做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的介绍;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现实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发展的能力。

(4)教学方式多元并存。教学方式多元并存即在采用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方式。这种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具有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是异步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网络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工作,高校应加大网上教学宣传力度,丰富更新网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信息,让高校、教师和学生更多了解网络教学所带来的变革。互联网教学突出的优势在于其反映的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且及时解答回复,通过一定的反馈系统,互通信息,搜集与传递数据,师生可以共同提高。因而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上的互动效果,能有效地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因人因材施教。

总之,科学的全新教与学的模式,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也使高校教师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递相关教学内容成为现实。

校园课程管理范文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要素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如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改善教学环境或创造条件将这些设计付诸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因此,需要我们在课程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机会和可能,与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去完成课程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将来要从事酒店行业工作的新生来说,首先,要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从业特点,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岗位工作的荣誉感和职业忠诚;此外,还需要明确一名优秀的酒店员工需要具备的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找准如何成为酒店优秀员工的途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设立目标;最后,要明确今后发展岗位的特点和要求,树立工作的自信心。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新生入门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酒店企业的岗位工作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探索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专业能力目标上,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能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能了解酒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方法能力目标上,具有学习资料的获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思考能力;在社会能力目标上,初步树立积极、诚实、自信的职业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以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我院酒店专业的《新生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设计,是以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强调“校企共建”,以讲座、座谈及实地见习为主要形式,在与丽笙酒店、柳州饭店、柳州宾馆、丽晶大酒店、南疆宾馆等本地四、五星级酒店共建过程中,多渠道、多途径开拓学生对酒店行业及专业的认识,主动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之路。通过多次调研走访,我们将该门课程整合为七个模块,具体如下:(一)专业介绍模块教学内容包括系部介绍、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参观校内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包括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及会议实训室、洗衣房等),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二)酒店行业认知模块教学内容包括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国内外著名酒店品牌介绍,并以一两家合作较紧密的校外酒店为例,介绍该酒店的员工待遇、发展空间、职业前景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职业发展前景,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愿景。(三)职业角色认知模块按照酒店工作的岗位类型划分,初步分为酒店职业经理人角色认知和酒店服务员角色认知等两项内容。其中,酒店服务员部分又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选取就业面向比较广的岗位进行介绍,比如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前台接待、客房服务员、市场专员、酒店培训生等。目的是让学生能了解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能力要求等,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一个目标。(四)体验现代酒店模块根据酒店的类型,我们选取两家在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五星级酒店为参观对象,分别是政务型酒店代表“柳州饭店”以及商务型酒店代表“丽笙酒店”,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内最高等级现代酒店的魅力,重点感受餐饮工作环境、客房工作环境、会议工作环境、前厅工作环境以及员工活动环境。目的是让学生能获得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中建立起对专业的归属感,并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五)优秀毕业生座谈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转变心态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在校学习的方法、学会在酒店中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目的是让新生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树立学习的目标,从容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六)职业经理人讲座通过邀请本地酒店的总经理做专题报告,由高管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的奋斗经历阐述酒店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以及社会能力要求,目的是让新生了解职业岗位的发展前景,为自己树立奋斗的目标。(七)“我的未来我做主”主题总结会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对专业、行业和职业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因此,在这个模块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主题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酒店、我眼中的酒店职业人、我对未来职业的憧憬”等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总结,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对专业、行业和职业的理解。

四、以学生需要为主体开展考核评价